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平均分
2020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平均分
平均分(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2、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感受“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3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教学例题1(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三、堂上训练,理解平均分1、完成书本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第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完成书本练习二第2题。
四、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五、全节课总结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平均分的认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平均分(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2)》课时教学设计
环节二:动手操作,体会等分过程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2。
环节三: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
教师活动:
1.师:你从题中看到了什么?这次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2.师:与我们之前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呢?
师:每2袋一份,大家都理解了是什么意思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深入理解。
师:用8根小棒代替8袋饼干,按每2根一份的方法平均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上台分,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分的方法。
师:谁看明白了,他是怎么分的?
师:这样2根2根地放,最终发现了8里面有几个这样的2?
4.再探新知
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各自对这幅图的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情境图)
5.发散思维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尝试着照“每几个一份”的方法分一分香蕉吧。
(出示课件)
师:大家从课件中看到了什么?
师:请拿出自己的学具,大家尝试着分一分,一会儿请同学交流自己的分法。
师:谁来演示一下分的过程?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引导学生做完整、简洁的表达分的过程。
师:如果没有小棒,只有图,你会选择什么方法?
师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或者每4根一份把这些物品平均分,这样的分法可以概括为“每几个一份”。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的认识(2)》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但可能在实际运用中还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操作和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有趣的情境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学生通过一些实际的练习题目,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和运用。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平均分的含义、平均分的方法和实际应用等。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课件第1课时认识平均分
2 表内除法(一)
第 1 课 时 认识平均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课件
情景导入
孩子们,你们三兄弟 把这6块糖果分了吧!
情景导入
不公平, 不公平!
情景导入
分 得 同 样 多
探索新知
认识平均分
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快来看看吧!
你能将这些糖分成3份吗? 请你用手中的学具来分一分。
探索新知
2. 你会把8 朵小花平均分吗?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
(答案不唯一)把8 朵小花平 均分成2 份,每份4 朵。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 了哪些知识点?
课堂总结
平均分的含义: 1.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平均分很公平,体现人人平等。
课后作业
作 业 请完成教材对应练习。
补充作业 请完成相关习题。
有几种不同 的分法?
观察同学们分的结果, 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Hale Waihona Puke 探索新知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提示: 只要有一份与其他不是同样多,就不叫平
均分。只有平均分才是公平的。
探索新知 归纳总结:
平均分的含义: 1.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平均分很公平,体现人人平等。
探索新知
小试牛刀
1. 6 个 分给3 个人,可以怎么分?画一画,填一填。 (1)请接着分完,画一画。
画一画略
探索新知
(2)(1)中哪一种分法最公平?在( )里画“√”。
()
()
(3)每份分得( 同样多 ),叫( 平均)分。
()
当堂检测
1. 一共有( 9 )把琵琶(pípa),每( 3 )把一份, 平均分成了( 3 )份。
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二单元《平均分》。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平均分。
2. 学会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将一组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人。
3. 能够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尤其是“平均”的意义。
2. 学会平均分的方法,尤其是如何将一组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人。
3. 能够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教具模型。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人。
2. 新课导入: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解释“平均”的意义,并通过教具模型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将一组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人,并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方法。
4. 应用练习:通过教学视频展示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并提醒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板书《平均分》2. 板书内容: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的方法,平均分的应用。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平均分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些平均分的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的方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和应用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在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和指导。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平均分》
平均分[设计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数学,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平均分分法的特殊性。
感受平均分与一般的分法的区别,从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9页例1、例2及“做一做”。
[学情与教材分析]学生对物体的分法在生活中有很多经验。
也知道怎么把物体分的均匀。
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经验来感受数学。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
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我们可以从实际除法,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感悟中华传统美德,尊敬他人、孝敬父母,能学会分享,能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帮助他人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助人为乐。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难点: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
