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

重点篇目:《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2。

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

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

复习范围:(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二)词的本义探求例2。

复习办法:A。

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

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

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

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

《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分卷,依( )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收字( )个,全书分( )卷,按()排列.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

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2。

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按音序排列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3.按编码排列《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它收字9353个,有重文1163个。

二、古代汉字的构造古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今文字:隶书、行书、楷书、草书(隶书,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用字方法)最早关于六书的说法《周礼·地官·保氏》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的六,次序则采用班固的。

三、古书用字有四种现象: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古今字:指在某个意义上先后产生两种形体不同的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

(一对一的关系)异体字:指读音、用法、意义等完全相同,而写法不同的一对或一组字,它们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替代。

异体字的类别:(1)结构类型不同埜——野(2)构字偏旁不同体——躰(3)偏旁位置不同胷——胸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用与某词相同或相近而被借用的字,是假借的一种。

通假字的类型:(1)音同的通假畔——叛(2)音近的通假亡——无繁简字:指简化字和被简化的繁简字合称为繁简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异同的情况大致如下:(一)古今词义不同有以下几种情况:1、旧词死亡社会观念的改变使有的词被其他词语取代。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倡优”指表演歌舞杂技的人。

现在叫做“演员”,旧词“倡优”也不用了。

有的词随着历史事物而消亡。

如:“膢”是古代祭祀饮食神的节日。

后来这中祭祀形式消亡,“膢”这个词就不用了。

2、古今同字异词古代和现代用相同的字记录不同的词,该字的古义和今义不同。

如“抢”今天表抢劫义。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抢”是触碰的意思,二者完全不同。

(三)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意义的多少不同2、词义的重点不同3、词义转变和感情色彩不同4、名物制度不同“而酒酸不售。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文字、词汇、工具书●笫一节文字一什么是文字:1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起源: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

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

我国云南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

﹙周有光认为发源于中美洲古土著族的玛雅文字是笫四大古文字﹚二汉字的性质:1汉字形成:①历史传说:“仓颉造字”。

②原始汉字产生的时代:约5000年前黄帝时代。

据史书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的一位史官,大概曾从事过汉字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2汉字的表意性:表意性文字。

形成汉字表意性的原因:①先人造字“因形示意、意寓形中”的理念所致:汉字字形多数是直接与字义相联系。

形形汉字↗↘拼音文字↙↖音←义音→义②由古汉语的特有属性所规定:“因形示意”的表意性汉字与以单音词为主、少有形态变化、同音词数量大等为主要特点的古汉语有较好地适应性。

三汉字的结构(造字法):1许慎《说文解字》“六书”: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①象形:用描摹事物轮廓或特征来表意的造字法。

如:日.月.人.鱼.羊.水。

独体象形:目、木、手。

合体象形:眉、果、聿。

②指事: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增加象征性符号来表意的造字方法。

如:上、下、亦[腋] 、刃、本、末。

独体指事:一、三、五、高。

加(合)体指事:寸、叉、厷、甘。

③会意:把两个或几个表意形体组合在一起表示一种新意的造字方法。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三字”(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问题(尤其是讲过的课文里出现过的)、词的本义与引申义(注意常用词部分)、辞赋的基本知识。

以上这些将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古注要重点掌握,将会出一道大的分析题。

二,上古音、中古音、诗律是重点。

上古音主要掌握三十韵部及三十三声纽、弄清旁转、对转、准双声、旁纽等概念的含义。

中古音主要掌握中古音声母、声调向现代音转化的规律。

诗律会出一道大的分析题,分析律诗的平仄格式及拗救。

三,标点翻译(有可能从我们上过的课文中出,也有可能从课外读物中出)及文段的语法分析(词类活用、宾语前置、被动句、判断句等)。

第一题、客观题一、古今字(子路曾)鼓瑟希:希(希疏)—稀莫春者:莫(暮的本字)—暮(子路)使子路反见之:反—返(古今异义词:丈人古义老人今义岳父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下去的一天(氓)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今义:达到某种高度。

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泣涕,古义:低声哭泣落泪;今义:眼泪和鼻涕。

贿,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贿赂。

)(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垂:本义为象草木花叶下垂的样子引申远边之义此为本义垂—陲志怪者也志—识“鹏之徙与南冥冥—溟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小知不及大知知—智(秋水)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古今字:虚(河水流进)与墟(许行)古今字:禽兽偪人。

偪与畐、则贾相若贾与价圣人有忧之有与又(天伦)臧与藏臧本义奴隶。

申出“收藏”之义此为引申夭与妖(在“妖怪”这一义上)、北与背、臧与藏(后起区别文)、队与坠(历山)古今字:畝与(登大雷)古今字:景与影、泻为写、与派(静女)释”、“怿”也是古今字的关系。

