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地球表面形态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思考: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岩层 中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 化石?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且不断变化 的(见图) 那是什么力量使地表形态发生着巨大 的改变呢?
丘陵
山地
高原
平原
盆 地
地质作用:指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 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 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用能
同时进 行,朝 相反方 向改变 地表, 以内力 作用为 主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 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多火山地震。
板块之间的基本关系:
板块移动 对地貌影响 举例 边界类型
陆陆
板 相碰 块
碰 陆海 撞 相碰
形成巨大 喜马拉雅山 的山脉 阿尔卑斯山
大陆板块形成 南美安第
岛弧和海岸山 斯山脉,
脉,大洋板块 太平洋西
形成海沟
部岛屿
形成裂谷 东非大裂
板块张裂 和海洋
谷,大西 洋和红海
消亡 边界
消亡 边界
生长 边界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壳运
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 的形态。 常见类型有两种:褶皱、断层。
褶皱: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
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这 叫做褶皱。
褶皱有两种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
向斜
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 地;不少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 不易侵蚀,成为山岭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2.2地球的表面形态(共63张PPT)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2.2地球的表面形态(共63张PPT)

。 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然在一
定时期内,肯定有一个是主导力量。
分类
能量 来源
内力 地球内部 作用 (热能)
表现 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使地表变得高低 起伏
外力 作用
地球外部
(太阳能)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作用
使地表趋于平 坦
如:东非裂谷、红海、大西洋
。 巨大的山脉 板印块度相洋撞)
板块非相洲撞)
1)板块张裂 :形成
裂谷或。海洋
2)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
如: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板亚块欧与 板亚块欧与
如:东非裂谷、红海、大西洋 。巨大的山脉
板块印相度撞洋) 板块相非撞洲)
3)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
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
形成地中海—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3.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 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宏观地貌)。
1)板块张裂 :形成
裂谷、海洋、。海岭
如:东非裂谷、红海、大西洋
1)板块张裂 :形成
裂谷或。海洋
2)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
如: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板亚块欧与 板亚块欧与
例如: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
海积地貌(如沙滩等)
思考:外力作用除了流水作用和风力 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外力作 用?
例如: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
海积地貌(如沙滩等) 冰川地貌:冰蚀地貌(冰斗、角峰、U型谷、峡湾等)
冰碛地貌
挪威峡湾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风成地貌》地球表面形态PPT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风成地貌》地球表面形态PPT课件
新月形沙丘或沙垄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三页。
2.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区别
固定沙丘堆积的一层层沙的结构是由里向外逐渐变新的堆积。
流动沙丘堆积的一层层沙基本上是和陡坡平行的,沙丘移动方 向与风向一致。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三页。
3.风向的判定 (1)利用流动沙丘的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 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 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阻滞,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 动,形成流动沙丘。流动沙丘的特点是单向斜层理结构,并且 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所以坡度缓的一侧为上风向。如下 图所示:
第六页,共五十三页。
三、风积地貌 1.定义: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___降__低____时沉降在地面所 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2.常见的风积地貌——沙丘 (1)定义:风力作用下沙粒堆积而成的__丘___状或__垄___状地貌。 (2)影响因素:受_风__力__大__小__、地表形态的变化,以及植被、沙 源等条件的影响,往往形成形态多种多样的沙丘。__新__月__形___ 沙丘是其中的基本形态。
第十七页,共五十三页。
10.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河流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答案:B
第十八页,共五十三页。
风成地貌 【情景导入诱思】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风成地貌景观图。
第十九页,共五十三页。
(1)据图,结合相关知识填写下表。 地貌名称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三页。
【核心考点突破】
1.风成地貌
风成地貌
形成过程
风蚀蘑菇、风蚀城 风中挟带的沙粒吹蚀和磨蚀岩 风蚀
堡、风蚀柱、风蚀 石,天长地久,形成风蚀柱、风 地貌

(超全:超多动图)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地球表面形态(共三课时)

(超全:超多动图)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地球表面形态(共三课时)

地 质 构 造 是 本 表质 象, !构 造 地 貌 则 是
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之一——岩层形态
图中两地哪处是背斜? 乙

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
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之二——岩层新老
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向斜相反。
拟人记忆法: 背斜——背弯了,心也老了



