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务员考试常识:生活中的经济学
2020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经济知识: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
2020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经济知识: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他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乍一看,这个来源似乎有点奇特。
但事实上,家庭和经济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所以我们先从日常生活中去细心观察,发现经济学中的原理,再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我们的生活你会顿时觉得妙趣横生。
日常生活中一个家庭面临着许多决策。
它必须决定哪些家庭成员去做什么,以及作为回报每个家庭成员能得到什么:谁做晚饭?谁洗衣服?谁在晚餐时多吃一块蛋糕?谁有权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简而言之,家庭必须考虑到每个成员的能力、努力程度和他们自身的愿望,以能够在各个成员中配置资源。
那么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也是和家庭一样,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一个社会也面临着许多决策。
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将要做哪些工作和谁做这些工作。
社会需要一些人种粮食,另一些人做衣服,还有一些人设计电脑软件。
一旦社会分配人们(以及土地、建筑物和机器)去做各种工作,它还应该分配他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社会必须决定谁将吃海鲜大餐而谁将吃土豆,谁将开法拉利跑车而谁将坐公共汽车。
由于资源稀缺,社会资源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稀缺性是指社会所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社会不能生产人们所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正如一个家庭不能满足每个成员的所有愿望一样,一个社会也不能给每个人以他们向往的最高水平的生活。
而经济学其实就是在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在大多数社会中,资源并不是由一个唯一的中央计划者来配置,而是通过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共同行动来配置的。
因此,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他们工作多少,购买多少,储蓄多少,以及如何把储蓄用于投资。
经济学家还研究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例如,经济学家探讨一种物品众多的买者与卖者如何共同决定该物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
最后,经济学家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包括平均收入的增长,找不到工作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以及价格上升的速度等等一系列。
生活中的经济学
生活中的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行为的科学。
它是应用广泛的学科,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个人和家庭做出的决策、政府政策的实施、企业的管理和市场的运作,都与经济学有关。
下面来探究一些生活中的经济学。
1. 选择和机会成本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必须做出选择。
例如,买一个品牌的高档手机代价可能是购买较便宜的品牌的手机或使用现有的手机进行更长时间。
这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对每个选择所放弃的最佳选择的成本的评估。
最终,我们必须通过考虑机会成本来做出最理智的决策。
2. 生产率生产率是指我们从每小时工作中获得的产出。
高生产率通常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经济增长。
在工作中,生产率可以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使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好的管理来实现。
3. 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着商品价格的变化。
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价格的高低。
例如,如果商品需求量增加,供应量不变,价格就会上涨。
反过来,如果供应量增加,需求量不变,价格就会下降。
4.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增长和下滑的交替循环。
在经济周期内,季节性的波动、商业周期、常规经济增长周期和经济衰退周期都会发生。
政府和公司需要学会管理周期性变化,因为生产力和市场时间会随着这个周期不断变化。
5. 外部性外部性指的是,市场交易中一方的决策可能对其他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后果。
例如,污染是一种负面的外部性,它可能会给周围居民的生活制造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手段、税收和补贴等措施来解决负面外部性问题,以鼓励其对经济更积极的贡献。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没有想到这些经济学原则的应用,但是它们的影响确实很大。
通过了解这些原则,个人、企业和政府可以更好地决策,管理资源和回应经济变化。
公考经济学常识
公考经济学常识
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的常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经济体制: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包括供需关系、价格形成、市场竞争等。
2. 国民经济核算:知晓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
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3. 金融体系:熟悉金融机构的类型和功能,如商业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公司等,了解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和货币政策的制定。
4. 宏观经济调控:了解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目标,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以及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5. 产业结构调整:了解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和目标,知晓产业政策、技术创新、劳动力结构调整等相关内容。
