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狼》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三篇《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
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一〈一〉、教学目标、重难点。
1、熟读文章,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解释。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3、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过程本课的学习分2个课时完成。
程序一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疏通文意。
程序二课堂教学一、情境导入二、作者作品简介三、自学成果展示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朗读,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朗读竞赛的形式效果较为显著。
1.朗读①2分钟自由大声朗读,准备小组流水读比赛;②小组流水读比赛,看哪个小组用最少的人数读完全文。
流水朗读指的是各小组同学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句通畅,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不读错字音,一旦有误,由下一个同学跟上继续读。
2、难词难句交流,学生翻译课文①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讨论。
②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进行指导。
③教师出示字词的有关投影片,进一步落实字词。
四、创造性复述故事1、概括故事内容。
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
学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节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以上讲的是从屠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又提供了另一个考虑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
主要情节是遇屠――追屠――诱屠――被杀。
2、实践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
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
方法指导:为展开铺叙,可用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方法来展开想象。
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
初中语文《狼》教案
初中语文《狼》教案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狼和羊的形象,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狼》、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个有关狼和羊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文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狼》,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思考。
三、课堂讲解(20分钟)
1.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狼和羊的形象、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狼和羊的斗争,揭示狼的狡猾、凶残的本性,以及羊的聪明、勇敢的
一面。
3.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自主学习的情况,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狼和羊的形象和文章的主旨。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根据课文内容,总结狼和羊的形象。
2.写一篇关于狼和羊斗争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狼和羊的寓言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狼和羊的形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
要注重课堂练习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教材狼教案
初中教材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2)能够分析狼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3)能够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协作的精神;(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狼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2)课文中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狼的形象分析;(2)对课文中所表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狼的成语、故事,如“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2)提问:你们对狼有什么印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狼》又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3)让学生思考:狼在课文中象征着什么?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狼的形象特点,如狡猾、凶残等;(2)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狼的形象特点;(3)教师点评,总结狼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4. 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分析课文中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如“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5. 课堂拓展(1)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2)讨论如何保护环境、热爱自然;(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
6. 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2)强调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重要性;(3)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
《狼》初中教案
《狼》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的特点和习性。
(2)能够把握课文结构,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模仿、改编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辩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品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把握。
(3)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生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狼的特点和习性,引起学生对狼的兴趣。
(2)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总结狼的特点和习性。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狼的看法。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展示(1)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课文片段的表演,要求学生注重情感的表达。
5. 模仿改编(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对课文进行模仿或改编。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6. 课堂讨论、辩论(1)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学生分成两队进行辩论,锻炼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7.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狼的特点和习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狼》教案
在实践活动方面,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参与讨论和表演。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活动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始终围绕主题进行。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理解:通过分析《狼》一文,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培养阅读素养。
2.语言表达:学习课文中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运用规范、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交际。
3.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狼的特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语表达的流畅性: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存在困难,可能因为词汇量不足或语法掌握不牢,导致表达不清晰、不连贯。
