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在外教材在内
欣说言语内部交流讲义
欣说言语内部交流讲义
《言语内部交流讲义》是指在语言学习中,探讨语言内部结构和交流方式的讲义或教材。
这一主题涉及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等多个方面,下面我会从这些方面逐一展开说明。
首先,语音是言语内部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规律,包括语音的构成要素、语音的分类和语音的变体等。
在言语内部交流讲义中,通常会涉及到语音的发音要点、语音的区别和语音的连读等内容。
其次,语法是言语内部交流的基础。
语法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包括句子的成分、句法结构和句子的功能等。
在言语内部交流讲义中,会对语法的基本概念、句子成分的分类和句子结构的分析进行详细讲解。
此外,词汇也是言语内部交流的重要内容。
词汇学研究词汇的构成、分类和运用规律,包括词汇的意义、词义的辨析和词汇的搭配等。
在言语内部交流讲义中,会对词汇的记忆方法、词义的拓展和词汇的运用进行系统的阐述。
最后,语用是言语内部交流的实际运用。
语用学研究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规律,包括语言行为、语用策略和语境因素等。
在言语内部交流讲义中,会对语用的基本原则、交际技巧和语境分析进行详细讲解。
综上所述,《言语内部交流讲义》涉及到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系统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习者全面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内部结构和交流方式,从而提高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说话写话:依托教材轻松起航
说话写话:依托教材轻松起航鲁迅先生曾说:“读是写的基础。
”如何让学生走好读写的第一步呢?仔细研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教材对说话写话安排有长线、短线之分。
长线安排主要强调阅读的积累和在积累基础上的表达;短线安排则是在阅读教材中,有的是结合某一篇具体课文的某一片断进行的,它是根据课文随机安排的说话写话训练,意在培养学生说写技能、习惯和兴趣,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练笔。
在低年年级,如何融合语文课的阅读、识字、口语交际等内容有机进行科学、系统有效的说写训练?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依托教材,在常态课堂中切入说写训练。
一、词语引领,指导说话写话1.连词成段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大部分是由一串串琅琅上口的词串组成的。
每个词串都是一幅美丽的景物。
如果把这些词串连起来,就是一幅整体连贯的图画。
不仅便于学生诵读,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词串进行习作训练。
二年级上册《识字1》:“金秋、烟波、水乡;芦苇、菱藕、荷塘;夕阳、归舟、渔歌;枫叶、灯火、月光。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意思之后,再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一幅幅画面;接着让学生用上述一两个词写一句话,有学生写道:“①金秋,荷塘里长出了好多白白胖胖的菱藕。
②岸边的芦苇开出了像羽毛一样雪白、柔软的芦苇花……”。
教师还可设计这样的填空写话练习:金秋,我们来到江南游玩。
我们看到,真是烟波浩渺;接着,我们来到荷塘边,看到了;夕阳西下,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夜幕降临,我们又看到了,水乡真美啊!再如,二年级下册《识字2》:“碧水、秀峰、倒影;对歌、榕树、壮乡;象鼻、骆驼、笔架;竹筏、鸬鹚、画廊”(ppt出示),这12个词语描绘了迷人的“桂林山水”。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词串介绍了桂林的哪些美景,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写下来。
有学生写道:桂林的山真好玩,一座连一座,有的像象鼻,有的像骆驼,有的像笔架,我真想亲眼去看一看!这样的由识字到说话、由说话再到写的练习,学生十分感兴趣。
教师不仅完成了识字教学的任务,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2800字》
4.2 言语行为涉及的交际双方
4.3 交际双方社会地位分析
4.3.1 “请求”言语行为交际双方社会地位
4.3.2 “建议”言语行为交际双方社会地位
4.3.3 “拒绝”言语行为交际双方社会地位
5 总结
参考文献
致 谢
进度安排
1、2022年7月25日—8月10日参加毕业论文动员会、收集资料、确定选题、下达任务书;
[10] 冉永平, 雷容. 网络建议言语行为的文化语用研究[J]. 外语研究, 2022, 39(2):7.
[11] 王亚宁. 网络语境下建议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研究 ——以天涯论坛为例[J]. 2020.
[12] 应洁琼. 二语学习者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策略选用的社会认知分析[J]. 外语教学, 2021, 42(4):6.
