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炸药的起爆机理

合集下载

炸药爆炸原理

炸药爆炸原理

炸药爆炸原理
炸药爆炸原理是燃烧反应和爆轰效应的综合作用结果。

炸药一般由燃烧剂、氧化剂和增感剂组成。

在爆炸事件中,燃烧剂起到燃烧的作用,可以放出大量的能量。

氧化剂则提供氧气来维持燃烧反应进行。

增感剂可以提高燃烧的速度和稳定性。

当炸药受到外部能量的刺激,比如火焰、电火花等,燃烧剂和氧化剂之间的化学反应迅速发生。

这种反应被称为爆轰,它比普通的燃烧反应更为剧烈和迅猛。

爆轰由三个连续的阶段组成:引爆、扩散和排气。

在引爆阶段,外部能量使炸药内部的燃烧剂迅速燃烧起来。

燃烧产生的高温和高压使氧化剂分解,并进一步释放更多的氧气。

在扩散阶段,已经引爆的燃烧剂和氧化剂扩散到炸药的整个区域。

燃烧剂的燃烧加速,消耗更多的氧气,释放出更多的热量和气体。

在排气阶段,燃烧产生的大量气体迅速膨胀,造成爆炸的冲击波。

这个冲击波可以摧毁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造成巨大的破坏。

总的来说,炸药爆炸的原理可以简单地归结为燃烧剂和氧化剂之间的剧烈燃烧反应,加上爆轰效应的放大作用。

这种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气体,导致巨大的破坏力。

炸药的起爆与感度

炸药的起爆与感度

• 一对矛盾,取其中。 • • 使用者:使用中需要高感度→防止拒爆 • 生产者:操作制造中需要低感度→防止事故
2020/6/2

5.2 炸药的起爆机理
1.热能起爆机理 2.炸药的机械能起爆理论 3.炸药的冲击波起爆机理 4.炸药的光起爆机理 5.电能起爆机理
2020/6/2

•1 热能起爆机理
2020/6/2

•热作用下炸药发生爆炸的机理
•炸药分解反应放热与炸药向周围介质(环境)散失热量的平衡问 题,放热速率(单位时间内由于分解反应放出的热量):

• 式中:W——反应速率,分子数/(s.m3);
பைடு நூலகம்

Q——分解1mol炸药放出的热量;

N ——Avogadro数 。
•如果分解反应按一级反应动力学近似有:
•A点:稳定平衡点, 体系可在A点保持恒 温。
•C点:体系不能自
动到达,若外界供热 ,则为不稳定平衡点 。 •B点:为亚稳态, 超过B点,系统将处 于热爆炸状态。
•温度

•均温系统热爆炸定性判据:
•见冯长根 著《热爆炸理论》科学出版社, 1988,或者见松全才 《炸药理论》,兵器工业出版社 。
•★热爆炸影响因素:
•热 能 •机械 能 •爆炸 能
2020/6/2

5.3 炸药的感度
针对各种起爆机理设计的各种判断炸药起 爆特性 (感度)检测方法。
2020/6/2

• 1 炸药的热感度
• 定义:炸药在热的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
• 方法:
• ① 爆发点实验 (时间,温度)


5s/5min延滞期/发火温度

炸药的起爆机理

炸药的起爆机理
16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 在单位时间里系统因热传导而散失的热量为:
……(3)Q2 ST T0
式中 ——导热系数;S——传热面积;
T0 ——环境温度。 ➢ 而(3)式为一条直线,称为失热线,如图3-3
所示。
17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图3-3 失热曲线
21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 Tc Tc T02 表示热爆炸前的升温情况。
➢ 从数学上看,切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不但
Q1和Q2在该点的数值相等,且两条曲线的斜率 也相等,即
Q2
Q1
Ti


T0
图3-1
加热室 炸药
14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 首先,炸药在温度T时,单位时间里由于发生化学反 应而放出的热量为Q1,此热量与单位质量的炸药产生 的热量q(J/kg)和化学反应速率W(kg/s)有关,即
……(1)
Q1 q •W
并认为初始分解过程属于单分子分解反应,化学反应
20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 如果炸药周围环境的温度T0=T03,从图7-4可 知,得热曲线在失热曲线的上方。在此种情况 下,炸药处于任何温度时都因Q1>Q2,温度不断 升高,最后导致热爆炸。
➢ 当周围环境的温度T0=T02时,这时失热曲线与 得热曲线相切于B点,对应的温度为Tc。开始得 热大于失热,温度升高,Q1和Q2都增加。当到达 切点Tc时,Q1=Q2,建立起热平衡。如果某些偶 然因素导致炸药的温度升高,由于Q1>Q2,反应 速度就会急剧增加,直至爆炸。
3
3.1 基本概念

