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古代汉语重点讲义
古代汉语讲义
一、语法及语法学语法是客观存在于语言内部的结构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它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内容。
研究客观存在的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叫做语法学。
它包括两部分内容:词法学和句法学。
其中词法学是研究词的构成及其语法特征的科学;句法学是研究句子结构规律的科学。
二、词的语法特征以及词的类别词的语法特征是指词的形态特点和语法功能(词的组合能力及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汉语的形态很不发达,划分词类主要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并参考其词汇意义。
传统语法学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五类;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六类。
第一节词类活用(上)在古代汉语里,每个实词一般都属于一个固定的词类,充当一定的句子成分,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有的实词可以临时改变原有的词性,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这种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等用作名词一、名词用作动词一般情况下,名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当名词在句子中处于动词谓语的位置上,具有动词的语法特征时,该名词就用作动词了(一)名词用作动词的标志1、副词或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因为名词一般不能受副词和能愿动词的修饰,副词及能愿动词经常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例如:(1)晋灵公不君。
(2)范增数目项王。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公子怒,欲鞭之。
2、代词前面的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一般不能修饰代词,当名词处于代词之前时,与代词构成动宾关系。
例如:(5)孟尝君客我。
(6)唯君左右之。
(7)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介宾词组前后的名词用作动词例如:(8)师还,馆于虞。
馆:住旅馆。
(9)一人升天,仙及鸡犬。
仙:成仙。
(10)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4、两个名词连用,其中一个往往活用作动词例如:(8)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定公八年》)(9)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讲义第一章古文综合(一)第一节神话四则一、《刑天》《刑天》出自《山海经》,《山海经》成书约在战国时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书,主要记载古代传说中的地理,保存了很多远古的神话传说。
《刑天》原文:刑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乃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也写作《形天》,“形”通“刑”。
“天”指“头”。
“形天”即是“断首、砍头”之意。
在《刑天》里,“刑天”指人,属于用“被砍头”这个特征命名。
“以乳为目,以脐为口”中的“以”:介词,用。
“操干戚以舞”中的“以”:连词,而。
干:盾,有成语“大动干戈”。
戚:类似斧的兵器。
舞:挥舞。
二、《夸父逐日》《夸父逐日》出自《山海经》,讲述的是巨人夸父与太阳赛跑的故事。
《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神话中的巨人,善奔跑。
父:音fǔ,古代用在男子名后的美称,又写作“甫”。
逐:竞逐。
走:跑;现代汉语里的“走”古代叫“行”。
逐走:竞逐,赛跑。
入日:接近了太阳,赶上了太阳。
河:黄河。
渭:渭水,黄河的最大支流,在陕西中部。
大泽:神话中的大湖。
邓林:桃林。
三、《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怒触不周山》出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思想内容接近道家,但也杂糅先秦各家学说。
书中保存许多古代的神话资料。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音gōng),有共姓。
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被称为西北的洪水之神。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
不周之山:传说中的大山;不周:不合。
维:绳子。
绝:断。
“故日月星辰移焉”中的“焉”:代词兼语气词,相当“于此”。
潦(音lǎo):积水。
水潦:泛指大地上的江河。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古代汉语专题讲义
