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初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实践教学实效性探析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 社会更加多元化 、 全球化 。随 着我 国改 革 开放 的不 断深 入 ,大量 西方 文化 思潮 、影 视作 品、 价值观念的“ 入侵” 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 对我国大学生 产生 了前 所 未有 的 冲击和 影 响。 可 以说 , 大学 生 在生 活 中无 时无 刻 不 在感 受 着 家庭 、 社 会对 个 人 世界 观 、 人 生观 、 价值 观、 道德观和法律意识 的冲击。“ 基础课 ” 本身内容 的时代 性、 广 泛性 和深 度 已经不 能满 足 大学生 对社 会认 知 、 感 受并 验证所学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正确性的全部需求 。 2 . 科学 性 、 系 统性 不强 。 由于 实践 教学 的主体 是 一个 多 层次 的动 态 系统 , 学 生个 体 和群体 之 间有相 对 的独 特性 , 也
q . - _— - 卜 ”— ’一 “ — ・ 卜 *— ・ 卜 ”— ・ 卜 ”十
课堂 实 践 教学 是 “ 基础课” 实 践 教学 活 动 的 “ 第 一课 堂 ” , 也 是主课 堂 ,对 提高大 学生 思想 道德 修养 和 法律 素养具 有 非 常重要 的作 用 。虽然 ,近 年来 课堂 实践 教学 已经 越来 越 受 到重 视 , 但 由于 主客观 因素 的 限制 , “ 基础课 ” 的课 堂 实践 教 学 还存 在一 些 问题 , 实效 性 还需 要进 一步加 强 。 当前 “ 基础课 ” 课堂 实践 教学 存在 的主 要 问题 1 . 多样性 、 深度性不够。在实际教学工作 中, 有 的教师
以马 克思 主义 为指 导 , 以正 确 的世界 观 、 人 生观 、 价 值观 、 道 德观 和法 制观 教育 为 主要 内容 ,依 据 大学 生成 才 的基本 规 律, 结合 运用 相关 学科 知识 , 教育 引导 大学 生加 强 自身思 想 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是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毛泽东同志曾说“ 人的正确思想 , 只能 从社会 实 践 中来” “ 一 个正 确 的认识 ,往 往需 要经 过 由物 质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制教育内容实效性的思考
三 、 高 “ 想道 德 修 养 与 法 律 基 础 ” 提 思 课法
制教 育 内容 实 效性 的建 议
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和分析 。 针
对 大 学 生 对 新 课 程 的 认 识 和 大 学 生 法 律 意 识 的现 状 , 从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来提 高 “ 想 道 德 应 思 修 养 与 法 律基 础 ” 法 制教 育 内容 实效性 。 课
6 .%的人 认 为 美 系 密切 ,08 人 认 为 关 系 18 3. %的 不 大 ,. 74 人 认 为 没 关 系; 回 答 “ 如 你 的 %的 在 假 亲友 找 你 借 钱 ,你 会要 求 他 出具 借 务 吗 ” 时 , 4. 8 %的 人 认 为 信 任 对 方 不 需 要 出具 借 条 , 6
为 贯彻 中共 中央和 中 宣部 、 育 部 关 于 加 教 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关精神 , 落实高校 思 想政 治 理 论课 新课 程 方 案 的要 求 ,06年 9 20
6 .%,对 思 想 道 德 修 养 部 分 更 感 兴 趣 的 占 08 1. 认 为 两 部 分 差 不 多的 占 1 %, 两部 93 %, 43 对 分 都 不 感 兴趣 的 占 56 .‰ 也 有 学 生 在 问卷 中 补 充 写 到 对 哪 部 分 内容 感 兴 趣 主 要 取 决 于任 课 教 师 , 为我 校 该 门课 程 的授 课 是 由 两个 教 因
一
及 “ 对大学 生犯 罪 问题 怎 么认 识” 。 你 时 回答 “ 很正常 , 大学生也是社会成员的一分子” 占 的 4 .%, 42 认为 “ 不可理 解 , 毕竟 大学生都 受过较 高教 育 ” 占 2 .%, 不 好 说 , 正 自 己不 会 的 26 “ 反 犯 罪 ” 占 3 . 在 问及 “ 想 通过 该 门课 程 的 3 %; 2 你 了解和掌握哪些 方面的法律知识” 有的 学 时, 生回答婚姻 法、 劳动法, 的学生 回答经济法、 有 合 同法等等 , 于这 个问题 的回答 , 对 学生所在 的年级 、 经历、 家庭 的教 育等不同 , 学生的想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探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
首先介绍了该课程的背景和意义,接着分析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探讨了加强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途径。
最后列举了开展生命教育的具体措施。
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通过这些措施和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人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生命教育、教学、重要性、途径、措施、实施策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在校园和社会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诱惑。
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大学生成长道路上需要学会如何正确的处理自己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同时也需要接受相关的生命教育来提高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但是现实情况表明,大部分学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并没有很好地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导致很多大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和态度存在一定的问题。
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可以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全面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重点关注如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准和法律素养,培养具有正确生命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栋梁,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接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方面的教育。
