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输 车运 输 。
葛 氏鲈 塘鳢 野 生亲鱼 全长 及体 重测 定结 果见 表 1 。
表 1 葛 氏 鲈 塘 鳢 野 生 亲 鱼 全 长 及 体 重
112 亲 鱼 的人 工驯养 与培 育 。 育 池 为方 形水 泥 池 , 积 .. 培 面
2 结 果 与 分 析
11 亲 本 的 采 集 和 培 育 .
111 亲鱼收集 、 .. 运输 。 0 9年 4月底 分别 从黑 龙江 绥化 渔 20
21 葛 氏鲈 塘 鳢 野 生 亲 鱼 全 长 、 重 . 体
民捕捞 现 场 、 绥化 水产 批 发 市场 , 收购 体 质健 状 、 伤较 小 、 损
1 池 深 4 ~ 0c 配 备 进 排 水 、 气 设 备 , 集 鱼 放 养 0m , 0 5 m, 充 采 前 用 高 锰 酸 钾 对 培 育 池 进 行 消 毒 。 源 系 地 下 水 , 质 清 水 水
新 , 氧丰富 , 溶 水质 符合 渔业水 质标 准 。 鱼培 育密度 为 1 ~ 亲 5
1 . 人 工 繁 殖 2
1 . 成熟 亲鱼 的选 择 。 时外 观 上无 明 显差 别 , 在 繁殖 .1 2 平 但 季节 , 鱼 显得体 型 瘦长 , 色 发黑 ; 鱼 腹部 较 大 , 时可 雄 体 雌 有
以见 到泄殖 孔红 肿 。 1 . 人 工 催 产 。 产 药 物 为 绒 毛 膜 促 性 腺 激 素 ( G)促 .2 2 催 HC 、 22 葛 氏 鲈 塘 鳢 亲 鱼 驯 养 培 育 情 况 . 通 过 1个 月 的 人 工 驯 化 培 育 共 获 得 葛 氏 鲈 塘 鳢 亲 鱼
东北地区养殖前景看好的小型经济鱼类
东北地区养殖前景看好的小型经济鱼类作者:耿秀玲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3年第6期耿秀玲(吉林省东丰县龙头水库灌区管理所吉林东丰 136313)近两年,东北地区鲤鱼、鲢鱼、草鱼等常规鱼类养殖陷入低谷,出现了大面积亏损,养殖一斤鲤鱼甚至要亏损1元,严重挫伤了渔民的养殖积极性。
如何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增加效益,就成为大家特别关注的问题。
泥鳅、黄颡鱼等小型经济鱼类日益受到各地关注,并取得了较好养殖效果。
过去,小型经济鱼类常被作为野杂鱼类予以清除。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过去不为人看重的小型野杂鱼类,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鱼中上品,如老头鱼、黄颡鱼、泥鳅、板黄鱼等,而且其价格较高,市场前景广阔。
因此,近些年来小型鱼类的开发受到了各地的重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部分小型鱼类人工繁殖技术取得了突破,实现了规模化养殖。
1、泥鳅泥鳅是市场上非常走俏的优质鱼类,它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还具有食疗、滋补价值。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适应环境能力强,易养,易繁,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养殖鱼类。
目前,泥鳅的人工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两种。
池塘养殖一般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膨化饲料养殖效果相对较好,亩产1000~1500kg,亩效益5000~8000元。
稻田养殖泥鳅,一般投喂膨化饲料,成鳅亩产40~50kg,养殖亩效益可达500元;鳅苗培育前期施有机肥肥水,后期投喂膨化饲料,亩产40~50kg,亩效益可达1000元左右。
泥鳅养殖所需苗种来源途径有两个,一是野生苗种,目前占较大的比重;二是人工繁育的苗种,泥鳅已实现了规模化繁育,目前占养殖苗种比重较小,但今后将逐渐取代野生苗种。
人工培育的泥鳅苗种体质好、规格整齐,养殖效果好于野生苗种。
泥鳅人工养殖要注意的关键技术要点是防逃,要设置好防逃设置,另外还要注意防鸟害。
2、黄颡鱼黄颡鱼又名嘎牙子,隶属于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是市场上非常畅销的名优鱼类品种,其繁育和养殖技术都已成熟。
葛氏鲈塘鳢胚胎发育初步观察
黑 龙 江 水 产
7 0 0 m 2 , 大鲵养殖车间为半地下室 、 面积 2 4 0 m , 为规模化养殖奠定 了基础设施条件。 养殖车间设计为三排 、 立体三层 , 为水泥结构池 内瓷砖贴面 , 大小地槽 9 6 个、 单灌单排。由专职饲养员出入车 间, 对池槽采取一 周用高锰酸钾清洗消毒 一次 , 对水体 、 鱼体视变化情 况不定期用聚维酮碘 消毒 一次 , 为大鲵提供安静 、 清 洁卫生 的环境空间。其它技术措施与饲养管理同实验方法 一。2 0 1 3 年3 月从湖北购进第三批 1 . 5 龄大鲵 鱼苗 3 1 0 尾。规模化大鲵工厂化人工规范养殖场基本成形 。
三、 效 益分 析
1 、 亲鱼繁殖 : 从现有具备繁殖能力 的 4 6 尾亲鱼雌雄 比例鉴别结果确定 , 亲本雌鱼 1 5 尾, 按亲本雌鱼 每尾怀卵量 3 0 0 枚、 成活率 9 5 % 计算 , 可获大鲵幼苗 3 6 7 5 尾。 再按现行大鲵产区鱼苗市场价格 4 0 0 元/ 尾 预算, 出售鱼苗 收入可达 1 4 7万元 。 2、 成鲵销售 : 按现有 1 . 5 龄3 1 0 尾鲵苗核算 , 经过二年精心饲养 , 长到 3 . 5 —4龄时, 平均尾增重可达 2 . 5 k g , 有望在 2 0 1 5 年商品大鲵进入市场出售 阶段 , 按 现行大鲵产 区商品大鲵市场销售价格 3 5 0元 / k g 计 算( 扣除物价增涨因素) , 2 0 1 5 年商 品大鲵销售产值可达 1 0 8 . 5 万元 。 综上效益分析 , 2 0 1 5 年大鲵工厂化人工养殖实验项 目开始进入 良性循环养殖周期 ,随着亲鱼繁殖尾 数 的增加 , 再加上 2 0 1 3 年新扩建大鲵繁殖车间 l O 0 0 m 2 , 商 品大鲵养殖车问 5 0 0 m 2 的投入使用 , 年产值可 达2 5 5 万元 , 年纯利润可达 1 8 5 万元。2 0 1 6 年将收回全部经济投入( 包括固定资产投人 ) 。
沙塘鳢人工繁殖试验
20 0 9年 3月 从 高 淳 固城 湖 引 进 亲 鱼 8 g 雌 0k , 雄 比例 为 1 1 , . 0: . 规格 6 ~ 0 / , 5 0 10g 尾 体形 正 常 、 无