炸药的起爆与感度

炸药的起爆与感度
② 危险感度( hazard sensitivity,不安定性): 保持安全的最大引爆冲能---机械感度。
一对矛盾,取其中。
使用者:使用中需要高感度→防止拒爆 生产者:操作制造中需要低感度→防止事故
2021/7/21
5.2 炸药的起爆机理
1.热能起爆机理 2.炸药的机械能起爆理论 3.炸药的冲击波起爆机理 4.炸药的光起爆机理 5.电能起爆机理
2021/7/21
热作用下炸药发生爆炸的机理
炸药分解反应放热与炸药向周围介质(环境)散失热量的平衡问题 ,放热速率(单位时间内由于分解反应放出的热量):
q1 WQV N
式中:W——反应速率,分子数/(s.m3); Q——分解1mol炸药放出的热量; N ——Avogadro数 。
如果分解反应按一级反应动力学近似有:
二、方法 1.撞击感度
上限:100%爆炸Hmin, 下限:100%不爆炸Hmax
(ⅲ)特性落高(临界落高)H50法
感度曲线(爆炸百分数~落高) 布鲁斯顿法(down & up) 或上下法或升降法
2021/7/21
摩擦感度(摆角/压力)
(a)布登摩擦摆 (b)柯兹洛夫摩擦摆
表示方法: (ⅰ)爆炸百分数 (ⅱ)感度曲线
炸药感度的相对性: ★只在一定条件有效,例如在某一尺寸下,在温度为T
时,炸药是安全的。但在大尺寸下又是不安全的。不
同的使用条件对炸药的感度有不同的要求(工业炸 药往往要敏化,军用炸药往往要钝化)
★外界能量的作用速率不同,感度不同。 如静压与动压,加速速率等。
2021/7/21
炸药感度
的选择性与相对性
外界能量小→感度大,外界能量大→感度小。 ★ 此处“爆炸”的含义:指不稳定爆轰、爆燃、DDT等。

第3章 炸药的起爆机理

第3章 炸药的起爆机理

Ea Tc2 Tc T0 0
12
1 1 4RT0 Ea 它的解为: Tc 2R Ea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对于大多数炸药,取负号的解,因为正号的解 不符合实际情况。 由于 RT0 Ea 的值很小,取上式在 RT0 Ea 附近 的级数展开:
2 Tc RT0 RT0 RT0 2 4 Ea Ea Ea 2R Ea
35
3.2.2 炸药的热感度
根据试验作出T与τ ,lnτ 与1/T的关系图,由 τ -T图可求得5s延滞期爆发点。 试验得到的凝聚炸药爆发点与延滞期的关系为: lnτ =A+E/RT 式中 τ 为延滞期(s);E为与爆炸 反应相应的炸药活化能(J/mol);R为通用气体 常数;A为与炸药有关的常数;T为爆发点(K)。 测得的爆发点越低,说明炸药的感度越大,反 之则感度越小。
Q1 m q A exp Ea RT
……(2)
式中
m ——炸药质量; Ea ——炸药活化能;
16
R
——气体常数。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由(2)式可知,炸药进行放热化学反应而产 生的热量与温度的关系符合指数曲线,该曲线 称为得热线,如图3-2所示。
17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22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Tc Tc T02
表示热爆炸前的升温情况。
从数学上看,切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不但 Q1和Q2在该点的数值相等,且两条曲线的斜率 也相等,即 Q 1=Q 2 ……(4) ……(5)
dQ1 dT dQ2 dT
23

第三章 爆破技术(8)

第三章 爆破技术(8)

2013-8-8
10
2.二者区别 1)相同点 预裂和光面爆破的爆破机理基本相同,其目的都是为了 在爆破以后获得平整的岩面,以保护围岩不受破坏; 2)区别 (1)预裂爆破是要在完整的岩体进行爆破开挖之前,实 施预先爆破,而光面爆破通常是当爆破接近开挖边界线 时,预留一圈光面层,采用密集钻孔和弱装药结合适当 的延时起爆技术。 (2)由于二者所具有的自由空间不同,预裂爆破受到岩 石的夹制作用比光面爆破大。
2013-8-8 23
(二)破裂区
1.径向裂隙的形成
1)传播到压碎区外围岩石中的应力波已经低于岩石动抗 压强度,而不能直接引起岩石的压碎破坏;
2)此时其应力值仍然足够引起岩石的质点径向位移,使 质点产生径向扩张,从而出现切向拉伸应变;
3)如果切向拉伸应变所引起的拉伸应力值高于此处岩石 动抗拉强度,那么在岩石中便会产生径向裂隙。
2013-8-8
9
(二)预裂、光面爆破
1.爆破机理 1)预裂爆破是要在完整的岩体进行爆破开挖之前,预先 施行的爆破,在开挖部分和保留部分的分界线上产生 一道裂缝,且形成新的平整岩面,其作用在于阻断爆 破的破坏效应向保留岩体中延伸。 2)光面爆破则是当爆破接近开挖边界线时,预留一圈保 护层(又叫光面层),然后对此保护层进行密集钻孔 和弱装药的爆破,以求的光滑平整的坡面或轮廓面。
2013-8-8 5
(二)药壶法
1.即在普通炮孔底部,装入少量炸药进行不堵 塞的爆破,使孔底部扩大成圆壶形,以求达 到装入较多药量的爆破方法。 2.药壶法属于集中药包类,适用于中等硬度的 岩石,能在工程量不大、钻孔机具不足的条 件下,以较少的炮孔爆破获得较多土石方量。
2013-8-8
6
(三)炮孔法
2013-8-8

第三章 爆破技术.