而生命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
浅谈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
种方法则应 当是 贯穿于教 师的讲 授之 中,这样 才能更加激发学 生 的兴趣 , 让学生 真正 的参与进来 , 强师生 之间 的互 动 , 增 从而达 到
提高课程实效性 的 目的。 案例教学在 “ 础”课的教学 中显得尤为重 要 , 基 一个个生动 鲜 活 的例子 , 能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 , 更 也更能引起学 生的共鸣 。所 以 教师在课后应 当特别注意收集一些 典型的案 例 ,特别是一些社会 上反响大 , 与学生关 系密切 的案 例 , 这些 案例现实 感强 , 理寓于 道
敏 i f ,
2 0 1 08 2
.
( 旬刊 ) 上
浅谈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口 成 云卿
江苏・ 盐城 24 0 ) 2 02 ( 盐城 师 范学 院思 想政 治理论 教研 部
摘 要 经过修 订的 《 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础 》 更加 贴近 大学生的思想 、 习、 学 生活 , 了能够更好 的引导大学生成长 为 成才 , 这门课程 成为一 门让学生真正获益的课程 , 高其教 学实效性 则显得 尤为重要 。教 师应从教 学 内容 、 学效果、 学 使 提 教 教 方法等 多方面入手 , 高该 门课 程教 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 : 4 G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2 7 9 2 0 1 — 6 一 1 1 7 — 8 4( 0 8) 2 1 5 O 到学 生的认 可, 教学方 法也是 不容忽视的。长期 的教学实践反复证 明, 多样化和现代化 的教学方法是 “ 基础 ” 课教学取得 良好 效果 的 重要保 障。教学方法 的多样化 , 是指根据教学 内容 的要求采取灵活 多样 的教学方法 , 如讲授法 、 讨论法 、 辩论 法 、 案例分析法 等。这些 方法不是独立存在 , 而是互相 融会 贯通 的。其 中教师的讲授是最基 本 、 主要 的方法 , 最 这也是一个 教师教学基本 功的体现 。而 其他 几
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的思考
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的思考[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求大学生做到知行结合,把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
这门课程所传授的道德价值理念让学生从文化层次上来理解并不困难,但由于社会环境中存在的消极和负面因素影响,使得学生对于这门课所传递的道德价值理念产生了严重的背离和逆反心理,以至于阻碍了本课程预期效果的实现。
对于如何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体现学生道德行为与道德理论的合一性就成为本文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思想道德;实效性;思考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法单一由于旧的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大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的反映较为冷淡,积极性也不高,大部分教师仍然偏重于概念、理论的阐述,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对教材内容缺乏消化、吸收和再加工的过程,只注重教学计划和进度的完成。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往往采取“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忽视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以至于不能够完全掌握这门课程的精神实质,这种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
具体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导致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对知识进行接受,囫囵吞枣,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也失去了自主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然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重理论轻实践非常普遍,导致学生实践意识和能力缺乏,知行脱节现象极为常见。
到目前来说“一言堂”的情况有所改善,虽然教师也运用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并采用了电视录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但还没有形成多元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还有的教师教学没有针对性,对学生所想的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疑点问题采取回避态度,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思想特点了解不够,没有把握住大学生的思想脉搏。
2.学生重视度不够思想政治课由于在长期的教学中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享有绝对的权威也更好地宣扬了主流的价值与文化,而学生大多数状况下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中。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路径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摘要]文章指出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实效性需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社会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加强该课程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目标与原则;最后,阐述了实施该课程实效性的四种路径: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学分的计算方式,提升校领导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知,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尽量多发展校外思政实践教学基地。
