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1)
王力《古代汉语》考研考点讲义
? 第一单元
文选: 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题解】 【 本文所反映的既是家庭内部( 兄郑庄公、 弟共叔段、 母姜氏) 的矛盾, 又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互相倾 轧, 文中刻画了郑庄公的阴险毒辣和虚伪, 以及姜氏偏私任性, 以私情干政; 共叔段野心勃勃, 愚蠢 骄横。 初, 郑武公娶于申, 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 惊姜氏, 故名曰寤生, 遂恶之。爱共叔 段, 欲立之。亟请于武公, 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 为之请制。公曰: 「 制, 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 请京, 使居之, 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 「 都城过百雉, 国之害也。先王之制,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中、 五之一, 小、 九之一。今京不 度, 非制也, 君将不堪。 」 公曰: 「 姜氏欲之, 焉辟害。 」 对曰: 「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 况君之宠弟乎? 」 公曰: 「 多行不义, 必自毙, 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 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 「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 臣请事之。若弗 与, 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 公曰: 「 无庸, 将自及。 」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 「 可矣! 厚将得众。 」 公曰: 「 不义不昵, 厚将崩。 」 大叔完聚, 缮甲兵, 具卒乘, 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 「 可矣。 」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 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五月辛丑, 大叔出奔共。 遂蜫姜氏于城颍, 而誓之曰: 「 不及黄泉, 无相见也。 」 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闻之。有献 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 「 小人有母, 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 公 曰: 「 尔有母遗, 鏲我独无。 」 颍考叔曰: 「 敢问何谓也? 」 公语之故, 且告之悔。对曰: 「 君何患焉。若阙 地及泉, 隧而相见, 其谁曰不然? 」 公从之。 公入而赋: 「 大隧之中, 其乐也融融。 」 姜出而赋: 「 大隧之外, 其乐也泄泄。 」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 「 颍考叔, 纯孝也, 爱其母, 施及庄公。诗曰: 「 孝子不匮, 永锡尔类。 」 其是之谓乎。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1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1)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一单元-通论-补充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一单元-通论-补充(共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学习古代汉语,免不了碰到一些自己不懂的字词典故,这些都需要依靠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而不同的工具书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要比较有效地查阅,必须了解不同工具书的性质体例,编排方法和注音释义特点等。
本节先介绍一般工具书的编排法、注音方法和释义特点。
再对十几本常用字典辞书进行简单介绍。
(一)字典辞书的编排和注音1、编排方式汉字有形有音有义,编排时可按形,也可按音或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辞书《尔雅》是按意义编排。
如《释诂》:“赉、贡、锡、界、予、贶,赐也。
”“如、适、之、嫁、组、逝,往也。
”这两条,就是把一组词义词编排在一起,但按意义偏排查阅起来很不方便,后代很少再使用,而多按形或音来偏排。
(1)按形编排主要有按部首和四角号码两种方式。
按部首编排即把所收录的字分属若干部首之中,按笔画多少的先后顺序排行,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以每字笔画的多少为序。
如“亻”为两画,“彳”部必在“亻”部之后;同一部的字也按笔画多少为序,如九画的“待”排在八画的“往”之后。
最早创立部首编排法的是许慎,他编写的《说文解字》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其后的字典辞书分部不一样。
如《康熙字典》分214部,新《辞海》250部,《汉语大字典》200部,《现代汉语词典》189部。
分部不同,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字典辞书里也可能属不同的部首。
按四角号码也是按形编排。
这种编排法是根据方块汉字的特点,每个汉字取四个角的形状,分为十种形式,分别用0至9十个阿拉伯字代表。
其口诀为:横一竖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意为,这个角如果是一横就取1,竖就取2,交叉就取4,方框就取6等等,如“颃”字为0128。
