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新版)

合集下载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3应充分利用物流企业资源,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参观、调查、实训和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六)《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

(1)课程的性质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审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以计算机及财务软件为平台,将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相融合的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课程。本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3个学分,64课时,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32课时。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还能学到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和内部控制要求,以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从而完成从理论向实践、从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的过度。使学生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实务与财务管理能力,让学生能快速适应不同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学习会计电算化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本课的前导课程有《会计学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初级会计实务》等。

(2)设计思路

1教学模式的设计

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行“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按照“课堂讲授—演示教学—指导实训—自主实训”四个步骤开展教学,理论教学中融合工作任务的项目式实训教学,并强化会计职业能力,将课程内容与会计电算化岗位实务相结合,从而真正实现“课程教学、实践操作、‘零距离’上岗”三者的完美结合。

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行仿真职业环境下的渐进式全程实践教学。以工学结合为有效途径,将课内单项实训、课内综合实训、课后学生自主实训、会计岗位模拟实训相结合,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通过开放的实践教学环境,从实际出发,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形成理论、实践教学交融渐进模式,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是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初级会计职称人员从事会计核算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是会计上岗证所必须的考试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定位为:

一个认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对于系统初始设置、日常管理、系统维护等方面的能力,重点让学生具有电算化系统管理员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技能,掌握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任意一个通用软件环境里独立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能力。

两个基础:即本课程一方面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另一方面是会计上岗职业专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三个基本:即本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会计财务软件操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

四个目标:本课程应实现认知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技能;具备观察、理解能力等四个教学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会计岗位从业资格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2、本课程以“实现认同职业角色、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把握初级会计岗位专业技术”等四个基本目标,彻底打破按学科和理论体系设计课程的模式,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以会计电算化的各个模块设计学习单元,依据初级会计上岗证的具体要求和各种财务软件需求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3、本课程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用一半以上的学时让学生练习所学知识点,课时安排为一堂理论课一堂练习。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一)课程地位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计算机替代人脑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它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会计质量,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从分的发挥了会计的预测、决策职能。对学生进行该系统专业的训练,将为学生将来进行实务性工作打下很好基础。

(二)课程类型及适用专业

1、课程类型:职业核心能力课

2、适用专业:财务会计及经济类专业

二、标准制定背景和论证情况

本课程属财会业务能力课,从教学实践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可以从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多方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制定本课程的标准,在教学中实施,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本课程以培养符合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原则,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课程体系设计按照知识、技能、实际应用等为主线,在理论教学中始终贯穿实践性教学。

三、标准构建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构建以国家制定的会计法规为指导,依据当前专业岗位要求,结合本地经济状况所需从业人员的基本业务能力要求,同时结合学校能力以及中职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而构建。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算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电算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术语,电算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和职能结构,电算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电算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比较以及我国电算会计的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业务实际能力核算,增强专业意识和专业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品质。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项目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

二、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职称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所必须的考试课程。

二、职业活动

1.职业活动

职业活动是人们从事会计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影响职业活动效率的个人心理特征。会计职业活动是由多种能力叠加并复合而成的,它是人们从事会计职业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总和,是择业的基本参照和就业的基本条件,也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

2.职业活动与课程内容对应关系

(1)爱岗敬业的精神,戒懒、戒惰、戒拖;热爱会计工作,敬重社会职业;安心工作,任劳任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切实对单位、对社会公众、对国家负责。(2)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保守秘密,不为利益所诱惑。(3)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4)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5)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6)提高技能。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向书本学、向社会学、向实际工作学,在学中思,在思中学,努力提高业务水平。(7)参与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8)强化服务。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摆正位置,文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和课程的教育目标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和课程的教育目标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和课程的教育目标

适用专业: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会计电算化》主要研究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及对会计理论研究的影响,是高职高专类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深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操作原理;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技术,使成为高级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人员。

《会计电算化》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该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该学习领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实务与财务管理能力以及敬业、责任、协作、创新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快速适应不同业态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企业顶岗实习。

二、课程的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深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知识

2.理解会计软件的操作原理

3.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具有较高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

4.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会计实务的实际应用能力并能够参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及系统一般维护

(二)素质目标

1能自主学习会计信息化新知识、新技术

2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3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5具有严谨、诚信的职业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6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三)能力目标

