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区划资料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土壤地理学课件第十一讲( 2)我国土壤

土壤地理学课件第十一讲( 2)我国土壤
• 2,半湿润地区:>400毫米,降水量>蒸 发量,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大部、青藏高原东南部,森林---草原, 旱地为主的农业
编辑版ppt
10
3)7月平均气温
七月一般是大陆上全年最热的月 份。
不过东部推后,而西南地区提前 至6月或5月。
编辑版ppt
11
7月平均气温特点:
1)等温线因纬度变化相差较小,每一 纬度相差仅0.2 ℃左右。
2)大部分地区在20-28 ℃之间,东北 平原22-24℃ ,华北平原26-30℃ 。
3)西部差异处于全年中最大。青藏高 原大部分地区8-12 ℃以下,最冷地区2 ℃以下,以至终年积雪。
二. 我国土壤
(一)我国土壤形成因素 1. 气候 2. 地貌与地形 3. 母质 4. 生物 (二) 土壤类型及分布 (三) 土壤分区
编辑版ppt
1
(一)我国土壤形成因素
• 1.气候 显著季风气候 东亚大陆季风气候
编辑版ppt
2
辐射与温度 辐射:太阳辐射是大气过
程的最主要的能源。
编辑版ppt
3
辐射特点:
最大可能蒸发量,表示下垫面足 够湿润,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
编辑版ppt
27
编辑版ppt
28
蒸发力全国可分三个区:
A.低蒸发力(<1000 mm):集中在东北大 兴安岭、长白山山地、长江中下游、广西、 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到喜马
拉雅山南麓。
B.中蒸发力(1000-1600 mm):东北大 平原、黄河中下游、珠江中下游、福建和 江西大部、台湾、海南。
编辑版ppt
8
1月平均气温特点
1)等温线与纬度大致平行, 每一纬度相差1.5 ℃左右。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及景观ppt课件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及景观ppt课件
地带性土壤——棕漠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地带性土壤——石膏盐盘棕漠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非地带性土壤——龟裂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非地带性土壤——紫色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地带性土壤——黑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地带性土壤——黑钙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地带性土壤——黄壤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地带性土壤——砖红壤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非地带性土壤——高山草原土

中国土壤分布 ppt课件

中国土壤分布  ppt课件

PPT课件
26
中国东南部湿润土壤系列
PPT课件
27
中国东南部湿润土壤系列
PPT课件
28
中国东南部湿润土壤系列
PPT课件
自南向北依次出现的 主要土壤组合是:湿 润铁铝土—湿润富铁 土,湿润富铁土—湿 润铁铝土,湿润富铁 土—常湿雏形土,湿 润淋溶土—水耕人为 土,湿润淋溶土—潮 湿雏形土,冷凉淋溶 土—湿润均腐土,寒 冷雏形土—正常灰土。 东南部湿润土壤系列 分布区是我国农业精 华地区和主要林区。
过程和土壤属性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
PPT课件
4
土壤系统分类
定义:土壤系统分类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谱系式的定 量土壤分类。
基本观点:具体指标是可以直接感知和定量测定的土壤属 性,土壤类型的划分主要根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PPT课件
5
土壤发生学分类与系统分类的比较
1
土壤发生学分类方法虽是以 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土壤 属性三方面为依据,然而更 侧重于成土因素,尤其是生 物、气候因素,而对土壤本 身属性注意不够,分类指标 不具体,所以它是一个定性 分类。
PPT课件
20
中国暖温带至温带地 区的土壤分布
PPT课件
21
中国暖温带至温带地区的土壤分布
发生学分类强调生物、气候因素,其土壤分布大都与生物、气候条件相适应
特点:我国暖温带至温带地区十分广阔,正好位于季风交替区,土壤分布规律 与欧亚大陆西部明显不同
成因: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湿热气团活跃,气温普遍升高,高温多雨: 冬季盛行西北风,干燥而寒冷,气温普遍较低。
温带土壤演替顺序
冬被背部东辽平原的黑土、白浆土、自东向西排 列,向西气候逐渐干旱,相继出现黑钙土、暗栗 土、栗钙土、淡钙土以及棕钙土、灰漠土、灰棕 漠土。

