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牛顿第一定律 问题生成评价单
牛顿第一定律评课稿
• 条件:同一小车、同一斜面、从同一高度静止下滑
科学 表面种类 方法 毛巾 棉布 实 木板 验
玻璃 滑动距离 最短 摩擦阻力 最大
稍长 最长
更长 无限长
稍小 最小
更小 趋向于零
速度改变 快慢 最快 稍慢 最慢
更慢 不改变 匀速直线 运动
推 理
绝对平滑 无限延伸
方法的延伸
让我们试着学会假设与想象: ①假如我们每个同学都变成一个个“小小人”,坐 在这辆运动着的无阻力的小车里-----②假如
引导讨论 方案设计
• 方案设计:条件控制、观察现象、记录设计
• 学生会有很多种方法去解决小车问题,尽可能 地让他们去寻找------
交流表达、方案确定
• 直接展示设计的方案图(平板上:相同的力) • 斜面小车(实验的改进) • 从失败挫折中再学会归纳分析,自然地引出斜面实验:实验本身 就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 老师的总结: 理论设计--实际操作 控制不同变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f)--如何控制?如何放? 压力大小(相同小车) 同一倾斜程度同一高度(同一速度)--如何控制?如何放? 观察现象:--测量哪一段距离
实验验证
1.分组实验,学生实验可以说是一种个性化的活 动,在活动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有争议性的现象或 结论,且本实验的最大魅力也在于学生对实验方 案的设计、实验的过程及在此基础上的科学推理 及大胆的假设,变演示为分组的实验过程更能体 现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则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远,小车速度的减慢越慢。
科学推理
在探究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可以说是 环环相扣、特别是最后两个假设,前一个 假设是台阶(玻璃),为后面更大胆的想 法作铺垫; 如果后一个假设由学生自己说出来,比老 师直接地提问更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有 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维护。
鲁科版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评课稿
鲁科版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评课稿引言《牛顿第一定律》是鲁科版必修1物理教材中的一篇重要的内容,本文将对该课文进行评课,并对教材的组织、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细化分析,以期提供对教材的改进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的建议。
课文组织与结构整体结构《牛顿第一定律》以传统知识结构的方式进行组织,分为导入、知识讲解和实例分析三个部分。
导入部分引入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知识讲解部分详细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和应用,实例分析部分通过实际案例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进行了说明。
内容分解导入部分导入部分以引入背景知识的方式开始,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一辆汽车在一段直路上行驶时,可以均匀地前进?”接着引入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并解答了这个问题,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核心思想:“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知识讲解部分知识讲解部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详细讲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1. 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首先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
”然后通过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推导出该定律的依据。
2.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该节重点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以常见的实例,如汽车行驶、飞机飞行等为例,说明了物体运动状态与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3. 牛顿第一定律的条件本节主要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即物体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
通过分析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情况,进一步说明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
实例分析部分实例分析部分通过引入具体案例,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例如,通过对“走火入魔”现象的解释,进一步说明了牛顿第一定律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的适用性。
教学方法分析教学目标《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掌握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 -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入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6.1牛顿第一定律问题拓展评价单
课题:6.1牛顿第一定律设计人:王光路审核人:班级:组名:姓名:时间: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受恒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C、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D、惯性越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2.下列属于惯性表现的现象是:A、快速跑步的人很容易被绊倒B、在真空中铁片和羽毛下落的一样快C、飞机要在到达目标上空之前投弹才能击中目标D、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大3.对惯性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物体抛到空中后,物体就没有惯性了B、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惯性就变小了C、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不论速度大小及是否受力,惯性大小一定相同D、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合外力作用下,惯性大小不同4. 在一艘匀速向北行驶的轮船船舱中,一运动员做立定跳远,若向各个方向都用相同的力跳出,则运动员在船上跳过的距离比较:A、向北跳的最远B、向南跳的最远C、向东向西跳的一样远,但没有向南跳的远无论向哪跳,运动员在船上跳过的距离都相同5.站在地面上的人看到放在行驶着的汽车中间的木箱突然向车厢前面移动,则可知汽车的运动情况是:A、匀速直线运动B、在加速前进C、在减速前进D、在向右转弯6.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A、物体一定没有受到任何外力B、物体一定是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C、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D、物体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力恒定———————————————————————————————————————7.一列沿长直水平轨道匀速行驶的火车,门窗紧闭,在车上一个小朋友竖直向上跳起,发现自己落下来后还停在原地,你能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么吗?8.在足球场上,为了不使足球停下来,运动员带球前进必须不断用脚轻轻地踢拨足球(即“盘带”)。
又如为了不使自行车减速,总要不断的用力蹬脚踏板。
这些现象不正说明了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那为什么又说“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9.有人设想,乘坐气球飘在高空,由于地球自转,一昼夜就能周游世界,请你评价一下,这个设想可行吗?10. 假如地球在某时刻不再受太阳和其他星体的任何力的作用,以后地球将怎样运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评课稿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评课稿1. 引言本篇评课稿旨在对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进行评价和总结。
