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文化、能力、创新-大学教师的当代视角(1)

合集下载

注重教师教学发展 提高大学教学品质

注重教师教学发展 提高大学教学品质

注重教师教学发展提高大学教学品质摘要:本文从时代呼唤注重大学教师发展、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理论与模式、对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模式思考等方面探讨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问题,以期使人们更加关注大学教师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品质提升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在迈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传播与更新速度加快,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涌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学生群体的巨大变化等,这些对教师教学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大学教师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业发展远远不能自然地满足这些要求。

注重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既是当前大学教学发展最急迫的要求,也是提升教学品质最关键的因素。

一、时代呼唤人们关注大学教师发展1.大学发展与教师发展伴随着大学的产生和发展,教师的角色地位和职业内涵不断变化演进。

在古希腊“书院”里,教师过着“哲人”式的生活,以“智者”的形象成为膜拜的榜样;在中世纪的母大学(萨莱诺大学、波隆大学、巴黎大学),教师在“象牙塔”中专司传授普遍知识和专业知识(医学、法学、神学等)之职责;到现代大学(柏林大学、威斯康辛大学)时期,学校逐渐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源泉,大学职能扩展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

大学功能的演变要求大学教师也必须随之发展。

大学教师发展是大学发展的基石。

梅贻琦先生说过,大学之大是学问之大,非大楼之大,是大师之大,非地盘之大。

一所大学教师们的学问长久地汇聚起来,决定着该大学的学术广度和深度、纯度和品质、知名度和竞争力,决定着该大学的社会地位和声誉,同时也决定着该大学的财富和未来。

大学因为著名的学者、大师而被人们长久地牢记心间。

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正经历着全方位的快速变化:培养目标从培养精英到培养公民、劳动者;培养理念从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养成素质,再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模式从窄口径专业教育到宽口径专业教育,再到主辅结合、跨学科选修、以学分制为基础的选修制等等;教学内容从人文与科学隔离到人文与科学融合,从经典文理通识基础到现代各学科专业前沿,从封闭知识体系到开放时间空间载体,拓展到全球视野的活动环节;教学方法从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讲授为主,到教师精讲、教材主导、学生“听练考”,再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借助多媒体信息手段、师生互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能力形成与素质修养的发展过程。

新时期教师的素质与修养

新时期教师的素质与修养

新时期教师的素质与修养在新时期,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具备传统教学技能外,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与修养。

新时期教师的素质与修养不仅仅是关乎自身职业发展,更是关乎学生的成长与未来。

本文将从师德、知识水平、专业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探讨新时期教师所需具备的素质与修养。

首先,新时期教师的师德应该是过硬的。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是教师行为规范的准则。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和引导者。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不以权谋私,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

其次,新时期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胜任教学工作。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第三,新时期教师还应当具备较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是国家的事业和社会的工作者,应当秉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严守党的纪律和规定,加强自身政治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新时期教师的心理健康也至关重要。

教师是一个高度心理压力的职业,教学工作繁重,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

因此,教师要注重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建立健康的工作与生活平衡,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才能更好地投身教育事业。

综上所述,新时期教师的素质与修养包括师德、知识水平、专业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新时期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修养,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庆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委员会关于大庆市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获奖作者通报

大庆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委员会关于大庆市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获奖作者通报

大庆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委员会关于大庆市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获奖作者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2.10•【字号】•【施行日期】20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大庆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委员会关于大庆市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获奖作者通报大庆市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依靠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经过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评审,最终确定奖励457项优秀科研成果。

这些成果,是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围绕“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推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深入实践、认真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

