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课文——让学生做有准备的人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学生巩固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1. 阅读教材内容:首先,学生应该熟悉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可以先阅读教材中相关章节的概要,了解基本情况。
然后再仔细阅读教材中的详细内容,理解其中的要点和细节。
2. 预习课文:课前预习的重点是课文阅读。
学生可以先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大意和结构。
然后逐段细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重要的是要注重细节的理解和品味,例如对于生词、成语、修辞手法等要有一定的认识。
3. 查找词语解释: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词语。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学生可以查找词语的含义和解释。
可以使用词典、辞典或者在线搜索引擎来查找,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
4. 做预习题:学生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课前预习题目,对课文进行思考,并书写答案。
这有助于学生思考和理解文章,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 写读后感:学生可以在预习完成后,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可以写下对文章的理解、感受或思考。
通过文字表达,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并促进思维的发展。
6. 展开相关阅读:如果时间允许,学生可以选择与课文相关的其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
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并拓宽知识面。
7. 录音朗读:学生可以用录音设备将课文读出来,再回听自己的语音,对比标准发音。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语音语调,并提高朗读的流畅度和准确性。
8. 练习写作:对于一些课文中的写作题目,学生可以提前进行练习写作。
可以从课文中寻找灵感,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通过写作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9. 看相关视频或听相关音频:现如今,网络资源丰富,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听相关音频来进一步理解和拓宽知识。
例如,可以观看与课文相关的动画片或听相关的音频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能力学生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
有些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
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因此听课效果极差。
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那么,学生如何自己预习课文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几点看法:首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要按照语文课的自身特点,有浅入深,从以下方面入手。
1、通读全文,处理基础。
在内容感知的前提下,落实各方面的基础。
对于一篇新的文章,首先要求学生通读内容,从总体上感知全文大意,了解文章的内容概要,以及作者在文章中传达出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流方向和价值取向,为后面的深入阅读打下基础。
(1)正音识字,疏通文意。
教师指导学生养成勤动手的习惯,借助各种工具书正音识字、释词,准确理解词语含义和感情色彩,进而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广泛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储备。
(2)分析题目,辨别体裁。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透视“美景”的窗口。
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也就占据了“攻击“的有利地势。
在语文教材中,有着十分丰富的众多式样,意蕴深刻的题目,认真分析这些课文标题,有利于正确辨别文章(3)了解作者,弄清背景。
由于受到时代和环境的影响,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其作品的艺术风格,使的作品呈现出明显的个性特色。
在指导学生预习中,应该要求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弄清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写作目的十分必要。
在教材中,但凡名家的作品,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2、弄清课前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的具体要求。
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
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
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也很有帮助。
让学生做预习的小主人
让学生做预习的小主人仝圩小学余琛现在有的教师对预习存在这样的误区:预习无非是让学生解释词语,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课上学生的预习题解决了,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其实这样做,学生的预习根本就是在为教师的教服务。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有的教师上课,不考虑课文自身的特点,不着眼于学生学懂学好,而是习惯于教学步骤的一成不变,不管什么课文,也不管什么学生,总是那么几个教学步骤,堂堂如此,绝无例外。
这种现象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的个性被埋没了,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心理。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在预习中体现自我,而又使教师在讲课时心中有数呢?我们知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应该在备课时潜心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直接拿教师的理解去教学,还不能完全切合学生的实际,这是由于学生年龄特点、时代特点及认识阶段的影响,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课文跟老师往往有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不能急于确定教学过程,而要调换理解的角度,用心体会学的甘苦。
首先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预习中去,听取学生对课文的感受,了解学生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然后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长征》一课时,由于学生对长征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多,若单靠字典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诗句,则很难把握中心,领悟红军战士乐观豪迈的情怀,当我与学生探讨学法时,有的学生竟然说这样的诗还不如故事好懂,这句话提醒了我,我让大家回忆学过的有关长征的课文及看过的《长征》电视剧,大家纷纷提议搜集来的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来补充内容,帮助理解诗句,课堂上随着学生讲述一件件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一幕幕场景浮现在大家眼前,那一行行干枯无味的诗句变得丰富了,理解水到渠成,回顾这堂课之所以能轻松突破教学难点,主要是师生共同备课的结果。
这就是把课文的实际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处理课文内容的教学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高中语文第一册——做一个有准备的人ppt 人教版优选精品PPT
学习需要谦虚,还需要有追根问