[关键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实效性目前,从宏观角度来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尤其是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为立足点分析,不难发现我们不但未能从意识层面理解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属性,更未能从操作层面处理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应该怎样具体进行的问题,所以,导致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较之课堂教学来说“口头上重要,行动上次要,思想上不要”,这样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彻底沦为了就理论谈理论的课,严重降低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践指导意义。
因此,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路径创新十分迫切。
一、加强课程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针对性(一)以教材为基础以教材为基础,就是按照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组织、设计、开展课程的实践教学。
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来说,教材中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是进行实践教学时需要最先参考的依据。
教材中的理论体系,直接决定着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目的。
该课的理论体系基本上分为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法律基础两块,因此,实践教学也需要专注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法律修养。
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时,还需要适当实施一些辅助的实践教学,这样能有效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
(二)联系社会实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使用的教材是按照当代大学生实际成长过程中遇到或者存在的问题而编写的,要体现该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就要联系社会实际。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加强大学生性教育的几点思考
面对 的重 大人 生 问题 。而性 是构 成爱情 的基 本要 素之 一 , 学生谈 恋爱 自然绕 不开性 , 大 如何 正确 看待性 以及 如何把 握 性 , 已成 为“ 想道德修 养 与 法律 基础 ” 所无 法 回避 的 问题 。 因此 , 思 课 在该 课程 中如 何 加 强对 大学
生进行 性教 育是 我们 当前 必须要 面 对的课题 。
造成 立 正确 的恋 爱婚 姻观 ” 中提 到性 爱 , 这 远远 不 能解 性 病没 有 明显 症状 以及 大学生 意识不 到等 原 因 , 但
决 当前 大学 生在 成 长 过程 中对 性 的 困惑 与 苦恼 。因 部分大 学生 没有及 时就 医 , 延误 病 情 , 致 二 次甚 至 导
其 危害 , 大学生 怵 于不正 当性行 为 的危险 而检点 其 调查显 示 ,33 % 的大学 生发生 过婚 前性 行 为 , 学 使 1.6 大
行为 , 预防性病在社会 中发生 和蔓延 。据《 华声报》 生可 以接受婚 前性 行为 、 婚前 同居 和未婚 先 孕的 比例
引述卫 生部 全 国性 病 控 制 中 心 的 资 料 ,0 1年 我 国 大于 6 % 。高校 大学 生缺乏 全面 、 21 0 正规 的性 教育 , 仅
收 稿 日期 :0 2— 6— 2 2 1 0 1
作者 简介 : 王升臻 (9 9一)男 , 17 , 山东青岛人 ,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 。
5 0
21 0 2年第 4期
王升臻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在“ 课中加强大学生性教育的几点思考
近年 来 , 随着改 革 开 放 的不 断 深入 , 学 生对 性 要 。大学 生渴望 获得 幸福 的爱情 , 大 对爱 情 的追求伴 随
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探究——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仍 然存 在许 多不 尽 如 人 意 之处 , 这 说 明 大 学 生 法 制
教育 教 学工作 , 特 别 是 “ 思 想 道德 修 养 与 法 律 基 础 ”
课 教学 的实 效 性有 待进 一 步提 高 。因此 , 我 们 应 该
不 断改 进大 学 生法 制 教 育 教 学 工 作 的 实效 性 , 从 而
质 , 就 成 为 一 项 至 关 重 要 的 工 作 。 大 学 生 是 社 会 主
和“ 思想 道德 修 养 ” 课整合为“ 思 想 道 德 修 养 与 法 律
基 础” 课 。经 过 近 3 0年 的 大 学 生 法 制 教 育 , 当 前 我 国大 学生 的法 律 素质 培 养 取得 了一 定 的成 就 , 大 学
2 0 1 4年 6月第 6期
高教论 坛
J u n . 2 0 1 4 . No . 6
Hi g he r Edu c a t i o n For um
大 学 生法 制 教 育 实 效性 探 究
以 高校 “ 思 想道德 修 养 与 法律基 础 ’ ’ 课 法律 部 分教 学为 中心
杨 强
( 广西 师范 学 院 政法 学 院 , 广西 南 宁 5 3 0 0 0 1 )
摘要 : 大 学 生 法制 教 育 是 提 高 大 学生 法律 素 质 的重 要 途 径 。 当前 , 大 学 生 法 律 素 质 仍 不尽 如 人 意 , 大 学 生 法 制 教 育 教 学 活 动 的 实 效性 有待 进 一 步提 高 。 为此 , 应 明 确 大 学 生 法 制 教 育 的 性 质 和 目标 , 紧 密 结 合 大 学 生 法 律 素 质 方 面存 在 的 实 际 问题 , 不 断 改 进教 育教 学 方 法 和 手段 , 注 重 引 导 大 学 生树 立 正确 的 法律 观 念 , 从 而 不 断 改进 大 学 生 法制 教 育教 学 活动 的 实 效性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中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中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作者:彭莉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年第11期摘要:法律素质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大学生获得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养的主要途径。