《中国土壤分布》课件

《中国土壤分布》课件
《中国土壤分布》ppt课件

CONTENCT

• 引言 • 中国土壤类型概述 • 中国土壤分布的地理因素 • 中国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 中国土壤退化与保护 • 结语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介绍中国土壤的分布特点、形成 原因及影响
背景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 之一,土壤分布的差异对农业生 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水文过程
地表水、地下水等水文过 程对土壤的水分状况、物 质迁移等产生影响。
水质
不同地区的水质差异影响 土壤的性质和发育。
04
中国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东部湿润区土壤分布
总结词
广泛分布、类型多样
详细描述
中国东部湿润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由于气候湿润、降水丰 沛,土壤类型广泛分布且多样。典型土壤有红壤、黄壤、棕壤、褐土等。这些土 壤在丘陵、山地和平原上均有分布,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
土壤退化会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 加剧水土流失,影响生态平衡,破 坏生物多样性。
威胁人类健康
土壤退化会导致土壤污染和水污染 ,进而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
土壤保护的措施和建议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在农业生产中,应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 开发和过度耕作,保护土地资源。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通过植树造林、种草、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和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80%
温度
温度的变化影响土壤的冻融作用 、风化作用等,从而影响土壤的 发育和分布。
地形对土壤分布的影响
地形类型
平原、山地、丘陵等不同地形 类型的土壤分布不同。
地势高度
地势高度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 配,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和分 布。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资料课件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资料课件
地形因素
地形对土壤的分布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山地地区,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土壤分布通 常呈现出垂直分布的特点。而在平原地区,土壤的分布则相对较为均匀。
植被因素
植被对土壤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森林地区,由于植被的覆盖作用,土壤中的 水分和养分含量通常较高,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而在草原地区,由于植被较为单 一,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通常较低。
垂直分布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土壤类型也会发生变化,出现垂直分布的特点。如高山 草甸土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而高山寒漠土则分布在5000米 以上的地方。
土壤分布的区域性
不同地理区域的土壤类型
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土壤类型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华北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棕壤和黄土,而华南地区 的土壤类型则主要为红壤、砖红壤和赤红壤。
得名。
分布
02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包括江西、湖南、广东
、福建等地。
特点
03
红壤的pH值较低,呈酸性,适合种植茶叶、柑橘等
农作物。
黄壤
定义
黄壤是一种富含黄色氧化铁的土壤,因颜色呈黄色而 得名。
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 等地。
特点
黄壤的pH值较低,呈酸性,适合种植烟草、咖啡等 农作物。
相同地理区域的土壤类型
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土壤类型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华北地区,褐土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和低山丘陵区,而棕壤 则主要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区。
土壤分布的影响因素
气候因素
气候对土壤的分布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有 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积累,因此2
通过施用有机肥、化肥等化学物质,增加土壤养分和改善土壤

中国土壤的分类与分布规律PPT课件

中国土壤的分类与分布规律PPT课件
龟裂土记录了自然的变迁、生命的消长。
17
白浆土 :在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下, 发生白浆化过程,形成的微酸性淋溶土。 土体中有白浆层,微酸性,自然肥力较高。
上图为白浆土剖面
土地利用:原始植被针阔混交林(岗地) 已为次生杂木林、草甸及沼泽化草甸所代 替;现除部分低洼地外都已开垦为农田, 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等。
上图为黄壤剖面
上图为黄壤景观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亚热带湿润常绿阔 叶林与湿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内苔 藓类和和水竹类生长繁茂;次生植被为马 尾松、杉木、栓皮栎和麻栎等;农业利用 以旱作粮食作物为主,以及茶叶和蚕桑。
10
黄棕壤: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下的淋 溶型地带性土壤 。土壤黄棕色,弱 酸性。
上图为燥红土剖面
上图为燥红土景观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为干旱稀树草原, 刺篱木、仙人掌,扭黄茅; 农业利用 除了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外, 可以种植腰果、剑麻、番麻等,是我国 粮、经、林、果、糖与药材的重要基地。
9
黄壤:暖热阴湿气候下,氧化铁高度 水化形成针铁矿,使土壤产生“黄化 过程”,同时生物积累过程和富铁铝 化过程明显。土壤鲜黄色,强酸性, 有机质含量高,开垦后迅速下降。
上图为褐土剖面
上图为褐土景观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以辽东栎为代表 的干旱明亮林以及以酸枣、荆条、菅草 为代表的灌木草原;人工林则以油松洋 槐为主;低山丘陵地区多已开垦为农田, 栽培果树,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等。
14
暗棕壤: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针 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生腐殖质积 累过程和盐基与粘粒的淋溶过程的淋溶 土壤。 土壤中性到微酸性,终年处于 湿润状态,表层有机质很高。