第一部分文字文字部分凡五章,讲述汉字的性质、产生、字形结构及发展演变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概念。
第一章汉字的产生和性质 P3汉字是为克服汉语时空上的制约而产生的帮助交际的符号系统。
汉字的历史悠久,其产生大约在五六千年之前,大汶口时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汉字。
到甲骨文时期,汉字已经成为成熟的文字体系。
汉字是在图画的基础上产生的,象形表意是它的基本形式,汉字几千年的发展一直没有脱离表意的方向。
汉字是适应汉语的需要而产生的,汉语是非黏着的孤立型语言,它的音节直接与意义相联系,是表意的语音单位,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汉字的性质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学习要点:1、文字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2、结绳、契刻和八卦与汉字起源的关系。
3、图画与文字起源,文字画与图画文字。
4、石器时期陶器上刻画的符号的类型及其特点。
5、汉字体系的形成。
6、如何判定一种文字的类型。
7、构成汉字的三种字符。
8、教材所说的“表意文字”的概念与西洋学者所用的“表意文字”的概念有什么不同。
※学习内容一、什么是文字文字:是帮助人们扩大交际范围,记录有声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
文字的产生(1)绘画(艺术)(2)文字画→图画文字(原始文字,图形固定化,记录语言中的声音和意义)文字是由图画逐渐发展演变而成的,是人们长期生产实践的产物。
图画的抽象化即形成文字画,这是图画发展成文字的第一步。
在成熟的文字产生以前,我国的原始绘画已经相当发达,如仰韶文化遗址出土彩陶上面的图案就可看作后来文字的先声。
二、汉字的产生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
结绳、契刻、八卦都不是文字。
具有文字性质的记号:仰韶期(距今约七千年左右)半坡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汉字:大汶口期(距今约五千年左右)的陶器刻划符号。
依据:1、具有与甲骨金文一样的象形意味。
2、已出现合体会意字。
3、字形已固定化,各地有共同形体。
汉字体系的雏形:出现在奴隶制社会的早期——夏代。
古代汉语笔记讲义(一)
古代汉语笔记讲义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古代汉语(上册)小学讲义
古代汉语第一章文字第一节汉字的产生(了解)一、汉字产生的传说1.结绳说2.八卦说3.仓颉造字说:仓颉在群体创造的基础上,将艺体纷呈的汉字进行了加工整理,因此也称为造自大众的杰出代表。
二、汉字产生的途径和汉字体系的形成途径:①产生于契刻号;②产生于记事图画,而且主要是生产于记事图画。
第二节汉字的性质和演变一、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性质:表意。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以秦为分界,汉字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秦朝以前,即先秦文字(甲骨文、金文、六国文字、籀字和小篆)属于古文字范畴;秦以后的文字基本属于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第一阶段,秦以前的文字。
㈠殷周文字1.甲骨文甲骨文又名殷墟文字和殷墟书契。
甲骨文的特点:①因其字是从原始文字发展而来,有些字与原始文字较为接近,还保留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形象逼真,颇似画面。
②异体字繁多。
③偏旁不固定,可以互换。
④款式自由灵活,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
2.金文金文又称钟鼎文。
毛公鼎竟多达497个字,足抵《尚书》一篇。
㈡战国文字1.六国文字(蝌蚪文)主要写在竹简和缯帛上。
字体草率诡异,简体流行,俗体字大量涌现。
2.秦国文字分大篆和小篆。
大篆有籀文、石鼓文和诅楚文。
第二阶段,秦以后的文字。
1.隶书隶书分为古隶和今隶,古隶又称秦隶,今隶书又称汉隶。
今隶后人又称“八分”。
(简答)汉字的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剧烈的变革。
它结束了古文字时代,开创了今文字的新时期,使汉字的形体发生了质的变化。
由古文字形象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今文字符号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面貌,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
最重要的标志是:大曲折婉转的线条变成了点横折曲撇。
那挑勾的笔画及他的摆脱了线条的束缚,整个字方正平直,棱角鲜明。
成了不像形的象形字。
第三节汉字的形体构造一、传统的“六书”说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屈曲),日月是也。
”——所谓象形,就是要画成所表达的物体,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婉转即成,“日”、“月”就是这样的字。
《古代汉语》课件 复习重点
讨论词的本义的时候要注意区别字的本义和词的 本义,不能将字的本义简单地等同于词的本义。 字的 本义指的是一个字造字的时候用来表示的 意义,而词的本义指的是词的各种义项中最原始 的意义。语言的历史要远远长于文字的历史,所 以一个字造字时用来表示的 意义不一定就是词 的本义。不过, 尽管字的本义和词的本义不完全 是一回事,但是利用汉字本身具有表义的特点, 通过分析汉字的字形来了解字的本义,并由此判 别它在具体上下文中的确切意义,这 对于我们提 高古代汉语水平和阅读古代典籍的能力还是非常 有帮助的。