二、通假字(秋水)舟车之所通卒,通萃,聚集卒”本义为在官府中服务的杂役所穿的衣服,后代指杂役。

“萃”本义为草的样子,草茂为众草聚集,可引申为“聚集”义(天伦)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常通尝通假字:党与倘、常与尝、睹与(登大雷)通假字:澱与淀、陇与拢(情采)通假字:谟与模静女)“归”通“馈(氓)匪:通“非”,不是。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四章古书阅读的相关常识第一节古书的注解一、今天阅读古书为何要参阅前人旧注?1、前人去古未远,相对来说比后人更熟悉古人的语言文字和社会生活,所以由他们所作出的注解往往比较切合古书作者的本意,值得采信;2、传至今日的古书有很多只有前人的注解,而没有今人所作的注译,在此情况下,只有参考相关旧注,以清除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文字障碍;3、今人给古书所作的注解是否正确,常常需要参看旧注才能作出判断。

二、前人旧注称作“传”“注”“疏”“笺”,各有什么意思?前人所作旧注的名称不同,往往意味着方法不同:“传”:有的侧重于阐发书中的微言大义,有的侧重解释书中字句的意思。

毛亨《毛诗诂训传》“注”:从解释对象、范围来看,一般是针对古书的正文。

郑玄《周礼注》“疏”:不仅要解释古书的正文,而且要解释疏通相关的旧注(注解之注解)。

贾公彦《周礼疏》“笺”:在给古书作注释比较注重补充、订正、发明(阐发)前人相关旧注。

郑玄《毛诗笺》三、(1)《十三经注疏》中的注疏作者及该书的读法:《周易》:(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汉)伪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诗经》:(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公羊传》:(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孟子》:(东汉)赵岐注,(宋)孙奭疏(2)了解《十三经注疏》的编排、格式有何特点?1、注疏文字都附列在相关的正文之后。

注释的文字为双行小字排列,正文为单行大字排列。

注释文字之中用圆圈(○)起间隔作用。

2、传注文字排列在前,义疏之类排列在后。

3、疏文一般是先解释正文,后疏通前人的旧注。

古汉复习资料

古汉复习资料

古汉复习资料古汉复习资料一、填空(每空1分,计10分)二、术语解释(每题4分,16分)1、笺——“笺”是表识的意思。

特点是对前人注释的阐明、补充、订正。

以郑玄为《毛诗》作笺为代表。

2、疏、正义——是六朝之后古人给注作的注。

其特点是不仅要注释经文,还要注解古注,因此往往是旁征博引,文字繁琐冗杂。

3、音义——音义是兼释字音和字义的一种古注,以注音为主。

其代表为《毛诗音义》《周易音义》《尚书音义》等。

4、指事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上、下是也。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指出一些不能用象形表示的抽象的概念。

如“上”“下”。

5、象形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象形字就是早期的图画文字,是从图画脱胎出来的。

它运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事物大体的轮廓或某些特征。

如“日”“月”。

6、判断句——指以名词或名词性结构作谓语、表示判断的句子。

7、会意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武信是也。

”会意字是并列字类即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表示出一个新的意义。

8、形声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字,是根据所要表示的事物,取一个字作为意符,再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声符,从而构成一个新字。

9、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转注字有同一的部首,且字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注释。

10、古今字——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

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11、异体字——异体字是指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一样,而只是形体不同的字。

10、繁简字——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

11、词的本义——指造词之初所表示的意义,即词的原始义。

而通常所说的词的本义,指造字之初所记录的词的意义,即文字形体结构所反映的且有文献材料印证的意义。

12、词的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就是引申义。

古代汉语重点复习资料(最新)

古代汉语重点复习资料(最新)

古代汉语重点复习资料一、古汉重点——名词解释1.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

2.叶音法: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如“筹”。

3.同义副词:有两个意义相关或相近语素组成的合成词,例如“恭敬”。

4.偏义复词:有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成词语,只偏于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语素只作为陪衬,他的此意究竟偏落哪个词素只有联系上下文意进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例如“得失”。

5.同义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有一个或几个意义相同,但在其他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以及用法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例如“颈”和“项”。

6.词的本义:简单说就是指词本来的意义,即词的基本的最早产生的意义,我们现在所谈史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古代书面语所体现出来的`词的本来意义。

7.四体二用:清代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四体二用”。

8.古今字:指某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先后所使用的形体不同的字,先出者为古字,后出者为今字。

9.异体字:指通行于同一时代的音同义同而形不同的字。

10.同音替代的繁简字:有些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本来在意义上毫不相干或显然有别,只因音同而合并,例如“云”和“雲”。

11.古今同形词:有些简化字典古书中某个字字型相同,但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简化字仅与它同形。

二、古汉重点——简答1.古今词义的演变①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了交集作用,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②古今义用词,多为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如马,牛,山,水等,但个别词义所指仍有细微差别,如“坐、雷”。