因此应该重视在“基础”课中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本文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教育的现状,提出几点如何在“基础”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粗略,希望对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有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教学;法制教育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教育的现状大部分高校都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基础公共课,很多师生都认为可有可无,“基础”课知识点多而课时少,学校的不重视,直接影响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就是通过“基础”课获得,而课堂上教师传统的填鸭式、理论脱离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得大学生获得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严重受阻,导致学生学习“基础”课只是应付学校考试,而不是真正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更不能将知识学以致用。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方法(一)学校加强对“基础”课程的重视,加强学校法制建设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学校要给予以足够的重视,教师才会重视,进而学生才会加强法制的学习。
学校的重视表现在:第一,学校通过校园网宣传、张贴法律专题海报、建设法制社团活动等普及法律基础知识,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第二,提高对基础课老师的素质要求,加强教师培训。
基础课教师入职前应该进行学习培训,加强法律素养,对基础课的老师进行法律讲座、模拟法庭等活动,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
学校和老师对法制教育重视起来,才能充分带动大学生对法制教育学习的热情。
(二)改革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为核心”。
大学课程设置中,“基础”课的课时少,知识点多,那么如何如何取舍,如何充分发挥“基础”课的作用,至关重要。
高职院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律部分教学实效性探讨
视 ,思政基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的首门课 程 ,理所
当然地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在法律部 分教
学生 的法治思维 ,提高他们 的法律意识 。 目前思政基础法律部 分的实践教学形式基本 采取模拟法庭和到人 民法院旁听庭 审两 种形式 。由于旁听庭审需要 的经 费较多 ,而且还涉及学生外出
的安全问题 ,因此笔者基本 采用模拟法庭形式 。模拟法庭由学 生亲 自扮演角色 ,其感 触和领悟会更深 ,缺点在于只能少数学
懂法 。然而 ,众所周知 ,大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就已经学完 了 思政基础 ,因此说 不懂法说不过去 ,这些犯罪的大学生还有专
是 ,面对教材还没有分开修改的现实 ,教师应在 有限的课 时内 对教 材 内容进 行整合 ,将教 材体 系转化 为生动具 体 的教学体 系 。在转化为教学体系时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 ,围绕教学 目
占总课时 4 8 课 时的 1 / 3 ,但效果 并不尽如人意 ,其根本原因在 于教师没有运用好总结 ,没有做 到实践后跟踪事宜 ,大多数教
师是 “ 把 内容 定下后 ,告诉学 生怎 么做 ,之后就什 么都不 管
了” 。 因 此 ,不 管 是 课 内 实 践 还 是 课 外 实 践 ,教 师 都 必 须 重 视 实 践 活 动 后 的总 结 和 跟 踪 。
境的导人 ,又要注重对情境 的分析与 回归。只有这样 ,学生才
考
文
献
[ 1 ]杨俊青. 高校 法律基础课程理 论与 实践教 学现状 [ J ] .天 津法学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中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
一
、
强 了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力 . 同时也使学生 充分表现 自己 . 满足 他们的表现 欲。第二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师生互动式教学充分 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 在课 堂中教师 和学 生是 平等 的 互动式教 学加强 了师生之 间的交流和讨论 .给予了学生展现 自我 的机 会. 既有利于建立 良好 的师 生关 系 . 又使 枯燥乏味死板 的法律 基础知识变得生动 、 易懂 从 而有效 的激发 了学生 的创新意识 和对法律学 习的积极性 2 . 改进教学方法 。以往都是 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法 , 导致 课 堂枯燥晦涩 , 教学效率低 。教师应该 围绕基础课 的重点难点 灵活采取改进专题教 学法 、 案例 教学法 、 实践教学法 等多种教 学方法 。 提高课 堂法制教育 的有效 性。 ( 1 ) 运用改进专题教学法。 如前所述“ 基础” 课知识点多而杂 。 如泛泛的讲授教材知识 . 照本宣科 。 则达不到提高法律意识 的教 学 目的。 而采取专题教学法 。 结合法律问题和学生法律基础实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探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于一体的课程,它既强调学生的思想、道德,又重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合格的道德素
养与法律意识。
那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如何呢?