为了进一步激发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创造热情,充分发挥社会科学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不断繁荣发展社会科学事业,大庆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委员会决定对获奖作者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获奖作者和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再接再厉,在今后的研究中,拿出更多更好的成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庆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委员会2012年10月附件:获奖名单荣誉奖(7项)张立君大庆营造优良发展环境研究姜廉新形势下大力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途径杨晓龙风险社会语境下的社会安全与发展徐克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杨锐锋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刘恒论“铁人式”人格品质刘湘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的体系开发著作类一等奖(6)项马英林铁人精神--民族的教科书阎正平读懂铁人李国俊张志顺王鹤岩自然辩证法概论宋玉玲张超赵金子大庆精神代代相传苏同春修蕾大庆油田企业文化创新理论与实践· “三创”铸魂(上、下册)冷志杰于晓秋王永德高艳耿晓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机制与对策研究二等奖(10)项孙晓春尹志红石油经济导论王瑞华油气税制概论(译著)崔淑霞不安抗辩权制度研究张荣东中国菊花审美文化研究李永亮立体式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研究姚丽娜许建华薛御锦牵手幸福--经营生活的智慧韩凤臣荣颜彪中小学生行为问题巧解录关鸿军护士人文修养章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法律问题研究韩凌燕中外神话近观三等奖(13项)李重华二十春秋谱自填何元龙黑龙江小麦史稿贾辉倪晗孙莹厚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南汪梅娟声乐演唱者的综合素质腾达邹积会何明霞跨文化交际探究市纪委监察局建设“为民、务实、高效、清廉”公务员队伍的研究杨铁刚学步集张彦明王赵亮朱志红付会霞财务管理学张凯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张宇宁张杨王勇中国语言文学实训教程车晓彦姜秀丽刘昭普通话和教师口语教程邢继芳为公平正义而歌唱金国臣李玉梅武晓燕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理论、方法与策略佳作奖(8项)王钢新编体育与健康孔夺钢琴的演奏与伴奏吕晔电脑游戏地图制作教程孙建华自主攻克英语专业四级写作-英语专业四级写作策略研究张立翔齐锋笔法研究李旭美国地域短篇小说选读陈建荣养生录(上、下册)李云涛误区中的医疗保健常识问答课题类课题类一等奖(11项)甫永民熊宝金单忠纪刘德忠大庆市棚室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策略研究报告邵强卢怀宝罗杰王怡林向义李九斤高翠娟大庆油田创新型企业战略研究卫宇坤大庆历史发展阶段及实施“三次创业”可行性研究赵天石刘世丽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建市30周年基本经验研究李郁香大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丁启明李国莉曾赛刚杨庆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其解决对策顾金兰邬德林尚德萍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品牌建设研究王鹤岩匡锦璘张志顺柳明旺李万鹰后现代视域下我国和谐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刘宏凯郑克玲史洪飞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创新研究韦宏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关系研究刘辉杨秋菊庞兴军于美军谢欣大学生死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二等奖(15项)李精华周晓炎周浦嘏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工作发展的趋势与对策研究余桦李士明王天雪高校教师心理帮助(EAP)对策研究张文喜李精华颜冰李春明苗壮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研究龙宇飞马永辉赵璞I-CARE培养策略的效度研究冷翠玲大庆精神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杨国峰韩魏李万鹰曲倩劼以“大庆精神”为核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曹建琴才运江王鑫龙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病理心理机制及综合干预研究王传玲杨建民陈彦彦陈丽芬张春霞合作保险组织在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险中的作用研究李贵斌构建互助农业保险模式,助推大庆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肖艳玲王成杨东红邵强林向义供需网环境下企业信誉的作用机制及评价研究张建芳陈宝库蔡德远我市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及对策建议张玲浅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赵丽邓福舜花间词的道教文化意蕴解读满红方戈赵雅杰佘天拓陈晨高校运用钢琴集体课进行基础乐理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徐晶纯政府采购集中采购机构内部控制探索与实践三等奖(20项)东波农村社会工作在构建农村反贫困社会支持网络中的作用问题研究郑克岭颜冰李桐技术化生存方式的当代困境及其转向问题研究祝雅维王永亮陈云周全齐元俊石油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与培育策略的研究颜冰赵世秋王威大庆精神的文化创造力研究项俊辉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报告姜军李万鹰张兵高校与大庆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马三喜陈敏于志娜张方成胡国利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陈雪婧中唐文学家传记文本的选择与重构王丹红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文学张平黑龙江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研究刘慧敏论西西小说创作中的城市书写付晓东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卫学莉张帆邓玉霞依法治市与大庆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李昶医学职业院校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研究王浩“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李绍平段庆茹张琼王甲山崔明欣彭民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研究任秀梅朱志红薛大维王玉翠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王甲山郑珺王赵亮李绍平段志雁王成主要产油国油气税费制度比较及对我国启示彭民杨洪波姚丽霞石油金融化对策研究XXX 姚坤明王化雪大庆外包园服务外包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佳作奖(23项)成云峰关于我市建设项目监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周波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王琦关于《消防法》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孙召兵关于法院量刑规范化改革工作的调查报告李秀斌关于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的调查报告张志勇关于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尹贵斌关于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的调查刘立峰关于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高必成全市重点旅游名镇建设问题研究成王中恒对全市民族工作的思考郑刚大庆市2010年上半年财政收入结构分析以及对策措施蔡德远关于进一步完善资源税制的建议苏红军初中阶段公民素养的评价研究结题报告苏冬昕初中生厌学情绪的研究李彦波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与提高研究李友俊管理类专业高效教学团队建设与评价研究王艳秋油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杨洪波构建适应石油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实验教学体系研究陈良红医学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夏英鑫实施党员写实制度,提高党建管理水平第四采油厂在探索老区油田高效稳产新途径中培育精细文化的实践与思考杨桂芳加强低碳节能材料推广,促进秦皇岛城镇化进程--基于美城公司CL结构体系的应用研究谭淑梅大庆市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对策研究论文类一等奖(22项)刘晓华大庆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王剑张凤岩郭振大庆临空经济形成期产业结构调整模式与产业选择研究肖铜将弘扬大庆精神映入党建工作的路径思考赵树民赵玲大庆市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刘文献关于我市建设廉洁城市的思考赵俊平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模型研究杨铁军论消费者合同中信息均衡的实现:以民法为视角刘阳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羊群行为研究张清林浅析中国石油的企业文化支撑王荣华李志沈录大庆市大同区靠地养老情况调查报告韩妍容以反思促发展: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教学的思考郑宝利新形势下人民银行履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责的困境与思考王彩霞张君张槊从病人权利的缺失看社会责任伦理的构建赵天华新时期高校预算管理改革探讨李洪军李响陈燕谈新形势下的招待的核算与管理李凤升孙彦彬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研究陈国成印论“写意”观的理论渊源探究高秋平从《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变化探讨我国大众健美操的发展态势田恩铭试论《新唐书》传记的“崇韩”观念颜祥林半山遗址与白金宝文化分析比较王立达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办公室工作的几点思考吉万春五型班组提升队伍执行力二等奖(35项)李碧芳郭驰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柳庄关于在城市形象建设上应增强文化自觉彰显城市特色着力提升大庆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建议张宪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是大庆油田企业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保证文立军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创新与企业文化转型谢雪荣王兆忠陈堂堂大庆建设国际化大城市指标体系研究报告市老龄委、市老年学学会调研组大庆市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百村调查)王庆祥基于教师专业化视阈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陈莹内隐攻击性的ERP研究葛建民赵芳芳论动作型动词的概念隐喻类型及机制姜秀丽试析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邓福舜论陶渊明的“诗化哲学”杜巍姚桂英杨世昌抑郁情绪与儿童期躯体虐待、个性特征及应对方式相关研究姜鹏熊涓FDI影响东道国就业规模的效应分析任金凤时代的赞歌--《初升的太阳》中歌颂的主题探析马吉芬阿伦特公共领域世界性的存在论视域及其意义初探张小兰张丰镜诗、思与存在--论犁痕诗歌中的“黑夜”意象焦玉奎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冲突与融通赵静丁启明论企业环境守法激励机制的建构王荣平付媛人体器官商业化之合法性探讨冯志鹏王华杨秋宇浅议加强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曾富生朱启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历史考察与现状分析薛秀晶武晓霞《大学俄语课程教学要求》改革唐立兵张平基于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视角下的会计信息舞弊防范策略王冰曹建琴才运江医学生社交焦虑预测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李九斤邵强王玉翠基于事项会计和XBRL技术构建新型网络财务报告模式高翠娟林向义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知识集成策略张俊清王叶红王淑艳大庆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思考与建于丽萍关于大庆市女性信教情况的调研徐丽艳计算机审计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徐畅杨东红李九斤赵俊平突发事件对三级闭环供应链运行绩效的影响研究--以数量折扣契约为约束王秀云陈建荣计划生育老人期盼政策关照唐国文谈大庆地区金代窖藏铜钱的几个问题付会霞赵俊平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张凤礼颜祥林从辽金遗址看大庆地域文化谢文艳新闻记者应具备精品意识三等奖(93项)陈志凌孙娟李冬梅美国体育保险特征及其启示于艳华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失语及其拯救策略李枫萨满神话对现当代东北小说情节模式的影响贾立臣“三个最大的机会主义的错误”探源--剖析布哈林在中共六大政治报告中的一个论点鞠晶孙启耀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障碍探索张希玲宗白华美学思想与佛学的关联蒋淑波客户关系管理与我国隐私权法律问题探析--兼评360提出腾讯侵害隐私权问题赵芳芳罗明江英语介词词际及词内的概念隐喻关联于珊珊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杨松柠黑龙江站话中程度副词“诚”的语义考察及用法探源贺敬华张立丹吕亚新同义单音节动词带时态助词能力比较研究XXX 邵春柴伟主流文学的消解与颠覆--论二战后美国少数族裔成长小说的冒现与繁荣宋惠玲论我国市场经济下知识产权滥用行为黎羊金启慧大庆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包春峰黑龙江省健身俱乐部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邵红侠大庆精神在东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陆津大庆地域文化对我校品牌形象塑造的影响鄂玉梅大庆油陶的产生与发展前瞻王才勇全球变暖对雪上赛事的影响及对策刘玉珍大庆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孙雪梅谈高师艺术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赵雅杰钢琴集体课学习中的视、唱、听李冬梅时间副词“刚”的语义演变程利儿童自我控制研究概况及其启示隋琳张大海在民间--王立纯论曹海丽张明警告对共同目击者讨论后产生的错误记忆的影响赵桂英张象林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生命教育的迫切性刘春玲守望渐逝的精神原乡--《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鄂温克族神话解读李嬿阿加莎·克里斯蒂与米涅·渥特丝孙莹厚学习型组织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途径王园春论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保障建设李万鹰大学推进创新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史春媛浅析大庆精神内化途径的优化牛翠萍牛长松让教育回归本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许淑梅关于大庆市离婚率上升问题调研报告李淑兰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小金库问题的几点思考王红曾富生东波论专业学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胡国利马三喜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几种推力杨建民“压弹”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付XXX 以互助合作经营为基础的政策指导农业保险模式探讨--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个案研究程怀志危害医学生健康的相关行为调查分析张帆卫学莉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低碳经济的法律调整机制与发展对策--以大庆市为例张槊王彩霞刘博哈尔滨某医院辅助生殖技术对受术女性伦理伤害调查付雁王锋学校人文教育:缺失及对策原杰吕鹏举王晓霞基于倾斜油罐荣表的校正与建模金璐关于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及几点建议曹荣辉物权法占有制度立法完善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王丽丽人文精神的高扬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支撑卞纪兰大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因子分析周溥嘏我国贫困地区农民现代化意识的培育赫丛喜李友俊孟宁建设环保型“两化”大庆市的几点思考罗洪云林向义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大庆油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策李秀波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探索生艳梅宫哿郭喜江优化我国石油企业价值链管理的策略张伟华 B-S模型修正及在石油勘探项目投资中应用孙菲基于低碳视角的大庆生态城市建设策略探析黄雅娟引入市场机制,强化信息披露黄宝全孙贵付当前我国税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韦小兵邹彩飞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策略研究马立敏李友俊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孙爱军浅谈内部控制审计王凤芝关于大庆市新房成交量升价涨的调查与思考赵汉德范庆文张旭鹏大力发展棚室经济,打造大庆新型现代农业孙裔德浅论新时期国内石油供需形势与发展战略张琼董秀成张守华油气上游成本时间价值还愿及影响因素分析王继东关于实施医保住院患者比例交押金的可行性分析及应用庞彩琴李秀杰李涛柳成凤李明橙大庆市工业化水平量化分析刘莉大学生诚信教育及图书馆的作用吕鑫学校图书馆建设的几个关键点的思考赵淑媛关注两会精神展望中国未来市纪委研究室纪检监察机关服务民生的思考与实践吴明涛李绍萍王玉翠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财务评价研究肖杰浅议园本培训评价田传芹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挥文博作用的探索周云朝大庆城市管理中非油气资源利用分析宫喜艳加强现代化城市管理之我见刘亚楠运用“四步阅读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背影》教学为例闫风岐倪苍玉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养老服务水平陈洪义校长在科学管理学校中应处理好的十个关系高友谊关于社区办老饭桌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大同区纪委监察局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制度思考包菊花杜尔伯特县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张兰君加强检察官心态管理,促进检察队伍建设李霞关于社科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问题及建议王宏王乐群大庆精神--城市文化之魂王金鹏地方社科期刊创新浅议吴刚围绕企业外事工作加强党的建设蔡丽娟崔利李井堂以思想和文化为引领构筑优秀团队孙丽芳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宋传修王玉库树立“经营”新思维,不断实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发展张玉国野外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赵德胜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的科学方法陈祎兰站在时代新起点上推进企业文化发展佳作奖(91项)刘昭人道主义:意义及其限度--以韩东小说《花花传奇》为例闫静怡季瑞光陈新洁英语习语中的概念隐喻研究马薇浅谈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与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张刚现代住宅墙面设计谈刘娜娜率真写情放逸天成--论徐渭的绘画艺术王宏伟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下的课程分析与策略崔玉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析张立翔“借鉴性创作教学法”在《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学中的运用余满晖论当代西方文化产业单面化及其启示王光宇浅谈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在流通工作中的应用尚艳辉残疾人身份认同与残疾人和非残疾人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张慧泽自传体记忆的功能及研究方法杨楠模拟教学在高师学前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中的运用廉世伟新时期普通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何长仁玄学话语与文学话语的隔膜与转换杨焕 2006-2009年《大庆师范学院学报》载文分析龚北芳《简?爱》中罗彻斯特形象的生态批评解读赵树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生态道德的向度思考谢恩秋高校开展定向运动课程相关问题研究吴晓丹社会语言学背景下的交际模式与自我认同“情愫”探究韩波从“敦煌曲子词”到“唐五代文人词”词体审美风格之嬗变赵宇红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姚海萍教师口语课程中普通话语音训练的研究与实践尚淑霞试论拓宽当前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的途径徐玉红从《简·爱》到《金色笔记》女性主义的发展解析耿家林二人转文化研究现状与展望赵娜关于高师音乐课多元化教育模式的探究武静探索高师声乐个别课的教学模式研究曹晓凤歌曲音乐形象的模拟设计李鑫中国流行音乐民族风格浅析佟桂影河南筝派的弹奏方法与艺术风格探析来扬博声乐教学中朗诵与正音的意义和联系探析彭良英浅谈新会计准则对传统利润操纵手段冲击的分析尚德萍哈大齐区域品牌视角下大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研究何明霞略论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何亚清关注食品中的化学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李媛媛我国出租车行业“油改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曲倩劼浅析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对策韩巍弘扬“大庆精神”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惠莉君拜厄特《占有》的女性主义叙事学浅探许元娜试论寓德育教育于大学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郭文静秦皇岛古代旅游诗歌整理及其对旅游的作用于坤浅谈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与方法张彦伶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探讨白矞浅谈作文教学的几种方法汝秀梅新农村建设中农民非理性消费行为的本质王俊兰对新时期继续解放思想的思考于群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途径于富文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研究孙贵付张玉辉当前税务行政执法对《行政强制法》的积极应对王喜峰李清泉浅谈工商部门如何穿心农资市场监管机制杨东红闭环供应链主体低碳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主讲教师的素质

