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策略
作者:刘君
来源:《名城绘》2020年第04期
摘要:土地资源是我们生存和发展重要性能源,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为和自然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水土资源出现严重浪费和流失现象。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对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研究,这样才能在研究中,及时将防治策略实施好,并且保障在防治策略的实施中,能够发挥效果。因此来看,在当前形势下的经济发展中,要想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策略研究,只有研究好防治策略,才能保障其策略实施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策略
一、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一般来说,水土流失表示在自然界因素及水力、风力和重力等外力影响下,自然界中的水土资源所造成的系统性破坏和损失。荒漠化现象是由于人类活动和植被大量被砍伐等外界因素,对原始地区生态平衡造成的严重损害,最终导致了平原地区出现了沙漠化的现象。水土流失与荒漠化都属于自然环境退化的典型表现。这两种现象一旦出现,势必会对原始区域的动植物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由于荒漠化及水土流失的成因相对复杂,各类自然因素叠加人为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最终的水土状态和环境的改变。一些气候因素和植被、地貌环境以及土壤本身性质发生的改变都属于自然因素所引起的变化。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不受人们的控制。例如,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原本就存在大面积的黄土裸露,没有丰富的植被覆盖。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原因,年降水量较少。这些地表的岩石土壤等就容易被侵蚀。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雨水大量集中。对松散的黄土进行冲刷,就造成了水土流失的现象。从这一实例中可以看出,水土流失与荒漠化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作用与关联。自然环境中,水土流失与荒漠化通常会同时出现。但另一方面,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或因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所导致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也十分常见,并且近年来愈演愈烈。
二、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带来的危害
尽管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成因不同,但这种自然环境破坏的现象依旧为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首先,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当在荒漠化地区进行耕种时,因原有的土壤营养成分流失,造成农作物成长不良,加上风沙影响,改变了局部地区气候,使该地区的降水减少,同时风沙对阳光的遮挡作用,使农作物光合作用效果减弱,进一步了降低农作物产量。其次,对牧业造成危害,土地荒漠化会加剧草地退化速度,导致牧草数量及质量下降,致
使牲畜食料减少,影响了牲畜生长。牧民为了满足牲畜食物需求不得不扩大放牧范围,这样会进一步加快牧场沙化速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在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中营养成分被冲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就会减少。长此以往会形成粮食短现象,造成国内粮食危机。总而言之,水土流失和土地的荒漠化会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措施
3.1加大造林工程
造林工程是水土保持的一个重要的方法途径,通过植树造林固定土壤,保持土壤结构的完整性,使雨水下渗,汇入地下径流,重回海洋,回归一个水汽循环过程。荒漠化地区的造林工程困难,种植防风固沙的植物可以有效地减缓荒漠化进程。植物的根系分泌物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土壤土质的改良,根系不仅能从环境中摄取养分和水分,同时也能向土壤分泌出无机离子与可溶性有机物,从而改善周围的盐渍化土壤环境。另外,根系也能固定住水土,维持良好的土壤结构,从而实现水土保持功能。
3.2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开展已有十几年的时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部分地区开展退耕还林的试点取得不错的效果后,自2002年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对水土流失的耕地和沙化、盐渍化严重的耕地以及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耕地,有计划地停止耕种,开展造林种草工程,改良土地性质,恢复原有的生产力。目前,退耕还林工程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为了更好地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新一轮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范围增加了限定要求并纳入重大项目库,各个省市相应制订了退耕还林工程计划书,规划重点区域绿化造林、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建设工程,落实生态资源管护与现代林业产业制度更新。
3.3建设生态自然修复工程
生态自然修复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多个领域,涉及的范围广泛。它主要从自然环境的进化演变和生态平衡的角度去开展生态资源的综合建设,结合美学与生态学等多个学科内容,以建设观赏生态资源的旅游区为主,加入生态自然修复工程。目前,建设生态自然修复工程推进的力度较强,各个针对地域的特性制订了更多的计划,使环境资源被破坏相对小的地区能更快地恢复原有的生态平衡,同时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达到经济与生态双丰收的效果。
3.4完善水土保持的制度体系
荒漠化防治与水土保持的制度体系是相关工程开展的基本保障,根据变化的环境形势,科学地制定相应的工程计划与目标,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水土保持是一项大型综合工程,牵涉到多企业、多部门,需要各個行业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连接在一起,才能确保工程开展的进度。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当完善各个项目的工程制度体系,尽快地将每年的任务落实到开工建设中,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计划。同时应当切实加强领导,严格项目实施,加强项目及资金的监管力度,落实项目建设质量、工程进度、资金、生产安全等相关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经济发展中,人们应该将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作为最基本管理要素去实施,只有保障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控制,才能全面的将发展落实到现实发展中。本文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的策略应对总结如下:一是建立水土保持工程,二是推行水土保持植物种植,三是建立防风固沙带,四是推广退耕还林,五是实行科学放牧。只有在实际水土保持和荒漠化管理中,能够将以上管理工作实施好,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明,李鹭辰,吴发启.“双一流”建设视角下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及其启示[J].中国林业教育,2017,35(05):27-31.
[2]刘玉贞,阿里木江·卡斯木,阿布都米吉提·阿布力克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典型地区荒漠化动态变化遥感监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35,(02):1-8.
[3]马维伟,赵锦梅,李广,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04):55-58.
(作者单位:辽阳市白塔区山河水土保持技术咨询中心)
作者简介:刘君(1990.11.04-),男,汉族,助理工程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水土保持方案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