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重点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8f0e8dda8bd63186bcebbcee.png)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课标》指出:在数学学习中,要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及想象。
儿童随着空间观念的积累,可以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
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又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就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谈点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利用实物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几何图形来自丰富的现实生活。
进行图形教学,首先要从小学生生活熟悉的实际事物引入。
例如:在一年级学生第一次认识三角形,老师拿着学生带的红领巾问:“这是什么形状?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的形状也是三角形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拿出实物进行观察,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又如:在高年级学习“圆的认识”时,由于他们已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可以列举如钟面、方向盘、车轮……等实物。
教师可以通过车轮的转动,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认识圆的要素——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
二、联系生活经验和生活情境1、发展空间观念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物体,因此,孩子们刚入学,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时,是先从认识物体,学习立体图形开始的,再学习平面图形,最后再进一步研究立体图形。
这就是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来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太阳从东方升起”,清早带学生到操场,让学生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这就是东方,背后就是西方,面向东,右侧就是南方,左侧就是北方。
利用生活经验,确定东方后,认识其它三个方向。
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认识平移与旋转,如缆车的行进,升降旗等现象认识平移,风车的转动,直升飞机螺旋桨的转动都是旋转现象。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cc58d8b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7.png)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指人们对于空间的理解、感知、认知和利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空间概念,提高空间思维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可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首先,提供丰富多样的空间体验。
学生对于空间的理解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他们的亲身感受和经验。
创设各种各样的空间环境和场景,让学生可以观察、探索、实践和体验,如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公园等,参与绘画、模型制作、手工活动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感受不同的空间特征、布局和结构,培养他们对于空间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第三,运用图形学习工具和技术。
图形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表达空间概念。
例如,使用平面图、立体图、模型等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空间关系和几何概念。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实践,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通过亲身体验来强化对空间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仅限于对现实空间的理解,还应该包括对于虚拟和想象空间的认知。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意活动,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构建和表达虚拟空间,如绘画、设计、建模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思考和探索不同的空间组织和布局方式,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和创造力。
最后,鼓励学生进行空间设计和规划。
设计和规划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更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实际的空间设计或规划项目,让他们从实际问题出发,学习和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注重实践、观察、描述、想象、创造和设计的综合训练。
通过丰富多样的空间体验和活动,加强学生对于空间的感知和认知,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和创造力,进而更好地应用和创造空间。
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空间概念,提高空间观念的综合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重点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重点小学生的空间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64775e71aa00b52acec7ca6a.png)
浅谈如何培养重点小学生的空间观念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距离、方向等形象在人脑中的反应。
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这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实际上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民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从能力方面看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小学阶段如何促使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积累,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中一定要研究的问题。
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学生的空间知识主要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物体,因此,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时,是从认识物体、学习立体图形开始的,然后学习平面图形,最后再进一步研究立体图形。
我们所说的空间,主要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物体的几何属性与变换,而空间观念则是人们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大脑表象,它包括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大纲》和《新课标》都重点指出,培养小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
都提到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即能由事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物体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事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浅析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初步培养
![浅析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初步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9375b5c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b.png)
浅析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初步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空间的认识越来越重要,空间观念也逐渐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小学生正处在心智发展的关键阶段,培养他们正确的空间观念对于他们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初步培养方法进行分析,为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内涵1.空间概念空间概念是指人们对具体或抽象的空间的认知,包括位置、方向、距离、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理解。
小学生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感知和认知来建立自己对空间的概念,是他们未来空间思维发展的基础。
2.空间能力空间能力是指人们在空间知觉、空间思维和空间操作方面的能力。
在小学生阶段,他们的空间能力主要表现在空间方向的判断、空间距离的估算、空间图形的认知等方面。
3.空间意识空间意识是指人们对空间的主观认识和客观感受。
在小学生的空间意识方面,包括了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地域的认同感以及对于自身位置的认识等方面。
1.对学习的促进正确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比如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方向关系等内容,都需要良好的空间观念作为基础。
2.对生活的适应良好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准确地估算物体的距离、判断方向等,都需要空间观念作为基础。
3.对人的发展正确的空间观念还有助于小学生的个性和智力的发展。
通过培养空间观念,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1.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们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教育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空间概念。
