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及对策
中药毒副作用的六个特殊诱因
中药毒副作用的六个特殊诱因摘要:我国虽自古就有对中药毒性的理论阐述,但并没有完全上升到系统的科学高度。
随着临床案例应用的增加和现代药学对中药药性成分、化学反应禁忌的研究加深,引起中药毒副作用的诱因越来越清晰。
本文主要阐述中药毒副作用的六大特殊诱因,旨在提示中药炮制者、医疗机构的医师和患者在应用管理上提高安全系数。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特殊诱因Abstract:although the theory of the toxic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expounded in China since ancient times,it has not fully risen to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the system.With the increase of clinical case application and the study of modern pharmacology on the medicinal ingredients and chemical reaction taboo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cause of the toxicity of TC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lear.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six special inducement of the toxic side effect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hich aims to suggest the improvement of safety factor in the application manage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nner,medical institution doctor and patient.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oxic side effect;Special incentive一、超常剂量造成的并发诱因中药相对于西药的超剂量服用具有同样的危害存在,这里有一例提示:某患者因牙痛,按照中药牛黄祛火原理服用了牛黄解毒片,因担心中药的药效慢,故没有按照说明书要求服用,擅自增加剂量,几天之后牙虽然不疼了,但是胃肠道反应非常明显,还出现了皮肤瘙痒和灼热感,后来又通过医院就诊停服解毒片,输入维C等降解才得以缓解康复。
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分析
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分析【关键词】中药;毒性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医药以其独有的理论和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缘中药多取材于绿色植物,许多人认为其纯天然、无污染,毒副作用小,甚至无毒副作用。
因此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中药,有些健康人也长期服用中药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
然近年来临床中药毒副作用的病例时有报道。
中药的毒副作用渐受人们关注。
为了让人们更客观地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笔者就中药毒副作用做肤浅论述。
1“毒”的含义1.1古代毒性的含义1.1.1“毒”为药物的总称[1]西汉以前以“毒药”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
如《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周礼·天官》:“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
”《素问·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这里将药与毒并列,也反映出当时对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故笼统称为“毒药”。
1.1.2“毒”指药物的偏性古人认为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就是在于利用其偏性来祛除病邪,协调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盛衰,增强抗病能力。
认为药物毒性就是药物的偏性,这种偏性既是中药发挥临床疗效的基础,但也是药物损伤机体导致毒副反应的根源。
1.1.3“毒”指药物作用的强弱不同每味药物性味不同,作用强弱也不同,古人常用无毒、小毒、常毒、大毒等来区分。
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根据药物偏性的大小,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1.1.4“毒”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包括毒性作用和副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后引起机体损害性反应。
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
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能消失。
1.2现代毒性的含义毒性一般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包括有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发生机制分析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发生机制分析
王立新(香河县人民医院制剂室065400)
1 发生原因
1.1药物的固有毒性中药里许多药物有强烈毒性,如乌头类、砒霜、雄黄、红娘子等。
这些药物如果使用不慎或用量超过安全范围均可使人中毒或导致死亡。
1.2辩证失当,药不对症有的医生常寒热不分,虚实不辨,药不对症,不仅治之无效,使病症难愈,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如给肝阳上亢的病人服用细辛、肉桂等火上浇油。
1.3配伍不当配伍不当有两种,一为杂伍,药味越开越多,剂量越开越大;二为滥伍,有些中药相互间可产生化学反应,如果配伍不当将引起不良反应,如藜芦不宜与人参等补益类药同时使用。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既有一定的疗效,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
为了确保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
本文将从中药的安全性风险、合理应用的措施以及提高安全性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风险1. 药物相互作用:中药中包含大量活性成分,容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2. 药物副作用:部分中药可能存在毒副作用,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
3. 质量控制不严:一些中药可能因为制作工艺不合格或者假冒伪劣而导致质量不达标,从而影响其安全性。
二、合理应用的措施1.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合理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3. 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在给患者开具中药处方时,需要了解患者已经使用的药物情况,避免中药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 提高用药者素质:在中医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提高医生和患者的用药素质,包括了解药物的成分和作用,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
三、提高安全性的对策1. 加强中药质量管控:加大对中药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中药的质量标准,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建立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以便调整用药方案。
3. 加强中医药教育培训:加强中医药医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从而提高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4. 开展中药药物安全教育:向广大群众开展中药药物安全教育,提高患者对中药的正确认知和用药意识。