创新思路
在汉语语言的实际应用中,要求、劝告、拒绝等言语行为普遍存在,在教材语料库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在教材编制中,言语行为事例的合理性与适用性也与语言学习者的实际运用密切相关。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教材是学生接触汉语的重要媒介,它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以《发展汉语·口语教材》为实例,从语用学的角度,阐述了言语活动的策略、类型、言语行为背后的语言环境、言语行为的语用主体等,并根据这些特点,对今后汉语言语行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将三种语言行为进行分类、整理。需要的言语行为可分为直接的、非常规的、常规的三种。在拒绝言语行为方面,可以分为五种:说明原因、道歉、建议、说服、改变话题。本文主要考察了言语本体中的言语行为策略与类型,言语行为之后的语言环境因素,以及影响言语行为的语用主体。
7、2022年12月25日前整理并提交经审定的毕业论文档案资料。
对对外汉语教材针对性的思考
对对外汉语教材针对性的思考◎延慧面向海外的对外汉语教材,近年来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汉语教师以至学习者的诸多批评,大量的研究表明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仍然不能满足海外汉语教学的需求。
对外汉语教材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缺乏针对性,缺乏对学习对象的研究,缺乏“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编撰教材。
笔者在论述TCSL教材和TCFL教材的区别的基础上,分析了海外涌现出的几个学习者群体,以此来说明“以学习者为中心”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全球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汉语热带动了国内外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空前高涨。
北语社、北大社、华语社等多家出版社不断推出各类对外汉语教材。
这些教材中不乏精品,以适合欧美、日本和韩国学习者的教材为主,且多是面向来华留学生群体的。
对外汉语教材尤其是面向海外的对外汉语教材,近年来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汉语教师以至学习者的诸多批评。
大量的研究表明,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仍然不能满足海外汉语教学的需求:对外汉语教材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缺乏针对性,缺乏对学习对象的研究,缺乏“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编撰教材。
不少学者深入地揭示了国内编写的教材到国外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结,即我们不区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教材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材。
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材和汉语作为外语的教材(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CSL)和汉语作为外语教学(TCFL)目前我国国内的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大都是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探讨,对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研究比较少。
“第二语言教学”与“外语教学”这两个术语在很多文献中被看作是相互替换的概念,但有必要的时候,我们应加以区分。
Stern指出,“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第二语言是用来指一个国家内学习和使用的非本族语,而外语通常指的是学习和使用一个国土疆界之外的言语社团的语言”[1]。
第二语言是在目的语环境下学习、习得和使用的语言,例如外国人在中国学习汉语就是第二语言学习,针对这类学习者的教学就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语言还是言语_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分析_陈涛
第5卷 第4期教育学报V o l 15,N o 142009年8月Journal Of Educati onal Studies A ug 12009收稿日期:2009-06-18作者简介:陈涛(1978)),男,汉族,山东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文艺学与语文教学研究;尹静(1983)),女,汉族,山东人,中共日照市东港区河山镇党委,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语文教学法研究。
语言还是言语)))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分析陈 涛,尹 静(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摘 要:深化对/语文教学内容0的本体论研究,是突破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内容0这一概念的内涵,认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在本质上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与生成。
立足于言语形式,以言语形式为出发点,把学/文0与悟/道0有机结合,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也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实质内涵。
语文知识与语文活动,二者共同构成了语文教学的内容要素,缺一不可、密不可分。
只有把握好/知0和/用0两个标尺,重构语文知识体系,创新语文实践活动,融合教师理解与学生经验,才能将课程和教材中的内容,最终转化和生成为教学层面的内容,以及学生所现实掌握的内容。
关键词:语文教学内容;言语形式;语文知识;语文活动;生成中图分类号:G4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298(2009)04-0053-05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丰富。
但不可否认,长期以来,由于/语文课程0意识的普遍缺乏,语文课程内容的建设步伐还相对滞后。
突出表现在,/语文课程内容0、/语文教材内容0和/语文教学内容0三者概念的混淆;语文教材内容实际替代着语文课程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忽视了语文课程内容在课程层面的/应然0规定性,以及语文教学内容在教学层面的/实然0生成性。
/语文课教什么0,始终是我们关注的根本性问题,只有坚持并深化对/语文教学内容0的本体研究,探讨/语文教学内容0自身的生成性,才是突破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语言学概论
导言关于本课程的性质、教材和参考书目性质:语言学理论的入门课教材:叶蜚声徐通锵等著《语言学纲要》参考书: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刘伶等《语言学概要》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1、语言是什么人类学家:语言是人类文化行为的形式。
哲学家:语言是人类经验的工具。
文学家:语言是艺术的媒介、创作的手段。
外语教师:语言是一种技能。
语言学家的观点(1)洪堡特(1767—1835,理论语言学和19世纪整个语言哲学系统的创始人,其语言理论非常强调语言与民族精神的联系):语言是“构成思想的工具”。
(2)斯坦达尔(1823—1899):语言是“对意识到的内部的、心理的和精神的运动、状态和关系的表达”。
