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心理抚养分解

合集下载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抚养心得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抚养心得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抚养心得
在家庭教育中,心理抚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我在抚养孩子过程中得出的一些心得体会:
1. 明确沟通: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非常重要。

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意见,积极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在与他们交谈时,要用平和而理性的语气,避免过度情绪化的反应。

2. 从容应对情绪:孩子的情绪经常变化,我们要学会从容应对他们的情绪表达。

在他们因为不开心而发脾气时,我们可以先冷静下来,然后用平和的语气询问他们的感受,并提供安慰和支持。

3. 激发积极能量: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当他们做出一些积极的表现时,要给予肯定和奖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 倡导亲子互动:在家庭中要积极推动亲子互动,例如共同制定家庭规则,一起参与家务,一起阅读或玩游戏等。

这有助于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归属感和亲密感。

5. 爱的表达方式:要向孩子传递出充满爱意的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拥抱、深情的目光、亲切的语言等方式,告诉孩子他们是被无条件地爱着的。

6. 适度宽容和限制: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适度地宽容他们的错误和过错,并且给予合理的纠正和限制。

这样的教育
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7. 尊重个体差异: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各有不同,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总的来说,心理抚养在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

通过积极沟通、关注情绪表达、激发积极能量、亲子互动、爱的表达方式、适度宽容和限制、以及尊重个体差异,我们可以培养出健康、快乐和自信的孩子。

《心理抚养》

《心理抚养》

《心理抚养》心理抚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感到压力和疲劳。

这时,进行心理抚养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紧张情绪,恢复心理平衡。

本文将探讨心理抚养的重要性以及实践心理抚养的方法。

一、心理抚养的定义和意义心理抚养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方法来调节自身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达到心灵愉悦和平静的状态。

心理抚养有助于缓解焦虑、恢复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增加快乐和幸福感。

心理抚养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对社会和家庭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当一个人心理平衡和愉悦时,他更容易与他人和谐相处,更能够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二、心理抚养的实践方法1. 放松技巧放松技巧是心理抚养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焦虑和疲劳。

常见的放松技巧包括深呼吸、温水浸泡、按摩等。

这些方法都能够促进身心的舒缓和放松,从而让我们恢复精力,提升心情。

2.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心理抚养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管理的方法包括自我认知、积极思考和情绪释放。

当我们学会了正确的情绪管理技巧,就能更好地处理挫折和困难,保持积极的态度。

3. 兴趣爱好拥有一项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是进行心理抚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当我们参与到自己热爱的事物中时,能够轻松地放松心情,忘却烦恼。

例如,听音乐、阅读书籍、做手工艺品等都是很好的心理抚养方式。

4. 社交互动与他人的良好互动也是心理抚养的一种方式。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与他人沟通交流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孤独感,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或者加入兴趣小组都是很好的社交互动方式。

5. 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心理抚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善于换位思考的能力。

当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时,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减少冲突和争吵。

同时,善于换位思考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同理心,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三、心理抚养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心理抚养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尊重自己的感受心理抚养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地调节情绪和心理状态,而不是强制自己完成某些任务。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抚养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抚养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抚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家庭教育中,心理抚养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视。

相比于物质的给予和知识的传授,心理抚养是对孩子内心世界的滋养和呵护,是塑造孩子健全人格、良好性格和健康心态的关键。

心理抚养,简单来说,就是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安全感和信任,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连接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付出和长期陪伴。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如同一张白纸,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主要来自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言传身教。

在婴儿时期,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温暖的怀抱和及时的回应。

当他们哭闹时,父母的安抚能让他们感受到安全感;当他们发出咿呀之声时,父母的微笑和鼓励能让他们建立起对交流的信心。

这种早期的情感互动,为孩子的心理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进入幼儿和儿童时期,心理抚养的重点也在发生变化。

此时,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

父母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不要轻易否定或批评。

比如,当孩子兴奋地讲述自己在幼儿园的经历时,父母认真的倾听和适当的回应,能让孩子感到自己被重视,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榜样作用不可小觑。

孩子往往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和态度。

如果父母在面对困难时总是抱怨和退缩,孩子很可能也会养成消极的应对方式;如果父母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这些优秀的品质。

同时,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家庭,能让孩子拥有稳定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相反,一个充满争吵和冷漠的家庭,可能会让孩子感到焦虑、恐惧和缺乏安全感,从而影响他们的性格和心理发展。

心理抚养还包括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如喜悦、愤怒、悲伤、恐惧等。

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

比如,当孩子因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而发脾气时,父母不能一味地迁就或责骂,而是要让孩子知道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同时教他们用更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心理抚养六章心得体会

心理抚养六章心得体会

心理抚养六章心得体会心理抚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主要是对心理健康上遭受困扰和伤害的个体进行帮助和抚慰。

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接触到了一些心理抚养的实践和方法,对此我也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这里分享给大家。

第一章:信任的力量在心理抚养中,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必须让被抚养者感受到我们是值得信赖的,我们必须对他们保密。

如果被抚养者有任何背景或敏感问题,我们必须给予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保证保密性。