老 新 老
小结:
褶 皱 与 地 表 形 态
流水侵蚀 丹霞地貌
—红色砂岩
流水侵蚀
溶蚀—喀斯特地貌(石灰岩)
流水侵蚀
黄土高原
(1)流水作用
沉积
河流由上游向下游侵蚀能力减弱,沉积作用逐渐增强。
洪积(冲积)扇
颗粒大的先沉积, 比重小的最后沉积
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冲积扇 冲积平原 三角洲
(2)风力作用
(1)侵蚀作用: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 如: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等地貌 (2)搬运作用: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
世 界 十 大 地 貌 奇 观
大 蓝 洞 ( 洪 都 拉 斯)
世 界 十 大 地 貌 奇 观
张掖丹霞(中国)
世 界 十 大 地 貌 奇 观
羚羊峽谷(美国)
世 界 十 大 地 貌 奇 观 巨人水晶洞(墨西哥)
世 界 十 大 地 貌 奇 观 波纹岩(澳大利亚)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学习目标
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利: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 断层找水(泉水、湖泊 易被侵蚀为洼地、河流,利于地表水汇 集 分布地) 弊:铁路、公路、桥梁、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地质活动,破 水库等大型工程的回避 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三)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地貌
1. 流水作用 2. 风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地貌
1. 流水作用:流水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堆积 2.化学溶蚀
冲长积江扇三角洲
流水堆积地貌
黄河三角洲
思考: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什么原因?
板块运动小结: ①板块张裂: 裂谷或海洋
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②板块碰撞 两陆块相撞: 巨大的山脉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产生。
陆块与洋块相撞: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例如: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壑--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 块相撞产生的。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内部 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
1.褶皱
褶 皱与地形
地貌形态 地形倒置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内力) (外力)
背斜

皱 向斜
岩层受 挤压弯 曲变形
岩层上拱 形成山岭 背斜成谷 岩层下弯 谷地或盆地 向斜成山
2.断层
断层与地形
地垒
地堑
讨论:判断以下地形属于哪种断层?
华山
泰山
·地垒—块状山(如:华山、泰山)
·地堑—谷地或盆地(如:渭河谷地、汾河平原、吐鲁番盆地)
1、分析这里的地壳运动方向状况。
2、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方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 择甲地还是 乙地?
3、如果你要找石油,一般在
处较易找到石油。
规律总结 —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
断层 —大型工程(水库、隧道等)避免经过 背斜 —可选建隧道;寻找石油、天然气 向斜 —地下水多有埋藏
巩固训练: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上学期湘教版地理必修一2.2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

高一上学期湘教版地理必修一2.2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用板块构造学说 解释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关系;
2.通过阅读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能够说明 背斜、向斜及断层的形成过程;
3.通过学习地质构造规律以及对找矿、找水、工 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培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须 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的思维意识。
褶皱与地表形态
谷? 背斜
山? 向斜
为什么背斜成谷,向 斜反而成山了呢?
如何判断背斜和向斜
背斜
1 2 3 21



岩层的新老关系



3 2 1 23
向斜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岩层的弯曲形态 ②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主要)
断层与地表形态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发生断裂,两 侧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断层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分类 能量来源
内力 地球内部 作用 的热能
外力 太阳能 作用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等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等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AB C
思考: A板、块B、的C边分界别有位哪于两哪种个?板 大块 洲上或消生亡长?大边边洋界界 上?
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
板块的张裂——生长边界
第三组:在大陆板块或大洋板块内部张裂地带会形成 什么样的地形?并举例
东 非 大 裂 谷
红海的形成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 边界 运动 类型
宏观地形
图示
实例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共26张PPT)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共26张PPT)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 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学 说
主 要


*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 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
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

力 来自地球 内部 ,主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形成高山和盆地, ① 内外力长期 作 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 变质作用、地震等 使地表高低不平 。共同作用; 用 物质衰变释放的热能
②某时某地以

一种作用为主;
力 来自地球 外部 , 风化、 侵蚀 、 削高填低,使地
作 用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等
张 裂
生长 边界
←|→
大陆板 块内部
海洋板 块内部
形成裂谷 海岭或大洋中脊
图示
举例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 青藏高原
台湾山脉 日本海沟
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中脊
想一想
试用板块学说解释下
5
列地形
由美洲板块和欧亚板块张裂分离形成的,处于生长边界。
1.台湾岛
6
喜马拉雅山脉
2.日本海沟 3.落基山脉 4.安第斯山脉
由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2 形成的,处于消亡3边界。 由由欧美亚洲板板块块和和太太平平洋洋板板块块1碰碰撞撞挤挤压压形形成成的的,,处处于于消消亡亡边边界界。。 7 由非由洲欧板亚块8板内块部和张太裂平分洋离板形块成碰的撞挤压形成的,处于消亡边界。

湘教版必修一2.2.1地球表面形态(共60张PPT)

湘教版必修一2.2.1地球表面形态(共60张PPT)