首先,在知识讲授方面,该课程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方面非常有效。
课程设置合理,讲授内容有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意识水平。
其次,在教学环节上,该课程也有很高的效果。
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老师会利用课
堂活动、案例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
此外,该课程还提供学生练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实践到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水平。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是非常高的,它不仅可以提供
学生全面的知识讲授,而且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践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础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水平,大大提高学生的素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同时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教学中如何提高该课程的精准教学实效性,一直是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将对该课程的精准教学实效性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为高等教育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精准目标的确定精准目标的确定,是精准教学实效性的第一步。
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来说,教学目标应该清晰具体,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社会需求,具体而言,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突出思想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思想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强化法律基础知识。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和法律素养,了解国家法律制度和法律意识形成的历史背景。
3. 提升法律能力。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将这些方面的内容具体化,以便能够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指导和依据。
二、有效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保障。
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来说,应该选择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可以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 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性。
3. 实践教学。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法律咨询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法律知识和法律能力。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该注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基础知识的任务。
而课程的教学实效性研究,则关乎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改进。
本文将围绕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精准教学实效性展开研究与探讨。
一、课程背景和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中国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这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的法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养和法律基础知识两个方面。
思想品德素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和道德修养。
而法律基础知识则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掌握基本的法律技能,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
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还应注重课程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实效性评价教学实效性是指教学活动取得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综合评价,是衡量教学工作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评价,应当兼顾教学效果和社会效果。
在教学效果方面,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它涵盖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大内容模块,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和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
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该课程的精准教学实效性,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课程定位和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管理等方面,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精准教学实效性进行研究,旨在为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一、课程定位和内容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精准教学实效性首先需要从课程定位和内容设置角度进行研究。
该课程的定位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和法治意识,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设置来实现。
在内容设置上,可以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的案例和事件,使其既有思想道德启迪的作用,又有法治教育的效果。
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社会现象、伦理问题、法律事件等,使课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精准教学实效性还需要从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研究。
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能够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智能手机应用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三、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过程管理中,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能够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还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精准教学实效性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精准性、教学方法创新性以及课程实施效果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一、教学内容精准性的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两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主要包括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法律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
教学内容的精准性对于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教学内容要注重前沿性和热点性。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注重前沿性和热点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法律政策的最新动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和调查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要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有系统性和完整性,既要注重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也要注重法律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全面了解国家法制体系和法律基础知识,健全思想道德体系,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要注重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教学内容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实践提供有益帮助。
二、教学方法创新性的研究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方面,教学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
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具体案例中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于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几点认识
0引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课程,也是大学生必修课程,《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需求,《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部分,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完善《基础》课的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提升课程的实效性尤为重要。
1《基础》课教学存在的不足和问题1.1思想上不够重视目前,部分高校在教学中存在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对《基础》课程教学不重视,部分《基础》课教师没有认识实践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方式创新对整个《基础》课程的重要性的情况,导致很多院校相关的实践教学开展较少甚至缺乏。