3.繁简字 一个字的繁体与简体字合称为“繁简字”。汉字形 体的繁简问题自古就存在,我们现在所说的繁简字,繁 体字指的是解放之前通行的繁体字,简体字指的是解放 之后公布的简体字。 一个字的繁体与简体也是异体字的关系。 简化字的来源: 历代的简体字或俗体——乱、体、宝。 解放区和解放后人民创造的简化字——队、阶、击、讲、 币。 古字或者笔画简单的异体字与通用字——云、礼、弃、 无、个、气。 同音代替——丑(醜)、里(裏)、斗(斗閗)、发 (發髮)、谷(谷穀)、升(升昇陞)。 草书楷化——书、为、伟、乐、东。
皮——先秦时期,“皮”的意义是带毛的兽皮, 去毛的称为“革”,人的皮肤称为“肤”。 例如:《诗经·墉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 无仪。” 汉代以后,去毛的兽皮可称“皮”,竹木之皮和 人的皮肤也可称“皮”。 例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乃割皮解肌, 诀脉结筋。” 获——最初是指捕猎获得禽兽,后来战争中俘获 敌人可称“获”,收获庄稼可称“获” ,一般得 到某种东西也可称获。
(五)既不双声也不迭韵。 例如:仁义陵迟,《鹿鸣》刺焉。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联绵词不仅在语音上有特点,在书写形式上也有 特点。联绵词大多都是假借别的字来表示,所以 在书写形式上往往不止一种写法。 如“陵迟”也 写作“陵夷”“陵替”。
古代汉语讲义 第一章
古代汉语讲义---第一章文选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字方面1、“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古今字躲避。
2、“姜氏何厌之有? “厌——餍古今字满足。
3、“公赐之食。
食舍肉。
”舍——捨(古今字)放着,放在一边。
4、“佗邑唯命。
”佗——他异体字5、“不义不暱。
”暱——昵异体字6、“庄公寤生。
”寤——牾(逜),通假字,倒逆7、“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阙——掘,通假字,挖掘8、”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无生民心。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无——毋通假字不要9、“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锡——赐,通假字赐予二、词汇方面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都:卿大夫或王侯子弟的封邑。
城:城墙。
国:这里指诸侯的封邑。
有时也指诸侯的国都。
如:“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国之一”意为国都的三分之一。
2、“君将不堪。
”堪:经得起,受得住。
不堪,即受不了。
3、“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所,处所,地方。
“为之所”,双宾语句,给他安排处所。
滋蔓:滋长蔓延。
图:图谋,对付。
4、“况君之宠弟乎?”宠:尊,处于尊荣地位。
5、“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通獘,倒下去。
这句意思是,多做不应该做的事,一定会自招垮台。
6、“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既而:过了不久。
鄙:边境上的城邑7、“无庸,将自及。
”无庸:不用。
及:课文“赶上”,应释为危害。
自及:自危。
8、“厚将得众。
”厚:丰大,这里指土地扩大。
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完:修茸城郭。
聚:聚集民众。
缮:修缮。
甲兵:甲,铠甲;兵,兵器。
具:备,准备。
10、“夫人将启之。
”启:开门。
11、“公伐诸鄢。
”诸:“之于”的合音字,“之”为代词,指代共叔段;“于”为介词,介进地点状语“鄢”。
12、“遂寘姜氏于城颍。
”寘:放置,这里有放逐的意思。
13、“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封人:封,疆界;封人,镇守边疆的官职。
14、“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尝:品尝,体会滋味。
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讲义第一篇:古代汉语讲义古代汉语讲义1.《尔雅》13年我国第一部词汇学、训诂学专著,第一部词典,分为两部分,前三篇重在解释一般词汇,后十六篇具体解释古代典籍制度。
开创了“类聚群分”体例来释词,对后代辞书的编纂有着重要影响。
历代“《尔雅》之学”有清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
2.二义同条(二义不嫌同条):本是《尔雅》的一种体例,指在《尔雅》部分条目中出于同一条目的若干个被解释的字在含义上分为不同的两组,而用同一个字来解释,因而这个解释的字也相应地表示两种不同的含义,最早提出二义同条的是清王念孙之子王引之的《经义述闻尔雅》。
如:林、烝、天、帝、王、后、辟、公、侯、君也。
君有二义,为君上之君,天、帝、王、后、辟、公、侯是也;为群聚之群,林,烝是也。
古者,君与群同声,故可得和而释之。
(洪城《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3.《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开部首检字的先河。
