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人教版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范文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范文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作用。

2.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图片,如故宫、长城、书法、绘画等,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文化有什么理解?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化的内涵(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3)文化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讲解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3)文化具有多样性。

3.讲解文化的作用(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3)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4.讲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传承: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2)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使文化更具活力。

三、案例分析1.分析案例:故宫的修缮与保护提问:故宫的修缮与保护体现了哪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念?2.分析案例: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问:书法艺术在现代社会如何传承与发展?四、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在学校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五、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短文。

2.收集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是否深入?3.学生能否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本节课通过讲解文化的内涵、特点、作用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学生对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第一单元)》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第一单元)》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教案总体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懂得文化传承、文化交融和文化创新的意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学要求:(1)了解生活中文化现象,获得参与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提高文化赏析、文化修养水平。

(2)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增强文化创新意识。

(3)感悟中华文化的价值,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明确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材体系:教材框架结构的整体设计为:教学方法:话题教学法,讲解法,讨(辩)论法等。

教学时间:2008年9月1日—2009年11月10日,共28课时。

课时安排:第1课时 体味文化 第2课时 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3课时 感受文化影响 第4课时 文化塑造人生 第5课时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 第6课时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第7课时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8课时 传统文化的继承第9课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10课时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第11课时 文化创新的途径 第12课时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 第13课时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14课时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15课时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16课时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17课时 第三单元综合探究 第18课时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第19课时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第20课时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21课时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22课时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第23课时 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 第24课时 第四单元综合探究 复习4课时:每单元复习1课时。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集体教案3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doc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集体教案3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doc












主要内容
备注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课堂探究: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建筑艺术、语言文字,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请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探究提示:பைடு நூலகம்
1、民族节日:
◇课堂探究:(1)从春节和圣诞节两个节日中,你能否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哪些不同? (2)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节日吗?
◇探究提示:
1.文化传播的含义
2.文化传播的途径
◇课堂探究: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探究提示:
◇课堂探究:我同历史卜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清你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指出它们对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
◇探究提示: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及其发展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2)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高二年级《文化生活》集体教案3
高二政治备课组:时间:
课题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文化发展的实质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例中分析认识生产的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认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教学重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遵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运用“探究—交互”式教学,积极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案例分析法、情绪激励法。

四、教具电脑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商品与消费的有关知识,我们知道了商品是生产出来的,有了商品的出现,我们才有消费,大家看看我们使用的课桌,还有风扇等,都是生产出来后由学校买来供我们使用的。

由此可以得出:从生产可以推出商品,由商品可以推出消费,依据数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生产推出消费,但是,从我们生活常识和经济学角度讲,能否由生产推出消费呢,生产与消费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回答的问题。

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第x课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二)新课教学学习导航:必须带着问题学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怎么样),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什么?(三)课堂总结、点评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大力发展生产力问题。

让学生明确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现实情况决定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练一练:1、出谋划策:请大家谈谈我们中部地区应该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重视人才;利用我们的优势,发展我们的优势产业。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案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东明一中政治组牛彦涛[课标导航]知识目标:识记::什么是大众文化理解:(1)大众文化的内涵(2)发展大众文化的举措分析:(1)联系实际,分析文化生活的多样性(2)通过事例,正确看待文化生活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对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3)树立全面看问题的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多样性及文化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正确地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教学重难点]: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讨论与分析相结合、探究法[自主学习与发现问题]阅读与积累1.?2.什么是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疑难探究](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1.文化生活多样性当我们驻足在五颜六色的广告前,留意于书摊上大大小小的报纸杂志;当我们在各种电视节目之间选择,在网络世界徜徉……我们就已经面对着大众传媒的影响,置身于文化市场,步入社会文化生活。

2.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发展的原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1、当代文化生活 新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必须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与引导。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人民文化需求的新特点______________ 2、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是______________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也给大众传媒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高二】高二政治上册文化生活复习全套教案