③古今异义词,有的词义完全不同,如“抢”古义“撞”,今义“争夺”,有的同中有异,如“劝”古义“鼓励”,今义“劝说”。

2.古今词义的差异⑴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①词义范围扩大。

如“菜”,古义专指蔬菜,今义兼指肉类。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赋比兴: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类比,比喻。

(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

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2.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3.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在这个时代里,诗歌、辞赋以及散文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诗歌,兴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从此奠定了文人诗的主导地位,给后世留下极深远的影响。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1汉字的构成:义、音、形2汉字构造发展: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图画记事、甲骨文3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转注、假借4我国最早的字典:东汉时许慎的《说文解字》5《说文解字》作者许慎,是我国第一部字典,首创部首编排法,作用说明汉字的结构和发展情况6<<庖丁解牛>>中的三个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

表达的养生思想:顺应环境、回避矛盾、苟全性命。

7《颜斶说齐宣王》表达的进步思想:士贵于王、得士则兴8《坎井之蛙》的寓意:宇宙无终极,学识无穷尽。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千万不要因一孔之见,便洋洋自得,不要因一得之功,便沾沾自喜。

二、简答1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是同一字互训互代,用字法2偏义副词:是指由两个近义、反义或意义相关的语素组成的符合词、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并成为该复合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配村作用,如“得失”“弄同”“作息”3间接引申:是指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在引申义的基础上又产生新的引申义,本义与引申义之间部首直接关系,而是间接关系。

4古今词义的演变情况(原因):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4词的褒贬色彩的变化5词义轻重的变化5同义词的作用:1交替使用,可以避免词的单调重复,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丰富性,还可以协调语句的音节,表达精确细致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2利用同义词的异同关系及其演变情况,帮助了解词义及其发展变化的情况3利用同义词可以构成各种类别的成语6互文:是指在连贯的语句中,上文省去下文出现的词语,下文也省去上文出现的词语,在理解时必须使上下文互相呼应,互相补充。

连及:说甲事物时又连带说及与甲事物有关的乙事物,但其意只指甲事物,就叫连及,可分为同类连及和反类连及两类。

同意连用:在一句话里,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意词连在一起使用,人们在阅读时只需取其中任何一个词语的意义即可。

复习资料古汉

复习资料古汉

一、文字六书。

判断,分析字形结构。

古今字通假字繁简字异体字古今字狭义:因为词义的引申和假借,一个字记録的词义比较多,便是古字;后世为了在字形上对不同的词义加以区别,造出新字,便是今字。

广义:不同时代记録同一个词所用的字不同,较早的为古字,较晚的为今字。

今字又叫分别文,区别字,后起字。

古今字的孳乳方式:1、为本义造今字。

共供,要腰,止趾,厉砺,亦腋,景影,莫暮。

要(身体中部)→要(身体中部) → 腰↘要(重要)莫(日落时) →莫(日落时) →暮↘莫(否定代词)2、为引申义造今字。

昏婚,陈阵,禽擒,免娩㝃,直值,反返,内纳,要邀,道导,藏脏,贯惯,解懈昏(傍晚) → 昏(傍晚)↘ 昏(傍晚娶女)→婚禽(鸟兽) → 禽(鸟兽)↘ 禽(捕猎鸟兽)→擒3、为假借义造今字。

舍舍,辟譬,絜(麻一端)洁,从怂。

舍(房屋) →舍(房屋)→舍(住宿)↘舍(放弃) →舍辟(法度) → 辟(法度)↘ 辟(比喻) →譬通假字狭义:有一个专门的字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

“本有其字”。

广义:不同的字相互换用。

又叫“通用”。

1、同音通用,狭义通假字;2、同义通用;同义词。

3、古今通用,古今字。

两字本是古今字,后来在某一意义上多用今字,但有时仍用古字。

通假字和古今字的区别:1、通假字不产生新字形,古今字产生;2、字形上,通假字和被通假字一般无联系,古今字则多在古字基础上增加形符;3、意义上,通假字和被通假字一般无联系,古今字则有;4、时间上,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同时存在,处于共时层面。

古字和今字则一早一晚,为历时发展。

后世仿古故意用古字不算。

假借字狭义:没有为语言中的一个词专门造字,而是假借一个意义不相关但是同音的字来记録这个词。

如难,权,其,然。

本无其字。

广义:本无其字的狭义假借和本有其字的通假。

古今字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百废具兴。

缮甲兵,具卒乘。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下臣不幸,属当戎行。

夙夜匪解。

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奉觞加璧以进。

奉厚而无劳。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和填空(一)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佶诎,日月是也。

指很明显地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的一种造字法。

(二)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三)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捣,武信是也。

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他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来的造字法。

(四)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去譬相成,江河是也。

指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以意符表示意义范畴,以声符表示读音类别的造字法。

(五)六书: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汉字形体结构及使用情况的字体分类。

(六)《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志,成书在战国时代,作者不可考。

(七)《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与他的门客攥写的一部著作。

(八)《水经》:是由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著作,记载大小河流137条,内容简略。