大学主讲教师的素质

良好的沟通能力
01 清晰表达观点
主讲教师应具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复杂概念 和观点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02 有效组织课堂讨论
主讲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03 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
主讲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 解学生的需求和关注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 交流。
目的和意义
探讨大学主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为提高高等教 育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分析当前大学主讲教师素质的现状和问题,为改 进高等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02
主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储备
主讲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对所授课程有深 入的理解和研究。
知识更新
随着学科的发展,主讲教师应保持对新知识、新研究成 果的关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重视学生反馈与评估
及时收集学生反馈
主讲教师应通过课堂互动、作业、 考试等方式,及时收集学生的反 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 需求。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反馈和评估结果,主讲 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建立有效的评估机

主讲教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 估机制,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全面、 客观的评估,为学生提供有针对 性的指导和建议。
教学质量
主讲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高素质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引 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学生成长
主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榜样,其素质对学生的人格成长 和学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声誉
主讲教师的素质也是学校声誉的重要体现,高素质的教师能够提 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双一流”建设中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建设研究—基于构建新的本科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视角

“双一流”建设中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建设研究—基于构建新的本科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视角

“双一流”建设中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建设研究—基于构建新的本科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视角摘要:本科教育质量已成为高校声誉的重要载体。

“双一流”战略实施后,本科教育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凸显。

因此,在“双一流”建设中,各大高校纷纷推出本科教学改革路线图,旨在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但各地区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目标空泛、本科教育基础地位不牢固、生源选拔标准单一等方面。

针对于此,本文基于构建新的本科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视角,提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建立综合素质考核制度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双一流;本科教育质量;现状;对策引言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双一流”首个五年建设收官关键阶段,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改革创新的攻坚时期。

在此背景下,各高校应严格按照“双一流”建设要求,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结构优化协调、资源合理配置等多方面,厘清高水平、高质量本科教育发展的创新路径,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一流世界大学固本强基。

且已有研究指出“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本科教育质量提高面临较多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郝芳(2020)提出,在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行业特色大学需明确院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围绕科学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新时代大学发展的创新路径。

王建华(2019)发现,“双一流”在建设期间面临大学与学科排名困扰,强调各大高校应超越以排名论一流的政策取向,转而从理念到行动均朝向卓越的目标不断前进。

彭华涛与朱滔(2021)则立足“双一流”建设背景,探讨了新时期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路径及人才培养模式,并设计出“双一流”建设下专创融合的开放式模式、四螺旋路径与多重PDCA循环路径。

有鉴于此,本文立足“双一流”建设背景,探究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创新路径,试图为本科教育融入“双一流”建设提供思路,从而解决本科教育教学当前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办学理念转变难、教学变革受阻、高水平人才培养定位不清等问题。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者:张玉芬任皞范春华李业新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3年第13期【摘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力军,在新的时代中一直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综合人才的历史使命,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就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大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型素质教育,创建能够激发创新行为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精神也成为新时期大学教育的关键所在。