【高二】高二政治上册文化生活复习全套教案

【高二】高二政治上册文化生活复习全套教案第一部分:基础问题选编第一化与社会一、体味化⒈化现象有什么特点?P4~5⒉化是什么?如何理解化的内涵?(化有什么特点?)《化生活》中的化是指什么?P6~8⒊化素养是怎样形成的?P7⒋化有哪些形式?化的实质是什么?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P8~9二、化与经济、政治⒈社会生活包括哪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化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P10⒉为什么说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为什么说化与政治相互交融?P10~11⒊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是怎样的?P11第二化对人的影响一、感受化影响⒈化对人的影响自于哪两个方面?化对人有哪些影响?P13~14⒉化影响交往方式的因素有哪些?主要通过什么表现出?P14⒊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因素有哪些?思维方式是怎样形成的?思维方式有何特点?P14⒋化对人的影响有什么特点?化对人的影响为什么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化对人的影响为什么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P15~17⒌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三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有什么影响?P17二、化塑造人生⒈化塑造人生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17~21⒉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化活动体现了什么过程?P16⒊我国世界观的主流包括哪四个意识、哪三个主义、哪三种观念?P18⒋优秀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过程是怎样的?P19⒌你能举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始终代表先进化前进方向的例子吗?P20⒍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P21⒎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哪三个方面?P21综合探究:聚焦化竞争力⒈什么是化竞争力?什么是化生产力、化产业、化战争?P22⒉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说明发展化产业有什么意义?P23⒊你还能从社会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中感受到一个国家的化竞争力?P23⒋今天,中国化为什么能够在世界各地赢得尊重与喝彩?P24⒌应该怎样提升中国化竞争力?P24第三化的多样性与化传播一、世界化的多样性⒈化的物质载体和表现物主要是什么?什么是民族节日?庆祝民族节日有何意义?化遗产的表现物、地位、意义各是什么?如何保护?我国的化遗产有哪些?(自然、化、化与自然、口述和非物质遗产)P29~30⒉化多样性,主要是指什么?化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P31⒊尊重化的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尊重化的多样性?P32⒋尊重世界化多样性的原则是什么?其具体要求和意义各是什么?P33二、化在交流中传播⒈什么是化传播,其主要途径有哪些?其地位各是怎样的?P34~35⒉传媒的含义及发展阶段各是怎样的?P36⒊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是什么?有哪些形式?各有什么特点?P36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显示出了哪些特点、其地位如何?P37⒌化交流有何意义?如何做传播中外化的友好使者?P37第四化的继承性与化发展一、传统化的继承1.什么是传统化?P392.传统化的继承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39~41⑴什么是传统习俗?地位怎样?对人有什么影响?P39 ⑵传统建筑地位?影响?P40⑶传统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特点?地位?P41 ⑷传统思想主要内容?地位?影响?P413.传统化具有哪些特点?如何理解?P424.传统化的双重作用是怎样的?P425.正确对待传统化有何意义?P42~436.对待传统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具体要求?P43二、化在继承中发展⒈化继承与化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P43~44⒉影响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化发展带什么影响?P44~45⒊教育在化传承中的作用是什么?P46第五化创新一、化创新的泉和作用⒈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P48⒉为什么要化创新(必要性、重要性)?P48~49⒊社会实践对化创新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是什么?P48~49⒋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各是什么?P49~50⒌化创造的主体是什么?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职责是什么?P50~51二、化创新的途径⒈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P52⒉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哪些?P51~54⒊怎样才能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53⒋怎样进行化创新?P51~55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⒈教育在化传承中起着什么特殊重要的作用?P46⒉建设“学习型社会”有何必要性和紧迫性?P56⒊ “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什么?什么是全民学习?什么是终身学习?P56⒋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是什么?P56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理论依据有哪些?⒍如何建立学习型社会?P56~59⒎对于化传承说,相对于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学习型社会教育的功能有什么拓展吗?P57⒏怎样做到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P57~59⒐“学习型社会”有哪些特点?P59第六我们的中华化一、远流长的中华化⒈中华化古代辉煌的历程是怎样的?P63⒉为什么说中华化能远流长?P64~70⒊中华化远流长的见证有哪些?为什么?(地位、特点、作用)P64⒋中华化在近代为什么出现了衰微?P65⒌如何再创中华化的辉煌?P65~66二、博大精深的中华化⒈中华化中的学艺术的作用、特点、地位各是怎样的?P66⒉中华化中的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意义各是什么?P67⒊为什么一方水土,一方化?不同区域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具体表现是什么?P68~69⒋民族化与中华化的关系是怎样的?各族人民对中华化的认同显示了什么?P70⒌中华化的包容性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P70⒍中华化、区域化、民族化的关系是怎样的?第七我们的民族精神一、永恒的民族精神⒈中华化的力量的集中表现为什么?P71⒉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所起的重大作用是什么?P71⒊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 P72⒋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含义、作用、事例、俗语、典故)P72~74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如何认识这一核心和主题? P74~76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⒈民族精神是怎样随着时代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各有哪些?P76~77⒉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P78~79⒊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题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性?P79~80⒋我们应该怎样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民族精神?P80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⒈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⒉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什么意义?P81⒊我们应该弘扬和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P82⒋为什么中国一些青少年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等节日?P83⒌我们当前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81第八走进化生活一、色彩斑斓的化生活⒈有哪些大众传媒影响我们的化生活?当前化生活和消费(化生活)呈现出什么特点?化生活色彩斑斓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大众传媒的发展?P86~87⒉化生活的“喜”与“忧”的原因及其表现有哪些?⒊怎样才能促进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启示)?P88⒋为什么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化?P88~89⒌什么是大众化?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化与西方学者称的大众化是否相同?为什么?P89二、在化生活中选择⒈形式多样的化生活给我们带了什么影响(先进、落后腐朽的)?各种形式的化生活我们应如何面对?P90⒉什么是落后化?其表现有哪些?我们的态度是什么?P90⒊什么是腐朽化?其危害是什么?我们的态度是什么?P91⒋落后化和腐朽化存在的原因是什么?P92⒌在各种各样的化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为什么能成为主旋律?P93⒍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化建设?P93⒎社会主义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什么?怎样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化建设?P93~94第九推动社会主义化大发展大繁荣一、坚持先进化的前进方向⒈为什么说奉行“全盘西化”和“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化?P95⒉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P96⒊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始终代表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先进化的含义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化的内容有哪些?坚持先进化前进方向有何重要意义?(为什么要坚持先进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和根本要求是什么?)怎样坚持先进化的前进方向?P96~97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不会妨碍化多样性的发展?P97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何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97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98⒎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怎样引领?P98⒏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化大发展大繁荣?⒐引领中国先进化前进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是什么?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这一理论体系?我们如何高举这一旗帜?P99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P99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什么?P99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有何意义?P100⒉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化的根本目标)是什么?P100⒊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怎样发展教育事业?P101⒋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怎样发展科学技术?P101⒌为什么要发展公益性化事业和化产业?怎样发展公益性化事业和化产业? P102⒍发展和谐化有何重要性?怎样建设和谐化?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明创建活动?如何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伟大实践?P103⒎社会主义物质明、政治明和精神明的关系?P103第十化发展的中心环节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⒈思想道德建设的两大宝贵资是什么?道德典范有何特点?P105⒉思想道德建设有何重要性?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105⒊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什么是社会主义荣辱观?P106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哪些作用?P106~107⒌比较法治和德治的异同。