5. 加强中药临床研究:加大对中药临床研究的投入,积极推动中药临床应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对中药的科学研究和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加强对中药质量的管控和监测,加强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中药药物安全意识,才能保障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使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中药毒副作用发生的原因分析
中药毒副作用发生的原因分析【摘要】中药是我国国之瑰宝,其配方取自自然,其疗效为千百年来人们长期实践、体验的认可。
在人们传统观念中,一直认为中药是无毒、无副作用的。
然而,“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一样。
经临床用药证实,中药毒副作用主要是由于中药固有毒性、中药炮制不当、超量服用、服用过量、中药品种的混乱、配伍不当、认知障碍以及患者的体质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原因;合理用药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在人们心目中越来越显的重要,然而,由于人们对中药缺乏深入了解而自行用药,常常使部分人在用药期间出现了不良反应,为此,笔者将中药的毒副作用进行了论述,以提醒人们在服药时千万要慎重。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矿物,一向被认为毒副作用小,但是随着中药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许多人认为吃中药安全,近年来对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
比如云南白药中毒可引起少尿、无尿、血尿、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而致死亡。
中草药毒性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国内外对马兜铃酸药物致肾功能衰竭的一系列报道,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深切关注。
1 中药的毒性据《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
”这说明古代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很多中药是有毒的。
一般说来中药的毒性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
所谓狭义的毒性,指药物对人体的直接伤害。
凡有毒之中药,多数性质激烈、作用竣猛,易毒害人体。
其常用治疗量幅度较小或极小,安全性低。
如:砒石、千金子、巴豆、乌头、马钱子等。
若用之不当或超过治疗量,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
轻者伤身,重者毙命。
正如隋代《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六》云:“凡药物之有毒及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
”所谓广义的毒性有两个方面。
1.1 指药物的总称明代《类经》卷十二云:“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之为毒药。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医学PPT
在中毒初期,可以通过催吐和洗胃的方式清除体 内残留的有毒成分,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03 促进排泄
多饮水、利尿等措施可以促进体内有毒成分的排 泄,降低毒素在体内的浓度。
中药中毒的急救措施
01 呼吸困难时吸氧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吸氧,以维持正 常的氧气供应。
02 心跳骤停时心肺复苏
详细描述
泻下药如大黄、芒硝等,具有通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便秘。然而,过量使用或 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腹泻不止,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利水渗湿药的毒副作用
总结词
利水渗湿药主要用于利尿消肿,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 紊乱、乏力等不良反应。
详细描述
利水渗湿药如茯苓、泽泻等,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常用于 治疗水肿等症状。然而,过量使用或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电解 质紊乱,如低钾、低钠等,引起乏力、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
如发现患者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 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03 抽搐时使用镇静剂
当患者出现抽搐症状时,可以使用适量的镇静剂 来缓解症状。
中药中毒的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使用中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书上的用药剂 量,避免超量使用。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在联合使用中药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避免因相互作用导致中毒。
THANKS
感谢观看
温里药的毒副作用
总结词
温里药主要用于温中散寒,但过量使 用可能导致口干、口苦、心烦等不良 反应。
详细描述
温里药如附子、干姜等,具有温中散 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等症 状。然而,过量使用或长期服用可能 引起口干、口苦、心烦等不良反应。
理气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的毒副作用
加强中药的质量控制
总结词:药品质量
详细描述:中药的质量控制是防治中药毒副作用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中药材的采购、加工、储存和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可以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应建立完善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对中药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确保上市药品的质 量可靠。
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
总结词
配伍禁忌的中药可能相互竞争代谢酶, 导致药物浓度异常,从而产生毒副作 用。
配伍禁忌的中药可能相互作用,产生 有毒代谢产物,对人体造成损害。
用药剂量过大
中药的用药剂量过大可能导致毒 副作用的产生,因为高剂量药物 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人体造成损
害。
用药剂量过大可能使中药中的某 些有毒成分在体内蓄积,从而产
中药的毒副作用
目录
• 中药毒副作用的概述 • 中药毒副作用的具体表现 • 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分析 • 中药毒副作用的防治措施
01
中药毒副作用的概述
中药毒副作用的定义
总结词
中药毒副作用是指在使用中药过程中,由于药物本身或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而 引起的不良反应和损害。
详细描述
中药毒副作用是指在使用中药过程中,由于药物本身或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而 引起的不良反应和损害。这些反应和损害可能是由于药物剂量过大、使用不当、 个体差异、药物配伍不当等原因所致。
心肌损害
长期或过量服用某些中药可能对心肌 造成损害,出现心衰、心肌炎等症状。
血压波动
某些中药可能影响血压,导致血压升 高或降低。
神经系统毒副作用
头痛头晕
某些中药可能引起头痛、 头晕等症状。
失眠
某些中药可能影响睡眠, 导致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
神经毒性
某些中药可能对神经系统 造成损害,出现记忆力减 退、意识模糊等症状。
中药药理研究及毒副作用的预防对策
健康域用药中药是从动植物中提取得到的药物,其化学成分复杂,具有治疗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毒性,人体服用中药后,中药会对器官组织产生毒副作用,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1]。
中药经过合适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药性,从而减轻药物毒副作用,但受到中药配伍、饮食禁忌以及用法用量等影响,仍然有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毒副作用,影响自身健康[2]。
