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册《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三年美术一张奇特的脸说课(5篇)
三年美术一张奇特的脸说课(5篇)第一篇:三年美术一张奇特的脸说课《一张奇特的脸》说课材料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张奇特的脸》,是小学美术第六册《一张奇特的脸》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美术三年级的一课,属于造型·表现的课程。
本课是一节陶艺制作课,同时也是一节浮雕头像的制作课,教材涉及到的造型并不是严谨的写实造型,而是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幻想与表现。
所以,除材质运用各式各样、造型表现千变万化以外,更强调形象的夸张以及变形,借助变异、装饰、组合、象征等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需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接触陶泥、体味造型表现、亲近自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借助学生的好奇心理与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了解古今中外头像造型艺术的同时,初步感受不同人文环境、文化背景所孕育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陶艺,了解浮雕头像造型艺术,感受不同造型给人带来的美感。
2、能力目标运用搓、揉、捏;借助工具压、按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人物头像。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造型艺术,增强学生对陶艺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自己独具特色的浮雕头像。
教学难点运用变异、装饰、组合、象征等艺术语言,大胆的将面部五官进行夸张和变形。
二、说教法依据三年级学生特点,采用情景创设、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引伸对比等方法,“以学生自主、教师引导”进行教学。
期间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展示。
三、说学法充分借助游戏、课件等形式,通过观察、比对,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教师作为辅助者,引领学生整理、归纳和总结问题。
让学生对人的面部特征、艺术形象有更深刻和直观的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展示学生生活中的照片,借助夸张的变形,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教案一张奇特的脸
美术教案一张奇特的脸教案标题:美术教案-一张奇特的脸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一张奇特的脸,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学生能够绘制一张奇特的脸,并运用适当的色彩和线条表达自己的创意。
3. 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的创意和努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一些奇特的面部表情和特征,如夸张的眼睛、大鼻子、长长的嘴巴等。
2. 绘画工具,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等。
3. 白纸或画板。
4. 学生的美术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奇特的面部表情和特征的图片或实物,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特点。
2. 提问学生,他们认为什么样的面部特征可以使一张脸看起来奇特?他们有没有见过或画过奇特的脸?主体活动:3. 让学生在纸上或画板上用铅笔勾勒出一张奇特的脸的轮廓。
4. 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线条和形状来绘制奇特的眼睛、鼻子、嘴巴等面部特征。
5.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6.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完成自己的作品。
展示和分享:7.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创作时的想法和感受。
8.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鼓励他们尊重他人的创意和努力。
总结和评价:9. 回顾学生在这堂课上学到的内容,强调他们观察和描述的能力,以及创作和表达的能力。
10. 鼓励学生思考,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绘制奇特的脸,并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
1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艺术工作室,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延伸:1. 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模板或简单的示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完成作品。
2. 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奇特脸部特征的表达方式,并鼓励他们尝试更复杂的绘画技巧和材料。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创作表现。
人美版美术三下《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人美版美术三下《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人美版美术三下《一张奇特的脸》,让学生了解有关脸部特征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3.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人美版美术三下教材《一张奇特的脸》。
2.图片或模板展示奇特的脸部特征。
3.纸张、铅笔、彩色铅笔或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4.样本脸部特征的展示板或大屏幕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1.向学生展示奇特的脸部特征的图片或模板,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能看出这些脸部特征与我们平常所见的人脸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探究(20分钟)1.向学生展示教材上的《一张奇特的脸》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奇特脸部特征。