举例说明:
1.教学重点举例
-词汇学习:在课文中找到描述狼的词汇,并解释它们的具体含义,如“狡猾”表示狼具有机智和诡计多端的特点。
-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狼是一种狡猾的动物”,讲解“一种”作为定语从句的作用,以及“狡猾的”作为宾语从句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狼》这一课,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有效的。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动物相关的情况。但在时间把握上,我可能需要更加精准,确保导入环节紧凑而不拖沓,为后续的教学内容留出更多时间。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8课《狼》教案
2.学习作者鲁迅先生的背景知识,了解其文学地位及创作特点;
3.分析小说三要素,探讨狼的形象、故事情节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成语,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5.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与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对鲁迅先生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
3.培养学生运用成语和词语表达观点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通过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狼》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寓意的小说,它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形象描绘,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小说是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人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狼》这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小说在实际中的社会批判作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认识并思考社会问题。
在难点解析方面,我发现通过举例和比较,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社会寓意。这说明,针对难点问题,采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注意到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疑问。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我可能没有充分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
-例如:提供写作指导和示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案【三篇】《狼》教案一〈一〉、教学目标、重难点。
1、熟读文章,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解释。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3、准确理解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过程本课的学习分2个课时完成。
程序一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疏通文意。
程序二课堂教学一、情境导入二、作者作品简介三、自学成果展示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朗读,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朗读竞赛的形式效果较为显著。
1.朗读①2分钟自由大声朗读,准备小组流水读比赛;②小组流水读比赛,看哪个小组用最少的人数读完全文。
流水朗读指的是各小组同学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句通畅,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不读错字音,一旦有误,由下一个同学跟上继续读。
2、难词难句交流,学生翻译课文①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讨论。
②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实行指导。
③教师出示字词的相关投影片,进一步落实字词。
四、创造性复述故事1、概括故事内容。
这个问题,旨在协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
学生很快就能够概括出主要情节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以上讲的是从屠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又提供了另一个考虑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
主要情节是遇屠――追屠――诱屠――被杀。
2、实践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
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
方法指导:为展开铺叙,可用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方法来展开想象。
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
比如开头一句话,能够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加上风声的描写。
步骤:1、小组讨论,选择角度,试着复述;3、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准备了一个视频动画,根据学生的需要,他们复述故事时能够播放,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讲。
五、多角度谈启发1.从屠夫的角度谈启发;2.从狼的角度谈启发;3.从原文角度谈启发六、课外延伸,辩思狼性“引发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是本单元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狼》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小说中的情节,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结合时事新闻和社会事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驱动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赛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鼓励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树立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敢于挑战权威。
-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激发创新精神。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狼》这一课的学习,我将创设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直观感受,激发他们对文本的兴趣。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从而在情境中自然地引入本课的学习。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和展示。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狼》教案 新人教版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 ,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 (.docx )、.ppt(.pptx )、.xls (.xlsx )、.pot 、.pps 、.vsd 、.rtf 、.wps 、.et 、.dps 、.pdf 、.txt 文件格式。
18 狼第一课时导入一(激趣导入):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狼的图片及解释,猜出成语。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和这几个成语的主角有关,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今天的课题——《狼》导入二(情景导入):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三则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
1.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2.知识链接《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
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七年级语文《狼》教案【三篇】
【导语】教育要使⼈愉快,要让⼀切的教育带有乐趣。
⼩编整理了七年级语⽂《狼》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狼》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聊斋志异》⾥有《狼三则》,都表现了狼的*诈狡猾这⼀主题,本⽂是其中⼀篇,蒲松龄⽤简洁凝练的语⾔叙述了⼀个机智的屠夫战胜两只狡猾*诈的狼的故事,表明了⾯对以狼为代表的恶势⼒时,我们要敢于⽃争,善于⽃争,这样才能取得最终胜利的主题。
⼆教学⽬标 1.通过使⽤⼯具书和课⽂注释能理解⽂章基本内容。
2.理解并掌握“苫蔽,顾,假寐,眈眈,洞,遂,黠,⽝坐”等⽂⾔实词的含义,并了解古今异义以及词类活⽤的⽂⾔现象。