通过信任,我们才能够让被抚养者接受我们的帮助和建议。

第二章:倾听的技巧倾听是心理抚养的核心技巧,也是被抚养者情绪释放的最佳途径。

要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我们必须认真聆听他们的话语,不能插话或打断他们。

我们还必须对他们的话语给予最大的尊重,要认真理解他们的感受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第三章:正面情绪的培养正面情绪的培养是心理抚养的一个关键环节。

正面情绪可以提高被抚养者的情感状态,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焦虑。

我们可以通过赞美、肯定和鼓励等方式帮助他们培养正面情绪,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学会积极面对问题和挑战。

第四章:逼近而非远离有时候我们会对被抚养者的情绪或问题感到恐惧,想要离开或者回避。

但是这样的做法会使得被抚养者感到孤独和失落。

我们应该学会逼近而非远离,让被抚养者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理解,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在一起面对和克服问题。

第五章:包容和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和困难。

作为心理抚养者,我们不能对被抚养者的情况进行过度评价和批判。

相反,我们应该学会包容和理解,给予被抚养者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

第六章:相互支持和鼓励相互支持和鼓励是心理抚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应该让被抚养者感受到我们在一起,我们是一个团队。

在这个团队中,我们彼此支持和鼓励,一起面对和克服困难。

通过相互支持和鼓励,我们可以激发被抚养者内在的力量和勇气,让他们敢于面对和克服自己的问题。

总之,心理抚养的实践和方法非常丰富和多样化。

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抚养,听听李玫瑾教授怎么说

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抚养,听听李玫瑾教授怎么说

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抚养,听听李玫瑾教授怎么说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抚养,听听李玫瑾教授怎么说李玫瑾教授育儿知识讲座前天李玫瑾教授曾因在“药家鑫案”中的心理分析而被不少人熟知。

她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调查,在她眼里,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些规律是可以追寻的。

她提出了“心理抚养”的重要性,且心理发展是一环套一环的。

她为家庭中的心理抚养提出许多建议。

李玫瑾教授说:6岁之前性格养成,如果有些问题没解决,后边家长就管不了了。

第一个,就是克制任性,6岁之前说“不”,非常重要。

比如说,一个3、4岁的孩子和家长闹,爸妈应该说,今天这事儿不行就是不行。

这孩子闹吧,他能怎么闹?大不了在地下打滚。

但是等到他十三四岁了,家长突然跟他说——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听话了,好好学习,我不给你钱了,你不能去网吧玩了。

孩子还会和家长闹,但他有好几种途径了——离家出走或者走极端道路。

这么点大的孩子,他怎么会知道这些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因为在他的眼里,家长的爱是没有限制的,他已经学会了用家长的“爱”,来威胁家长,只是他不知道死的含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016岁之前说“不”,是给孩子一个最早的训练我们知道,孩子2岁之前,还不太会说话,觉得难受了、痛苦了都是靠哭来表达。

但3-5岁开始,孩子的哭声就有目的性了:我要这个东西,你不给我,我就哭。

这个目的性一开始出现,家长就要抓住孩子的一件事对他训练,什么事呢?就是他提这要求不合理,他要的这东西不能给他。

比如他要买小汽车,买了家里无数了他还要买。

在商店开始闹起来,说我就要这小汽车。

家长说你家里那个跟这个差不多,不买了吧,孩子就开始哭闹,说不行,我就要,我不走。

遇到这种情况,就一定要对孩子做一个“克制任性”的训练。

第一步:直接抱回家;当场不要打也不要骂,任孩子哭不要管。

第二步:回家后抱到卧室里,一对一,不管谁来管,一个人管就够了,把门一关,其他人不要来劝来干涉。

第三步:记住四个“不要”不要骂孩子,言传身教很重要,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不要打孩子,大人打小孩,这不公平;不要说教,孩子哭闹时,你说什么对他都是噪音,你越说他越闹;不要走开,他就是闹给你看的,所以你一定要看着他闹。

简述个体在成长中内心依恋的阶段过程

简述个体在成长中内心依恋的阶段过程

简述个体在成长中内心依恋的阶段过程
摘要:
一、婴幼儿期:依赖父母,安全感建立
二、儿童期:逐渐独立,对父母情感需求的转变
三、青少年期:对同伴关系的重视,内心依恋的转移
四、成年期:情感独立,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
正文:
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内心依恋阶段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它伴随着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婴幼儿期,个体对父母的依恋尤为强烈。

这一阶段,孩子们对父母的安全感依赖建立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

父母的爱抚、照顾和回应能帮助孩子建立信任感,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儿童期个体开始逐渐独立。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对父母的情感需求发生转变,他们渴望在家庭和社会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权。

父母在此时应适当放手,让孩子在尝试和犯错中积累经验,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入青少年期,个体对同伴关系的重视逐渐超过对家庭的依赖。

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开始对内心世界有更深入的思考,试图寻找自我认同。

他们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建立自信,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此时,父母应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友谊和恋爱观念。

成年期个体逐渐实现情感独立,有能力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

在这个阶
段,人们应学会珍惜和维护身边的亲朋好友,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父母在此时应鼓励孩子拓展社交圈,为今后的人生做好准备。

