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沈阳农业大学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沈阳农业大学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082802一、培养目标博士学位研究生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因此对博士生的培养必须切实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在政治上、学术上、思想品德上、工作能力上均能达到高标准,成为从事农业水土工程学术活动、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生产技术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特点,制定如下具体培养目标:1.政治思想上,要求博士生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农水事业;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遵守法纪,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精神,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贡献。

2.业务水平上,要求掌握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或组织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教学、科研、推广工作的能力,并在学术上有所创新或取得创造性成果;要求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在考虑本学科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同时,密切关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相关领域,努力把握本学科专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使本学科的培养能够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设置5 个研究方向:1.灌溉与排水研究作物高效用水机理及其时空耦合尺度效应,农业节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及其互动效应,农业节水技术模式与管理创新方法,水稻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2.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主要研究包括: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优化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水资源经济评价理论;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及运行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水利工程防灾减灾机理;流域综合治理评价指标体系。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博士点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博士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要求部分)学科名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代码__________ 090707 __________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部制填表日期:2006年7月10日一、专业能力要求1、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研究方向的现状及前沿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承担本学科领域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开辟新领域作出创造性成果的能力。

2、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能够适应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所需要的健康体魄和较强的工作适应性。

二、主要研究方向及其研究生导师三、专业课程设置四.入学考试科目修改与设置(原则上按二级学科统一设宜,宋体,五号)(1)英语或曰语(2)水上保持工程学(3)上壤地理学冋等学历考生加试:自然辩证法、水上保持规划学、水上保持原理。

五、学位类型学位论文按照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有关规定组织送审和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查通过,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批准后,可授予理学博士学位。

六、主要学术期刊(宋体,五号)七、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要求掌握国内外水丄保持研究进展,水上流失与荒漠化综合防治技术,困难立地的生态环境重建与植被恢复技术,为土壤侵蚀和荒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

一、水土保持研究动态(2学时,讨论4学时);二、荒漠化防治研究动态(2学时,讨论4学时);三、荒漠化的成因与综合防治技术(6学时,讨论4学时):四、流域水上保持理论与技术(6学时,讨论4学时):五、工矿、交通等重点流失区生态环境重建与植被恢复技术(4学时,讨论4学时)。

教材:中国水土保持李邮,科学出版社,2004.主要参考书:1.水上保持学报科学出版社2・ J・ of Soil & Water Conservation Soil & Water Con・ Sco.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上地资源学是通过对上地资源的形成、发展、变化的研究,准确把握英分类、数量、质量的时空分布及演化规律,探讨英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它是上地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处于基础位置。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培养计划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培养计划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培养计划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培养计划简介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90707)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的本学科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研究方向的现状及前沿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承担本学科领域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开辟新领域作出创造性成果的能力。

4、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能够适应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所需要的健康体魄和进取精神。

二、研究方向(1)土壤侵蚀规律与控制技术①土壤侵蚀规律本研究方向以区域水土流失控制为目标,以区域土壤侵蚀预测模型理论为核心,通过模拟降雨、野外径流场、小流域定位水土流失监测,结合遥感反演土地利用类型与植被变化,解析森林植被对土壤侵蚀控制过程的影响机制,揭示森林植被对土壤侵蚀控制影响的区域特征和变化规律,提出适合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预测模型。

②土壤侵蚀控制技术基于土壤侵蚀以及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机制基础理论,提出相应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技术体系,探索生态修复措施对区域(流域)水土资源环境演变过程的影响;研究群落演替、水土保持功能及植被重建理论与技术,建设结构稳定、功能高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示范样板与技术体系。

(2)森林水文与理水机制①森林理水机制通过森林生态站的定位观测和野外调查,掌握植被结构特征,确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主要因素;通过野外森林生态系统各水文过程定位监测,揭示森林对降雨再分配机制,水分在林内传输和径流组分转换规律。

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英文对照

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英文对照
3.0
56
36
20
必修
信息学院
2
A4
B2
C1
C4
通识类选修(选修6学分)
1060201
研讨课
Seminar
1.0
16
以汇报形式安排4次
专题
资环学院
1
A4
B1
C1
C4
文献检索
1.0
32
选修
7
A11
B10
C1
C5
科技发展与文明传承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2.0
32
32
选修
资环学院
6
A11
B8
C5
3064226
水土保持经济植物栽培学
Economic Plant Cultivation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
32
24
8
选修
资环学院
5
A9
B8
C5
3064227
水土保持农学
Agronom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综合实践
(31.5学分)
1305101
军训
Military training
2.0
3周
必修
1
练(丙)
Engineering Training(C)
1.0
1周
必修
1
A1
A5
B2
C3
C4
1305201
劳动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for Soil andWater Conservationand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与高度社会责任感,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较系统地掌握水土保持工程技术、荒漠化防治工程、水土保持规划、生态工程、土壤侵蚀与防治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获得水土保持工程师基本素养,富有创新意识、善于沟通和具有水土保持实践能力,具备从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荒漠化防治、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生态环境规划设计、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水土流失监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企事业和各级水行政管理人才。