第三章 爆破技术.
• 药包按形状不同有集中药包和延长药包两种。 凡最长边不超过最短边4倍的药包,都属于 集中药包,否则为延长药包。
• 药量计算公式:
• • • •
Q=f(n)kW3
注: 1、爆破作用指数函数 2、爆力换算系数e 3、临空面系数
第三节
一、孔眼爆破
爆破基本方法
包括浅孔爆破和深孔爆破两种
二、洞室爆破
一 、孔眼爆破(炮孔布置原则,布孔的技术 参数,药量计算,堵塞长度验算)
图示:各种爆破漏斗示意图 (1)标准抛掷爆破:n=1,r=W。 (2)加强抛掷爆破:n>1,r>W。 (3)减弱抛掷爆破:0.75<n<1,r<W。 (4)松动爆破:0.33≤n≤0.75。 (5)隐藏式爆破:临空面不能被破坏,只是药包周围岩石被 炸碎,如药壶爆破。
第二节
• • • • • • • •
预裂爆破成缝机理
预裂爆破是一种不耦合的装药结构, 其特征是药包和孔壁间有环状空隙。该环 状空隙削减了冲击波的压力峰值,使炮孔 周围产生径向裂纹,并使周边炮孔连线上 的裂纹全部贯通成缝。
预裂爆破施工技术要点
1. 预裂炮孔直径通常为50~200mm。浅孔爆破
用小直径,深孔用大直径。不耦合系数为2~4 2. 炮孔孔距与岩石特性、炸药性质有关。孔距 通常为孔径的 7~10 倍。小孔径、岩石破碎则 取小倍数。 3. 线状分散装药,孔底装药的密度较大。 4. 保证周边孔的钻孔质量。 5. 预裂孔的范围和深度要超出开挖区,并与内 排孔保持一定距离。
作业:
一埋置深度为4m的药包,爆破后得到底直径 为10m的爆破漏斗。求(1)爆破作业指数, 指出属何种类型的爆破?如果炸药单耗为 1.5kg/m3,爆破药量是多少?(2)如果漏 斗直径不变,要求实现减弱抛掷爆破,其 深度如何调整?

第三章炸药的爆炸性能

第三章炸药的爆炸性能

• • • • •
爆炸现象的主要特征: 1-快; 8000m/s 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3000~3500MPa 3-或大或小的响声; 4-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临近介质遭到破坏; 岩石 粉碎,裂隙
• 爆炸分类 • • • • • 物理爆炸 热水瓶爆炸 锅炉爆破 轮胎爆炸 气球爆炸 • • • • • 化学爆炸 • 核爆炸 烟花爆竹爆炸 • 原子弹爆炸 炸药爆炸 • 氢弹爆炸 瓦斯、煤尘爆炸 氢氧混合物爆炸
(3)、三种变化形式的转化 热分解是炸药性质本身决定的,燃烧是 依靠热辐射和热传导进行传播的,爆轰是依靠 冲击波进行传播的。炸药三种反应不是相互独 立的,炸药的热分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 炸药的燃烧;而炸药的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又能 转变为炸药的爆轰。 如炸药失火时,宜用水灭火,不宜用泡 沫灭火器。更不能用覆盖沙土的办法灭火。 起爆炸药时,要给其足够的能量,确保 炸药稳定爆轰,以免造成半爆或拒界能量作用(如用一发合 格的雷管引爆铵梯炸药)时,炸药将会发生最 快最猛烈的化学反应,并生成大量的热和产生 大量的气体,这就是爆炸。爆炸反应在炸药中 稳定传播时,这样的化学反应叫爆轰,爆轰状 态下炸药的化学反应最完全,能量释放最充分 、最集中。当起爆药的能量不足或受其它因素 影响时,炸药可能出现不稳定爆炸现象,造成 半爆或息爆。
对工业炸药提出所谓“实用感度”与”危险感度”要求: ① 实用感度: 最小引爆冲能下能起爆 ---冲击波感度。 ② 危险感度: 保持安全的最大引爆冲能---机械感度。 一对矛盾,取其中。 • 使用者:使用中需要高感度→防止拒爆 • 生产者:操作制造中需要低感度→防止事故
3.3 炸药的感度与储存性能
炸药安定性
是指炸药在一定贮存期内,能保持其物理化学性质 和爆炸性质不变的能力。 (1)物理安定性 是指炸药在正常存放和使用条件下,能保持物理性 能变化不超过允许范围的能力,不吸湿,不挥发,不变 更机械强度和组织的能力。 (2)化学安定性 是指炸药在存放过程中,能保持其化学变化不超过 允许范围的能力,一般用炸药分解变质的情况衡量其优 劣。 (3)热安定性 在热的作用下,炸药保持其物理化学性质不发生显 著变化的能力。

