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的含义和特点发明与现实技术

合集下载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

体制、政策
主体利益
意识、决策素质 创新动机
海尔集团
一、技术创新运作的动力机制
3、企业内部技术创新动机的激 励
对企业内各类创新角色的激励
西方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的生产函数的建立。”
一、技术创新的由来和发展
创新浪潮
➢首创→模仿→创新浪潮→ 经济高涨→…
➢创新普遍化→超额利润逐 渐消失→新一轮创新→…
一、技术创新的由来和发展
➢进一步发展:两个发展方向
技术创新经济学 制度创新经济学
美国圣何塞技术创新博物馆
二、技术创新的基本含 义
➢定义
行为主体吸收、创造、掌握、应用新 的技术成果,一方面响应与满足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刺激和重创市场需求,从而把 科技进步与市场需求能动地、有机地、动 态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体现这种结合的新 产品与新工艺并开拓新的市场,以获得更 大效益的创造性行为。
法国科学城
哈尔滨高科技创业中心
思考
➢什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有哪些特点? ➢如何理解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试述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技术创新有哪些基本类型? ➢简述技术创新运作的理想模式。 ➢试述高技术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技术创新的理解

技术创新的理解

技术创新的理解

姓名:李国瑞

学号:2002011058

技术创新的理解

技术创新实际上是一种使科学与经济一体化,加速技术应用速度,提高技术应用效率与效益的发展模式,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是以技术为基础导向的完整过程,是以技术为基础与导向的创新活动。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上的新发明不断涌现,而当这一进程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则会产生科学技术上的质的飞跃和重大突破,从而推动社会生产、经济和生活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把人类社会的这一历史现象称为科技革命。

一般地说,从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

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1912年奥地利经济史学家约·阿·能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体系,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以获得潜在的利润。”技术创新的要领既不同于科技革命,也不同于一般的技术发明,而是泛指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某种创新活动。如创造新产品、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拓新的市场或材料来源,以及实行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等。技术创新的含义非常丰富,它是技术与经济的某种联系,并贯穿于科技、经济、社会诸多领域的社会现象/。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活动,与社会体制、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金融、教育以及国际合作等都有密切联系。加速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经济活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从而成为当今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技术创新学

技术创新学

•第一讲概述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

1、技术创新研究的简单回顾

(1)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技术创新研究集中体现为以非均衡非连续为基本特征的技术变革经济分析。

(2)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这是技术创新研究的持续兴旺阶段,开始形成系统的理论,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政府管理政策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

(3)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这一阶段技术创新研究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研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在综合已有成果基础上提出有关重点专题深入研究,如小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组织结构与创新行为、技术创新实现问题等;注重研究内容和成果对社会经济技术活动的指导作用。

2、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

(1)熊彼特在1911年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中反映了经济增长非均衡变化的思想,1934年被译成英文时就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

(2)我国学者根据国外一些实际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对技术创新作了如下定义: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赢利机会,以获得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底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3)我国把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的技术创新称为狭义技术创新,把始于发明创造而终于技术扩散的技术创新称为广义技术创新,通常是指狭义技术创新。

3、技术创新的基本类型

作为企业的系统性的经济技术活动,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分类方法很多,分类依据也很多,在此仅介绍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产品创新和过程(工艺)创新两种分类。

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方法

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方法
实质仍是本质主义的,强调技术的社会本质。 表现:二级工具化技术观,场域理论
代表:系统理论,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 论
转向原因:伴随着哲学的转向而发生改变
哲学不断从本质主义转向非本质主义与反本 质主义
哲学不断从关注自然物质世界转向人本身
技术的复杂性源于人的复杂性,理解人是 理解技术的关键!
唐·伊德将人-技关系划分为四种模式: 具身关系 解释学关系 背景关系 他者关系
技术与政治
政治是一种制度,是一种制度性的约束, 是一种制度性的强制,是一种力量和权利 的分配和实施。
技术一个触目惊心的一个现象就是政治和 技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万里 长城、金字塔到航天飞机,阿波罗登月都 渗透着政治) ——马克思认为技术异化问 题在于资本主义应用
技术与文化
文化是人发展的表征。文化对人类的意义,就如同名字之 于个体人一样,是不可分割的。
(2)技术属于直接的生产力;
(3)技术具有商品属性。
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
科学与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这一统一过 程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区别: (1)目的任务
科学:认识自然,回答“是什么”、“为什么”; 技术:改造自然,回答“做什么”、“怎么做”。
(2)产品形式
科学方法与技术方法的异同
(1)一致性 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的方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对于科技创新的理解