《土壤分类与分布》PPT课件

《土壤分类与分布》PPT课件
干旱土 Aridisols
相当于美国系统分类中的干旱土(Aridisols), 中国土壤分类中的干旱土、漠土、高山漠土、 钙成土等
ppt课件
1
褐土(山ppt东课件 济南)
2
褐土剖面(山东济南)
ppt课件
3
辽西褐土景观
ppt课件
4
辽西褐ppt课土件 剖面
5
栗钙土剖面(山西柳林县)
ppt课件
6
灌淤土景观(宁夏银川)
ppt课件
37
灌淤土剖面ppt(课件宁夏中宁县)
38
楼土(陕pp西t课件杨陵)
39
ppt课件
21
世界水稻土分布图
ppt课件
22
中国水稻ppt课土件 分布图
23
石灰岩地区水稻土景观(广西阳溯)
ppt课件
24
稻田养鱼(四川成都市)
ppt课件
25
水稻土(江ppt课苏件 无锡)
26
水稻土剖面ppt课(件江苏吴县)
27
漂洗水稻土ppt(课件浙江吴兴)
28
潜育水稻土ppt课(件湖北监利)
29
复石灰水稻土ppt课(件广西桂林)
30
淹育(氧化型)水稻ppt课土件 (湖南桃源)
31
渗育水稻土p(pt课江件 苏沙州)
32
肥沃水稻土中的“鳝血”班块(江苏吴
兴)
ppt课件
33
潴育(氧化还原型)水pp稻t课件土(湖南桃源)
34
潴育水稻土ppt课(件广东徐闻)
35
潜育型(还原型p)pt水课件稻土(湖南桃源) 36
栗钙土(p新pt课件疆新源)
7
栗钙土剖面(内ppt课蒙件 古锡林郭勒盟) 8

中国土壤分布-PPT

中国土壤分布-PPT

中国土壤分布概况
东部沿海:湿润海洋性 土壤地带谱 中部:过渡性土壤地带 谱 西部:干旱内陆性土壤 地带谱
11
秦岭—淮河以南土壤 分布
12
秦岭—淮河以南土壤分布
秦岭一淮河以南 地区属亚热带至热带, 由于受湿润季风的影 响,热量和雨量自北而 南递增,土壤带基本 上随纬度变化,自北 而南出现黄棕壤、红 壤和黄壤、砖红壤性 红壤和砖红壤。
--
20
问题来了?
中国东部土壤地带性是如何分布的?成因? • 中国东部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基本上与纬度带相一致。由南而北依次为砖红壤-砖
红壤性红壤-红壤-红棕壤-棕壤-暗棕壤-灰化土。 • 成因:中国东部为季风气候,热量和雨量自南向北递减。南方降水量多,温度高,
故南部的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 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越往北降水量减少、冬季 温度越低,其风化淋溶作用越弱,质地越加粘重,肥力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 碳酸钙淀积。至东北地区,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钙、镁、钾、钠等 无机养分和腐殖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土壤肥力高。
35
4
土壤系统分类
定义:土壤系统分类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谱系式的定 量土壤分类。
基本观点:具体指标是可以直接感知和定量测定的土壤属 性,土壤类型的划分主要根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5
土壤发生学分类与系统分类的比较
1
土壤发生学分类方法虽是以 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土壤 属性三方面为依据,然而更 侧重于成土因素,尤其是生 物、气候因素,而对土壤本 身属性注意不够,分类指标 不具体,所以它是一个定性 分类。
VS
6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资料PPT共33页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资料PPT共33页
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资料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4--中国土壤区划资料