(九)《助字辨略》:清代刘淇著,共收字470多个,全书分四卷,依韵排列。

(十)《经傅释词》:清代王引著,共收字160个,全书分十卷,按古声母排列。

(十一)《左传》:左丘明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略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它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重要历史文献。

(十二)《战国策》:是一部历史文献,为研究战国时代的社会斗争提供了资料。

(十三)《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我国从远古直到汉武帝时的历史。

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

(十四)词类的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这就是词类的活用。

(十五)《艺文志》:是《汉书》十志中的一志,是关于书籍的记载。

(十六)《典论》:是曹丕在未称帝是所作,分五卷,是我国最早的论文的专篇。

(十七)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所编,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比较完备的字典,共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填空复习方向1.汉字的形体演变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五个阶段。

2.词义的引申的方式主要有两种:链条式引申、辐射式引申。

3.草书大体可分为:章草、今草、狂草。

4.古代汉语包括两个体系:文言文、古白话。

五四运动可作为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分界线。

5.汉字结构的发展经历了表形、表意、音义结合三个阶段。

6.宋朝王圣美提出右文说。

7.从汉字的结构和表示音义的角度来看,可将汉字分为三类: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意音文字。

8.和现代汉语双音节词为主相比,古代汉字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

9.连绵词:双声、叠韵、双声兼叠韵、非双声叠韵。

六、简答题复习方向1.举例说明省声、省形,各举2例。

(1)省形:形声音形旁书写笔划减省。

()釜:从金省,父声。

()亭:从高省,丁声。

(2)省声:形声字的声旁书写笔划减少。

()岛:从山,鸟省声。

()时:从日,寺省声。

2.举例说明汉字的简化原则,各举2例。

(1)把繁难的偏旁改成简化字:(燈)灯、(機)机、(憐)怜。

(2)删去原字的一部分:(務)务、(條)条、(習)习、(雖)虽。

(3)草书楷化:(會)会、(東)东、(書)书、(篳)笔。

(4)采用笔划简单的古字:(啟)启、(雲)云、(捨)舍。

(5)用音替代:(醜)丑、(後)后、(餘)余。

3.简要回答说文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2)桂馥《说文解字义证》(3)王筠《说文句读》(4)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4.举例说明异体字的构成情况,举2例。

(1)结构方式不同:泪(涙)。

(2)偏旁位置不同:峰(瘋)、群(羣)、期(朞)。

(3)声符不同:裤(袴)、猿(猨)。

(4)义符不同:暖(煖)、睹(覩)。

5.举例说明古今字的形成情况,举2例。

(1)在本义基础上形成的古今字。

古字是记录某一词义的本字,由于经常借作它用,后来又另造新字来考表本义,这样先造的本字和后造的新字就形成了古今字。

Eg:莫——暮、然——燃、孰——熟(2)在假借义基础上形成的古今字。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一、定义所谓通假字,就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字。

确切一点,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三、通假条件1、古音相通:①同音字②双声字(韵母相近)③叠韵字(声母相近)④声母、韵部皆相近2、书面例证①同类例证②异文例证③参考前人训诂材料四、判断通假要注意的问题1、避免辗转通假2、对书面材料要有所判断五、通假原则在阅读古书中的重要作用一、定义所谓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通假字与假借字异同一、同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字音必须相同或相近,都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另一个字。

二、异1、通假是本有其字,假借本无其字。

2、假借本身虽不直接产生新字,但却可以产生新义;通假字则没有这种功能。

叶韵1、叶韵,也叫“叶音”或“叶句”。

是古代训诂学家在给先秦韵文作注时所采取的一种改读韵文韵脚读音以求和谐的做法。

2、发生与发展A晋代徐邈、北周沈重(《诗音义》)始采取此法。

B宋吴棫(《诗补音》、《韵补》)全面继承。

C朱熹(《诗集传》)全面采用这一做法。

•叶韵说辨误1、错误原因:A所谓“叶韵”太随意,不规则,字音随上下文变化。

B违反了语言发展规律——古今语音有差异。

古注的类型◆传注体是一种以解释词义为主的古注类型,多用于解释古书正文。

传。

《说文》:“传,遽也。

”段玉裁注:“传者,今之驿马。

”传的本义是古代驿站传递公文的交通工具,引申为“传通、传述”的意思。

孔颖达:“传者,传通其义也。

”如《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等等。

笺。

《说文》:“笺,表识书也。

”徐锴《说文系传》:“于书中有所表记也”。

指在注旁加注附记自己的意见。

郑玄在《毛传》的基础上,对《诗经》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和补充,他的注解称为“笺”。