6.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了解市场失灵的常见原因和对策,以及政府在保障公共利益、调节市场等方面的作用。
7. 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形式和利益,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和协定的作用。
以上是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的一些常识点,考生需要细化学习和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论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
论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接触到一些经济学常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我们的财务,做出更好的消费决策,以及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
以下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
1. 机会成本:在决策时,我们需要牢记没有任何行动是免费的,即进行一项活动的成本是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活动。
例如,在购买一件物品时,我们需要考虑其他所有购物选项,并衡量它们的成本和收益。
2. 市场供需:经济学家常常使用供需曲线来描述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及数量。
当市场需求增加时,价格往往会上涨,供给减少时也会上涨。
理解市场供需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在特定时期做出更好的购买决策。
3.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货品的收益或效用。
在购物中,边际效用告诉我们最后一件购买将获得多少收益,以帮助我们判断减少或增加购物数量是否划算。
4. 投资:无论是买房,股票还是储蓄账户,投资都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投资是一种为未来而储蓄的行为,我们需要根据我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目标来做出投资决策。
5. 税收:税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财务事项。
了解税收体系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可能会对我们的个人财政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在处理税收时,我们应该明智地计划和分配资金,并充分了解如何合法避税。
这些经济学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我们每天面临的财务决策,了解如何最大化我们的资源,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
生活中的经济学例子
生活中的经济学例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学无处不在。
从我们购买日常用品到决定是否买房,经济学原理都在起作用。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常见的经济现象,为什么有些商品的价格会上涨?
首先,让我们以汽油价格上涨为例。
当石油价格上涨时,汽油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这是因为石油是汽油的主要原材料,而石油价格的上涨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
生产商为了保持利润,不得不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导致汽油价格上涨。
另一个例子是房价上涨。
当城市的经济繁荣时,人们的收入会增加,对房屋的
需求也会增加。
这会导致房价上涨,因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房屋的价格会随之上涨。
另外,房地产开发商也会抓住这个机会提高房价,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除此之外,通货膨胀也是导致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货币的价值会下降,导致物价上涨。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物价上涨”这个词的原因。
总的来说,商品价格上涨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从供需关系到通货膨胀,经济学原理无处不在。
了解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并做出更明智的消费和投资决策。
希望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经济学。
(财务知识)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概念最全版
(财务知识)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概念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概念解读在给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开展课题研究中,不少人因为非经济管理专业背景的限制,对有些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上似懂非懂,为此,试列出各级政府文件中、各种媒体报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壹些经济学名词,且且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俩大类进行简单和通俗的描述,以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宏观经济学壹、GDP:判断国力强弱的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壹定时期内(壹个季度或壹年),壹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壹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能够反映壹国的国力和财富。
壹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3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见,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壹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和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见,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壹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见,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1、用支出法核算GDP。