病无 伤 。 回后 先用 2 gL高锰 酸 钾浸 泡 2 n 运 0m / 0mi,
并充 气 。 后在 水 泥池 用 8的食 盐 + 0mg 然 1 / L聚维铜
碘浸 溶 2d每 天换 水 1 。最 后 放人 亲鱼 培育 池 培 , 次
育, 水温 达 1 时 , 喂 少 量 的活 小 鱼 、 , 5c C 投 虾 并保 持 水 质 清新 , 氧在 4mg 溶 / L以上 , 常 注人 新水 , 经 以保 持水 的流 动 , 速 亲鱼 的性 腺发 育 。4月 份 , 加 水温 达 l C 时 , 查 发 现 已有 亲 鱼 达到 性成 熟 。成熟 的雌 8c 检
见表 1 。
鱼体 色较 浅淡 , 表 较 少 黏液 , 摸 有 明显 粗糙 感 , 体 手 腹 部 丰满 有 明显 的卵巢 轮 廓 。外 生 殖 突稍 膨 大 , 呈
扁 圆管状 , 端 淡红 色 。成 熟 的雄鱼 体 色较 深 , 纹 末 斑 非 常 明显 , 表 黏液 多 , 摸感 觉 较光 滑 。腹部 丰 满 体 手
CI高约 2 m。产 卵池 水 深 5 m。产 卵池 的池 水 l, T 0e 0c
用 经净 化 的 自来 水 。注射后 的亲鱼 入池 后会 自行 选
脊 瓦 片为好 。④沙 塘 鳢 的胚胎 发育 同许 多 鱼类早 期
择 巢穴 和 自行配 对 ,大 约 2~ 8h后便 会 在巢 穴 中 44 产 卵 , 出的 卵成 片 附 着 于巢 穴壁 上 。催 产成 功 率 产
Hale Waihona Puke 或腹 腔 注射 其 混合 液 02mL 雄 鱼 计 量为 雌 鱼 1 , . , / 2
葛氏鲈塘艚卵子发生的组织学观察
原细胞构成 ; 第 Ⅱ时相卵母细胞进入滤泡细胞期 , 胞外形成滤泡细胞膜 : 第 Ⅲ时相 卵母细胞 由质膜 向核膜逐渐 积累皮质液泡 : 第Ⅳ时相卯母细胞 主要形成卵黄颗粒 : 第 V时相卵母细胞为成熟 的卵子 , 胞 内含有丰富的卵黄 ;
第 Ⅵ时相卵母细胞是未排出的处于退化吸收阶段 的卵细胞 , 卵膜破裂 , 卵黄被吸收。根据卵巢切片及性腺系数 变化推测葛氏鲈塘鳢属于一次产卵类型 。 关键词 : 葛氏鲈塘鳢 ; 卵巢 ; 卵母细胞察
李培伦 一 , 刘伟 , 王继隆 , 应承 , 王飞 , 王 臣。
( 1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 江水产研究所 ,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7 0 ; 2 .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 上海 2 0 1 3 0 6 ) 摘要 : 采用组织切片技术系统观察和描述 了葛 氏鲈塘鳢 ( P e r c c o t t u s 触 n i i D y b o w s k i ) 卵巢各 时相 卵母 细胞 的形 态结构 、 特征及变化。 卵巢切面显示 : 卯母细胞发育分为 6 个时相 : 第 1 时相卵母 细胞 由处于原始分化 阶段 的卵
第2 6 卷第 6 期
2 0 1 3年 1 2月
水 产 学 杂 志
C HI NE S E J OURNAL OF F I S HER I E S
Vo 1 . 2 6. No . 6 De c . 2 0 1 3
文 章编 号 : 1 0 0 5 — 3 8 3 2 ( 2 0 1 3) 0 6 — 0 0 2 6 — 0 5
F i s h e r i e s a n d L i f e S c i e n c e , S h a n g h a i Oc e a n U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1 3 0 6 , C h i n a )
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摘要2009年4—7月对葛氏鲈塘鳢进行人工繁殖研究,共获苗4.87万尾,混合使用DOM、LRH-A2、HCG等3种催产剂能较好地达到催产效果,受精率90%以上,采用水泥池静水充气孵化,孵化率85%以上。
关键词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hni)属鲈形目(Perciformes)塘醴科(Eleotridae),俗称“老头鱼”、山胖头、还阳鱼,为小型底栖肉食性鱼类[1-2]。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图门江以及辽河水系,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小型土著鱼类。
此外,在俄罗斯、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 该鱼个体虽小,但含肉量多、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已成为广大消费者最喜好的水产品之一。
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相对较少,而在繁养殖领域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
由于受人工捕捞过度及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以前很多资源丰富的水域葛氏鲈塘鳢已处于濒危状态,为保护和开发这一名贵珍稀鱼类,笔者于2009年4—7月在桓仁县大川渔场进行了葛氏鲈塘鳢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亲本的采集和培育1.1.1亲鱼收集、运输。
2009年4月底分别从黑龙江绥化渔民捕捞现场、绥化水产批发市场,收购体质健状、损伤较小、体重30~100 g/尾的葛氏鲈塘鳢作为亲本,采用专用活鱼运输车运输。
1.1.2亲鱼的人工驯养与培育。
培育池为方形水泥池,面积10 m2,池深40~50 cm,配备进排水、充气设备,采集鱼放养前用高锰酸钾对培育池进行消毒。
水源系地下水,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亲鱼培育密度为15~20尾/m2。
亲鱼购回后用3%食盐水浸洗10 min消毒入池,经过3~4 d缓鱼,5~6 d开始投喂饵料培育亲鱼。
饵料采用活饵(活饵为麦穗鱼等小型鱼)和鱼糜相结合,根据吃食情况,一般日投饵量为亲鱼体重的2%~4%;培育期间,根据水质情况,每天对培育池进行吸污,每2~3 d换注新水1次,每次5~8 cm,保持水温在12~17 ℃,透明度以可见池底为准,每隔10 d左右施放水霉重症灵,用以调节水质及防病。
断食与复食对葛氏鲈塘鳢体重的影响
2 0 1 3 年 第 3期
3 、 投 饵 量和 投 饵 方 式