(完整)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完整)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高二文科①②班,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而且对政治课不够重视。

应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懂得文化传承、文化交融、文化创新的意义,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修养水平。

4、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首先目标。

三、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其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建设。

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人民精神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社会上还存在着落后、腐朽文化。

因此,设置本模块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2、基本思路第一单元的现象入手讲清文化概念,讲文化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第二单元讲文化发展问题,横向讲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讲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纵向讲文化传承中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进而讲文化创新(源泉、作用、途径)。

第三单元在前两个单元从总体上讲文化的基础上,专门讲中国的文化,一是从中华文化的历程说明它源远流长,二是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不同区域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讲凝结在其中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文化之魂,要大力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精神。

最后第四单元再专门讲当代中国的文化,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现实的文化选择入手,讲如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别讲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即思想首先建设。

全书既从总体上讲文化,又专门讲了中华文化,特别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概览了文化现象,又深入到文化的本质与规律;从历史和现实中,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与人的关系中深入探讨文化。

最新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全套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最新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全套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集体备课部分个人补充部分课题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体味文化中心发言人周家云备课时间第一周上课时间第一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重点文化的涵义难点文化的涵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

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一定懂得。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文化“万花筒”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表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艺术。

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5―6页内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涵义我们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篇一: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体味文化】3-1-1《体味文化》教材分析《体味文化》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人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剖析文化的内涵,再探究文化的作用,进而引导同学们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同学们为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做贡献。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概念(2)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分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2、能力目标(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化的内涵难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感悟文化现象,理解文化内涵,分析文化的作用,增强文化学习的自觉性。