总之,了解成长过程中内心依恋的阶段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各个阶段的需求,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解读《心理抚养》

解读《心理抚养》

解读《心理抚养》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

而在这其中,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重要。

《心理抚养》一书,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心理抚养方法论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心理抚养。

简单来说,心理抚养就是父母通过关爱、尊重、理解和支持等方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正确地表达和处理情绪,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以应对未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抚养呢?《心理抚养》一书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1. 关爱和尊重:父母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尊重,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同时,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增强自信心。

2. 沟通与倾听:父母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关注他们的需求。

在沟通过程中,要避免指责和批评,而是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3. 情感支持:父母要学会识别孩子的情绪,及时给予适当的情感支持。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当孩子取得成绩时,要给予表扬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成就感。

4. 培养抗压能力:父母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挫折和压力,引导他们学会调整心态,增强抗压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户外活动、学习兴趣爱好等方式,帮助孩子释放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5.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父母要教育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心理抚养》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方法和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需求,用心去倾听、去理解、去支持,陪伴他们度过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

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迎接各种挑战。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解析家庭教育中孩子心理问题的由来
XXX心理学教授、XXX副会长XXX教授指出,社会问题归结于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归结于早年的性格形成,而早年性格形成归结于家庭和教育。

因此,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成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XXX认为,“心理抚养比物质保障更重要,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抓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教育家长。


心理抚养的第一步是情感抚养。

XXX提出,家教最佳期是12岁以前,即依恋期。

在依恋期中,1-6岁时最为关键。

如果孩子在早年没有良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又缺乏正确的性格培养,到18岁时就可能会出现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等问题。

因此,孩子初生时母亲要亲自抚养,6岁之前要对孩子说“不”,12岁前母亲不要离开孩子,青春期时父亲不要离开孩子。

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坚决说“不”的家庭,孩子从小就知道,他不是家中的特殊人物。

这样的孩子时时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但是这份爱又是有原则的,从小生活在原则中,他们长大也会成为有原则的人。

而在青春期时,人已经进入独立意识与逆反心态决定的时期,这一时期已经不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时期。

家教的关键是教育家长。

教育者应该清晰明了,了解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如何借助学校向家长传递教育信息。

因此,家庭健全并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抚养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抚养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抚养在家庭教育中,心理抚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的氛围以及教育方式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抚养方法及其重要性,以提供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指导。

一、关注情绪表达有效的心理抚养需要父母愿意倾听并关注孩子的情绪表达。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当孩子感到害怕、伤心或愤怒时,父母可以通过安抚、鼓励和理解来帮助孩子处理他们所面对的情绪困扰。

不要对孩子的情绪不屑一顾,而是耐心地给予支持与理解。

二、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

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能够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和信心。

父母需要创造一个亲密、开放和包容的家庭氛围,鼓励家庭成员彼此交流、分享和支持。

此外,表扬和赞美是建立积极家庭氛围的有效手段,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技巧对于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抚养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并与孩子建立积极有效的沟通渠道。

这不仅有助于孩子发展健康的心理状态,还有助于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在沟通过程中,父母需要学会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思考能力,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和决策权。

四、设定明确的界限和规矩在家庭教育中,设定明确的界限和规矩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和安全感,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父母应该为孩子设定适当的规矩和限制,并向他们解释规矩背后的原因。

同时,父母也需要在界限的执行上保持一致性,并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通过规矩和界限的设定,孩子可以学会自律、负责和尊重他人。

五、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让他们学会应对挫折和压力。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展示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并帮助孩子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同时,鼓励孩子面对困难时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培养他们的自助能力和社交能力。

总结起来,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抚养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
苯体胺
生理上 乳汁
心理上:无条件地爱孩子。 在妈妈的眼里,孩子是最 美的,最完美的。 不管孩子有什么需要, 都会满足。妈妈心里最大 的满足也是这个孩子。没有 任何事情比孩子更重要。
有的妈妈生完孩子后不分泌本体胺原因有可能是: 1、生理上不健康; 2、心理上有情绪。 此时爸爸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本体胺三个月后就会慢慢消失。
家庭系统基本构成
有问题的家庭关系呈现
冷漠
冷漠
对抗
讨好
夫妻和谐友爱 父母分工合作
祖先 列祖列宗 古圣先贤
父母
孩子
国家 学校
社会 家庭
老师
老师
兄弟姐妹 同学亲友
自然万物
4: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就是做自己,负责任。人类的天性是想独立自主、做我自己。我有能力去做我自己、能够独立,我有选择的权利,我有自由做我自己,当一个人不能做自己时,会很郁闷!就会凋谢! 孩子本来是想负责任地,只是父母教的,孩子不负责任了,或者是孩子没有机会负责任。孩子依赖一个人,而内心深处却是恨这个人,因为这个人损害了我独立自主!
青少年出现 问题的表现
人际关系 出现问题
情绪经常失控
偏差行为的出现
早恋
叛逆
自杀率最高 的是青少年
自我缺失
生病
网瘾游戏瘾
独生子女自杀 会要家里人的命
成年的问题源于童年,童年的问题源于家庭。 一个成年人的行为都可以在他幼年时期家庭 环境中寻找到答案。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疗愈;不幸的人, 一生都在疗愈童年。
NO.1 in life 生命中的至重
不是永远,但至少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NO.1 in life。 孩子要意识到,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即使你很忙即使你的身体很不好,可是我很饿,我不舒服,我生病,你都能马上放下所有的一切,先来满足我。那么我会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 母亲很容易做到,因为分泌一种物质叫:苯体胺