通过深入分析该教材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情况,旨在发现教材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2. 课程内容分析2.1 课程概述《牛顿第一定律》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部分。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物体的平衡状态、惯性的概念及其应用,以及相关实验和理论的讲解。
2.2 教材优点分析•内容准确全面:教材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包括平衡的概念、力的平衡条件等,涵盖了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生动多样的案例:教材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合理的知识结构:教材按照知识的逻辑结构进行编排,内容安排合理,易于学生掌握和理解。
2.3 教材不足之处•缺乏实例引导:虽然教材中有一些实例,但可以进一步增加实例的数量和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定律。
•缺少拓展知识:教材只涵盖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可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相关知识,增加教材的深度。
•缺乏互动性强的教学设计:教材中的教学设计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增加互动环节,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3. 教学设计评析3.1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发现实验,理解物体的平衡状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2 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导入、知识讲解、实验演示和练习等环节。
•导入:教师可通过提出问题或展示相关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知识讲解:教师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详细解释,并讲解平衡的概念和条件,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实验演示: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加深对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练习: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课程的掌握。
3.3 教学评价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创设了一些情境和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能够有效巩固和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教学片段分析与评价(5篇范例)
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教学片段分析与评价(5篇范例)第一篇: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教学片段分析与评价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教学片段分析与评价(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五节。
)一、教学认识与理解此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建立了力的概念,对力的作用效果有了初步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在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力学问题的基础,起到承上?⑾碌淖饔茫?是全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要让学生成功地完成对它的认识,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揭示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进入牛顿第一定律的思维活动中,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本节课既是对力和运动关系的深刻描述,又为二力平衡的探究作了理论铺垫。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基础部分的教学,也是本节课的核心。
在基本的实验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结论。
在设计“维持运动需要力吗”的教学时,要使学生了解历史上对于“维持运动需要力吗”这一问题的争论,并且不要使学生对亚里士多德产生片面认识。
本节课可以从前一节学过的“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入手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运动?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物体所受的阻力越小,运动得就越远”,然后通过推理得出定律。
再设置一些有趣的实验,使学生感知“无论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属性”。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惯性既可以被人们利用,也会给人们带来一些危害。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大教学容量,也可为学生认识更多的惯性现象创造条件。
但是,由于课堂上的探究时间有限,分析推理的过程更需要学生转变思维方式。
强化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为最终解决矛盾做好铺垫。
而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才能更好地理解惯性和惯性的应用。
对经实校钟时贵物理教研课《牛顿第一定律》的评课记录
对经实校钟时贵物理教研课《牛顿第一定律》的评课记录发言人及内容:1、龙中唐老师:利用火箭的升空引入,极大地激发展了学生的学习性趣;没有完整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是一种小小的遗憾。
2、洛中谭老师:沿着物理学史的思路首先利用情景引入,提出两种矛盾观点,让学生猜想,然后实验验证。
线路清晰,一气呵成。
但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不完整,应用不充分。
3、航中任老师:引入有特色;较注重学生认知活动的参与认知能力的培养,从现象到本质、探讨激烈、举例很多;分组实验这种探究活动组织好,但不够完美,实验设计不够细,可操作性不强;两种观点的提出没必要陈述太多可让学生通过课本阅读快速了解,这样可节约时间,从而习题处理时间才充分。
4、龙中王老师:这种模式过分模仿初中DJP的模式,高中内容多时间紧,这样的课堂容量能适应高考的要求吗?德育目标明确,在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扭转惯性思维的困难,引导学生明白真理的时代性,要不停地完善;实验的目的性不强,实验结果的展示不好,媒体的使用没用最优化,写在纸上用实物投影仪也许更快、更清晰;在探讨伽里略的思想时停留时间过长,造成没能从容明确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5、洛中龙老师:通过加分的方式激励学生很好,本堂课我学到了很多。
6、航中王老师:德育目标渗透全教学过程,做得非常自然;斜槽实验没有必要讨论小球为什么不能回到同一高度,设计提问应当回到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想办法回避冲淡主题的知识和概念。
7、龙中康老师:新课改的思想在于重过程、重学生参与,本堂课做得不错。
8、洛中蒋老师:高中课堂中如何导如何讲如何评做得还是可能,老师的评多点,同学的评少点;德育目标完成不错,尤其两种矛盾思想的碰撞。
学法目标和能力目标体现不好,斜面实验应让学生明白那就是控制变量法,应该对比什么?通过实验活动归纳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活动完成不好;分组打分有些浪费时间,不知大家有没有更好的模式。
9、大中李老师:我觉得DJP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重过程重体验。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和【自主评析】专家点评
英国的伟大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研究成果;从而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五)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简单现象
怎样理解定律内容,应抓住那些关键词?请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课前预习,投影画面,如果我们不去推原来静止的小车,他就不会运动;小车运动后,如果不继续推它,它就会停下来,小明得出:没有力物体就不能运动。你赞成他的观点吗?
