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七下《18狼》word教案 (7).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18讲:《狼》(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18讲:《狼》(教案教学设计)

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知识与能力(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入课文。

(2)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学生表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2)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一、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二、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并掌握课文《狼》中的重要词汇和语言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狼》,使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大意。

2.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解释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3 文学鉴赏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风格,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与狼有关的故事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3.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解释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风格,分享对课文的鉴赏心得。

第四章: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小组讨论的表现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抄写课文让学生抄写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5.2 阅读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狼有关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准备《狼》的课文文本,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6.2 相关背景资料收集关于狼的生态、文化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6.3 教学多媒体制作或寻找与《狼》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丰富教学手段。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

7.2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教师回答并引导讨论。

7.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如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境。

第八章:教学评价8.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精选10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精选10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②理解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渗透:对本文主旨进行多角度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对于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对重点实词进行重锤敲击;②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揣摩狼与屠户的心理。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生活动设计:①在梳理文章情节的基础上,讲故事有声有色的讲出来;②进行创造性表演;③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来完成一个成语活动:积累“狼”的成语。

附: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虫虎豹,狼狈为奸,引狼入室,狼吞虎咽,鬼哭狼嚎。

从古到今,关于狼的成语、小说、故事、传说很多,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狼的故事。

二、作家作品简介蒲松龄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字留仙,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蒲家庄人。

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他的书房,“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

全书共491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表露作者的思想。

三、古诗文教学,读字当头(一)、初读文章、跨越障碍①注音缀行甚远驰担持刀少时②词句理解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禽兽之变诈几何哉?③重锤敲击词语有很多的古汉语词,在今天现代汉语中仍有它的生命力,请找出下列实词仍在现代汉语中运用的成语。

示例: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虎视眈眈训练:1、顾野有麦场2、前狼假寐3、一狼径去(二)、齐读课文,看图梳理情节,讲故事1、梳理情节A、本故事的主角是谁?b、讲了一个什麽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C、故事是怎样具体展开的?附:狼屠户2、讲故事、做点评3、揣摩心理活动文中最精彩的是哪一部分?(御狼、杀狼)一排站在屠户的角度揣测其心理变化;一排站在狼的角度揣测其心理变化;并做一下点评。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教案

《狼》教案一、研读教材《狼》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短小精悍,却又寓意深远。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和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翻译课文;2、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本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屠户内心世界变化的过程;2、认识狼贪婪凶残和阴险狡诈的本性,屠夫对待狼没有盲目厮杀,而是利用天时地利,巧妙杀狼。

从这个方面,引导学生懂得用“智慧”同他们面对的任何“敌人”作斗争。

(2)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实词、熟练翻译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阐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突破方法:为解决重、难点,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和小组辩论,感受故事情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精神,在理解中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学情这篇课文是一篇短小精悍、扣人心弦的小故事,字词较易理解,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抓住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加上这之前对文言字句的积累,在诵读中较易梳理词句和翻译课文。

且课后研讨练习中的第三大题,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性思维。

三、教法学法教法设想: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激趣法、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加以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做好充分预习和诵读基础上,自主疏通课文时,让学生提出学习中的难词、难句,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组组交流,加以点拨,从中悟出规律方法。

第二方面,针对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方面的疑难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达到进一步把握主题的目的。

教学过程:先请同学说说“狼来了”的故事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狼》的诗句。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生词和短语。

能够理解并描述诗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默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狼》,使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狼》的诗句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生词和短语的解释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诗中的一些抽象和深奥的意象的理解。

对诗中的象征和隐喻的解读。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和默读:通过朗读和默读的方式,使学生熟悉《狼》的诗句和故事情节。

3.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3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中的意象和象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介绍《狼》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4.2 朗读和默读:让学生朗读和默读《狼》,理解诗句和故事情节。

4.3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引导学生解释和运用诗中的生词和短语。

4.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分享自己的理解。

4.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中的意象和象征,进行课堂讨论。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5.2 作业和测验: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狼》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3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狼》原文及相关注释。

6.2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狼》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