第三章起爆方法

第三章起爆方法

第三章起爆方法在工程爆破中,必须根据爆破的方法、目的、要求、规模等条件确定合理的起爆方法。

起爆技术直接关系到工程爆破的可靠性、爆破效果、质量和爆破作业的安全性。

工程爆破的起爆方法可分为五类:(!)火花起爆法。

(")电力起爆法。

(#)导爆索起爆法。

($)导爆管起爆法。

(%)综合起爆法。

第一节火花起爆法火花起爆是指利用导火索燃烧产生的火花,先引爆普通雷管(火雷管)爆炸,再激发装药爆炸的起爆方法。

下述火花起爆的作业要点。

(!)起爆雷管的加工将一定长度(不少于!&"’}£©µÄµ¼»ðË÷ºÍ¾-¼ì²éºÏ¸ñµÄ»ðÀ׹ܰ²×°¡¢¹Ì¶¨ÔÚÒ»Æð¾Í³ÉΪÆð±¬À׹ܣ¬ÕâÏ×÷±ØÐëÔÚרÃŵÄÊÒÄÚ½øÐС££¨"£©Æð±¬Ò©°üµÄ¼Ó¹¤ÏȽ«Ò©°üÒ»¶Ë´êÈí£¬ÔÙÓÃרÓÃľ׶ÔúһС¿×£¬½«À×¹ÜÈ«²¿²åÈ룬²¢ÓÃϸÉþ»ò½º²¼À¦ºÃ¡£Æð±¬Ò©°üµÄ¼Ó¹¤±ØÐëÔÚ¹¤×÷Ã渽½üµÄ°²È«µØµã½øÐУ¬Ã¿´Î¼Ó¹¤ÊýÁ¿Ó¦¸ÃÓëʹÓÃÁ¿Ïàͬ¡£×°ÅäºÃµÄÆð±¬Ò©°üÈçͼ! ( # ( !Ëùʾ¡££¨#£©µã»ðÆ𱬵¼»ðË÷µÄµã»ðͨ³£À´Óõã»ðÏß¡¢µã»ðͲ¡¢µ¼»ðË÷¶ÎµÈ¡£µã»ðʱעÒ⣺ÿ¸ö¹¤È˵ã»ðÊýÁ¿¶´ÄÚ²»µÃ³¬¹ý%·¢£¬¶´Íâ²»³¬¹ý!)·¢£»__第二节电力起爆法电力起爆法是将电雷管用电线连接成闭合电路,当接通电源时,电流使桥丝发热进而使电雷管及炸药爆炸的起爆方法。

第三章 起爆器材和起爆方法

第三章 起爆器材和起爆方法

二、导火索(blasting fuse; safety fuse)
导火索是一种以黑火药为药芯,以一定燃速 传递火焰的索状火工品。导火索的作用是将火焰 传递给火雷管并激发其爆炸,火焰的传递时间取 决于导火索的长度和燃烧速度。 其结构如下图 3-3所示。
图3-3 工业导火索结构 1—芯线;2—芯药;3—内线层;4—中线层;5—沥层; 6—纸条层;7—外线层;8—涂料层
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
雷管型号及规格表
根据主装药装药量的不同,电雷管可 分为6号和8号两种。
雷管脚线的长度规定为2m,也可要求
厂家供应其它长度脚线的电雷管。
电雷管壳使用的材料有纸、铜、覆铜钢、
铝、铁等,但煤矿许用型电雷管的管壳只允 许使用纸、铜、覆铜钢等材料。
普通瞬发电雷管(common instantaneous
这两个品种延期电雷管的结构、电点火 元件、电发火参数与毫秒延期电雷管相近, 只是引火药头和延期药的组分有所不同。1/4 秒延期电雷管多采用铅质三芯或五芯延期体; 1/2秒的延期电雷管则采用秒级延期药,其延 期元件有装配式和直填式两种。
4. 延期电雷管的作用原理
电雷管通电后,桥丝电阻产生热量点燃 引火药头,引火药头迸发出的火焰引燃延 期元件或延期药,延期元件或延期药按确 定的速度燃烧并在延迟一定时间后将雷管 引爆。
合格的导火索具有一定的抗水性、耐热性和
耐寒性。导火索在温度为20℃、深度为1m的净水 中浸4h后,剪去受潮索头,点燃后不应有断火、 透火、外壳燃烧及爆声。在温度为45℃的恒温箱 中放臵2h,不应有粘结和外壳破坏的现象。在温
度为-25℃的条件下放臵1h,不应有裂纹和折断
现象。
导火索必须使用导火索或专用点火器材点 燃,严禁用火柴、烟头点火。为避免出现爆