4--中国土壤区划资料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的分布规律》
龚子同
在土壤分类的基础上对土壤进行了区划。
资源与环境学院
二、土壤区划的目的
土壤区划是根据土壤群体在地球表面组合的特征, 按其相似性或差异性以及在空间的构型进行地理区 域的划分。它是自然区划和农业区划的基础资料和 组成部分,为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发展农、 林、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土壤区划来认识各种土壤的性状和特点,并且 分析它们的地区特征,探讨不同地区土壤组合的规 律,以便我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时能够做到因土利用 改良和因土经营管理。
资源与环境学院
二、土壤地区
全国土壤区划二级单元。反映土壤区域内部生物、 气候条件不同引起较大范围地带性土纲或土类组合 的差异。据此将东部森林土壤区域划分出华南、滇 南砖红壤、水稻土(Ⅰ1)等6个土壤地区;西北草 原、荒漠土壤区域划分出内蒙古黑钙土、栗钙土、 棕钙土(Ⅱ1)等3个土壤地区;青藏高山草甸、草 原土壤区域划分出青藏东部亚高山、高山草甸土 (Ⅲ1)等3个土壤地区,共计12个土壤地区。
完成1∶400万中国土壤区划图和中国土壤区划
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一、土壤区划概况
年代
1982 1984
1996 1999
代表人 作品
席承藩、张 俊明 席承藩、张 俊明
龚子同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概要》将全国分为4大土壤区域、 15个土带、64个土区,
《我国的土壤》一书中,把全国土壤划分为两级,即土 壤区域和土壤区。全国共分为3个土壤区域和12个土壤 区
资源与环境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17
进入夏天,少不了一个热字当头,电扇 空调陆 续登场 ,每逢 此时, 总会想 起
那一把蒲扇。蒲扇,是记忆中的农村 ,夏季 经常用 的一件 物品。

十四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PPT课件

十四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PPT课件
第十四章 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
一 、土壤分类概述 二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三、中国土壤分布
一、土壤分类概述
土壤分类:即根据土壤性质和特征对土壤进行分门别类。 单个土体:是一种能代表土壤个体最小体积的土壤,人为假 设其平面的形状近似六角形。单个土体的面积可从1 m2到10 m2不等,取决于土壤发生层次的变异程度。单个土体是由不 同发生层组成的土体,许多单个土体组成聚合土体 。 土壤分类单元:也称土壤单元,指土壤分类系统不同级别中 的一组土壤个体。一个具体的属、一个具体的科、一个具体 的目等。
把与一定生物气候带不相符合的土壤类型就是 非地带性土壤。
土壤水平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指随着纬度的变化,土壤类型 呈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我国东南部受湿润海洋性气候影响,所以在东南部
土壤纬度地带性明显。由南向北土壤类型分布为:
砖赤红黄
红 壤
红 壤


黄棕
棕 壤

暗灰 棕化 壤土


(2)经度地带性:指随着经度的变化,土壤类型呈 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碎屑多,细土物质粘粒含量高。
上图为石灰(岩)土剖面
上图为石灰(岩)土景观
开发利用:植树造林,保持水 土的同时,可以修建石坎梯田, 种植经济林木。
沼泽土:是指地表长期积水或季节性积水, 地下水位高(在1m以上),具有明显的生 草层或泥炭层和潜育层,但厚度不足50cm, 且全剖面均有潜育特征的土壤。
上图为沼泽土剖面
土壤分类工作的内容
1、区分 --按土壤类型的特征(指标)区分土壤,
这是土壤分类最基本的工作。
2、归类 --对相似的土壤根据土壤主要特征(指标)
进行比较、归纳,使在不同分类级上作为分类的指 标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即根据相似性归类。

《中国土地资源分区》PPT课件

《中国土地资源分区》PPT课件

——林农用地区(简称江南丘陵山地区)
包括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
等省、区的大部分或部分。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5.45%。本区粮食、经济作物、经济林产、淡水鱼产等在全国
均占有重要地位。以林地利用为主,耕地占有相当的比重,草
地较少,以喜热草丛为主。全区地形为丘陵、山地及散布其间
位于淮河以南,武当山以东,洞庭湖、鄱阳盆地以北。
包括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湘、鄂、浙、赣、豫、苏、沪、皖等
8省(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
的4.2,地开发利用程度高,以耕地居优势,林地次之,草
地较少,是我国最重要的农耕区之一。全区地形以平原、丘
陵为主,人口密集,劳密、城市化、业化程度高。应稳定耕地面积。
精选PPT
21
13.2 中国土地资源分区概述
内蒙古高原牧草地与旱地 ——牧业用地区(简称内蒙古高原区)
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93%。是个牧业用地占绝
对优势的土地利用地区,也是内蒙古主要牧区之一。全区以
高原、山地为主,区内耕地面积小,经营粗放,广种薄收,
构造与气候差异所形成的地域分异规律,大尺度区位因 素和土地利用结构,主要考虑区域土地资源生产潜力、 土地利用大类优势及土地利用的基本方向与发展趋势等,
反映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特点的普遍性; (12个)
二级区―土地利用亚区:在同一土地利用区内,
依据土地利用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 异续分亚区,主要考虑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结构指标和土 地产出与人地关系指标,如土地利用率、垦殖指数、粮 食单产、人均耕地等,反映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特点普
精选PPT
2
分区的总体原则
土地资源分区必须客观地体现土地利用现状、适 宜性和利用方向与潜力。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5.2土壤(共27张ppt)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5.2土壤(共27张ppt)