(3)索绪尔(1857—1913,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对20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索绪尔对现代语言学的贡献(1)提出了一系列二元对立的概念.(2)提出了语言学的重要原则和方法.(3)创立了符号学学科.语言是什么? 我们的定义:从功能上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从本质特征上看,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社会特征上看,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四种古老的文字:苏美尔文、古埃及文、甲骨文、玛雅文字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2、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已查明的语言或者方言5500余种;一般确认的独立的语言2790余种;使用人口超过6000万的大语种有13个:汉、英、俄、法、西班牙、阿拉伯、印地、日本、印尼、徳、孟加拉、葡萄牙、意大利;数以千计的语言使用的人口愈来愈少。
参考书目:徐世璇《濒危语言研究》安德鲁·多尔比(AdrewDalby)《处于险境中的语言:语言的丧失如何威胁我们的未来》3、语言学的定义:以语言为研究对象,探求语言的本质和规律的一门独立的科学。
言语形式,在言语活动中鲜活——如何用教材教之二
A N
言 语 形 式 3 言 活 动 中 鲜 活 在 语
一
如何 用教 材教 之 二
黄桂 林
让 学 生 领 悟 语 言表 达 方 法 . 悟 滴 穿呢 ? 其 实 。 感 只要 上 面有 水 滴接 连 需 要 。 小学 生 阅 读要 多关 注 内 容 . 一 语 言运 用 规 律 . 步 形 成 语 言 运用 的 不 断地 滴下 来 , 而且 滴在 一 个 地 方 . 旦 引 领 他们 关 注 言语 形 式 . 们 很 容 逐 他 基 本 能 力 .这 是 阅 读 教 学 的 重 要 目 几 百年 、 几千 年 、 万年 过 去 后 。 滴 易 被 表 象所 迷 惑 . 用 时 往往 依 葫 芦 几 水 运 画瓢 , 械地 模 仿 , 以准 确 地 迁 移 。 机 难
能 化 消 极 为 积极 因 此 . 师 须 科 学 教
那样 . 有 什 么事 情 做 不 成呢 ? 还
物” 的方 法 . 自己运 用 却 容 易 出现 “ 机
处 理 教 材 .让 表 达 方 法 清 晰起 来 : 灵
活 运 用 教 材 . 表 达方 法 鲜 活 起来 让
一
事实上. 古今 中外 所 有 有 成 就 的 械地 运用” 及 准数 字 是 用 ” 错 误 的
学 生 难 以 领 悟 教 师 可 通 过 改 造 教 定 然 明 白 : 文 以 “ 水穿 石 的奇 观 ” 几 乎 一无 所 有 课 滴
材 . 表 达方 法 凸 显 起来 . 晰 起来 . 让 清
引 出“ 示 ” 真实 可信 , 人 信 服 : 启 . 令 短
我 1 时 . 家 5口人住 着 3间 0岁 一
标 。惟 有 实 现 了这一 目标 。 生才 能 锲 而 不 舍 , 学 日雕 月琢 . 定会 滴 穿石 肯 形 成 语 言 解 读 、语 言 表 达 的 基 本 素 养 而 对小 学 生 而 言 . 语 表 达 方 法 言
国内外教材中的语用知识研究述评
外二 / 外 语 教 材语 用 知识 研 究综 述 的基 础上 ,探 究 教 材 中语 用知 识类 型 、 分布状况、 存在问题 , 提 出语 用 知 识 渗透 于外 语 教材 的若 干原 则 。
一
使用更为礼貌和正式的语言 1 。他们 的研究表明 这 样 的教 材 忽 略 了 同 一 性 别 语 言 也 有 强 弱 的变
外 语 教 材 中语 用 知识 分 布 如何 呢 ? 本 文 拟在 国 内
作 为 社会 的两 大 主角 , 男 人 和女 人 , 他( 她) 们 的语 言具 有 各 自的特 征 。这 种 特征 是 否在 语 言教 材 中有所 体 现? 为 此 , S i e g a l& O k a r n o t o ( 2 0 0 3 ) 调
化, 忽视 了 自然 语篇 中跨 性别 语 言 的混 用 。 对性 别 语 言的传 统 描述 不 仅 是 不确 切 的 ,而且 会 让 美 国 学 习者认 为 东方 文 化 是那 样 的怪 诞 。
( 二) 教 材 中的会 话含 义
、
国外 语 用教 材 研 究
国外 关 于语 用 知 识 渗 透 于 教 材 的研 究 散 见 于期 刊 和 编著 中。 就现 有 的相 关 文献 而 言 , 教材 的编 辑 者 为本 族语 者 , 使 用 对象 为二 语 或外 语 学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5—常有一
基金项 目: 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规划基 金项 目( 1 2 Y J A 7 4 0 0 3 0 ) ; 陕西省 教育厅科研计 划项 目 ( 2 0 1 3 J K 0 3 0 9 ) ; 西
安外 国语大学 重点教研项 目( X J G 2 0 1 1 0 3 ) ; 陕西省 教育科学 “ 十二 五” 规划 2 0 1 2年度课题 ( S G H1 2 4 7 8 ) 以及 2 0 1 2年陕 西
浅谈外语教学中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系
浅谈外语教学中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系作者:李海燕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4年第05期【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体系;言语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为完成特定交际任务时对语言的使用。
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区分的理论在现代语言学史上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本文分别探讨了“语言”和“言语”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范畴的划分,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阐释“语言”和“言语”理论对外语教学的重要启示和影响。
【关键词】语言;言语;关系;外语教学0 引言早在19世纪初,德国的语言学家洪堡特就提出过区分语言和言语是十分必要的。
“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他的现代语言学奠基之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开创性地对“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进行了全面的区分和阐述,并首次提出了“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等概念。
自此,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受到了全世界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在我国语言学界开展了多次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大讨论,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有无必要区分语言和言语,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许多学者各抒己见,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但是语言和言语必须区分开来这一事实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且这一理论的运用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启示和影响也成为语言研究者们的研究对象。
1 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这部著作中,用了不少生动的比喻来描写语言中的现象和问题。
在探讨语言和言语的关系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奇怪的数学公式:1+1+1……=1(索绪尔,2003:41)这是索绪尔用来形容语言和言语关系的一个公式。
从数学理念上看,我们可以完全推翻这一公式,因为在数学领域,无数个1相加永远不可能再等于1,那么这位语言学大师建立这一公式的理据何在呢?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这个数学公式可以被“翻译”成:言语+言语+言语+……=某种语言它的含义是:无数言语的总和等于语言。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分析(人教版英语)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分析(人教版英语)从事英语教学的十多年来,初中的英语教材在不断的更新变化,除了知识的加深,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学生的交际互动等活动,这为学生的交流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但也会给一些学生带来不少的学习的障碍。