3.2炸药的起爆和感度

3.2炸药的起爆和感度

2、炸药起爆的基本理论
研究表明,灼热核产生以后,必须具备一定的条 件才能爆炸。在这里,灼热核的大小、温度和作用时 间是最为重要的。具体地说,灼热核必须满足下列条 件:
①灼热核的尺寸应尽量细小,直径一般为10-5~10-3 cm。 ②灼热核的温度应为300~600摄氏度。 ③灼热核的作用时间在10-7s以上。
2 3
外能越大、越集中地作用于炸药的某一局部,该局部所能 形成的活化分子数目就会越多,则炸药起爆的可能性就越大。 反之,如果外能均匀地作用于炸药的整体,则需要更大的能量 才能引起炸药爆炸。
2、炸药起爆的基本理论
(1)炸药的热能起爆理论 炸药在热能作用下,都会产生放热分解,但不 一定都导致爆炸。只有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炸 药放热反应速度大于散热速度,产生热的累积,温 度不断升高,使反应自动加速才能导致爆炸。 例如,起爆药等就是在火花或电热作用下,迅速产 生分解反应,转变为爆炸的。
特屈尔 太 恩 黑索今 梯恩梯
3、炸药的感度
(4)炸药的冲击波感度及测定方法
实践表明,一个药包(主发装药)爆炸时,会在某种惰 性介质中(如空气、水、沙土等)产生冲击波,通过这种冲 击波的作用可以引起相隔一定距离处另一药包(被发装药) 的爆炸,这种现象称为炸药冲击波感度,也称殉爆。工业炸 药的冲击波感度,常用殉爆距离来衡量。 主发装药 惰性介质 被发装药
3、炸药的感度
通常采用爆发点测定器来测定炸药的爆发点。 如图3-1所示。 温度计 铜管 炸药
隔热层 电阻丝 合金浴锅 图3-1 爆发点测定器
3、炸药的感度
表3-1列出一些炸药的爆发点。
表3-1 常用炸药的爆发点
炸药名称 爆发点℃ 炸药名称 爆发点℃

氮 化

火工品基础

火工品基础

火工品的基本要求
长贮安定性 火工品在一定条件下长期贮存不发生变化 与失效的功能称火工品的长贮安定性。安定 性决定于火工品中所用药剂本身、药剂相互 之间、药剂与相接触的金属与非金属之间, 在一定温度和湿度影响下是否发生变化(包括 物理的和化学的)。我国军用火工品规定贮存 期为10年至15年,民用火工品为2年至3年, 要求火工品在贮存期内应性能安定。
炸药的起爆理论---热起爆理论
炸药在一定的条件(温度、压力及其它条件)下,若反 应放出的热量大于热传导所散失的热量,就能使反应自动加 速,最后导致爆炸。炸药虽然在常温、常压及不受外界任何 作用下,也会发生分解反应,但是缓慢的反应不会导致爆炸。 炸药爆炸的两个临界条件是:①炸药反应单位时间放出的热 量Q1必须大于或等于散失给环境的能量Q2,即Q1≥Q2。② 放热温度的变化率必须大于等于散热量随温度的变化率,即 (d1/dT)≥(dQ2/dT)。只有满足以上两个临界条件,在 炸药反应的过程中才能发生热积累,加速反应并导致爆炸。 对炸药加热就是促进反应加速并导致爆炸的最低环境温度。 从开始自行加速到爆炸需要一定的时间,称为爆发延滞期。 但对每种炸药而言爆发点并非固定值,它不仅和炸药性能有 关,也和加热传热条件、散热和通风条件以及炸药的数量有 关。
炸药的机械起爆原理——热点学说
机械能起爆主要是摩擦、撞击和针刺三种方式。三 种起爆方式所涉及的起爆理论为热点起爆理论。炸 药在机械撞击作用下,产生的热集中在个别点上形 成热点,使这些热点的温度高于爆发点,从这些热 点开始爆炸并扩散到整个炸药。 热点产生的原因很多,如炸药中的空气隙或气泡的 绝热压缩;炸药颗粒后杂质之间的磨擦加热;炸药 中的内应力缺陷造成的应力集中等。
雷管


针刺雷管 针刺雷管是靠击针刺入雷管中的击发药引爆的,它是 常规武器引信里大量使用的火工元件,它由管壳、加强帽 (不带孔)和药剂组成。

火药爆炸原理: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高温和气体

火药爆炸原理: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高温和气体

火药爆炸原理: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高温和气体
火药是一种含有氧化剂、还原剂和燃料的混合物,其爆炸原理涉及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高温和大量气体。