对于科技创新的理解

对于科技创新的理解

科技创新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

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科技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

方法等,创造全新的产品、服务或生产方式的过程。本文将从不同角

度分析和探讨科技创新的含义和重要性。

一、科技创新的定义

科技创新是指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新思维,为

现有产品、服务或生产方式带来全新的改进和突破。科技创新与技术

发明相比,更注重对人类社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它关注的是从科学

研究到商业应用的过程。

科技创新可以涵盖多个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它不仅仅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还包括对现有技术的合理利用和应用。科技创新需要通过有效的研发和实验来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最终

推动技术的商业化。

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1. 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可以带来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产业的涌现,推动经济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

成本,提升竞争力,进一步带动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 提升社会生活质量:科技创新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例如,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智能家居的普

及使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科技创新还可以提供解决环境问题、医疗

保健等方面的创新方案,改善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

3. 推动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科技

创新,社会可以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为解决社会问题、

提升社会功能和效能提供支持。科技创新还可以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和观念,推动社会转型和社会制度变革。

三、科技创新的难题和挑战

第1章 什么是创新

第1章  什么是创新
科技创新体系由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的知识创新、以标准化为轴心的技术创新 和以信息化为载体的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三大体系构成(见图1-4),知 识社会新环境下三个体系相互渗透,互为支撑,互为动力,推动着科学研究、 技术研发、管理与制度创新的新形态。
26
创新:思维与方法 机械工业出版社
1.2.1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图1-4 科技创新体系
27
创新:思维与方法 机械工业出版社
1.2.1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科技创新涉及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际组织、中介服务机构、 社会公众等多个主体,包括人才、资金、科技基础、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创新氛围等多个要素,是在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科学研 究、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这个三螺旋结构协同演进下的一种复杂涌现,是一 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从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构成的技术创新双螺旋结构出 发,进一步拓展视野,技术创新的力量是来自于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来自 专家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12
创新:思维与方法 机械工业出版社
1.1.2 创造与创新
熊彼特认为创新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引入新产品或提供产品的新质量。 (2)开辟新的市场。 (3)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4)采用新的生产方法(主要是工艺)。 (5)实现新的组织形式。
从一般意义上讲,创造强调的是新颖性和独特性,而创新强调的则是创造的 某种具体实现。

技术创新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比较分析以及技术创新的关键

技术创新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比较分析以及技术创新的关键

技术创新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比较分析以及

技术创新的关键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号召:“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 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 制定重要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加强国家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发挥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意义重大。科学的大厦是由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共同构成的,彼此联系,缺一不可,又各自发挥着独立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技术创新是经济活动,科学发现是认识世界,技术发明是改造世界。本文主要通过列举和对比的方法,对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作一比较分析,试图阐明它们之间的联系并论述了技术创新的关键和特点.

一、发明与发现

“发现乃发明之母”讲的是一种由发现导致发明的单向关系.其实,只要对科技发明史进行一番考察,我们会发现,发现与发明之间不只是一种单向因果关系,而是一种可逆、双向、互为条件的关系。

1、发现衍生发明

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发现,便不会有人类的发明。人类的每一项发明都是建立在发明者对某种特定自然规律的发现性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发现可分为自发性发现与自觉性发现。自发性发现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现象性的、外在性的、首次性感性认识。如浮力现象的发现、弹性现象的发现、力的平衡现象的发现等,皆是自发发现。自觉性发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科学发现,是人类对自然规律本质性的、内在性的、首次性理性认识,如浮力定律的发现、牛顿力学定律的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等。

技术创新的概念、过程和机制(ppt 67页)

技术创新的概念、过程和机制(ppt 67页)

技术创新的过程是由若干个阶段和环节构成的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多种划分。 (p240-241)
总的来说,技术创新的过程是一个由各个阶段 构成的双向或多向互动的系统的动态过程。
我国技术创新的发展状况
似乎是每一个角度的研究者都注意到了 我国的技术创新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 很大程度的改变,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 以来,这种改变更为显著,但是研究者 却很少关注造成这种改变的深层次原因。 技术创新作为一种复杂的活动,是经济 与社会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因此造成某
社会整合机制
所谓技术创新的社会整合主要是指作为 社会分化之结果的技术创新行动如何通 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形成与原有社会系 统中之结构特征、关系网络和规范体系 之间的适应与协调。
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p243)
可以归结为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等因 素。前者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后 者具体包括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 力、辩识市场机会能力、研究与开发能 力、生产与营销能力和对创新资源的投 入与产出能力、创新管理能力以及社会 的支持能力等。
马克思指出,资本家对于占有更多剩余 价值的追求,造成了技术创新不断的扩 散和持续下去。
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产生的社会条件
目前的技术创新过程指企业吸收来自企业内 部和外部的技术成果,并依据市场信息,指 定并确定创新决策,依靠技术设计和技术开 发,通过中间实验,研制出样品或样机,再 通过生产过程和使之转变为产品,通过市场 销售和服务使之转变为商品,最后实现经济 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过程。(p240)