笔者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分为三部曲进行阐述:第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让学生创新的智慧闪光;第二步,注重学生的创新智慧的培养,培育出真正“能思想、会创造的人”;第三步,构建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环境,做到在由陈旧的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模式“急行军”过程中的“求变向好”。

【关键词】教学;培养;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力军,在新的时代中一直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综合人才的历史使命,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就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同时,在大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型素质教育,创建能够激发创新行为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精神也成为新时期大学教育的关键所在。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

在当前的大学教育过程中,尽管大学生不乏创新热情,但是由于缺乏沟通能力与相关实践经验,使他们缺少创新智慧,导致不能有效创新;他们也很希望在学习中能产生新思想、找到新方法,但是由于不善于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不重视同学间的交流以及与老师的讨论,所以无法营造更有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不能很好地把握本学科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从而限制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同时,随着知识的积累,大学生想象力逐渐丰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知识面窄,尚无法对各学科知识进行合理整合,使他们不能灵活和全面地思考问题,导致思维方式单一,缺少创新性思维方式。

新一代教师的自我解读

新一代教师的自我解读

新一代教师的自我解读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新一代的教师们面对着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群体,他们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来应对这些挑战。

作为新一代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自我解读,更好地适应并发挥自己的作用呢?新一代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不断学习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复杂的教育环境中游刃有余,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新一代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传统的死记硬背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们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和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新一代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关怀和引导。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需求,我们不能以一刀切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而是要注重挖掘和培养每个学生的潜能,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怀和引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我价值。

新一代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作为新一代教师,我们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善于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同时要注重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并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大纲课程目标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大纲课程目标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

师德修养在根本上是教师拥有德性之知,它不是概念性知识,而是一种体认之知。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着眼于形成大学教师的伦理自觉,通过教育教学案例或情境故事,直面大学教师职业境遇中的特定困惑,以问题讨论的形式引发大学教师深入思考。

由此构成大学教师对其专业生活进行伦理反思的参考视域,为其即将开启的专业生活提供德性之知的逻辑起点。

二、课程内容第一讲:大学教师的口碑及其影响学习目标:通过案例讨论呈现大学生、网民和大众三种不同视角中的大学教师形象,探寻优秀大学教师的专业内涵,构成其反观自身的他者视域,进一步思考大学教师的学术责任与担当。

学习内容:学习要点一:什么是“好老师”?(一)课堂上“好老师”的不同内涵(二)公众眼中的“口碑”教授学习要点二:理解大学课堂教学与师生交往的内涵或实质(一)“大学课堂”的内涵:师生对话的学术生活共同体(二)大学教师“为师之道”:学术研究者与专业教育者并举学习重点:理解优秀大学教师的内涵。

学习难点:理解大学课堂教学的内涵。

评价要点:请回忆自己大学期间印象最深刻的几位好老师第二讲:透视大学发展过程中教师形象之变迁学习目标:基于教育学视域梳理大学教师的专业形象,呈现大学教师形象之历史变迁,从中体会大学教师专业精神之永恒要素与时代意蕴,明晰当代大学教师的角色、责任和专业职能。

学习内容:学习要点一:对大学教师角色定位与责任意识的重新审视(一)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学术导师(二)理解大学学习本质:提升理论思维(三)大学教师的教学责任:引导质疑学习要点二:对大学教师的专业职能的重新理解(一)大学教师要从历史层面理解大学职能的变化(二)大学课堂教学与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差异(三)大学教学是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的一体化学习重点:大学教师的专业职能学习难点:大学教师责任意识的形成评价要点:描述你理想中的大学教师典范第三讲:在日常工作中形塑专业自我学习目标:大学教师的日常工作由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部分组成。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二届“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征文获奖名单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二届“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征文获奖名单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二届“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征文获奖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2.08.23•【字号】粤教师函[2012]91号•【施行日期】2012.08.23•【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二届“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征文获奖名单的通知(粤教师函〔2012〕91号)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教育局,各有关高等学校,省直属有关学校:为进一步加强全省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我厅在2011年全省师德主题教育月活动中组织开展了第二届“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征文活动。

征文活动得到全省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共收到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投稿6万多篇。

经我厅组织专家评审,评出获奖文章1848篇(获奖名单见附件),其中一等奖48篇,二等奖133篇,三等奖281篇,优秀奖1386篇。

2012年7月21日— 27日,对获奖个人和获一等奖的文章在我厅网站和南方教育网同时进行了公示。

现将第二届“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征文获奖名单予以公布。

希望获奖的教师要珍惜荣誉,以德立身,以身立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熏陶学生,用自己的魅力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美德引领学生,不仅传授知识,更要注重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希望全省广大教师以获奖教师为榜样,进一步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自身修养,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教育规划纲要和教师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创新学生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附件: 1. 第二届“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征文获奖名单2. 师德征文获奖有关事项广东省教育厅2012年8月23日附件1:附件2师德征文获奖有关事项一、为表彰在第二届“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征文中获奖文章的作者,我厅将给所有获奖征文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并在《广东教育?综合》、《广东教育?职教》、《师道》、《高教探索》等杂志上刊登部分获得一等奖的征文。