以下是火药爆炸的基本原理:
1. 火药组成:
氧化剂:火药中的氧化剂通常是硝酸钾(KNO₃),它在爆炸中提供氧气以促使燃烧。

还原剂:火药中的还原剂通常是炭、硫、或其他有机化合物,它在反应中失去氧气,释放能量。

燃料:燃料是支持燃烧反应的物质,通常是含碳的有机物,如木炭。

2. 氧化还原反应:
混合反应:火药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混合在一起。

在爆炸开始前,它们是稳定的混合物。

点燃触发:点燃火药的一个部分,引发氧化还原反应的起始。

这可以通过火花、电火花或其他点燃源实现。

3. 爆炸反应:
气体产生: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通常为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些氮气。

高温释放:氧化还原反应放出大量的能量,导致温度升高,形成高温的火焰。

冲击波:由于气体的迅速生成,产生了冲击波,这是爆炸的一部分,导致爆炸性的释放能量。

4. 应用:
爆破和火药用途:火药的爆炸性质使其在军事、爆破、焰火和其他应用中得到广泛使用。

控制爆炸:在应用中,火药的成分和形式可以调整,以控制爆炸的强度和特性。

总体而言,火药的爆炸原理是基于氧化还原反应,通过释放大量气体和高温来产生爆炸效应。

火药的配方和使用方式可以根据特定的需求进行调整。

在使用火药时必须谨慎,因为其爆炸性质可能导致危险。

炸药爆炸基本理论PPT课件

炸药爆炸基本理论PPT课件

爆炸 炸药
物理爆炸(不发生化学变化 ) 化学爆炸(有新的物质生成 ) 核爆炸 (核裂变或核聚变 )
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快速化学反应,
放出热量,生成气体产物,显示爆炸效应的
化合物或混合物. 。
3
3.1 爆炸和炸药的基本概念
.
4
3.1 爆炸和炸药的基本概念
.
5
3.1 爆炸和炸药的基本概念
二、炸药爆炸的三要素:
3.2.1 炸药的起爆机理
炸药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物质,如果没有任何外部能量 的作用,炸药可以保持它的平衡状态。为了使炸药爆炸变为 现实,还必须给炸药以一定的外作用。
1、起爆与起爆能
炸药在外界能量作用下发生爆炸反应的过程称为起爆。
足以引起炸药爆炸的外加能量,叫做起爆能。
炸药起爆能一共有三种:
1).热能-------导火索
24
3.2 炸药的起爆和感度
3.2.2 炸药的感度
4.冲击 波感度
殉爆 殉爆 距离
炸药在冲击波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 炸药的冲击波感度。
炸药对冲击波感度的试验和表示方法常用的为隔板试验。该 法是在主发炸药(用以产生冲击波)和被发炸药(被冲击波 引爆)间放置惰性隔板(金属板或塑料片),常用升降法测 定使被发炸药发生50%爆炸的临界隔板厚度,作为评价冲击 波感度的指标。
NH4NO3 →0.5N2 + NO + 2H2O+36.1kJ 或 NH4NO3 →N2O + 2H2O+52.4kJ ➢起爆药柱引爆:
NH4NO3 →N2 + 2H2O + 0.5O2
+126.4kJ
.
7
3.1 爆炸和炸药的基本概念

火工品设计原理(安徽理工-第三章冲击波起爆机理

火工品设计原理(安徽理工-第三章冲击波起爆机理
(由易到难) 2)密度
现实意义就是开展无起爆药雷管研究 ① 选较敏感的猛炸药(662炸药、PETN、RDX )
② 粒度小,比表面积大(多点起爆机理),细度大
③ 装药密度小,易湍流燃烧转爆轰,密度与粒 度构成透气度(孔隙率)有最佳范围
④ DDT段壳体约束强度高
冲击波引爆深度计算
LA―7425 炸药看成粘流体一相燃烧,另一相冲击波 (两相流)冲击波起爆的临界面积(侧向稀疏波侵入)
复习思考题
1.试比较均相与非均相炸药起爆机理的异同。 2.影响炸药冲击波起爆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 素各在起爆过程中如何作用? 3.炸药冲击波起爆时起爆深度的物理意义是什 么? 4.均相与非均相炸药冲击波起爆延滞期有什么 不同?并说明它们的影响因素? 5.冲击波起爆中起爆深度和起爆延滞期有什么 关系?
对NM讲:
d
dT0 21.7 T0
T
超速爆轰速度 其中,D0
D D0 u p D
up——质点速度
——正常爆轰速度
D 而产生的爆速增量
D D0 u p k ( 0 ),其中:k — —速度密度系数
对NM(硝基甲苯)
由质量守衡定律:
p n
=常数,该式受下列因素影响:
1)炸药种类; 2)飞片速度(>3.0GPa)临界值
3)炸药密度
(临界能量),原因: ,EC