全书共15卷,把不同于小篆的古文等异体字列为重文,所收字体是研究上古文字的重要依据,创立540部首,再“据形系联,引而申之”,归并为14大类,“举一形而统重形”系统阐释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即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4.六书秦汉间学者分析汉字结构的特点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按照许慎《说文序》的名称,班固《汉书艺文志》的顺序,他们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实际上,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即为“四体二用”。
5.(三国魏)李登《声类》,是我国最早的韵书,“始判清浊”。
6.(梁)顾野王《玉篇》体例仿《说文》,但《说文》只讲本义,着力于字形,《玉篇》则侧重于字义的说明,并广泛征引。
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
《古代汉语》串讲讲义PPT共34页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古代汉语讲课纲要概要
申义再引申)而来的意义。
朝:早晨
朝见朝拜 直接引申义
朝廷朝堂
朝代
间接引申义
词义引申的方式1-连锁式
:讨债
索取已经 允许过的
要求
指责 过失
钱财
:数飞也
温习
习惯
:走
过,经过
超过、胜 过
过错、犯 错误
一种。
汉语大字典
• 1986年开始出版,是目前收字最多 的字典。
• 按部首排列
汉语大词典
• 1986年开始出版,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汉语词典。 • 按照部首笔画排列法编排.
新华字典
• 是目前流行最广的字典 • 按音序排列
现代汉语词典
• 是一部记录普通话语汇的中型词典。 • 按音序排列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有关的字来作形符,取读音与新字相同或 相近的字作声符来合成新字,江字、河字 就是这种字。
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创造汉字。意符,又叫 形符,形旁;声符又叫音符、声旁。
裹
问
物
攻
棠
到
肓
杞
5、转注:
定义:
《说文解字·叙》:“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 受,考、老是也。”
“建类一首”是说,转注出来的字和本字属于同 一个部首。
• 学习古汉语的入门及必备工具书,为帮 助初学古汉语的人掌握古书中常用字的 常用义而编写的字典
• 按音序排列
《说文解字》
• 作者是东汉的许慎。 • 这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
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词典。 • 按部首排列,540个部首
经籍籑诂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古代汉字:掌握古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过程,了解古代汉字的
构造原理和基本字形。
2.古代汉语的发音:掌握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了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等发音规则。
3.古代汉语的词汇:学习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和词义,了解古代汉语
的词法特点。
4.古代汉语的语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式,了解古代
汉语的六艺、八股等句法体系。
5.古代汉语的文体:学习古代汉语的各种文体,包括骈文、楚辞、诗
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6.古代汉语的修辞: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和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技巧。
7.古代汉语的典籍:熟悉古代汉语的各类典籍,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思想和文化。
8.古代汉语的句读:掌握古代汉语的句读方法和节奏,了解古代汉语
的韵律和韵律调式。
9.古代汉语的语言变化: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
变化,掌握古代汉语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10.古代汉语的语用:了解古代汉语的语用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语体、语用、语境等,掌握古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和应用技巧。
期末复习之古代汉语
特点
作者
共理相贯、据形系联 东汉许慎
注音方 法 读若法
尔雅
汉语大字典
康熙字典 汉语大词典 词源 辞海 助词辨略 经传释词
词诠 切韵 广韵
查检字音和 字义查检词语和来自典故查检虚词和 特殊词语
古代语音语 义
据意分类
部首笔画音 序
214 部,十二 地支 200 部
214 部
214 部
四声分卷,依 韵排列 十卷,依古声 母排列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鸿门宴》 活是不及物动词,活之就是使之活。 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