2.引导学生发现奇特脸部特征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如夸张的比例、变形的线条等。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实践(40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挥,选择自己想要画的奇特脸部特征,并在纸上勾勒出基本线条。
2.引导学生运用创作方法和技巧,夸张特征、变形线条等,将基本线条转化为具体的奇特脸部特征。
3.提醒学生注意细节,如眼睛、鼻子、嘴巴的位置和形状等,并适当运用阴影和颜色进行渲染。
4.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总结(15分钟)1.让学生互相交流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
2.提醒学生积极欣赏他人作品,表达自己的赞赏和建议。
3.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脸部特征创作方法和技巧,以及创作时要注意的事项。
拓展(15分钟)1.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尝试其他奇特脸部特征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2.提供一些额外的练习题或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世界名画或艺术品,分析其中脸部特征的构图和表达方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脸部特征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我将继续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并提供更多的练习和拓展内容,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其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2019-2020年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16.一张奇特的脸》教案
2019-2020年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16.一张奇特的脸》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各民族脸部造型艺术的魅力及特征。
2、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泥塑,创作一张奇特的脸,提高非写实性造型能力,培养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以及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张造型奇特、富有创意的脸。
难点:五官的造型与装饰。
教学准备:1、古埃及面具、京剧脸谱等图片资料;2、泥、羽毛、弹珠、瓶盖等小物品或各种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教师出示古埃及面具、京剧脸谱、贵州面具等图象,看看跟我们普通的脸有什么不一样?请同学们看了以后,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些艺术品。
2、揭示课题: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做一张奇特的脸。
二、组织学生讨论1、为什么这些脸看上去比较奇特?(分析这些艺术品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五官: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烈2、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还见过类似的艺术化的脸,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3、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做的脸有多奇特!出示学生作品,看看他们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奇特的?(1)脸的形状师:这些脸的形状都各不相同,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接近什么形状?梯形长方形圆形椭圆扇形(2)脸的装饰设计时,要先想好脸的外形,可以是三角形、圆形,也可以是长方形,面具上的五官、花纹越奇怪越有趣。
脸上除了涂上鲜艳的颜色,还可以用羽毛、树叶、骨头、绳子、刀剑来进行装饰,这样的脸就变得更奇特了。
三、学生创作1、师:看了这些小朋友做的脸,你们是不是也很想玩一玩啦?好!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准备设计一张怎样奇特的脸。
和你的小组伙伴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讨论交流)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1、学生作品展示,请设计者介绍设计意图、制作经验,请其余同学发表对作品的看法或修改建议。
2、教师对同学们的制作过程给予评价,对作品提出思考性建议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研究、完善。
《一张奇特的脸》教案
《一张奇特得脸》教案ﻫ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得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各具特色ﻫ得造型艺术,增加学生对陶艺学习得兴趣,培养学生得想像力、创造力与动手能力。
ﻫ2、尝试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压按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得脸部形象。
ﻫ二教学重点:掌握泥塑浮雕头像得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得独特得浮雕头像。
ﻫ三教学难点:五官得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得实际应用。
ﻫ四教学准备: 泥、垫板、辅助材料ﻫ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您们喜欢瞧电视吗?老师要给大家瞧一个非常有意思得短片。
想不想瞧?那么在瞧短片时,大家要注意观察您见到得人物得表情,瞧瞧她们得表情有什么特点。
ﻫ2、点击课件,瞧录象。
ﻫ3、好,短片结束了。
谁来说一说:“您瞧到得人物得表情有什么特点?您可以学一学吗?”学生回答:……小结:总得来说,都就就是一张张很奇特得脸。