砂土 砂粒为主
大 好 差 易于耕作
壤土 砂粒、粉粒、黏粒比例适中
中等 好 好 易于耕作
黏土 黏粒为主
小 差 好 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 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 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 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 所构成。
有机层: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绿肥作物养分含量丰富,翻入土壤中,具有丰富土壤营养物质、改良土 壤物理性状等作用,多数可兼作饲草。
课堂练习
读“土壤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A、B分别代表自然土壤形成的两个阶段,则A、B分别是( )
A.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B.成土母质 风化物
C.原始土壤 成土母质
D.原始土壤 风化物
植物起着循环泵的作用,经过长期的筛选和循环,其 他元素逐渐淋失,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相对富集
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 相关,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 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
风化:在温度、水、空气、生物等影响下,地表岩石发生破碎、分解,形成许多松散物质
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 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 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坚硬的岩石
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 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 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4.图中①②分别代表形成土壤的两个过程,则①②分别是( )
A.盐渍化 低等植物着生
B.风化作用 高等植物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与环境学院
Hale Waihona Puke 源与环境学院17土壤区
面积

万km2 %
通过上
一节指
标分析, 并采用 土壤区
东部森 林土壤
426
44.4
域、土
区域
壤地区、
土区三
级分区
制,把
全国共
分为3 个土壤 区域、 12个土 壤地区
西北
草原、 荒漠土 338 35.2 壤区域
和72个
土壤区
青藏高
山草甸、 草原土 196 20.4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三、土壤区划作用和任务
1、总结土土壤科学研究成果,全面认识土 壤的发生、特性、生产力、分类和分布规 律; 2、为农业生产服务,着重阐述生物气候特 点和地带性土类的地域差异,来估计土壤 资源和拟定农业发展方向; 3、推动土壤科学发展。发现理论问题的空 白点,从而提出新的概念与理论。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的分布规律》
龚子同
在土壤分类的基础上对土壤进行了区划。
资源与环境学院
二、土壤区划的目的
土壤区划是根据土壤群体在地球表面组合的特征, 按其相似性或差异性以及在空间的构型进行地理区 域的划分。它是自然区划和农业区划的基础资料和 组成部分,为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发展农、 林、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土壤区划来认识各种土壤的性状和特点,并且 分析它们的地区特征,探讨不同地区土壤组合的规 律,以便我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时能够做到因土利用 改良和因土经营管理。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一、土壤区划概况
年代 代表人
作品
公元 《尚书•禹贡 前5世 篇》 纪
《周礼》
1934 1946
《管子•地员 篇》
侯光炯和马 溶之
马溶之
1954 1959
《中华地理 志》
中国科学院
《尚书•禹贡篇》一书,就阐述了九州的土壤地理分布特 征、分类和肥力等级。