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壹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这种方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
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壹个国家或地区在壹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用收入法核算GDP。
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GDP。
这种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
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GDP分为四项: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用生产法核算GDP。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一、以前我常常打车,就是1.2元/公里的时候。
但是涨价后就很少打了。
上次南京出差,每次司机多收我一块钱的“燃油涨价费”,我恍然大悟,这才是聪明的办法。
为啥南京市政府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而北京市政府的官员想不到呢?双败的结局,是我这样的稍微懂一点经济学的普通人都能想到的,而且,还有很多能人在报刊网络上有指出,为啥我们的政府官员想不到呢?二、为什么尺码不同的服装有一样的售价?尺码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为什么没有在价格上体现出来?解释:a.原材料成本相对设计、加工、流通等其他费用比起来,只占较小的部分,不同尺码造成的成本差异不大。
b.没有正规的包装袋,价格不同,不易于销售、存储时的管理。
c.涉嫌对大身材顾客的歧视。
三、背双肩包时,我们都知道同时背两边要舒服,为什么很多时候还是只背一边。
解释:两边轮流换着背,流换着休息。
四、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经济学现象,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我住在北京的回龙观地区,在回龙观地区有三个城铁站,龙泽,回龙观和霍营,我家离霍营站比较近,离回龙观站比较远。
由于回龙观里很多小区离城铁站还有一定的距离,城铁站门口总是有一些黑车营业。
有一次,我和晓波同学准备坐黑车回家,晓波说,那我们在回龙观下吧。
我说,那不是更远吗?晓波说,但是回龙观的黑车是5块的,霍营的黑车是10块的,虽然霍营到我们家比较近。
我们就开始颇有兴趣的讨论起来了,这是为什么。
晓波的观点是市场定价,就是回龙观发展的早,黑车多,竞争激烈,所以便宜。
霍营竞争不激烈,所以就贵。
这似乎有点道理,但是也可能和开始的定价就有关系。
开始定价就低(这个可能是竞争造成的)所以单方面的提价很困难,同样开始定价就高,单方面降价也有困难。
当然最有意思的是,如果从我们小区出来,去比较近的霍营是10块,比较远的回龙观是5-7块,真TMD的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那位能研究清楚这件事,虽然可能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应该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答:成本不同决定的。
生活中的经济学小常识
生活中的经济学小常识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学科,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经济学的小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经济现象。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些生活中的经济学小常识。
1. 机会成本:在我们做出决策时,我们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就是机会成本。
例如,当我们在购物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商品的价格,还要考虑我们放弃购买其他商品的机会成本。
因此,在做出决策时,我们需要权衡各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2. 边际效益递减:边际效益递减是指当我们增加某种资源的使用量时,其所带来的额外效用逐渐减少。
例如,当我们吃一块巧克力的时候,第一块巧克力的满足感可能很高,但吃第二块巧克力时,满足感就会减少。
因此,我们在做决策时,需要考虑到边际效益递减的原理。
3.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通常会下降,而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通常会上升。
因此,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4.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而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我们的购买力下降,因为同样的货币购买力变小了。
因此,我们在理财规划中需要考虑通货膨胀对我们的影响。
5.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而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通过销售商品获得的收入与其为生产该商品所付出的成本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都是市场效率的体现,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交易的价值。
6.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活动对除参与者外的其他人产生的影响。
外部性可以是正面的,如教育的外部性效应,也可以是负面的,如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效应。
了解外部性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一个经济活动的成本和收益。
7. 竞争和垄断:竞争和垄断是市场结构的两个极端。
竞争市场通常有多个卖方和买方,没有任何一方能够控制市场价格。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考点:生活中的经济学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考点:生活中的经济学在行测常识判断部分,经常会出现经济学的内容,大家都知道经济基础是维持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谈起经济,大家可能觉得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但其实不然,我们的生活很多都是和经济学内容息息相关的。
中公教育专家在此为大家讲解。