2.利用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小学生学习空间观念的重要场所。
教师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探索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际操作来感知和认知空间,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空间能力和空间意识。
3.利用教学游戏教学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游戏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空间观念。
浅析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初步培养
![浅析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初步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6531736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1.png)
浅析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初步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在教育领域,空间观念指的是人们对于周围空间的感知、分析、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几何概念,如点、线、面、角等,在此基础上逐渐学习更高级的几何知识。
因此,初步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感官体验小学生的感官体验十分重要,因为这是他们认知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带孩子接触不同的环境,如花园、公园、建筑物等,让孩子亲身感受周围空间的特点和变化。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中布置一些不同的家居摆设,让孩子能够观察和感受到不同的形状和空间布局。
二、基础概念教育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注重对基础几何概念的教育。
例如,点的定义、线段、射线、角以及平面等。
家长和老师还可以教孩子通过不同的方法认知物体的位置、长宽高等基本信息。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家长和老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孩子空间观念的培养。
例如,制作立体模型、拼图游戏、画图练习、空间探索游戏等等。
此外,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空间概念,如制作立体卡片、画 3D 图和构建小物件等。
四、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空间概念。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空间布局实验、测量实验等。
而在家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一些简单的 DIY 工程,如制作盒子、折纸等,以锻炼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阶段是孩子空间观念培养的重要时期,而对孩子初步培养空间观念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通过感官体验、基础概念教育、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操作等手段,可以提升小学生的空间感知、分析、理解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86736aef524ccbff1218482.png)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又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就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谈点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引导观察比较,形成空间表象。
例如在“观察物体”一课时,展示一个同学不同方位的拍照,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照片,学生定能发现每张照片都各不相同,再通过比较,猜一猜每一张照片是小摄像师站在哪个方位拍的,你能不能拍出同样的照片。
接着,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本位观察、再换位观察,最后全面观察桌上的小狗,并在小组里说说你看到的小狗是怎样的。
通过交流比较,使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发现:同一件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就各不相同。
最后,让学生直接看不同事物、不同方位的照片,说一说这是事物的哪一面。
这样,由实物到照片,形象直观,同时也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
二、加强操作感知,培养空间观念。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等实践活动,并把知识内容与空间形成统一起来,建立几何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过程中,在学生理解角的形成过程、概念后,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三角板进行数一数角的个数,摸一摸每个角的边,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
并通过折一折、剪一剪之后再数角的个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联系生活实际,发展空间想象。
例如,在教学认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时,在学生感知了这些图形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我们的生活中哪里可以找到这些图形,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及学具、水彩笔、剪刀等工具设计一副美丽的图案这一实践活动。
由此,让学生在看一看图案中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圆的特征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样做,显然能让学生在从生活中获得感性材料、动手实践操作以及实际运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感悟长方形、正方形、圆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
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f466a07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7.png)
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观念,因为数学不仅仅是数字与计算,更涉及到空间的概念和运用。
因此, 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空间观念,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
1. 鼓励学生进行实物操作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首先要从他们熟悉的实物中开始。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空间观念相关的教学用具,如积木、拼图等,让学生进行实物操纵。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空间的概念,比如长短、大小、位置等,从而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
2. 进行空间感知的游戏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如找茬、寻宝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观察、比较和推理,从而培养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学生可以更轻松地建立起对空间的直观认识,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利用生活实例进行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
比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物,了解它们的形状、大小、方位等,或者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导航、地图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空间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生活实例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容易地将抽象的数学空间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1.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和推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视觉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和推理。
比如可以利用图形、立体图形等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推理,或者通过抽象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考。
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起对数学空间的抽象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2. 注重数学问题的实践应用3. 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创造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空间观念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如何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2bec0503cc1755270722081c.png)
如何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课程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这是空间观念最基本的表现。
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注重以下几点,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一、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