鳜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 。体长 6 0 m m时开始摄食 , 即营 肉食 的生活方式 。开始放入室内水泥池时 , 先 放人适 口活饵 , 使其适应环境 , 增强体质。 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 , 逐渐减少活饵的投喂量。 选择 同样规格 的 冰鲜鱼进行投喂 , 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 , 饵料要新鲜 、 适 口。观察鳜的 日常活动 , 掌握其吃食规律 。 一般情
4 、 日常管 理
每天早中晚坚持巡视 , 检查气石是否开启 , 观察 鱼类 的粪便情况 , 根据粪便 的颜色及形状 , 以确定食
用 的饵料是否新鲜。 每天投喂的冰鲜鱼类及鱼 肉都是经过 1 %的食盐消毒后 , 根据 口投饵量 , 分装成袋 , 放
入冰箱中冷冻 , 以备投喂 。确保 了投入 的饵料新鲜 、 干净。隔天换一次水 , 换水量 大约为总量的三分之二。
照组。实验结果显示: 成体葛氏鲈塘鳢在断食 5 d 后, 体重开始下降 ; 在断食 l O d 、 1 5 d 、 2 0 d 后, 葛氏鲈塘鳢体重
与非 断食 组均 产生 显著性 差异 , 且 体重 随 断食 天数 的增加 下降 更加 明显 。断食 5 d组到 2 5 d时体重 已超 过非
断食组 ; 断食 l O d 组在 2 5 d时葛氏鲈塘鳢 已基本恢复到断食前生长水平 ; 在3 0 d时体重 已和非断食组接近; 断食 1 5 d组在 3 5 d时体重已超过断食前水平( 表3 ) ; 断食 2 0 d 组在 4 0 d时已恢复到断食前生长水平。
基金项 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 2 O l 1 年度高职高专院校科研项水 产
关键词 : 葛氏鲈塘鳢 ; 断食与复食 ; 补偿 生长
鱼类增养殖学第三章鱼类人工繁殖生物学基础
我国 继50年代在四大家鱼人工繁殖取得成功 后,相继在鲤科鱼类其它的种类上繁殖取得了成 功。 淡水鱼类人工繁殖品种有:四大家鱼、长吻 鮠、鲟鱼、黄鳝、鳜鱼等等. 80年代我国 开始真鲷、牙鲆、黑鲷和大黄鱼 等海水鱼类人工繁殖和批量育苗研究,全人工工 厂化育苗技术达到生产规模。
第Ⅳ期:宽大出现皱折,乳白色,表面血管明显。 当管腔出现为数不多的精子时,表明精巢的发育已 到Ⅳ期末。四大家鱼性成熟雄鱼的精巢,在冬季已 进入此期,但是,用手挤压腹部仍无精液。
第V期:精巢充分成熟,体柔软,乳白色,轻压腹 部有精液流出。性成熟雄鱼的精巢,在繁殖季节属 于该时期。 第Ⅵ期:精巢中的精子已大量排出,体积大大缩小, 由乳白色变为粉红色,局部有充血现象。 多次产卵的鱼类,雄性生殖细胞的成熟,也显出先 后是先后端后前端。
(二)下丘脑、脑垂体和性腺的机理关系 外界刺激→ 下丘脑 → 脑垂体 → 性腺 光温度 GnRH, LRH GTH 类固醇激素
下丘脑分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作用于脑垂体。 GnRH: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 素。 由视觉等感觉器官把光照、温度等外界因素传到下丘脑,启 动分泌GnRH或GRIH,控制脑垂体GTH细胞的分泌,GTH细 胞分泌的GTH诱发性腺生成并释放性类固醇激素,促进生殖 细胞生长发育、成熟和配子形成。 性类固醇可通过反馈作用调节控制下丘脑和脑垂体的分泌活 动,在繁殖季节,还可刺激亲鱼发情和自然交配。
(3)、卵巢分期 第Ⅰ期:从卵原细胞 向初级卵母细胞小生 长期过渡,尚未达到 初次性成熟的雌鱼。 卵巢位于鳔的侧方, 呈透明淡肉色细线状 (1mm)。 秋花和春花鱼种的 性腺属于此期(2龄 鲢的卵巢仍有属于1 期的)。鱼类在一生 中只出现一次第一期 卵巢,产过卵的个体 无此期卵巢。
葛氏鲈塘鳢胚胎发育初步观察
葛氏鲈塘鳢胚胎发育初步观察作者:夏玉国等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3年第3期夏玉国李勇杨大川范龙霞张荣森(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摘要:2011年5月~6月对葛氏鲈塘鳢的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两条雌鱼共产卵3937粒,孵出仔鱼2890尾,孵化率为73.4%;从受精卵到仔鱼孵出经历时间平均为127h20min,观察葛氏鲈塘鳢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尾芽期、出膜前期和出膜期九个阶段25个时期。
关键词:葛氏鲈塘鳢;胚胎发育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 Dybowski,1877)属鲈形总目鲈形目鰕虎鱼亚目塘鳢科,俗称“老头鱼”、“山胖头”、“还阳鱼”,为小型底栖肉食性鱼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图门江以及辽河水系,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小型土著鱼类。
葛氏鲈塘鳢由于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刺少且营养价值较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广大消费者最喜好的水产品之一,极具市场开发潜力。
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相对较少,杨培民,胡宗云等于2008年做了葛氏鲈塘鳢生物学特性与养殖前景展望的报道;金广海,刘义新,杨培民在2010年报道了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2011年刘英海,郭贵良对于葛氏鲈塘鳢的养殖意义进行了研究;卓玥,唐晓东等对葛氏鲈塘鳢池塘养殖实验进行了报道,陈辉,赵文阁等于2011年对葛氏鲈塘鳢的染色体组型研究,而关于葛氏鲈塘鳢胚胎发育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1、材料与方法所用材料为2011年5月20取自尚志市冲河葛氏鲈塘鳢雌鱼33尾,雄鱼8尾。
置于实验室水族箱内,水族箱体积110cm×60cm×30cm,水深45cm,水温18.5-21.5℃。
6月4日发现有雄鱼追逐雌鱼现象,将长方形瓦片放在水族箱内,6月5日发现两条雌鱼将卵产在瓦片上,待产卵完毕,遂将亲鱼及其它鱼捞出分缸另养。