注:有的可以扩展成动补结构。活,救活。 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例。
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比较少见。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和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 例如: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字音的变化。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使动,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 c.名词的使动用法
(二)异体字 A 又作 B 写法不同,意义相同 1.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别 岳凭泪岩 2.构字部件不同 意符不同 睹 溪 咏叹驱雁鸡 声符不同 线烟时蚓粮 声形皆变 剩迹村 3.位置不同
4.笔道形态略有不同 皂吴冰
注意问题
1.AB 是古代的异体字,后来 AB 完全不同
咳孩
喻谕 份 彬
2.AB 是古代完全不同的字,后来算作异体字
皮 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说文》。兽皮。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注:“虎 豹皮。” 现在指人的皮肤或动植物表面的一层组织〖skin〗 2.缩小 宫 瓦 臭 3.转移
暂
汤
二、感情色彩的差异
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讲义大学本、专科一年绪论、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音韵学、诗词格律、修辞学、标点、翻译、训诂学杨小平古代汉语纲要•古代汉语纲要•Ⅰ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旳•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旳基础课, 也是阅读古书旳工具课。
•古代汉语课旳教学目旳是:比较系统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并具有运用所学古代汉语知识阅读一般文言文旳能力。
•Ⅱ考试内容和•一、绪论部分•1、古代汉语旳性质范畴•2、学习古代汉语旳目旳意义•3、古代汉语课所涉及旳知识:重要有文字、音韵、词汇、语法、诗词格律和工具书使用等, 此外还波及到古书注释、古文阅读、古文今译和文化常识(涉及修辞)等。
二、文字部分•1、六书:象形、批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中文旳形体构造与中文本义旳关系;•3、部首、偏旁、形符、声符;•4、省形、省声、亦声;• 5.独体字与合体字旳辨别•6、中文书体旳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7、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8、本字、借字、通假字。
•该部分重点规定:• 1.掌握象形、批示、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措施;• 2.可以运用中文旳造字措施探求常用中文旳本义。
•三、音韵部分• 1.古代汉语中旳古音、今音;• 2.中古汉语旳声母--三十六字母• 3.《诗经》旳分韵、《广韵》旳韵部、平水韵;• 4.双声、叠韵;• 5.四声;6.古音通假;7、破读;•8、叶韵;•9、古注旳注音措施: 读若、如字、直音、反切;•10、切语上字、切语下字;•11.特殊读音旳字和异读字。
•该部分重点规定:• 1.掌握古音通假知识和规则;• 2.具有分析辨认常见通假字旳能力。
•四、词汇部分•该部分要在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知识旳基础上进行学习。
• 1.古代汉语词汇旳特点;• 2.单音词、复音词、联绵词、单纯词、合成词;• 3.偏义复词;4.多义词;本义、引申义、义项;• 5.同音词;• 6.同源词;•7、同义词及其辨析;•8、古今词义旳演变和古今词义旳差别。
古代汉语教案讲义word版
古代汉语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一)汉语发展的分期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1)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2)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文言-----------文言文古代汉语:——→古白话-----------古白话文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
二、本门课程指定教材的介绍(一)指定教材——《古代汉语》(二)文选、常识、常用词三结合的体例特点《古代汉语》教材的内容由文选、常识以及常用词三部分组成。
这是目前古代汉语教材普遍采用的格局。
这三者是有机结合的关系。