本部分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实际,所以将本部分知识及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比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和自己身边的实物联系起来,如黑板是长方形的,杯子盖是圆形的等等,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及时和积木、铅笔盒等等现实中的立体物体联系起来。
二、充分利用认图,和画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案例一:在一年级入学前一个简单的面试中,老师出示一倒过来放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在上)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结果小朋友想了很久,终于扭着头说出了他的名称。
其实老师改变的并非三角形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认图能力,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案例二:《平面图形的认识》在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后让学生画一画五边形,六边形等,让学生把握平面图形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留给学想象的空间。
案例一:《平行于相交》教学判断(一)创设情境导入1.出示一条直线(大屏幕出示)师:你知道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吗?生:一条直线师:那直线有什么特征?(向两端无限延伸)师:想象一下屏幕上有出现了一条直线,那两条直线会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二)合作探究:摆一摆、画一画、分一分1、摆一摆师:利用手中的两根小棒代表两条直线,在桌面上摆一摆它们会有哪些位置关系?2、画一画师:将你摆出的位置关系选择两种画在点子图上。
3、分一分-----------------评析:想象既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浅谈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f1de4f33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1c.png)
浅谈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学生空间观念指的是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空间环境的认识、理解和评价。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空间环境与人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能力和效能。
以下是浅谈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1. 提供丰富的空间体验:学生与空间环境的互动是培养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的空间体验,包括参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空间环境,提高对不同场所的理解和认识。
2. 创设多样化的学习场所:在学校内部,应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场所,如自习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和交流的需要。
学生在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这种感受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空间的认知和理解。
3. 引导学生分析空间特点:学生应该被引导去分析不同特点的空间,例如,如何分析一个教室、一个宿舍、一个工作场所、一个公共场所等的特点。
通过这种分析能够加深学生对空间环境的理解和认识,增强空间思维能力。
4. 让学生参与空间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校的空间设计和改造,了解空间设计的原则和过程,亲身体验到空间环境的变化。
学生的参与性能够促进他们对空间的关注和理解,培养探究、创新和合作精神。
总之,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需要学校提供多样化的空间体验和学习场所,引导学生去分析空间特点,让学生参与空间设计等。
这些
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空间能力和效能,推动他们成为对空间环境有深度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cbaa538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e.png)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导语: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指他们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理解和利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还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教师们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可以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教室中设置不同的学习区域,如阅读角、实验区和艺术区等,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空间特征和用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空间。
此外,可以利用户外场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的空间环境,丰富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
二、开展实践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实践性的学习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建筑物、博物馆和公园等地方,并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和描述不同的空间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各种空间,并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空间的概念和特征。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空间设计和布置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设计和改造空间,培养空间感知和创造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感知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空间感知活动。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特定的任务,如找出教室中所有的直线和曲线,观察并描述教室中各个区域的形状和大小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深入感知空间中各种元素和关系,并提升对于空间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图形、模型和虚拟现实等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空间。
四、鼓励学生进行空间思维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仅需要理解和感知空间,还需要培养他们进行空间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空间相关的问题,如在给定的平面图中找出最短路径、设计最优的空间布局等,让学生运用空间观念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此外,还可以通过游戏和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和创造力。
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97dbc2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0.png)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新课标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这让我们对于空间的观念的理解有了清晰的认识。
那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一、充分利用视觉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视觉是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而空间知识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因此可以通过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量一量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现实生活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在提高学生视觉加工能力的基础上发展他们的空间感。
二、在观察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具有伴随性,具有隐形的特点。
学生在观察物体、实物及几何图形时,在练习、操作过程中都伴随着想象,这些想象既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表述。
概括能力是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结构的必要条件,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必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直观化,才能真正理解空间形式,也是对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高级要求。
四、加强操作体验,获得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形成,只靠观察、想象还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
新课标提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可见数学活动经验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而空间观念的培养,也要通过加强操作体验来落实。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几何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
空间想象必须依赖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之后,再进行的一项高级的思维活动。
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实践活动看,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将空间观念应用于实践中去。
总之,在日常教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经过反复的长期过程,以上四个方面的培养也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一个过程。