底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因此在学 习过程中,还要善于探讨、研究,甚 至是激烈的争辩。只有集体的智慧才 能涌现出异彩纷呈的答案。在这种互 相探讨的民主氛围中不仅可以找到明 确的答案,还将对多角度思维激发出 奇异的火花。
学好 语文
基础知识早复习
语文考试考什么?主要是考对语文知 识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而直接考课本内 容的则很少。虽说同学们在小学初中以学 过一些知识,但高中学习的过程要比过去 高得多,学习的内容也很多,所以,从现 在开始就自觉地复习每天所得,而不是到 了高三才复习,你们不要太被动,而应该 赢得主动。 学好 语文
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学 贾新荣
学 好
语 文
高中语文第一课 ——做一个有准备的人
同学们,我是你们的语文教师______。 从今天开始,我将和你们一起遨游在语 文的海洋里。我愿做你们学习的帮助者, 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 界的开拓者。
伸出你的手,让我们成为朋友,共同学习
语文吧!你将会感受语文的魅力,领略语文放
射出的美的光辉!相信优秀的你必能为祖国五
千年的灿烂文化添一抹光彩!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 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全面发展 的需要。
学好 语文
学习目标: 1.重新认识高中语文,定位学习目标。 2.结合学习感受和疑问,明确学习方法。 3.明确高中语文学习要求和本学期任务。 4.提出课堂教学要求,养成语文学习习惯。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 知道我 们多辛 苦!” 他们向 老人发 誓,再 也不会 为他玩 了! 【心理点评】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 机和外 部动机 。如果 按照内 部动机 去行动 ,我们 就是自 己的主 人。如 果驱使 我们的 是外部 动机, 我们就 会被外 部因素 所左右 ,成为 它的奴 隶。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 将孩子 们的内 部动机 “为自 己快乐 而玩” 变成了 外部动 机“为 得到美 分而玩 ”,而 他操纵 着美分 这个外 部因素 ,所以 也操纵 了孩子 们的行 为。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准备。
教师在课前要反复修改教案并做好备课工作才能进班上课。
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尤为重要。
教育家叶圣陶也告诉我们“教是为了不教”。
作为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以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
因此,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教给学生好的预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前预习呢?一、粗读, 多读几遍,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从整体上去感知。
粗略阅读课文,把自己把握不准或完全陌生的字、词、语句画出来,然后查字典掌握这些字、词、句的读音或解释或意思,并且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从而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二、细读,细读就是要逐字逐段仔细阅读, 将精彩句子或语段以及富于表现力的词语,用笔勾画出来,以备上课时交流和日后背诵识记之用。
要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明确文章的框架结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是什么;画出文章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试着从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如:《范进中举》勾画出你认为好笑的语句,来解读笑后面隐藏的深刻内涵。
《背影》勾画出描写父亲的语句,以便了解作者对父亲的感情。
《变色龙》勾画出奥楚蔑洛夫变色的语句,以探究其变色的原因及社会根源。
三、问题式预习教师提前布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记录在预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并将遇到的问题记在预习本上,以便带入课堂解决。
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想到的问题,还应是学生在探究课文后的质疑。
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学生可以较好的接受并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也能积极主动的深入到教学中去,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主观能动性。
老师如何帮助小学生预习课文
老师如何帮助小学生预习课文在小学教育中,预习课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知识,为课堂上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老师如何帮助小学生预习课文,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首先,老师应该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
这个任务应该是有针对性的,与课文内容相关,并能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列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猜测或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其次,老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这些辅助材料可以是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也可以是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故事等。
通过这些材料,学生可以更加形象地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回答,以检验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此外,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例如,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预习时互相讨论、交流彼此的疑惑和理解。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同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预习心得,让他们互相学习、借鉴。
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方式来帮助学生预习课文。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课文内容。
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参与度。
同时,老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故事、笑话等幽默元素,将预习变得更加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老师在预习过程中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当学生在预习中遇到困难或疑惑时,老师应该及时解答,并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
同时,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老师在帮助小学生预习课文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语文课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不仅仅是传授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对语文课的接触时间比较长,而且语文知识面广,内容较多,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想学好语文,就需要进行课前预习。
那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到底有多么重要呢?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提前了解课文内容,为授课做好准备。
老师在授课前,会对要讲解的内容进行准备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应该针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提前做好准备。
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这样在老师的授课中就不会完全是一种“新知识”的接收,而是一种知识的复习和深化。