文选——古代汉语的语言材料常识——学习古代汉语要求掌握的有关知识和理论常用词——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积累的古代词义材料古代汉语常识第一章怎样查字典辞书一、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1、音序法:按读音顺序排列汉字现代——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古代——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按一百零六韵排列优点:检字的速度快缺点:不知或读不准读音则不能检字2、部首法:按部首归类排列汉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次序据笔画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
优点:不会读也可以检字缺点:检字的速度较慢3、号码法:按由笔形得来的数字号码排列汉字四角号码法优点:检字的速度快缺点:难于掌握二、古代的注音方法1、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不足:没有同音字的字无法注音。
高中语文《古代汉语》培训班讲义
高中语文《古代汉语》培训班讲义杨树古今词义的异同 (2)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7)汉字的构造 (9)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问题 (17)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19)古代汉语的叙述句 (25)古代汉语行为数量词 (32)否定句和否定词 (35)疑问句和疑问词 (36)词类的活用 (39)代词 (45)连词介词 (54)语气词 (66)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69)古音知识 (79)古书的注解 (81)古书的句读 (86)古汉语的修辞 (89)诗律 (92)古代汉语的主要特点是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词为主。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到了现代汉语里大多数要变成双音词。
这也是特点之一。
比如: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赤壁之战》)副词女婉贞,年十九,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
(徐珂《冯婉贞》)名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动词这些句子里的“习”字,在词义和语法作用上都与今天的“习”字有别。
这些区别正包含了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之间的种种差异。
就它的词义来说,“习”的本义是“鸟数飞”,《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夏历六月)……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虫。
”这里的“学习”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习”正是用其本义,意思是“雏鹰学习不断地飞”。
“习”的这个本义,可以从它的偏旁“羽”看出来〔《说文·习部》:“習,数飞也。
从羽从白(按“白”当为“自”字之误,为声符)。
由“鸟数飞”到今天的“学习”,意义与用法均有不同。
我们今天不能说“大家习古代汉语”,而只能说“大家学习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还有“温习”、“习惯”、“习见”、“习用”、“习俗”、“习气”、“恶习”等由“习”字构成的合成词,这些词来源于“习”但与古代的“习”字有所不同。
我们在学习古代汉语的时候,一定要有历史的眼光,不能以今推古,也不能以古律今。
我们要“习(动词)古汉语习(副词)见之习(名词)”,掌握其特点。
《古代汉语》知识要点共61页文档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古代汉语》知识要点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
2.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个系统(1)文言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语言写成的作品。
(2)古白话:六朝以后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近古汉语书面语。
3.古代汉语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文言文(1)文言语言是一种十分成熟的书面语言,有鲜明的语言规律。
(2)文言语言是汉语的源头,研究它可以促进现代汉语的发展。
(3)文言语言是记录古代文化典籍的基本语言,为继承文化遗产,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必须以文言文为学习对象。
4.汉语发展的分期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5.古代汉语课的性质、任务、教学内容性质:“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
任务:(1)培养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涉古学科的学习研究创造条件。
(2)熟悉古代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律,为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打下基础。