二、毕业要求通过专业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人文底蕴、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职业素养,熟悉国情民情农情,尊重科学,立志有为;2.具有扎实的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方法;掌握林业生态工程和环境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技术,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施工和监测等方面技能;掌握水土保持的执法、监督、评价、监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了解水土保持专业的国内外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3.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对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领域保持一定敏感度,能够提出问题和发现新问题,并能对此辨析、质疑和进行评价,较为准确表达个人的专业见解;4.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能够针对不同开发建设项目、不同地域出现的复杂水土流失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治理对策和能编制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监测、监理和施工方案;5.具力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能够恰当运用各种手段(包括遥感影像获取、计算机计算、中英文文献检索等)进行信息获取,并分析、处理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熟悉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并合理应用这些工具;6.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

水土保持与荒化防治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化防治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90707)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生态学领域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3、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具有较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独立承担本学科领域技术工作的能力;4、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能够适应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所需要的健康体魄和较强的工作适应性。

二、研究方向1、流域综合治理山丘区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诊断,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流域治理措施体系,流域经营技术和流域治理效益评价。

2、水土流失监测与控制山丘区土壤侵蚀规律研究,水土流失监测与综合防治技术,森林水文生态功能,流域水量平衡计算,径流的形成及其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3、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的营建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试验研究方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综合效益监测与评价方法,特殊地区的生态环境重建与植被恢复技术等。

4、城市林业与水土保持城市林业的环境功能和水土保持效益,城市林业的规划与布局,城市水土保持规划研制,城市林业的经营管理技术等。

三、学习年限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包括学位论文答辩时间),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课程学习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

必要时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1年。

在职硕士可延长2年。

四、课程设置为了使硕士生掌握本学科较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要求研士生修完并取得总学分32个(2学分实践性环节),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12学分(对于同等学历和跨学位考的研究生需补本科生课程,其成绩可减半登记学分,不占应学32学分的总学分)。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条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条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条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博士学位是一种高级学位,它要求学生在水土保持领域取得深入的研究和理论水平,为解决水土保持问题和防治荒漠化问题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

为了申请这个学位,学生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和要求,以下是关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条件的详细介绍。

申请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博士学位的学生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通常这个专业会要求学生拥有水土保持、土壤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这么做是为了确保学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时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背景。

申请者需要有在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工作或者相关实际工作经验。

这个要求是为了确保申请者具有足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能够在攻读博士学位时深入探讨和解决专业问题。

在研究方面,申请者需要有相关的科研成果或者参与过科研项目,能够证明自己有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成就的能力。

在实际工作经验方面,申请者需要有在相关领域从事过工程项目或者相关实践工作的经验,能够证明自己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申请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学术道德品质。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是一门涉及到人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申请者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学术诚信。

申请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研究思想和成果。

申请者需要通过相关考试和面试,根据学校的规定提交完整的申请材料,并经学校评审委员会审核通过。

在申请过程中,学校通常会要求申请者提交个人简历、研究计划、学位证书、学术成绩单、推荐信等材料,以便评估申请者的资质和潜力。

申请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博士学位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需要申请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背景、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实践经验、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学术道德品质,以及通过相关考试和面试,提交完整的申请材料,并经学校评审通过。

希望对想要申请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博士学位的学生有所帮助。

水土保持与_荒漠化防治_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_荒漠化防治_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较好地掌握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事业,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独立承担水上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 森林理水机理2. 土壤侵蚀与生态恢复3. 土壤侵蚀预测与防治4. 沿海防护林5.“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上的应用三学习期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研究生可延长1~2年。

其中约有1.5年用于课程学习,1.5年用于完成学位论文,教学实践或专业生产实践要求120学时工作量(或20个工作日),有考核的公益劳动累计2~3周。

凡能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提前完成全部教学计划、学习成绩优良者,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校长批准,提前毕业;由于某种客观原因未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可经同样手续,按照学籍管理的规定,适当延长学习期限。

四培养方式(一)培养方式随着水土保持学与荒漠化防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该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可分为教学科研型、工程应用型和跨学科复合型。

教学科研型研究生在校参加的实践环节以科研和教学为主,学位论文要求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工程应用型研究生入学前应具有1年以上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工作实践,在读期间必须参加生产实践(如指导施工、参与设计及管理),工作量不少于3个月,学位论文应面向水土保持工作的主战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跨学科复合型研究生由水土保持学和有关学科导师共同指导,论文选题要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及有关学科的交叉结合点,研究成果在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方面要有所开拓。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以安顺学院为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以安顺学院为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以安顺学院为例■幸 宁/安顺学院摘 要:本文从安顺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入手,对其今后的改革方向及今后的改革措施展开探究。