中药毒副作用逐渐受到临床重视,通过对毒副作用引起原因的分析,积极采取合适的预防对策,能够提前预防毒副作用[3]。
本文于随机选取1200例,围绕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措施和中药毒副作用的药理机制,现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本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本院1200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600例,男性258例,女性315例,平均年龄(46.90±3.26)岁。
观察组600例,男性289例,女性311例,平均年龄(46.83±3.49)岁。
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0.05。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应用单独中药治疗、配合调查者。
(2)用药时间>7天者。
排除标准:(1)由于其他药物引起毒副作用者。
(2)不配合调查和护理者。
1.3方法管理前未采取预防措施,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中药制作,按照中药处方开具药物,指导患者用药方法[1]。
管理后实施预防措施,主要方法如下。
(1)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以及药物品质。
中药材种类、产地以及采摘都可能影响药物作用,中药房需要对中药供应商资质审核,选择信用度高、产品质量好、具备合格资质的优质供应商采购药材。
同时加强对中药材质量的审核,对中药材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对应的管理要求严格管理,保证中药材质量,杜绝变质、发霉问题的发生。
(2)规范中药炮制和制作方法。
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具有降低毒副作用的效果,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要求进行炮制,并按照标准操作要求进行煎煮加工处理。
要求对工作人员展开定期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中药材加工操作要求,能够以高标准完成中药材加工处理,能够保证中药制剂质量。
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应对方法
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应对方法吴满芳(江西省都昌县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西都昌332600)[中图分类号]R289.9[文献标识码]B中药汤剂是应用最多、最早的一种剂型,不但制法简便,而且起效迅速。
然而,一些中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危害身体器官[1-2]o因此,需要加强中药汤剂不良反应的监护,通过分析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切实保障用药效果和安全性⑶。
现对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以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1临床资料共60例,均为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门诊服用中药汤剂的患者。
男29例,女31例;年龄17~80岁,平均(46.87±3.16)岁;门诊处方37例,住院处方23例。
纳入标准:自愿参与研究,同意并配合随访,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
排除标准:存在药物过敏史,精神疾病,肝、胃、肾等脏器功能障碍。
2方法停止服用中药汤剂后,用自制中药汤剂不良反应调查问卷,对不良反应开展调查和随访,包括药方、疾病、剂量、用药时间、用药方法等。
3结果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7大原因,分别为药物因素26.67%(16例)、炮制不当10.00%(6例)、剂量过多21.67%(13例)、疗程过长16.67%(10例)、配伍不当8.33%(5例)、个体差异8.33%(5例)、用药不当8.33%(5例)。
4原因分析配伍不当。
中医中药合理配伍不但能增强临床疗效,而且还能保障用药安全性,但辨证论治不够准确,就会导致配伍不当,进而产生药毒副作用,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⑷。
例如雷公藤、黄药子、苍耳子等药材都具有肝毒性,但通过科学配伍可减少对肝肾的损伤,如雷公藤与白芍、甘草配伍,黄药子与当归配伍,黄罠与苍耳子配伍都可以降低毒性,还可以疏肝补肝的作用。
除此之外,将不同的无毒性药材配伍在一起,也可发生毒副作用,如麻黄与附子、大黄和山豆根等都会产生毒性⑸。
剂量过多、疗程长。
虽然中药具有温和性,副作用较低,但服用时间长或服用剂量过多,使药物长期聚积体内,也会引发不良反应⑹。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李付惠【摘要】近年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逐年增多,因此探讨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和进行对策分析尤为必要。
本文从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入手,分析了我国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对预防及解决中药不良反应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分析,旨在让人们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为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确保人类安全健康使用中药。
%In recent years,the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the 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 In this paper,the reasons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analyzed. And to prevent and solv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e purpose is to let people know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guidance of clinical safety medication.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human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007)014【总页数】3页(P137-139)【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对策分析【作者】李付惠【作者单位】文山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云南文山 663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the 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 In this paper,the reasons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analyzed. And to prevent and solv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e purpose is to let people know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guidance of clinical safety medication.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human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dverse reactions,Reason,Countermeasure analysis中药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其主要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1]。
论中药毒副作用及预防对策
的含量是 生品< 砂炒品< 醋制 品。因此认为穿 山甲醋液品 质量为最好 ,砂制 品次之 ,生品不应该直接入药 。
中甘草 与甘遂 同用 时,当甘 草的用量大于甘遂用量 时,
则有相 反作用 。且随着甘 草用量越大则毒性越强 。中药 与西药共 同使用 时,配伍不 当,也会引起毒副作用 。例 如 :含麻黄 的中药及 中成 药 ( 复方川 贝精片 )与强心 药, I
止渴。
1 剂 量过 大且 服用 时 间过 长 使用 有毒 中药或含 有 . 4
毒成 分 的 中药 时,容 易 引起 中毒 。有 部分人 误 认为 中
24 加强剂 量考证 剂量准 确是 药物安全 有效 的可靠 .