2023年1期 ~12期总目录

2023年1期 ~12期总目录

2023年1期~12期总目录作者: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3年第12期(括号内数字分别为期数与文章起始页)新年寄语后会有期本刊编辑部(1.4)本期关注【求真问道】数说高教北京市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现状纪效珲等(1.5)北京市普通高校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现状(2011 年—2020年)纪效珲等(2.4)数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赵新亮(3.4)数说北京高等学校科技奖励成果赵新亮(7.4)首都高等教育 20 年发展规模与结构刘娟(11.4)两会声音推进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徐坤(4.4)坚守教师教育核心使命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4.5)【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助力首都发展提升北京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刘霄(1.7)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建设辐射带动北京市属高校发展张平文(1.10)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培育基础学科未来“领跑者”彭刚等(1.14)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北理工模式” 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龙腾(1.16)“立足北京服务首都” 全方位提升学校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能力韩宪洲(1.18)深化产城教融合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张启鸿(1.21)日本高校女性科研人员支援体系研究段伯淵(2.6)日本一流私立大学的教育理念常珍珍等(2.13)“大思政课”善用之楚国清(3.6)科研活动需要遵循的基本伦理原则李志民(4.6)从“科技伦理”到“学术伦理”:科研规范话语的本土化转换罗志敏(4.9)以制度建设促进新时代科研伦理治理周湘林等(4.12)学术诚信:基本内涵、现实危机与建设思路邹红军(4.17)中国高等教育的治理转向——从工具治理到价值治理宣勇(5.4)大学学术的双重治理机制研究王寰安(5.9)大学治理的学术权力逻辑张坤(5.17)大学课堂何以淘汰“水课”?——大学教师之教的教育学反思朱晓宏等(5.21)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制度中的规则设置与改进路向张务农(5.26)聚焦人才引进成效改进“帽子”政策评价刘进(5.32)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中高水平研究人才的培养问题蒋万胜(6.4)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张润枝等(6.10)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生态营造周晔等(6.15)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对策研究姚崇等(6.19)深入推进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张晖(6.23)高校数字化转型的社会建制研究蔡连玉等(7.6)高等教育学知识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探析侯怀银等(7.10)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教学:进展、问题与对策刘宝存等(7.13)数字化技术赋能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饶旭鹏等(7.18)智慧教育背景下数字赋能大思政课的探索与实践李重等(7.24)高等教育发展中ChatGPT的应用前景及制约因素蒋万胜等(8.4)ChatGPT助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与路径选择刘宝存等(8.10)人工智能促进学习变革与学术创新薛耀锋等(8.16)高校教师流动意向的多维度探究:基于 ERG 理论的探索性分析曹茂甲等(9.4)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感劳动策略的优化研究田国秀等(9.10)双因素理论视域下高校教师评价改革路径探析高惠玲等(9.14)我国大学教师科研绩效评价量质结合的哲理辩护杨婷等(9.19)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减负的路径与措施研究窦赛(9.25)探究“卡脖子”的破解之道——试论基础研究的价值及其实现方式施晓光(10.4)高等教育如何应对“卡脖子”问题乔锦忠等(10.12)“涌现”与拔尖创新人才“冒”出来:再答“钱学森之问” 卢晓东(10.18)因材施教出高徒: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导师李枭鹰(10.23)数智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困境与重建唐冰等(10.27)从叶企孙高效的科教工作中寻找科教兴国的密码储朝晖(11.6)叶企孙的家庭教育和留学教育胡升华(11.10)中国特色“双一流”建设高校评价体系:内涵、分类与标准建构研究冯用军(11.14)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跨越“三重门” 李志民(12.4)微观视角看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郭德红等(12.6)我国大学学术治理规则的分类与协商逻辑及其完善路径王绽蕊等(12.13)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张继明等(12.18)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实践经验杜彬恒(12.21)创新领军型工程人才培养的现实考量与对策建议——基于工程博士创新力与领导力的视角周玲等(12.26)【教育随笔】高等教育研究的价值马陆亭(1. 23)工匠精神就是把日常工作做出美感马陆亭(2. 18)高等学校如何支撑强国建设马陆亭(3. 22)人工智能何以不听人话马陆亭(4. 22)普及化阶段本科硕士博士生的能力培养重点马陆亭(5. 35)有组织科研和自主学术探索马陆亭(6. 25)高等教育学的知识逻辑马陆亭(7. 27)校长难以再做“一流科学家” 马陆亭(8. 20)教师的专业发展马陆亭(9. 29)大学要把开辟新赛道当作历史责任马陆亭(10. 30)建设教育强国是未来教育工作主旋律马陆亭(11. 18)先我不是我再我必是我马陆亭(12. 33)高教研究【理论探索】高等教育结构的“元”分析张妍(2.19)高校地方研究院建设的困境及超越侯志军等(6.26)大学立德树人的知识生产:重申教育的复杂性思维王坤等(11.19)【书记·校长思享录】弘扬延安文艺精神当代价值推进新时代音乐教育新发展李心草(7. 42)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着力培养高素质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北京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段留生访谈录苑聪雯等(8. 21)打造首都城市发展的工匠摇篮——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安江英访谈录胡军伟等(10.43)聚力高质量做奋斗路上的“奔跑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解江凌访谈录李艺英等(12.34)【百家论坛】以教育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吴云(1.2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张炜等(1.28)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伟大变革:成就、原因、意义赵英杰等(2.23)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异化与回归樊秀娣(3.23)2022年全球高等教育十大热点与趋势李明等(4.23)新型举国体制下高校服务国家科技重大任务的内在逻辑及能力提升苏明等(5.36)让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大有作为” 陈江锋(5.39)刍议生态文明教育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叶向红(5.42)以色列创新文化对我国创新教育的启示王世洲(7.45)论时代新人的生成:历史的视角朱海龙(7.49)新时代中国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内涵及养成徐茉岚等(7.54)“考公热”影响下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现实挑战及引导策略胡航(8.24)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王荣霞(8.29)以首都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桑锦龙(10.31)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多重逻辑张炜等(10.35)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劳创”深度融合:价值共生、模式探索、进路指引王丹(10.39)学习自由是研究生培养的生命线李均(11.27)创新意识、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概念辨析宋志民(11.30)“以学生为中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探讨高迎爽(11.33)网络文化视域下Z世代青年的主体矛盾及引导策略赵红勋等(12.38)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反计算”策略探讨刘阳等(12.43)用好红色资源提升爱国主义教育质效的思考蓝晓霞等(12.46)我国大学有效治理:价值、内涵与建构性张继明(1. 31)基于有效治理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理论构建与实现路径王占军等(1. 35)高校实体跨学科学术组织有效治理的困境与出路朱贺玲等(1.40)融媒体赋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路径郭俊玲等(2.28)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铁铮等(2.31)新时代高校典型宣传守正创新、落地增效的路径探析张丽萍(2.34)“四位一体”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探究魏晶等(2.37)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试点建设的机制探索宋晓东等(2.40)我国大学学术治理规则的分类与协商逻辑及其完善路径王绽蕊等(12.13)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张继明等(12.18)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实践经验杜彬恒(12.21)创新领军型工程人才培养的现实考量与对策建议——基于工程博士创新力与领导力的视角周玲等(12.26)高等教育研究的价值马陆亭(1. 23)工匠精神就是把日常工作做出美感马陆亭(2. 18)高等学校如何支撑强国建设马陆亭(3. 22)人工智能何以不听人话马陆亭(4. 22)普及化阶段本科硕士博士生的能力培养重点马陆亭(5. 35)有组织科研和自主学术探索马陆亭(6. 25)高等教育学的知识逻辑马陆亭(7. 27)校长难以再做“一流科学家” 马陆亭(8. 20)教师的专业发展马陆亭(9. 29)大学要把开辟新赛道当作历史责任马陆亭(10. 30)建设教育强国是未来教育工作主旋律马陆亭(11. 18)先我不是我再我必是我马陆亭(12. 33)高教研究【理论探索】高等教育结构的“元”分析张妍(2.19)高校地方研究院建设的困境及超越侯志军等(6.26)大学立德树人的知识生产:重申教育的复杂性思维王坤等(11.19)【书记·校长思享录】弘扬延安文艺精神当代价值推进新时代音乐教育新发展李心草(7. 42)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着力培养高素质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北京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段留生访谈录苑聪雯等(8. 