3.能结合⾃⼰的⽣活体验,多⾓度的阐释⾃⼰对⽂本寓意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3 课时:⼀课时 三教法,学法 情景导⼊法,诵读教学法(学⽣⾃读,教师范读,听课⽂录⾳),⼩组探究法(我主要⽤在探究并阐明⽂本寓意) 学法:⼩组合作法朗读法提问法 四教学过程 (⼀)导⼊ 课堂开始时在PPT上播放狼的图⽚,边看边请学⽣回答对狼的印象如何?(*诈,狡猾,团队合作,聪明,若有学⽣回答出聪明等词,教师可以引导说,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下狼这篇⽂章,看看到底是狼聪明还是⼈聪明) (⼆)检查学⽣预习情况 1.给下列汉字注⾳ 缀,窘,苫蔽,眈眈,瞑,尻尾,假寐,黠 2,解释下列⽂⾔词的含义 缀,并驱如故,顾野有麦场,苫蔽,弛担持⼑,眈眈,⽝坐,意暇甚,暴起,洞其中,隧⼊,尻,盖,黠,禽兽之变诈⼏何哉(重点在于解释词类活⽤的⽂⾔现象) (三)朗读课⽂,整体感知 要求:语⾳正确,节奏合理,有感情朗读 学⽣⾃读(每组派⼀个代表朗读)教师课⽂评价并指导,然后⽼师范读,最后听录⾳。
(四)⽂本研习 1.熟读课⽂,梳理故事情节 在前⾯多次朗读课⽂的基础上请学⽣概括⼀下这个故事(要求语⾔简练,概括全⾯)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在此基础上,请学⽣提问不懂的字词,让其他学⽣进⾏解答,发挥⼤家的积极性,遇到学⽣回答不出来的,教师再进⾏讲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第18课《狼》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狼》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勇气和智慧来面对困难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狼的特性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3)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狼》一课,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本课生词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狼的生态特点,使学生了解自然,尊重生命,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环保意识。
其次,在讲授修辞手法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比喻、拟人等手法掌握不够熟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大对此类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更好地运用。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角色扮演活动,虽然学生们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紧张、不自信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多组织类似的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过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狼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狼初中语文的教案
教案:《狼》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狼的形象特征,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意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认识。
教学重点:分析狼的形象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狼》的朗读录音,相关狼的图片或视频,课文注释。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课文《狼》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狼的形象。
2. 展示相关狼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二、朗读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狼的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狼的特点,如贪婪、狡猾、凶残等,同时提醒学生不要一味地厌恶狼,要理性地看待狼。
三、分析与写作(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狼的形象特征,如狼的体型、习性、行为等,并思考这些特征是如何通过作者的描写表现出来的。
2. 学生进行写作,可以选择描述狼的形象,或者表达自己对狼的看法。
四、分享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2.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强调对狼的正确认识和对待狼的态度。
五、拓展与思考(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狼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狼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狼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对狼的形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正确看待狼,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狼,避免过度厌恶或美化狼的形象。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相关课外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狼》教案
(3)思想教育: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举例:讨论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的意识。
(4)思维拓展: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举例:讨论狼的形象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然而,在讲解难点部分,如文化背景和写作手法时,我发现部分学生似乎对这些内容兴趣不大,可能是因为这些知识点相对抽象,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使用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文化背景和写作手法的作用。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课堂氛围活跃。但从成果展示来看,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能过于注重趣味性,而忽视了深入挖掘动物智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对学生讨论方向的引导,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也能学到有深度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本理解:把握课文《狼》的故事情节,理解作者对狼的描绘,掌握课文的核心内容。
举例:分析课文中的描述,如“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理解狼的聪明与悲剧命运。
(2)词语积累: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如“狡兔三窟”、“狼子野心”等,并能正确运用。
举例:通过例句理解词语含义,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3.语法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如:并列句、主谓短语等,并学会运用。
4.写作手法: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狼的描绘,表现狼的性格特点,学习运用形象、生动的写作手法。
5.文化传承:了解我国古代对狼的认知和评价,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6.思想教育: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的生存智慧,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狼教案新人教版
《狼》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研读文本、明白得重点虚词“之”;通过探讨问题,深切明白得文意,领会狼的狡猾与屠户的勇敢、机智;方式与途径: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讨的方式明白得文意;情感与评判:通过朗诵,感受故情形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知道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但要勇于斗争,而且要运用聪慧,擅长斗争;教学重难点一、积存文言文辞汇。
二、体味本文简练、生动却刻画细腻的语言。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同窗们,郭沫假设先生写过如此一幅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大伙儿明白这幅对联是对哪位作家和哪部作品的高度评判吗?(学生回答,激发学习热情)这副对联是郭沫假设1962年为蒲松龄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蒲松龄故宅题写的,对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志异》进行了高度的评判。
师介绍《聊斋志异》的内容。
今天咱们来学习其中一篇出色、生动而且富有趣味的文章《狼》。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
但是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加深了他对那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短处的熟悉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他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多数故事通过描述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短处,或表达婚姻自由。