就多年的教与学,我想对现阶段的英语教材和英语教学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特点。
1.教材认真贯彻了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精神,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和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在教学内容中注意思想情感教育,着眼于提高民族的道德和文化素质。
2.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比较好地处理了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以及获得技能与运用技能之间的关系。
语言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技能,是交际工具。
语言应在用中教,用中学,学中用。
教科书按语言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虽然学得少一些,但学生能积极地运用。
使用新教材的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明显提高,打破了过去不能讲英语的哑巴局面。
3.教材内容切合青少年的生活实际,适合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征。
图文并茂,形式多样,有吸引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且复现率高;注意开发学生智力,启发思维,培养观察、分析、判断、想象等能力。
教师觉得内容好,爱教;学生有兴趣,爱学。
4.教材“配套成龙”,方便教学。
教材系列化利教利学,从教学方法到教学要求都有一定的弹性。
有了视听教材的配合使人感到身在祖国,照样能看到、听到、学到地道的英语。
教师使用教学用书,对教什么,怎么教,解决什么问题,教学方法、步骤都比较清楚,而且还可以学习教学用语。
有位教师深有体会地说,教了这本教科书才体会到自己是英语教师,学生也真正在学英语了。
5.具有改革精神的教材促进了中学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的改革。
新教材着眼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
因此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过去的一些教学方法,例如,语言教学要联系实际;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实现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教师需要发挥不同的“角色”作用;在重视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要进行四项技能的全面训练;增加口试和听力测验,促进了外语测试方法的改革,等等。
聚焦语言实践与运用培养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1为例
1222018年23期总第411期ENGLISH ON CAMPUS聚焦语言实践与运用 培养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1为例文/程燕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以课堂为主阵地,语言实践活动主要靠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语言环境很受限制,这就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多花心思,通过创设真实或者几近真实的语言环境,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实践与运用的机会,使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得到较好培养。
一、构建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环境,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英语交际能力《课标》要求英语教师要善于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语言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话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语言活动要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项目的真实意义和用法。
构建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要善于将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言语环境,把生活要素“引入”课堂,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言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将教材变成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对源于生活的任务设计有一种亲切感,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兴趣和动机。
以教学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1 Where did you goon vacation?为例,本单元的语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一般过去时的用法,课本里设计了多种生活情境,旨在让学生通过师生、生生的之间的语言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但纵观全单元,话题多为虚构,介绍的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谈及的地方名貌似熟悉,却又显得有点陌生。
为了创设更为贴近生活的、更为真实的语言情境,授课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对3b进行了调整,要求同学们互相走访进行问卷调查,然后,作调查情况汇报,汇报的时候必须向大家呈现被访问者预先准备好的外出活动照片,使语言活动有图有真相,老师把学生的生活照片投影到屏幕上,照片中景色与人物交融,情境逼真,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和参与交际的欲望。
言语理解教材知识点总结
言语理解教材知识点总结言语理解是指借助语言和语言符号进行信息的表达、理解和交流的能力,是人类沟通和交流的基础。
言语理解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到个体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同时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言语理解教材,我们可以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从而提高自己的言语理解能力。
下面就对言语理解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言语理解的基本概念1. 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通过声音、文字等符号系统进行交流的工具,是交流和表达思想的方式。
语言可以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形式,同时也包括了各种不同的语言符号、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等方面的内容。
2. 语言理解的定义语言理解是指个体通过语言符号表达的信息,能够进行理解、解释和应用的能力。
语言理解的过程包括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储存信息和应用信息等几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语义、语法、语境等知识来进行信息的解析和理解。