这种编排法曾使用一时,但现在很少有人在使用。
(2)按音序编排音有古音今音,古音可按声母编排,也可按韵编排,今音有按注音字母编排,也有按拼音字母编排。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讲义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讲义通論一:怎樣查字典辭書一、漢語字典辭書編排方式:音序編排(平水韻106韻排列),部首和筆劃(《說文》首創540部首),編碼(四角號碼用了很長一段時間)二、《說文解字》1、許慎著。
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成稿,安帝建光元年寫定,遣子沖進上2、歷史評價:(1)《說文》是我國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音讀的字典。
敘目闡述對漢字起源流變的看法、“六書”理論,以及撰作緣由、原則、體例等(2)收篆字9353個,解說133441字(3)首創部首540部,用“讀若”和聲旁來標音。
3、大徐本和小徐本小徐本:[南唐]徐鍇;大徐本:[北宋]徐鉉(徐鍇之兄)4、清代《說文》四大家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王筠《說文句讀》;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三、《康熙字典》1、張玉書、陳廷敬等奉敕集體編纂,成書於清康熙五十五年2、部首214,以筆數為序排列,分子丑寅卯……十二集;字下先注音後釋義,以反切注音為主;釋義主要是引用古代的字書、韻書以及古注,一般都引證古書最早的例證3、[清]王引之《字典考證》;[日]渡部溫《康熙字典考異正誤》;王力《康熙字典音讀訂誤》通論二:古今詞義的異同漢語的辭彙也在不斷地發展演變,有的古今詞義迥然不同,有的古今詞義僅有細微的差別,表現出同中有異。
一、一些實例該:[古]完備;[今]應當。
搶:[古]撞;[今]搶奪。
找:[古]劃船;[今]尋找。
綢:[古]纏繞;[今]絲綢。
去:[古]離開;[今]相對“來”。
揭:[古]舉;[今]把東西拿開二、詞義差異的分類:1、詞義範圍的差異(詞義適用的語言環境以及所指對象。
借用形式邏輯的說法是指概念的外延)(1)詞義範圍的擴大:睡(坐著打瞌睡→打盹兒或呼呼大睡)(2)、詞義範圍的縮小臭(一切氣味→惡臭氣味)宮(一切居室→帝王居室)瓦(一切陶器→建築材料)(3)、詞義的轉移湯(熱水→菜湯)行李(外交使節→隨身攜帶的東西)2、感情色彩的差異(詞義的褒貶色彩和詞義輕重程度不同兩個方面)(1)褒貶義不同爪牙([褒義]得力助手→[貶義]替兇惡的人跑腿的人)(2)詞義輕重不同誅([輕]口誅責備→[重]殺戮)3、一些注意(1)“古”概念的簡單化:古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所謂歷史的概念就是要隨時空的變換而改變二、現代的雙音節詞在文言文中不一定還是雙音節合成詞,有的根本就不是一個詞的組合(例如:消息,睡覺,地方)通論三:單音詞、複音詞、同義詞一、單音詞1、單音詞定義:以一個音節結構構成的詞2、單音詞變雙音詞的對應情況:(1)換一種說法:信→誠實;師→軍隊(2)在單音詞的基礎上加一構詞詞素,詞頭、詞尾:虎→老虎;石→石頭(3)將同義的、反義的、或意義相關的兩個單音詞放在一起構成一個雙音詞,使原來能單獨成詞的字,變為雙音詞的一個構詞詞素:婚姻、險阻(同義)消息、睡覺(反義)(4)加上不同的區別性詞素:弓→安弓、危弓、王弓二、複音詞1、分類:單純複音詞、複合複音詞2、單純複音詞是由一個詞素構成的詞(連綿字):忸怩、倜儻、抑鬱、逍遙3、複合複音詞(又稱合成詞)(1)漢語中的雙音詞大部分經歷了同義詞臨時組合階段,因此最初詞序可以顛倒,並且古人常對這些一類同義詞加以區分。
[最新]王力现代汉语教材一
王力古代汉语讲义一(一)绪论部分1. *△什么是古代汉语?2. 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3. 怎样学好古代汉语?(二)*文字部分1. *△六书与三书2. *”隶变”对汉字构造的影响3. *△六书的假借与非六书的通假4. *△古今字5. 异体字6. *繁简字(三)△音韵部分1. 《诗经》的用韵2. *△中古汉语的声母──三十六字母3. *△上古声母系统的特点4. *古音通假的条件(四)*词汇部分1. *△古今词义的变化2. *△单音词、复音词(包括联绵字、偏义复词等)3.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 同义词及其辨析(五)语法部分1. 古代汉语的词类2. *△词类活用3. *△句子成分的次序4. 句子成分的省略5. 双宾语6. △非支式7. 被动式8. *判断句的发展9. *△虚词的解释方法10. 习惯说法与凝固结构(六)*诗律部分1. 诗体的分类2. *△近体诗的格律特点(七)古书注解部分1. 古书注解的产生和发展2. *△古书注解的类型3. 古书注解的内容4. *△古注中的一套术语5. *正确地利用古注(八)*△文选部分1. 精析周代、秦代、汉代的源头作品一百篇(章)(主要选自《论语》、《礼记》、《孟子》、《左传》、《战国策》、《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诗经》、《楚辞》、《史记》、《汉书》等。
)2. 精析汉末至宋代的各体诗歌二十首(九)古书句读部分1. 古书句读的基础知识2. *白文标点的操作要点(十)古文今译部分1. *古文今译的基本要求2. 古文今译歌诀(十一)工具书使用部分1. *△工具书最通行的排检法2. *最常用的字典辞书3. 使用字典辞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十二)古代文化常识部分1. *避讳2. *委婉语和礼貌式3. *古文的文体4. 古人的姓氏、名、字、别号、谥号5. 古代职官名6. 其他(十三)小论文写作解决的办法:以文选为中心,以词汇为重点,以常规语法为次重点,用历史主义的观点,对比研究的方法,精读上百篇周、秦、汉的源头范文,透视各种重要的古汉语现象,解析数百个常用词,理清其本义与众多引申义间的脉络,系统了解古书用字、文言词法和句法特点以及有关的文化常识等。
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主编第一单元原文及翻译
《古代汉语》原文及翻译一、第一单元文选《左传》(一)、郑伯克段于焉(僖公元年)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日武姜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