1.能根据项目任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根据企业行业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软件及相应的模块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制定人:弓卓田审核人:陈普青核准时间:2017年6月26日

一、课程定位

1.课程名称:会计电算化

2.修订版本

16级第1版

3.教学对象:

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财务管理专业2016级学生

4.学时学分

64个学时,4个学分

5.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该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该学习领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实务与财务管理能力以及敬业、责任、协作、创新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快速适应不同业态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企业顶岗实习。

6.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

后续课程:《初级会计实务》《中级财务会计》

7.参考教材

《会计电算化实务》人民邮电出版社徐文杰主编

8.课程开设依据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用友U8软件操作的基本流程及企业账务处理办法,充分利用财务软件的服务功效。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及时性;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使学生初步具备软件操作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财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深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知识

2.理解会计软件的操作原理

3.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具有较高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

4.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会计实务的实际应用能力并能够参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及系统一般维护

(二)技术目标

1.能根据项目任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根据企业行业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软件及相应的模块

会计电算化专业各科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专业各科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专业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初级会计人才所必备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

2. 了解会计知识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

3.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主要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2.能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3.能根据会计凭证正确登记账簿,并掌握错账的查找和改正处理技术。

4.能编制简要的财务会计报表。

5.能够掌握会计基本实务操作程序和技能。

6.具有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适应会计改革发展需要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 了解财务、会计基本法规制度,树立法制观念。

2.具有严谨工作作风,,实事求是学风和创新意识。

3.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模块

(一)会计基本理论

1.概论

掌握会计的概念、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理解会计的对象、特点以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了解会计的任务及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2.会计要素

掌握会计要素的概念、构成和会计等式。

理解会计等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了解会计各要素的具体内容。

3.账户和复式记账

了解会计科目的概念及分类。

理解会计账户的概念及设置原则。

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

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掌握复式记账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掌握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学时数:124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

《初级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如何把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中去,应用会计软件指挥计算机代替手工完成,或者是手工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程度和工作效率,让广大会计人员可以更多的参与经营管理。学习本课程应先学习《会计基础》课程。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了解会计实现电算化的意义,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熟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征、结构及有关概念,了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两种开发方法;了解我国财政主管部门对会计电算化实施工作的管理内容,以及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应进行的组织管理工作;

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工作原理,熟练完成会计模拟实习资料的处理,提高手工核算模式与计算机核算模式之间区别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部分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10学时)

(一)课程内容

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3学时)

2、会计核算软件介绍及分类(3学时)

3、会计电算化的实施(4学时)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2、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管理体制和实施步骤。

3、熟悉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模块划分。

(≡)教学重点、难点: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管理体制和实施步骤

第二章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9学时)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新版)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新版)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新版)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04042405

计划学时: 72

计划学分: 4

适用专业:会计、会统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建议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课程组主要成员:黄嫦娇、张翔、姚美琴、

詹敏、曾丽萍

执笔者:黄嫦娇

编写日期: 2015.1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部)编制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财会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专业主干课程。

(二)课程的地位、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会计电算化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为民营中小企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实际操作水平,能胜任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前导课程: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等

2.后续课程:会计电算化(二)、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等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在具备职业素质的基础上,将学生培养成为会核算、能分析、强操作的复合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会计工作的严谨性、规范性,培养爱岗敬业的优秀职业素质,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实现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有效对接。

爱岗敬业: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诚实守信: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

廉洁自律: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客观公正: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坚持准则: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会计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也是以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能力这一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的职业技能课程。该课程是融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是现代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是为培养适应信息化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既具有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会计软件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服务的一门主要课程。为了学好本课程,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本课的前导课程有《会计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初级会计实务》等。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具体定位是:培养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需要的后备力量。

课程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理;熟悉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程序和管理制度;掌握通用会计软件各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总之,要在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上全面达到国家对会计电算化初级人员的要求,并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

该课程于1993年在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开始设置,后来又陆续在经济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投资与理财等专业开设。在这期间,我们根据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革,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使本课程具有鲜明的高职特色。

课程特色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融合工学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高专的办学定位。本课程根据会计电算化岗位需求,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确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体现了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依托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会计专业(三年制、五年制)

开设时间:

课时数:

制订:审定:

