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2014年中考复习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总复习《鱼我所欲也》

中考语文总复习《鱼我所欲也》

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九下——《鱼我所欲也》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

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孔孟”并称。

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和“民贵君轻”的主张。

孟子还主张“性善”论。

2、《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七篇。

是儒家经典之一,“四书”之一。

《孟子》在先秦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欲:想要、需要。

舍:放弃。

生:生命。

义:大义,正义。

甚:超过、胜过。

于:比。

苟得:苟且取得。

恶(wù):讨厌,憎恨。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由是:用这样(的手段)。

由,用。

是故:因此。

独:仅。

心:指思想认识。

丧:丧失,丢掉。

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呼尔:轻蔑地、呵斥地。

与:给。

蹴(cù):用脚践踏。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屑,认为值得。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辩:通“辨”,辨别,礼义:这里指道德规范。

加:这里指好处。

奉:侍奉。

穷乏:穷困。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乡:通“向”,从前。

已:停止,放弃。

本心:本性,天良。

【一词多义】而:呼尔而与之:表承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某种办法得:二者不可得兼:能够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故不为苟得也:取得为:乡为身死而不受:情愿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了,表目的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

(完整版)鱼我所欲也中复习梳理(含答案修改)

(完整版)鱼我所欲也中复习梳理(含答案修改)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鱼我所欲也一、文学常识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文言词语(1)亦:也。

(2)欲:喜爱。

(3)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4)舍:舍弃。

(5)取:选取。

(6)甚:胜于。

(7)于:比。

(8)故:所以,因此。

(9)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10)恶:厌恶。

(11)患:祸患,灾难。

(12)辟:通“避”,躲避。

(13)如使:假如,假使。

(14)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

(15)莫:没有。

(16)则:那么。

(17)凡:凡是,一切。

(18)得生:保全生命。

(19)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

(20)为:做。

(21)而:但是。

(22)是故:这是因为。

(23)非独:不只,不仅非:不独:仅。

(24)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

(25)是:此,这样。

(26)心:思想(27)勿丧:不丧失。

丧:丧失。

(28)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29)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30)则:就。

(31)弗:不。

(32)得:得到。

(33)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34)呼尔而与之:呼喝着给他(吃喝)。

尔,语气助词。

(35)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

(36)蹴:用脚踢。

(37)而:表修饰。

(38)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39)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40)何加:有什么益处。

何介词结构,后置。

(41)宫室:住宅。

(42)奉:侍奉。

(43)穷乏者:穷人。

(44)得我:感激我。

得:通“德”,感激。

(45)与:通“欤”,语气助词。

(46)乡,通“向”,原先,从前(47)乡:通“向”,从前。

(48)已:停止。

(49)本心:指本性,天性,良知。

三、内容理解(一)思想内容本文论述了孟子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中考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中考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中考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是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作于北宋时期。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上以散文为主,并有着卓越的成就。

二、作品的主旨和立意
三、作品的写作手法
1.对比描写:通过对比夜晚垂钓和白天市井喧嚣的场景,突出作者内心对安宁、自由的向往。

四、作品的核心观点及思想内涵
1.追求安宁:作者通过夜晚垂钓的描述,表达了对安宁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认为远离喧嚣的市井,专心致志地垂钓可以使人心境平静。

五、作品的语言特点及运用
1.感官描写: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使读者可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和情感。

1.国家兴亡的动荡时期:宋朝北方多次遭受辽、西夏等外族的侵扰,社会动荡不安。

2.文人的情感抒发: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许多文人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欧阳修的《鱼我所欲也》即是其中的一例。

七、现实意义
1.追求宁静:现代人工作繁忙、压力大,可以通过沉下心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2.追求自由:追求真理、解放自己,不被外界束缚和偏见的影响。

3.批判现实:审视现实生活的喧嚣和浮躁,思考人生的真谛,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鱼我所欲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鱼我所欲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译注》。

题目是编者加的。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论证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并通过对比赞扬了那些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人,批评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应以“义”为重,不要失去“本心”。

⑴[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⑴[恶]讨厌,憎恨。

⑴[患]祸患,灾难。

⑴[辟]同“避”,躲避。

⑴[如使]假如,假使。

⑴[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⑴[是心]这种心。

⑴[丧]丧失。

⑴[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⑴[羹]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⑴[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用作后缀。