比如说,你知道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吗?首先,因为饮料我们一般都是打开直接饮用的,但牛奶不是,所以牛奶是可以纸盒当中。
其次,饮料的储存方式货架即可,但牛奶需要放在冰柜当中,所以牛奶采用更便宜的纸盒当中。
最后,既然牛奶是放在冰柜当中,如果是圆形的形状会有空间的浪费,所以采用方形的纸盒。
明白了吗?我们再来看一个,你知道餐馆为什么愿意提供免费续杯饮料吗?这个用到了经济学的一个原理,叫做边际成本,餐馆为每顿膳食索取的费用必须要高于该顿膳食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就是在任何产量水平上,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资、原材料和燃料等变动成本),所以,只要能吸引到额外的主顾,餐馆的利润就会有所增加。
说的直白一些,我们在享用免费续杯饮料的同时,不需要再增加额外的工人工资等一些成本,而且会大概率增加餐馆其他商品的收入。
接下来,我们看看历年试题是如何涉及经济学的知识吧!1、下列俗语描述的现象与经济学名词对应错误的是:A.覆水难收——机会成本B.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边际效应递减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负外部效应【中公解析】A项,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覆水难收”意为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二者没有对应关系,所以A项错误。
B项,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一山不容二虎”意为一座山不能同时生活两只老虎,比喻两人不能相容,在一起就会有冲突。
二者具有对应关系,B项正确。
C项,边际效用是指每消费一个单位的物品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而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物品的边际效用有递减的趋势。
2020年(财务知识)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概念
(财务知识)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概念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概念解读于给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开展课题研究中,不少人因为非经济管理专业背景的限制,对有些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上似懂非懂,为此,试列出各级政府文件中、各种媒体报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壹些经济学名词,且且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俩大类进行简单和通俗的描述,以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宏观经济学壹、GDP:判断国力强弱的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于壹定时期内(壹个季度或壹年),壹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情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壹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能够反映壹国的国力和财富。
壹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3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见,它是所有常驻单位于壹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和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见,它是所有常驻单位于壹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见,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1、用支出法核算GDP。
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壹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这种方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
于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
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壹个国家或地区于壹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用收入法核算GDP。
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于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GDP。
这种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
于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GDP分为四项: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用生产法核算GDP。
公务员行测必备经济学常考常识
公务员行测必备经济学常考常识一、供需关系与市场价格供求关系是经济学核心概念之一,理解供求关系对于解读市场价格变动至关重要。
供应量与需求量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的走势。
在市场经济中,供需关系是由市场参与者决定的。
如果供应量大于需求量,价格就会下跌,而如果需求量超过供应量,价格就会上涨。
市场经济的作用就是通过供需关系的调节来实现价格的合理变动。
二、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本生产要素是指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所必须的资源。
主要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能力。
这些要素的合理配置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生产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资源投入造成的费用。
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方面。
固定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数量无关的费用,如租金、折旧等。
变动成本则随着生产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如原材料采购、人工工资等。
三、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于外部性、公共产品、垄断等原因引起。