关注儿童心理抚养教育心得

关注儿童心理抚养教育心得

关注儿童心理抚养教育心得在儿童心理抚养教育方面,我有一些心得体会,愿意与大家分享。

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我发现以下几个方法特别有效。

首先,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尊重,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并且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感受是被重视和理解的。

其次,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要创造一个相互尊重和支持的家庭氛围,避免家庭冲突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另外,适当表扬和鼓励孩子是培养他们积极心态的重要方式。

当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或者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

这样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促进他们良好行为的持续发展。

此外,我们也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并且提供适当的情绪支持。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情绪困扰,比如焦虑、孤独、紧张等。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需要倾听孩子的情感需求,并且给予他们相应的支持和安慰。

最后,我们还应该鼓励孩子培养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教会孩子积极应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

这样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面对未来的挑战。

总之,儿童心理抚养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关注、引导和帮助孩子成长。

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提供安全的环境、适时表扬和鼓励、关注情绪变化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等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幼儿园心理健康辅导:成长困惑与心灵抚慰案例分享

幼儿园心理健康辅导:成长困惑与心灵抚慰案例分享

幼儿园心理健康辅导:成长困惑与心灵抚慰案例分享幼儿园心理健康辅导:成长困惑与心灵抚慰案例分享1. 引言幼儿是社会的花朵,同时也是成长过程中最需要关怀和辅导的群体之一。

在幼儿园,教师们不仅需要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从幼儿园心理健康辅导的角度,分享一些成长困惑与心灵抚慰的案例,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应对心理问题。

2. 案例分享2.1. 分离焦虑小明是一位新入园的幼儿,因为从小和妈妈分离很少,所以在幼儿园开始出现分离焦虑的症状。

每当妈妈离开时,小明会哭闹不止,拒绝和其他孩子一起活动。

经过心理辅导师的引导,小明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并建立了和其他小朋友的友谊。

2.2. 自我认知困惑小华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经常自卑并且缺乏自信。

在幼儿园的课堂上,她总是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因为害怕被别人嘲笑。

通过幼儿园心理辅导师的关怀和鼓励,小华逐渐变得开朗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如何进行有效幼儿园心理健康辅导3.1. 倾听与关爱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倾听和关怀。

孩子们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烦恼和担忧,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安慰。

3.2. 温暖的言语在和幼儿交流时,教师要用温暖、鼓励和肯定的言语来引导他们。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3.3. 游戏与艺术疗法幼儿喜欢玩耍,游戏和艺术疗法是帮助他们排解情绪、表达内心的有效途径。

在心理辅导中,可以通过游戏和绘画引导幼儿情感的表达,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心理健康辅导中,我认为关键是教师需要拥有一颗爱心和耐心。

只有教师能够真正地关心每一个孩子,才能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家长的参与也非常重要,家庭和学校之间的配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5. 总结回顾幼儿园心理健康辅导是一项需要细心和专业的工作。

通过倾听、言语的引导和游戏艺术疗法,幼儿园心理辅导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们应对各种心理问题。

幼儿园心理健康成长之旅情绪管理与心理抚慰技巧分享

幼儿园心理健康成长之旅情绪管理与心理抚慰技巧分享

幼儿园心理健康成长之旅情绪管理与心理抚慰技巧分享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除了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情绪管理和心理抚慰技巧是帮助幼儿认识和控制自己情绪的重要方法,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幼儿园师生可以使用的情绪管理和心理抚慰技巧。

首先是情绪管理方面的技巧。

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往往情绪容易波动,所以情绪管理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教导幼儿一些简单的情绪管理技巧,如以下几点:1.情绪认知: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情绪,让他们知道情绪是正常的,可以通过表情、声音和行为来表达。

2.情绪命名:教导幼儿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我感到开心/生气/难过”。

3.情绪叙事:鼓励幼儿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形式等方式,将自己感受到的情绪进行表达。

4.情绪调节:教导幼儿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数数、放松身体等。

同时,提醒幼儿在面对困难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急躁或害怕。

5.情绪转移:教导幼儿一些可以帮助转移情绪的方法,如听音乐、玩游戏、和朋友交流等。

以上是一些帮助幼儿进行情绪管理的技巧,可以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用。

接下来是心理抚慰方面的技巧。

当幼儿遇到情感困扰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心理抚慰,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以下是一些心理抚慰技巧的分享:1.安慰交流:教师应当耐心倾听幼儿的抱怨、痛苦或不安,并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出理解和支持。