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增强,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预习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习动力。
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知识的魅力,了解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而且,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课文的情节、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这样在学习中就会有更强烈的学习动力和愿望。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推动力,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课前预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知识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这样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而且,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预习,还可以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巩固和扩展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更好。
课前预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进行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查找资料、理解知识点、做笔记等,这些都是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而且,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方法:做好课前预习,学习先人一步
学习方法:做好课前预习,学习先人一步做好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和掌握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学习先人一步。
下面是关于如何做好课前预习的详细回答。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提前了解知识内容: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对课堂上的讲解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增强学习兴趣:课前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前接触知识,学生可以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提高学习效果: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讲解,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如何做好课前预习:查阅教材:首先,学生应该查阅教材,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点和内容。
可以阅读教材的目录、章节概要等,对整个知识框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阅读课文:学生可以仔细阅读即将学习的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意。
可以标记重点句子或段落,帮助记忆和理解。
查找相关资料: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和扩展内容。
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论文等,丰富自己的知识。
做预习笔记:学生可以在预习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重点内容和自己的理解。
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摘要等方式整理笔记,帮助记忆和复习。
解决疑惑问题: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疑惑和困难。
可以主动寻求解答,可以向老师请教,可以与同学讨论,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问题。
解决疑惑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知识。
做练习题:学生可以找一些与即将学习的知识相关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和巩固。
可以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安排好预习的时间和内容。
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合理分配时间,确保预习的质量和效果。
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坚持预习:学生应该养成坚持预习的习惯,每次课前都进行预习。
只有坚持预习,才能够真正受益于预习的效果。
认真对待预习:学生应该认真对待预习,把预习当作学习的重要环节。
做学习的主人——语文预习步骤及批注方法
做学习的主人——语文预习步骤及批注方法标、读、理、划、注、问一、标。
在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这是开始阅读每一篇课文前都要做的事情,是最基本的事情。
1.(序号)①②③……:标在每一自然段前。
2.框“□”(表示生字新词需注音、释义);3. ‖、│(分开号):划分段落与层次。
4.~~~(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5.===(双横线):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或文眼、线索、观点等)下面。
)6.圈“○○○”、点“??”、角“△”(表示重要词语);7.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末尾。
8.用“☆”标示重点语段。
二、读。
读什么?单元说明、课文的阅读提示、文本教材、课文注释(及文中出现的生字词)、“阅读与积累”等,都在阅读的范畴。
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通读各篇课文,初步感知各篇课文的共性和个性。
具体预习每篇课文时,课前提示及课后练习均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很好资料。
这样,我们就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有利于日后对课文进行纵深的阅读理解。
另外,在阅读具体某一篇课文的时候,要眼、脑、手并用,借助注释,或查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然后大声诵读。
读通课文(写什么)1.①②③(序号)标在每一自然段前。
2.框“□”(生字、佳词和成语);3.初步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写出三到四个关键词。
读懂课文(怎样写)1.‖、/(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2.~~(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3.圈“○○○”、点“??”、角“△”(表示重要词语)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
4.查查作者及写作背景。
理清写作顺序/写作结构赏析佳句,记录心得。
读透课文(为什么写)1.===(双横线)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或文眼、线索、观点等)下面。
2.—?(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词句末尾发现疑问,提出问题。
3. “☆”标示重点语段;4.体会主题,能简单概述课文大意(二三十字),获得启迪。
落实“三有”,让预习成为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准备
落实“三有”,让预习成为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准备预习是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内容,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初步了解和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对新知识点有所了解,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提高课堂效益。
而要使预习成为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准备,就需要落实“三有”,即有目标、有方法、有反馈。
要让学生有明确的预习目标。