21)打造首都城市发展的工匠摇篮——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安江英访谈录胡军伟等(10.43)聚力高质量做奋斗路上的“奔跑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解江凌访谈录李艺英等(12.34)【百家论坛】以教育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吴云(1.2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张炜等(1.28)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伟大变革:成就、原因、意义赵英杰等(2.23)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异化与回归樊秀娣(3.23)2022年全球高等教育十大热点与趋势李明等(4.23)新型举国体制下高校服务国家科技重大任务的内在逻辑及能力提升苏明等(5.36)让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大有作为” 陈江锋(5.39)刍议生态文明教育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叶向红(5.42)以色列创新文化对我国创新教育的启示王世洲(7.45)論时代新人的生成:历史的视角朱海龙(7.49)新时代中国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内涵及养成徐茉岚等(7.54)“考公热”影响下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现实挑战及引导策略胡航(8.24)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王荣霞(8.29)以首都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桑锦龙(10.31)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多重逻辑张炜等(10.35)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劳创”深度融合:价值共生、模式探索、进路指引王丹(10.39)学习自由是研究生培养的生命线李均(11.27)创新意识、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概念辨析宋志民(11.30)“以学生为中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探讨高迎爽(11.33)网络文化视域下Z世代青年的主体矛盾及引导策略赵红勋等(12.38)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反计算”策略探讨刘阳等(12.43)用好红色资源提升爱国主义教育质效的思考蓝晓霞等(12.46)【大学治理】我国大学有效治理:价值、内涵与建构性张继明(1. 31)基于有效治理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理论构建与实现路径王占军等(1. 35)高校实体跨学科学术组织有效治理的困境与出路朱贺玲等(1.40)融媒体赋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路径郭俊玲等(2.28)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铁铮等(2.31)新时代高校典型宣传守正创新、落地增效的路径探析张丽萍(2.34)“四位一体”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探究魏晶等(2.37)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试点建设的机制探索宋晓东等(2.40)我國大学学术治理规则的分类与协商逻辑及其完善路径王绽蕊等(12.13)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张继明等(12.18)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实践经验杜彬恒(12.21)创新领军型工程人才培养的现实考量与对策建议——基于工程博士创新力与领导力的视角周玲等(12.26)【教育随笔】高等教育研究的价值马陆亭(1. 23)工匠精神就是把日常工作做出美感马陆亭(2. 18)高等学校如何支撑强国建设马陆亭(3. 22)人工智能何以不听人话马陆亭(4. 22)普及化阶段本科硕士博士生的能力培养重点马陆亭(5. 35)有组织科研和自主学术探索马陆亭(6. 25)高等教育学的知识逻辑马陆亭(7. 27)校长难以再做“一流科学家” 马陆亭(8. 20)教师的专业发展马陆亭(9. 29)大学要把开辟新赛道当作历史责任马陆亭(10. 30)建设教育强国是未来教育工作主旋律马陆亭(11. 18)先我不是我再我必是我马陆亭(12. 33)高教研究【理论探索】高等教育结构的“元”分析张妍(2.19)高校地方研究院建设的困境及超越侯志军等(6.26)大学立德树人的知识生产:重申教育的复杂性思维王坤等(11.19)【书记·校长思享录】弘扬延安文艺精神当代价值推进新时代音乐教育新发展李心草(7. 42)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着力培养高素质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北京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段留生访谈录苑聪雯等(8. 21)打造首都城市发展的工匠摇篮——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安江英访谈录胡军伟等(10.43)聚力高质量做奋斗路上的“奔跑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解江凌访谈录李艺英等(12.34)【百家论坛】以教育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吴云(1.2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张炜等(1.28)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伟大变革:成就、原因、意义赵英杰等(2.23)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异化与回归樊秀娣(3.23)2022年全球高等教育十大热点与趋势李明等(4.23)新型举国体制下高校服务国家科技重大任务的内在逻辑及能力提升苏明等(5.36)让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大有作为” 陈江锋(5.39)刍议生态文明教育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叶向红(5.42)以色列创新文化对我国创新教育的启示王世洲(7.45)论时代新人的生成:历史的视角朱海龙(7.49)新时代中国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内涵及养成徐茉岚等(7.54)“考公热”影响下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现实挑战及引导策略胡航(8.24)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王荣霞(8.29)以首都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桑锦龙(10.31)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多重逻辑张炜等(10.35)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劳创”深度融合:价值共生、模式探索、进路指引王丹(10.39)学习自由是研究生培养的生命线李均(11.27)创新意识、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概念辨析宋志民(11.30)“以学生为中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探讨高迎爽(11.33)网络文化视域下Z世代青年的主体矛盾及引导策略赵红勋等(12.38)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反计算”策略探讨刘阳等(12.43)用好红色资源提升爱国主义教育质效的思考蓝晓霞等(12.46)【大学治理】我国大学有效治理:价值、内涵与建构性张继明(1. 31)基于有效治理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理论构建与实现路径王占军等(1. 35)高校实体跨学科学术组织有效治理的困境与出路朱贺玲等(1.40)融媒体赋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路径郭俊玲等(2.28)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铁铮等(2.31)新时代高校典型宣传守正创新、落地增效的路径探析张丽萍(2.34)“四位一体”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探究魏晶等(2.37)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试点建设的机制探索宋晓东等(2.40)我国大学学术治理规则的分类与协商逻辑及其完善路径王绽蕊等(12.13)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张继明等(12.18)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实践经验杜彬恒(12.21)创新领军型工程人才培养的现实考量与对策建议——基于工程博士创新力与领导力的视角周玲等(12.26)【教育随笔】高等教育研究的价值马陆亭(1. 23)工匠精神就是把日常工作做出美感马陆亭(2. 18)高等学校如何支撑强国建设马陆亭(3. 22)人工智能何以不听人话马陆亭(4. 22)普及化阶段本科硕士博士生的能力培养重点马陆亭(5. 35)有组织科研和自主学术探索马陆亭(6. 25)高等教育学的知识逻辑马陆亭(7. 27)校长难以再做“一流科学家” 马陆亭(8. 20)教师的专业发展马陆亭(9. 29)大学要把开辟新赛道当作历史责任马陆亭(10. 30)建设教育强国是未来教育工作主旋律马陆亭(11. 18)先我不是我再我必是我马陆亭(12. 33)高教研究【理论探索】高等教育结构的“元”分析张妍(2.19)高校地方研究院建设的困境及超越侯志军等(6.26)大学立德树人的知识生产:重申教育的复杂性思维王坤等(11.19)【书记·校长思享录】弘扬延安文艺精神当代价值推进新时代音乐教育新发展李心草(7. 42)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着力培养高素质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北京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段留生访谈录苑聪雯等(8. 21)打造首都城市发展的工匠摇篮——北京工業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安江英访谈录胡军伟等(10.43)聚力高质量做奋斗路上的“奔跑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解江凌访谈录李艺英等(12.34)【百家论坛】以教育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吴云(1.2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张炜等(1.28)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伟大变革:成就、原因、意义赵英杰等(2.23)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异化与回归樊秀娣(3.23)2022年全球高等教育十大热点与趋势李明等(4.23)新型举国体制下高校服务国家科技重大任务的内在逻辑及能力提升苏明等(5.36)让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大有作为” 陈江锋(5.39)刍议生态文明教育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叶向红(5.42)以色列创新文化对我国创新教育的启示王世洲(7.45)论时代新人的生成:历史的视角朱海龙(7.49)新时代中国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内涵及养成徐茉岚等(7.54)“考公热”影响下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现实挑战及引导策略胡航(8.24)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王荣霞(8.29)以首都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桑锦龙(10.31)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多重逻辑张炜等(10.35)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劳创”深度融合:价值共生、模式探索、进路指引王丹(10.39)学习自由是研究生培养的生命线李均(11.27)创新意识、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概念辨析宋志民(11.30)“以学生为中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探讨高迎爽(11.33)网络文化视域下Z世代青年的主体矛盾及引导策略赵红勋等(12.38)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反计算”策略探讨刘阳等(12.43)用好红色资源提升爱国主义教育质效的思考蓝晓霞等(12.46)【大学治理】我国大学有效治理:价值、内涵与建构性张继明(1. 31)基于有效治理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理论构建与实现路径王占军等(1. 35)高校实体跨学科学术组织有效治理的困境与出路朱贺玲等(1.40)融媒体赋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路径郭俊玲等(2.28)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铁铮等(2.31)新时代高校典型宣传守正创新、落地增效的路径探析张丽萍(2.34)“四位一体”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探究魏晶等(2.37)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试点建设的机制探索宋晓东等(2.40)。