关键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人才培养 改革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目前,我国共有三十余所高校设置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生态学、植物学、土壤学、环境科学、气象学、土木工程及林业学等与环境相关的课程。

因此,该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具有学习范围广、学科多、交叉多、理论知识量大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具体实践中,比较注重林业技术、工程技术与农业技术三者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

换言之,高校不仅是要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理论型人才,其更重要的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第一,土壤侵蚀与荒漠化方向。

在全球环境问题的大背景下,引起土壤侵蚀与荒漠化的原因不断增加。

因此,想要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必须加强对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研究和教学,使学生掌握其产生机理,从更深层次探究问题根源,为将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安顺市地处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面临的的荒漠化问题主要为喀斯特石漠化。

安顺学院从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出发,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从不同角度穿插石漠化形成机理、治理技术,并形成有机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针对地方性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培养人才。

第二,水土保持林草方向。

在防治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的过程中,想要避免治标不治本的情况,真正从源头上解决税水土流失及荒漠化问题,必须加强林草植被的种植,结合不同地区的地质情况,提升林草植被的覆盖率[1]。

在教学上,应从专业角度加强植物学、树木学、林业生态工程学、造林学等课程的针对性改革,培养学生重点了解和掌握与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相关的植物种类、种植技术,并根据喀斯特地区的环境特点,从林草体系的物种选择及不同植被的搭配等方面进行综合教学,并引导学生了解学术前沿创新理论及行业先进技术,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出真正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标代码:090402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掌握水土保持、环境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1.基本要求:通过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还通过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2.专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掌握专业所必须的数学、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水土保持工程及水利工程和荒漠化防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和经济知识;使学生接受相应的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教学和科研等所必需的制图、运算、实验、表达、综合分析和书写报告的能力。

3.专业拓展要求:了解本专业领域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国家在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及法规,使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相关专业的技术工作,如环境规划、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规划、农业综合开发等。

三、主干学科:水利工程、林学、环境科学。

四、主干课程:水利工程测量、理论力学、水力学、地形地貌学、土壤侵蚀原理、植物学、水土保持规划、林业生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等。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其中每门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毕业设计一般安排8周。

六、修业年限: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培养方案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Deforestation Combating(一)专业培养目标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独立承担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科方向本学科专业设以下3个研究方向:1.水土保持研究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水土保持动态监测、调控的机理、途径和方法,水土保持各项技术措施空间配置的原理、方法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等。

2.荒漠化防治研究荒漠化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土地荒漠化的生态学过程,荒漠化土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技术,荒漠化监测、预警、灾害评估等指标体系与理论、生物治沙、化学治沙和工程治沙的关键技术与材料,不同类型荒漠化综合治理的可持续经营技术模式等。

3.林业生态工程研究林业生态工程区域(流域)优化配置技术,稳定林分结构技术设计,困难立地的森林培育技术,径流林业和抗旱造林技术,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与信息管理技术等。

(三)课程设置与说明1.学位课学分(1)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学分(2)第一外国语6学分(3)水土保持学 2.5学分(4)荒漠化防治工程学 2.5学分(5)水土保持景观生态学 2.5学分(6)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与评价2学分(7)生态工程学 2.5学分2.选修课研究生可根据研究方向、论文工作需要及本人兴趣,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以下选修课。

也可以选择林学其他学科的有关课程。

(8)多元统计与地统计学2学分(9)非线性数学及其应用2学分(10)数理方程 1.5学分(11)生态控制系统工程2学分(12)土壤侵蚀动力学2学分(13)风沙物理学 1.5学分(14)土壤物理学 1.5学分(15)水文模型与模拟(双语)2学分(16)植物-土壤-大气系统2学分(17)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2学分(18)森林水文与生态水文学2学分(19)生态环境学 1.5学分(20)灾害学 1.5学分(21)植物土壤仪器分析 1.5学分(22)景观规划2学分(23)景观工程2学分(24)农林复合业 1.5学分(26)试验设计与科技论文写作1学分(2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题1学分非本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同等学历者录取后,应补修本专业本科生主要课程,一般3~5门,但不记学分。

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

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

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2018年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制"招生考核细则为全面提高博士研究生招生质量,充分发挥导师招生的自主权,体现和保障人才选拔过程中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施方案》基础上制定本考核细则。

一、学科专家考核组构成组长:学科负责人成员: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博士生导师秘书:学科(专业)秘书二、学科考核内容及方式本考核是针对初选满足条件、进入考核阶段的考生进行,主要目的是考查申请人的综合素质和科研潜质等。