”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⒇”。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
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25),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30)。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
京叛大叔段。
段人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34),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36),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37)。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38)。
请以遗之(39)。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40)!”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41),遂而相见(42),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43):“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44)!”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45)!”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46):“颖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47)。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通论一)ppt
一 、漢字結構分析和“六書”說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一)漢字結構分析的依據和意義
• “永字八法”:點、拐、竖、勾、横、撇、 斜撇、捺
• “結構法”:上下、左右、包圍、半包圍 ……
• “六書說” :漢字在造字之初,其形體和詞 義有一定的聯係。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二)六書的提出
《周礼·保氏》
《汉书·艺文志》提出“六书”
《说文解字·叙》许慎阐述 “六书”理论
“六书说”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三)六書的發展
(1)名称和顺序
➢ 许慎的名称: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 班固的顺序: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
(2)许慎对“六书”的阐述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说文》:“逮也。从 又从人。” 《 説文》 又, 手也, 象形。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説文》:“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 故止戈為武。”于省吾《釋武》曰:“武从戈 , 从止,本義為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 ‘止’即示行也。 征伐者必以武器。‘戈’ 即武器也。”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三、漢字書體的演變對漢字結 構的影響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 通论一)ppt
(一)漢字書體演變的主要綫索
甲骨文→金文→篆书→ 隶书 → 楷书
系殷 统商 的最 文早 字的
成
商 文文秦
周
字統
两
,一
代
書六
同囯
水 的峰东起 岭 转,汉源
折古时于 点今达秦 、文到朝 分字顶,
王力《古代汉语》教案(1)
叙述句是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
古今汉语的叙述句在结构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下面我们分双宾句、连动句、兼语句、被动句和动量句进行介绍。
(一)双宾句动词带两个宾语的句子叫双宾句。
有些动词既可涉及人,又可涉及物,因而可带两个宾语。
这类动词一般表示给予、告语的意思,如与、赠、赐、谓等。
这是古今汉语都一样的。
但是古代汉语一般动词也可带双宾,这是古代汉语所特有的。
如: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孟子·万章下》)这种双宾句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动词“为”字。
古书上有许多用动词“为”的句子带了双宾。
如不如早为之所。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此例中之“为赐”即“施恩”,其意指“国君您曾经已给晋君恩惠了”,但很容易被误解为被动句)(其他例子见教材第253页)(二)连动句连动句是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古今不同的是,古代两个动词之间常用“而”、“以”等连接,表示承接和目的。
如:公入而赋。
(三)兼语句用兼语词组充当谓语的叫兼语句,这种句子的前一动词往往含有“使令”的意思。
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句中的“我”既是“使”的宾语,又是“掌”的主语,是为兼语。
古今不同的是,古代的兼语常常可以省略。
如:杞子使()告于秦。
(四)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这就是被动句。