3. 言语理解能力的重要性言语理解能力对个体的认知、交际和表达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具有良好的言语理解能力的人,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交流和表达。
二、言语理解的认知过程1. 言语理解的认知层次言语理解的认知过程主要包括语义理解、语法理解、语用理解和语篇理解四个层次。
语义理解是指理解语言符号的含义和意义,语法理解是指理解语言符号的结构和形态,语用理解是指理解语言符号及其所在语境的使用和意图,语篇理解是指综合理解和理解一个完整的语言信息单元。
2. 言语理解的认知过程与模型言语理解的认知过程包括了感知、理解、存储、应用等几个关键环节。
言语理解的认知模式主要有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和交互模式等。
三、言语理解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规律1. 言语理解的影响因素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主要有语言能力、认知能力、情境因素、语境因素等。
语言能力包括了语音能力、词汇能力、语法能力、语用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认知能力包括了注意力、记忆、思维、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情境因素和语境因素包括了信息的实际环境和信息的语言环境等影响因素。
探寻言语形式,在突围陌生感中发展言语智慧
I教法I_本版编辑/师国俊探导"§■语形式,存突围阉洼感中岌屎言语智慧◎魏宝芹(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江苏扬州225811 )摘要:教材文本中蕴藏的很多言语形式,学生并不能一开始就形成关注与共鸣,表现出熟悉的陌生化特征,这些语言学生没有经历过,没有聆听过,没有思考过,内心充满了新奇感。
教师需要做文本语言的知音,紧扣这些陌生化的语言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反复咀嚼的过程中辨析、悦纳,经历独特鲜明的“第一次”。
本文提出要关注陌生化字词,感受表达的精准;关注陌生化表达,体悟句式的精妙;关注陌生化语言,领悟对比的力量;关注陌生化布局,体验结构的严谨,促进学生言语生命地发展。
关键词:表达精准句式精妙对比领悟严谨结构教材文本中蕴藏的很多言语形式,学生往往并不能一开始就形成关注与共鸣,表现出熟悉的陌生化特征,这些语言学生没有经历过,没有龄听过,没有思考过,内心充满了新奇感。
教师需要做文本语言的知音,紧扣这些陌生化的语言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反复咀嚼的过程中辨析、悦纳,经历独特鲜明的“第一次”。
笔者即以《三顾茅庐》一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关注陌生化字词,感受表达的精准文似看山不喜平,真正善于运用语言文字的作者并不喜欢选择生僻的语言,而是赋予一些常态化的语言以极具个性的内涵。
教师就需要紧扣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陌生化的语言,揣摩其所裹挟的丰富内涵,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准独到。
《三顾茅庐》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以一连串看似熟悉但却陌生的动词展现了刘备尊重人才的鲜明形象,教师即紧扣这一陌生化的语言内容展开了如下教学:首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之后的语段,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按序概括罗列刘备的一系列动作: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走进去、恭敬等候、快步走进、同诸葛亮见面。
其次,引导学生朗读这些动词,明晰这些动作在生活中很普通,但置放在“三顾茅庐”的情境中却又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鼓励学生将这些动词浸润在故事情境中开掘想象,开掘出其蕴|64I语文秣学a讯•小学I2018.9藏的丰富内涵:“下马步行”感受刘备绝不肯在诸葛亮面前耀武扬威地骑在马上,早早下马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轻轻敲门”“走进去”,防止打扰到诸葛亮,一直都小心翼翼,这正是刘备求贤若渴的体现;“快步走进”正好与前面的等候与“轻轻”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刘备就要与诸葛亮见面时的激动……这些看似常态化的动作刻画非常细致,只有把握了人物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才能准确揣摩人物的个性特征。
探讨言语—语言智能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探讨言语—语言智能与英语教学的整合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程改革,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两者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依据加德纳的观点,人类有8 种智能类型: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知自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加德纳认为所有的智能在本质上都是价值中立的,而且所有的智能都可以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
当八种智力被应用于教学策略时,学生在学习上往往能够取得令人激动的突破。
很多热衷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师极力构建开放的教育系统,以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然而由于受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如遗传、环境和文化等影响)、教师对智能的个人偏好、以及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致于多元智能在教学中的运用往往顾此失彼。
如果教学效率是从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单一维度来评价的话,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往往是失败的,毕竟我们不能否认知识掌握的重要性。
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要有效地融入课堂当中,一方面要贯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科特点,有主次之分,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
1 言语—语言智能的基本概念语言是一种卓越的人类智能,它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在语言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像英语之类的第二语言的教学。
言语—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包括用语词思维、用语言表达及洞察复杂内涵的能力,这包括语法、幽默、故事、诗歌、暗喻、明喻、抽象推理、阅读和写作、符号思维、概念图形。
[1]在英语教学中,言语—语言智能应该围绕听、说、读、写这四个基本要素进行,而不是目前的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占用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向学生们进行灌输,让学生们处于消极被动的位置对英语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
2 言语—语言智能学习情景的创设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之一,具有交际性和实践性特点,必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聚焦语文要素 开展言语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再思考