第六章 技术创新管理

第六章 技术创新管理

以上三种技术创新模式是最常见的。

(四)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熟悉)

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第四代创新过程模型标志着观念的转变,即从将创新过程看作主要是序列式的、从一个职能到另一个职能的开发活动过程,到将创新看作是同时涉及市场营销、R&D、原型开发、制造等因素的并行过程的转变。这一模式所强调的是,创新模型内各要素应该具有平行且整合发展的特性。

(五)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熟悉)

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是第五代创新过程模型,是一体化模型的理想化发展。该模型强调合作企业之间更密切的战略联系。5IN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它代表了创新的电子化和信息化过程,更多地使用专家系统来辅助开发工作,仿真模型技术部分替代了实物原型。5IN不仅将创新看成是交叉职能联结过程,还把它看作是多机构网络过程。

5IN已经具有国家创新系统的雏形了,其强调企业需要注意内、外在环境的变化,采取适当的经营策略。但是仍然没有明确指出企业在建立竞争优势的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境——“国家”。

【例题·多选题】(2006年)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系统集成网络模型最显著的特征有()。

A.强调企业内部的创新构思、研究与开发、设计制造和市场营销等紧密配合

B.强调合作企业之间密切的战略联系

C.重视借助于专家系统进行研究开发

D.重视技术推动和需求推动在产品生产周期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

E.利用仿真模型替代实物模型【答案】BCE

(六)国家创新体系

掌握国家创新体系的含义:国家创新体系是指由公共机构和私有机构组成的网络系统,强调系统中各行为主体的制度安排及相互作用。该网络系统中各个行为主体的活动及其相互作用旨在创造、引入、改进和扩散新的知识和技术,使一国的创新取得更好的绩效。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协调国家的创新活动。

第3章 技术创新的内涵、源泉及理论

第3章  技术创新的内涵、源泉及理论

第3章技术创新的内涵、源泉及理论熊彼特创新理论提出后,围绕创新理论的研究,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将创新分为五种类型,所涉及的主要是技术创新,后来希克思和门茨对“创新”进行分类,实际上是对技术创新的分类,如希克思把技术创新分为“节约劳动型”、“节约资本型”和“中性”三种类型,而门茨则将技术创新分为“基础创新”和“二次创新”。

1 技术创新研究评述

技术创新是企业依靠技术成功进入市场的过程,包括寻找新项目、新生产方法、新市场、新原料来源和新产业组织,其实质就是创造新产品,并实现其市场价值。

I.M.洛斯认为,技术创新在30年代才被用于说明技术变革,是“由新的和现有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改进组成”;索罗在1951年发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理论的评论》一文中,确立技术创新的条件为“新思想来源”和“随后阶段的发展”;林恩认为技术创新是始于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将其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整个行为过程;厄特巴克1974年发表的《产业创新和技术扩散》一文中认为,与发明或技术样品相区别,技术创新就是技术的实际应用或者首次应用;弗里曼1982年在《工业创新经济学》一书中认为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首次商业性转化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伊诺斯在《石油加工业的发明与创新》一书中,将技术创新定义为“当某种新的想法和非持续的技术活动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发展成实际的和成功的商业应用的程序,才是技术创新”,这个定义说明了技术创新与一般意义上的创新的不同,它是某种科技想法或创意出现之后,通过技术设计和产品制造,成为可供市场交易的商品的全过程。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技术密集的运营过程,D.C.斯坦泽恩认为技术创新与发明不同,“创新不是发明,一个很有才华的创造性人员有了以前无人想出的想法,并显出这种想法能够形成某种见识,这就是发明,创新却是使这种想法能见之于市场,并在市场中使公司得到竞争上的好处”;