明确的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预习的方向和重点,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语文学科的预习目标可以包括:了解本课的主题和内容,掌握生词和词义,理解课文的大意和细节,预先了解相关知识和背景等。
教师可以在上课前通过讲解或布置预习任务的方式告知学生预习目标,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预习方向。
要让学生有科学的预习方法。
预习方法是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方式,如阅读教材、标记生词、做预习思维导图、查找相关资料等。
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预习方法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
可以通过讲解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要让学生有及时的预习反馈。
预习反馈是指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及时反馈和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检查预习作业、抽查问题、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提供相关的反馈和指导。
对于预习有问题或困惑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解答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教师也可以通过预习反馈推动课堂教学的展开,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落实“三有”,让预习成为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准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提前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师要注重预习的指导和落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益。
落实“三有”,让预习成为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准备
落实“三有”,让预习成为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准备
预习是学生在上课前对相关知识的预先学习和理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准备环节。
一个有效的预习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上课效果。
当前学生的预习普遍存在问题,如无目的性、缺乏思考、仅简单浏览等,导致预习成为形式主义,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不大。
为了使预习成为语文课堂有效的准备,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落实,即“三有”:有目的性、有思考性、有记录性。
要有目的性。
学生在进行预习时,应明确预习的目的和要求。
根据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预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
只有有目的地进行预习,才能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提前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
要有思考性。
学生在预习时应该进行思考和分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浏览和背诵。
可以对课文的主题、背景、情节等进行思考,分析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思考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
要有记录性。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应该做好笔记和总结,及时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疑惑。
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写下来,以便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和讨论。
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和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
预习——让学生有备而来满载而归
预习——让学生有备而来满载而归发表时间:2015-01-12T13:48:37.090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11月总第165期供稿作者:俞小芳[导读] 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而预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俞小芳浙江省嵊州市崇仁镇中心小学31247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也如此。
学习由预习、上课、练习、复习这四个环节组成,但我们往往忽视了预习这个环节。
预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预习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学习文本的实践过程,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环节之一,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1.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而预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因为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有效的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这一自我求知的过程,也是良好读书习惯养成的过程,自学能力培养的过程,这种独立地获取知识的实践能力一旦形成,可使学生终身受益。
因此,预习这一环节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预习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预习之后,学生明确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课堂学习时目标就会更加明确。
对于教师来说,学生课前充分的预习,很多教学内容就可以放在课前,在预习中解决,课堂上花少量时间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从学生的预习实际出发,确定讲练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二、有效预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很多同学一听老师说要预习,就把课文看了一遍、圈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就了事,他们认为这就是预习了。
应该说这只能是预习的其中一个步骤,光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怎样提高预习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我平时的教学来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教中年级学生学会预习课文的几点做法
教中年级学生学会预习课文的几点做法摘要]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水平。
在中、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预习》指导学生学习,注意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加强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通过预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
预习期间,学生将尝试收集现有知识和经验,以了解和分析新知识。
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渐提高。
【关键词】中小学生,语文预习,实践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的许多项目都要不断地练习、商定,并养成习惯,这样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
”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表现。
预习是生动课堂教学的前奏。
预习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有困惑和收获。