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优秀范文五篇)
![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b0814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f.png)
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表面积的变化》的教学反思一、激情引入,激发兴趣。
类似包装的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所以,我就创设了“包装巧克力”的情境,问题引人: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购买数量较多的同种物品时,往往就会选择已经包装好的组装产品。
现在有一个厂家准备进行巧克力的促销活动,“买一送一”,要将2盒巧克力用纸包成一包。
想设计最省纸的包装方法,怎样解决?有什么奥秘?接着再揭示课题: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
这样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寻找数学信息,探究数学问题。
整节课的目标可以紧紧围绕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包装最省包装纸的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动手操作,由表及里,突破难点由于本节课抽象性较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待加强,所以教案设计时采取的解决措施如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通过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与问题情境中,逐步探寻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自主探究环节,学生猜测、说理后,作为教师,我就引导学生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大长方体,体验到不管怎么拼,每次都会减少两个长方形面的面积;而重叠的面积越大,拼成的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就越小,这时所用的包装纸就最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计算验证等活动,体验并发现物体拼摆过程中表面积的变化规律,提高空间观念的积累水平,引发对数学问题的思考。
在猜测、简单说理、计算验证后,通过观察并得到结论。
接着,可以进一步进行反面验证。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0baa96a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c.png)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实践,鼓励他们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 地理解和掌握空间概念。同时,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便他们更好地完成实践活动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培养空间观念,可以激发小学生 对数学、科学等学科的兴趣,提高学 习积极性。
良好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解决与空间相关的问题,如几 何问题、方向问题等。
空间观念对小学生学科学习的影响
01
02
03
数学学科
空间观念是数学学科中的 重要概念,对理解几何图 形、进行几何计算等有重 要作用。
间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
04
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案例分 析
案例一:利用积木游戏培养空间观念
总结词
通过积木游戏,小学生可以在玩耍中学习到空间的概念,例如大小、形状、方 向等。
详细描述
在游戏中,学生可以观察、触摸和比较不同大小、形状的积木,从而直观地理 解空间的概念。此外,通过将积木按照特定的方式组合,学生可以学习到空间 关系和空间构造的知识。
案例二:利用折纸活动培养空间观念
总结词
折纸活动是一种通过实践操作来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 方式。
详细描述
在折纸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和应用空间折叠的概念,掌握 纸片的形状变化和空间关系。这种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对 空间变换的感知,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案例三:利用建筑设计活动培养空间观念
总Hale Waihona Puke 词建筑设计活动能够让小学生通过实践操 作来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 空间相关的概念,如方向、距 离等。
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策略之浅见
![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策略之浅见](https://img.taocdn.com/s3/m/7d31223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6d.png)
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策略之浅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人所处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而空间观念作为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应当在小学阶段得到培养。
空间观念,即人类对空间的感知、认识和理解能力。
它是人类相对于空间的意识和理解能力,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发展小学生视觉空间能力小学生是处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其视觉空间能力较差,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小学生视觉空间能力来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工具,如投影仪、幻灯片、电视机等,让小学生大量接触抽象的、清晰的、三维的图形,从而提高其视觉空间认知能力,培养其综合运用视觉空间能力的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是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而想象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
因此,教师需要在班级环境方面进行营造,例如在班级设计上增加彩绘、造型等元素,利用学校周边环境展开探索、拍照、绘图等活动,以便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模拟实验等方式锻炼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开展空间直观教学小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通过实际经验进行感知和证明,因此教育者可以开展空间直观教学,例如组织小学生进行触摸感知有关物品、进行日常空间活动、比较空间大小等实际场景演练,从而提高小学生对空间观念的认知。
四、加强小学生的空间记忆小学生的空间学习需要通过良好的记忆能力来加强,教育者可以通过采用造型学习等方式开展空间记忆教学。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一系列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小学生记住这些形状,然后再进行排列组合或象形定位,从而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记忆能力。
五、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不例外。
在进行培养空间观念教育时,教师可以在视觉、听觉、动觉、嗅觉等方面多种手段使用,从不同维度来展现空间事物,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空间观念的培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空间观念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d31ff49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5.png)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空间观念的培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的空间观念培养是指培养学生对于空间的感知、理解和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观察、描述、分析和解决与空间有关的问题。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详细
介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空间观念的培养。
一、培养空间感知能力
空间感知是指学生对于空间的整体把握和认识。
通过培养空间感知能力,学生可以准
确地观察和感知所处的空间位置,以及物体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
具体的培养方法包括:
1. 利用具体的物体进行观察和感知,例如让学生观察和感知教室中的物体位置关系、教室内外的位置关系等。
2. 运用图形和图像进行观察和感知,例如让学生观察和感知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的
特点和变化。
通过以上的培养方法,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对于空间的整体感知和认识,为进一步的空
间思维打下基础。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空间观念培养既需要学校教育的指导和引导,也需要家庭和社
会的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为学
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13ac2cb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3.png)
浅谈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以下是几点建议:
1. 家庭环境:孩子的空间观念往往在家庭环境中培养和形成。
家长可以注意自己在家中的行为举止和言传身教,同时为孩子制造一个有序、明亮、整洁的居住空间。
2.学校环境:学校教育也是孩子空间观念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整洁卫生意识和空间利用能力。
3. 文化活动:孩子的成长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城市规划等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孩子的空间意识和空间观念的培养,同时拓宽孩子的视野。
4. 动手能力:孩子的空间观念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手工制作,让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习空间构成和比例的概念。