一、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主要研究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及对会计理论研究的影响,是高职高专类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深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操作原理;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技术,使成为高级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人员。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该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该学习领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实务与财务管理能力以及敬业、责任、协作、创新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快速适应不同业态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企业顶岗实习。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深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知识

2、理解会计软件的操作原理

3、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具有较高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

4、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会计实务的实际应用能力并能够参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及系统一般维护

(二)素质目标

1、能自主学习会计信息化新知识、新技术

2、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3、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5、具有严谨、诚信的职业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6、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三)能力目标

1、能根据项目任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根据企业行业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软件及相应的模块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就是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设置得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就是使学生具备初级会计职称人员从事会计核算所必需得基本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得基础,就是会计上岗证所必须得考试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定位为:

一个认知:通过本课程得教学,首先要培养得就是学生对于系统初始设置、日常管理、系统维护等方面得能力,重点让学生具有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得基本素质与基本技能,掌握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任意一个通用软件环境里独立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得能力。

两个基础:即本课程一方面就是会计专业得专业基础课程,另一方面就是会计上岗职业专业综合能力得养成课程。

三个基本:即本课程教学内容主体就是会计财务软件操作得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

四个目标:本课程应实现认知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技能;具备观察、理解能力等四个教学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得设计总体要求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会计岗位从业资格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2、本课程以“实现认同职业角色、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把握初级会计岗位专业技术”等四个基本目标,彻底打破按学科与理论体系设计课程得模式,按照初学者得认知规律,以会计电算化得各个模块设计学习单元,依据初级会计上岗证得具体要求与各种财务软件需求来选择与组织课程内容。

3、本课程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得培养,所以用一半以上得学时让学生练习所学知识点,课时安排为一堂理论课一堂练习。

3、《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3、《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融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学科交叉型课程,本课程全面介绍如何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及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将企业经济业务事项通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工作程序,以生成会计信息的现代会计技术方法。本课程是继《计算机文化基础》、《会计基础》、《会计实务》课程之后开设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五年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定位于专业技能课程中的技能方向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为后续的《成本核算实务》、《财务管理》、《审计实务》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程是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准入的必备课程,也是企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工作能力,引导学生以技术和理论发展的眼光去理解会计职能,结合企业实际应用电算化基本理论正确地判断和选择适用的财务软件,使学生既要懂得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又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的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职业情感。

1.知识

●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相关法律制度;

●掌握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构成、功能模块;

●理解会计电算化和手工会计的异同;

●掌握会计电算化组织实施的步骤及要点;

●掌握会计软件各应用模块的设置、操作要求及其内在联系。

2.能力

●能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案的设计;

●能够利用会计软件新建企业账套、管理操作员并进行系统初始化;

●能够熟练进行会计软件各应用模块的基础设置和企业日常会计业务的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1)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包括账套建立、科目设置、期初余额录入等。

3)掌握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和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能够熟练进行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

4)了解财务软件的应用技巧,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3.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熟练操作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

2)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能力,能够根据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

3)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财务软件,具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

2、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初始化设置;

3、总账系统的操作方法;

4、报表系统的操作方法;

5、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

6、财务软件的应用技巧。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具体教学方法包括: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财务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研究和交流经验。

四、教学评估

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考试评估和实践评估两部分。考试评估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和财务软件操作方法的掌握情况;实践评估主要考察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和综

合素质。同时,教师还将通过平时表现、作业评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1. 简介

会计电算化是指利用电子技术来完成会计信息的记录、处理和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代会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会计电算化教育,制定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是必要的。本文将介绍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2.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的定义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是指在教学中规定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目标。它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标准。

3.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知识要求

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电子表格应用于会计的基本技巧•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会计中的应用•网络技术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3.2 能力要求

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运用会计软件进行日常会计核算

•利用电子表格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

•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会计信息管理

•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会计信息和开展电子商务

•解决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3.3 素质要求

学生应培养以下素质:

•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具备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具备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意识

•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

•会计软件的使用和操作

•电子表格在会计中的应用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会计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

•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1 课程基本信息

2 课程定位

2.1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作为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学习完《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等课程而开设的一门技能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会计电算货主要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可以独立自主判断并处理完成一个业务简单的小型工业企业的各项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具备企业主要会计岗位的基本会计电算化上岗能力。

2.2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针对企事业单位对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会计电算化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保障。