华山西峰
峨眉山万佛顶
地垒地形
汾河谷地
地堑地形
渭河平原
断层线上的岩石的抗侵蚀强度如何? 断层线被侵蚀以后,会形成什么样的 地形?为什么?
断层线上的岩石的抗侵蚀强度弱。在断 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 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
了解地质构造规律的意义
找矿找水;
地下水 石油 天然气
工程建设
▪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 ——指导找矿、找水、
背斜 谷地
A
向斜
山岭
B
4、指出AB处的地质构造名 称和 地形名称? C处地质构造是什么?
C 背斜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 D ,地堑是 B 。
(2) 从地质构造上看,C处是向斜,从地形上看,C处是山地,
其形成原因是
凹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3)华山的成因与图中 A 处一致;地震多发地带位于图 中 E 处。
▪ A 内力作用( )。
▪ B 侵蚀作用
▪ C 搬运作用
▪ D 沉积作用
2、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的主
要原因是 ▪ A 断层平直(而陡)峭
B
▪ B 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 C 岩块相对位移
▪ D 岩石受力过大
3(、块状)山地,其地质构造一般C为 ▪ A 向斜 ▪ B 背斜 ▪ C 断层中上升的一侧 ▪ D 断层中下降的一侧
地形倒置 向斜成山




岩层的新老关系
怎样判断背斜和向斜?
1、根据岩层形态(背斜一般岩层向上弯曲 隆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2、根据岩层新老关系(本质)。 3、不能根据影响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共17张PPT)优秀课件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共17张PPT)优秀课件

沉积 河口三角洲 、冲积平原
风力作用
侵蚀 风蚀洼地、风蚀蘑菇、花岗岩地貌等
沉积 沙丘、沙垄等
Go on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修筑梯田
在山区延等高线修筑梯田 一般坡度较小
填海造田
陆地面积变大
小结
小结
碰撞 板块运动与 宏观地形 相离
高山、高原 裂谷、海洋
内力作用
地质构造与地 褶皱 表形态
背斜 中老边新 向斜 中新边老
干旱、 半干旱地 区
四、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修筑梯田 在缓坡沿等高线修筑 填海造陆 陆地面积变大
既可扩大耕地面积 又可保持水土
云贵高原的梯田
澳门的海上跑马场
荷兰围海造陆 迪拜的“人工棕榈岛”
温州半岛工程
外力作用
冲刷侵蚀 沟壑、坡面破碎、陡崖
侵蚀
如:丹霞地貌、黄土高原
流水作用
溶蚀
溶洞、石林、地下河等 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形)
还是不合理的?

缓坡梯田


陡坡梯田

修建水库
封山育林
毁林开荒


围湖造田

填海造陆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外力 流水
风力
侵蚀地形
黄土沟壑 河床加宽加深 喀斯特地形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沉积地形 冲积扇、冲积平 原、三角洲 石钟乳、石笋、 石柱 沙丘、沙垄、 黄土沉积
主要分布地区
湿润、 半湿润地区
火山、地震 断层 地垒、地堑
顺地形 山 逆地形 谷 顺地形 谷
逆地形 山
流水作用 侵蚀 沟壑、溶岩地貌、丹霞地貌等
外力作用
沉 风力作用 沉积 沙丘、沙垄等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流水地貌》地球表面形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流水地貌》地球表面形态

地貌特点
形成
江心洲
四面环水,如崇明 由河流携带泥沙
岛、橘子洲等
沉积而成
示意图和位置
地貌特点
形成
多呈三角形,地势 河流携带泥沙流
平坦,河网稠密, 经平原加上海水
三角洲Leabharlann 河道由分汊顶点向 顶托作用,流速
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降低,泥沙堆积
分布
而成
3.河流的凹岸和凸岸 (1)凹岸、凸岸的判断(如下图)
(2)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 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 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 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
材料二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 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 T0、T1、T2、T3,平坦面上均 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 T3>T0>T2>T1。洪水期 河水仅能淹没 T0。
(1)图中 a、b、c 三个河段,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分别是什么? (2)根据河流的发育过程及特点,把 a、b、c 三点与对应的剖面 图连线。 (3)某港务局拟在 c 河段附近的 A、B 两处建港,试分析在何处 选址较为合适,为什么? (4)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_,是怎样形成的? (5)根据材料二,分析图中四个阶地面 T0、T1、T2、T3 形成的先 后顺序,及形成时水流速度的大小。
提示:(1)从空间上来看,我国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西南的 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地区和西北的陕西、甘肃地区,山西 地区,以及中南、东南的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区。其基本特 点是西部地区多于东部地区,南部地区多于北部地区,其中我 国西南地区是泥石流、滑坡分布最集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 形成原因:地形起伏大,构造活动强烈,断层发育,岩石破碎; 风化严重;降水集中,多暴雨;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切 坡修路、采矿、削坡建房、水库蓄水和人工取土等对植被的破 坏。