师:演示再现情境,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有没有受力?
生:没有。
师:现向前推动静止的小车,变运动,撤去推力,小车停下,没有力物体不能运动。你同意小明的观点吗?同意的请举手;不同意的举手。
南通暑期教师培训资料汇编
课题二:《牛顿第一定律》
来自海门市东洲中学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2.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并能用于分析简单的实际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初步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华用400N的力拉着一个木箱在水平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当木箱速度达到3m/s时,拉着木箱的绳子突然断了,此时木箱将在水平面上做_____运动,木箱的速度为____.
4.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当地球对它的吸引力突然消失,不计阻力,它将()
A.继续作圆周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
条件:一切物体,不受力。
结论: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说明:“一切物体”指宇宙天地间所有物体,“没有力的作用”是理想情况,“或”指什么时候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时候静止,要看原来的状态。
学生网站评价量规_牛顿第一定律
日期: 评分
自评 他评
10%
内容文字 60%
15%
15%
10%
10%
合作交流 20%
10%
5%
技术性 20%
10%
5%
总得分: 评价方法说明: 对每个评价指标按优、良、中、差打5、4、3、2分。 自评和他评各占50%的比例。 各个指标的总分为自评和他评的和*0.5。 总得分为各评价指标的总分再乘以各自的权重的和。
0
: 评分
总分 0 0
0
0
0
0
0
0
0 0
《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网站评价量规
班级探究和提供了大量 的学习资料。 网站的重点放在通过探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网站反映了在探究规律的活动中所学习到的正 确的、有效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网站反映了科学探究的要素(包括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与 收 集 证 据 、 分 析 与 论 证 、 评 估、 交流 与合 作)。 无错别字,无语法错误,注明资料来源,完整 、实用、正确。 在探究索和制作网站的过程中小组同学积极合 作,小组讨论积极发言。 在交流、演示过程中能边介绍边演示,注意与 同学的交流。 布局合理,容易让访问者找到自己想检索的内 容,便于应用。无超链接错误。 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化,包含文字、图片、动画 等。 网站上很方便地提供了制作者的联系E-mail地 址,以供反馈。
牛顿第一定律学情及教学效果诊断表
命题形式检测
(自选)
【课前诊断检测】了解学生本节授课内容所需的知识基础。
【课中内容检测】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即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巩固】运用作业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作业)
一辆载货的汽车,总质量为4.0×103Kg,运动中所受阻力恒为1.6×103N,在不变的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启动,若牵引力为4.8×103N,问:启动10s后汽车的速度达到多少?启动10s内汽车的位移是多少?
(3)通过谈“还想继续探究什么”来开放教学时空,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思考走出课堂”.
(根据学科或教学内容自拟或从下列选取检测方法,不要求每项检测方法都填)
提问式检测的
问题
建议:
【摸底性检测问题】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过程性检测问题】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终结性检测问题】对整个教学效果进行检测的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高一教材的重点和中心内容,在高中物理力学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而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就显得特别关键。
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问卷调查
【课前摸底】,主要就学生学习新知识(重难点)的知识技能基础,情感前提(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积极程度)进行的诊断;
【课后调查】,主要用于了解学生学完后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变化。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反馈,评估“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2)通过学生谈“不明来自”的地方,了解学生理解的深度.