⑴[蹴]踩踏。

⑴[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⑴[万钟]优厚的俸禄。

⑴[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⑴[辩]同“辨”,辨别。

⑴[何加]有什么益处。

⑴[奉]侍奉。

⑴[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⑴[得]同“德”,感恩、感激。

(21)[与]同“欤(yú)”,语气词。

(22)[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23)[乡]同“向”,先前、从前。

(24)[已]停止。

(25)[本心]本性。

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答案】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答案】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答案】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有比、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⑴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

《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

《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
1.剧情概述
故事发生在宝玉和黛玉一同游玩的时候。

黛玉买了一条小鱼喂养,而宝玉则喜欢玩弄小鱼。

当宝玉在玩弄小鱼的时候意外杀死了它,黛玉非常伤心,并对宝玉产生了愤怒和失望的情绪。

2.象征意义
在《鱼我所欲也》中,小鱼是黛玉倾注感情的对象,代表着对自己纯真情感的投射。

宝玉杀死小鱼则象征他对黛玉的感情伤害和背叛。

3.宝黛情感
4.人性与命运
5.反映社会现象
6.文学技巧
7.文化价值
总的来说,《鱼我所欲也》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情节,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通过复习这个情节的要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所包含的人性探索、命运抉择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同时,这个复习也为我们进一步阅读和分析《红楼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部编)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鱼我所欲也》

(部编)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鱼我所欲也》

侍奉 ) 为( 为了 )宫室之美(华丽)、妻妾之奉( 同“德”,感恩,感激 、所识(认识的 )穷乏者得( ) 同“向”,先前、从前 我与(同“欤”,语言词)?乡( )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做 )之;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 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 ( 这种做法 )亦不可以已(停止;放弃 )乎?此 之谓失其( 代词,他的 )本心( 指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 。
形象引出本文的论点,生动阐明“在生与义不能 兼得时,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的观点。
(3)作者提“一箪食,一豆羹”的目的是什么? 以不食“一箪食,一豆羹”为事实从正面论述“ 义重于生”的观点,同时为下文对比论证(“乡 ”与“今”的对比)的证例出现作铺垫。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 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 者何不为也”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如果一个人所喜爱的没有超过生命的,所厌恶的 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这样的人就会无所不为, 就会成为卑鄙无耻的人。
9 、鱼我所欲也 复习
一、字词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喜爱,想要)也;熊掌,亦我所欲 鱼,我所欲( 也。二者不得(得到 )兼(同时 ),舍鱼而取 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 欲,所欲有甚(超过 )于( 比 )生者,故( ) 所以 苟且取得。这 做 ) 苟得 ( 里是苟且偷生 不为( )也;死亦我所恶 的意思 ( 讨厌,憎恨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 ( 祸患,灾难 )有所不辟(同“避”,躲避 )也 。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 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 (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 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 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 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 我所喜爱的还有超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 得以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讨厌的,(但)我 所讨厌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难我 不躲避。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 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故患 有所不 辟也:祸患,灾难;通“避”,躲避。

贤者能 勿丧 耳:不丢掉 丧:遗失 万钟则不 辩 礼仪而受之:通“辨”,辨别。

妻妾之 奉 :侍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通“德”,感激;通“欤”,语气词。

乡 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是亦不可以 已乎:停止,放弃。

此之谓失其 本心 :天良,天性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苟得 :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恶:厌恶。

义:正义或仁义。

贤者 :有道德的人。

二、通假字 ① “辟”通“ 避”,躲避。

(故患有所不避也) ② “辩”通“ 辨”,辨别,(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③ “得”通“ 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④ “与”通“ 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⑤“乡”通“ 向”,从前。

(向为身死而不受)三、翻译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关键词“甚、苟得” )生命是我喜欢的, (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关键词“恶、患、甚、避” )死亡是我厌恶的, (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关键词“是心、贤者、丧” )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关键词“万钟、则、辩、礼义、加”)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

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5、此之谓失其本心。

(关键词“本心” ) 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四、内容理解1、“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鱼我所欲也》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鱼我所欲也》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鱼我所欲也》四、字词解释1、通假字①“辟”通“避”,躲避。

(故患有所不避也)②“辩”通“辨”,辨别,(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③“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④“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⑤“乡”通“向”,从前。

(向为身死而不受)五、翻译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关键词“甚、苟得”)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关键词“恶、患、甚、避”)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关键词“是心、贤者、丧”)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关键词“万钟、则、辩、礼义、加”)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

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5、此之谓失其本心。

(关键词“本心”)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六、内容理解1、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

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3、作者是怎样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所欲有甚于生者”和“所恶有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所欲有甚于生者”指“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指“不义”。