6.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由文选、基础知识和常用词三部分组成。
(1)文选——以先秦两汉的散文为主。
文选主要是作为一种语言资料,通过学习,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2)基础知识——学习古代汉语要求掌握的有关知识和理论文字:词汇:语法:音韵:训诂:修辞:文化常识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加深对汉语语言规律的认识。
文选与基础知识两部分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3)常用词——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积累的古代词义材料。
7.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1.重视学习文言作品,接触第一手材料。
2.学好有关文字、词汇、语法和音韵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学会运用工具书。
8.古代辞书的三大类型古代的辞书按照编制体例即对所收单字或词语的编排方法分类,可分为义系、形系、音系三大类。
9.义系辞书:按所收单字或词语的义类编排的辞书。
最早的义系辞书:《尔雅》(秦汉间人著)。
影响较大的还有:《方言》(汉•扬雄)、《释名》(汉•刘熙)、《广雅》(三国•魏•张揖)10.1)《尔雅》释名①刘熙《释名•释典艺》:《尔雅》,尔,昵也;昵,近也。
雅,义也;义,正也。
②《汉书•艺文志》张晏注:尔,近也;雅,正也。
→《尔雅》的编撰,是为了沟通各地的方言,使它接近于雅言。
③郭璞《尔雅注》:“所以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2)《尔雅》编排体例:按所释词的内容分为19类:“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尔雅》作用:沟通各地的方言,解释古今的异语。
11.①前3篇,即“释诂”、“释言”、“释训”解释的是一般语词,类似后世的语文词典。
例如:如、适、之、嫁、徂(cú)、逝,往也。
(释诂)克,能也。
(释言)明明,斤斤,察也。
(释训)12.②后16篇是根据事物的类别来分篇解释各种事物的名称,类似后世的百科名词词典。
“释亲”、“释宫”、“释器”、“释乐”等4篇解释亲属称谓和宫室器物的名称。
“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等5篇解释关于天文地理方面的词语。
“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7篇解释关于植物、动物方面的词语。
13.《尔雅》解说体例:对词采取同义归类、总括解释的方法。
如:如,適,之,嫁,徂,逝,往也。
14.《尔雅》的历史价值:①《尔雅》首创按义类编排的体例。
是我国第一部词典,是一种分类的词典。
(对后代词书、类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后人模仿《尔雅》,写作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词书,如《小尔雅》、《广雅》、《埤雅》、《骈雅》、《通雅》、《别雅》等等,而研究雅书又成为一门学问,被称为“雅学”。
)②为传统训诂学奠定了基础。
③保存了汉语词语的很多故训。
15.形系辞书:按汉字形体结构编排。
最早的形系辞书:《说文解字》(东汉•许慎)影响较大的还有:《玉篇》(南朝•梁•顾野王)、《字汇》(明•梅膺祚)、《正字通》(明•张自烈)、《康熙字典》(清•张玉书、陈廷敬等)(明清这几部辞书根据楷书形体,分汉字为214部首)16.《说文解字》的编排体例:按小篆的字形把汉字分为540部,说解文字9353个,兼收不同于小篆的重文1163个。
每部之内的所属字大体上是以义为序,依义相聚。
17.《说文解字》的说解体例:先释义,后解形,再注音。
以秦汉通行的篆书为说解对象,间或举出古文和籀文,为后人认识和研究古代汉字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向:北出牖也,从宀,从口。
《詩》曰:“塞向墐户。
”許諒切。
18.《说文解字》的历史价值:①首创按汉字部首编排所收单字的体例,是最早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并考究文字本义的辞书。
②首次阐发六书内容,并在说解中贯穿了六书原理,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
③保留下来的汉字小篆形体是极为宝贵的古文字资料,是后代学者由隶变后的字形直接通向甲骨文、金文的桥梁。
19.附:《说文》四大家a段玉裁:《说文解字注》b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c桂馥:《说文解字义证》d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20.音系辞书:按字音编排的辞书。
《切韵》(隋•陆法言等)(佚)/《唐韵》(唐•孙愐等)(佚)《广韵》(宋•陈彭年等)(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音系辞书)主要的辞书还有:宋代:《集韵》《古今韵会》《礼部韵略》元代:《古今韵会举要》《中原音韵》《增修互注礼部韵略》明代:《洪武正韵》/清代:《音韵阐微》以上三种类型的古代辞书的说解,常为古书注解及后代辞书所引用。
21.第一章汉字的结构和发展22.汉字形体的演变鉴于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变期,所以以秦为界,把汉字形体的演变分为两个阶段,秦以前的文字(先秦文字)和秦以后的文字。
就汉字的体式来说,先秦文字基本属于古文字范畴,秦以后的文字属于今文字范畴。