2、结果产卵葛氏鲈塘鳢雌鱼体长分别为174.6mm、168.4mm,体重分别是99.2.3g、90.4g;两条雌鱼共产卵3937粒,属粘性卵,刚产出时为长椭球形,呈半透明的淡黄色。
葛氏鲈塘鳢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 Dybowski) 隶属于鲈形总目(Percomorpha)鲈形目(Perciformes)、鰕虎鱼亚目(Gobioidei)塘鳢科(Eleotridae)鲈塘鳢属(Perccottus Dybowski)[1],俗称老头鱼、沙枯辘子、山胖头、还阳鱼[2]。
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图们江流域,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
葛氏鲈塘鳢体形为纺锤形,鱼体前部近似圆筒形,鱼体后部侧扁。
体背部和体侧黑褐色或绿褐色,腹部较淡;体侧有褐缘色不规则横条纹;第一背鳍有2行、第二背鳍有6行浅黄绿色斑点;臀鳍有4行、尾鳍有6~7行浅绿褐色斑点;眼后缘及其下方向后有3条褐绿色条纹[1]。
葛氏鲈塘鳢喜欢生活在江河小支流静水处以及水草丰富的池塘里。
适合温度一般在15~30℃,耐缺氧。
因其越冬能力强,在水位较浅的泡泽中也可以安全越冬,又被称为“还阳鱼”。
葛氏鲈塘鳢喜摄取小型鱼虾、昆虫幼虫等饵料,温度是影响鱼类摄食的重要环境因素,葛氏鲈塘鳢的食性也受温度的影响而改变[2]。
葛氏鲈塘鳢喜欢集群摄食,白天全部躲藏在隐蔽物下,傍晚时分,会集群出来摄食。
葛氏鲈塘鳢喜食麦穗鱼等小型鱼类,而对投喂的鱼糜几乎不食[3],因此自然捕捞的亲鱼最好采用活饵培育。
1 葛氏鲈塘鳢养殖现状葛氏鲈塘鳢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肉量多,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颇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上供不应求,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由于过度捕捞,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葛氏鲈塘鳢野生资源已处于濒临灭绝状态。
目前有关葛氏鲈塘鳢、沙塘鳢的基础研究还很少,更为深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尚为空白阶段。
在生境调查、繁殖生物学、胚胎发育、人工饵料等领域的研究尚粗浅,这直接制约了葛氏鲈塘鳢人工繁育。
目前,葛氏鲈塘鳢养殖方式为池塘主养和池塘套养。
一般养殖鲤科鱼类的池塘均可养殖葛氏鲈塘鳢。
1.1 池塘主养葛氏鲈塘鳢养殖的池塘条件与鲤科鱼类一致,面积667~6 670m2,平均水深在1.0~2.5m之间,池底淤泥厚度在20cm左右。
沙塘鳢人工繁殖技术要点
受 精 两种 方 法 , 由 于沙 塘 鳢 亲 本较 小 , 人 工 授 精 操
作 繁琐 , 而且对 亲本 的伤害较大 , 因此使用注射催 产 剂后 自然 产 卵 的方 式较 佳 。
4 . 2 产 卵池
以 圆形 为佳 , 处 于光 照 较弱 、 环 境 安静 处 , 产 卵
本培育过程中需持续投喂食物 , 饵料 以碾碎 的螺蛳
( 江 苏 广 陵 长 江 系 家鱼 原 种 场 , 江苏 扬州 2 2 5 1 0 5 )
沙 塘鳢 ( O d o n t 0 b M t i s 0 b s c u r a ) 隶 属 于鲈 形 目、 塘
鳢科 、 沙塘鳢属 , 俗名“ 土才 鱼 ” 、 “ 土 憨 巴” 、 ” “ 虎 头 鲨” 、 “ 土蒲 鱼 ”等 ,是 淡水 底 栖小 型 肉食性 经 济 鱼 类, 主要 摄 食 虾 和小 型底 层 鱼类 , 兼 食 水 生 昆 虫 幼 虫 和螺 、 蚬 等底 栖 动物 。因其 肉嫩 刺少 、 味道鲜 美 、 营养 价 值 高 , 逐 渐受 到人 们 喜 爱 , 是 一 个 极 具 养 殖
丝 术 与 疆 骀 t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 2 0 9 1 . 2 0 1 4 . 1 1 . 0 1 5
《 水产养硝> > 2 0 1 4年第 1 1 期
垮 人 工 繁 藏 技 术 要 点
孙 莉 , 唐 明虎 , 杨庭 玉 , 范玉 非
1 . 3 雌雄 鉴别
繁 殖季 节 ,外 观沙 塘鳢 亲 鱼雌 性 个体 较 小 , 体
本 文 针 对 沙塘 鳢 人 工 繁 殖 过 程 中 的技 术 要 点 进 行 了简要 归 纳 和总 结 , 以期 为今 后 沙塘 鳢 的苗种 繁 殖
3种常用水产药品对葛氏鲈塘鳢的急性毒性研究
研究报告/The Research Report文章编号:1006-3188(2017)01-0010-033种常用水产药品对葛氏鲈塘鳢的急性毒性研究刘义新 金广海 杨培民 宋文华 李赫 李敬伟 王雷(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水生动物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辽宁辽阳 111000)摘要:采用静水试验方法,用硫酸铜、聚维酮碘、菌毒净对体长(7.21±0.88)cm,体重(3.95±0.41)g的葛氏鲈塘鳢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结果表明:3种药物对葛氏鲈塘鳢24h、48h、96h的半致死浓度,硫酸铜为0.623mg/L、0.505 mg/L、0.389 mg/L ,聚维酮碘为76.7 mg/L、74.6 mg/L、65.7 mg/L,菌毒净为3.253 mg/L、2.976 mg/L、2.487 mg/L。
3种药物的安全浓度依次为0.1 mg/L、21.17 mg/L、0.74 mg/L。
关键词:葛氏鲈塘鳢;水产药品;急性毒性中图分类号:S94 文献标识码:A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hni)属鲈形目(Perciformes)塘醴科(Eleotridae),俗称“老头鱼”、山胖头、还阳鱼,为小型淡水鱼类。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图门江以及辽河水系,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小型土著鱼类,此外,在俄罗斯、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
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相对较少。