注。

《说文》:“注,灌也。

”《仪礼·士冠礼》贾公彦疏:“注者,注义于经下,若水之注物。

”如郑玄《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等等。

诂(通作“故”) 、训。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一、基础知识2、王力古韵:三十六韵:开口的阴声韵:之入声韵:职收鼻韵的阳声韵:蒸3、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等编4、清人古音学成就:顾炎武《音学五书》段玉裁凡同音者必同部钱大昕古无舌上音,古无轻唇音5、本无其字的假借类型:(1)、皆义独存,本意消失,即“文借不归”,“借义行而本义废”。

我(2)、借了后,再为本义或假借义造一个新字加以区别。

辟避僻(3)、借义与本义并存。

莫6、十三经书名及注疏者《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诗经》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古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论语》魏何晏集解宋刑昺疏《孝经》唐玄宗注宋刑昺疏《尔雅》晋郭璞注宋刑昺疏《孟子》汉赵岐注宋孙奭疏7、孔颖达五经正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8、《诗》毛传:毛亨、郑笺、郑玄9、注解的四中分类(1)、释词:如“马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

马融就只注释了“子”字。

(2)、串讲: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

如“王曰:‘时者,学者以时诵习之。

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怀’”。

王肃不但解释了“时”字,并且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全句串讲了一下。

(3)、释词并串讲:这是释词和串讲两中方式的同时使用。

如“王曰:‘时者,学者以时诵习之。

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怀’”。

王肃不但解释了“时”字,并且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全句串讲了一下。

(4)、通释全章大意:如现在流传的汉赵岐注宋孙疏的《孟子章句》,就是采用既释字句也释全章大意的办法。

《孟子章句》每章之后都有“章指”,“章指”是通释全章正文大意的。

例如《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章的后面有:“章指言:‘王化之本,在于使民养生丧死之用备足,然后导之以礼义;责之矜穷,则斯民集矣。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一.名词解释1、疏P674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一般叫做“疏”,也叫“正义”。

例如现在通行的《毛诗正义》,就包括了《诗经》的注和疏两种注解,是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2、衍文P678“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误加的文字。

3、句读P682古人读书,一句话完了,常常在字的旁边加上一个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读时需要一个停顿,就在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4、纪事本末体P708所谓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某一专题的材料集中到一块,便于读者了解某一问题的全面情况。

首创这种体裁的是宋代的的袁枢,他根据《资治通鉴》编了《通鉴纪事本末》,全书共有239个专题,如第一卷的三个专题是:“三家分晋”、“秦并六国”、“豪杰亡秦”。

5、引用P876引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之一。

引用的目的是为了“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心雕龙.事类》。

引用的类别有三:引言、引事、引文。

引言就是引用那些不见之于书本的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引事就是在行文时引用历史故事。

引文就是引用见之于载籍的文字。

6、代称P879代称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之一。

事物本有自己约定俗成的称号,有时为了修辞上的需要,作者常常不用该事物的固有名称,而临时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内在联系的词语作为称谓,叫做代称。

常见的代称分三种(1)用该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

(2)用泛称代特称。

(3)用特称代泛称。

7、并提P880并提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之一。

所谓“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

如:耳目聪明。

8、互文P882互文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之一。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其特点就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人所说的“互文”,还包括为了避免行文重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互用同义词。

古汉语复习资料

古汉语复习资料

通论二:文字——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发展至今,其字体(即笔画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概括起来可分为二个阶段,即古文字和今文字阶段。

甲骨文:是通行于殷商时期个文字。

因其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叫甲骨文。

金文: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通行于西周、春秋时期。

古人称铜为金,所以称金文。

战国古文:1、又叫六国文字:即除秦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等诸侯国的文字。

2、主要写在竹简和缯帛上,合称简帛文字,还有写在陶器、玉玺、铜器、货币等上的。

战国古文字体草率诡异,简体流行,俗体字大量涌现。

大篆:据说周宣王的太史籀(zhou4)著有《史籀篇》,《史籀篇》中的文字称为大篆,也叫籀文。

大篆与西周金文一脉相承,变化不大。

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文字。

小篆是在籀文的基础上省改而成。

一说战国末秦国已有小篆,这时只不过是加以整理而已。

隶书小篆是秦代推行的标准文字,下级官吏和民间为了书写简便加以简化,因而出现了隶书。

隶书又分秦隶和汉隶。

秦隶以前的文字属于古文字,汉隶以后的文字属于今文字。

所以说隶书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通论三:文字——汉字的形体构造(一)六书说:最早见于《周礼》:“保氏…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一般认为是分析汉字的结构,但细目未明。

关于六书的三家说:西汉末年汉儒第一次把六书解释为六种造字法。

班固郑众许慎六书一般采用许慎的细目,班固的次第,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许慎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六书理论,并写出了我国学术史上第一部汉字研究的巨著——《说文解字》(二)六书释例1.象形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即画成所要表达的物体,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宛转。