在课堂上,这样的学生注意力集中,能积极参与老师所教授的知识,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供师生共同探讨。
可以看出,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背景提前学习,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交流更加充分、深入、有效。
能主动预习和深入预习汉语的学生将从被动接受转变为被动接受积极参与学习新知识。
那么,如何引导中低年级学生正确有效地预习语文,使预习得以实施?现在结合我平时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特点,谈谈自己的实践。
“一标”是自然段的序列号。
让学生在每一段前面用钢笔标出每段的编号。
这个小序列号看起来很简单。
其实,在小学生阅卷的过程中,他们对文章有一种感性的认识。
他们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自然段落组成的,有些段落是由一句话组成的,有些段落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这种理解会对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产生更好的影响,让学生知道他们也可以在将来的作文中这样安排段落。
另一个功能是便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操作。
例如,学生可以直接向老师指出自然段落的哪一部分有疑问,教师也可以很容易地向学生指出应该注意什么样的自然段落。
预习课文——让学生做有准备的人
预习课文——让学生做有准备的人朱淀小学刘洪艳预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预习课文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发现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增加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那么,究竟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呢?一、加强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是前提。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一项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了,然后上课”。
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
而且,学生预习以后,熟悉课文,上课时老师的“启发”就不会局限在枝节问题上。
对那些贯穿全文的线索、涉及整篇的要旨可以重点点拨。
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
因此,必须增强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落实具体的预习方法指导是重点。
让学生掌握一般性预习——“五步预习法”。
面对一篇篇课文,从哪里着手预习?有哪些步骤?就单篇课文学习的一般过程而言,可以让学生掌握“五步预习法”。
第一步:“看导读”,明确要求,抓住重点。
第二步:“读一读”,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三步:“查一查”,查工具书,理解字词。
第四步:“想一想”,瞻前顾后,思考质疑。
第五步:重点朗读,反复吟诵,可收到顿悟的效果。
以上五步,不一定截然分开,在预习中可灵活掌握。
完成这些步骤,对预习课文必有好处。
三、有一定的指导策略是关键。
预习进度应遵循从课内到课外,先扶后放的程序。
英语课文预习方法有哪些
英语课文预习方法有哪些做好课前预习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英语也是一样的。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英语课文预习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英语课文预习方法首先是单词、词组、句型的预习。
预习英语单词时,要做到读音准确,词义明确,词性明了,还要拼写正确。
预习词组、句型和课文的重难点,可充分利用课后注释加以明确,初步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
对于单词的预习,掌握读音方面,一般来说,辅音字母的发音很好记,所以重点记元音字母的发音,明白这个音,是哪个字母发的,根据拼读规则(单词的拼写形式与读音的规则)记单词,这样,预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在预习单词、词组、句型的时候,可充分发挥英语词典的作用。
经常在课前查词典,将有助于丰富同学们对相关单词、词组、句型等用法的理解和把握,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其次是英语课文的预习。
在预习课文时,同学们在预习单词的基础上,先仔细听几遍课文的录音带,一下子听不明白也不要气馁,我们把课文当阅读材料来用,认真阅读几遍,对于刚才没有听明白的地方,要特别留意,再听一遍朗读带,看看原先没听清楚的地方是否已经明白,接下来再细心研究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知识点。
把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先画上标记,再去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能否自己解决。
这种带着问题听课的过程,听课的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
还要有时间听录音带,模仿朗读,跟读课文,培养自己的英语语感,锻炼自己的朗读能力。
对于课文内容的预习,要总结出句型和语法,找出疑点,带着疑问上课,做有准备的学生,上有准备的课。
学而思之,自然生疑;疑而问之,增长学问。
同学们可以问词典,问参考书,更要问老师。
再次是英语课后练习的预习。
预习课后练习,首先我们在课前思考课本中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相关问题及各种形式的针对性练习,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以上预习,同学们将初步了解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记录预习中的疑难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将使同学们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要做个课前有“准备”的人
要做个课前有“准备”的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句话强调的是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
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
有的老师怕学生预习,怕学生对数学知识失去新鲜感,怕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而到了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其实,之所以这样担心,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没有体验到预习的快乐。
1. 以纲导读许多学生认为预习就是课前将新课的内容看一遍,这是很片面的,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出预习提纲,一方面通过提纲让学生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及新旧知识的联系,解决学生学些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提纲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科学地发现、探索、获取新知识,指导他们学会阅读,学会整理,学会迁移,学会探索,学会总结,解决如何去获取新知识的问题。
现举一例说明。
“函数”第一课时预习提纲:目的:能用映射观点来理解函数概念,掌握函数符号f(x)的表示方法及意义。
重点难点:函数的概念。
提纲: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初中己学过的函数的定义,解释函数定义中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的意义。
(2)比较现在函数的定义与初中函数定义的区别与联系。
(3)比较映射与函数的相同处与不同处。
说出决定映射与函数的关键要素,有几个方面。
映射定义中集合A、B 与函数定义中集合A、B的元素有何异同点。
总结映射与函数之间的关系,并用映射的观点来定义函数。
(1)若集合A是集合B的函数,则集合f(A)与集合B的关系是怎样的。
(2)说明课本上的例子f(x)=x2+2x-1中f(x)表示的意义及f(2)=7表示的意义。
(3)用区间表示下列实数的集合:x>2,x≥2,1 实践表明学生这样预习之后效果很好,学生基本可以掌握函数的概念。
2. 以问导学常言到:“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学习数学亦是如此。
但由于数学概念抽象,思维逻辑性强,远不如文学作品那样吸引人。
怎样让学生读进去呢?如果把知识概括成一些问题,作为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方向地去阅读教材,就不会感到索然无味了。
落实“三有”,让预习成为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准备