2.3课程任务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运用财务软件为企事业单位进行相应的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会计电算化的素质,并能取得《会计从业》职业资格证书。

3 课程目标

3.1知识目标

(1)掌握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

(2)掌握财务软件初始化方法与技巧、各常用模块初始化设计方法与技巧(3)掌握财务软件各常用模块日常业务类型处理办法。

(4)掌握财务软件期末处理的原则与流程。

(5)掌握会计电算化项目实施的准备条件及考虑因素。

(6)掌握各种报表及报告的生成方法与技巧。

(7)了解会计成果如何服务于决策的方法与途径。

(8)了解影响资金规划、成本分析、投资可行性分析等项目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04042405

计划学时: 72

计划学分: 4

适用专业:会计、会统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建议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课程组主要成员:黄嫦娇、张翔、姚美琴、

詹敏、曾丽萍

执笔者:黄嫦娇

编写日期: 2015.1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部)编制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财会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专业主干课程。

(二)课程的地位、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会计电算化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为民营中小企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实际操作水平,能胜任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前导课程: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等

2.后续课程:会计电算化(二)、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等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在具备职业素质的基础上,将学生培养成为会核算、能分析、强操作的复合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会计工作的严谨性、规范性,培养爱岗敬业的优秀职业素质,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实现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有效对接。

爱岗敬业: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诚实守信: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

廉洁自律: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客观公正: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坚持准则: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提高技能: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提高业务水平。

参与管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处理好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强化服务: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知识目标:

①了解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相关内容;

②了解财务软件的基本程序结构及基本数据流程

③掌握行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流程,尤其是典型行业,如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

④掌握用友、金碟财务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系统初始化、总账处理、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报表编制;

⑤掌握解决财务软件日常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般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三)能力目标:

①能用两种通用财务软件来做一个中小型企业的账务处理及报表的编制;

②能用两种通用财务软件来做工资及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处理;

③能解决运行会计软件中所出现的一般异常操作问题。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思路

(二)主要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三)课程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四)课程特色

(五)课程教学环节分配

四、课程内容

五、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实施

本课程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体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现代教学模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化、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的先进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考核方法说明

1、设计思路

随着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深入,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考核方式也应配合跟上。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高职学生的电算化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过程性考核以项目为考核单位,注重培养学生对软件系统各模块操作技能的掌握,以检验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成果;终结性考核着重评价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综合运用能力。

过程性考核内容又分为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且选考项目成绩也计入课程总成绩,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敦促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是考虑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差距,满足那部分操作能力强、掌握程度优秀的学生的需求,充分体现考核的公平性。

2、考核方式

1、采用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考核即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为100%。形成性考核采用实践考核,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2、考核过程采用上机操作考核,按照考核要求,独立完成考核内容。

3、实践考核采取“过关”方式。由于电算化工作的连续性,实践考核必须按顺序进行,不能跳跃,只有前一个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个考核。(如果一次考核不能达到合格,再给予一次补考机会)。

4、计分办法。学生完成实践考核后,可以获取一定的分数。根据考核要求在教学软件中进行操作,完成实验考核后自行输出账套,存放到指定的文件夹中,教师根据学生输出的账套资料及操作过程的熟练程度来评判成绩。

本课程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为中等,60-60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平时出勤上课表现20分,过程性考核为40分,期末综合考核40分。学生必须在上述考核中分别达到合格成绩,才能达到该课程的合格要求。

3、、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系统管理、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必考内容,必须完成且熟练掌握。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和库存管理及存货核算系统,作为选考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相应的考核内容,成绩计入总成绩。

4、考核要求

(1)、考核时每个学生按照规定位置入座,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

(2)、每位学生都必须以自己的学号作为账套号(如1号学生账套号为001,10号学生账套号为010,依此类推)。确保账套的唯一性,避免学生通过局域网或U盘等复制其他同学的操作结果。

(3)、考核时间的确定:过程性考核应根据教学大纲在相应的教学内容完成时进行。终结性考核根据教学大纲完成所有教学内容后进行。

5、成绩采用五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三)“岗课证”整合建议

配合用友ERP认证证书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认证证书通过率

(四)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选用

教材:《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嫦娇、张翔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出版。

参考资料:《会计电算化》,刘宗全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会计信息系统》,陈莲香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五)学生作业量的说明

随堂作业,每周一次,课后上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