工商管理 第七章 技术创新管理

工商管理 第七章 技术创新管理

第七章技术创新管理

第一节技术创新的含义、分类与模式

一、技术创新的含义

(二)技术创新的含义

技术创新的主要特点是:

(1)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

(2)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

(3)技术创新时间的差异性。

(4)正外部性。

(5)一体化与国际化。

二、技术创新的分类

(一)基于技术创新对象将技术创新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1)产品创新。可分成重大(全新)的产品创新和渐进(改进)的产品创新。

(2)工艺创新。工艺创新,也称过程创新。

(二)基于技术创新模式将技术创新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三)基于技术创新的新颖程度将技术创新分为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

三、技术创新的过程与模式

(四) A-U 过程创新模式

分为三个阶段:不稳定阶段、过渡阶段、稳定阶段。

(1) 不稳定阶段。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都呈上升趋势,但产品创新明显强于工艺创新。这一阶段的研究开发具有探索性,研发经费支出较高,不易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2) 过渡阶段。产品创新逐渐减少,而工艺创新继续呈上升趋势,且超越产品创新。这是一个主导设

计被消费市场接受和推崇的阶段。

(3) 稳定阶段。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工艺创新较产品创新仍然有相对优势。该阶

段创新的重点是以质量和降低成本为目标的渐进性的工艺创新。

(六)国家创新体系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第二节技术创新战略与技术创新决策评估方法

技术创新概念及过程

技术创新概念及过程

飞利浦公司技术创新历史
¾ 1914 年发明了内置聚光镜的投射灯; ¾ 1917 年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只无线电真空管; ¾ 1922 年第一只 X 光管在飞利浦公司问世; ¾ 1926 年五极真空管诞生; ¾ 1932 年生产路灯钥灯; ¾ 1949 年发明了非金属磁体; ¾ 1957 年生产了全新的铅光导摄像管; ¾ 1960 年生产出全新的推基式晶体管; ¾ 1965 年全新的电脑电子记忆系统研究成功; ¾ 1970 年研制出 LOCOS 高密度集成电路生产程序; ¾ 1972 年推出光学录像激光视盘技术; ¾ 1980 年将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于医疗诊断仪器中; ¾ 1986 年推出了硅片摄录影像管所用的影像感应器; ¾ 1990 年开发了红绿激光技术; ¾ 1991 年发明了 QL 感应照明系统等 。
4
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
(3)按技术创新节约的资源分类
技术创新
资本节约型技术创新 劳动节约型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
(4)按技术创新的规模及影响分类
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 产业技术创新
是指以企业的产品 开发、工艺创新、 市场开拓、组织及 管理变革为内容的 创新活动
不仅是产业中不同 企业技术创新结果 的 简单叠加,而且 也是多个企业技术 创新成果的有机结 合与扩散
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低成本 性能 服务 快速适应市场

技术创新的涵义、特点及与相关概念辨析(创新策略29)

技术创新的涵义、特点及与相关概念辨析(创新策略29)

创新策略技术创新的涵义、特点及与相关概念辨析

创新策略--

技术创新的涵义、特点及与相关概念辨析虽然创新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时间,关于“技术创新”

的研究也有多年,但迄今为止,尚未形成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这主要是因为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面很广,影响很大,而且又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就会赋予技术创新以不同的定义。下面关于“技术创新”的几种代表性定义:

一、技术创新的定义

(1)美国经济学家爱德温·曼斯菲尔德(Edwin Mansfield)将技术创新定义为“第一次引进一个新产品或新过程所包含的技术、设计、生产、财务、管理和市场诸步骤”。

(2)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将技术创新定义为“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的活动。

(3)美国工业调查协会认为,“技术创新是指实际应用新的材料、设备和工艺,或是某种已经存在的事物以新的方式在实践中的有效使用“。

(4)日本的森谷正规认为,“技术创新不是技术发明,确切地说,它是通过技术进行的革新(即创新),技术本身无须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对它进行衡量的根据是以下几方面:因技术的推广而开辟了新

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创造足以迅速改变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方式的

1/ 6

《农业技术经济学》整理

《农业技术经济学》整理

农业技术经济学

1、技术

技术是人类经验和科学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与自然之间进行是人类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变换和能量传递物质变换和能量传递活动的手段或媒介,是科学和生产联系的纽带。联系的纽带。

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的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的生产技能与技巧生产技能与技巧,在农业生产中称为农艺;,在农业生产中称为农艺;

广义的技术是指凝结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中的广义的技术是指凝结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中的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以及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以及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技能和技巧技能和技巧。