用一个完整的形体来表达具体对象的轮廓特征。

除了描画事物的轮廓外,为了使表意明确,再加上相关的事物用以烘托陪衬.象形字的特点一、简约性二、典型性三、可整体可局部象形2.指事许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整理人:吴梦姣一、术语解释(5*4=20)1、声母方面①字母声纽音纽纽②五音七音(发音部位)唇音:重唇音轻唇音唇音:重唇音轻唇音舌音:舌头音舌上音舌音:舌头音舌上音齿音:齿头音正齿音齿音:齿头音正齿音牙音:牙音:半舌音:喉音:喉音:半齿音:③清、浊全清音:不送气、声带不振动次清音:送气、声带不振动全浊音:声带振动强烈次浊音:声带振动不强烈3、韵母方面(韵的分类)①韵韵部韵目②阴阳入阴声韵:没有韵尾和以元音结尾的韵。

阳声韵:以鼻辅音结尾的韵。

入声韵:以清塞音[p]、[t]、[k]结尾的韵。

③四呼开口呼:不是i u û或不以i u û为韵头的韵母。

齐齿呼:i和以i为韵头的韵母。

合口呼:u和以u为韵头的韵母。

撮口呼:û和以û为韵头的韵母。

“三十六字母”是古人总结的汉语的36个声母。

是宋朝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

现代汉语的声母:21个声母+零声母韵母:39个对转:是指韵部之间的转化,转化的条件是以主要元音相同,韵尾不同。

所谓对转,是指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之间的转化。

这种语音的转化是以主要元音相同为条件的,韵部之间的差异是韵尾不同。

入声韵在对转理论上也算阴声韵,所以对转又称阴阳对转。

旁转:是指同类韵部间的转化,转化的条件是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

有时候连主要元音也相同,只是韵头小异或声母小异,古人不叫旁转,现在我们也归入旁转。

通转:是指主要元音相同,又不属于“对转”一类的转化。

拗救:一个句子在该用平声(或仄声)的地方用了仄声(或平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或平声)的字,改为平声(或仄声)以作补救。

3、旧注的体例毛传:毛亨对《诗经》的注释。

“传”指阐明经义。

郑笺:郑玄对《诗经》的注释。

“笺”有补充订正毛传的意思。

孔疏:孔颖达对《诗经》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释。

“疏”不仅注释古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也一起加以注释,也叫做“正义”。

古代汉语专题(121202)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专题(121202)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专题(121202)-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早)自来谢项王。

”这句话中,“蚤”和“早”的关系是A.异体字B.古今字C.繁简字D.通假字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2、《李将军列传》:“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句中“苦”的用法是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D.名词用作状语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3、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A.然煮烹烧B.徒道建造C.鄙阶阵都D.物特牢牺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4、《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这句话中“但”的词性是A.转折连词B.范围副词C.情态副词D.程度副词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无5、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古今关系的一组是A.叛畔采彩B.原源昏婚C.知智扣叩D.责债桮杯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无6、下列各组汉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上下甘未B.曰末一果C.瓜又亦刃D.上云寸中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7、在“失期,法皆斩”中,“法”当作A.宾语B.定语C.主语D.状语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8、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A.射之,豕人立而啼B.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踵门而告文公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1、下列字母中不属于全浊声母字的是A.並B.澄C.定D.日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2、《李将军列传》:“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句中“苦”的用法是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D.名词用作状语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3、下列句中有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B.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C.人狂我,我焉得不狂也D.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4、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A.射之,豕人立而啼B.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踵门而告文公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5、在“失期,法皆斩”中,“法”当作A.宾语B.定语C.主语D.状语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6、下列汉字中,属于象形字的是A.牧B.村C.行D.本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7、下列各组汉字,都属象形字的一组是A.目眉象人木B.具走行羽刃C.马本虫佳鸟D.上鱼然燕奉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8、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古今关系的一组是A.原源、张胀B.叛畔、反返C.采彩、极及D.责债、杯坏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1、《论语·子路从而后》:“(丈人)植其杖而芸。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判断句、被动句和句法成分的省略(一)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句式:1、用“者”、“也”表示判断。

(1)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

(2)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

(3)主语+者+谓语:虎者,戾虫。

(4)主语+谓语:农,天下之本。

2、主语+副词+谓语+也: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3、用系词的判断句。

(1)用“为”做系词的判断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用“是”的判断句韩是魏之县。

(3)“惟”做系词的判断句: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4否定性系词“非”子非吾友也。

*判断句的表达功能:(1)表示类属关系:陈胜者,阳城人也。

(2)表示等同关系:梁父即楚将项燕。

(3)表示比喻:曹公,豺虎也。

(4)表达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二)被动句:1、语义上表被动:谓语动词如果是表示人的动作,而主语是一个非指人的名词:蔓草犹不可除。

2、谓语是及物动词:文王拘,屈原放逐。

3、被动句的类型:(1)“于”字句:及物动词+于+名词(施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乎”与于语法结构相同:志乎古,必遗乎今。