5、从第一段看,作者为什么可以“舍生”并不去做“不义”之事?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甚于死亡的。

所以他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之事。

7、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共24页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共24页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
一、重点字词
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通“避”,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贤者能勿丧耳:不丢掉丧:遗失
蹴尔而与之:用脚踢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通“辨”,辨别。
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妻妾之奉:侍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通“欤”,语气词。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
2、作者是怎样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和“所恶有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
“所欲有甚于生者”指“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指“不义”。
4、从第一段看,作者为什么可以“舍生”并不去做“不义”之事?
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甚于死亡的。所以他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之事。
4、本文以“鱼”比喻“生命”,以“熊掌”比喻“大义”,从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5、“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在本段中孟子以饮食作比,并假定了得到饮食可保生命与得到饮食将失去人格尊严。两种不可调和的情况。
5、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了哪两个事例?目的是什么?
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1)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事例;
(2)“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俸禄的反面事例。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③“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④“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中考文言复习《鱼我所欲也》

中考文言复习《鱼我所欲也》
14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 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1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6、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5 从前(有人)(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接受(施舍), 对比作结:人不能丧失本心。 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高位厚禄;从 前(有人)(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接受(施舍) ,现在 (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它;从前(有人) (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接受(施舍) ,现在(有人)为 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 16 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吗?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 了天性。
正面举例:乞人舍生取义。 10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 下去,得不到就会饿死。 11 (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饥饿的路人不肯接受; 12 用脚踢着给他,乞丐也因轻视而不 肯接受。
1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 何加焉! 14、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
反面举例:有人见利忘义。 13(有的人见到)高位厚禄却不辨别 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高位厚禄对 我有什么益处呢?
正面论述: 3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想要的还有胜过 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义——不贪生, 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不义——不避患
4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事还有 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 者何不用也? 6、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 者何不为也?
因此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有人 不采纳。 8因此他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他们 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 9不仅是贤明的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只 不过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

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

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本文出自《孟子o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原先,从前。

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吗。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了。

行拂乱其所为:做。

2、行道之人弗受:走。

行拂乱其所为:做。

3、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激。

4、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对于。

管夷吾举于士:从。

生于忧患:在。

二者不可得兼:能够同时得到。

舍生而取义者也:正义或仁义。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不例外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果,假使。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办法。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某种办法。

所恶有甚于死者:厌恶。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不单,不仅;//本性。

贤者能勿丧耳贤者:有道德的人。

勿丧:不丢掉,不遗失。

丧:遗失一箪食:古代盛饭的竹器。

//饭。

一豆羹: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呼尔而与之:没礼貌的吆喝。

//给。

蹴尔而与之:践踏。

乞人不屑也:不愿意接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丰厚的俸禄。

钟:古代的量器。

万钟于我何加焉:什么益处。

妻妾之奉:侍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

是亦不可以已乎:止。

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的思想,即“义”。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014年中考鱼我所欲也

2014年中考鱼我所欲也

第二部分(第2段)
第一层举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义重 于生,要舍生取义,不失本心。 第二层举万钟使人见利忘义的事例,从反面论述 高位厚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去本心。 (义重于利,不义可耻)
五、问题理解
⑴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中心 论点)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⑸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什么?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为宫室之美而受之; 为妻妾之奉受之;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通“向”,从前 ⑷乡为身死而不受: 2.重点实词 (见《点睛》63页有关注释)
3.重点虚词——于 介词,“比” 有甚于生者 有甚于死者 莫甚于生者 莫甚于死者 介词,“对于” 万钟于我何加焉?
3.重点虚词——为
为,动词,“做” 故不为苟得也 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为,介词,“为了”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 为妻妾之奉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一、文学常识:
1.孟子 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代表。 2.《孟子》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语录体 散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鱼 我所欲也》皆出自《孟子》。
二、重点词语
1.通假字 通“避”,躲避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辩”,辨别 ⑵万中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⑶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 通“欤”,语气词
⑵ “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 从全文看,是指“舍生取义”之心
具体语境中,指上文的 “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 ⑶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是什么人?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⑷“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什 么? 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复习课件