保证 。中药剂量确定没有西药剂量确定严格 。即使有药 典规 定剂量,也多来 自传统经验 ,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 依据 。如 :药典规 定附子的剂量 为 3 5 。有号称吴附 ~1g 子 的吴佩衡在治疗 阳虚 阴寒 的病倒时 ,平均用量在 1 5 0g 左右 ,一般用到 4 ~10 。因为中药的使用剂量 同时受 0 6g
强 弱 等 密 切 相 关 。不 仅 治不 好 病 ,还 延 误 病 情 。
1 管理不善 ,质 量欠佳 . 7
中药因误种 、误收、误售 以
及 内个 人有 意掺伪 ( ) 制假 。 杂 、 如:有人把 商陆当人参 ;
类 中药 。副作用 ( 良反应 )是指合格 中药在正确用法 不
用量下 出现与用药 目的 ( 治疗 ) 无关或意外 的有害反应 。 1 引起 中药毒副作用 的原 因
中药副作用 是指超 剂量使用、配伍不当 、 个体差异 、 炮制不 当、调剂不 当等 因素导致 的毒副作用, 以及正确 的用法用 量下出现 的毒副作用 。中药毒 副作用 包括 中药 毒性和副作用 ( 良反应 ) 不 。 中药毒性有两种含 义,广义之毒和狭义之 毒。广 义 之 毒指各种 中药所具有 治疗疾 病的偏性 ,也就是 中药 治 疗疾病 的基本原理 。狭义之毒 指药理作用猛烈 ,治疗剂 量与 中毒 的剂量相近 ,使用不 当会致 人中毒或死亡 的一
中药的毒副作用及预防对策
中药的毒副作用及预防对策摘要】随着我国中医药的发展,中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但多数人对于中药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人们在服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
近年来,中药重度现象明显增加,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中药的毒副作用以及预防对策进行分析,为中药的运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预防对策【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124-02引言中药一般来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以及矿物,因此多数人认为重要的毒副作用较小,但随着中药应用的日趋广泛,对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中药的毒副作用主要是药物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组织器官产生了一定的损害,扰乱了人类机体的生理功能,导致机体产生病理变化,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1.毒副作用出现的主要原因第一,药物的配伍不合理。
中药多数是配伍用药的,其制剂多数是由各种中药材配置而成,而多种药材都有自己的配伍禁忌,在配药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还应当考虑到一些重要与西药的配伍,例如朱砂等含有汞成分的重要遇到西药的碘化钾等,就可能会引起药源性肠炎。
此外,中成药消渴丸中,除了含有黄花以及生地外,还含有0.25g的优降糖,因此许多人因为此药是中药制剂,导致一些患者服用后出现低血糖昏迷的情况[1]。
中医认为,乌梅、山楂以及山茱萸等于磺胺一起服用,会引起血尿,甘草与水杨酸等同事使用会增加溃疡疾病的发生率。
第二,没有针对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
按照中医理论辩证施治的原则,才能够有效的保证药物的安全,否则就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及时是补益中药也应当实施辩证治疗。
例如大黄、黄连以及黄柏等组成的复方针对实热型细菌感染进行治疗,虽然符合“热者寒之”的基本治疗原则,但是细菌感染,假如患者为虚寒证,采用次方治疗效果较好,否者不但无法治疗患者,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中毒等情况。
另外,医师在写处方时,应当使用规范的处方名称,不应使用俗名或者简称,以免出现差错,例如五加皮有南北之分,常用的五加皮没有毒性,与人参的功效相似,但北五加具有祛风湿的效果,具有少量毒性,假如医师在开具处方时没有写明是哪种五加皮,就很容易出现用错药的现象,导致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浅谈中药毒副作用及预防对策
浅谈中药毒副作用及预防对策摘要中药的毒副作用包括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指药物过量、相容性不当、个体差异、加工不当、配药不良等引起的毒性副作用,它主要损害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进而引起过敏反应和药物依赖性。
需在正确认识了中药的毒副作用后,制定预防对策、拟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案、合理用药方可保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及应用疗效的价值所在,本文通过对中药毒副作用的产生原因、药理分析、合理用药等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未临床中药的使用提供有利价值信息。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预防对策;价值信息;安全性中药的毒性副作用是指在以正确的剂量、方法用药过程中对患者的有害反应,中药的毒性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含义,其广义之毒指各种中药所具有治疗疾病的偏性;狭义之毒指药理药性作用过于刺激性,治疗剂量与毒副作用相近,如使用不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致死。