(2)“为”字句:①为+动词:父母宗族,皆为被戮。

②为+施事+动词: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着,何也?③为+施事+所+动词: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

(3)“见”字句:①见+及物动词:人皆以见侮为辱。

②见+及物动词+于+名词(施事)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③见的用法:慈父见背:离我而去。

见还:还我;见录:记挂我;见用:举荐我;见恕:恕我。

(4)“被”字句:①被:遭受,蒙受,覆着:下施万民,万民被其利。

②被后出现及物动词有虚化可能。

③被+及物动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④被介绍实施者成了介词,被+施事+动词:弥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三)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吾谁欺,欺天乎。

2、疑问代词作介词也要宾语前置:谚曰:“谁为为之,孰念听之”3、“为、以、与”都是介词,它们的宾语都是疑问代词,宾语都要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汉语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什么事神话:神化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原始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势本身’,神话可以大致分为五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

2.《山海经》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

最有神话学价值的一本书。

3.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共工触山》。

4.《淮南子》和《山海经》是我国最古老最全面的两部书。

5.《诗经》是我国最早【或‘第一部’】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共三百零五篇。

汉代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分为‘赋、比、兴’在内的多种表现手法。

6.《颂》是用于朝廷、宗庙的乐章,是祭神时用的歌舞曲,包括《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四十篇。

7.《七月》根据节气而写,《国风》中最长的一篇,也是第一篇反映农业生产的诗。

8.先秦文学,一类是以记诉人物思想、活动、历史事件为主的史家之文;另一类是以议论说明为主的论述散文,又称诸子之文。

9.西汉刘向编《战国策》,战国的纵横家为他辅佐的君主出谋划策,主要记述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谋略和辞说。

10.《楚辞》既《诗经》之后又一部诗经总集,楚辞又称‘骚’或‘骚体’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士人创作的诗歌,它是继《诗经》之后的一种新体诗歌。

11. 屈原,名平,字原。

也是我国最早的爱国主义伟大诗人,最早的诗人。

12.香草美人:屈原从《楚辞》中开创的意象。

1.美人:初比君王,后以作者自己。

2.以夫妻比君臣。

3.香草:以自身丰富美人的意象。

独立体指品德高尚的人。

13.《史记》第一部人物纪传体。

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130篇由十二“本纪”全书的题纲,按年月日时间机载帝王的言行政纪。

十“表”用表格的形式来记载各个时期的历史大事简单记载。

八“书”天闻、地理、水利、经济等生活中方方面面的。

三十“世家”诸侯王国之事。

七十“列传”不同类形、不同阶层的人物传记。

14.互见法:又叫旁见侧出法。

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本人有忠于史实,在一个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的主要经历和特征,而他的一些不易在本纪中写的,安排到别人的传记中写出。

15.乐府:初时为汉朝的音乐部,收集民歌,了解民情。

后为诗集名。

“乐府双壁”为《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16.《行行重行行》为《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

17.建安诗歌: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成就最大】、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风骨:雄健深沉、慷慨悲壮的风格。

18.《燕歌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

19.南北朝小说从内容上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

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

20.谢灵运:是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21.初唐:宫廷使人上官仪,其实即所谓‘上官体’,风格婉媚,但声律严整。

初唐后期的初唐四杰反对绮靡文风,提倡抒发真情实感。

陈子昂倡导“风骨”,主张“兴寄”,是唐代诗文革新的先驱。

初唐四杰:骆宾王、王勃、卢照邻、杨烔。

22.盛唐时期,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合:王孟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合:高岑李白、杜甫合:李杜23.高适的《燕歌行》是第一个用曲牌名写边塞诗。

24.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诗歌从集体创作过渡到个人独立创作阶段,他的《离骚》和其它作品以积极浪漫的鲜明特点,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25.我国古代第一部散文集《尚书》即‘上古之书’,是商周历史文献的汇编,其语言古奥艰涩。

这一时期散文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史官文化的发展而兴起的,以记载历史上人物活动、历史事件为主的史家之文,如:国别体《国语》、《战国策》编年体《春秋》、《左传》,称为历史散文。

另一类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论说散文,又称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称为诸子散文。

25.贾谊是汉初唯一优秀的骚体赋作家,其赋就内容而言,没有脱离楚辞,但形式上以趋于散体文,大量使用四字句,句法比较整齐,是楚辞向汉赋的过渡。

26.司马相如是散体赋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27.司马迁利用先秦史学的成就,创造了一种规模巨大、组织完备的新体制——纪传体。

28.汉代乐府民歌面向现实的精神及其五言体的形式,对当时和后世诗歌创作均有深远影响。

东汉文人五言诗是在民间五言歌谣和五言乐府的影响下产生的。

29.《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是中国诗歌的重心由民歌转向文人诗的过渡桥梁。

第二部分:问答题1.夸父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答:表现了夸父执着顽强的英雄气概,形象的反映了远古人类企图认识和征服太阳的强烈愿望,体现了对勇敢、力量和为大气魄的歌颂。