本节内容是在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学习完基础上,为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而设置的。这样处理,知识点过渡自然。一方面,为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体现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精神。
重庆市开县中学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牛顿运动定律自主回归问题评价单
重庆市开县中学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牛顿运动定律自主回归问题评价单【知识回顾】1.内容:一切物体__________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_______有外力_________它_______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①物体不受力时将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状态。
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
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即外力是改变__________ 的原因。
③一切物体都有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这种性质叫________。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④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____存在的,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是一种______化的状态。
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验证。
3.惯性①惯性是物体的________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是否受力、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下都具有_____ 。
②惯性在不受外力时表现为;惯性在受到外力时表现为。
③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越大的物体_______越大,运动状态改变就越_____。
例1.在水平的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
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关于小车在此种情况下的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车匀速向左运动 B.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C.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 D.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考点二:牛顿第三定律思考: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于光滑斜面上的挡板处,试分析物体A的受力情况,找出各个力的反作用力及平衡力。
【知识回顾】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直线上、3.区别作反力和平衡力:例2. 如图所示,运动员站在水平跳台上,图中F1表示人对跳台的压力,F2表示跳台对人的支持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1就是人的重力B.F2是由于跳台的形变而产生的C.F1是由于跳台的形变而产生的D.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例3.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
《牛顿第一定律》评价量规
基本信息
能力维度 所属环境 微能力点 教学环境
县(市、 区)
学校
姓名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多媒体学环境
教学主题 牛顿第一定律
学科 物理
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
高一学生
【物理观念】能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知道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科学思维】能领悟科学实验的科学推理方法及其意义;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 动力学问题。 【科学探究】通过伽利略斜面实验,掌握理论事实加上合理外推的科学依据。 【科学态度与责任】能对一些既有的结论有质疑和创新的意识;通过与伽利略、 牛顿相关的史实,能认识物理学研究是不断完善的。
4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生活中与惯性相关的现象
45
90%
5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46
92%
自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教学重点 学习难点
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 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量规类型 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题
答对人
知识点
占比
号数Biblioteka 1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39
79%
2 量规内容
3
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运动与力的关系
45
90%
48
96%
高中物理:问题生成——评价单
问题生成——评价单
姓名:班级:学号:设计者【教师生成的问题】
1 物体运动的快慢如何比较?
2力做的功越多做功是不是就越快?力做功的时间越短做功是不是就越快?相同时间内做功越多,做工功就越快对不对?
3机器的额定功率越大则它的实际功率就越大?
4力力的瞬时功率有几个因素决定?
5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过程中速度加速度牵引力各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生成的问题】
答案 1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2 不是;不是;是。
3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无确定关系,所以说法错误。
4 三个:力,速度,力与速度的夹角。
5 速度逐渐增大
加速度逐渐减小
牵引力逐渐减小。
《牛顿第一定律》评课稿
《牛顿第一定律》评课稿第一篇:《牛顿第一定律》评课稿《牛顿第一定律》评课稿这节课是在物理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一节新授课,教学内容是探究电流的有关知识并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使用常识,从课型看属于概念学习课。
该节课经过该老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诠释,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个人认为这节课之所以取得成功,亮点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概念的建立这一教学板块中.该老师没有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而采用类比的方法,易于为学生所理解,在教学板块中,该老师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单位换算的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而是使学生的学习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生产中的意义.体现了物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在牛顿第二定律的使用这一教学板块中,该老师采取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而不是像以往的纸上谈兵,学生实现了在“做”中学,学生手脑并用,既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易于达成操作技能的目标.2、教师大胆创新,展示教学能力。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只有有了勇于创新的老师,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该老师对教学设计的大胆创新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比实验,构思新颖,是本节课堂教学的一个高潮部分,使学生在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中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教学效果之非常明显!教师的创新意识,带给学生的是探究科学的启迪:让他们知道科学探究并不是神秘和不可及的,是他们也可以做到的。