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必修一

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必修一
2、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 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挤压碰撞(消亡边界)
A、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
形成 高大山脉和巨大的高原 : 如喜马 拉雅山、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 脉等
B、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
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等 形成 岛弧:如日本群岛、台湾岛等
地堑 :相对下降,多形 成盆地或谷地,如吐鲁 番盆地、渭河谷地、汾 河谷地等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构造地貌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向斜 断层
石油、天然气埋藏 区 隧洞的良好选址
地下水储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易于储油、储气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 水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E

背斜——储油构造
பைடு நூலகம்
向斜——储水构造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发生断裂,两侧岩层沿 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称为断层。
断层面 断层线
断层
地垒 :相对上升,多形成 高地或断块山,如 庐山、 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断层构造地带,由于 岩石破碎,易受风化 侵蚀,常常发育成沟 谷、河流、泉。
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 相互关系 的影响
内 来自地球内 地壳运动、 形成高山 地表形
力 部,主要是 岩浆活动 、 或低地,使 态是内
作 地球内部的 地震、变质 地表高低 力和外
用 热能
作用等
不平
力长期

来自地球外
共同作 风化,侵蚀, 把高山削低, 用的结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地球表面形态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表面形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关系。

3.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实践意义。

4.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阅读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2.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3.学会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的一般方法。

通过课堂和野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4.学会以流水和风为例,说明外力作用的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内、外力的相互作用推动地貌演化的认识,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

3.了解地质构造规律以及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的思维意识。

4.通过教材中图片的教学,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通过欣赏由于内、外力作用形成的一些优美自然风光,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美的观念。

5.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知道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做到趋利避害,保护环境,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教学重点]1.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2.板块构述学说及其应用;3.以流水和风为例分析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产生的结果。

[教学难点]1.背斜、向斜及形成的主要地形;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双重性。

[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有关投影片[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提问导入】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什么问题?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今天的地表形态,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化而成的,现在仍在不断变化着,大家熟悉的成语“沧海桑田”也正是说明了地表形态的不断变化。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地球表面形态课件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地球表面形态课件
第八页,共16页。
板块(bǎn kuài)运动 基本原理
第九页,共16页。
第十页,共16页。
六大(liù dà)板块示意图
第十一页,共16页。
第十二页,共16页。
1、东非大裂谷是怎 么形成(xíngchéng)的?
2、按照(ànzhào)板块之间的运动关系,你 认为在今后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东非大裂 谷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第十三页,共16页。
陆壳
第十四页,共16页。
小结:板块相对(xiāngduì)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板块运动
板块张裂
板块 碰撞 挤压
大洋板 块与大 陆板块
大陆板 块与大 陆板块
对地表影响
常形成裂谷或海 洋 大洋板块俯冲带 附近常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受挤向 上隆起成岛弧和 海岸山脉
常形成巨大的山 脉
第十五页,共16页。
材料三:河谷(hégǔ)的演变
第四页,共16页。
一、不断变化(biànhuà)的地表形态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内力 作用
地球内 部
(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
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形成高山和盆 地,使地表变 得高低起伏。
外力 作用
地球外 部
(太阳能)
风化、侵蚀、削低高山,填
搬运、堆积、平低地,使地
No 2000多年。内力作用——渤海地区地壳下沉。些断裂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2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每个大板块。(3)、这些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之中,板块的内。部 ,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板 块 运 动。对 地 表 影 响。举 例
Image
第十六页,共16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课件地球表面形态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课件地球表面形态
2)板块相撞挤压处,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第九页,共31页。
不断变化的地 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dìbiǎo) 形态
1. 褶皱与地表(dìbiǎo)形态
2. 断层与地表(dìbiǎo)形态
第十页,共31页。
不断变化 (biànhuà)的
内力作用与地 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二)地质构造(gòuzào)与地 表断形态
层 (d uà nc én g) ↓ 概 念 思考:1)什么是断层?
2)它可以(kěyǐ)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拉张力、挤压力)
第十六页,共31页。
不断变化的地 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第二页,共31页。
不断变化 (biànhuà)的地
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 表(dìbiǎo)形
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地 表形态
一、不断变化(biànhuà)的 地表形态
水雕刻出的幽深峡谷
第三页,共31页。
风塑造成的壮观“城堡”
不断变化的地 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 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 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dìbiǎo) 形态



成 因
思考: 1)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挤压、拉张)
2)岩层受力后,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分别(fēnbié)会形
第十一页,共31页。
不断变化 (biànhuà)的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