2.女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答:故事热情的歌颂了拯救人类的伟大女神。

表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进取精神和创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3.为什么《诗经》中‘昔——霏’是最动人的诗句,其道理何在?答:1.情景交融是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尤其是诗歌的最后一章属轻微浓厚。

2.诗人并不是直接叙述内心的情感,而是采用今昔对比的方式,以春日随风飘拂的青青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用雪花漫天来表达今日返家时的疲惫、悲苦,让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露,情景交融,含蓄隽永。

4.《樊迟问仁》中表现出孔子、樊迟、子夏各自具有怎样的人物特点?答:孔子:博学、爱护学生。

樊迟:愚钝、勤奋。

子夏:聪明、机智。

5.庄子善于譬喻,《梓庆削木为锯》说明作者是怎样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的?答:通过梓庆制锯的过程,生动形象的喻明精修用心、排除杂念、顺乎天理,便可技能非凡这一艺术创作的规律。

6.《山鬼》是如何以人神杂糅的手法来塑造女神形象的?答: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

人神溶为一体。

诗人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刻画同环境气氛圆满的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情态。

7.《橘颂》中的南国之橘蕴涵怎样的文化内涵?答:从现在所能见到的诗作看,《橘颂》堪称中国诗歌世上的第一首咏物诗。

屈原采用接物抒志,以物写人的抒情方式,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与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联系起来,给与强烈的赞美。

8.《史记》有五部分组成,那五部分各具体记载什么?答:本纪:全书的题纲,按年月日时间即在帝王的言行政纪。

表:用表格的形式来记载各个时期的历史大事简单记载。

书:天闻、地理、水利、经济等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

氏家:诸侯、王国之事。

列传:不同类型不同阶级的人物传记。

9.曹操的《蒿里行》是反映汉末社会动乱的‘史诗’,举例说明?答:诗的前四句交代背景:群雄作乱、义士讨伐、形势大好。

中间六句交代讨伐情况: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残杀、人心涣散。

最后六句直接描写战争的危害:体现了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运用民歌的形式,行批判之实,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

这首诗不仅对于水深火热的人民极大的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元凶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这首诗是汉末之实录,是诗史也。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一句将战争的惨烈描写的极为具体。

10.《和郭主簿》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图画?答:描写了夏日乡居的淳朴、悠闲生活。

表现出作者摆脱官场牢笼之后的怀安知足。

最大特点是平淡自然。

意境浑成。

令人感到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通篇展现的都是日常生活,毫无矫揉造作之意,无论写景、抒情,都紧扣一个‘乐’字。

运用白描的手法,本色无华的语言,全市未用典故。

即兴比兴对偶,也未渲染铺张。

只用简单的笔调勾勒出生动鲜明的形象。

展现出使人纯真的品格,坦荡的胸怀,高洁的节操,达到了不工而工的艺术效果。

11.《春江花月夜》的看法如何?答:这是一首著名的离情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

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发出世人对人生哲理性的思索。

这首诗着力于诗境的融造。

诗人舍去具象的描摩,照例营造实景整体的合成。

世人对生命美好的感受对月圆人寿的强烈向往,对人生短促的惆怅、伤感,对宇宙亘古的哲理思索,全都融进春江月色之中。

造出一种即明丽,又静谧的境界与情调。

全市的关键还在于后文对思妇的描写。

思妇因盼望与爱人相见而不得而苦闷,她仍坚信两人一定会共对明月寄相思,由此可见尽管世人对人生短促伤感,却充满希望,基调哀而不伤,体现初唐的时代之音。

12.怎样理解《钟南山》中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答:该诗的画面构成采用了诸多绘画技法,首联以‘高远’透视法来购汇钟南山的突兀雄伟;颔联既体现了王维首创的‘渲淡’法,又有‘借云藏山’之妙境;颈联以‘深远’法描写终南山之深阔;尾联则达到了言有意而意无穷的妙境。

《终南山》一诗在文学艺术中融入了绘画艺术的构思及技巧,是王维‘诗中有画’的代表作。

13.《长干行》一诗是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答:本诗以女性第一人称的语气回顾了女主人公的爱情和婚姻。

诗歌前半篇以一种梦幻甜蜜的笔调,勾画出爱情从懵懂初萌到成熟坚贞的全部历程。

而后,过渡到‘远行’的主题,抒发感时触景的悲情和盼归的心声。

全诗通过典型生活片段来表达女主人公的内心波动,将闺中女性缠绵温柔的热情表现得细腻绵邈。

第三部分:必背诗句1.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伯兮》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3.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橘颂》4.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橘颂》5.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蒿里行》曹操6.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眺7.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10.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黍离》1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1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祸兮福所倚·老子》13.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征。

——老子14.欲速则不达——韩非子15.《燕歌行》——曹丕1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