落实“三有”,让预习成为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准备预习是学生们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了解与准备的过程。
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为了让预习成为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准备,我们应该落实“三有”,即有目标、有导引、有检查。
预习要有明确的目标。
学生在预习之前,应该明确自己的预期目标和要达到的效果。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教材的目录、题目、序言等内容来初步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可以实现的预习目标。
针对下一课要学习的课文,学生可以预习课文的主题、情节、人物等要素,并思考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以提高自己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预习要有有效的导引。
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预习的导引材料,帮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导引材料可以包括教师提供的问题、练习题、课前阅读资料等。
通过对导引材料的答题或阅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学习即将学习的内容,为之后的课堂探究打下基础。
预习要有有效的检查。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一些小测验或讨论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由于预习内容已经提前在课堂上布置,学生们会更加认真地进行预习,以应对教师的检查。
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学生预习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补救。
检查也可以增加学生对预习的重视程度,促使他们在预习中更加用心,提高学习效果。
预习的效果也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在预习过程中,可以记录一些重点内容、问题和疑惑,以便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
学生还可以利用多种渠道来进行预习,如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观看相关视频等。
落实“三有”,让预习成为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准备
落实“三有”,让预习成为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准备预习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是课前准备的重要内容。
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掌握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然而,如何落实好预习,让它成为有效课堂的重要准备,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三有”是指预习有内容、有方法、有检查。
首先,预习有内容,即预习的内容必须和课堂内容相符,是老师布置的任务。
因此,我们要启发学生积极性,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预习,为什么要预习,预习要学什么内容。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和任务,并指导他们如何有效地预习。
例如,在预习之前,应对预习材料进行了解,了解预习内容的大致思路和重点内容,理顺预习思路,为正式课堂打下基础。
其次,预习有方法,即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方法,因此,我们需要考虑不同学生的预习策略,帮助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如速读、标记、笔记等方法。
通过预习方法的引导和指导,学生既能全面掌握知识,提高语文水平,又能有效节约时间,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不仅如此,还可以加强预习的思考,使学生的预习变得更加深入和有效。
最后,预习有检查,即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预习,是否掌握了预习内容。
检查要讲究方法,不能过于单一,必须多方面考核课堂作业,特别是语文的书写、阅读、听力等方面。
其次,在预习之后,需要及时反馈学生的预习成果,不能让学生有放松的状态。
通过及时反馈,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预习效果如何,并及时纠正不足之处。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借鉴和调整,不断提高预习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落实“三有”是让预习成为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准备的关键。
只有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和技巧,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领会和掌握知识。
同时,通过检查和反馈,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预习效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认真落实“三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让预习成为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准备。
落实“三有”,让预习成为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准备
落实“三有”,让预习成为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准备预习是语文课堂的重要准备工作,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而要让预习成为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准备,我们需要落实“三有”,即要有目标、有方法和有反馈。
要有明确的预习目标。
预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其中的重点内容。
在预习之前,学生应该明确自己需要了解哪些知识点,掌握哪些重要概念和思想。
对于一篇课文,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标题、短语以及段落大意等方式,明确课文的主题和大致内容,从而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课文。
要有科学的预习方法。
预习方法直接影响到预习效果的好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
可以通过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逐段细读,找出重点句子和关键词,划出重要信息等。
还可以通过阅读课外资料、查看相关词语的解释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通过有计划、有重点、有方法地预习,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为课堂上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基础。
要有及时的预习反馈。
预习不仅是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辅助。
在预习之后,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落实“三有”,即有明确的预习目标、有科学的预习方法和有及时的预习反馈,可以让预习成为语文有效课堂的重要准备。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教师的指导和反馈也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学生和教师都应该重视预习这一环节,共同努力,落实“三有”,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课文——让学生做有准备的人
朱淀小学刘洪艳
预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预习课文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发现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增加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那么,究竟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呢?