下面谈三个问题:1.意念上的被动句意念上的被动句在形式上与主动句没有区别,主语的被动意义只能从意思上去理解。
如: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昔者龙逢斩,比干剖。
(《庄子·胠箧》)龙逢是被夏桀斩的,比干是被纣王剖的。
意念上的被动句在甲骨文中就有,比如说:“鹿禽”(《粹953》)2.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下面这些不同的句型:“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为……所”式、“见……于”式、“被”字句。
下面分别说明。
A.用“于”的被动句这种句子是在动词谓语后用“于”字。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一部分 ppt课件
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敏:敏捷。 就:走向,靠近。 正:《 説文》:“ 正,是也。从止,一以 止。” 饒炯部首訂:‘ 正’下云‘ 是 也’‘ 是’ 下説‘ 直也’ , 義即相 當無偏之謂……《 説文》 是, 直也。从日、 正。 星, 籀文是,从古文正。” 段玉裁注: “以日為正則曰是。从日、 正,會意。天下 之物莫正於日也。”正,原本为公平公正之意, 引申為“知,瞭解。《説文, 矢部》: “ 知, 詞 也。从口,从矢。” 徐鍇繫傳:“凡知 理之速, 如矢之疾也,會意。 ” 段玉裁 注:“ ‘ 詞也’ 之上當有‘ 識’ 字。原意 為知識。
慍,《說文·心部》:“怒也。”惱怒。
孔子這句話旨在告戒弟子們要以達觀的態度對 待社會人生。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人事的紛爭。 心胸坦蕩蕩,天地自然寬,即便聲名不顯於當 世,也要芳名留垂於青史。
• 4、楊伯峻《論語譯註》 (1909~1992),原名杨 德崇,湖南省长沙市人, 著名语言学家。 他在语言
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 在古汉语语法和虚词的研 究方面以及古籍的整理和 译注方面。 《论语译注》
一书译文明白流畅,注释 重字音词义、语法规律、 名物制度、风俗习惯等的 考证。
• 5、錢穆《論語新解》
好:《 説文》:“好,美也。从女、 子。 ” 段玉裁注:“ 好,本謂女子, 引申為凡美之偁。
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要求飽,居住不要 求舒適,在做事上勤快,在言論上謹慎,在學 業上有弄不清的地方,向有道德的人請教,以 正定其是非。
2、為政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孔子説:“在温習舊知識時,能有
說,喜悅,高興。 此句可譯為:學能按時誦習,不是很愉悅 的事嗎?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古汉语通论一)宣讲专题培训课件
(二)指事
• “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 “視而可識”是說一眼看上去就可以認識 大體
• “察而見意”是說仔細觀察就能發現意義 所在
指事·純粹指事的抽象符號
(三)會意
• “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 誼,通義。撝,通“麾”。指撝,意之所指。
會意的字面意思是會合成意,即由若干符 號相互構成一種聯係來表達某种意義。
竟→境
《说文·音部》:“乐曲尽为竟。”
《晋灵公不君》:“亡不越竟。”
责→债
《说文·贝部》:“求也。” 《冯谖客孟尝君》:“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 二、形成的原因 適應社會不斷發展需要而產生新字 保存在字典中的已經衰亡的字 上古漢字“兼職”情況多,後代不斷分化
三、古今字的意义关系 1、今字承担古字的本义
州→洲
《说文》:“水中可居为州。 ”
队→坠
《左传》:“公惧,队于车。”
衰→蓑
《说文·衣部》:“草雨衣。”
《诗·小雅·无羊》:“尔牧来思, 何蓑何笠,或负其糇。”
(2)许慎对“六书”的阐述
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会意——比类合意,以见指撝 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 詰詘:詘,通“屈”,詰詘,就是曲折。 • 以事為名,取譬相成:一般認為前一句指形旁而言,後一句指聲
旁而言。 • 比類合誼:誼,通“義”。 • 以見指撝:撝,通“麾”,指撝,意之所指。
會意字常是兩個象形字的結合。 分析會意字的表述,通常按照《說文》的
術語稱爲:從某,從某。
《说文》:“逮也。从 又从人。” 《 説文》 又, 手也, 象形。
《説文》:“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 故止戈為武。”于省吾《釋武》曰:“武从戈 , 从止,本義為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 ‘止’即示行也。 征伐者必以武器。‘戈’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文选第一部分)ppt
王引之《字典考證》;1981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康 熙字典音讀訂誤》。
《中華大字典》
• 陸費逵、歐陽溥存主編,中華書局 1915年出版。
• 收字48000多個,按部首排列,收錄 了一些近代方言字和翻譯用的新字 。
《經籍纂詁》
清阮元主編,出版于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這 是一部專門收集唐代以前各種古書注解的字典。
劉邦於公元前206年重新統一天下,建立漢王朝,中原一帶各民 族的共同語始稱漢語。
古代漢語可歸納為兩個系統:文言(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 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和古白話 (唐宋以來以北方話為基礎而形成的語言)。《古代汉语》课程的 學習重點是文言,尤其是先秦語言巨匠們在以當時口語為基础而加 工成的文學語言。