它语言精练,描述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绩。
三、教学新课(一)明确本课学习任务:朗诵课文、明白得文意、朗诵品评、语言欣赏四个阅读活动(二)朗诵课文:在朗诵课文时,教师给出以下朗诵建议:(1)读得沸沸扬扬(2)读得字正腔圆(3)读得层次分明(4)读得缓急有致在朗诵进程中,学习重点生字词。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然后反复朗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狼教案新人教版
20、《狼》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弄懂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现象。
3、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4、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儿时欢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了解本文曲折紧张的情节发展。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体验,就文中两只狡猾的狼的下场积极发表见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学生抢答,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蒲松龄的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
(板书文题)二、资料助读,作家作品多媒体显示:蒲松龄及《聊斋志异》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
然而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加深了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他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
全书491篇,是我国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3、有关评价:郭沫若对他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三、自读正音,疏通文本学生初读课文,结合注释识记重要字词。
七年级语文《狼》精品教案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是蒲松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传闻。《聊斋志异》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全书491篇,多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等,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五、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三、文言小说,
即古代以文言为载体记录的故事,包括异闻、杂说、民间故事。内容虚构,创作手法以或夸张、或荒诞、或离奇、或风趣为特色,形式大都是短篇。
我国的文言小说数量众多,内容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记鬼神怪异之事的志怪小说。
二是搜奇记逸的传奇小说。
三是或记人物言行,或记所闻轶事的杂录小说。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就是专记魏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和风度的。
七年级语文《狼》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读准字音及节奏。
2.学习划分文章节奏的方法。
3.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教学难点:
学习划分文章节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今中外,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民间传说或故事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人的情感:厌恶、害怕、憎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狼
教学目标
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3.理解句意、文意。
4.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坏人时应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难点
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3.理解句意、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
《狼》表面看是写狼,实际上是写像狼一样的人。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
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它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户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资料助读
蒲松龄(1640-1715),汉族,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鬼圣。
自称异史氏。
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外蒲家庄人。
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
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而全部落榜。
直到72岁赴青州补为岁贡生。
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贫困潦倒,后人用8个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读书、教书、著书、科考。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先生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2.文言文基础知识
重点实词:
惧:__恐惧__ 从:__跟从__ 故:__原来(一样)__
驱:__追随,追赶__ 窘:__处境困迫,为难__ 恐:__恐怕__
顾:__看,视__ 瞑:__闭上眼睛__ 暴:__突然__
毙:__杀死__ 股:__大腿__ 寐:__睡觉__
黠:__狡猾__ 缀:__连接、紧跟__
弛:__解除,卸下__
一词多义:
止⎩⎪⎨⎪⎧ 止有剩骨 仅,只 一狼得骨止 停止 意
⎩
⎪⎨⎪⎧意暇甚 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想 敌⎩⎪⎨⎪⎧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盖以诱敌 敌方 前⎩
⎪⎨⎪⎧恐前后受其敌 前面 狼不敢前 向前 词类活用:
一狼洞其中 洞:__名词用作动词,挖洞__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__名词用作状语,从通道_____
其一犬坐于前 犬:__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__
3.整体感知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故事情节。
本文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
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二、深入情节 梳理思路
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的贪婪凶恶、狡诈阴险的本性?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2.文章是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的?(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以课文例句加以分析)
(1)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结果失败。
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
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
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
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3.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4.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还是狼?(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
(1)标题。
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2)行文。
通过屠户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
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3)结尾。
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户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户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
5.“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恶、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像狼一样的恶人就应该像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三、课堂小结
这篇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故事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明白: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