由于没有苗种来源,池塘养殖一直没有形成规模[1]。
硫酸铜、聚维酮碘、菌毒净是目前养殖鱼类病害防治中的常见水产药品,但这些常用药品对葛氏鲈塘鳢的毒性试验研究未见报道。
本实验通过上述三种常用水产药物对葛氏鲈塘鳢幼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期望能找到相对应的安全浓度,进一步为其病害的防治、合理用药提理论依据,进而对保护和开发这一名贵土著鱼类提供有益的参考作用。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所用试验鱼为天然水域捕获的葛氏鲈塘鳢鱼种,规格为体长(7.21±0.88)cm,体重(3.95±0.41)g。
北方地区养殖葛氏鲈塘鳢前景展望
把水产养殖业引入大农业可带动我省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这种“一水两用,一地双收,一季双赢”的稻田种养新技术在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的同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也非常显著。
当前的稻田种养新技术可概括成为: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是1+1=5的工程,是一举多得的农业产业,是名副其实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食品安全型的产业。
三、重视生态效益,实现“三减”,解决农业面临污染和土地板结问题稻田中放入河蟹和鱼类后,河蟹和鱼类不仅成为了水稻的卫士,能消灭害虫和杂草,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量,而且河蟹和鱼类产生粪肥还是水稻的很好肥料,大幅减少化肥的用量。
这样生产出来的蟹和鱼可以在市场上销售,可为稻农增加效益。
另外,有机水稻的收购价格也比普通水稻高一倍甚至几倍,这样在经济效益的刺激下农民就会自觉地不使用或者少用农药使用,而不是用强制手段不让稻农使用农药。
生产中建议使用生物有机肥,并且是在春耕耙田整地时一次性施入,不但减少了使用化肥需要追肥的工作量,同时河蟹和鱼类在稻田活动中不间断的排便对稻田起到了不断施追肥和疏松土壤的作用,这样很好地解决了农药残留和化肥污染给农田带来的土地板结和面源污染的问题。
四、立足效益,注重产品安全,综合种养成为农民增收的途径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农药和有害物质残留少或无残留的农产品生产日益受到欢迎。
农业和水产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多年的实践证明,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应用,显著地降低了农药和有害物质的残留,水稻质量明显提高,同时,水稻价格也会大幅度提升。
生产绿色有机水稻,价格提升的幅度更大,一般价格可提高一倍以上,一公顷稻田可多收5000元以上,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途径。
北方地区养殖葛氏鲈塘鳢前景展望曲丽华1 管红梅1 巩丽娟2(1.饶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黑龙江 饶河 155700)(2.泰来县水产总站 黑龙江 泰来 162400)葛氏鲈塘鳢属鲈形目、塘鳢科,俗称“老头鱼”、“山胖头”、“还阳鱼”,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图门江以及辽河水系,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小型底栖肉食性土著鱼类。
中华沙塘鳢的人工繁殖技术
性。
二、 生产 前景
2 . 亲鱼的来源及选择 选择种质和体质好的合格亲鱼是沙 塘鳢人 工繁殖的基础条件 之一。 所谓体
质好, 即鱼体壮实 、 体色正常、 鳞片完整、 无伤无 病的个体 。 沙塘鳢 亲本来源于长
体重8 0 一 l O O g 左 右, 体 质好 的沙塘鳢放入
一
近年来 , 一些科研院所相继开展 了沙 塘鳢的自然分布、 生物性状 、 生态习性 、 生
等广大水域, 个 体虽小 , 但其具有含 肉量 长规律 、 经济意义等生物学资源的调查研 究, 并对其生物学资源进行了报道 , 但都
仅限于试验。
随着淡水渔业及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战略的需要 , 发展设 施渔业 成为淡水渔 经济鱼 类的人 工繁殖及养 殖 、 产业化开
亲鱼池合理的面积5 s  ̄ 2 - - 3 亩, 水深1 . 5 —
人工繁殖设 备附近, 注、 排水 方便快捷 , 放养前先进行清整, 每亩用生石灰l O O k g
消毒 。
力较弱。 冬季潜伏 在水层较 深处或石块 2 . 5 m, 长方形, 营养充足, 淤泥较少, 位于
3 . 生殖季节
3 . 亲 鱼培 育
雌雄 比按1 : l 或雄鱼略多 , 以提 高催
产效果及受精率。 5 . 注射催产剂
一
亲鱼放养 密度 一般 每亩1 0 0 k g  ̄右 , 为了充分 利用饵料和调节水质还可混养 部分 鲢 、 鳙鱼 。 饵料 主要 为底栖小 鱼小
虾、 螺蚬肉, 搭配人工配合的虾料和豆饼 等。 产前定 期冲水, 并适 当加注新水 , 促 进性腺 发育 , 并 经常巡塘 观察检查 成熟 情况 。 培育期间重点抓投饵 、 施肥 、 冲水。
中国沙塘鳢属鱼类的整理和一新种的叙述
中国沙塘鳢属鱼类的整理和一新种的叙述沙塘鳢(Pseudorashorellalini)是淡水的鳢形类,属于鲇形目、鳢科,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江淮、华北及西南地区,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水产中珍稀物种,它们生活在淡水的湖泊、河流及沼泽中,其特征是体形较小、体侧扁平,有分布在腹鳍上的生殖器官,身体多采用黑褐色,是中国淡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种生物,也是中国水产业中重要的物种之一。