3、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体现“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观。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出教学表演的“舞台”,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敢于让学生探索、体验,给学生以最大的自由运用和探索规律的开阔地带。
要努力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新观念。
在本节课教学中,老师始终面对全体学生,通过教师有序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
《牛顿第一、第三定律》回归拓展—评价单
《牛顿第一、第三定律》回归拓展—评价单【高考考点】复习本章内容是要特别重视:1.准确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意义;2.熟练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和受力分析解决运动和力的问题。
【知识建构】用自己的方法梳理本节的知识体系【问题解决】问题一,(多选)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沿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位移的讨论,正确的是( )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位移越长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位移越长,所以惯性越大问题二,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
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
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问题三,(2015·广东中山期末)一起重机通过一绳子将货物向上吊起的过程中(忽略绳子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货物匀速上升时,绳子对货物的拉力与货物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无论货物怎么上升,绳子对货物的拉力大小都等于货物对绳子的拉力大小C.无论货物怎么上升,绳子对货物的拉力大小总大于货物的重力大小D.若绳子质量不能忽略且货物匀速上升时,绳子对货物的拉力大小一定大于货物的重力大小问题四,(多选)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B.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C.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D.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拓展训练】1.(多选)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 ( )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C.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D.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多选)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B.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C.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D.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3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只木箱,现用一水平拉力拉木箱匀速前进,则( )A.拉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木箱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4如图,杂技的“顶竿”表演。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评估(Ⅰ).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收集整理《牛顿运动定律》综合评估(Ⅰ)限时: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时惯性越来越大B.在相同的合外力作用下,惯性小的物体的加速度小C.自由下落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的状态,此时物体的惯性消失了D.战斗机抛弃副油箱后,惯性减小了答案:D2.物体受到下列几组共点力的作用,其中一定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共点力的是( )A.1 N,3 N,5 N B.2 N,4 N,6 NC.3 N,4 N,5 N D.4 N,6 N,8 N答案:A3.雨滴在下落过程中,由于水蒸气的凝聚,雨滴质量在逐渐增大,同时由于下落速度逐渐增大,所受空气阻力也将越来越大,最后雨滴将以一定速度匀速下滑.在雨滴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雨滴受到的重力增大,重力产生的加速度也逐渐增大B.雨滴质量逐渐增大,重力产生的加速度逐渐减小C.由于空气阻力逐渐增大,雨滴下落的加速度逐渐减小D.雨滴受到的重力增大,但重力产生的加速度不变答案:CD4.在滑冰场上,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 )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C.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D.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的大小解析:在互推过程中,甲推乙的力F甲与乙推甲的力F乙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则F甲=F乙,A错;F甲与F乙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则t甲=t乙,B错;因m甲=m乙,所以相互推时v甲=F甲m甲t甲=F乙m乙t乙=v乙,C错;但二人滑行位移x甲>x乙,由v2=2ax可知a甲a乙=x乙x甲,所以a甲<a乙,D对.答案:D5.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顶角为90°,两底角为α和β;a、b为两个位于斜面上质量均为m 的小木块,已知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现发现a、b沿斜面下滑,而楔形木块静止不动,这时楔形木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 )图1A.Mg+mgB.Mg+2mgC.Mg+mg(sinα+sinβ)D.Mg+mg(cosα+cosβ)解析:对a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α=ma1,FN1-mg cosα=0;同理,对b有:mg sinβ=ma2,FN2-mg cos β=0.对木块M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b),在竖直方向上有:F N-Mg -FN1·sinβ-FN2sinα=0,α+β=90°.由以上各式得F N=Mg+mg.答案:A6.