学情预设: (1)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分面包的。
(2)有2个小朋友分棒棒糖。
(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1)问题:同学们要把10个面包分成两份,可以怎样分?(2)学生独立操作学具完成。
小组交流。
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1一、地位作用及教材分析这一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所学的内容,是建立的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知道及二年级上册学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为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及分数的含义打下基础。
因此,这一课的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想分分,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对新知识的牵引,让学生由已知感受末知,从末知探求新知。
二、设计理念我在设计本堂课的依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对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另外,我校正在进行“先学后教”实践性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课本传递信息的功能,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今后乃至整个学习生涯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鉴于以上原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分分摆摆的操作,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是平均分。
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浅的感知除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还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每份同样多才是平均分,而难点则是平均分的分法。
为了解决重难点,能较好的利用媒体资源,我对教材略作调整,舍去了春游图,只借用了例1。
四、教学设计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这样几个环节。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3篇〕篇1: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例1、例2。
教学目的:1、在详细情境与理论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络,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通过学具操作打破重点;通过小组合作研讨打破难点。
教学准备:学具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一〕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说一说把“谁平均分”师:〔看到大屏幕〕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吗?生:平均分。
师:很有观察才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什么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师:那你们理解平均分吗?出示“平均分”的图片师:同学们刚刚看到了平均分的图片你有什么感想?生:感觉很漂亮、很整齐。
师:那你们从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没有啊?生1:分的都是一样的。
生2:每一份都是相等的。
〔二〕观察图片,理解“平均分”形成表象。
出示棋盘。
师:这幅图有没有平均分?生:有,黑棋占的空间和白棋占的空间是一样的。
出示足球场。
师:这足球场,谁能说说它是怎么分的?生:左右是平均分的。
师:我假如让左边的场地〔门〕大一些,右边的场地〔门〕小一些行不行呢?生:不行,因为这样不公平。
师:对啊!其实我们什么的桌子椅子也是平均分的。
假如让你的桌子、椅子小一些,让他的桌子、椅子大一些,行不行啊?生:不行。
师:所以说“平均分“是非常公平的。
二、探究新知〔一〕动手分一分探究平均分的概念。
探究6的平均分。
——理解定义师:假如让你们自己分一分,会平均分吗?生:会。
出示6个苹果。
师:请用数学的语言说一说你所看到的。
生:我看到了6个苹果。
师:我们手中没有苹果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呢?生:扣子。
师:好,〔听好老师的要求〕请在学具袋里每人拿出6个扣子。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一、平均分的概念。
1. 定义。
- 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中,平均分是指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例如,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苹果,这里就是平均分,因为每个小朋友得到的苹果数量是一样多的。
2. 与非平均分的区别。
- 非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不一样多。
比如把10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一个小朋友分3个,一个小朋友分4个,一个小朋友分3个,这就不是平均分,因为每个小朋友得到的苹果数量不相同。
二、平均分的方法。
1. 按指定份数平均分。
- 操作方法:例如要把12个糖果平均分成3份。
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分,先每份放1个,再每份放1个,直到分完。
也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12÷3 = 4,即每份是4个糖果。
- 例题: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解答:18÷6 = 3(个),所以每份是3个橘子。
2. 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 操作方法:比如有20个小棒,每5个一份,可以5个5个地数,数出有这样的4份。
也可以用除法计算,20÷5 = 4(份)。
- 例题:15个气球,每3个一束,可以扎成几束?- 解答:15÷3 = 5(束),可以扎成5束。
三、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
1.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 在平均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例如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写成除法算式是8÷2 = 4。
这里8是被除数,表示要分的总数,也就是8个苹果;2是除数,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也就是2个小朋友;4是商,表示每份的个数,也就是每个小朋友分得4个苹果。
2. 用除法解决平均分问题。
- 只要是平均分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例如:有24朵花,平均插在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朵?- 解答:24÷4 = 6(朵),每个花瓶插6朵花。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1)(17张ppt)人教版公开课课件
分法 每份数量 每份数量是否相同
第一种 1块 1块 4块 第二种 1块 2块 3块
每份分得的数量 不相同
第三种 2块 2块 2块 每份分得的数量相同
像这种分糖果方法,每份分得同样多, 叫平均分。 每份分得不一样多,就不是平均分。
知识提炼
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叫平均分。
(名师示范课)二年级【下】册数学2 .1 平均分(1) (17张ppt)人教版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二年级【下】册数学2 .1 平均分(1) (17张ppt)人教版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二年级【下】册数学2 .1 平均分(1) (17张ppt)人教版公开课课件
一共有( 6 )个气球, 每( 2 )个一份,平均 分成了( 3 )份。
一共有(18)个 , 每 ( 6 )个一份,平均分 成了( 3 )份。
(名师示范课)二年级【下】册数学2 .1 平均分(1) (1数学2 .1 平均分(1) (17张ppt)人教版公开课课件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
样多,叫平均分。
(名师示范课)二年级【下】册数学2 .1 平均分(1) (17张ppt)人教版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二年级【下】册数学2 .1 平均分(1) (17张ppt)人教版公开课课件
2.把6个面包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 (1)如果一个小朋友分 1 个,另一个 小朋友分( 5 )个。 (2)如果一个小朋友分 2 个,另一个 小朋友分( 4 )个。