23.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其内容大多是关于占卜的,因此又叫甲骨卜辞。
因以契刀刻于龟甲、兽骨上,故又称契文。
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数量有四千来个,迄今已认识的大约近二千个左右。
24.甲骨文的基本特点:一是象形意味很浓,写字就象是画画,但也已经线条化。
二是笔画较纤细,且圆笔少而直笔多。
三是异体较多,同一个字往往有几种乃至多种写法,但直接表现字义的基本部分是不可少的25.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因为秦汉以前的人把铜叫做金,所以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就叫做金文。
古人又把铜称为吉金,因此金文又称为吉金文。
由于商周时期青铜器以钟和鼎居多,所以金文又叫钟鼎文。
商周时期的钟鼎,是宗庙里祭祀用的,古代称为彝器,故金文又称为彝器文字。
青铜器上的金文文辞习惯上称为铭文。
西周时最长的铭文是毛公鼎铭文,有497个字。
26.金文也有四千来个。
早期的金文象形意味很浓,商代晚期开始线条化,西周以后则完全线条化。
金文的异体字很多。
笔画多笔锋和捺笔,字体结构潇洒大方,雄浑有力,且有圆弧笔。
27.简帛文字:简,指竹简;帛,指布帛,都是古代重要的书写材料。
简帛文字,就是指书写在竹简、木牍和布帛上的文字。
从春秋战国直至秦,普遍使用,也叫六国古文。
经过整理,已发掘的简帛文字大约有一千九百多个。
简帛文字的书体很是不一,有些近似小篆,有些篆法近于奇古。
28.大篆:大篆是小篆的先河,小篆是大篆的自然发展。
大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大篆泛指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和金文。
狭义的大篆是指小篆以前的秦国文字。
这种文字保存至今的有籀(zhou4)文、石鼓文和诅楚文29.小篆是相对于大篆而言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推行的规范化字体。
小篆是在大篆的基础上进行整理规范,淘汰异体,使文字结构定型,简化了一些字的结构和笔画,规范了偏旁的写法,并使之固定下来。
小篆的字数,据许慎的《说文解字》所收,有9353个。
隶书:隶书是在小篆的基础上经过改进而形成的一种字体。
隶书经过两个阶段的演进,才成为一种正式的字体。
(1)古隶,也叫秦隶。
古隶是把篆文的圆弧笔写成平直,把篆体的长方体写成扁平,字体笔画更趋于简易,但还没有完全脱离篆文的体式。
因而后世称之为古隶,又叫秦隶。
(2)今隶,又叫汉隶。
今隶是西汉以后在古隶基础上进一步简省,改变某些偏旁的书写样式,注意字体的波势笔画而形成的。
这就是所谓的今隶,又叫汉隶。
30.楷书:楷书又叫真书、正书。
由汉隶直接演变而来。
在字的结构方面与隶书没有大的区别。
在用笔方面,楷书把隶书的波势挑法,笔画的平直方整,进一步固定下来并略有改进。
楷书的笔画不象隶书那么柔绵,而显得坚挺硬朗。
汉字自从魏晋时期形成楷体以后,迄今近2000年,再也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31.草书:草书作为一种专门的字体,在汉代才形成。
草书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
章草:汉代的草书叫章草,与汉隶相应。
一些点画保留着较重的隶书味。
今草:今草由章草演变而来,减掉了章草的隶书味,笔画更简省,书写也更方便。
狂草:今草发展到唐代,而成所谓狂草,狂草体势一笔而成,书写疾速,但是奇诡难识,因此狂草只具有书法艺术上的欣赏价值。
32.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和今草之间的一种字体,书写比楷书自由,比今草容易辨认,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以楷书字体为中心而作有限的笔画牵连,分行楷和行草。
33.“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六书”的来源、名称、次第。
34.六书:汉代学者根据汉字的构造类型与使用情况,归纳出六种汉字类别,叫六书。
35.1.来源:“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36.2.名称:汉代记述“六书”细目的有三家,三家的说法有异:37.班固《汉书·艺文志》: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38.郑众《周礼解诂》: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39.许慎《说文解字·叙》: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40.3.次第:清代以后,一般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41.“六书”例析1.象形:描摹实物形状的造字法。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诘诎(jiqu):弯曲特点:(1)是独体字。
(2)由象形符号构成,字形近于图画,所画即为字义所表示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位;部分象形字中有装饰的笔画。
42.(1)独体象形。
即通过描摹事物的轮廓以表示该事物,如甲骨文日、月、鸟、鱼、鹿、大、子、目、臣等字。
(2)合体象形。
即借助于主体事物来帮助表义,否则就不知道所象何物。
如眉、果、聿等字,用在目上,表示是眉;用在木上,表示是果,用在手里,表示是笔。
合体象形一部分成字,如目、木、又,在字中起衬托作用;另一部分则不成字,它们是主要的表形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