6.3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关于《狼》的参考资料,如相关论文、解析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8《狼》说课稿

(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8《狼》说课稿

《狼》说课稿一、说教材我所教学的课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狼》。

本单元是以“动物〞为主题,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与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进一步思考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来的人类的生活轨迹。

《狼》是一篇文言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

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全文分两局部,前一局部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后一局部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实际,本人把教学目标定为1、a、知识与技能:a朗诵文言课文。

b积累文言词汇c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d理解句意、文意。

b、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识,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

c、道德及情感价值观: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教学重点:a、积累文言词汇。

b、理解古今异义、现象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

3、教学难点:理解句意、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说学情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难较长时间的集中,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点无味,甚至反感和恐惧,故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反感、恐惧的心理。

再加上这之前已经学习过几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字、词、句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文言文的分析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教师的点拔启发下,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课文。

四、说教法学法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诵读法、质疑探究法、问题导引法。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表达学生自主性,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学于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假设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

长春版初中七年级下第十八课狼教材课程

长春版初中七年级下第十八课狼教材课程
黠xiá
缀行 从 并驱如故 大窘 顾 耽耽相向 弛担 持刀 少时 径去 目似瞑 意暇甚 方 假寐 黠 顷刻 诈 重点字词的用法:犬 、洞、意、遂、故、前 、敌
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文言文翻译有“信、达、雅” 三个原则。“信”就是翻译准 确,合乎原文,“达”就是翻 译通畅,“雅”就是翻译得美, 要有文采。翻译方法不外乎: “对”、“换”、“留”、 “删”、“补”、“调”、 “变”七个字。
学生小组翻译,互相质疑。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屠夫遇狼”概括第一段内容, 后三段的内容分别该怎样概括? 2.哪些词语表现屠夫害怕,对狼抱有幻想, 一再妥协退让? 3.前狼假寐的姿势、神态,目的分别是什 么? 4.哪一句表现了狼贪婪的本性? 5.课文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 6.哪一句能概括文章的主题?
归纳总结:
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 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 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 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 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拓展阅读 《狼》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 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 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 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 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 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 苫shãn
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蔽bÌ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 弛chÍ 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
敢前,眈眈Leabharlann 向。眈dān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瞑mÍng

长春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8狼word教案(7)

长春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8狼word教案(7)

《18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古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能力目标1、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知识导航1、关于作者蒲松龄(1864-1715),字留仙、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清代文学家。

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热衷于功名,十九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但后来屡试不第,直到七十一岁时才做了贡生。

他一生穷困潦倒,使其有机会接近劳动人民。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

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

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

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关于《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文言短篇小说集,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

共收集了短篇小说四百九十一篇,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聊斋”是他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其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自主学习1、注音屠缀窘眈瞑薪隧苫蔽弛寐尻黠诈2、释词实词意义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的意思是紧跟。

并驱如故: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顾:看到。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