A 舍弃 B 祸患 ,灾难 C 假使 D 同“德”,感恩、感激
同“释”,解除,消除
派遣 得无,表推测
B 2.下列咖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所恶有甚于死者
甚:胜过
B.贤者能勿丧耳
丧:丧气
C.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辟:同“避”,躲避
D.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丧:丧失
D 3.下列恪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皆以美于徐公
B.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C.以大易小
可以为师矣
特殊文言现象
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同“避”,躲避。)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乡为身死而不受
(同“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通“欤”,语气助词。)
(同“向”,从前。)
(4)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通“辨”,辨别。)
古今异义
(1)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能够。)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给)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表示修饰。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但是,表转折)
3、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比,介词。) (对,介词。)
4、得
①二者不可得兼
(动词,得到,拥有。)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生
(“得”同“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①舍生而取义者也
(5)则
①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连词,那么)
②得之则生
(连词,就)
③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连词,表假设,如果)
练习题14
B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提纲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提纲

《鱼我所欲也》复习题一文学常识:1作者:孟子,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称之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2出处: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提倡以“仁政”、“王道”为中心,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

孟子善辩论,善用“譬喻”,文章感情奔放,岁后世影响很大。

二基础知识:1生字:苟恶辟箪羹蹴屑乡丧2生字:○1兼:同时;○2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3患:祸患,灾难;○4辟:通“避”躲避;○5如使/使:假如,假使;○6凡可以得生者何不为也?可:能够;以:用来;○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故:因此;○8非独贤者:非独:不仅;○9勿丧:不丢掉,不遗失;○10耳:而已,罢了;○11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筐;○12豆:古代盛羹汤用的器皿;○13羹:用肉或菜做成的带汤的食物;○14呼尔:没有礼貌的吆喝,尔:语气助词;○15蹴:用脚践踏;○16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17万钟:位高禄厚的待遇;○18何加:有什么好处;○19奉:侍奉;○20已:停止,放弃;○21本心:天性,天良。

3通假字:○1辟通“避”躲避;○2辩通“辨”辨别;○3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与通“欤”语气词;○5乡通“向”从前。

4句子翻译:○1生,亦我所欲也,亦;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能者勿丧耳。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8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9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0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习题:(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 复习汇总

鱼我所欲也  复习汇总

《鱼我所欲也》复习一、文学常识1、《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孟子》是一本语录体散文集,有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一部记录了孟子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相称。

二、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1)生我所.欲.也:(欲,想要。

)(所欲:想要的东西。

)(2)二者不可得兼..:(同时获得。

)(得:获得。

)(3)舍生而取义者也.......:(舍,舍弃,不要。

)(生:生命。

)(取,取得。

)(义:道义。

)(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加重肯定语气。

)舍弃生命而取得道义。

(4)所欲有甚于...生者:(有甚于,超过,胜过。

)(5)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得到。

)(6)死亦我所恶..:(所恶,讨厌的事物)(7)故患.有所不避也:(患,祸患,灾难)(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不仅)(是心,这样的思想)(9)一箪食...:一篮子饭。

(10)一瓢饮...:一碗汤。

(11)呼尔而与之.....:吆喝着给他,(尔,语气助词)(12)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

)(13)乞人不屑..也。

(不屑,认为不值得接受)(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万钟俸禄)(辩,通“辨”,辨别,区分)(15)于.我何加.焉:(于,对于。

)(加:好处,益处。

)(16)所识穷乏者得我..也:(得我:感激我)(17)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18)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之,接受了它。

)(19)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

)(20)此之谓...失其本心..:(此之谓,这就叫做)(本心,本性)2、通假字(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2)相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3)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4)故患有所不辟也。

中考《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

中考《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

中考《鱼我所欲也》知识点中考《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引言:《鱼我所欲也》是中考的重点篇目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快来看看吧,也许会对你有帮助喔!重点词解释1、本心:天性,天良”2、患:祸患,灾难3、辟:通“避”,躲避4、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5、蹴:用脚踢。

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7、乡:通“向”,从前 8、何加,有什么好处。

9、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12、勿丧:不丢掉,丧:遗失13、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14、贤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重点句子翻译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思考题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2、归纳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

(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

第二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3、理解及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中考复习
一、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名,字。

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并称孔孟,也被世人尊称。

本文选自,全文论点是。

二、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dān食死亦我所恶.一豆gēng
蹴.尔而与之
三、解释字词
1.通假字
乡为身死而不受故患有所不辟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一词多义
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故不为苟得也
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得: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蹴尔而与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重点字词
故不为苟得也苟得死亦我所恶恶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者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贤者能勿丧耳丧
蹴尔而与之蹴乞人不屑也不屑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为宫室之美之
四、翻译句子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8.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
9.此之谓失其本心。

五、内容分析
1.理解性默写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文中的故事提炼出的成语:
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第2、3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了哪两个事例?目的是什么?
4.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

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