副作用俗称不良反应,是指合格中药在正确用法用量下出现与人体发生的有害反应,随着医疗界事业的飞速发展,对其中医药的使用也相对重视,中药因其毒副作用少且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近年,中药的毒副作用显现增多且引起医学界的关注。
1.中药毒副作用产生的原因机制1)剂量大、疗程长:使用有毒中药或含有毒成分的中药时,容易引起中毒,如长期使用甘草会引起高血压,低血压、水钠潴留等疾病,是因使用剂量过大和服用时间过长所致,有些人认为中药无毒或毒副作用小,此认知是错误的,应限制其使用【1】。
2)用药不当:既指不按中药药理原则配方,又不详知用药相互关系,目前针对中药注射液易形成过敏原,其因还缺乏内在质量控制手段和行之有效的科学依据。
中西医结合使用时,相容性不当也会引起毒性副作用,如中药麻黄、强心药、降压药等联用均易产生毒性副作用【2】。
中医“辨证施治”,用药不正确非但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引起毒副反应,另外误服、乱用、给药途径不正确等都可致毒副作用的发生,不符合中医基本治则,用错治疗配方,不但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错失最佳治疗时间,还会出现中毒症状,同时还会造成不必要的医疗事故与纠纷。
中药毒副作用的常见原因分析和预防
中药毒副作用的常见原因分析和预防目的通过对目前临床使用雄黄情况的分析,使人们意识到中药的毒副作用并加以积极预防。
方法综述目前普遍使用的中药-雄黄的临床应用和毒副作用。
结果雄黄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也应重视其存在的毒副作用。
结论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发挥中药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其可能对人所产生的毒副作用。
标签:中药毒副作用;原因分析;预防1 资料与方法1.1雄黄雄黄主要含有二硫化二砷,形态一般为不规则块状,颜色多为深红或橙红色,截面具有光泽,微臭,具有解毒,祛痰,杀虫等功效。
中药雄黄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早在15世纪我们的祖先就开创了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利用砷剂治疗梅毒的方法。
砷作为一种重金属,长久以来都被认为具有致癌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人们发现雄黄在有关细胞凋亡的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临床上雄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当然,对于雄黄复方制剂中砷的毒性所导致的一些慢性中毒等其他的毒副作用也不可輕视。
下面对近几年雄黄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其所具有的抗病毒作用进行阐述,并对雄黄所具有的毒副作用进行说明,以期使人们认识到中药所具有的毒副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
1.2雄黄的临床应用雄黄在临床使用中多用于抗病毒,抗炎,抗结核,抗白血病,同时在治疗蛇咬伤,防治皮肤病和冠心病心绞痛等方面,雄黄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以雄黄用于治疗小儿腮腺炎为例来说明雄黄的抗病毒作用。
杜安民[1]等应用雄黄散外贴治疗小儿腮腺炎,其中治疗组116例,对照组60例。
其中治疗组采用雄黄散方放置于2mm厚纱布后贴于肿大腮腺上,1~2d 换药,同时给予常用抗病毒治疗。
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抗病毒药物。
见表1。
此实验表明,雄黄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1.3雄黄的毒副作用雄黄虽然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意义,但近年来有关雄黄毒副作用的报道越来越多,下面对雄黄的毒副作用进行简单阐述:孙恩亭等[2]研究了雄黄对小鼠的致突变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雄黄具有潜在致突变性。
中药毒副作用常见原因及应对策略
扳
道・ , 1 5 证 劈
中药 毒副作用 常见原 因及应 对策路
冯晓妍 , 吴 敏
兰州军 区疾病 预防控制 中心 , 甘肃 兰州 7 3 0 0 2 0
[ 摘
要] 阐述中药在 应用上显现 出的毒 副作用 问题 , 认 为 中药的毒 副作 用不容忽视 , 并提 出相应对策
F E NG Xi a o y a n ,
U Mi n
C e n t e r f o r D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 a n d P r e v e ti n o n o fL a n z h o u Mi l i t a r y R e g i o n , L a n z h o u 7 3 0 0 2  ̄C h i n a