奔倚:奔过去倚靠。

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

耽耽,注视的样子。

意暇甚:神情很悠闲。

意将隧入:想要钻过去。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8课《狼》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8课《狼》教案
1.阅读课文《狼》,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作者鲁迅先生的背景知识,了解其文学地位及创作特点;
3.分析小说三要素,探讨狼的形象、故事情节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成语,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5.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与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对鲁迅先生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
3.培养学生运用成语和词语表达观点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通过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狼》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寓意的小说,它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形象描绘,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小说是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人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狼》这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小说在实际中的社会批判作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认识并思考社会问题。
在难点解析方面,我发现通过举例和比较,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社会寓意。这说明,针对难点问题,采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注意到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疑问。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我可能没有充分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
-例如:提供写作指导和示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8课《狼》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8课《狼》教案
-修辞手法:课文中“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一句,运用了对比修辞,需引导学生理解其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
-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转换,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如“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学生需理解其深层含义。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学会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深入体会作者对狼的描绘,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和生态观。
然而,在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讲解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仍存在困难。针对这一点,我意识到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比较,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文言文句式的特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需要我在一旁及时引导,确保讨论的方向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以《狼》这篇课文为核心,尝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并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通过整个教学流程,我发现了一些亮点,也意识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生的好奇心。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同学们对狼的形象描绘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举例解释:
-文言文句式:如“狼,兽也,而能若是”,需引导学生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难点句子:分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中的“黠”字的含义,以及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修辞手法:课文中狼的形象描绘,如“目光如炬”,需帮助学生理解其拟人修辞的运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价值观和生态观:通过对狼的描绘,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让我意识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为了巩固知识点,我计划在课后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所学内容。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8课《狼》》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8课《狼》》
1.结合注释,读懂全文,勾画出自己 不能解决的问题。
2.合作学习,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 各用一个精练的词语概括每段内容。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叙述了屠夫智斗狼的故事。
一、说出下列红色字的意思
1、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止”通“只” 停止
2、缀行甚远
3、一狼仍从 择其善者而从之
连接、紧跟
跟从 学习
异》,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 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 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 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 的理想。《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 短篇小说集。郭沫若同志称赞这部 书: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 虐入骨三分 。
这个世界上的角色有很多种,我是作为一个 动物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在冥冥的安排之中,我 并没有选择我自身属性的权利,这就是所谓的天 注定。我生下来就注定会拥有足以切断猎物肌肉 与骨骼的牙齿,也注定会拥有足以在猎物的身上 留下致命伤口的爪子。这些与生俱来、无法更改 的东西是我的徽章,也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奋斗的最原始资本。
郭沫若对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评价: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情景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往日东郭先生遇见 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 “仁慈”,险些丧命,幸亏有农夫 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 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那么屠 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 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 那么究竟如何,现在我们就来共同 学习《狼》这篇课文。
不同特点:前者:狡猾、贪婪、凶狠。 后者:充满母爱。
5.从文中找出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并用现代汉语说说它的意思。 句子: ______禽__兽_之__变__诈__几__何_哉__?__止__增__笑_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春版18狼教学设计

长春版18狼教学设计

18 狼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曲折紧张的故事情节。

2.通过读赏悟感知故事的寓意及现实意义。

3.引导学生认识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学情分析学生初学文言文,文言基础薄弱,在重视文言词积累的同时,把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3重点难点通过读赏悟感知故事的寓意及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导入:展示狼的图片,请问同学如果你遇见狼,你的反应如何?(畏惧、跑)但蒲松龄却在《狼》中这样评价:狼亦黠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可见狼并没有那么可怕。

活动2【测试】温馨回顾1.作者2.聊斋志异3文言词语大考验缀行甚远紧跟并驱如故一起旧本来敌大窘困窘急迫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弛担持刀卸下眈眈相向凝视的样子犬坐于前像狗似的屠暴起突然一狼洞其中打洞前狼假寐睡觉狼亦黠矣狡猾变诈几何哉做假欺骗止有剩骨只止增笑耳只意暇甚表情义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方活动3【讲授】教学目标幻灯展示,教师强调本节课教学目标。

活动4【活动】整体感知多情势的朗读文章后,教师幻灯播放视频动画,再展示五幅图片,引导学生概括故事情节。

然后师以思维导图的情势展示出来。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学生兴趣很浓,师生互动很是融洽。

活动5【活动】赏析品味1、狼具有怎样的性情特点?找出文中语句。

贪婪凶恶,狡猾阴险。

语句同学读出。

2、面对狼的贪婪凶恶、狡猾阴险,屠户做了什么?动作:“投以骨”“复投之”----投骨避狼“ 顾”“奔”“倚”“驰”“持”---抢占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当机立断奋起杀狼“ 转视”“断”“毙”--------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大获全胜心理:俱------大窘-----恐------悟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8课狼(教学设计统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8课狼(教学设计统编版)

第18课《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分析狼与屠户的形象,理解文章主旨,感受《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