在《周礼》中,又根据地形、地势,在九大类的基础上, 进一步划分了五个类型区。 稍后,《管子•地员篇》进一步划分全国为3大类和25类土 地。 提出了研究土壤复区的概念,当时命名为土域。嗣后,逐 渐发展到区划系统 编制黄河流域土壤图和全国土壤区划图时,提出了土壤生 物气候区、土壤亚区、土壤复域和土链的区划系统,首次 将全国土壤划分为14个土区, 将全国土壤划分为7个土壤带,38个土区
率和生产率的途径基本相同。 (四)自上而下多级分区与应用。高级分区级别以
土壤区域为基础,在区域以下可分地区、土区、 亚区、土片,最后至土壤样块。
资源与环境学院
二、指标体系
(一)区域土壤利用结构反映区域土壤利用的总体 格局,通常以各类用地土壤占土壤总面积的百分 比表示。主要指标包括农业土壤利用率和非农业 土壤利用率、复种指数、森林覆盖率等
(二)土壤利用的自然环境条件 :①区域水热气候 条件 ;②区域土壤类型组合 。
(三)社会经济属性:①区位因素 ,②土壤生产力 , ③人地关系 。
资源与环境学院
第四节 主要分区简介
• 一、土壤区域 • 二、土壤地区 • 三、土区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一、土壤区域
土壤区域是土壤区划一级单元。它反映我国 土纲组合群体结构与大农业生产的概括特征, 体现我国生物气候条件大范围的不均衡性, 及其所影响到的土壤性状与农、林、牧业布 局的重大差异,据此将全国分为三个不同的 土壤区域:Ⅰ.东部森林土壤区域;Ⅱ.西北草 原、荒漠土壤区域;Ⅲ.青藏高山草甸、草原 土壤区域。
壤区域
土壤地区
华南、滇南砖红壤、赤壤土、水稻 土地区
江南、台北红壤水稻土地区 西南红壤黄壤水稻土地区 汉江、长江中下游黄棕壤黄褐土水
稻土地区 辽东、华北棕壤褐土潮土地区
东北暗棕壤白浆土黑土地区 内蒙古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地区 黄土高原黄绵土黑炉土灰钙土地区 甘新灰漠土棕漠土风沙土地区 青藏东部亚高山,高山草甸土地区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三、土区
国土壤区划三级单元。反映土壤地区内部生 物、气候条件或地域性因素(地形、水文等) 不同引起的土类或土类组合的差异。同一土 区内,具有比较一致的水热条件和土地生产 力,农、林、牧生产的配置和改良利用也相 近似。据此东部森林土壤区域共分44个土区, 西北草原、荒漠土壤区域共分20个土区,青 藏高山草甸、草原土壤区域共分8个土区,共 计72个土区。
第二节 中国土壤区划的内容与特点
• 一、土壤区划的内容 • 二、土壤区划的特点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一、土壤区划的内容
(一)区划系统拟定 (二)自然条件分析 (三)土壤类型划分 (四)土壤资源评价 (五)区划方法选择 (六)区划原则确定 (七)区划图件说明
高等 级——产业部署; 低等 级——利用规划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第五章 中国土壤区划
• 第一节 中国土壤区划研究概况、目的及作用 • 第二节 中国土壤区划的内容与特点 • 第三节 中国土壤区划的分区原则和指标体系 • 第四节 主要分区简介
资源与环境学院
第一节 中国土壤区划研究概况、目 的及作用
• 一、土壤区划概况 • 二、土壤区划的目的 • 三、土壤区划作用和任务
完成1∶400万中国土壤区划图和中国土壤区划
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一、土壤区划概况
年代
1982 1984
1996 1999
代表人 作品
席承藩、张 俊明 席承藩、张 俊明
龚子同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概要》将全国分为4大土壤区域、 15个土带、64个土区,
《我国的土壤》一书中,把全国土壤划分为两级,即土 壤区域和土壤区。全国共分为3个土壤区域和12个土壤 区
资源与环境学院
二、土壤地区
全国土壤区划二级单元。反映土壤区域内部生物、 气候条件不同引起较大范围地带性土纲或土类组合 的差异。据此将东部森林土壤区域划分出华南、滇 南砖红壤、水稻土(Ⅰ1)等6个土壤地区;西北草 原、荒漠土壤区域划分出内蒙古黑钙土、栗钙土、 棕钙土(Ⅱ1)等3个土壤地区;青藏高山草甸、草 原土壤区域划分出青藏东部亚高山、高山草甸土 (Ⅲ1)等3个土壤地区,共计12个土壤地区。
资源与环境学院
二、土壤区划的特点
(一)技术性 (二)社会性 (三)具体性 (四)实用性
资源与环境学院
第三节 中国土壤区划的分区原则和 指标体系
• 一、分区原则 • 二、指标体系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一、分区原则
(一)土壤组合类型的结构和功能相似。 (二)制约或影响土壤地域分布的自然和社会经济
条件基本相同。 (三)改造、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