2.身体接触:适度的身体接触(如拥抱、轻拍等)可以使幼儿感受到安全和安抚。

3.认同理解:帮助幼儿认识到他们的感受是正常的,并表达出理解和同情。

4.给予选择:让幼儿参与决策,让他们感受到掌握自己生活的权利和能力。

5.引导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情绪管理和心理抚慰技巧,幼儿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有效地管理它们。

同时,教师的关怀和帮助可以给予幼儿更多的安全感和信任,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心里抚养》读后感

《心里抚养》读后感

《心理抚养》读后感历时3天,读完了李玫瑾《心理抚养》,让我受益匪浅。

在物质丰富的当今,封面的一句话“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给我们父母惊醒。

人的心里发展四个重要台阶。

第一台阶:情感抚养。

0~3岁,主要是情感抚养,抚养人要用全部的爱去耐心呵护和帮助孩子。

当一个婴儿出生后,父母应该与孩子建立孩子人生的第一份感情-依恋。

通过喂养,换尿布,各种接触,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全身心的爱,这是孩子生命最初的情感来源,也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保证。

第二台阶:性格教养。

3-6岁,主要由孩子所依恋的人在家庭生活中完成。

性格教养更多的是规范和约束孩子。

从3岁开始,孩子可以说出自己的要求了,会有些不合理的索求,这时,家长可以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说“不”。

这一过程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带来的体验时常是痛苦和磨难。

因此,若无情感抚养作为基础,亲子关系存在缺陷是,性格教养就难以为继。

第三台阶:能力培养:6-18岁,能力包括智能,技能,特殊能力等随着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增长,孩子对父母有依恋之情,有些孩子会出现叛逆,父母一定要耐心和坚忍。

记住“和善而坚定”的原则。

这个时期,能力需要培养。

能力与个人的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天赋异禀,二是后天努力。

所以父母需与学校老师多沟通,多关注孩子在校的表现以及给孩子创造学习氛围,投入教育资本,不管提高孩子的能力。

第四台阶:自我修养。

18-n岁。

自我,需要修养,由独立进入社会生活的个体自己来完成。

孩子18岁以后,父母要学会放手,不再替子女选择和决策,否则,子女会成“巨婴”,“啃老族”在前三个台阶的基础上,一个人自我的修为会决定人生的高度。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作为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身,心,灵。

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给予孩子不同的爱。

在养人的过程中也在进行自我修行。

心里抚养拆书稿

心里抚养拆书稿

心里抚养拆书稿
李嘉诚曾说:一个人事业上无论有再大的成就,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教育好你的孩子是你一生最伟大的事业;如果你的孩子总是脾气特别不稳定,情绪控制比较差,有很强的反抗心理。

不妨读一读心理学家李玫谨的《心理抚养》,书中向父母传递了这样一种教育理念:要重视孩子的早年教育,养育孩子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

养育孩子,并非天天说教,也并非事事照顾,陪伴也是一种养育,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在孩子早期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给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事情的可为与不可为,才不至在长大成年后人生步步错位。

相信你读了这本书会更懂得家庭养育比随后的学教育更基础,更加对以后的人生具有深远影响。

李玫瑾的《心理抚养》思维导图

李玫瑾的《心理抚养》思维导图

李玫瑾的《心理抚养》思维导图引言:人性源于心理抚养心理抚养:指的是对孩子性格和心性上的塑造(1)、性格比能力更能决定命运(2)、心理抚养的质量决定了一个人有没有“人味”,有没有人性1、家庭是人生的起点(1)心理抚养的好坏——可以影响乃至决定人的一生(2)所有社会问题其实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源于早年的养育2、亲自陪伴胜过给孩子家财万贯不同的养育方式案例:不教而善——孩子成才:孩子看到了父母的言行举止,就会自发地去模仿A、孩子一直跟父母在一起生活——父母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都是善良、正派,父母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人B、教重于言传,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成为这样的人C、挣很多钱,但对孩子的生活不管不问——孩子叛逆、失学家长才是最好的矫正专家,家长不能回避孩子的教育问题D、四处打工,错过孩子成长——孩子追随作案,孩子在幼小的时候没有太大破坏力,等到他有破坏力的时候,父母再过问就来不及3、家庭与个人(1)家庭最基本的功能A、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互相照顾,互相温暖B、孩子的心理问题大多来源于父母的婚姻与情感危机,父母的关系好坏对孩子的影响很大(2)如何在婚前对伴侣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和把握A、了解对方父母的关系好不好B、如果父母恩爱,家庭和睦,对方从小在爱的滋养中长大,性情大概率很好C、如果父母关系紧张,家庭成员感情冷漠怨气十足,那就要慎入这样的家庭4、婚姻之道(1)婚前睁大双眼,花时间了解对方的家庭往事及成长经历(2)婚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看对方的优点,少看对方的缺点,把家庭养育的根基培养好5、危险人格的形成往往与家庭养育方式有关(1)遗传与生理,决定心理现象发生——相当于人的“心理硬件”早期心理发展内容,决定人一生的心理基础系统软件—家庭养育:第一个6年应用软件—学校教育:第二个6年——第三个6年(2)早期教育的影响A、匮乏性抚养:指没有情感与关爱的抚养父母对孩子生而不养,使孩子过早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导致犯罪人格B、溺爱性抚养:无原则的放纵抚养方式——让孩子处于不明是非、唯我独尊、无法无天的境地,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任意冲动的行为习惯,导致缺陷人格6、养育的阶段(1)年龄阶段划分0到1岁是乳儿期、1到3岁是婴儿期3到6岁是幼儿期、6到12岁是学龄初期12到15岁是青春初期、15到18岁是青春后期18到25岁是青年初期、25到35岁是青年后期35到60岁是中年期、60岁以上为老年期(2)人生的第一个六年:乳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变化最多——可塑性强,意味着这是塑造人的最佳时期和最关键时期,人的心理发展呈现阶梯递进阶梯状态第一个台阶:0-3岁,情感抚养期第二个台阶:3-6岁,性格教养期第三个台阶:6-18岁,能力培养期第四个台阶:18岁以后,自我修养期(2)阶梯特点:高以下为基除第一个台阶外,其余台阶都要依赖于前一个台阶,越是底层的台阶越重要人生最后的高度取决于前面基础台阶的质量(3)养育的最佳时期就是依恋期A、依恋一般在半岁左右出现,一直持续到12岁B、父母与孩子亲情最浓的时期就在依恋期,珍惜孩子的依恋,这是父母未来教育孩子的心理资本C、养人,重在养心。