(板书课题)(二)欣赏ﻫ1、“小品王”赵本山照片与她得肖像漫画ﻫ(1)、同学们您们认识她吗?赵本山得脸型就很有特点,她自称自己就就是什么脸啊!另一张画家给她画得肖像漫画, ﻫ(2)漫画中得脸型与现实中得脸型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奇特?(板书:脸型、变形)您们还知道哪些奇特得脸型?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3)、学生反馈讨论结果,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奇特脸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点击课件)ﻫ(3)人们常说脸上得五官就就是哪五官?2、毕加索得作品《少女得脸》ﻫ(1)这幅画就就是毕加索得作品《少女得脸》,大家瞧了这幅画给您什么感觉? ﻫ(2)少女脸得那些部位发生了变化?(板书:五官、夸张)(3)游戏请学生上台做鬼脸,瞧谁得五官变形最奇特?3、奇特得面具(点击课件)师:这些艺术品得共同特征就就是五官得形状、位置奇特、色彩鲜艳。
(板书:色彩鲜艳)4、图坦卡蒙金面具(点击课件) ﻫ师:大家瞧瞧,这张面具就就是用什么材料做得?图坦卡蒙就就是古埃及得一位大法老,她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就在她得脸上罩了这个金面具。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脸部艺术。
知道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差别。
2、了解、感受陶艺这一造型艺术带给人们的美感。
增强学生对陶艺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尝试运用捏、搓、揉,并借助工具按压等不同的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具特色的脸。
教学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陶泥、垫板、制作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一、引入1、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带大家到世界各国去“旅行”一趟。
在旅行途中,大家要注意观察你见到的各种人物的头部。
2、点击课件,看录象。
3、好,旅行结束了。
要请大家来回答个问题:“你看到的那些人物的头部,包括脸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小结:总的来说,都是一张张很特别的脸。
他们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漂亮,更吸引人,在脸上进行了许多的装饰。
像挂上珠子,插上羽毛……还有的呢,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有的脸上还刺(画)有图案。
这是一些民族的“纹面”习俗。
这种习俗呢,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里也有。
(看课件),这是云南的独龙族和我国台湾的一个少数民族的“纹面”。
他们为什么要“纹面”呢,有很多说法,但有一点,就是要让自己的脸看起来更奇特,更漂亮,更吸引人。
待会的制作中,大家就可以灵活运运用这些会让脸看起来更特别的方法。
二、欣赏“头像工艺品”,分析怎样的脸是“奇特的脸”1、接下来,老师还要带大家去看一些古今中外的精美的头像工艺品。
我们经常说,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往往有很多区别。
大家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思考这两个问题:(1)艺术作品中的脸和现实生活中的脸有什么不一样?(2)怎样的脸才是“奇特的脸”?2、点击课件,欣赏“头像工艺品”3、点击课件,看图比较。
交流、分析前两个问题。
三、了解陶艺的制作的基本方法1、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些精美的头像工艺品,有的是用皮革制作的,有的用金属,有的用木头……材质各式各样,所带来的艺术效果也大不相同。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小学美术《一张奇特的脸》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
2、学科:美术。
3、课时:1课时。
4、课业类别:造型·表现5、学生课前准备:①、自学本课内容,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②收集有关“奇特的脸”的资料(文字和图片资料)。
陶泥或橡皮泥、辅助材料(如:羽毛、瓶盖、小棒、弹珠、豆粒等)。
6、教具准备:课件、范作、多媒体展台、陶泥、辅助材料。
二、教学课题:《一张奇特的脸》三、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十六课,是一节陶艺制作课,同时也是一节浮雕头像的制作课。
通过对古今中外头像造型艺术的观赏,以及对周围人物脸部的观察,初步感受不同人文环境下,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的不同的艺术风格。
本课为两页版面,在第34页中分别呈现了来自古埃及的图坦卡蒙金面具、中国京剧脸谱、中国贵州傩戏面具中的头像,这一页的设置主要是营造人文情景,涵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同时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
第35页中,一方面提供了优秀学生作品,一方面使学生了解陶艺简单的制作工艺。
在教师的示范与引导下,使学生认识到用泥巴制作一张奇特的脸与其他材料的不同之处,从而拓宽思路,积极地进行创作。
这节课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经验,同时为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和艺术进行了知识性的探索和学习。
四、学生分析孩子们对一张奇特的脸非常感兴趣。
在这节课中,学生和教师的资料展示对解开孩子们心中的谜团,了解生活、了解多元文化提供了研究的平台。
通过多方面的信息资料综合展示,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为今后在学习生活中积极地发现问题、积累知识,自主、探究地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设计理念1、采用图片与教师讲解、音乐三者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感受新知,2.游戏教学法不仅烘托了课堂气氛,更加深了学生们对重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为让学生们认识和理解塑造一张奇特的脸要采用变形、夸张的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游戏的环节,即学生通过“变脸”“做鬼脸”的方法来亲身感受脸部的变形与夸张。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脸部艺术。
知道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差别。
2.了解、感受橡皮泥这一造型艺术带给人们的美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尝试运用捏、搓、揉,并借助工具按压等不同的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具特色的脸。