4)
气泡少传热加速EC↑(需能量)
(飞片厚)↑,条件:
df
2.5s后,炸药已起爆
第四节
起爆过程: 冲击波增大, U趋于 D,Δt→0, d→0即 S 强冲击波起爆开始以正常爆速进行爆轰。 起爆深度 影响因素
u s 0 u s u p ( u s——冲击波影响部分炸药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3.2 热起爆机理
莱第尔、罗伯逊将热爆炸理论应用于凝聚炸药 的起爆研究中,提出了热点学说,揭示了撞击、 摩擦、发射惯性力等机械作用下炸药激发爆炸 的机理和物理本质。
热爆炸理论可分为定常热爆炸理论和非定常热 爆炸理论。
定常热爆炸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发生热爆炸的条 件,而非定常热爆炸理论则是重点研究具备热 爆炸条件后,过程发展的速度。
梯恩梯
特屈儿 阿马托 80/20 雷汞 三硝基间苯 二酚铅 梯/黑50/50
748
520 - 483 - 493
568~573
463~467 573 443~453 543~553 -
黑索今
533
488~493
叠氮化铅
618
598~613
37
3.2.2 炸药的热感度
2、火焰感度的表示方法和实验
火焰感度的表示方法和实验方法很多,但 都比较粗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密闭火 焰感度仪进行测定。
图3-4炸药得热和失热的三种情况
2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当炸药的初温等于周围环境的温度,即Ti T0 T01 时,炸药因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热量大于散失的热量, Q1>Q2,温度自动升高,得热和失热都增加,但从 图中可见在此温度范围内失热增加比得热情况增 加要快。 当温度升高到A点的位置时,Q1=Q2,温度也会自 动调节降低趋于A点。
这种由稳定状态到失去稳定状态的转变过程, 就是炸药的起爆过程。 炸药在外界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炸 药的敏感度或炸药的感度(Sensitivity) 。
4
3.1 基本概念
2、起爆冲能
把使炸药起爆所需的外界作用的临界能量,称 为初始冲能或起爆冲能。 起爆炸药的能量越小,则表明炸药越敏感,即 感度越大。
35
3.2.2 炸药的热感度
根据试验作出T与τ ,lnτ 与1/T的关系图,由 τ -T图可求得5s延滞期爆发点。 试验得到的凝聚炸药爆发点与延滞期的关系为: lnτ =A+E/RT 式中 τ 为延滞期(s);E为与爆炸 反应相应的炸药活化能(J/mol);R为通用气体 常数;A为与炸药有关的常数;T为爆发点(K)。 测得的爆发点越低,说明炸药的感度越大,反 之则感度越小。
在单位时间里系统因热传导而散失的热量为:
Q2 S T T0 ……(3)
式中 ——导热系数;S——传热面积;
T0
——环境温度。
而(3)式为一条直线,称为失热线,如图3-3 所示。
18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图3-3 失热曲线
19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7
3.1 基本概念
炸药在外界作用下可激发爆炸,那么外界作用 是怎样激发炸药的?其化学物理过程的本质是 怎样的?
研究炸药的起爆机理及感度,对于炸药的安全 存储、运输、加工处理,以及炸药的使用,都 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8
3.2 热起爆机理
9
3.2 热起爆机理
炸药在热作用下发生爆炸的理论探索是从爆炸气体 混合物热爆炸问题的研究开始的。 谢苗诺夫建立了混合气体的热自动点火的热爆炸理 论。它的基本观点是:在一定条件(温度、压力及 其它条件)下,若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热传导所散 失的热量,混合气体就会发生热积累,从而使反应 自动加速,最后导致爆炸。 弗兰克-卡曼涅斯基发展了定常热爆炸理论,考虑 了温度在反应混合气体中的空间分布问题。
32
3.2.2 炸药的热感度
实验装置如图3-5所示。
33
3.2.2 炸药的热感度
测定时,首先进行预备试验:将合金浴加 热到100~1500C左右,放入一支盛有炸药 试样的雷管壳,并继续升高温度直至爆炸, 记录爆炸时的温度,以定出正式试验时的 温度范围。
34
3.2.2 炸药的热感度
测定时,将合金浴加热并恒定于预定温度, 再把装有一定量炸药(火药、猛炸药通常 取20mg~30mg,起爆药取10mg)的雷管壳迅 速放入合金浴,同时打开秒表,记录爆炸 或发火延滞时间。连续求出不同的恒定温 度T1、T2、T3、…、Tn所对应的延滞期τ 1、 τ 2、τ 3…τ n。
基本假设:
(1)炸药各处温度相同。
(2)环境温度T0=常数。 (3)炸药达到爆炸时的炸药温度T大于T0,但两 者差值(T-T0)不大。 谢苗诺夫提出了一个热爆炸的基本模型,用这 个模型可以简单而明确地说明炸药热爆炸现象 与自身化学反应和外界热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图3-1所示。
14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11
3.2 热起爆机理