中国水产学家近年来在沙塘鳢属鱼类的整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他们通过对沙塘鳢的形态观察、生理特征及遗传分析等多种方法,初步把沙塘鳢属鱼类整理成了11种,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沙塘鳢(Pseudorashorella lini)、江淮沙塘鳢(Pseudorashorella jiangxiensis)、鄂南沙塘鳢(Pseudorashorella eonanensis)等,它们各自属于不同的种类,在不同地区有其特定的分布范围及生态环境要求,成为水资源及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对象。
此外,中国水产科学家也发现了一种新的沙塘鳢属鱼类,其学名为黄河沙塘鳢(Pseudorashorella huangheensis)。
据初步调查,黄河沙塘鳢的生活地点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可以在河流及湖泊中见到,其形态特征与沙塘鳢(Pseudorashorella lini)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证明它确实是一种新的沙塘鳢属鱼类,此外,据一些科学家的说法,它拥有一种独特的鳢类习性,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活动。
中国水产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发现,沙塘鳢属鱼类有几种特殊的繁殖方式,其中有“自受精”和“多母繁殖”等,“自受精”是指鱼苗可以不需要受精卵,而是从外部获取营养以发育成为可以生存的鱼类,而“多母繁殖”则是指沙塘鳢中的一种繁殖模式,即一头雌鳢会在同一时间受精两次,最终会孵出来两种不同种类的卵,从而实现多母繁殖,大大提高繁衍种族的活力和适应能力。
沙塘鳢(Pseudorashorella lini)属于特殊的淡水鱼类,在保护水资源及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中国水产科学家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了沙塘鳢的重要性,同时也让人们有了更多关于这一物种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建立更为完善的沙塘鳢保护政策,为利用沙塘鳢的水资源及保护生态系统做出积极的贡献。
现代鱼类遗传改良技术研究与应用
现代鱼类遗传改良技术研究与应用鱼类是人类常见的重要食源之一,但是传统的养殖方式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饲料资源短缺、饵料污染、疾病传染等等。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可以通过遗传改良技术来提高鱼类育种的效率和亩产量,进而解决养殖业面临的问题,同时也为人们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食品。
一、现代鱼类遗传改良技术概述现代鱼类遗传改良技术主要包括选择育种、人工授精、染色体工程、基因编辑等方面。
其中,选择育种是指在保持鱼群性状稳定的情况下,针对某一性状(例如生长速度、生产力等)来进行鱼苗的筛选和挑选。
人工授精是指在繁殖季节,将高质量的受精卵和精子进行人工配对,以提高鱼类的遗传质量和繁殖效率。
染色体工程是指人们通过干预鱼类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来增加遗传的变异性,进而提高育种效率。
基因编辑技术则是通过特定的基因编辑工具,比如CRISPR-Cas9系统等,对鱼类基因进行编辑,改变其性状和遗传特征,以期望得到更加优良的品种。
二、现代鱼类遗传改良技术的应用现代鱼类遗传改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鱼类养殖业中。
例如,近年来中国的草鱼育种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选择育种和人工授精技术,成功推出了生长速度更快、疾病抗性更强的草鱼新品种。
另外,染色体工程也被应用于鲤鱼的育种当中,通过改变鲤鱼染色体构成,成功获得了具有更高生产力和更快生长速度的新品种。
基因编辑技术也已经成功应用于鱼类育种中。
例如,日本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小型鲈鱼的基因编辑成为大型鲈鱼,提高了鲈鱼的生产效率和养殖价值。
三、现代鱼类遗传改良技术的前景和风险现代鱼类遗传改良技术在提高鱼类养殖效率和提高鱼类品质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作用和可能性。
同时,这些技术也有一定的风险和潜在危险。
例如,过度依赖基因编辑技术会导致基因编辑品种的同质性增加,降低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可能会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同时,基因编辑在实际应用中所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安全性问题,也需要得到全面、深入的研究。
葛氏鲈塘鳢生态养殖技术
葛氏鲈塘鳢生态养殖技术
胡光源;李育东;张忠亮;韩骥
【期刊名称】《渔业致富指南》
【年(卷),期】2015(000)022
【摘要】葛氏鲈塘鳢俗称老头鱼、山胖头,系东北地区优质小型经济鱼类,无肌间刺,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特别是DHA含量极高,深受食客喜爱。
近年来,葛氏鲈塘鳢自然资源量的下降,葛氏鲈塘鳢的市场价格节节攀升,同时也成为了新兴的水产养殖热点。
现将葛氏鲈塘鳢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25-25)
【作者】胡光源;李育东;张忠亮;韩骥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 15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6.16
【相关文献】
1.葛氏鲈塘鳢生态养殖技术 [J], 胡光源;辛玉文;李育东;张忠亮
2.葛氏鲈塘鳢耐受完全结冰缺氧环境的能力及生理生化响应 [J], 柴龙会; 黄璞祎; 暴旭
3.葛氏鲈塘鳢耐受完全结冰缺氧环境的能力及生理生化响应 [J], 柴龙会; 黄璞祎; 暴旭
4.葛氏鲈塘鳢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J], 赵大巍