5. 去除障碍:孩子的空间观念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如物品摆放不当、空间杂乱,需要及时发现和解决,以让孩子在一个有序的空间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总之,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注重实践和应用,以确保孩子能够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理解、利用和创造空间。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ea298923915f804d2b16c1f2.png)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实际观察、实践操作等途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人结合参加专题培训的收获与从事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的经验,谈一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是通过直观教学加强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合理的安排对空间图形的认识,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实物、模型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和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学习。
通过学校的球场、教室的墙面四周边、桌面、黑板面等各种图形,让学生充分感知空间与图形,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在图形、图片让学生认识空间与图形。
通过老师的启示,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种深刻的印象,提高小学生的感知空间与认识图形的知识,使学生的空间观念逐步得到发展。
二是让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除了教师准备好的教案、图形样板外,还应该要求每个学生备有长方体纸盒,并拿出来认真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后,再让学生动手用小棒和橡皮泥等粘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从而清楚条棱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出了长、宽、高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亲自动手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进一步加深体会图形的面、棱等特征。
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过亲自参与实践所获取的知识在大脑中留下空间图形的表象,逐步把握了长方体的内涵,明确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体验了主动探究知识的快乐,实现了乐中求知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垂线的画法时,在帮助学生形成垂线的概念中,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我用两条颜色不同的垂线表示两条直线来演示它们相交过程的再现,把一条线呈水平方向固定在黑板上,转动另一条垂线,当一个角成为直角时,让学生观察其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引出垂线概念后,让学生明白,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的关健是看相交的角是否成直角,它与两条直线的方向无关。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3a0add0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4.png)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数学教育也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空间观念是指人们对空间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包括对方向、位置、形状、大小、距离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本文将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探讨与总结。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让他们感知和理解空间的存在和规律。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教室里观察各种物体的位置关系,让他们感知正前、右后、左前等方位词的含义;在操场上让学生走过迷宫、进行方位游戏等活动,让他们感知和理解方向和位置的变化;在校园里让学生观察树木、建筑物的形状和结构,让他们感知和理解空间的大小和形态。
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空间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从数学教材中展开。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与空间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老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平面图形的排列和组合问题,让他们感知和理解形状之间的关系;可以给学生出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和组装问题,让他们感知和理解空间结构的变化;可以给学生出一些方向和位置的描述问题,让他们感知和理解空间的方位和位置关系。
通过这些数学问题的引导和解答,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还需要从教学方法中入手。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各种空间图形和结构,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和理解;可以采用实物教学,通过模型、实验等形式展示各种空间现象和规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可以采用互动教学,通过讨论、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让他们感知和理解空间的变化和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594f83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7.png)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使用具体的教学工具:例如拼图、积木、立体模型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拼凑、建造等
方式来感知和理解空间形状和结构。
2.进行空间方位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描述物体的位置、方向、相对位置等,让他们逐渐
形成对空间方位的感知和理解。
3.开展立体几何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索不同的立体图形,让他们了解各种几何体的
特征和性质。
4.进行空间变换的教学:通过图形的翻转、旋转、平移等操作,引导学生理解空间中的变
换关系,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5.进行实际的空间问题解决:通过实际的生活场景或游戏活动,让学生运用空间观念解决
问题,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空间的感知和认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重点小学生的空间观念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距离、方向等形象在人脑中的反应。
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这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实际上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民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从能力方面看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小学阶段如何促使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积累,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中一定要研究的问题。
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学生的空间知识主要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物体,因此,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时,是从认识物体、学习立体图形开始的,然后学习平面图形,最后再进一步研究立体图形。
我们所说的空间,主要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物体的几何属性与变换,而空间观念则是人们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大脑表象,它包括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大纲》和《新课标》都重点指出,培养小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
都提到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即能由事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物体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事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去观察客观世界,让学生逐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又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究,我认为注重以下几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基本图形的识别和再现,这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1、在识图中建立空间观念学生只有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分辨各种图形的本质区别,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中,进行变式训练是深化学生表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图形的各种因素,确定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的表象更加清晰。
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当学生初步建立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后,我及时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供学生观察判断,有效巩固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与掌握。