考核分四个环节进行,包括外语水平考核、专业基础考核、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考核、培养潜质考核,入学总成绩满分300分。

(一)外语水平考核(满分100分)考核内容:重点考查申请人所掌握的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相关的外文专业词汇量、文献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学科统一组织笔试,无参考书目。

考试方式:闭卷,为2小时.英语考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免试:1。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550分(含)以上(710分制);2网考成绩90分(含)以上(120分制);3 成绩1200分(含)以上(1600分制),新成绩240分(含)以上(340分制);4(雅思)成绩6.5分(含)以上(9分制);5.在英语国家连续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免试英语的相关证明材料必须为近五年内取得,须与申请材料一并提交,申请免试考生英语水平考核统一计70分.(二)专业基础考核(满分100分)考核内容:重点考查申请人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学科统一组织笔试,参考书目为《水土保持学》等.考试方式:闭卷,为2小时.(三)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考核(满分100分)考核内容:重点考查申请人对专业知识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表达能力、世界观、外语听说能力,学科统一组织面试。

考试方式:面试,每位申请人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

5版培养方案(中英文对照)

5版培养方案(中英文对照)

附件版培养方案(中英文对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一、培养目标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身心健康、知识结构合理,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的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利水保、农林业、环保、国土资源管理、城乡建设等企事业单位和科教部门,从事关于水土流失与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恢复、林业生态工程和水保工程建设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规划设计、方案编制、施工监理监测、预防管理和教育培训及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毕业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社会科学学科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基本研究方法,具有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数理与逻辑分析以及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数理与逻辑分析、大学物理的基本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现代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的基本知识)生态环境、生命科学、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科技发展与文明传承、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本科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本专业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要求)植物学、土壤学、生态学、水文学、土壤侵蚀原理等学科基础知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制图与等应用技术和工具类课程知识工程力学、水力学、水土保持工程学等水土工程类理论与技术知识水土保持林学、水土保持经济植物栽培学、草场经营管理等林草植物类课程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水土保持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制等综合治理类规划类专业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水土保持项目监督与管理类专业知识。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博士点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博士点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博士点1. 介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保护土壤和水资源,预防荒漠化现象的发生和进一步扩展。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博士点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2. 研究内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博士点的研究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2.1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土壤的侵蚀,从而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农田生产能力和人类居住环境的一种综合性技术与管理体系。

水土保持研究的重点包括土壤侵蚀机理与模拟、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植被恢复与保护、土地利用与管理等方面。

2.2 荒漠化防治荒漠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导致的土地逐渐退化、植被丧失,形成荒漠的过程。

荒漠化防治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措施和管理方法,预防和控制荒漠化的发生和进一步扩展。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荒漠化过程与机理、荒漠化监测与评价、荒漠化防治技术与措施等。

3. 研究方法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实地调查与观测、实验室分析与试验、数学模型与模拟等。

3.1 实地调查与观测实地调查与观测是研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础,通过野外调查和观测,获取数据和样本,对土壤和水资源的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测。

3.2 实验室分析与试验实验室分析与试验是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分析和测试,以获取更详细的数据和信息。

通过实验室试验,可以研究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了解土壤的质量和营养状况。

3.3 数学模型与模拟数学模型与模拟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土壤侵蚀、水资源利用和植被生长等过程,预测和评估不同措施对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效果。

4. 研究应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研究应用广泛,涉及农业、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管理等领域。

4.1 农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对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农田水土资源,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学院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培养类别
博士
学科、专业代码
090707
一级学科名称
林学
二级学科名称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基本学习年限
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培养方式
全日制
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2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12学分;培养环节8学分
研究方向
1.土壤侵蚀机理与预报,2.荒漠化防治,3.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新技术
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博士学位课
外国语(博一外)
3

博士位课
B001204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3

博士学位课
B090101
农业水土工程专论
2

博士学位课
B100700
现代数学
3

博士选修课
B090301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2

博士选修课
B090104
Soil environment dynamics
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发表1篇被SCI全文收录、或在一级期刊上发表3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备注
取得其它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等同于发表学术论文。关于一级期刊和研究成果的认定,由院学位分委员会制定专门文件予以确认。
2

博士选修课
B090105
Computer simulation of soil-water processes
2

培养环节及培养要求
培养环节
培养环节要求
培养环节安排时间
学分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同学校要求
课程学习计划,入学一个月内;论文工作计划,第2学期结束前。
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同学校要求
第3学期,10月份
2
3.学术交流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完成
2
5.实践教育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完成
2
5.学科综合水平考试
同学校要求
第3学期的10月份
2
6.中期考核
同学校要求
第3学期的10月份
7.论文中期检查
同学校要求
第5学期的11-12月份
8.同等学历或跨学科考生补修本学科硕士主干课程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完成
9.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