教学难点:脸部形象变化丰富,特点突出。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学生准备:橡皮泥、垫板、制作工具、装饰物、教学课件、面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展示各种面具图片。
师:见过这样的脸吗?能不能说说在哪儿见过?它和平常人的脸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2.导入本课主题师:同学们说的真棒,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十六课《一张奇特的脸》。
【设计意图】利用面具等艺术品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创作性思维。
二、欣赏探究激发创作1看一看课件出示各种面具,师提问:书中为什么把这些造型叫做奇特的脸?奇特在哪呢?2.说一说出示课件面具和人脸对比进行对比。
师:仔细看看这张脸与我们的脸有什么不同?师:你能说说怎样的脸才叫“奇特”的脸吗?学生回答;五官变形、色彩夺张…总结;(学生回答,师出示板书:脸型、五官、色彩)总结:(1)脸型奇特(2)五官形状(3)色彩夸张(4)制作材料和方式多样3.技法探究请同学们打开教材35页,师提问:看看书中学生的作品奇特不奇特?它们是用什么做?师:课本上的小朋友是用哪些泥塑办法来塑造奇特的脸的?【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提高了学生审美水平和文化涵养,培养学自主探究的精神4、教师示范:师:看了这么多,我也想做一个,想不想看?演示步骤要先想好,要做一个什么脸型(讲讲变脸型),先拿一部分泥来做脸型,然后我们根据脸型制作出形状位置奇特、表情夸张的五官,下一步就是装饰花纹,越奇特越有趣,像挂上珠子,插上羽毛……还有的脸上还刺(画)有图案。
三年级美术《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创意;3.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发现和表达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想象;2.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组合和表达。
教学准备:1.一些有趣的图片或物品(如动物、植物、水果等);2.画纸、彩色铅笔和彩色油画棒。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师生交流,引发学生对“一张奇特的脸”话题的兴趣。
2.呈现一些奇特的面部表情图片,让学生猜测表情所代表的感情。
3.引导学生关注脸部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Step 2 观察和发现(20分钟)1.准备一些有趣的图片或物品,如动物、植物、水果等。
2.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或物品的特点和特殊之处。
3.引导学生发现图片或物品中类似于眼睛、鼻子、嘴巴等脸部元素。
Step 3 创意和想象(20分钟)1.呈现一些有趣的面部特征图片,如大眼睛、长鼻子、大嘴巴等。
2.引导学生想象和发挥,将不同的面部特征进行组合,形成奇特的面部造型。
3.鼓励学生在想象中多尝试,勇于表达自己的创意。
Step 4 绘制和表达(30分钟)1.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选择一种面部造型进行绘制。
2.学生可以使用彩色铅笔和油画棒进行绘制,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创意中的感情和意义。
Step 5 展示和交流(10分钟)1.学生彼此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验。
2.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和提高。
Step 6 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观察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多进行创新和发现。
拓展活动:1.邀请学生用动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2.让学生尝试将奇特的面部造型应用于自己或他人的肖像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发现,引导学生创新和想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完整版)《一张奇特的脸》教案
一张奇特的脸教材分析:人一生中会遇见多少张面孔,每一张面孔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胖、有的瘦、有的面目狰狞、有的慈眉善目……古今中外的艺术创作中,有很多精美的头像工艺品,材质各种各样,造型千变万化。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陶艺,了解浮雕式人像的造型艺术,感受不同造型带给人们的美感。
应会:尝试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按压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造型艺术,增强学生对陶艺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泥塑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特的浮雕头像。
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学习材料:课前收集资料,陶泥、垫板、辅助材料……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奇特的脸:1。
什么样的脸是奇特的脸?2。
表演奇特的脸:喜、怒、哀、乐、惊奇、鬼脸……3。
相互交流:五官指的是什么?当脸上的表情发生变化时,五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学意图:引导学生直观细致地观察表情的变化,并培养学生将学习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地习惯。
(二)、怎样做奇特的脸:1.欣赏:古代埃及、中国等关于人像造型地艺术。
2.总结:很多立体的造型艺术中,艺术家为了更好的表现人物性格、动态,而大胆地将人物的五官形态、动态进行夸张和变形。
3.“奇特"的条件4.欣赏学生作品。
教学意图:信息交流,提高审美水平及文化涵养。
(三)、我要做奇特的脸:1。
作业要求:发挥想象力,独立或与小组合作一个奇特表情或造型的人像作品。
2。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在轻松互动的气氛中创造,培养创造能力.(四)、欣赏奇特的脸:1.展示:介绍自己作品中最奇特的地方?2。
拓展:欣赏烧制好的作品.教学意图:提高并延伸陶艺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意识以及探究的精神.。
一张奇特的脸美术教案
一张奇特的脸美术教案教案标题:一张奇特的脸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脸部特征。