[摘 要]在统编版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聚焦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开展言语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基于文本,运用比较体会、迁移运用等语文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围绕文本情境开展言语实践,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 小学阅读教学 语文要素 言语实践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两大特点,为了贯彻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将语文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明确化、序列化,通过语文要素渗透到阅读和习作单元中,让语文教学内容更聚焦。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围绕新课标理念,聚焦语文要素,结合课文开展言语实践活动,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围绕情境,在对话中建构语用知识(一)借助课文情境,理解积累语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选入的文本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读写训练资源,是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效载体。
教师可以巧妙借助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理解和积累语言。
例如:《朱德的扁担》(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生活理解词语,丰富学生的积累”。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聚焦课文中的“同志”一词,在理解和积累语言的言语实践中,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首先,引导学生比较“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的相同之处,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接着,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课程与教学Kechengyujiaoxue聚焦语文要素 开展言语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再思考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魏银珠教师相机小结“同志”就是为了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积累,围绕“同”字进行扩词练习:“同学”就是一起学习的人,“同事”就是一起做事的人,“同乡”就是出生地相同的人,“同伴”就是相互帮助的人。
上述教学中,教师巧妙借助课文情境,在比较联系和拓展生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
在这样的言语实践中,学生的语文知识丰富了,语用能力得到了历练。
(二)创设生活情境,实现言意兼得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加强语文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的有效联系,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提升语用能力。
思想和语言的生长——基于部编教材小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新思路
LiberalArtsGuidance2021年06月(总第414期)文理导航No.06,2021Serial No.414思想和语言的生长———基于部编教材小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新思路顾军然(淮安市新安小学,江苏淮安223200)【摘要】部编本教材采用了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增加了大量课外阅读要求,在习题设计、课文选取等方面,都力图贴近学生的语文生活,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
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教育理念,以发展学生语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对部编本新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写特点进行了研读和探讨,并在整体把握部编本教材现代性、工具性、人文性、实用性的基础上,围绕小学部编教材提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语用能力的新思路,力求通过对新教材的合理优化和创新利用,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文字感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部编教材;小学语文;语用能力语用能力主要指学生对语言文字综合理解、分析、审美和应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强化语用能力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思想内涵,促进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和交际素养的锻炼与发展。
部编本作为全国范围内使用的新教材,具有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更加重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品质与能力的培养。
教师基于部编教材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应紧扣语文知识“学什么”、“怎么学”的中心内容,深入挖掘教材语文要素潜在价值,精心设计与单元主题相契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能在完整、新颖、系统、灵活、趣味的学习中,深刻感知文本思想精神,有效实现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一、紧扣语文核心目标要素,领悟语言文字深层涵义教师在渗透语用能力的教学中,要探寻教学目标与教材要素的最佳契合点,让学生在应用语言、文字、词句的过程中,能结合自身的社会经验和语文知识,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掌握文中语言特点。
例如,教学《观潮》时,教师可设置言语运用为主线,带动课文内容、情节和思想的理解,指导学生在听、说、读、写、思的学习体验中,扎实、深刻的展开语言文字的锻炼。
彰显范本效能,转化言语经验
彰显范本效能,转化言语经验作者:徐丽蓉来源:《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24年第01期语文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课程。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语用意识,助力学生言语经验的形成。
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内容可以及时开拓,结构可以现场构思,技法可以当堂训练,唯有言语经验难以在短时间内明显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应用教材中的大量名家名篇,借助其典型的榜样和示范性价值,助力学生言语经验的逐步形成。
一、对照仿写,汲取缺乏的言语经验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有限,所接触和积累的语言素材及资料也相对有限。
导致学生的语言与教材中的课文存在着较大差异。
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缩小与文本之间的语言差异,促进学生内在认知经验的不断发展。