一、加强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是前提。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一项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了,然后上课”。
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
而且,学生预习以后,熟悉课文,上课时老师的“启发”就不会局限在枝节问题上。
对那些贯穿全文的线索、涉及整篇的要旨可以重点点拨。
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
因此,必须增强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落实具体的预习方法指导是重点。
让学生掌握一般性预习——“五步预习法”。
面对一篇篇课文,从哪里着手预习?有哪些步骤?就单篇课文学习的一般过程而言,可以让学生掌握“五步预习法”。
第一步:“看导读”,明确要求,抓住重点。
第二步:“读一读”,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三步:“查一查”,查工具书,理解字词。
第四步:“想一想”,瞻前顾后,思考质疑。
第五步:重点朗读,反复吟诵,可收到顿悟的效果。
以上五步,不一定截然分开,在预习中可灵活掌握。
完成这些步骤,对预习课文必有好处。
三、有一定的指导策略是关键。
预习进度应遵循从课内到课外,先扶后放的程序。
预习内容要精心设计,符
合“四性”原则,即:①针对性原则;②趣味性原则;③操作性原则;④可接受性原则。
四、及时反馈评价是保障。
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
”有布置,就要有督促检查。
教师要及时了解预习结果,对学生预习做出一定的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明确在老师点拨时看书应特别注意的地方。
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程度不同的学生的预习情况。
检查可在预习中进行,亦可在讲读中有机穿插进行;检查后要对预习情况进行讲评,讲评中以鼓励为主,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推动下次的预习。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主要是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
只要长期坚持,教师评价引导得当。
学生的预习水平便会不断提高,良好的预习习惯便能逐步养成。
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同时,如何保证学生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做:
一、解决字词,粗读课文,概括内容。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这句话道出了读的真谛。
“读”的确是一种很好的预习方法,逐字逐句地有表情地朗读,可以帮助理解课文。
做到读音准确,不添字,不漏字,不换字,不读破句,正确把握语调、语气。
尤其是课文的重点篇目,必须反复朗读。
仔细推敲课文的含义,品其意味,得其精华。
弄清课文的大意,概括内容。
记叙文抓住六要素来概述,知道课文围绕什么而写,写了些什么,线索是什么,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说明文弄清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作者介绍的事物的特点、性能、功用等是什么,或者阐明的事理是什么。
议论文指出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作者的观点和立场是什么。
二、划分层次,分析结构,归纳中心。
在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层次划分,了解段落大意,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进而对全文结构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
在层次划分的时候,还要把握重点,知道文章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是什么。
比如《背影》中,作者重点刻画了父亲爬过月台给我买橘子的背影,而这正是文章的详写部分和课文中心,突出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感情!
三、分析重点,了解写法
在掌握课文的重点之后,应在教师讲解之前,进行尝试性分析,而不要被动的等待老师讲解,通过分析,找出课文是怎样突出主旨的,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用这些方法,对课文的写作特点有所了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四、结合课文,做课后题。
在对全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充分的预习之后,要尝试性地解决课后题,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说明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每篇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内容,在课前预习时,不妨将这些思考题想一想,动手做一做,以检查自己在预习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以便能及时查漏补缺,不会做的等上课时,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当堂解决,这样带着问题上课,效果会更好。
五、联系实际,写写感受。
预习课文,不要只停留在课内,还应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生活的实际,写写感受,达到巩固、运用和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如,读了朱自清的《春》之后,不妨亲自到野外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发现春天的美丽,写写自己眼中的春天,感悟春天的勃勃生机,获得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直接经验或感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记下疑难,课上解决。
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虽然不要求有很高的水平,但也应是有一定深度的、有较大价值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与揭示人物性格,或表达主题有关的问题。
提疑难问题,要敢于提出各种问题,不受常规模式的限制;要善于多角度思维,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提出问题;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不能钻牛角尖,才能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来。
对于疑难问题,自己先尝试着翻阅参考书给出答案,仍是解决不明白的,便带着到课上去学习和探讨,激起探求结果的求知欲,极大的调动课上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学生通过预习课文扫除一些学习的障碍,对学习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就能集中注意力,从容不迫,主动地听讲,主动地去解决问题,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
小学生自制力差,反复
性强,单靠他们的意志力是很难养成的。
所以,预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鼓励非常重要。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学习、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