(名师示范课)二年级【下】册数学2 .1 平均分(1) (17张ppt)人教版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二年级【下】册数学2 .1 平均分(1) (17张ppt)人教版公开课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简单的乘除法,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求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求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一些物体或人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同。
2.让学生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糖果等,用于展示平均分的概念。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糖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同学。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平均分的例子,如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份有几个苹果。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平均分的规律。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然后把准备好的物品交给组长,让组长把物品平均分给组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平均分(教案)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习平台的数据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提醒未完成预习的学生。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尝试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探究二: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探究不同的平均分计算方法,例如使用计算器、手工计算以及列式计算等。比较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更高效的计算方法。
**探究三:平均分的公平性**
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在分配资源时的公平性。例如,如果有五个苹果要分给三个人,如何分配才是公平的?通过这类问题,让学生探讨公平的概念,并尝试解决分配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拓展与延伸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七、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基础巩固题:
- 完成教材第23页的练习题1、2、3。
- 选择生活中一个例子,描述如何应用平均分解决问题,并画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
4. 小组合作题:
- 小组合作完成一个调查报告,选择学校内的一个场景,如图书馆书籍分配、体育器材分配等,分析其平均分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作业反馈:**
1. 对基础巩固题的批改反馈:
- 检查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计算是否正确。
- 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集体讲解,澄清学生的误解。
- 对个别学生的错误,给出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2年级下册第1课时 平均分(1)【教案】
2表内除法(一)本单元教科书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个小节。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
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教科书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对比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含义,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实现“多元表征”的统一,理解除法的意义。
同时在具体情境中让平均分的结果从实物操作到图形表征,从而建立与乘法之间的联系,用乘法口诀求商。
最后通过对除法意义的深入理解,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科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
单元主题图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1.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概念。
可以从动作表征和表象表征开始,让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摆一摆,或者在图中连一连、圈一圈,积累丰富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进而组织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最后让学生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平均分(第7~12页)编写意图本单元的主题图展现了学生在一起分东西的情境,突出了本单元的教学是以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为基础的。
(1)情境具有普适性。
教材提供了学生将要去参观科技园的情境。
这样的情境可以不受季节限制,避免因情境给教师带来教学时间方面的困扰,满足了教师实际教学的需求。
(2)展现了平均分的过程。
为突出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为了与乘法学习时的主题图相区别,主题图中增加了对学生平均分东西过程的展现。
画面呈现的所要分的物品包括几种不同的情况,其中两幅图(糖、橘子)分别展现了平均分好后的情况和还没有分的情况,突出了平均分的含义;另外两幅图则分别展现了平均分的两种不同的操作过程,有平均分成6份的,有1份1份分的,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建议(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分物的需求。
在创设参观科技园的情境后可用课件或挂图呈现同学们一起购买来的食品,有糖果、橘子、果冻、火腿肠等,将这些食品堆放在一起。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买来的这些食品怎么处理?”“你遇到过分东西的情况吗?”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分东西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而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
(2)从整体到局部,指导学生有序观察。
出示主题图后可先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看一看、说一说“同学们买来了哪些食品?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接着让学生分别观察分东西的四组同学,围绕“他们分完了吗?”“他们分东西时有什么特点?”进行讨论,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3)动手尝试,积累经验。
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没有分,并用学具试着分一分。
对学生的分法教师不予评价,学生可以自由分物,主要是积累分东西的经验。
编写意图(1)在对比中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教材设计了让学生分少量物品的活动,并用直观图将分一分的各种情况呈现出来,通过对比清楚地体现平均分的含义。
并通过“做一做”第1题对平均分的含义进行巩固。
(2)注重平均分结果的表达。
对平均分结果的表达就是后面要学习的除法算式的含义,教材通过“做一做”第2题的填空练习,完整呈现了表达平均分结果的文字,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对平均分的结果进行表达,为后面除法含义的教学作好铺垫。
《2平均分》学历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平均分》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平均分”。
这是小学数学中关于数与代数的重要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数学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平均分的概念、方法和应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是将一组数平均分配成几份。
2. 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平均分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评价任务1. 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完成平均分的计算题目,评价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观察学生在课堂操作环节中的表现,评价其实际操作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分糖果、分苹果等)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义。
2. 新课学习(1)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将一组数平均分配成几份,每份的数量是相等的。