定常热爆炸理论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均匀温度 分布和不均匀温度分布。 均温分布:容器中炸药各处温度均相等。 不均温分布:炸药各处温度有一分布,中部温 度最高,沿半径方向向外逐渐降低,壁面处温 度最低。
12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13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6
3.1 基本概念
同一种装药激起起爆所需要的某种形式的能量 不是一个严格固定的值。它随加载方式、加载 速度的不同而不同。例如,突然加压的起爆能 量比缓慢加压的起爆能量要小。 同一种炸药对不同初始冲能的感度之间没有一 定的当量关系。例如,叠氮化铅对机械能比对 热能要敏感,而斯蒂夫酸铅则相反。
Tc T0 RT02 Ea 550 8.314 5502 209275 562K
由此可知,环境温度T0=277℃时,若炸药 发生爆炸,则此时炸药温度为289 ℃。
27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炸药能否发生热爆炸,不仅与配方性质有关, 而且与周围环境有关,同样也与传热系数有关。 因此,炸药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要有良好通风 散热条件,避免热爆炸灾害性事故。
第3章
炸药的起爆机理
1
主要内容
3.1基本概念
3.2热起爆机理
3.3机械作用起爆机理 3.4冲击波起爆机理
2
3.1 基本概念
3
3.1 基本概念
1、感度(Sensitivity)
炸药虽然是一种能够发生爆炸变化的物质,但 在通常条件下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欲使炸 药发生爆炸变化,必须给予一定的外界作用, 使其失去稳定。
21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如果炸药周围环境的温度 T0 = T03 ,从图 7 - 4 可 知,得热曲线在失热曲线的上方。在此种情况 下,炸药处于任何温度时都因 Q1>Q2 ,温度不断 升高,最后导致热爆炸。
当周围环境的温度 T0 = T02 时,这时失热曲线与 得热曲线相切于 B 点,对应的温度为 Tc 。开始得 热大于失热,温度升高,Q1和Q2都增加。当到达 切点Tc时,Q1=Q2,建立起热平衡。如果某些偶 然因素导致炸药的温度升高,由于 Q1>Q2 ,反应 速度就会急剧增加,直至爆炸。
起爆炸药的能量越大,则表明炸药越钝感,即 感度越小。
5
3.1 基本概念
3、感度的分类
根据外界作用能量形式的不同,感度可分为:加热 感度、火焰感度、撞击感度、摩擦感度、针刺感度、 冲击波感度、光感度、静电感度等。
各种炸药对不同形式的初始冲能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例如太安(PETN)、特屈儿(Tetryl)对冲击波的 作用很敏感,所以一般常用来作传爆药柱;而斯蒂 夫酸铅对火焰作用很敏感,所以常用在火焰雷管中 作第一装药。
Q1 m q A exp Ea RT
……(2)
式中
m ——炸药质量; Ea ——炸药活化能;
16
R
——气体常数。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由(2)式可知,炸药进行放热化学反应而产 生的热量与温度的关系符合指数曲线,该曲线 称为得热线,如图3-2所示。
17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把(2)和(3)式代入(4)和(5)式,可得:
m q A exp Ea RT S Tc T0
m q Ea A exp Ea RTc S 2 RTc
…(6)
……(7)
(6)和(7)式联立消去 S
,得到
……(8) ……(9)
24
R
29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炸药爆发点并不是爆发瞬间炸药的温度。爆发 点是炸药分解自行加速开始时环境的温度。从 开始自行加速到爆炸有一定的时间,称为爆发 延滞期。
爆发点不是炸药的物理常数,不仅与炸药性质 有关,而且与介质的传热条件有关。
30
3.2.2 炸药的热感度
31
3.2.2 炸药的热感度
28
3.2.1 均温分布的定常热爆炸理论
环境温度 T02 是量变到质变的数量界限,环境温 度低于 T02 时,得热线与失热线相交,炸药处于 交点温度,进行稳定的、缓慢的反应,不会导致 爆炸。而当环境温度大于 T02 时,曲线将在直线 之上,得热大于失热,反应将自行加快,最后导 致爆炸。 T02 是炸药能够导致爆炸的最低的环境温度。称 T02为炸药的爆发点。
36
3.2.2 炸药的热感度
爆发点/K 炸药名称 黑火药 5s延滞期 - 5min延滞期 583~588 炸药名称 奥克托今 爆发点/K 5s延滞期 608 5min延滞期 -
无烟药
硝化甘油 太安 爆胶 硝化棉 (13.3%N) 硝基胍
473
495 498 - 503 548
453~473
473~478 478~488 475~481 - -
通常情况下,炸药的加热感度用爆发点来表示;火 焰感度用发火上下限法表示。 1、爆发点 测定凝聚炸药的爆发点有两种方法: (1)一定量的炸药,从某一温度开始,以等速加热, 记录从开始受热到发火或爆炸的时间和介质的温度, 此温度即为爆发点。 (2)一定量的炸药,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定延滞 期与温度的关系,实验结果用图表示。这种方法比 较精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