子女抚养协议书中的心理辅导安排

子女抚养协议书中的心理辅导安排

子女抚养协议书中的心理辅导安排尊敬的父母亲: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就子女的抚养事宜达成了一致意见。

在这份协议书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子女的心理辅导安排。

我们明确了以下几项原则,并将以此为基础,确保子女在心理上得到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一、共同承担责任我们都认识到,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将共同承担子女心理辅导的责任,并在必要时共同决策。

二、考虑子女个体差异我们深知,每个子女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需求和特点。

因此,在制定心理辅导安排时,我们将充分考虑子女的个体差异,确保针对性的辅导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三、寻求专业建议为了确保子女得到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我们将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建议。

他们将给予我们专业的指导,帮助我们制定最佳的辅导安排。

四、心理辅导方式针对子女的心理辅导,我们将采取多种方式,包括个体心理咨询、家庭心理咨询、亲子活动等等。

这些方式将帮助子女建立健康的个人认知、情绪管理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五、辅导师资质要求我们将要求心理辅导师拥有相关资质和经验,并确保他们了解子女的特殊情况。

他们将能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与子女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六、辅导内容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们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培养:1.情绪管理:帮助子女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并提供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2.自尊心培养:鼓励子女积极发展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3.沟通技巧:教导子女良好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非暴力沟通等。

4.适应能力培养:帮助子女适应新环境和变化,以克服挫折和逆境。

七、辅导进展分享我们将定期交流心理辅导的进展情况,包括子女的反馈和改善情况。

通过互相合作和沟通,我们可以及时调整心理辅导的计划和目标。

八、共同参与我们鼓励父母双方共同参与子女的心理辅导活动。

我们将与辅导师共同制定具体的参与方式,以确保父母在子女心理辅导中的积极作用。

九、纠纷解决机制如果在心理辅导的安排和实施过程中出现任何争议或纠纷,我们将优先寻求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尊重的各位家长,您好,周六有幸聆听了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的讲座,很触动。

李教授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深刻的解析了家庭心理抚育的重要性及一些做法,与我在现实教育中遇到的一些孩子不快乐的内在心理机制十分暗合,我在家校沟通博客上转载了一些李教授的博文,请一定看看!一、听李玫瑾教授讲课——成长中的心理抚养2010 年12 月18 日上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教授在河北省艺术中心音乐厅作了一场题为《成长中的心理抚养——解析家庭教育中孩子心理问题的由来》的讲座。

李玖瑾教授是全国家庭教育专家团成员、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她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经常作客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解析成长中的少年因心理问题而出现违法行为的原因。

讲座中,她引导家长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心理问题,并将从心理健康角度解析为什么孩子初生时母亲要亲自抚养,六岁前要对孩子说“不” ,十二岁前母亲不要离开孩子,青春期父亲不要离开孩子等的原因。

李玫瑾把0~18岁分成两个阶段,0~12 岁是依恋期,12~18 岁是青春期。

而依恋期是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也是人最弱小的时期,这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抚养的关键期。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物质的保障,更重要的是父母亲自陪伴的抚养。