它在編排上用的是韻母排列法,按平水韻106韻編次 被釋的字;以一韻為一卷,全書106卷。每字之下,羅列 唐以前各種古書注解對這個字的解釋。
常用的中小型字典辭書
1、《新華字典》 2、《現代漢語詞典》 3、《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4、《王力古漢語字典》
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是新華辭書社編纂的 ,主持其事的是魏建功。它也適當收錄 了古代文獻中的詞彙,以及歷史上的外 來語。本書注音釋義都用新的方法,對 古漢語的詞的解釋,都用現代口語以及 被現代口語吸收了的文言詞語,因此對 我們學習古代漢語也有一些幫助。
鄭伯克段于鄢
題解:
伯 :春秋五等爵,公侯伯子男。鄭,伯爵,故稱鄭伯。 在實際敍述中,侯、伯亦常稱公。
克:根據《左傳》的記載是“戰勝”的意思。 于: 介詞,引進處所。 “鄢”,地名,在今河南鄢陵 縣。
說文解字的解讀
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1、古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在句法上构成判断关系,但在语义表达方面却并不单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表达功能有五种:
(一)表示类属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属于谓语所表达的人或事物的同类。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仲弓父,贱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滕,小国也。(《孟子·梁惠王下》)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四)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某种复杂的语义关系,即说话人把复杂的表达內容,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出來,以求达到强烈确认的表达效果,如:
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战争并不等于勇气,但战争依靠勇气。
主语和谓语在逻辑上并不构成判断,用判断句形式表达使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充分的强调。
同一组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而今字却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替代古字。
二、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判断句就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主要用來对事物进行解释或分类。
三、判断句的特点: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不用系词“是”,而是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在句子的末尾,常常可以加上语气词“也”加强判断句的肯定确认语气。先秦汉语判断句的最大特点:普遍沒有系词。例:南冥者,天池也。”“是社稷之臣也。” 后句的“是”是句子的主语,而不是判断词。“是”在古代汉语里本是一个指示代词,它的基本意思是“此”(这)。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定语等。
4)“为……所……”句。
a “为+ 施事+ 所+ 谓语”。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b “为+ 所+ 谓语”,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古代汉语 王力 第一册 一单元 通论 简体版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一单元通论简体版古汉语通论(一) 怎样查字典辞书学习古代汉语,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生僻的字和词,既不知道它们的读音,又不了解它们的意义;也常常会遇到一些字和词,它们同现代常见的意义差别很远;还常常会遇到一些成语典故,不大好懂。
这些都要依靠字典和辞书来解决。
因此,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必须学会使用常用的字典和辞书。
要查阅字典辞书,需要懂得它们的编排体例。
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的是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只要学会汉语拼音方案,就能很快查出所要查找的字词。
但是,在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在古代则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
①平水韵是唐宋以后人们写诗所用的诗韵,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声40韵,入声17韵,共106韵。
参看本书第四册《古汉语通论・诗律(上)》和(附录二)《诗韵常用字表》。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笔会少的列前,笔画多的列后。
例如:口部是三画,排在心部之前,同在口部,“召”字两画(部首的笔画不计'),排在三画“名”字之前,笔画相同时,再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 (丶)、横(一)、直(丨)、撇(丿)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例如:同是口部六画“咬”字在“哂”字之前,“哂”字在“咽”字之前,“咽”字在“哈”字之前。
(3)按编码排列。