2.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创作一张奇特的脸。
教学准备:1. 图片或模型展示不同类型的脸部特征,如长脸、圆脸、方脸等。
2. 色彩丰富的绘画材料,如彩色铅笔、水彩颜料、油画棒等。
3. 白纸和画板。
4. 画笔、刷子、水杯等绘画工具。
5.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脸部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的形状和位置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脸部特征可以使一个脸看起来奇特或有趣。
主体:1. 向学生介绍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如线条、色彩、贴纸等,可以用来创作一张奇特的脸。
2.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设计并绘制他们自己的奇特脸部形象。
3. 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如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来突出脸部特征,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创造质感等。
4.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以展现他们的创造力和个性。
总结:1. 让学生展示他们创作的奇特脸部形象,并鼓励他们分享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技巧。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创作方式和表达方式,以及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其他媒介上创作奇特的脸部形象,如雕塑、陶艺、数码绘画等。
2. 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展览,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参观。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
2. 评估学生对不同脸部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评估学生创作的奇特脸部形象的创意和技巧运用。
教学延伸:1. 在其他主题中继续运用类似的创作方式,如创作奇特的动物形象、奇幻的景观等。
2. 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达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等。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人一生中会遇到多少张面孔?恐怕没有人说得清楚。
每一张面孔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胖、有的瘦,有的面目狰狞、有的慈眉善目……古今中外的艺术创作中,也有很多精美的头像工艺品,有的用皮革、有的用木制、有的用金属……材质各式各样,造型更是千变万化,强调形象的夸张与变形,富于装饰性、以强化、变异、装饰、组合、象征等手段表达独特的审美需求。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的学习领域,是由小学美术第6册的陶艺课所演变而来的一节小学五年级美术综合实践课。
二、教材分析:本课由于是根据小学美术第六册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陶艺制作课所演变的一节美术综合实践课,在原有教材的陶艺制作的基础上,综合了美术学科其它方面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欣赏,动手操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夸张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等能力。
学生在了解古今中外头像造型艺术的同时,初步感受不同人文环境下,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的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学情分析:本次教学参与的年级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作为高年级的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能达到一定水平的,想像力、创造力以及对于事物的表现欲和探索欲望也是比较强,而且学生的个性突出,又很能与其他人协调合作,这些都是这节课所需要学生必备的条件。
四、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材质表现的有趣的脸,感受不同的表现效果,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2、借助不同的造型方法和材料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重点:掌握多种方法和材料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奇特的脸。
六、教学难点:脸型、五官、色彩的夸张变形。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教学分析。
年级:五年级课型:美术综合实践课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图画纸、彩笔、油画棒、彩纸、橡皮泥等等。
时间安排:1节时(3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朋友,你们猜猜他们是谁?2、游戏:拼一拼,帖一帖(出示道具,讲要求)3、说一说:你们看到这些脸有什么感受?4、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节课《一张奇特的脸》。
《一张奇特的脸》精品教案
课题
16.一张奇特的脸
单元
第十六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艺术作品运用写实、夸张和变形的创作手法对脸部进行塑造表现的方法。运用多种泥塑技法制作奇特的脸。
2.能力目标:在欣赏感受、观察分析中发现形象各异的脸的特征和艺术魅力,在体验探究活动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进行创新表现。
京剧脸谱 现代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贵州面具 现代
三、合作探究
思考与讨论:说一说,学生作品的脸型是怎样的何有表情?
分别观察讨论:纯朴的农民、长胡子怪、快乐的脸、森林之神。
说一说他们你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现与创作的?
捏、搓、按、揉
四、课堂练习:
(出示课件图片及音乐)提出创作要求:尝试用你喜欢的画法表现你喜欢的花。
教师指导制作
五、课堂总结:
自评:说一说,你采用了写实、夸张还是变形的艺术手法表现一张奇特的脸的?