”她说,怀孩子十个月不如带孩子十个月。

“只有在孩子依恋期亲自抚养,孩子才会依恋你。

”她说,孩子小时不会讲道理,他们愿意受你控制只是因为爱你。

“你只有让孩子依恋你,你才能实现对他的心理控制。

”“凡有爱的抚养,必须是有唠叨的。

”李玫瑾说,妈妈换尿布是一对一的,有很多语言的唠叨和身体的接触,而幼儿园阿姨换尿布是机械式的。

“所以,孩子初生时一定要由母亲亲自抚养,12 岁前母亲不要离开孩子。

”“打开屋子的门和窗”如果把一个人比作屋子,他的眼和嘴就像窗户和门口;如果一个孩子把眼和嘴绷得紧紧的,就像紧紧地关闭了门窗,阳光照不进屋子里。

为什么会这样?李玫瑾教授给出了答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恐惧。

正如很多凶手穷凶极恶,在生活中即非常懦弱,这要从他的童年找根源。

家长们发现孩子行为异常,往往在他12 岁左右,却殊不知孩子的异常心理也许早在6 岁左右就形成了。

“孩子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 ,孩子在幼小时,大人的陪伴和教育非常重要。

正如,孩子成年后喜欢的食物,取决于小时候父母常给他吃的;孩子小时候脱离了熟悉的环境,会变成沉默内向;小时候没人管,孤弱无助的感觉会伴随直至他长大。

“抚养者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末代皇帝溥仪就是个例子。

” 李玫瑾教授说,溥仪年幼调皮,着实把大臣和太监们折腾得够呛,老师拿古代圣贤为例子苦劝也无效,最后还是奶妈出面才“镇” 住了他。

“奶妈把小皇帝往怀里一搂,告诉他,大臣太监也是人,以后别折腾人家了好吗?小皇帝立马点头了” 。

听了李玫瑾说的故事,家长们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李玫瑾趁热打铁:“孩子12 岁之前是心理抚养的关键期,3 岁之前,父母一定要自己带孩子。

当孩子眷恋你,离不开你时,你才对他有教育和控制的能力。

所以家长们要多陪陪孩子。

” “糖果训练”培养控制力李玫瑾认为,现在不少孩子缺乏一个自我控制的教育过程,导致成年后控制力较差。

大人可以这样训练孩子:给他一些糖果等喜欢的零食,分量比平时多一些,并与他约好,明天的这个时候,如果零食还能剩下来一些,他就能再得到双份零食。

第一次训练时,大多数孩子会忍不住吃掉所有的零食,家长看到了也别吭气。

第二天再按约定,拿了糖果找孩子,哟,违约了?马上收起糖果走人。

这时候孩子虽然很沮丧,但是明白了控制住“馋虫”的好处。

如果之前家长们做过“说不”的训练,孩子也不敢跟你哭闹。

隔一段时间再训练第二、第三次,孩子们自然会吸取教训,学会自我控制。

杀亲案:家庭教育的悲剧“北京李磊杀亲案等这些杀亲案是有共同性的,主要就在于人格方面的缺陷。

”李玫瑾认为,“心理发展是个连续的过程,早期如果没能抚养孩子而形成情感依恋关系,后期就很容易在管理过程中失去管理权,你管他,他就会恨你。

”据李玫瑾分析,李磊性格好斗,常与人打架。

这些都体现出他不太成熟、不太懂事的性格特点。

始终令人惊诧的是,作案之后,李磊没有寻找藏身之处,而是选择去海南三亚旅行,被捕后还称“三亚真好,如果有来生,一定来三亚” 。

“他杀了那么多人,还有心思去享受。

那么对这种人而言,藏起来是很痛苦的,是需要忍的。

他忍不了,就一定要挥霍。

”据报道,李磊在逃亡期间疯狂挥霍,每天花钱过万元。

李玫瑾分析认为,李磊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缺陷。

接触了很多耸人听闻的杀人案件之后,李玫瑾发现,早期的教育和抚养,对一个人的心理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她利用自己的博客“农家小院”来发表“心理抚育” 系列博文。

她写道:“只有建立了幼儿对抚养人的依恋,才能发生幼儿与抚养人的‘心理上的依赖关系' ,这种含有感情成分的心理依赖关系,会使儿童自觉自愿地接受抚养人在管教和观念方面的影响。

如果人在生命的初期没有形成过这种心理依恋关系,那么,人的心理异常发展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这种人容易形成冷漠、拒绝他人、无情残酷等性格。

”李玫瑾认为,父母一定要亲自抚养孩子,“要建立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情感,同时还要有性格方面的教育,要让他想到别人,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她认为,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性格教育的孩子,往往会出现弱能的情况,体现为自尊心特强、脾气大。

“当其成年以后,只要遇到问题,遇到麻烦,就有可能出现危险的结果。

他不会用复杂的方式处理,只会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

”李磊就是其中的典型,情感教育的不连续和性格的缺陷,使他最终将屠刀伸向了自己的骨肉至亲。

“当你拥有一个孩子的时候,教育就已经开始了。

” 李玫瑾教授说,“可惜的是,在独生子女时代,父母没有试验期,当你终于明白抚育的道理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教育期。

” 学会对孩子说“不”孩子没人照顾不行,但过分宠爱也不行。

李玫瑾教授说,许多“逆子杀亲”案件的凶手,很多是小时候父母惯出来的。

小时候惯得太厉害,长大后再管束,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逆子”倾向就是这么来的。