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分别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是方形的,都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有十种,用0至9十个号码来代表。
四个角的顺序是先左上角,次右上角;再次是左下角,最后是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例如: 左上角右上角诗左下角右下角左上角“头”的代码是0,右上角“叉”的代码是4,左下角“方”的代码是6,右下角“叉”的代码是4。
“诗”的四角号码是0464。
②四角号码查字法可参考《辞源》修订本第四册《索引说明》。
《古代汉语》考研王力版讲义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古代汉语》考研王力版讲义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第一部分教材精讲讲义第1讲前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翻译、齐桓公伐楚前言一、书的体例1文选一、二册先秦《左传》、《战国策》三、四册汉魏南北朝唐宋元散文、骈文、诗歌2常用词一、二册中出现十次以上以类相从、每单元60~80词以上单音词,本义、引申义古今差别较大的字辨析3.古汉语通论语法、修辞、结构二、常见真题题型解释加点字——常用词加标点————文选选择翻译三、课程安排以文选和常用词为主,穿插重要的通论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历史著作。
关於《左传》的作者和成书时代,历来有过许多争论,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左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后来经过许多人增益。
一般人认为它原是一部独立的历史著作,但也有人认为是传(zhuàn)《春秋》的(《春秋》是鲁国的一部大事年表性质的历史书)。
到了晋代,杜预才把它分年附在《春秋》的后边。
《左传》所记载的历史年代大致和《春秋》相当,同起於公元前722年,但讫年比《春秋》晚28年,即止於公元前453年。
它比较系统地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左传》在文学上和语言上的成就很大。
作者既善於突出事物的本质,用简括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事物(特别是善於写战争),也善於用极少的笔墨刻划出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
《左传》有许多外交辞令也很出色。
《左传》为后代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后代的一些伟大作家如司马迁等,都从中吸取了营养。
自东汉以来,为《左传》作注的很多,现在最通行的是《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2]。
生庄公及共叔段[3]。
庄公寤生[4],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1)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一)绪论1.古代汉语课的性质2.古代汉语的含义3.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4.怎样学习古代汉语?5.教材介绍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主要是把古文作为语言材料,通过阅读古文,进一步全面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诸如古代的天文地理、社会习俗、政治制度等等。
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古代汉语课是一门语言工具课。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课,它与一般的外语课又有所不同。
首先,学习古汉语不存在口语听力等基本技能训练,一般也不强调写作能力,我们通常把这门课的学习目的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古籍的能力上。
其次,古代汉语并非一个共时的语言系统,而是横跨几千年的历时系统,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还是作品的文化背景,都有发展演变的问题。
只有联系具体时具体情况,我们才能正确读懂不同时代的古书。
二.古代汉语的含义我们既然是把古代汉语作为语言工具课来看待,那么我们必须对这种语言系统有一个总的认识。
简单地说,古代汉语就是古代汉族人使用的语言。
这样讲实在太笼统了。
如果从有文字记载的殷商时代(约公元前16-11世纪)开始计算,到中国通史所认为的中国进入近代时期的标志—鸦片战争(1840),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不是这三千多年当中的汉语都是古代汉语呢?我们这里所讲的古代,究竟包括哪些时代呢?在先秦时代即通常所说的春秋战国时代(BC770-BC256),中国的文化事业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
当时以人们的口语为基础形成了一种书面语言,学者都用这种语言进行写作。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等一大批经典文献都是用这种语言写成的。
这种语言对中国后代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大体上继承了先秦的语言,不过很多方面已经发生了变化。
汉代以后,这种语言在实际口语中已经不再使用,但是历代文人仍然继续模仿这种书面语进行写作。
这种情况很象古罗马的拉丁语,古罗马帝国崩溃以后,拉丁语在人们的口语中已经消亡了,但是直到中世纪,西欧各国(包括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仍然以拉丁语作为宗教、文化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共同书面语。