而政府干预是为了修正市场失灵的现象。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价格管制等手段进行干预。
政府的干预旨在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市场效率,同时保护消费者权益。
四、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对整个经济体系进行调控的政策。
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体的流动性和利率,从而对经济活动产生调控作用。
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的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
产业政策则是通过支持和引导特定产业的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长期以来呈现的波动变化。
经济周期一般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萎缩期和复苏期,这些周期性变动与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五、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国际贸易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优势,同时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全球化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经济学
生活中的经济学例子生活中的经济学例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1.价格歧视:不同的顾客可能会以不同的价格购买同一件商品或服务。
例如,学生可能会在购买电影票时享受折扣,而老年人可能会支付更高的价格。
这种价格歧视的策略可以让商家根据不同顾客的需求和支付能力来最大化利润。
2.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商品或服务的供应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供应量可能会增加,但需求量可能会减少。
这种供需关系的平衡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销售量。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例如,一个人选择去看电影而不是去健身房锻炼,那么他放弃的是在健身房锻炼的机会,因此看电影的机会成本就是他放弃的健身收益。
4.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能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例如,一个人在吃第一个苹果时可能会感到非常满足,但在吃第二个苹果时满足感可能会降低,第三个苹果时的满足感几乎为零。
因此,他可能会选择停止吃第二个或第三个苹果,以保留他在吃第一个苹果时的满足感。
5.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并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例如,一个人花了100元去看电影,但电影票丢了或者不想看了,这100元就无法收回。
这个人可能会选择不再为电影票浪费时间和金钱。
6.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涨导致货币价值下降的现象。
例如,如果物价上涨了2%,那么一个人原来持有的100元现在只能买到价值98元的商品或服务。
这种通货膨胀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决策和储蓄行为。
7.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有效合理地分配资源的情况。
例如,一些市场垄断或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市场失灵,这时政府可能需要采取措施来干预市场以实现更公平合理的资源配置。
8.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渐降低的现象。
例如,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生产规模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举例分析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举例分析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决策的学科,而经济学的原理和理论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举例分析。
1.超市购物每当我们在超市购物时,经济学原理就开始发挥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比较不同品牌和产品的价格、质量以及性价比,以便做出最优决策。
其次,我们需要根据我们的需求和预算来制定购物清单,以避免不必要的花费和浪费。
此外,当我们面临促销、折扣和打折时,我们也需要权衡是否值得购买。
2.出行选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面临着出行的选择,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私家车或步行。
在做出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时间成本、交通费用、燃油成本、车辆维护成本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多个因素。
经济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权衡这些因素并做出最优决策。
3.做饭与外卖选择在决定是自己做饭还是外卖时,经济学原理同样起到关键作用。
做饭需要购买食材和食品,并投入时间和劳动,但成本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外卖可能更加方便,但价格可能会显著高于自己做饭。
此外,考虑到健康、口味和洁净度等因素,我们也需要综合考虑,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4.储蓄与投资在经济学中,储蓄和投资是重要的话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如何储蓄和投资的决策。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将多余的资金存入银行,而不是随意花费或进行消费。
此外,我们也可以选择投资于股票、债券、房地产或其他金融资产,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经济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权衡风险和回报,并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5.就业与职业选择经济学原理也可以应用于就业和职业选择。
当我们选择职业时,我们需要考虑该行业的就业机会、薪资水平、工作环境和长期前景等因素。
此外,我们还需要权衡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以及个人兴趣和技能,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6.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制定往往也涉及经济学原理。