此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方式、理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很快地适应新教学方法,特别是实践教学方法,造成课程教学质量的下降。
1.2教学组织管理缺乏规范化当前,部分院校在《基础》课整个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更是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色彩。
此外,由于《基础》课程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其自身开展的校内实践教学,也仅仅是在课堂上讨论、演讲以及师生角色互换等实践方式,缺乏创新。
而校外实践也只是带领学生进行相关地方的参观和考察。
在整个《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学校的文化、社会的需求和相应的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导致整个《基础》教学过程太过于理论化,达不到要求的实践效果。
1.3保障资源有限由于高校自身对思政课程教学不够重视,没有真正的将《基础》教学作为整个高校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间接导致《基础》课程在教学方面经费的缺乏,没有稳定的经费支持,很多情况下会有教学要求才安排,经费才到位的状况。
在这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就会出现《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培训、进修受限,教学水平提升不够等情况。
尤其是在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结合自身的实际能力和责任进行实践地点的临时选择,使得本门实践课程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影响了课程的实效性。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也提出,应该“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的教学体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其实践教学环节,不但有利于促使大学生成长为富于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主体,也有利于实现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的价值追求。
一对“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科学认识早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中就明確指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并且“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制度,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大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道德规范,了解法律常识。
与现实联系紧密,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大影响,可见,其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存在一定分歧,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我们还应该对实践教学树立正确的理念,具备科学的认识。
首先,严肃对待实践教学的性质问题。
“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从本质上来说,仍然属于一种教学活动,其教学目的不变,只不过是采用了不同的形式,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严肃对待实践教学环节,要避免只有实践过程而缺乏教学过程,造成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分离,达不到教育引导的作用。
其次,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范围问题。
一般说来,实践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课内的理论性教学,对象是理性知识;课外形象性实践教学,对象是理论知识的外在表象以及过程的还原”。
探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马艳丽
探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马艳丽发布时间:2021-10-22T04:12:00.69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1月作者:马艳丽[导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担负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的重任。
南阳市第二技工学校马艳丽 473200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担负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的重任。
强化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不断提升提高教学实效性,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经验,重点给出了几点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基础课;教学实效;思想道德;法律引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直接关乎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越来越密切,西方资产阶级的许多思想涌入我国,对国内青年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青年学生当前还不够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差,需要教师用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这样才可以将青年学生培养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1]。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等方法来探究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基础课的积极性当前,大部分学生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存在主观偏见,觉得这个课程并不重要,觉得对于自己今后工作就业没有用处;还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此课程仅仅是为了修学分以及应付考试,这些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学习基础课的积极主动性。
所以,需要从根源上来转变学生的错误观念,增强学生对此课程的认同感,提升教学实效性。
首先,作为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向广大学生阐述清楚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性,让青年学生切实领悟到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法律修养不但可以满足国家的基本要求,更加重要的是对于自身成长成才非常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初探【摘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并增强其实效性?本文从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制教育实效性【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084-02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以下简称《意见》)的规定,我国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课程体系为四门,其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将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与“法律基础”课合二为一的。
作为一名讲授该门课的教师,如何在课程整合的背景下以“基础”课为主阵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并增强其实效性,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1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并增强其实效性的必要性法制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并对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是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需要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和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实际上,近几年来大学生的犯罪现象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人员占高校学生总人数的1.26%。
2005年在北京市海淀分局刑事拘留的大学生是2000年的3.8倍,大学生犯罪人数共上升282%。
综观大学生犯罪案例,不难发现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薄弱是主要原因。
上述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和马加爵杀人案就是很好的例证。
刘、马都是高年级的学生,都学过“法律基础”课,但他们并没有真正树立起守法、护法的意识。
1.2 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中发16号文件)在明确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一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时,将“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
因为法制教育本身及其产生的结果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素质、思维方式、精神状态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其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3 是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根本法律素质主要指大学生要能正确认识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具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履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遵纪守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正当权益并与违法犯罪作斗争,即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和护法。