例如,在学习《开国大典》一课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特定词汇和独特的言语形式描绘开国大典的壮观场景和宏伟画面,展现出整个过程的隆重、庄严和热烈的氛围。
如,在描绘天安门城楼的装饰时,连续运用了“城楼檐下”“分挂两边”“迎风招展”等词语,为整篇文章奠定了庄严肃穆的氛围。
而在描写人们汇聚在天安门广场的场景时,作者通过巧妙的比喻,如“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营造了人山人海的场景。
当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时,作者运用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的句式,将描写的笔触指向了在场的三十万人,并运用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等词,这些丰富的句式和精妙的词语使描绘的画面和言语形式处于高度匹配与协调的状态。
对于学生而言,这些都是极具新鲜感和冲击力的言语形式,是其原始储备中匮乏的资源,教师可以依循着这样的教学步骤,促进学生言语经验的积累:一,围绕语言内容想象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感知和想象文本所描绘的盛况;二,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四字词语的连用、排比等形式。
要让学生意识到,只有通过这样的言语形式,才能达到良好的表达效果;三,引入与开国大典相关的场景和画面,鼓励学生使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和典型句式,并通过写作练习来转移和应用这些经验。
创设适当情境,让学生学会表达
创设适当情境,让学生学会表达作者:耿荣芳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1年第08期[摘要]适当的情境是学生表达的温床。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感知情境、想象情境、演练情境、辩论情境、生活情境等,以促进学生的概括表达、自由表达、深刻表达、生动表达和真情表达,使学生在表达中理解感悟文本的思想内容,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统编教材;创设情境;学会表达[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7-9068(2021)22-0019-02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
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大都比较关注阅读内容的感知领悟,而相对忽视语言的表达。
怎样才能让学生由阅读内容的关注走向语言表达呢?这就需要教师从文本的特点出发,为学生创设出适当的情境,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丰厚的土壤,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一、创设感知情境,促进学生概括表达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不是依靠单纯的语言训练就能达到的,而是应在学习体验、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才能达到的。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概括是理解与表达之本。
教师依据文本内容特点创设相应的感知情境,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一)在问题引领中感知,学习概括表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设置统领全文的主问题,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使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海底世界》一课时,教师以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展开教学,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海底的景色是怎样的奇异以及物产是怎样的丰富的相关描写。
在这一主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边阅读边归纳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这样教学,让学生真正经历了由概括到具体再到概括的学习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也使学生学会了清晰有序的表达。
王崧舟语文教师如何细读文本内容
王崧舟:语文教师如何细读文本内容王崧舟教师博览我固执地认为,细读文本应该是语文老师最重要的基本功。
我跟老师们开玩笑:“你们备课,假如手头没了教参,怎么办?”有老师说:“没事儿,我有教案集,而且是全套的。
”“是的,我们有全套教案集。
假如,教案集也没了呢?”有老师说:“也没事儿,我有网络,搜一下,全有了。
”“是的,搜一下,全有了。
但是,允许我再矫情一回,假如网络也没了呢?”老师们沉默了。
其实,沉默的原因很简单,也很深刻:当什么都没了的时候,我们还有独立面对教学文本的勇气和能力吗?其实,课程改革的所有问题,最终一定会集中到一个地方——课堂;而课堂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又一定会集中到两个问题上。
第一个就是教材问题,第二个就是教法问题。
教法的背后,一定有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着教师对教材内涵和主旨的把握。
也就是说,教师有怎样的教材理解,就会有怎样的教法选择。
因此,就语文课程而言,我认为教材问题永远是第一位的。
大家都知道“南辕北辙”的寓言故事,教材要解决的,是方向问题;教法要解决的,则是方法问题。
如果方向错了,你的教法再丰富,再灵活,再高效,就像寓言故事所讲的,你的马儿跑得再快,你的驾驭技术再高,你带的盘缠再多,也没用!不但没用,反而会帮倒忙,会使你离楚国越来越远。
对语文教师来说,教材问题才是前提、关键。
那么,如何解决教材问题呢?根本出路只有一条——细读文本。
这是我一贯强调的,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第一是细读文本,第二是细读文本,第三还是细读文本。
若没了教参,没了教案集,没了网络,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独立自主地细读文本的功夫。
有了这身功夫,你便大可在语文的江湖,“传一曲天荒地老,共一生水远山高。
正义不倒,会盟天下英豪,无招胜有招”。
1、直面文本先读教材,先直面教材,先用心用力地钻研教材。
这才叫直面文本。
“直面”在这里有三层意思,第一是“首先”,直面文本就是首先读文本;第二是“直接”,直面文本就是直接读文本;第三是“专注”,直面文本就是专注地读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语在外教材在内作者:刘慧莹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7年第2期◎刘慧莹刘慧莹,江苏省大港中学教师。
言语形式,是语言在语境因素下的具体运用形式。
它与言语内容是相对应的概念,言语内容就是语言在语境中产生的意义。
对于教材文本而言,言语内容就是语言在具体文本中表达的意义,而言语形式就是语言在具体文本中的表现形式。
前者侧重于“文本表述的内容”,后者则是“如何表现文本的内容”。
对于文本而言,决定言语内容的往往是某些关键的言语形式点,这些关键点也是作者的艺术匠心所在。
抓住言语形式的关键点,可以深入有效地解读文本,取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具体说来,言语形式的关键点,指的是言语形式的矛盾点、重复点和炼字点。
一、言语形式的矛盾点矛盾,在文学理论中也被称为悖论、诡论、吊诡,即文本与生活、文本与文本的矛盾之处,用美国“新批评”文论家布鲁克斯的话说就是:“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实的陈述。
”“荒谬”与“真实”构成悖论。
孙绍振教授在阐述“矛盾还原法”时分析:“我的还原,只是为了把原生状态和形象之间的差异揭示出来,从而构成矛盾,然后加以分析,并不是为了去蔽,而是为了打破形象天衣无缝的统一,进入形象深层的、内在的矛盾。
”《诗经·静女》中有一句诗:“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这句话表面看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发现“矛盾”。