(2)自学探究。

以课本的简单提示为线索,深入探究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探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集体讨论。

针对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探讨我国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竞争力;讨沦为更好地应对文化竞争,作为中学生目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六、课前准备1、收集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并按形式进行归类。

2、查阅“文化”的含义。

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本课导言告诉我们,“文化”虽然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真正内涵。

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即什么是文化)与文化的力量(即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去探究。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全套教案第一章:政治文化生活的概念与意义1. 教学目标了解政治文化生活的概念,理解政治文化生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政治文化生活的认识和参与意识。

2. 教学内容a. 政治文化生活的定义b. 政治文化生活的重要性c. 政治文化生活的实践途径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政治文化生活的相关问题。

4. 教学步骤a. 引入政治文化生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政治文化生活的内涵。

b.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政治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c. 分组讨论,探讨政治文化生活的实践途径。

d. 总结并强调政治文化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5. 作业与评估第二章:政治观念与文化认同1. 教学目标了解政治观念的种类,理解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 教学内容a. 政治观念的种类b. 文化认同的含义c. 培养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方法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政治观念与文化认同的相关问题。

4. 教学步骤a. 介绍政治观念的种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政治观念的含义和作用。

b. 分析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认同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c. 分组讨论,探讨培养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方法。

d. 总结并强调政治观念与文化认同在政治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

5. 作业与评估第三章:政治参与与公民责任1. 教学目标了解政治参与的途径,理解公民责任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2. 教学内容a. 政治参与的途径b. 公民责任的含义c. 履行公民责任的方法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政治参与与公民责任的相关问题。

4. 教学步骤a. 介绍政治参与的途径,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意义。

b. 分析公民责任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公民责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c. 分组讨论,探讨履行公民责任的方法。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课题: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竞争力的表现,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分析: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课程标准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与政治、经济》教案。

教学重点[会考考点]①社会生活三个基本领域之间的关系C②不同文化的不同作用A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B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意义C[高考考点]考点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重点)考点4:文化与综合国力教学难点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上课链接和准备上课准备:教材、作业本、笔记本方法点津自学探究。

以课本的简单提示为线索,深入探究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探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集体讨论。

针对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探讨我国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竞争力;讨沦为更好地应对文化竞争,作为中学生目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课型讲授课授课时数:1h教学过程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课堂探究: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

(1)你能对上述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吗?(2)也许有些内容难以归类.你的理由是什么?(3)你和你的家人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吗?◇探究提示:(1)经济活动包括:到银行贷款买房或承包一片林地、开一家小餐馆。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集体教案4_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集体教案4_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
(2)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3)学会辩证地观察问题、认识问题。例如: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继承传统文化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我们要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
◇课堂探究: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的?请说出理由。
◇探究提示: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课堂探究:从超越时空局限的意义看,现代信息技术对传承民族文化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探究提示: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5)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
(1)分析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2)联系实际,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
(3)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发展传统文化
(4)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提高归纳与分析能力。例如: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重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辨证关系
难点
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课程标准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2)在你看来,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什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5篇)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5篇)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5篇)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5篇)时间一晃而过,教师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现在就要写一篇教案规划一下吧。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篇1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4个班的政治教学工作。

其中5、6班为文科班,7、8班为理科班。

按照本学期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及高二政治学科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现立足于高二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一、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继续贯彻新课标理念,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同时为高考做好准备。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工作目标。

二、教学目标在高二,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学法的指导,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准确、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点,构筑学科内知识体系,增强对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社会实际以及水平测试和高考的实际,努力增强政治课教学的科学性、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德育性和趣味性,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

三、具体教学措施文科班:1、立足课标,明确课标精神和目的要求。

通过认真研读课标,准确把握新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明确新课标的目的要求,为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提供正确的方向。

2.真抓实干,踏踏实实做好日常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1)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处理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和衔接,在此基础上,制定学期授课计划。

(2)发挥自身教学特长,在教学过程中作适当的、灵活的处理,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注重在学案的设计上,尽力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习题注重知识的针对性、系统性,结构性。

(4)加强学法及解题方法的指导和渗透,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实践】高二政治走进文化生活教案

【学习实践】高二政治走进文化生活教案

高二政治走进文化生活教案www.5ykj.com一、本单元的地位本单元是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是整个文化教材的逻辑终点和最后的落脚点。