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悬挂在轻质支架上,斜梁OB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设水平横梁OA和斜梁OB作用于O点的弹力分别为F1和F2,以下结果正确的图2是( )A .F 1=mg sin θB .F 1=mgsin θC .F 2=mg cos θD .F 2=mgcos θ图3解析: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F 2cos θ=mg ,F 2sin θ=F 1,所以F 2=mg cos θ,F 1=mg tan θ,故选D .答案:D7.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列车进站过程中,他发现水面的形状如图中的( )解析:列车进站时刹车,速度减小,而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较大的速度,所以水向前涌,液面形状和选项C一致.答案:C图48.如图4所示,质量m的球与弹簧Ⅰ和水平细线Ⅱ相连,Ⅰ、Ⅱ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P、Q两点.球静止时,Ⅰ中拉力大小为T1,Ⅱ中拉力大小T2,当仅剪断Ⅰ、Ⅱ中的一根的瞬间,球的加速度a 应是( )A.若断Ⅰ,则a=g,方向水平向右B.若断Ⅱ,则a=T2m,方向水平向左C.若断Ⅰ,则a=T2m,方向沿Ⅰ的延长线D.若断Ⅱ,则a=g,方向竖直向上答案:B图59.如图5所示,三个紧靠在一起的物体A、B、C放在水平地面上,其质量分别为m A=5m,m B=3m,m C=2m,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3.当用水平推力F=5 mg作用在A上,此时,B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 )A.3mg/2 B.3mg/4C.3mg/5 D.2mg/5解析: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 A+m B+m C)g=(m A+m B+m C)a对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m B a联立①②得:F合=35 mg答案:C10.如图6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课时评价作业十八牛顿第一定律粤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评价作业(十八)牛顿第一定律A级合格达标1.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完全是理想的,没有事实为基础B.是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的,经科学抽象,深刻反映了自然规律C.没有事实为基础,只是理想推理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抽象为指导,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答案:B2.如图所示无人机正在喷洒药液,无人机(包括未喷出的药液)的惯性()A.保持不变B.逐渐增大C.逐渐减小D.与其运动状态无关解析:随着药液不断地喷出,无人机(包括未喷出的药液)的质量变小,所以惯性变小.故选C.答案:C3.如图所示,被称作“天津之眼”的摩天轮是天津市的地标之一.摩天轮悬挂的座舱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摩天轮转动的过程中,座舱的惯性保持不变B.摩天轮转动的过程中,座舱的惯性不断变化C.座舱在最高点时,惯性消失D.座舱在最低点时,惯性消失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所以摩天轮转动的过程中,座舱的惯性保持不变.故选A.答案:A4.大型油罐车内部设置了一些固定挡板.如图所示,油罐车正在水平路面上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油罐车匀速前进时,油没有惯性B.油罐车加速前进时,油的液面仍然保持水平C.油罐车减速前进时,两挡板间油的液面前低后高D.挡板间油的质量相对小,可以有效减少变速时油的涌动解析:惯性的大小只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A错误;当油罐车加速前进时,由于惯性油向后涌动,所以油的液面应前低后高,故B错误;当油罐车减速前进时,油向前涌动,油的液面前高后低,故C错误;当挡板间油的质量相对小时,油的惯性小,所以可以有效减小变速时油的涌动,故D正确.故选D.答案:D5.交通部门提醒大家“雪天路滑,请注意交通安全”.下列关于冰雪道路的说法,错误的是()A.“雪天路滑”是指下雪后物体与地面间的接触面变光滑了B.同一车辆在冰雪地面上行驶比在没有冰雪的路面上行驶的惯性大一些C.冰雪地面行车必须慢速驾驶,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带来的危险D.人在冰雪地面行走时容易摔倒,其原因与惯性有关解析:“雪天路滑”是指下雪后物体与地面间的接触面变光滑了,A正确;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同一车辆,质量不变,惯性的大小也不变,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无关,B错误;冰雪地面行车必须慢速驾驶,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带来的危险,C正确;因为下雪后,物体与地面间的接触面变光滑了,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容易摔倒,D正确.答案:B6.人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后,容易()A.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跌倒B.向汽车行驶的反方向跌倒C.向车右侧方向跌倒D.向车左侧方向跌倒解析:人从车上跳下来后,脚与地面接触,因摩擦而停止运动,而身体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故容易向车行驶的方向跌倒.答案:A7.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探究力对运动的影响,学习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B.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近C.实验中,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就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解析:实验中要求小车从斜面上的相同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可以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等,然后通过不同情况的水平面,可确定力的大小对运动的影响,选项A错误;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选项B错误;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会停下来,其运动的状态发生变化,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选项C正确;从甲、乙、丙三个实验中可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能得出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情况,选项D错误.答案:CB级等级提升8.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在门窗密闭的车厢内有一人相对车厢竖直向上跳起,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他仍落回原地,这是因为()A.人起跳后车继续前进,所以人下落后偏后一些,只是距离很小,无法区别B.人起跳时地板给了他一个向前的冲力,使他具有了一个向前的速度,在水平方向随车一起运动C.起跳前人和车具有相同的水平方向的速度,起跳过程中只改变了人在竖直方向的速度,所以人在空中具有和火车相同的水平方向的速度D.从起跳到落回地板的过程中,人在水平方向上始终受外力作用,以维持与车相同的水平速度解析:人跳起时,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保持与火车相同的速度,而起跳后,在水平方向上人不受外力,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与火车的速度相同,故A、B、D错误,C正确.答案:C9.对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采用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这表明通过科学手段能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的惯性B.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这表明它的惯性小了C.