我们学习的“古代汉语”,一般就是指记录先秦两汉的文献典籍所使用的书面语,也包括后代模仿先秦两汉的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通常把这种书面语称作文言,而用文言写成的作品则称作文言文。
在文言文之外,自六朝开始,也有人直接使用当时的口语进行写作,于是形成了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五代的传奇、宋元话本和明清小说等。
这些作品大都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随着不同时期口语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通常把这些作品使用的语言统称为古代白话。
古代白话跟现代汉语比较接近,所以不作为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内容。
三.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课作为一门语言工具课,是我们学习研究古代的语言、文学、历史和文化的必备基础。
我们只有掌握了这门工具,才能顺利地从事文史等方面的研究。
具体地说,学习古代汉语对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帮助。
3?1首先,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提高我们运用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继承发展而来的。
比如说成语,很大一部分在先秦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后来一直活跃在汉语当中。
大家可以很笼统地知道这些成语表达的意义,并且可以正确地使用这些成语,但是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这是不够的,还需要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古代汉语的修养。
举个例子,“唯利是图”、“唯命是听”这类成语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其中不存在任何生字,但是要作一番具体分析,恐怕对很多同学来说都会遇到问题,这些成语是怎么构成的?每个字是什么意思?我们来分析一下:“唯”是个语气词,表示单一性、排他性;“是”是个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利,利益,好处;图,图谋,追求。
整个句式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宾语前置的一种常见格式,“唯利是图”就是“图利”,可以翻译成“只要是利益就去追求”或“只顾追求好处”。
象这样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成语,却包含了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现象。
另外,汉语的许多成语典故都有它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更需要具备古代汉语的知识才能了解。
因此通过学习古代汉语,我们对这些成语可以有比较透彻的理解,从而运用得更加准确。
在阅读理解之外,我们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修养,而多接触一些古代的典范作品,无疑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古人讲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熟读古文,一方面可以吸收积累许多典雅的文言词语和句式,一方面又可以学习古文成功的写作方法。
比如古代优秀的散文作品大都具有高度简洁而又舒展自如的特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2其次,学习研究古代的文学、历史和文化等,都必须具备古代汉语一基础。
中国的文学,精华在于古典文学,先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等,都是文言文或文白夹杂的语言写成的,我们阅读欣赏这些文学珍品的前提首先就是掌握古代汉语这门工具。
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从二十四史到野史杂记,也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
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古代的文献典籍中有充分的记载,了解和研究我们自己丰富的文化遗产,就需要阅读古籍;学习古代汉语,正是帮助大家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
举例来说,我们都知道,中医在世界医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们今天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仍然能体会到祖国传统医学神奇的魅力。
相形之下,现在中医的治疗水平大大降低了,中医也越来越变成程序化的教条,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医生阅读古籍的能力普遍比较低,应该说是重要的因素。
四.怎样学习古代汉语?辛亥革命以前(1911年),读书人都是一辈子读古文,写古文,与古文打交道。
《儒林外史》中有一段详细描写了当时的古文教学。
儿童在五六岁的时候请先生开蒙,先背四书,后读五经。
先生开始只教学生识字背书,再加上描红即临摹红字。
学生也只管读熟背熟,至于书里讲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意思,都一概不去管它,背不熟先生就要用戒尺打手心。
我们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这种情况可以有非常形象的了解: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仁斯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正因为学生根本不明白书中的意思,所以便不分句读地乱念一气。