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所要解决的是“文化是什么”的问题。

它从静态的角度,把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客观的描述,揭示文化的含义,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等。

本单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是整个教材展开论述的前提。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进一步对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继承性以及文化的创新性进行分析,揭示文化现象在时空中的传播与传承,探索文化创新的意义及创新的具体途径。

本单元的目的在于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即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文化,是怎样通过横向的传播和纵向的继承演变而来的。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具体讲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帮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本单元所要解决的是“怎么看”的问题,即如何看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活进行客观描述,揭示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具体途径。

本单元所要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即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整个教材采取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思路,四个单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与第一单元之间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多样性的文化可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全册教案前言【教学目标】明确学习《文化生活》的意义。

了解阅读《文化生活》的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大基本领域,必修一《经济生活》和必修二《政治生活》涉及经济、政治两大领域,必修三《文化生活》则涉及文化领域。

〈讲授新课〉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读书讲“校园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穿衣讲“服饰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出门讲“旅游文化”……时时在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然而“熟知非真知”,我们的生活虽与文化联系非常紧密,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深入研究过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化发展经历怎样的过程?怎样看待中华文化的精髓?怎样进行文化建设?这是《文化生活》要探究的主要内容。

经济生活的主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当然也包括文化建设。

文化的重要性对个人对民族和国家学习《文化生活》的意义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文化修养的水平,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创新的意义。

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

知道中特文化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学会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认识到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阅读教材的方法分单元、课题、框题、目题四个层次。

正文、辅助文的要求不同。

综合探究课是帮助你体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引导学生看目录,知道《文化生活》分为四个单元,其中、二单元讲述文化一般,第三、四单元讲述中华文化。

然后重点分析单元,指明其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

单元文化与生活课文化与社会框体味文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懂得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学会分析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体味文化文化“万花筒”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表明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前者从时间上讲;后者从空间上讲。

文化现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表明文化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文化现象是文化本质和规律的外部表现,我们知道了文化现象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文化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2,做填空题。

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非经济、政治活动。

人是文化的主体。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文化包括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动态:精神活动;静态:精神产品。

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

意识形态文化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还要注意区分“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与文明相近,用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运动。

例如考古学中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生活”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中特社义文化中的“文化”。

[处理练习题]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②九寨沟的自然风光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④大汶口文化遗址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⑥克隆技术⑦伦理道德观念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⑨乡镇企业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A.①②③④⑤B.⑥⑦⑧⑨⑩c.③④⑤⑥⑦D.③⑤⑦⑨⑩文化的特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才会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

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运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文化必须以物质为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即精神离不开物质,文化必须以物质为载体。

例如一个时代的文化、审美,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

因此,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看到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形式非常丰富。

静态角度: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动态角度: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注意文化作用的两重性: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把人们引向歧途。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文化的含义以及力量,知道了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特别注意文化作用的两重性。

辩证分析:文化有先进健康文化和落后腐朽文化之分。

前者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后者有阻碍作用。

对文化有一个总的了解,理解其内涵,了解其外延,感受其力量,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和熏陶。

【课堂练习】《第二教材》上的例题和选择题。

【书面作业】根据上述材料简述文化的力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是次接触较为陌生,再者文科特长班和普通班以及理科班在课前准备也不一样,因此课堂教学方式也应不完全相同,要有预备方案才行。

在教学内容上,基本知识点一定要强调准确,重点知识要讲精讲细,最好能当堂运用练习一下,本节课原本设计的课堂探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展开,今后在设计课堂教学上时还要多注意课堂的高效。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知道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

明确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作用不同,我们要自觉掌握先进健康的文化,抵制落后、腐朽的文化。

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教学方法】本框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案例的作用。

目,用“学案”导学;第二目,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体验感悟事实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上一节课,我们一起体会了文化的魅力,我们知道,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有别于经济、政治,同时三者又密不可分。

那么,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本课时,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探究:P9归纳:有的内容难以归类,正是因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现实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觉,经济越发展,政治越进步,越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1—2,做《第二教材》上填空题。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对此,要把握以下几点: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经济处于基础和中心的地位,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由我国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并反映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绝对同步。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那种认为只要物质物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了,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文化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课堂练习: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举例:中国的发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发展则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巩固练习:P10相关链接一思维拓展:P10专家点评二结论:不同的社会形态具有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这些文化都对该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文化不但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而且相互交融。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一特点日益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