h e r b a l u s e . e , ' 8 h e r b s ; t o x i c a n d s i d e e f e c t s ; c a u s e ; c o u n t e m e r a s re u s
为: 清 热燥 湿 中药 熏洗 对 痔 疮 的治 疗 具 有清 热 解 毒、 消肿 止痛 、 祛风 燥湿 、 杀 虫止 痒 的功效 。 赵 兴 明 等[ 1 ¨ 通 过研 究 也得 出类似 结 论 。
A b s t z  ̄t T h e p r o b l e ms o f t o x i c a n d s i d e e fe c t s a p p e a r e d i n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h e r b s we r e s mt e d f r o m c o m-
浅析中药毒副作用的成因及对策
浅淡中药毒性反应预防对策冯晓妍吴敏730020 兰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省[摘要]中药毒性反应是指药物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或某些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相对剂量过大)所产生的严重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
由于人们对中药毒性反应认识的不足,从而影响了中药的正确使用,现将对中药常见毒性反应预防对策探讨如下。
1、依法炮制中药中药的炮制及煎服方法是影响中医疗效不可忽视的方面,要提高疗效、防止中药毒副作用的发生,必须严格遵循《中国药典》的炮制规范及传统的炮制方法,把好炮制关,做到未炮制和炮制不规范的中药,不得在临床使用,这是保证中药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要重视中药的煎服方法,医师、药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的性质,详细告诉患者药物的煎服方法,这是医药工作者应具有的良好职业道德,也体现了对病人的责任心。
2. 遵守配伍准则中药配伍在于增加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如半夏畏生姜,即生姜可抑制半夏的毒性和烈性;药理研究证明附子、干姜、甘草组成的四逆汤其毒性大大低于附子单用。
对一些有毒性的中草药,常配伍甘草来缓和毒性,现已证明,甘草中所含甘草甜素在药理上确有解毒作用,证实了《本草纲目》上记载甘草解百药毒的正确结论。
3. 用量要严格掌握中药的使用存在个体差异,剂量大小,因人而异,一般应结合病人具体情况,要以《中国药典》和专业药学书籍记载的用量为准,宜从小剂量开始,渐加至较大剂量,并且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当病情需要使用一些有毒的中草药时,应注意剂量准确,延长煎熬时间,服用时严密观察,老幼体弱者剂量要轻。
4、切禁滥用补药俗话说:“凡药三分毒”,补益药也是药,绝不能乱服乱补,否则会造成中毒。
如人参大补元气,适用于气虚体弱者,实热症和体壮者服了,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如果长期服用可导致失眠,血压升高,超量服用可出现玫瑰疹、瘙痒、头痛、眩晕、体温升高等,出血是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
5、过敏体质慎重用药某些中药虽对一般人无毒性反应,但对过敏性体质服用少量即可导致过敏等副作用,这就要求临床医生诊病时,要询问清患者的过敏史,并要留心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出现问题要认真分析,不能凭药物无毒便认为与药物无关,要尽可能经过筛选,找出致敏药物,并让病人牢记以防今后服用中药时发生过敏等副作用。
中药毒副作用常见因素与预防论文
中药毒副作用常见因素与预防论文中药毒副作用常见因素与预防论文0 引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人们增强了保健意识。
很多人认为中药具有治疗、保健、养生等多种功能,加之中药与西药相比较,具有使用安全性更高、治疗效果更深入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在治疗疑难杂症中中药的治疗效果更为突出,这使得人们对中药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大。
但是,实践证明,中药在选择使用上,需要将药方与具体病症相匹配,辨证论治是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也是保证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的前提。
1 中药产生毒副作用的几点重要因素1.1 辨证因素。
在使用中药治疗疾病时,如果出现攻补倒施或者寒热错投问题,不仅难以实现预期治疗疗效,还会存在引发医疗事故的风险。
比如,感冒包括风热、风寒以及暑湿等多种类型,如果医生未对患者的感冒类型进行分型便直接给予牛黄解毒药片和三九牌感冒颗粒等进行治疗,不仅治疗效果差,还可能使患者产生中毒症状。
1.2 配伍因素。
配方时应注意结合“君、臣、佐、使”基本原则,同时,还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联系性。
以半夏甘遂中药汤内的甘遂和甘草为例,二者同时使用时,如果甘草用量超过甘遂时,便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此外,中西药同用时,如果配伍不合适,也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