3.学习屠户勇敢机智、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1.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2.分析狼与屠户的形象,学习屠户勇敢机智、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前两课,我们跟随作者认识了他们生活中性情各异的小动物,也感受到了他们对动物的关爱,对生命的尊重,认识到人与动物应和谐共生,但当我们与动物处于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时,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一篇文言小说《狼》,看看大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又会有怎样新的思考?二、教学新课任务一:识作者、知出处1.作者名片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淄川(今属山东省淄博市)人。

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代表作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文章出处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卷六。

此题下共有三则故事,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蒲松龄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

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摆茶,来的人只要讲一个故事就可免费喝茶。

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

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

康熙十八年春,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

此后屡有增补,历时四十余年,此书可谓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精力。

3.知识链接志怪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

志怪小说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任务二:初读文、练朗读4.课文范读课件播放《狼》朗读并展示: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狼》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狼》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作练习: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和典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难”的作文。要求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表达真情实感。
2.阅读理解:请阅读一篇与《狼》主题相关的文章,并完成以下任务:
a.摘抄文中的重点词汇和成语,并解释其含义。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c.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家庭讨论:与家人分享《狼》这篇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a.课文中的狼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为什么?
b.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应对困难的智慧?
c.请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这些智慧解决问题?
4.研究性学习:选择一个与狼相关的主题,如“狼的生态习性”、“狼与人类的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要求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成一份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狼》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狼》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其文学背景,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
2.培养学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学会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本课的学习状态:
1.利用悬念: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狼吗?狼在你们心中是什么样的动物?”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故事引入:讲述一个与狼有关的民间故事,引发学生对狼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七年级语文教案《狼》七下18

七年级语文教案《狼》七下18

《狼》七下18《狼》【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古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能力目标1.复述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

【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故事复述,多角度地阐释自己对古文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设想】1.疏通文义,但切忌烦琐的讲解,也不必字字句句求确解。

2.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故事之“奇”,一是作者的议论。

3.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呈现“狼”的图片)讲有关“狼”的故事:《小红帽》、《东郭先生与狼》等。

说说“狼”是怎样一种动物呢?与有关狼的成语:如狼似虎、引狼入室、豺狼当道、狼奔豕突、狼藉满地。

由此可以看出,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

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它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的。

2.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

他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山市》)《聊斋志异》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

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古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
文章主旨。

能力目标
1、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阅读文言文
的能力。

2、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
能取得胜利。

知识导航
1、关于作者
蒲松龄(1864-1715),字留仙、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清代文学家。

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热衷于功名,十九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但后来屡试不第,直到七十一岁时才做了贡生。

他一生穷困潦倒,使其有机会接近劳动人民。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

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

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

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关于《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文言短篇小说集,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

共收集了短篇小说四百九十一篇,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聊斋”是他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其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
自主学习
1、注音
屠缀窘眈瞑薪隧
苫蔽弛寐尻黠诈
2、释词
实词意义
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的意思是紧跟。

并驱如故: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顾:看到。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

奔倚:奔过去倚靠。

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

耽耽,注视的样子。

意暇甚:神情很悠闲。

意将隧入:想要钻过去。

假寐:原意是不脱衣服小睡,这里是假装睡觉的意思。

变诈:作假、欺骗。

虚词用法
①而连词,表转折。

但,可是。

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代词,文中指代柴草堆。

例:屠乃奔倚其下。

③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介词,在。

例:盖以诱敌。

④之
代词。

例:又数刀毙之。

(代狼)
助词,的。

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助词,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词类活用
①恐前后受其敌。

(敌:原是名词,现作动词,译为“攻击”。


②狼不敢前。

(前:原是方位名词,现为动词,译为“上前”。


③一狼洞其中。

(洞:原是名词,现作动词,译为“打洞”。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原是名词,现作副词,译为“从所打隧洞”。


⑤其一犬坐于前。

(犬:原是名词,现作状语,译为“像狗那样”。


3、请用原文回答:
(1)两狼的计谋:
(2)前狼假寐的姿势:
(3)前狼假寐的神态:
(4)前狼假寐的目的:
(5)后狼径去的目的:
问题研究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的?
3、文章是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的?
4、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5、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
拓展延伸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布置作业:
1.课后二、三题。

2.《练习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