2、经济

经济是指节约、节省。经济的经济是指节约、节省。经济的本质本质是技术应用的经济有效性。可表述为在同等是技术应用的经济有效性。可表述为在同等劳动消耗劳动消耗下,由于技术的应用能取得尽可能多的能取得尽可能多的物质产品、有用效果、使用价值物质产品、有用效果、使用价值或在取得同等或在取得同等物质产品、有用效果、使用价值物质产品、有用效果、使用价值条件下,由于技术的应用能节约劳动消耗,减少生产费用。术的应用能节约劳动消耗,减少生产费用。

3、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1)1) 技术与经济是人类进行技术与经济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物质生产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2)2) 从生产的角度看,技术是从生产的角度看,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现实生产力,是改造自然、变革自然的,是改造自然、变革自然的手段和方法手段和方法;

3)3) 经济是节约、节省,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是节约、节省,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经济目标和满足一定的和满足一定的需要需要,都必须采用一定的技术,而任何

技术创新的类型及定义

技术创新的类型及定义

技术创新的类型及定义

技术创新是指利用新的或改进的技术手段,通过改变产品、服务和

生产过程的方式,创造出更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新服务或新生产过程

的过程。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着

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多样的类型。

首先,基础技术创新是指对现有技术的突破性改进和创新。它通常

涉及到新的科学理论、新的技术方法、新的技术工具等。基础技术创

新的目的是提升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其他类型的技术创新提供

支撑。例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被看作基础技术创新的典型案例,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

其次,产品技术创新是指在现有产品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提

升产品的功能、品质和性能。这种创新通常涉及到新的材料、新的设

计思路、新的生产工艺等。产品技术创新是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够满

足消费者对产品的不断变化的需求。作为一个案例,智能手机的发展

是产品技术创新的一个典型例子,它不仅实现了通信功能,还整合了

多种功能和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再次,服务技术创新是指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改进和创新服务方式和

体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服务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变化和挑战。

服务技术创新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顾客提供更方便、快捷、

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共享经济的兴起就是服务技术创新的结果,通

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

最后,生产技术创新是指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来改进和创新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生产技术创新可以减少成本、提高生产能力、优化产品结构等,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

创新的含义和理解

创新的含义和理解

创新的含义和理解

创新是指在思维、方法、产品、服务和组织等方面的创造性改变和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创新不仅仅是发明新

的产品或技术,更是指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进和突破,寻找新的解决

方案,不断提升效率和价值。

一、创新的维度

创新可以在多个维度进行,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等。技术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

提升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和竞争力。产品创新是指借助新的设计、功能

和材料等方式,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服务创新是指通过提供

个性化、定制化和增值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商业模式创新

是指探索新的商业运作方式,突破传统边界,实现利润和价值最大化。

二、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企业和社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企业而言,创新可

以带来竞争优势,增加市场份额和利润,提升品牌价值。对社会而言,创新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改善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创新

还可以激发创业精神和创新文化,培养人才和激发创造力,为社会创

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三、创新的条件和要素

创新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条件。首先,需要有积极的创新态度

和思维,鼓励员工勇于尝试和冒险,创造新的解决方案。其次,需要

有完善的创新体系和机制,包括创新机构、研发团队和创新流程等,

以保证创新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此外,还需要有充足的创新资源和

支持,包括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等,以确保创新的顺利进行。

四、创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创新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障碍。首先,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