政府决策者需要考虑资源分配、社会福利、效率和公平性等因素。
例如,他们在决定税收政策、教育政策、环境政策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学原理,以确保最优决策的制定。
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摘要:经济学这个词被很多人视为是一门专业性十分高的学科,它是应用经济手段对市场上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进行解释,从而对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进行短期或长期的测算。
然而,基础经济学的原理和经济思想都来自于生活中的点滴。
本文便对我们普通生活中的行为进行解读,目的在于阐述一些普通经济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词:经济学;生活;经济效应经济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同的习惯、文化观念自觉地驱动着所有人的经济行为,不断影响着大部分人的经济选择,悄悄地改变着整个社会的内部经济运行方向。
经济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有时并非源于一种崇高境界的提升,而是源于民族文化的特色及文化教育、传播的模式。
经济学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被很多人认为是一门研究性非常强的科目,其实它是人们日常行为的一种他角度思考理念。
虽然经济学在很多情况下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但在生活中也可以很容易地普及开来。
在现实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经济学的掠影,经济学的理论也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活不断介入。
一、普通生活中所蕴含的经济学(一)机票降价中的经济学原理我们在网上订机票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都会发现有一部分机票是打折的,飞机临起飞前还剩余的座位,机票价钱有时候还会比火车票更加低,在这个时候购票往往是最经济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可能认为航空公司把票价订的那么低已经有了损失了。
如果我们懂得经济学就会明白,在飞机还有几小时就出发的时候,一班航班的成本基本就已经被确定下来了,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把剩余机票销售出去,只会让航空公司取得收入并不会亏损。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看,这已经成为了一场能够让交易双方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二)促销折扣中的经济学原理我们逛商场的时候可能经常会发现很多商品正在进行打折促销,或者有些商家会选择送一些低价的赠品去吸引顾客,为自己的商品主动地占取市场份额。
例如,在唐山的陶瓷博览会时,很多陶瓷的器具都会低于正常情况下的价格,很多原本标价几百元的商品,在展会现场可能只要几十元就可以买下来。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学现象无处不在。
从早餐到上班,再到晚上的娱乐生活,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参与或观察着各种经济活动。
而这些活动中,经济学现象的表现与运作也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以下是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1.需求与供给:我们每天都在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价格往往会相应上涨。
相反,如果供给超过需求,价格往往会下降。
在超市中,人们喜欢在打折时购买大量商品。
这是因为这些商品在需求方面具有吸引力,但如果超市售卖数量过多,供给将超过需求,价格将下降。
2.成本效益分析:在工作和购买决策方面,经常涉及成本效益。
对于公司来说,制定正确的成本分析和计划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增加公司利润。
在个人购买方面,人们的消费目的不是花费尽量多的钱,而是通过购买满足自己的需求的商品,并实现效益最大化。
例如,购买一件高质量的衣服,即能满足衣着需求,又能够使用较长时间。
3.选择与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因为选择一个选项,而失去选择另一个选项所要付出的代价。
在就业市场上,人们选择工作的代价是失去选择其他工作的机会。
同样地,在购买决策中,人们选择一件商品,就必须接受失去选择其他商品的代价。
选择和机会成本是在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4.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活动对于第三方的影响。
举例来说,汽车的使用产生污染,因此对于不开车的人来说,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等都是一些消极的外部因素。
然而,这些因素的代价并没有反映在汽车使用成本中,因此,这是一种外部性问题。
5.失业率:失业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健康状况的指标。
随着失业率的上升,消费者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将下降。
因此,失业率对于企业经营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政府经常采取措施来促进创造就业机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学现象是无处不在的。
可以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微观经济体,对于经济学现象有着独特的体验和感知。
因此,对于经济学的学习和了解,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适应一个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举例分析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举例分析一、消费方面:1.实际效用和边际效用法则:在经济学中,实际效用和边际效用是衡量消费者满足程度的指标。
例如,当一个人逐渐增加消费其中一种商品时,刚开始的消费会带来很大的满足感,但随着消费的增加,满足感会递减。
这是因为消费品的边际效用逐渐变小。
经济学告诉我们,在有限的资源下,我们应该将资源配置到边际效用最大的地方。
2.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当价格上升时,人们通常会减少对该商品的消费。
然而,在经济学中,人们的消费行为不仅仅受到价格的影响,还受到收入的影响。
如果一些商品价格上涨,但收入也同时上涨,那么人们对这个商品的需求可能并不会减少。
这个例子说明了收入效应在消费行为中的作用。
二、生产方面:1.规模报酬递增和递减:在生产中,当投入的要素增加时,产出通常也会随之增加。
然而,随着要素的增加到达一定程度,产出的增加会逐渐减少,甚至停止增加。
这被称为规模报酬递减。