另外,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中,还可以改变其本质属性,使学生正确地区别图形,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如果把其中本质属性进行不同的变式,就会出现不同的几何图形。
如果使其中一组对边不平行,就变成了“梯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的成直角就变成了长方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成直角,同时四条边相等,就变成了“正方形”。
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各图之间相互联系,就可使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丰富和逻辑综合。
2、在画图中形成空间表象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先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然后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
因此,教学学生学习几何知识时,首先要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在他们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后,再渐渐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通过实际画图,引导他们理解并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垂线的画法时,在帮助学生形成垂线的概念中,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我用两条颜色不同的垂线表示两条直线来演示它们相交过程的再现,把一条线呈水平方向固定在黑板上,转动另一条垂线,当一个角成为直角时,让学生观察其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引出垂线概念后,让学生明白,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的关健是看相交的角是否成直角,它与两条直线的方向无关。
在教学垂线的画法时,课本上用三幅图来分别详细说明了画垂线的方法,包括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此外还设计了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这样,在画图过程中,既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形成了表象,又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注重实践体验是培养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1、在观察、操作中感知,以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皮亚杰说得: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
这个做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象、推理、验证、思考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把握概念的本质,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形体的特征,理解各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都需要借助于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感知活动来完成。
在长方体的教学中,我按照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引导学生得用各种感官,参与观察、动手操作等感知活动,帮助学生形成长方体的表象,得到正确、清晰的概念。
先引导学生观察粉笔盒、三角柜、篮球等,说明这些物体的形状是立体图形,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平面图形,使学生从直观上初步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已准备的长方体,让学生先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有规律地边摸边数(按照上、下、左、右、前、后)看看长方体有几个面,同时观察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有几组相对的面,相对的面大小有什么关系?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再结合进行演示,出示涂有三种不同颜色的长方体,将三组相对的面一一揭示下来,贴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长方体面的特征。
同样在认识“棱”的特征时,也让学生摸一摸,有顺序数一数,量一量棱的长度,再看一看哪些是相等的?教师出示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体框架,让学生动手量一量相对棱的长度,使他们明白相对棱的关系。
同时通过量一量,再来算一算每个面的面积的大小。
通过这些操作,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
通过这样从三维到二维,再从二维到三维的反复转换,使学生不断认识、了解、把握了实物与相应图形的相互转换关系,空间观念就会不断地发生并渐渐形成。
2、在观察中比较,想象,培养空间观念想象是学生依靠大量感性材料而进行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在几何知识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观察,在反复的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
如在讲圆锥体时,圆锥的高学生看不见,摸不着,较难掌握,教师就要用模型演示,并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细致观察,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
抽象出圆锥这一概念,教师可以用圆锥教具沿底面圆直径到圆锥顶点切开,让学生观察到切开后横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边正好是圆锥底面圆的直径,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距离就是圆锥的高,还可以在黑板上画一草图标出圆锥的高,这样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了,便于学生理解,空间想象力就会初步形成。
又如向学生出了这样一题:将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平均分成两个小长方体后,表面积最多增加多少最少增加多少对于这样一道题,首先要学生想象这样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由5×4,5×3,4×3组成。
沿上、下两面个面平均分,将会增加两个上下面(5×4),沿左、右两个面平均分将会增加两个左右面(4×3),沿着前后面平均分,将会增加两个前后面(5×3),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在头脑中就容易形成长方体,这道题就不难解决了。
三、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和应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几何形体知识与实际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几何初步知识的成功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形体特征,形成正确概念,而且要在理解相应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就组织学生讨论,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需要运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是都要求六个面的面积,让学生说出实际例子,说一说每一种情况各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如计算做一个油箱用多少铁皮要求六个面的面积;计算涂游泳池四周和底部的面积应求五个面的面积;计算粉刷教室四周和顶部的面积则要用五个面的面积再扣除门窗的面积;计算粉刷烟囱的面积应求四个面的面积等。
通过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明确了表面积的计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后,让学生明确不管长方体的位置如何,它所占空间的大小都是长、宽、高的积,因此,求油箱里油的体积,游泳池里水的体积都是长、宽、高的积。
通过这一系列联系实际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应用几何初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发展。
四、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教活几何初步知识,有助于空间观念的深化。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的许多概念它们之间有内在联系。
如果教学中用静止的观点组织教学,容易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产生片面性,给以后的继续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
如果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组织教学,就为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铺平道路,真正起到发展思维,促进技能提高目的的作用。
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由于学生以前对角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材是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并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如果教师不注意用活教材,只是照本宣科地生搬硬套,从一个顶点引出两条射线就形成一个角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进入中学阶级学习任意角造成了障碍,为了避免这种弊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学具,找两个硬纸条把它们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个硬纸条,让学生观察它们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角。
由此,还可以得出,角还可以看作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一个端点旋转而成的,同时教师还可用“教具钟”进行演示,把钟的时针作为角的一条边,教师拨动分针反复进行演示,使学生意识到,两条射线沿着共同的端点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在此基础上很快认识锐角,直角,平角和周角。
又如在圆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来教学,用一条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拉紧绕固定端点旋转一周所有点的集合就成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