(2)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平均分计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何将一组数平均分配?需要注意什么?3. 课堂活动(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物品(如糖果、水果等),让学生尝试进行平均分。
(2)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更合理、更简便。
(3)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平均分计算。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再次感知平均分的意义和应用。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作业本上的题目,检测学生对平均分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学生反思:学生需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理解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学习。
2.1《认识平均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例题2: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他们参加了一次数学竞赛,平均分是80分,那么这个班级的总分是多少?
(3)探究题:鼓励学生思考并探究平均分的应用场景,如分食物、分享物品等,并撰写一篇短文或报告,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2.作业反馈: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如家庭支出、分享食物等,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让学生思考并探究如何将平均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分物品给朋友、计算平均分等,并撰写一篇短文或报告,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探究活动,如数学探究营、数学奥林匹克等,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数学思维:平均分的奥秘》:文章深入探讨平均分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视频资源:
-《平均分的秘密》:一段介绍平均分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动画视频,适合学生观看理解。
-《数学家谈平均分》:一段数学家讲解平均分原理和应用的视频,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平均分。
2.拓展要求:
(1)阅读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上述推荐的阅读材料,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和认识。
(2)求平均分的方法: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求平均分的方法感到困惑,特别是在进行较大数的除法运算时。
举例:通过直观的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理解求平均分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3)将平均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的平均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举例: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分食物给朋友、计算平均分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视频,用于展示实例和示范解题过程。
-练习题库,用于学生自主练习和巩固知识。
平均分的概念(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分的概念(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概念”。
学生将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学生能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公平、公正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 掌握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棒。
2. 学具:学生自备剪刀、彩纸、胶水、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配给同学们。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平均分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PPT展示几个平均分配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共同特点。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组内成员。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配的方法,并进行讲解和演示。
6.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8. 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1. 板书平均分的概念2. 板书内容:- 平均分的含义- 平均分配的方法- 实践操作案例- 课堂练习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2. 提升作业: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让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价值观。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平均分,并能将平均分的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能够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享、合作的意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平均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 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鞭、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小棒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平均分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场景,通过PPT课件和黑板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用小棒等学具模拟平均分的情景,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4.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平均分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平均分的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2. 正文:包括平均分的定义、计算方法、应用场景等,以简洁、清晰的文字和图表呈现。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平均分的题目,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提高题:结合实际情景,设计一些平均分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是否需要加强练习。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5. 课后作业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对平均分的巩固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平均
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平均分》教案【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第12-1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问题解决: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不同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环节,发现数学的魅力,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同伴之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乐于与同伴进行合作探究。
4.数学思考:渗透迁移。
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物品的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插图、ppt课件、投影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大森林,参加小动物们的欢乐聚会吧!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这幅图,你们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来说说?