比如:含有麻黄的中药和中成药在与降压药、强心药联合使用时很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1.3 炮制因素。
采用中医药治疗疾病会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在药物中选取其部分作用,并不是应用药物的全部作用,这就需要利用炮制的方式将药物的`部分原有性能进行取舍,突出部分作用,降低部分作用,才能满足治疗疾病的实际要求。
比如:补肾时使用的何首乌,应该使用黑豆对其进行浸泡,不然便会产生润滑大便的泻药作用。
1.4 剂量及服用时间因素。
由于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在进行水解以后会生成氢氰酸,因此,苦杏仁服用量过大会容易导致患者中毒死亡;胖大海可治疗伴有口渴、咳嗽、咽痛的声音嘶哑疾病,如果将其作为保健品长时间泡服,会使人产生大便溏泻、脘腹痞闷、食欲不振等问题。
中药毒副作用的成因及预防-药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药毒副作用的成因及预防-药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中药在我国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改善, 养生观念的提出使得中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多数人对于中药的认识是无毒、无副作用、纯天然、安全的, 但近年来部分患者由于大剂量或错误的使用中药及制剂, 导致其毒副作用的报道屡见不鲜。
因此本文认为正确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
本文就中药的毒副作用进行分析与总结, 具体报告如下。
1 中药毒副作用的正确认识中药在临是属于天然药物, 与西药相比中药在正确使用时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且临床疗效显着。
中药较西药毒副作用更小的原因在于自古以来人类即食用各类动植物,因此产生了适应性,而西药是人工合成的药品, 对于人体而言属于异物, 因此适应性较差, 稍微过量即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
中医对于药物的毒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①药物的毒性即是其药性;②药物的毒性是其偏性;③药物的毒性是指其副作用。
对于中药而言, 由于大多数中药的有效成分为维生素与糖分, 在进入人体后能够协助肝脏进行解毒作用。
而部分中药如甘草、绿豆、白芷、防风、黄连、黑豆、砂仁、生姜等均具有解毒的作用。
我国最早的药学着作《神农百草经》中也将药物分为无毒性、有毒性、多毒性三种[2]。
由此可见, 传统的中医对于中药的毒副作用有深刻的认识, 而中药制剂也并非绝对无毒副作用。
中药的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 在进行临床治疗时也应谨慎处理。
2 导致中药毒副作用的因素2. 1 药物自身因素中医理论认为, 中药治疗疾病的基础是以药性之偏矫正人体之偏, 部分中药本身就具备毒性, 且治疗疾病的药理学作用即为其毒性。
临一些中药如砒霜、雄黄、生半夏、杏仁、白果等均具有一定的毒性, 在治疗量内给药不会产生中毒的反应, 但如果超量使用, 则有可能会出现毒副作用[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 中医 20 0 2年 第 2 3卷 第 1 2期
引 起 中药 毒 副 作 用 的原 因 及 对 策
陕 西 省 西 安 市 碑 林 区红 十 字会 医院 ( 1 0 1 赵 高 潮 李 静 70 0 )
摘 要 : 文 浅析 引起 中 药毒 副作 用 的 原 因 , 本 即误 服 伪 品 、 量 过 大、 药方 法 不 当 、 剂 服 中
中药 以 治 病 疗 效 高 , 副 作 用 小 日益 为 世 界 毒 所 公 认 。 着 中药 的 广 泛 应 用 , 随 中药 毒 副 反 应 发 生
的 病 例 较 为 多 见 , 预 防 中 药 毒 副 反 应 发 生 , 浅 为 现 析 引 起 中药 毒 副 作 用 的 原 因 及 对 策 如 下 。 累 , 于 种 种 原 因 , 年 来 中 药 用 量 有 加 大 的 趋 由 近
册 , 9 1 1 :2 1 9; 4( ) 9 6
2 O 樊 永 平 . 心 丸 对 大 鼠 离 体 心 肌 缺 血 再 灌 注 损 保
伤 的 保 护 作 用 — — NO 和 氧 自 由基 损 伤 的 E P 研 究 [ . S A]
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四 十 周 年 校 庆 论 文 集 , 9 6: 3 19 3 6 2 李 君 庆 . 龄 及 人 参 皂 甙 R l 大 鼠 脑 皮 层 NO 1 年 g 对
黄 、 心 、 吐 。2 恶 沤 L
1 引 起 中药 毒 副 作 用 的原 因
1 1 误 服 伪 品 中 药 品 种 繁 多 , 于 历 史 的 . 由 原 因 , 地 用 药 习 惯 不 尽 相 同 名 称 不 统 一 。 加 之 各 近年 药 材 管 理 上 不 到 位 , 些 不 法 药 贩 以假 乱 真 , 一
1 Le 2 e E H 龙 胆 泻 肝 汤 对 小 鼠腹 腔 巨 噬 细 胞 诱 生
化 氮 合 酶 及 产 生 一 氧 化 氮 的 影 响 L ]. 医 杂 志 ,9 9 4 J 中 19 ;0
( ):3 6 6 6
型 一 氧 化 氯 台 成 酶 的 激 活 作 用 . 外 医 药 ・植 物 药 分 刀 国
1 3 服 药 方 法 不 当 中 医对 服 药 方 法 很 有 .