5.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繁殖生物学及人工催产实验 [J], 张玉勇;何宝全;曹顶臣;白庆利;何立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青蛙的人工催产
美国青蛙的人工催产
赵正林
【期刊名称】《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年(卷),期】1996(000)009
【摘要】在养蛙实际生产中,往往需要大批量同规格的蝌蚪,但是种蛙受环境、温度、饲料等因素的影响,产卵的时间不一致,有的在4~6月份,有的在8~10月份。
不同规格的蝌蚪及幼蛙,往往会给养殖生产带来一些不便(如大小蛙要隔离饲养,以防大蛙食小蛙)。
人工催产技术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可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获得相同规格的蝌蚪。
具体做法如下:(1)当水温达到20~25℃时,即可对选择好的种蛙进行人
工催产。
(2)催产剂的制备。
可采用的催产剂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
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
【总页数】1页(P17-17)
【作者】赵正林
【作者单位】河南罗山县美国青蛙养殖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6.3
【相关文献】
1.美国青蛙的人工催产技术 [J], 赵正林
2.美国青蛙养殖技术之四:美国青蛙的快速养殖 [J], 翁飞科
3.中国主要养殖经济鱼类人工催产药物使用进展 [J], 骆小年; 赵兴文; 段友健
4.美国青蛙的人工催产 [J], 赵正林
5.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繁殖生物学及人工催产实验 [J], 张玉勇;何宝全;曹顶臣;白庆利;何立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海经·南山经》之“鯥它到底是牛还是鱼”
《⼭海经·南⼭经》之“鯥它到底是⽜还是鱼”《⼭海经·南⼭经》:“⼜东三百⾥柢⼭。
多⽔,⽆草⽊。
有鱼焉,其状如⽜,陵居,蛇尾有翼,其⽻在魼下,其⾳如留⽜,其名⽈鯥,冬死⽽复⽣。
⾷之⽆肿疾。
”再往东三百⾥,是座柢⼭,⼭间多⽔流,没有花草树⽊。
有⼀种鱼,形状像⽜,栖息在⼭坡上,长着蛇⼀样的尾巴并且有翅膀,⽽翅膀长在胁⾻上,鸣叫的声⾳像犁⽜,名称是鯥,冬天蛰伏⽽夏天复苏,吃了它的⾁就能使⼈不患痈肿疾病。
《⼭海经》中说的“鯥”冬死⽽复⽣,这⾥其实就是冬眠的意思。
⼤家熟知的熊、蝙蝠、刺猬、青蛙、蛇等许多动物都有冬眠的现象。
不知道⼤家有没有听说过⼀种名为还阳鱼的鱼类,在东北地区盛产。
为了度过严寒的冬。
,它会藏在⽔底⾥的泥⼟中,不需要任何活动,所需要供应的氧⽓也是⾮常少。
它有⼀个学名就叫葛⽒鲈塘鳢。
也是⽬前罕见的具有冬眠现象的鱼类。
有些学者认为“鯥”就是穿⼭甲。
因为《本草纲⽬》中记载:“穿⼭甲⼊厥阴、阳明经。
古⽅鲜⽤,近世风疟、疮科、通经、下乳、⽤为要药。
”也具有消肿溃痈的功效,但是穿⼭甲明显鱼《⼭海经》的描述有差别,书中指明是鱼,并且穿⼭甲只是会在温度过低的情况下进⼊冬眠,并⾮必须冬眠。
那么“鯥”到底是现在的何种动物呢?经过思考,笔者认为极有可能是⼀种名为弹涂鱼的鱼类。
弹涂鱼,⼜名跳跳鱼,弹涂鱼有离开⽔⾥觅⾷的习性,每当退潮时,它常依靠胸鳍肌柄爬⾏跳动于泥涂上以觅⾷,或爬到岩⽯上捕⾷昆⾍,或爬到⽯头上晒太阳。
当它出⽔后,发达的鳃室充满了空⽓,并把尾部浸在⽔中,作为辅助呼吸之⽤。
离⽔⽣活已经成为它的重要习性。
它能在陆地上象蜥蜴⼀样活泼运动,胸鳍肌柄能前后⾃如运动,起着爬⾏动物前肢的作⽤。
为了加强在陆上爬⾏能⼒,臀鳍变得很低,尾鳍下叶的鳍条变粗。
当胸鳍向前运动时,腹鳍起着⽀撑⾝体的作⽤。
当它在作短距离蹦跳时,只依赖胸鳍的活动;⽽在作⼀⽶以上距离的跳跃时,就必须辅助于尾部叩击地⾯。
⽽它只在躁急或受惊吓时,才会作远距离跳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摘要2009年4—7月对葛氏鲈塘鳢进行人工繁殖研究,共获苗4.87万尾,混合使用DOM、LRH-A2、HCG等3种催产剂能较好地达到催产效果,受精率90%以上,采用水泥池静水充气孵化,孵化率85%以上。
关键词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苗种培育
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hni)属鲈形目(Perciformes)塘醴科(Eleotridae),俗称“老头鱼”、山胖头、还阳鱼,为小型底栖肉食性鱼类[1-2]。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图门江以及辽河水系,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小型土著鱼类。
此外,在俄罗斯、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 该鱼个体虽小,但含肉量多、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已成为广大消费者最喜好的水产品之一。
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相对较少,而在繁养殖领域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
由于受人工捕捞过度及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以前很多资源丰富的水域葛氏鲈塘鳢已处于濒危状态,为保护和开发这一名贵珍稀鱼类,笔者于2009年4—7月在桓仁县大川渔场进行了葛氏鲈塘鳢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亲本的采集和培育
1.1.1亲鱼收集、运输。
2009年4月底分别从黑龙江绥化渔民捕捞现场、绥化水产批发市场,收购体质健状、损伤较小、体重30~100 g/尾的葛氏鲈塘鳢作为亲本,采用专用活鱼运输车运输。
1.1.2亲鱼的人工驯养与培育。
培育池为方形水泥池,面积10 m2,池深40~50 cm,配备进排水、充气设备,采集鱼放养前用高锰酸钾对培育池进行消毒。