生:……
师:真棒!还有吗?
生:……
师:你回答的真详细!还有谁也找到了信息呢?
生:……
师:不错,同学们都找的很仔细,那我们把这些水果分给这些小动物,你们愿意帮他们吗?
生:愿意!
二、讲授
师:我们先来帮帮熊猫兄弟俩吧!看!他们来了!(教师贴图)一共有六根竹笋,要全部分给他们俩,可以怎么分呢?
生:每只熊猫三个!
师:很好,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生:……
师:老师是这样分的,熊猫哥哥分一个,熊猫弟弟分5个。
那同学们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
(教师板书学生的分法)
师:同学们真棒!找出那么多种分法,那其中你最喜欢哪种分法呢?
生:每只熊猫三个的分法。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们分得的竹笋一样多。
师:同样多对吧!我们把每份数量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
(教师板书)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呢?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剩下的分法师平均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不一样多。
师:是的,那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平均分吗?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师:我们学会了平均分,那我们来看看其他的小朋友是不是也会平均分呢?请大家打开课本12页。
二年级(1)班的小朋友们明天要去春游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有哪些食物?是怎样分配的?
生:……
师:相信大家都能找到他们是平均分的对吗?
生:对!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平均分,现在来我们一起来当当小法官,同学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看到大屏幕。
(课件展示)
(学生看屏幕判断,教师点评)
师:同学们都很棒,现在老师想看看谁是生活小观察员,你能举出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吗?
生:……
师:大家都观察的很仔细,你们真厉害!刚才大家举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那么老师想要大家分一分,你们,敢挑战吗?
生:敢!
师:在你们的桌面上有15个小圆片,老师想让大家把他们平均分成三份。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办法分一分。
分好的同学用坐姿告诉老师你做完了。
现在,开始。
(学生动手操作)
师:很多同学都完成了,现在我请一位同学用投影仪展示他的分法,谁愿意?学生展示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3乘以5等于15,所以每份5个。
师:非常棒!他是5个5个分的,大家看清楚了吗?谁还有不同的分法?
学生2展示
师:你也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我先两个两个分,分到最后还剩下三个,然后就每份分一个。
师:这种方法棒不棒?我们给他掌声鼓励!同学们都很积极,老师也忍不住想跟大家分享我的分法,我是一个一个分的。
当我们知道每份应该分几个的时候
就可以几个几个分,这样比较简便,那如果不知道就可以一个一个分,这样也是一种方法,大家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都学会了?那老师可是要考考同学们啦!请大家做一做课本的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借助小圆片来分一分,看谁做得又快有准。
师:(教师拍手)一二三!
生:坐好来!
师:小眼睛!
生:看老师!
师:好了,现在那位同学愿意告诉我你是怎样分的?每份分几个?
生:……
师:15个橘子,平均分到5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
生:三个!
师:也就是说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3个。
你能把这句话完整说一遍吗?谁来?
生:15个橘子,平均分到5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3个,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3个。
师:很好,还有谁愿意说一说?
生:……
师:全班一起说一说。
全班:……
师:请同学们把小圆片收好来,老师要请同学们做一做。
(课件展示第一题看图填空)
生:……
师:(第二题)老师这里有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又怎么分呢?
生:……
师:你们真厉害!来一个难一点的。
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这回怎么分?
生:……
师:还是难不倒小朋友们,老师要加大难度,同学们还敢不敢挑战?
生:敢?
师:课件展示:还是12瓶矿泉水,将它们平均分,有几种方法?要求:不能重复,并且一个不漏的摆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三、小结
师:看来老师真的难不倒你们,认真学习的孩子最聪明。
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平均分!
师:那什么是平均分?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师:大家都学会了怎样平均分了吗?
生:学会了!
师:那么请同学们回到家里把今天学到的知识教给爸爸妈妈然后在作业本上做一做课本17页的第5题,帮帮小猴子分香蕉好吗?
生:好!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