讲究 , 一 般 汤剂宜 温服 , 表 散寒药 最好热 服 , 如 解
热 性 疾 病 则宜 冷 服 等 。 确 的 服 药 方 法 , 提 高疗 正 可 效 , 反 , 服药 方法不当 , 但 不能保证疗效 , 相 若 不 有
时还 可 导 致 毒 副 反 应 。 砒 石 不 能 作 酒 剂 服 , 之 如 违 可 致 中毒 , 至 毙 命 。 胆 子 内 服 时 必须 去 壳 取仁 甚 鸦
这 是 中 医在 长 期 实 践 中对 中药 运 用 的 临床 经 验 积
1 袁 静 . 母 延 寿 方 对 雌 性 初 老 大 鼠 脑 内 NO 含 量 的 O 益
势 , 对 毒 性 中药 , 大 剂 量 必 须 慎 之 又 慎 , 则 但 加 否
会 导 致 毒 副 反 应 的 发 生 。 斑 蝥 为 剧 毒 药 , 典 规 如 药 定 用 量 为 0 0 g 0 0 g 只 宜 作 丸 散 剂 , 、 即 . 3 ̄ .6 , 0 6g 可 中 毒 , 人 服 斑 蝥 5 只 ( ) 2 mi 后 发 生 剧 有 2g , 0 n 烈 呕 吐 和 腹 痛 ,h后 出 现 急 性 肾 功 能 衰 竭 。 1 n雄 黄 一 般 外 用 , 服 人 丸 散 剂 , 用 量 0 0 g 0 内 常 .5~ . 1 有 人 误 服 含 雄 黄 5 的 偏 方 4剂 , 现 全 身 发 g, g 出
包 裹 ( 空 胶 囊 壳 、源自仁 、 眼 肉) , 则 有 蚀 灼 用 枣 龙 服 否
1 刘 晓 秋 . 药 对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大 鼠 NO 和 结 肠 8 中
影 响 【]. 徽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 9 7 1 (): 4 J 安 1 9 :6 5 5
1 1 王 伟 . rh r l tig分 析 精 制 血 府 胶 囊 对 No t e n b o tn 缺 氧缺糖 心 肌细 胞一 氧化 氮 合酶 ( NOS) mRNA 表 达 的 影
电 的调 整 作 用 [ ] .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 9 7 1 ( ): J 广 1 9 ;4 3
17 8
1 张 旭 晨 舒 灵 对 金 黄 地 鼠 巨 噬 细 胞 表 达 一 氧 9 肺
响[ A].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四 十 周 年 校 庆 论 文 集 , 9 6 2 4 北 1 9 ;7
以 劣 充 优 现 象 时 有 出 现 , 个 别 部 门 片 面 追 求 经 有 济 效 益 , 松 对药 材 真 伪 的鉴 别 , 放 使假 劣药 品 流 入 医疗市场 , 导致 病 人 误 服 假 药 , 而 引起 中毒 。 从
如 商 陆 有 毒 , 人 误 以 商 陆 当 人 参 服 用 而 中 有 毒 ; 白 附 有 毒 , 人 误 将 其 当 天 麻 服 用 而 出 现 中 禹 有 毒症状等 。 1 2 剂 量 过 大 每 种 中药 都 有 规 定 的 用 量 , .
1 王 斌 .白芍 总 讯 对 佐 剂 性 关 节 炎 大 鼠 的 免 疫 3
调 节 作 用 及 其 与 一 氧 化 氯 关 系 的 研 究 E3. 国 免 疫 学 杂 J 中
药 未 经 炮 制 或 炮 制 不规 范 、 剂 i 作 失 误 、 调 f - 配伍 不 当 、 质 差 异 等 7方 面 , 提 体 并
出 了预 防 对 策 , 提 高 中医 药 疗 效 , 绝毒 副 作 用发 生 , 有 指 导 意 义 。 对 杜 具 主题词 : 中草 药/ 中毒 斑 蝥 商 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