例如,在工厂生产中,添加更多的劳动力可能会增加产量,但如果劳动力过多,工人之间的合作效率可能会下降,导致产量的增加放缓。
2.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通过使用更先进的技术,企业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三、资源分配方面:1.稀缺资源和机会成本:资源是有限的,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
这就导致了资源的稀缺性。
人们必须在不同的需求之间做出选择。
当我们选择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时,我们放弃了其他可能的选择,这被称为机会成本。
例如,当我们花钱买衣服时,我们就无法再用这笔钱去购买其他东西。
2.市场供求:市场供求是经济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价格的形成。
当商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价格通常会下降,而当商品供应量小于需求量时,价格通常会上升。
市场供求关系也会受到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生产成本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以上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经济学的举例分析。
通过经济学的原理和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消费者行为、生产决策和资源配置等经济现象,进而做出更明智的个人和社会经济决策。
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生活经济学现象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大意是说:我们的生活习惯从节俭变成奢侈很容易,但是从奢侈变成节俭却很难。
这句话流传至今,也成为了教育大家遵守勤俭持家优良传统的箴言,同时这句话也反映了人们的一个消费特点,就是当人们养成一种消费习惯之后就很难改变和逆转,当人们收入提高能够增加消费投入的时候便会很容易变得奢侈,但是当人们收入减少需要降低消费标准的时候却很难适应。
从经济学角度考虑,这种消费习惯,被称之为“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的,他的主要观点是“人的消费习惯养成之后具有不可逆转性,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以向下调整,在短时期内表现最为明显,消费的习惯效应较大,养成奢侈的消费习惯后,很难随着收入水平的降低而立即做出适合的消费习惯调整”。
例如,当有的人住惯了豪华奢侈的大房子后,再让其搬到小房子里蜗居,他就会很难适应;有人过惯了大鱼大肉的生活,若是再让他回到那种粗茶淡饭的日子,他就很难接受。
“棘轮效应”也是一种人性的表现,人生而有欲,适当的欲望有利于促进人奋发向上,但是凡事要有度,过度奢侈就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是不可取的很多女孩觉得不能委屈自己,把自己的“机会成本”定的过高,总觉得能找一个要比自己各方面都优秀的。
自己3分要找5分的,5分要找7分的,可是,优秀的人往往是少数的。
自己不想努力但又想找个高质量男孩,找不到,又不想将就自己与差不多或条件更差的人在一起,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那只有单着呢!很多男孩单身更多是由于自身条件不太好,也不愿委屈自己,认为自己不断努力会提高自己的“机会成本”,找到一个更让自己满意的。
这样,单身男女就慢慢多了。
而经济学中也有一个“机会成本”原理。
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简单来说,在我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另一种东西时,“机会成本”就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那个最大的损失。
浅谈生活中的经济学
浅谈生活中的经济学生活中的经济学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经济学是一门涉及到人类行为和资源分配的学科,它不仅仅存在于经济、商业领域,而是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生活中的经济学。
1.消费决策人们每天都会进行消费,从买菜、购物到旅游、房屋购买等,这些消费行为经常需要做出决策。
在消费决策过程中,熟悉市场价格和需求变化对于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对市场价格不了解,很可能会被商家的市场营销策略所迷惑。
例如,附加服务的费用、物品的包装、广告等都会给人留下不必要的代价。
因此,我们需要在消费前了解市场价格,这样才可以做到消费合理。
2.理解成本无论是个人还是 enterprise,在做决策时都需要考虑成本的因素。
不同的选择肯定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和代价。
在公司管理中,经济学原理广泛应用。
为了控制成本并提高效率,公司通常会追求分工和规模经济。
同样的理念也可以应用到个人生活中。
例如,如果某人想要生活得更经济,他可以计算出自己的开支,并找出其中可以优化和减少的部分。
对于特别昂贵的计划、旅游等,也要考虑成本因素。
预估该活动的总成本,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计划自己的活动和支出预算。
3.投资经济学原理在投资决策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
投资者需要了解市场的需求、供应以及因素价格等方面,这有助于投资者决策。
为了提高成功率,投资者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并掌握底层股票价值概念。
其中要掌握一些基本原则,例如“买入低价,卖出高价”、分散投资以降低风险、选择稳健和可持续增长的公司等。
4.效率市场和经济的运作完全基于经济学原理。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减少浪费,需要了解生产力和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市场结构、不同的供给和需求因素、政策和规定都会显著影响经济效率,因此,经济学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对提高经济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生活中的经济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遵循合理的基本原则,合理地进行各种消费、投资和决策,可以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经济学原理。
生活中的经济学知识
。 而我们C的贡献大概是不足40%,剩下的都是I
和G。 人均GDP是1100美元,世界第110位,卢森堡
40000美元。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1.7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7804.8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我 们的价格也不是完全自由的,尤其是
格雷欣法则
劣币驱逐良币 信息不对称 二手车市场 丑男美女?
替代品:物美价廉的台式机 机会成本:学生会是否要去竞选?