高校教师岗位能力标准

高校教师岗位能力标准

高校教师岗位能力标准一、引言高校教师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重要角色,其岗位能力标准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与学生发展。

编制高校教师岗位能力标准旨在明确高校教师的职责、要求与能力,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与提高。

二、专业知识高校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素养。

他们应熟悉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最新进展,具备深入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此外,他们还应不断学习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从而适应教学环境的快速发展。

三、教学设计与准备高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与准备能力。

他们应能制定具有创意和灵活性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教案的编写。

同时,高校教师还应熟悉教材的使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高校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他们应掌握讲授、演示、互动等多种教学技巧,能够合理运用教学工具和教育技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五、学生关怀与指导高校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与支持。

他们应建立和学生密切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学业辅导和职业规划指导,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六、学术研究与创新高校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术研究与创新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素养。

他们应具备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能够开展前沿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为学术界提供新的见解和创新思路。

七、评价与反思能力高校教师应具备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能力。

他们应能有效设计和使用评价工具,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同时,高校教师还应能够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八、团队合作与交流高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他们应积极参与学科团队的建设和教学团队的协作,能够与同行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此外,高校教师还应关注国内外的教育动态,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专业培训,提升学术声誉和教育影响力。

教师核心素养的四因素结构模型

教师核心素养的四因素结构模型
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以及教师的
个人修养等 [14] ꎮ 张亮认为教师核心素养需要具备
二、教师核心素养的构成分析
完整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综合教学能
近年来ꎬ不同国际组织和国家围绕教师核心素
养展开了研究ꎬ欧盟国家提出了“ 素养取向的教师
教育” ꎬ美国提出了“ 21 世纪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与
何劲鹏对卓越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进行了分析ꎬ认
为卓越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就是高度社会责任感、理
论基础 深 厚 和 运 动 技 能 精 湛 三 个 维 度 的 综 合 反
映 [19] ꎮ 随后李承伟等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
究方法ꎬ构建的我国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结构模
型ꎬ主要包括职业信念、 专业知识与能力、 运动技
会 2016 年度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小学教育国际研讨
需要进一步构建教师核心素养结构的理论模型ꎮ
ꎮ 杨静开
于已有研究进展ꎬ通过理论分析ꎬ本文提出了品格
会上形成的共识是ꎬ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ꎬ教师应
具备知识、情感、能力方面的核心素养
[17]
因此ꎬ以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等相关文件为参照ꎬ基
展了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状的
师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ꎬ凝练了师德与理念素养、
育、培训而获得增长ꎬ而有一些素养则需要教师自
知识与能力素养、综合素养三大类型ꎬ并细分了八
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摸索、领悟ꎬ才能
得到提升ꎮ 教师只有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ꎬ其核心
素养才会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不断精进ꎮ
需要注重以人格教育为本的通才教育、教师个体研
素养与教师课程领导力的互构互促关系 [11] ꎮ 王光
明等通过对政策文本分析以及全国性的问卷调查ꎬ

“一体两翼,四项载体”,打造以科技文化为特色

“一体两翼,四项载体”,打造以科技文化为特色

“一体两翼,四项载体”,打造以科技文化为特色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创新体系文化校园建设是不容易出‚彩‛的基础工程,是需要持之以恒的长期工程。

打造文化校园要有硬抓手、实举措、真功夫,需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不能盲目学习外来经验、做重复建设,应该目光向下,加强校园高层次文化活动开展和基础文化设施建设。

长期以来,我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立足学校办学理念、特色和优势,以优势学科为依托,以科技文化为特色,以品牌建设为亮点,面向时代发展要求,着力构建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全面发展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打造出‚以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为主线,以两大品牌活动为实践平台,以文化视角的社会实践为拓展路径‛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创新体系。

一、活动目标与思路1.基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融合互补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以科技文化为载体,以创新文化为内核,构建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全面发展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

2.总体目标通过文化素质教育模式的综合改革,在教育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整合学校多学科教育资源,发挥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资源优势,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创新意识强、实干精神强、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满足国家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3.基本思路(1)明确工作机制(2)课内外总体设计——完善文化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一批核心课程。

(3)特色建设项目----开展‚理工大讲堂‛、‚理工大舞台‛两大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谈谈教师的基本素养

谈谈教师的基本素养

谈谈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品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

本文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人际沟通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基本素养的核心。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倡导正直、公正和负责任的行为准则。

他们要遵守教育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

教师还要尊重学生和家长,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个学生,做到公平公正,不偏袒不歧视。

同时,教师还要保守学生的隐私,不暴露学生的个人信息,保护学生的权益和尊严。

其次,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才能胜任教学工作。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目的知识和教学内容,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教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其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教师具备了这些教学技能,才能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最后,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是教育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教师需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

教师还需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积极沟通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教育。

综上所述,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人际沟通能力等多个方面。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不断提升基本素养,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高校教师基本素质自我鉴定

高校教师基本素质自我鉴定

高校教师基本素质自我鉴定
《高校教师基本素质自我鉴定》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知自己的基本素质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我认为高校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首先,高校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作为教师,我始终关注学科知识的更新和深化,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同时,我还注重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次,高校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理素质和教学能力。

我始终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我还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希望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做到教学有益,学生受益。

最后,高校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和人文素养。

我深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始终注重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坚守教育教学的职业操守,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

同时,我还注重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传承人文传统,希望能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知自己的教育工作的重要
性,希望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基本素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势在必行

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势在必行

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势在必行摘要: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振兴,教师当先。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学校不但需要更多的高校教师,还需要他们提高素质。

强化在职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时代的变革发展赋予了教师素质问题新的内涵,在深入分析教师素质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可用当代视角解读教师素质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教师素质问题提出若干思考意见。

关键词:教师素质;时代特点;有效途径一、什么是教师素质(一)教师素质的定义教师素质是教师稳固的职业品质,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科学教育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特点的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身心特征和职业修养。

(二)教师素质的结构教师素质结构应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外在素质七项因素。

(三)教师素质的内容1.教师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思想素质;②政治素质;③职业道德。

2.教师的知识素质(1)教师的知识结构。

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外科学的思想理论,如系统论、进化论等;②精深的专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主体知识、专业前沿知识;③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师知识结构的特点。

3.教师的能力素质教师的能力是由三个能力层次构成的由机组合系统。

第一个层次是认知能力;第二个层次是应有能力,由自学能力、审美能力、适应能力、自我修养能力等构成;第三个层次是实践能力。

4.教师的心理素质5.教师的身体素质6.教师的外在素质7.教师的技能素质8.教师的群体素质综上所述,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且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对人民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有科学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方法;有公正廉洁的品质;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这些基本素质。

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

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

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大学生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是学术领域的精英,更是国家和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当代大学生更是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他们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和不断学习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们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领域。

他们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创办科技公司、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大学生还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接轨。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使命。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要时刻,大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他们可以通过参与实习、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活动,了解国情、服务社会,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的使命。

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想,也是当代青年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大学生需要坚定信仰、增强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他们可以通过参与政治生活、投身文化创新、民生福祉等方式,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是重大的,他们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和不断学习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政府、高校和社会也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历史,一个承载了无数记忆与经验的学科,不仅让我们深入理解过去,更让我们明智地面对未来。

历史学科,作为人类文明的宝库,拥有着培养我们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使命。

历史学科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类文明的桥梁。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了解各种文化、政治、经济体系的演变,从而理解人类行为的动机和结果。

历史学科使我们能够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世界,避免陷入片面和偏见的漩涡。

2024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

2024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

2024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一、单选题1.大学教师的能力包括()。

A.学术能力与管理能力B.学术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D.一般能力与教育能力【答案】:D2.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的()是底线,是高校教师不可触碰的红线,也是一份“预防保健手册”。

A.日常性规定B.倡议性规定C.常规性规定D.禁行性规定【答案】:D3.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类型极为重要,这表明了()—1 —A.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B.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影响C.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D.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功能【答案】:A4.“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

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文化知识【答案】:A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

A.操作B.学习的迁移C.理解D.形成表征【答案】:B6.大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学习活动是()。

A.知识巩固—2 —B.知识应用C.知识感知D.知识理解【答案】:D7.大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最先特征是()。