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它的惯性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解析: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不是由于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而是由于功率增大的缘故,A错误;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是由于速度减小了,不是由于惯性减小了,子弹的惯性没有变化,B错误;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质量改变了,它的惯性也会改变,C正确;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防止侧滑,而人和车的惯性并没有改变,D错误.答案:C10.(多选)如图所示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汽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摆锤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可以自由转动,安全带能被拉动;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摆锤由于惯性绕轴摆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安全带不能被拉动.若摆锤从图中实线位置摆到虚线位置,汽车的可能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是()A.向右行驶、突然刹车B.向左行驶、突然刹车C.向左行驶、突然加速D.向右行驶、突然加速解析:汽车突然刹车时,车速变小,摆锤由于惯性要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要向前摆动,所以A正确;若汽车突然加速,车速增大而摆锤由于惯性要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要向后摆,所以C正确.答案:AC11.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列车进站过程中(箭头表示列车进站的方向),他发现水面的形状如选项图中的()解析:列车进站时刹车,速度减小,而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较大的速度,所以水向前涌,水面形状和选项C中一致.答案:C12.地铁静止时,小明观察到车厢中间的扶手柱子近似在一条直线上,如图(a)所示,现在小明看到列车如图(b)所示,扶手柱不在一条直线上了,则正确的是()①若小明面向车头,则列车向右转弯②若小明面向车头,则列车向左转弯③若小明面向车尾,则列车向右转弯④若小明面向车尾,则列车向左转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车厢静止时,小明的视线跟扶手柱子近似在一条直线,现在小明看到列车如图(b)所示的情景,说明小明相对柱子向右偏移.若小明面向车头,则列车向左转弯;若小明面向车尾,则列车向右转弯.故选C.答案:C。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节教材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介绍了四位科学家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
然后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
这是初、高中知识相衔接的一节课程。
学生已经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应以教材中有关“力是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运动的原因”这一问题认识的发展历史为线索,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
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理解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研究、思考、推理过程,学习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理想实验方法。
在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学习上,注重知识的理解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积极性,本课采取学生自主探究模式组织教学。
二、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新课:运动的起因是什么(一)学生阅读历史的回顾并找出四位科学家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这块内容中有些知识点学生是已知的,也有未知的,但学生都看得懂,所以就由学生来完成,同学们相互补充,教师只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
1.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现象:在平路上人推车,车才能运动,人停止用力,车子就要停下来。
2.伽利略:水平面上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摩擦的作用,如果没有摩擦,水平面上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一速度运动下去。
笛卡儿: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即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牛顿: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二)问:以上四位科学家每一位都把人类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步,试分析每人推进的一步体现在哪里?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教师通过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指明学生要探究的内容与方向,具体由学生们合作完成,教师只起到总结归纳的作用。
a)亚里士多德的贡献:通过直觉的观察提出问题为科学家的研究确立了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6.1牛顿第一定律设计人:王光路审核人: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学习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及应用.
【学习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及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
(2)认真阅读课本P101 页~P103页,标记出主要概念、规律,特别注意分析插图、实验、信息窗等各栏目提供的信息(3)根据问题生成的内容,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4)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写在该评价单后面以备课堂上小组讨论、突破。
(5)独立完成限时20分钟
I 知识准备
1.理想实验是如何建立的?
2.伽利略是如何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II问题生成
1.亚里士多德的关于运动的观点是什么?他的依据?
2.伽利略是怎样驳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你是怎样理解“理想实验”的?
3.根据你的体验和已有的知识能不能对笛卡尔和伽利略的观点再完善,在哪一方面?课本P102页“迷你小实验”的现象说明的问题是什么?驳斥的是谁的观点的?
4.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和外力为零的含义是什么?哪一种是理想情况?物体受力运动状态就一定会发生变化对吗?
———————————————————————————————————————
5.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通常有几种情况?平衡状态又有哪些?
6.什么是惯性?说一说牛顿第一定律为什么又叫惯性定律的?
7.惯性和力的区别有哪几方面?举例说明。
8.有位同学看到这种现象:在地面上踢出去的足球仍会向前移动,但最终会慢慢停下来。
就说:发生这种想象的原因是足球受到的力大与它的惯性。
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III未解决问题: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