糊里糊涂地背到十一二岁,先生开始讲书了,叫做开讲。
讲书的同时要教学生写八股文,主要是教学生熟悉八股文起承转合的格式。
一般地,学生学到十八岁以后,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了。
从五六岁到十一二岁,学生差不多要花五六年的时间先去死记硬背,背熟了,也就明白了一些内容,然后再经先生讲解指点,便大致可以读懂古书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书读千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我们今天学习古代汉语,自然不可能象古人那样泡到古文里去学习。
而是应当采取现代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目前影响最大的是王力先生所倡导的文选与古代汉语常识并重的方法。
具体地说,通过让大家熟读一定数量的文选,加强大家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培养大家对古代汉语的语感,同时在具体的语言材料中熟悉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及其它方面的有关知识。
在常识部分,又把古代汉语的文字、词汇、语法及其它方面的有关知识加以系统化,使大家对古代汉语有比较本质、理性的认识。
根据上述教学体系的特点,我们对大家提出几点要求。
首先是要熟读文选。
我们这门课的讲授时间是一年,大约可以讲授30多篇古文。
这些文章我们要求大家反复阅读,真正读熟读透,并能够背诵其中的一部分文章。
对每一篇文章,必须逐字逐句地弄清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含义,做到字、词、句三落实,绝不能囫囵吞枣。
其次,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
预习的时候,要结合注释把课文读一遍,看看自己能理解多少,有问题记下来,到课堂上去解决。
最后,大家平时注意多读一些古书,第一学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来读。
五.教材介绍我们使用的这套《古代汉语》教材,由王力先生主编,是现在高校古代汉语课使用最普遍的一套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王力先生提出的古代汉语教学体系,那就是文选、古汉语常识和词义分析三结合,而以文选为纲。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三部分的内容:文选部分的编排大致是既按时代,又按文体,有的还照顾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二册所选基本上是先秦时代的作品;三、四册选的是汉魏南北朝唐宋元的作品。
一、二册先列《左传》、《战国策》,次列《论语》、《礼记》及诸子,后列《诗经》《楚辞》。
三、四册先列散文,次列骈体文、辞赋,后列诗歌。
常识部分包括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文体等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论知识,另外还有古代的姓氏名号、地理历法等阅读古书所必备的文化背景知识。
词汇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难点。
一般地,词汇系统比较复杂,发展变化比较快,古今差异很大。
教材“常用词”部分选取了1086个常用词,从不同的角度举例说明了〈1〉古今词义的异同;〈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3〉同义词辨析等,目的是帮助大家掌握古汉语词义分析的方法,以便更有效地掌握古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这部分不在课堂上专门讲授,只结合文选讲一部分,主要靠大家自学。
练习题:1.1.什么是“古代汉语”?2.2.什么是文言文?什么是古白话?3.3.对照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情况,看看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哪些不同。
郑伯克段于鄢(一)有关背景材料本文选自《左传》。
我们先简要地介绍一下《左传》这部书。
《左传》又称《春秋左传》或《春秋左氏传》,顾名思义,这部书是一位姓左的人为《春秋》所作的传。
因此,我们首先谈一谈《春秋》。
《春秋》本是东周时期各国史书的统称,当时各诸侯国都设有专门的史官记载本国发生的大小事件,他们编写的历史书都叫“春秋”。
不过除了鲁国的“春秋”以外,其它各国的“春秋”都没有保存下来。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春秋》据说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编写的“春秋”重新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它记载的历史始于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截止到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481年,共计242年。
人们就把这段历史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记载历史过于简略,而且也不完备,242年的历史只有18000多字,连这段历史的轮廓都没有很好地描画出来。
于是又出现了对《春秋》作补充说明的三部书,这就是《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所谓“传”,是儒家用来解释经典的文字。
《春秋》是儒家一部重要的经典,因此就把《春秋》称作“春秋经”,而用来补充说明“春秋经”的三部书则分别称作《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这三传实际上是《春秋经》的三种讲解本、传授本。
“左”相传是指左丘明,“公羊”是指公羊高,“谷梁”是指谷梁赤,这是三位解说传授《春秋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