A.自我性B.自觉性C.坚持性D.自律性【答案】:B8.学历证书主要反映一个人()的程度。

A.受教育B.受教育和学术C.科研D.学术【答案】:A9.在学术失范行为中,虚假署名是指下列说法中的()。

A.某一科研成果,没有做出什么贡献的人署名在最重要的位置,而真正做出贡献、付出劳动的作者却没有署名或没有在重要位置署名B.将别人的论文改头换面甚至原封不动地以自己的名义发表C.在研究过程大肆篡改或伪造数据—3 —D.在以自己名义发表的论文中,抄袭别人论文中的观点、文字而不加引注【答案】:A10.教师职业的特点就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这说明教师应该()。

可持续发展素养与核心素养

可持续发展素养与核心素养

可持续发展素养与核心素养素养,根据《辞海》解释,有以下四个含义:①修习涵养;②平素所供养;③素质与教养;④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

可见,素养一词,相比“素质”,更倾向于后天的习得与养成。

可持续发展素养,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修习而形成的价值观、知识、关键能力与行为习惯。

从联合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系列报告中可见,价值观、知识、能力与行为方式“四位一体”的内涵阐释,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素养概念的国际共识。

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十余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素养内涵的本土解读,其鲜明特征包括:第一,将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凝练为“四个尊重”。

即尊重健康与生命、尊重环境与尊重资源、尊重传统文化与文化多样性、尊重当代人与后代人;第二,对可持续发展关键能力进行解读并加以实验推广。

即收集与加工相关信息分析可持续发展事件的能力、准确有条理的阐述自己价值观及评价他人观点的能力、多维视角分析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社会-环境-经济-文化视角、过去-现在-未来的时序视角、全球-区域-地方视角)、关注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的能力、团队合作探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第三,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具体化,即健康生活、低碳生活、休闲生活、文化传承行为习惯、公益与志愿行为习惯。

由此,可持续发展素养由概念走向教育现实,由静态的文件走向鲜活的教育实践。

(见表1)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代表中国政府对参与国际社会《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郑重承诺。

同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的任务要求。

五大发展理念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关注通过人类价值体系的重建,促进当代人类存在方式的转变。

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按照尊重健康与生命(个体)――尊重环境与资源(环境)――尊重传统文化与文化多样性(文化)――尊重当代人与后代然(人类)的逻辑线条展开,涵盖了公正、平等、包容、责任等内涵,强调生态完整性、关心生命与生命共存、财富和公平共享、多样性和包容性,并以人类福祉为终极目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对人的素质的感受
当了多年教师,接触到众多学生,可以感受到,但常常又
觉得说不清。
日本大学印象《节录》 1988.10 从办学方针来看,似乎日本的学校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即培养一种努力 的精神、服从的精神、协作的精神、承受压力的能力。因此,除了一定数量的人文课 程以外,学校中的俱乐部活动很多,课堂上实现不了的,通过俱乐部活动来达到。下 午四点钟以后,各项俱乐部活动都极为认真、热烈。比如棒球、田径、足球、英式橄 榄球等训练结束后,还必须拖着很大的轮胎平整场地。无论是训练还是扫尾工作,都 容不得一点儿马虎。此外,几乎都从事的勤工俭学活动,对于认识社会,培养良好的 工作素质,更起了重大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国内的大学更注重文化课,因此学习的 风气更浓一些。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适应则显得不足……与日本社会一样,大学中 也有一套行为规范。看上去,大家都已习惯并严格遵守这一套行为规范。大体上就是 :下级服从上级,责任心强,讲求信誉,注重礼仪,一般不去议论别人也尽量避免容 易遭人非议的行为举动,人际关系,淡泊恬静。……。
可以说,素质教育的根本点就在于——培养科学精神和 人文精神和谐发展的人。
15
科学与知识
知识有两类: 意会知识:与生命体相联系——烹调时的火候掌握 编码知识:与生命体无联系——肯德鸡制作可复制
编码知识的特点:严密、有规律、有逻辑、可共享、交流。 科学研究即为:把意会知识转化为编码知识的过程。
编码知识可以共享,对任何人都一样,关键在于如何去 判断、选择、利用并加以再创造——这是更高级的意会知 识,体现出科学的螺旋式上升。
4
引言:问题的提出
而我校如何行动,在考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时, 在构建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时,如何形成各学科 人才培养自己的特色,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现 实问题。
5
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内涵和当代要求
从基本内涵来说,一个人的广义素质表现 为品质、能力、行为的统一。
品质上的优秀,主要是指思想境界高、精 神风貌好、道德修养优。一个人只有品质优 秀,才能成为人们学习效仿的榜样。
16
科学精神的内涵
• 崇尚严谨精确的理性精神 • 注重观察实验的求实精神 • 提倡探索开拓的创新精神 • 强调一切均须进行理论论证
实践检验的合理怀疑精神 • 主张普遍与具体相结合的务实精神
江泽民同志概括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中央党校的重要讨论题:实事求是为什么难
17
人文精神的表述
以人的自身发展和人 -社会-自然协调发展为 主旨的社会要求和价值取 向,包括对理想、道德、 情感、美等精神生活的追 求,其核心是社会的道德 信仰体系。
1
迎新人翘首以盼 谋共识携手同行
素质、文化、能力、创新
——大学教师的当代视角
河海大学 林萍华
2
引言:问题的提出
世纪之交,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 的时期,素质教育的提法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响 应,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成为教育界 和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3
引言:问题的提出
然而,什么是高等工程教育,它与科学教育的 区别在哪里,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是否把自己 委身于科学教育,悠然自得地走着“学术化” 的道路?还是更多地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这 是当前一个重大的话题,的确值得深思;
12
素质差异的原因
纵观中国的高等教育,历经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到目 前提倡的素质教育阶段。其间,人文教育的历史最长,它 采用书院方式,与现代科学技术联系不密切,强调“经世 致用”。而近代的科学教育培养了千千万万的专门家,但 人文精神培养被削弱,注重了成才,忽视了成人,人的和 谐发展被忽视,其弊端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此,有识之士提出要重视人文教育,加强德育,而这 正是对教育发展新阶段——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再度融合 ——的时代呼唤。
13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 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 械,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 对美和道德的善有鲜明的辨别能力,否 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头很 好训练的狗,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18
杰出的榜样
一些著名的大科学家都十分注意修习人文方面的涵养,很 推崇人的人文精神面貌。比如两弹元勋邓稼先。
杨振宁先生写了一篇充满激情的文章《邓稼先》:“邓稼先是一个 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 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 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具有中 国农民朴实气质的人”。
7
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内涵和当代要求
在品质、能力的基础上,行为是优秀人才素质 的外在展示,是品质、能力的现实实现。对高素 质人才的当代要求在于,其行为应当最充分体现 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这个层面的问题,在讨论创新时涉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因此,品质是基础,能力是核心,行为是关键。 作为高素质人才,品质必须优秀,能力必须高强, 行为必须模范,充分体现出创新精神。
这个层面的问题,在讨论文化时涉及。
6
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内涵和当代要求
与品质紧密相联的是能力。能力既包括具有 内在倾向性的思维能力、评价能力、分析能力、 综合能力,又包括具有外在倾向性的表达能力、 组织能力、处事能力、工作能力、专业能力。 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优秀人才作用的发挥。
这个层面的问题,在讨论能力时涉及。
8
一、关于素质
1. 广义的素质教育 2. 狭义的素质与素养 3. 我所看重的素质
9
1、广义的素质教育
10
时代的要求
当前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在科教兴 国战略的指引下,努力学习,汲取知识,追踪科技 前沿,不断更新及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已经成为 每一个有志青年的强烈追求。
作为学校领导和教师,我们希望学生不仅在大学 学习期间就有优秀的成绩及表现,更重要的是毕业 以后有强大的后劲,有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竞争 能力与发展潜力。为此,加强对学生能力与素质培 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爱因斯坦
14
时代的呼唤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受教育者 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 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 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 些指示精神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定位与核心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