“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是加强法制建设,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和学法、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当大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法律意识的强弱对其是为社会作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或是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2 目前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整合后的现状及引发的问题根据《意见》的规定,将原高校独立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成“基础”课一门课,学分为3学分。
按许多高校1学分等于16学时折算,这门课的学时数为48左右。
而按原两门课的课时数计算,则为85学时,仅“法律基础”课就有34学时。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整合之前,一般高校特别是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其法制教育主要是通过“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来实现的,而课程整合后学时的大量削减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了法制教育的这一阵地。
其次,在“基础”课的教材内容上,“法律基础”部分内容只占总篇幅的1/3左右,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法律基础”的内容实在是太少了,不好教了。
最后,课程整合后,讲授“基础”课的教师至少一半以上原来仅仅是讲授“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在“基础”课教学中很大程度上是把主要的精力和重点放在熟悉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而对“法律基础”部分则是简单地提及或主要以录像教学替代课堂讲授。
2.2 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育、法学教育虽然法制教育、法律知识教育、法学教育有共通的地方,但法制教育则是强调使学生知法、守法并学会用法、护法,培养和提高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守法、用法和护法习惯,自觉树立法律权威。
在当前高校的法制教育中一种倾向是仅仅停留在“知法”这一层次上,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
另一种倾向是将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学教学。
法学教学是一种专业性的教学,其注重的是逻辑体系的严密和内容深度的挖掘,而法制教育却并不需要这样。
2.3 法制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单一,考核方式不尽合理法制教育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教育。
当前许多高校的法制教育中,教育形式仍局限于课堂教学,偏重于法律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未能给学生提供参加有关社会实践的机会。
在对学生考核时主要集中于法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
因而学生关心的是该门课的考试成绩,并未真正地培养起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 以“基础”课为主阵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并增强其实效性3.1 充分认识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科学性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所以进行整合,这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
针对“思想道德修养”课与“法律基础”课整合的必要性,陈大文先生明确指出要“把握构建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新课程内容体系的目标和总体思路:一是力图改变与中学法律常识教育简单重复的局面,将大学生法制教育从法律常识的教育,提升为法律素质教育;二是力图改变‘压缩饼干’式的内容体系框架,创建以‘行为规范’为基础,以‘思想观念’为核心,以‘相关权利与义务’为重点的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内容体系;三是力图改变单纯知识教育现状,构建知识传授、观念引导、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新模式。
”3.2 深刻把握教材中法制教育内容的逻辑结构,明确该部分的教学重点目前全国高校通用的“基础”课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第3版)。
就法制教育的逻辑体系来看,其中的第5章和第6章以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密切联系的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所涉及的主要法律规范为切入点,帮助大学生认识法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法律不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具有国家强制力,同时也是我们生活的内在需要,激发他们学习法律的兴趣;进而在第7章从法的一般原理入手,导出社会主义法的本质,进而引导学生领会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最后在第8章通过对我国现行部门法的阐述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这样的逻辑体系体现了本课程法制教育的教学目的,即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帮助他们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理,了解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度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正确处理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努力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维护法律尊严,以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要求。
根据这一教学目的,在有限的课时内,应把该门课的法制教育的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
二是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着重在涉法问题上帮助大学生释疑解惑,提高其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理性认识,增强其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同时引导他们通过合法途径正确处理在政治权利与自由、受教育权、财产权和人身权等方面的法律难题。
3.3 切实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三种教学观念,一是树立“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的观念,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求学;二是使教师认识到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而不是一般的传授法律知识,;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将系统讲授与专题教学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努力实现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的转化。
其次,重视并真正落实法制教育实践教学。
法制教育的实践教学本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法律的社会传递与大学生个体法律的直接体验相统一的过程。
法制教育实践教学的基础目标是知识目标,即它改变了那种空洞说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并验证所学的法律知识的正确性,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法制观的理解和认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法律知识。
法制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能力目标。
在这一教学中,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让学生广泛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策划、准备和组织,以锻炼学生的相关能力;二是通过参观访问或开展法律现象的调查研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或社区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法律认知与法律行为不一致的问题,并使他们在法律实践中不断增强把法律认知转化为法律行为的能力。
法制教育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是素质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说明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有助于学生在探讨、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
3.4 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形成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系统工程在以“基础”课为主阵地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也必须利用的资源,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系统工程。
一是有效利用公共选修课阵地。
目前高校一般都有公共选修课,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开设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且与其比较密切的一些法律课程。
二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需要举办一些相关的法制讲座。
三是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相结合。
参考文献[1]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7修订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黄焕初,符惠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参考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陈大文.课程整合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问题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