人力、物力和财力,且风险较高。其次,创新往往需要打破现有的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指南针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 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有多种形体。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先民已用天然磁石制成指示 方向的司南之勺。 三国魏时,马钧利用磁铁和差速齿轮制造了能指 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指南车。 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 指向用的磁针的方法。 后来,又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的罗盘。 至晚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
1923年 电视机
电视机的发明者是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 贝尔德 ,1923年他为自己发明的能产生8线图像的装置 申请了专利。 1930年底卖出了第一台电视机。 1932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规范 的电视节目。 从此,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今天,人们利 用卫星等途径,将电视信号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 角落。
第三讲 技术创新概论
一、 技术创新的含义和特点
(一)发明与现实技术
何谓“发明”
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 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 产品之所以被发明出来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 活的需要而发明出来产品。分为有用发明和无 用发明。发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 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制作的新工艺、新 方法。机器设备、仪表装备和各种消费用品以 及有关制造工艺、生产流程和检测控制方法的 创新和改造,均属于发明。
1903年 飞机
1903年12月17日,在太阳下山以前,奥维尔· 莱特和威尔布· 莱特已经能使他们用木头、电 线和布料制成的飞机飞行59秒钟了。 事实上,仅仅在15年后,所有现代飞机的各种 部件即使没有全都制造出来,那么至少关于它 们的想法已经诞生了。
1907年 塑料
1907年,比利时籍发明家利奥· 贝克兰无意中发 明了苯酚和甲醛的化合物。这种首创的纯合成 塑料——酚醛塑料,具有防热、防电和防腐蚀 的功能。 塑料的一大好处在于其用途的多面性,从电话 机到马桶,从烟灰缸到飞机零件,一切东西都 用得上塑料。
发明与现实技术
发明区别于实际生产和工程中的现实技术或现 场技术。发明要有应用前景和可能应用的技术方案 和措施,一项发明能否被应用于生产过程或工程活 动,还取决于它是否能纳入已有的技术系统或引起 已有技术系统的革新,以及资金、设备、人力、材 料、管理和市场诸方面的条件。有了发明,未必就 一定有相应的产品或工艺,未必就能解决生产和工 程中的实际问题。只有把发明转化为产品研制、工 艺试验,转化为技术革新、试生产、批量生产和推 广应用,才能成为现实技术。
专利
为了推动发明及其应用,国家以法律形式把 发明确认为专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发明,是指对 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是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成果,专利把发 明的商品属性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之成为 不得无偿占有的财产,从而保护发明者的利益 。专利还要求发明者公开其创造成果以利于他 人有偿使用,并把实施发明创造作为专利权人 的法律义务,以促进技术信息交流和发明的推 广应用。
1942年 核武器
原子时代开始于1942年。为了打败轴心国法西 斯,美国最高当局决定启动旨在研制原子武器的 “曼哈顿工程”。1942年底,作为“曼哈顿工 程”的一部分,第一个核反应堆在芝加哥大学一 个体育设施下面建成并开始运行。 1945年的7月16日,一团蘑菇云从位于美国新墨 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原子能研究中心腾空而起 ,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将两颗取名为“ 胖子”和“小男孩”的原子弹投向日本的广岛和 长崎。
Fra Baidu bibliotek
1928年 青霉素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 弗莱明在一次 细菌培养实验中偶然地发现有一种后来被称为青 霉素的霉菌正吞噬他在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菌。 根据弗莱明研究的成果,牛津大学的研究者们经 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提炼这种霉菌的办法 ,并投入医学治疗试验。 1943年,为了医治在二战中负伤的战士,盟军 开始将青霉素投入工业生产。在半个多世纪中, 青霉素救活了无数人的生命,并促使人们开始重 视抗生素家族的研究开发。
活字印刷术
隋朝的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 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每印一种新书,木板 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 唐咸通九年(868)印制的《金刚经》 ,是世界上现存 最早的有刻印时间的印刷品。 宋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在雕版印刷业已普及的基础上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它是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烧后 制成字印。将一颗颗字印排列、镶嵌于铁板之上,经烧烤 、压平等工艺制成印版后,便可印刷。印版上的字印可取 下反复使用。 继泥活字后,中国人又相继发明了磁活字、木活字、锡活 字、铜活字等印刷方法。
1901年 无线电
1901年12月12日,意大利人马可尼创造了 奇迹,他将无线电天线牢牢地系在高飞的风筝 上,发射了一个摩尔斯电码“S”。它穿行了约 2000英里,横跨了大西洋。这个信号从英国康 沃尔郡的波尔德胡镇发出,在不到1秒钟的时间 内就到达了接收地纽芬兰的圣约翰,马可尼听 到了三声微弱的滴答声。这是通讯事业宣告诞 生的声音,是电子时代到来的第一道冲击波。 这个时代包括了无线电广播、电视和蜂窝式电 话。
火药
火药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类爆炸物,起源于中国 古代的炼丹术。 早在汉代就已掌握的金石药物硝、硫。 经过长期的炼丹实践,至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 808)以前便已发明了火药 ,并在五代末北宋初 用以造出纵火用的火药兵器。 经宋、元、明各代,火箭、火毬(火聤)、火铳 等各种火器已达到成热的程度。
20世纪十大发明
造纸术
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中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 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到了春秋时,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 和木牍。 西汉时在宫廷贵族中又用缣帛或绵纸写字。 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期已经有了纸 ,而蔡伦只是改造了 纸。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 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 作为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 纸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 蔡侯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