“俟我于城隅”,即以男子的口吻讲有一位姑娘在城隅等“我”,那“我”是如何得知的?很显然,二人之前一定有过约定,而且是女子主动跟男子说:“某某时间我将在城隅等你”,这样,男子才会如期赴约,并且自豪而忐忑地说:“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俟我于城隅”隐含着一种表述,即是女子主动约会男子的,如果是男子主动的话,那表述方面就应该是“我在城隅等姑娘”,也就是说,肯定是女子主动说“我在哪哪等你”,并且先于男子到达,这位憨厚的男孩子才会说“俟我于城隅”。
这位漂亮活泼而又调皮大胆的女孩子,不仅主动约会男子,而且主动等待男子,更重要的是主动赠送男子礼物,这种行为也只有在礼教最薄弱的时代才会有,这也正是先民们真实的生活状态。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故事开篇,并不是以主人公为线索,跟随主人公的行踪叙述事件,而是继续围绕茶峒的风俗人情展开。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叙述到此地的民风时,用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莫不”,例如:“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当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词就是“全”“一律”,这些词都是“全称副词”,表示“都”。
于是一个问题出现了:作者在写这个地方的风俗时,为什么用到这么多的全称副词?难道这个地方的人都行动一致,心就那么齐?这显然是与实际生活不符。
其实,作者通过这些略带夸张的全称副词,表现的是一种人们的生活心理与生活方式的相通性。
正因为心意相通,才会互相理解,关系才会融洽。
王维的《山居秋暝》有一个核心的矛盾:空与不空。
诗歌开篇就说“空山新雨后”,点出了“空”字,但是随着诗意的展开,我们发现王维隐居的山并非真正的“空山”,而是一个充满了生活情趣的所在。
这里不仅有潺潺的清泉,还有处于日常生活状态下的普通人,她们要么去洗衣,要么去采莲,抑或是捕鱼,正是一派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的图景。
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说是“空山”呢?其实,王维崇尚佛法,追求空明宁静,喜欢隐居在安静的环境中,但是他毕竟不是和尚,不是高僧,而是一个诗人。
他不是用禅宗的眼光来观察这个世界的,而是用诗人的审美眼光来审视这个世界的。
王维内心是有着深沉的“人间情怀”的,他绝对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得道上人。
因此,他的诗歌中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他的诗歌说到底也是人间百态的鸣奏曲。
矛盾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矛盾的主体最终达到深层次的统一。
发现文本的矛盾,并且对矛盾进行解剖,最终使得矛盾冲突变成和谐统一,这就是解读文本时发掘矛盾价值的途径。
二、言语形式的重复点重复,就是作者有意识地反复使用某些词,起到抒发强烈感情、加强语势的作用。
重复,并非语法上的赘余,而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进行变形化处理。
这些重复点,往往是理解作者内心世界的关键,是理解整个文本的关键。
巴金的《小狗包弟》,从言语形式上讲,本文出现了大量的“我”和“自己”,甚至在没必要出现“我”的地方,作者也用了“我”这个第一人称代词。
例如: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
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从想象包弟被解剖,联想到自己的灵魂也在被解剖,作者感到“羞耻”,“瞧不起自己”,其实就隐含着一种痛彻心肺的忏悔。
作者有时用“我”,有时用“自己”,有时连用为“我自己”,如此众多的表示第一人称的词,不仅说明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想法众多,心情多样,急切地想要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乃至有一种“语无伦次”之感,同时,这众多的第一人称代词,有对自己的指责,有对自己的批评,也有自己的忏悔,这是一种直面人生的勇敢,也是一种人生的深刻自省。
无独有偶,陆蠡的《囚绿记》,这篇文章用到的“我”特别多,经统计,文章有84处出现了“我”字,特别是在第5段和第8段,“我”轰炸式的出现,肯定不是没有原因的。
其实,将这两段中三分之一的“我”去掉,丝毫不影响文章的表达,甚至能让文章更为简明清晰。
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例如第八段,教师可将不必要的“我”字都去掉,请学生比较分析二者的区别,然后去体会“我”从审美观照的“爱”向“自私占有”的爱的过渡与转变。
去掉“我”之后,感情似乎没有这么强烈了。
用了这么多“我”,好像很急切,急切地占有眼前的绿叶,而且感情很强烈,是一种强烈的主观意愿。
这一小段话,用了以“我”为开头的句子,一连用了三个,而且短短几句话,出现了7个“我”,这就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强烈的主观性,同时也照应了本段开头的“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一般说来,感情冲动、强烈的时候,往往会重复使用某些词,这些词就是理解文本主旨的关键。
当然,言语形式是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如果对言语内容的表述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这种重复就是语法错误了。
三、言语形式的炼字点文章写作,特别是文学创作,是一个精神性的创造过程。
这种创造性不仅体现在文本主题的深刻、形式的新颖,还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
古人就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之说。
类似的诗歌炼字的佳话,数不胜数。
诗歌如此,其他文体的创作也是如此。
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有一句话:“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其中的“人”字常被人忽视。
将这两句改为“二川溶溶,流人大海”,感觉没意思,因为与阿房宫没有直接的关系。
改为“二川溶溶,流过宫墙”,感觉味道不足。
流过,说明阿房宫是建造在渭河和樊川边上,没什么奇特的。
但如果说“二川溶溶,流人宫墙”,两条大河,相距不可能很近,居然流入了阿房宫,那么阿房官构建之奇、规模之宏,由此可见一般。
“溶溶”,粤教版教材注释为“水流缓慢的样子”,人教版教材注释为“水势浩大的样子”,比较而言,后者的解释更有艺术性,更能衬托出阿房官的特点。
柳永的《雨霖铃》中有句词:“骤雨初歇”,一个“初”字说明暴雨刚刚停止,天上不可能有夕阳,不可能有晚霞,而只能是阴冷,这样,在一个阴冷的黄昏,听着蝉凄切的哀鸣,这种环境,这种氛围,被作者渲染到极点。
还有,主人公显然不想离别,想永远和恋人待在一起,但是总是要离别。
正在这时,天下起了暴雨,主人公心情肯定很高兴,因为终于找到了一个放弃离别的客观理由了,所谓“人不留客天留客”:不是我不想走,而是雨太大了,自己无法离开。
但是一个“歇”字打断了主人公的美梦。
骤雨停止了,主人公再也没有滞留的理由了,那内心的痛楚与失落可想而知。
王昌龄的《从军行》有一句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一个“穿”字,堪称神来之笔。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边关将士生活在像春雨江南那样的环境中,金甲能“穿”吗?显然不能,这就说明了边关环境之恶劣,风沙之大;进一步想,即使风沙很大,那如果将士们整天待在屋子里不出来,那金甲能“穿”吗?显然也不能,这说明将士们需要进行野外活动。
再想一下,即使是野外活动,如果偶尔穿着盔甲出来走走,黄沙能把金甲磨穿吗?显然也不能,必须是经常在户外活动。
再退一步想,即使是经常在户外活动,即使有风沙,那需要多大的风沙才能将金甲磨穿?这也暗示出风之大,沙之多。
如果没有战争,金甲也不可能“穿”,这也说明了战争之频繁、战争之惨烈。
炼字,并非考试意义上的炼字,即按照一定的格式和程序进行的答题规范,而是要深入到文本内部,运用“换词法”,体会字的精妙之处。
当然,言语形式的矛盾点、重复点和炼字点,相对于博大精深的言语形式来讲,只能算是恒河沙之一粒。
而只有在关注文本的言语内容的同时,也注意到言语形式的特殊之处,对文本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入,对作者的艺术创造的功力,也多一份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