水源系地下水,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亲鱼培育密度为15~20尾/m2。
亲鱼购回后用3%食盐水浸洗10 min消毒入池,经过3~4 d缓鱼,5~6 d开始投喂饵料培育亲鱼。
饵料采用活饵(活饵为麦穗鱼等小型鱼)和鱼糜相结合,根据吃食情况,一般日投饵量为亲鱼体重的2%~4%;培育期间,根据水质情况,每天对培育池进行吸污,每2~3 d换注新水1次,每次5~8 cm,保持水温在12~17 ℃,透明度以可见池底为准,每隔10 d左右施放水霉重症灵,用以调节水质及防病。
1.2人工繁殖
1.2.1成熟亲鱼的选择。
平时外观上无明显差别,但在繁殖季节,雄鱼显得体型瘦长,体色发黑;雌鱼腹部较大,有时可以见到泄殖孔红肿。
1.2.2人工催产。
催产药物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素2号(LRH-A2)、地欧酮(DOM)混合配比,雌鱼注射总剂量为DOM 2~5 mg/kg+HCG 400 IU/kg+LRH-A2 6~8 μg/kg。
采用胸鳍基部2次注射方式,间隔12 h左右,雌鱼第1针注射总剂量1/4,第2针注射余量;雄鱼剂量为雌鱼1/2。
雌雄比为1.0∶1.5,催产水温为16 ℃。
1.2.3产卵。
采用自然产卵的方式,从催产到亲鱼产卵大约48 h,葛氏鲈塘鳢产出的卵为粘性、梭形、黄色,非常规则的排列在特制的人工鱼巢上。
1.2.4人工孵化。
把附卵鱼巢置于水温为16 ℃左右的孵化池中,采用气泵充气定期换水孵化的方法进行受精卵孵化,大约140 h破膜。
1.3鱼苗培育
葛氏鲈塘鳢鱼苗出膜2~3 d便开始游动觅食,开口饵料以轮虫、枝角类为主,随着鱼苗的长大,可逐渐投喂桡足类、卤虫等大型浮游动物、水蚯蚓、新鲜肉糜等,经15 d左右即可育出2 cm左右的夏花鱼种。
2结果与分析
2.1葛氏鲈塘鳢野生亲鱼全长、体重
葛氏鲈塘鳢野生亲鱼全长及体重测定结果见表1。
2.2葛氏鲈塘鳢亲鱼驯养培育情况
通过1个月的人工驯化培育共获得葛氏鲈塘鳢亲鱼224尾,平均培育成活率为45%,平均培育成熟率为62%;市场上收购的葛氏鲈塘鳢成活率低,而从捕捞现场采集的成活率相对较高(表2)。
2.3人工繁殖
2.3.1生物学性状测定。
分2次抽样14尾,测定了葛氏鲈塘鳢的生物学性状,
测量鱼的长度在13.8~19.0 cm,体重42~102 g,其绝对怀卵量在1 370~2 673粒/尾,相对怀卵量22.0~26.2粒/g体重(表3)。
2.3.2人工催产。
2009年6月8—9日笔者在室内控温条件下进行了2次葛氏鲈塘鳢繁殖催产试验,共催产葛氏鲈塘鳢亲鱼64组,获受精卵6.5万粒,平均催产率61.1%,平均受精率91.45%(表4)。
2.3.3人工孵化。
对催产获得的葛氏鲈塘鳢受精卵实施人工孵化,共获葛氏鲈塘鳢鱼苗4.87万尾,平均孵化率68.1%;其中水泥池孵化率较高,达90%以上(表5)。
2.4苗种培育
本试验葛氏鲈塘鳢鱼苗采用网箱培育,由于生物饵料的缺乏,后期挪至池塘培育。
苗种培育情况见表6。
3结论与讨论
3.1资源量与野生亲本的采集
葛氏鲈塘鳢为北方名优土著鱼类之一,从近3年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地采集野生资源的情况表明,渔业资源量下降明显,在以前很多资源丰富的水域葛氏鲈塘鳢已处于濒危状态。
市场上收购的葛氏鲈塘鳢成活率低,而从捕捞现场采集的成活率相对较高。
这主要与运输方式有关,干法运输和保管的成活率低(市场上大都采用此法),而从捕捞现场采集的直接进入专用运鱼车,受伤较少成活率相对较高。
笔者认为,如果从捕捞渔民中采取设点暂养、择优收购、集中运输的方式收集野生葛氏鲈塘鳢效果会更好。
3.2葛氏鲈塘鳢的亲鱼培育
在培育种鱼时,发现葛氏鲈塘鳢有集群的习性,尤其在白天常常集群躲在隐蔽物下面不动,傍晚才出来活动,捕捉食物;另外,发现葛氏鲈塘鳢非常喜食投喂的麦穗鱼等小型鱼类,而对投喂的鱼糜几乎不食,因此自然捕捞的亲鱼培育最好采用活饵培育。
饵料鱼投喂时要进行消毒处理,在发现饵料鱼或饵料不足傍晚前应及时补上,翌日要将残饵捞出,平时管理还应注意换水,保持充气[3-4]。
3.3葛氏鲈塘鳢的催产时间与水温
从性腺发育情况看,葛氏鲈塘鳢性腺发育高峰在5月中下旬,从5月1—2日购进亲鱼至6月上旬催产。
在1个月时间内,经多次观察与解剖时发现,葛氏鲈塘鳢在5月初、水温在10 ℃以下时,其性腺发育仍在Ⅲ~Ⅳ期状态;而当到了5月中旬,
水温升至14 ℃以上时,其性腺很快发育至V期状态(雌雄鱼的性腺发育节律基本一致)。
6月底检查亲鱼发现,此时的葛氏鲈塘鳢绝大多数已产空,卵巢中只存在少量的过熟卵,说明在北方葛氏鲈塘鳢的繁殖季节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
因此,人工催产应选在5月中下旬进行。
本试验是在室内有温控条件下进行的,从亲鱼培育至催产水温一直保持在12~17 ℃,有效地保证了葛氏鲈塘鳢的催产效果。
3.4人工鱼巢与孵化方法
葛氏鲈塘鳢的卵属粘性卵,受精卵遇水后,卵膜吸水膨胀,呈梭形,一端具一簇黏膜丝粘附于附着物上。
本试验采用鱼巢有3种,一种是棕榈片,另一种是长方形瓦片和PVC管,结果表明,采用长方形瓦片作为卵的附着物效果较好,棕榈片上卵稀少,仅在尖梢上零星粘附。
孵化采用水泥池充气定期换水孵化和室外网箱微流水孵化,水泥池水温保持在15~17 ℃,室外网箱孵化温度在21~22 ℃,水泥池的孵化率较高,达90%以上。
另外,还发现孵化温度超过21 ℃以上,受精卵大部分死亡,死亡原因是否与温度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5苗种培育
试验中发现葛氏鲈塘鳢虽然为肉食性鱼类,但开口饵料仍然为浮游动物,且鱼苗出膜2~3 d便开始游动觅食,并有贴边靠底的生活习性。
本试验是在网箱和车间水泥池中进行培育,前期投喂淡水轮虫和蛋黄,后又投喂海水轮虫,培育效果不理想,说明鱼苗下塘前开口饵料适口与丰富是提高葛氏鲈塘鳢苗种成活率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对葛氏鲈塘鳢研究相对较少,而在繁养殖领域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今后会在试验中深入观察和研究,并加以总结提高。
4参考文献
[1] 杨培民,胡宗云,金广海,等.葛氏鲈塘鳢生物学特性与养殖前景展望[J].河北渔业,2008(1):26-27.
[2] 冯晓宇,郭水荣,谢楠,等.粗唇鮠人工繁育的初步研究[J].杭州农业科技,2008(4):16-19.
[3] 贺红川.白甲的人工繁殖研究[J].重庆水产,2007(3):35-38.
[4] 卓明,唐晓东,王清水,等.葛氏鲈塘鳢池塘养殖试验报告[J].黑龙江水产,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