因此,家长们要学会“恩威并施” 。

在李玫瑾看来,孩子3~6 岁期间一定要进行性格培养。

在6 岁之前对孩子说“不” ,他可能会哭闹、打滚,最后仍会服从;要是拖到12 岁以后再说“不”,孩子可能会反抗,比如离家出走甚至采取自残自杀等极端方式。

如何对孩子说“不”?李玫瑾教了家长们一招,孩子哭闹、不听话的时候,要遵循“四不”原则:不打、不骂、不急于讲道理、不走开。

家长只需做一件事——把孩子带回卧室或书房,关上门进行一对一的教育。

首先告诉孩子,今天这件事是你不对,然后可以笑眯眯地坐下,看孩子哭闹。

等孩子哭累了,再找条热毛巾帮孩子擦擦脸。

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要是不吃这一套,家长们也可以先问他“你这样做对吗”?在孩子争辩的时候,静静地盯着他看,等他安静下来。

总之,家长需要表达一种态度:这件事是你不对,你再闹也没有用,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孩子不吭气了,这时候家长可以给他一个商量的机会。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以后有什么想法就好好跟大人说,我们会好好考虑。

比如,想吃第二根冰棍?现在不行,下午几点以后可以吃;想买玩具?现在不行,期末考试以后我们再买。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李玫瑾教授常常听到朋友的抱怨:我的孩子有这个那个毛病,怎么改啊?在她看来,问题的根源常常在父母身上。

大人们学会从自身找原因,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家长们于是开始了“现场学习”。

有位母亲举手提问:9 岁的女儿特别爱哭,被老师批评了哭,与同学有矛盾了也哭,怎么办?李玫瑾分析说,这跟孩子小时候被照顾得太周到有关。

在孩子哭的时候,家长不要做任何事情,让她哭个够。

如果孩子一哭,家长就有反应,反而不好。

如果事发原因很重要,家长可以干预一下;如果不重要,可以暂时不理睬。

另一位母亲诉苦说,自己送孩子上了一些兴趣班,如围棋、钢琴、舞蹈等。

刚开始孩子进步很快,现在却出现了逆反心理,对大人的督促非常抗拒。

李玫瑾表示,家长的过度控制,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自由度少了,产生了排斥心理。

每天给孩子安排1/3 的时间学习就够了,其余时间让他自己玩耍。

另外,家长送孩子参加兴趣班的目的性太强了,比如学钢琴不是为了欣赏音乐,而是为了考级。

要是把它当成一件好玩的事情,孩子学会弹一首曲子,全家人一起唱,其乐融融,孩子也就有动力了。

一名家长紧接着问,孩子7 岁多了,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但去别人家时不仅要吃东西,还要把东西带回来。

这是不是自私?大家都笑了起来,李玫瑾也笑着建议说,父母要多给孩子创造机会,比如在大家庭的聚会中,交给他一个任务:把切好的西瓜等水果食物,给每一个人分发过去,形成与别人分享的习惯。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李玫瑾教授提出,青春期(13-18 岁)是成长转折的关键期。

心理变化出现几种情况:独立意识增强,尊重意识增强,逆反心理突出,抽象能力+想象内容不平衡,同伴影响力上升,性意识觉醒。

面对这些变化,李教授认为要了解孩子发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可能是学校学习的失败——学校教育的特征是比较和竞争,学校教育的模式是同一模式,容易忽略素质差异。

因此,作为父母的我们要适时对教育方式进行调整:1、命令变商量2、以朋友般的态度尊重待之3、让孩子为家庭的重大问题分忧分责4、善于从孩子的角度发现自己教育方式中的问题5、要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相关家庭背景6、关注孩子的兴趣取向,尽可能共同欣赏,引导良好的兴趣7、要给孩子以信任8、为他的善良、成长、负责的表现而骄傲!李教授还指出了父母在进行青春期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的几点:一、有些话要点到为止。

父母要管住自己的嘴!二、当发现孩子迷上网络时,1、对孩子的兴趣表示肯定;2、经常与他讨论他感兴趣的内容;3、鼓励并拓展他发展其他的有益的兴趣;4、不要太焦虑三、当发现孩子初恋时,对策——给孩子写封家书,祝贺孩子长大了,有很好的社会性发展;告诉孩子你的恋爱开始于何时,有何感想;告诉孩子真正的爱是什么,其中的道理与责任;给孩子以充分的信任,让他把握分寸。

(中学可以交朋友,但不要确定男女朋友关系。

)帮助孩子提高鉴赏异性的水平。

二、有一万个理由,都不可原谅时代周报:近期发生了数起震惊全国的杀害儿童等无辜者的案件。

目前社会上出现一种声音,存在“报复社会”一说,媒体报道也多有集中于凶手多元、矛盾的人性,困窘的生活,这样的视角存在什么盲点吗?李玫瑾:这些行为伤害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对于这类犯罪,我们全社会的态度应该很鲜明,不能把这种原因归为社会,也不能归类于弱者,这是不正确的,还有谁比孩子们更弱的?如果允许这种方式的话,那我们这个社会就会疯狂,所有人都会疯狂。

我在第一起案件发生后,曾经说过这个话,这种案件就应该当场击毙犯罪分子,绝对不让它再拖延,只有这样才能震慑这些犯罪人,因为这些人在他发狂的时候跟他讲道理是没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