轮流值日进行不下去
博弈论
A说
A不说
B说
( 8 8 ) ( 12 0 )
B不说
(0家生产的最终产品(商品 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闯红灯”在城里尤其在大城市里已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 象。虽然舆论再三批评,公交部门也制定了一些处罚措施 ,但收效总不大。事实上,在现在的制度约束条件下,我 们每个人只要出门,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闯红灯者。 为什么这种“公共行为”屡禁不止呢?通常的解释是认为 人们缺乏交通意识,不遵守交通规则。
在你的利益函数中,领导的态度显然更重要,与其受到领 导的批评,不如闯红灯。这就是你下意识里做出的决策。 当然这里不排除被警察逮住罚款的情况。可问题在于,中 国的闯红灯者所受的惩罚成本是很少的,不要说闯红灯的 人事实上几乎不会被逮着,即使偶尔“不幸”被警察叫住 了,至多不过是挨几句训而已。显而易见,警察的教训是 不能与领导的批评相提并论的,而且在一个人口流动很大 的地方,“羞愧”(这也是一种成本)的惩罚作用微乎其微 。但在单位上就不同,领导在同事们面前批评你,那滋味 可不好受。以上就构成了人们闯红灯的预期成本,这个预 期成本是少于他闯红灯的预期收益的,即免受领导的批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公务员考试常识:生活中的经济学改革这个主题在2018-2019考试季里面格外受关注。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改革开放很多政策落地的一年,所以在这个考试季里边,改革的主题会非常多,改革可以考一些改革的内容,也可以考改革的人物和意义。
在历史上的一些重要改革中包括秦国商鞅变法,汉朝的桑弘羊改革,最为著名的便是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当然明朝的张居正改革和清朝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这些都是值得咱们关注的改革内容。
接下来就这些改革的相关内容,将相关的考点进行盘点,希望对考生们复习有体系化的帮助。
商鞅变法这块内容,我们先要把握商鞅时期的秦国国君为秦孝公。
变法重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内容包括了废井田设郡县,对土地私有化开始改革。
同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
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意义是为之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考试主要涉及的是商鞅变法对应的人物是秦孝公,商鞅变法对应的改革是重农抑商。
在商鞅变法时期战国正处在魏国和齐国对抗时期。
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都是发生在商鞅变法同时期的。
汉朝的桑弘羊改革,虽然不是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大改革,但是对于汉朝迎来“汉武盛世”来说,又是值得一提的。
桑弘羊作为改革家的身份,在国考常识中就有考到过。
桑弘羊时期是汉武帝时期,改革内容是盐铁专营,铸币权归中央。
这不但对汉朝的财富集中有所帮助,
更是为后世所典范。
至此之后,盐铁,铸币权等都归为中央,这也为后世都集中统一提供了思路。
北宋王安石变法,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在这个时间段,欧阳修、司马光等著名文人都是同台亮相,之后有三苏也是同一时间。
王安石变法里,考试中出境频率比较高的有“保马法”、“保甲法”、“青苗法”等等。
同时,王安石的个人作品也是需要考生在复习的时候有所掌握的。
明朝时期的一个重大改革就是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改革使得明朝的国库充盈。
在复习张居正改革这一块,需要掌握的是张居正改革使用的“一条鞭法”。
这一块考试考的比较简单,主要是人物和改革方法之间的对应。
张居正所处年代是明嘉靖和万历年间。
清朝雍正年间,有过一些改革,主要掌握的是在税制改革上,“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这是一大进步。
在政治上,推行“军机处”标志着皇权达到了顶峰。
晚清的几次改革,看似在历史上没有取得多大成功,但却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重要的推动器。
“洋务运动”30年的时间里,也是大清“同光中兴”时期。
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不能给晚清带来实质性的变化。
在富国强兵的路上,最终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
而后的“戊戌变法”,同学们主要掌握康有为和梁启超的作品为主就可以的,毕竟这次改革的主张并不重要。
最后同学们还是要重点复习1978年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各位同学都是比较熟悉的。
但同时考试也会涉及到一些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
往往是以改革前后的成就来做选项。
比如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就是改革开放前。
例题:以下改革家和同时期对应的国君正确的是( )
A. 王安石宋徽宗
B.商鞅秦孝公
C. 桑弘羊汉文帝
D. 张居正明成祖
【答案】B。
参考解析:王安石对应的是宋神宗,桑弘羊是汉武帝时期的,张居正对应的是万历时期。
故本题选择B。
距离笔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备考已经进入了最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