傩面具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均为杨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后敷彩上漆,表现出粗犷朴拙、庄典华丽。
傩面具的艺术风格,虽浑厚、粗犷,但民间工匠制作时凭着传统的雕刻技艺,简洁明快的刀法、柔美流畅的线条,雕刻出各种不同的造型面具来刻画每个面具在戏曲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和身份。
3.作品欣赏分析
古埃及图坦卡蒙金面具 公元前1340年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张奇特的脸目标:通过绘画一张奇特的脸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绘画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学生能够运用形状、线条、颜色等元素,创作出一个独特的脸部形象。
3.学生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绘画的脸部形象,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画纸、颜料、刷子、彩笔等绘画工具。
2.教师准备一些搞笑、奇特的脸部形象供学生参考。
3.教师准备一个展示板,以便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显示一些搞笑、奇特的脸部形象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脸部是如何画成的,并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颜色和线条来描绘一个有趣的脸部形象。
绘画活动: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例如如何运用形状、线条和颜色等元素。
2.学生自由发挥,使用画纸和绘画工具创作一个奇特的脸部形象。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例如:-这个脸部形象有多少只眼睛?-脸上有没有胡子或者鼻子?-这个脸部形象笑了吗?-你的脸部形象用了哪些颜色?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品展示:1.学生完成绘画后,教师提供一个展示板,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上面。
2.鼓励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绘画的脸部形象,例如:-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脸,它有五个眼睛和六个嘴巴。
-我用了红色、绿色和蓝色来画这个脸,让它看起来非常鲜艳。
3.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描述,班级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者给予表扬。
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绘画活动,提问学生感受和体会。
2.班级共同讨论绘画活动的意义和收获,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扩展活动:1.邀请学生在家继续绘制一张奇特的脸,并将作品带到课堂上展示和分享。
2.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博物馆,让他们感受艺术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评估:1.通过观察学生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情况。
一张奇特的脸(教案)
3.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脸部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脸部特征的观察方法,能准确描述不同人物的脸部特点;
(2)学会运用形的变化方法,如放大、缩小、组合等,创作出具有奇特脸部特征的作品;
(3)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举例解释:
-在观察脸部特征方面,重点引导学生从五官、脸型、表情等方面进行观察,以便于在创作中表现出个性化特点;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一张奇特的脸》这节课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பைடு நூலகம்思考和创新。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1.学生对脸部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比我预想的要强。在导入新课环节,他们能迅速回答出我所提的问题,并给出了丰富多样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这对后续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脸部特征的基本概念、观察方法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形的变化方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一张奇特的脸教案
一张奇特的脸教案
教学设计
一张奇特的脸
(一)、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
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并大胆地将人的五官进行变形、夸张,用剪(撕)纸做一张奇特的、与众不同的脸。
2.隐性目标
(1)通过制作使学生感受到用纸制作一张奇特的脸与其它材料的不同之处。
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剪(撕)纸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通过师生之间的展示与交流,了解到在现实生活中只有那些特殊职业(戏曲演员和杂技演员等)、特殊节日、特殊民族、特殊现象等才有奇怪的脸。
(3)在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交流经验,共同研究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和艺术,积累经验,拓展学生视野。
(二)、教学重点
制作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特的头像。
(三)、教学难点
五官的夸张、变形、装饰。
(四)、教学流程
一、以表情游戏导入
1、在老师的引导下和小组的同学互相做一做各种表情。
老师导语:同学们,请按我说的词语做动作。
师:微笑。
(略)。
人美版小学美术 第16课 一张奇特的脸 教学设计 (5)
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风格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学习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隐性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传承祖国的文化。
2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动力能力、观察力和自己探究的能力,他们的想象力较丰富,并且能够大胆创造。
但是在作品的新颖、独特上,教师的示范引导很重要。
比如:“五官的夸张变形”、“脸形的奇特”等。
3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多种风格的面具欣赏,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艺术特点,学习表现面具的方法。
难点:面具的表现手法及材料的运用。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播放藏戏或傩戏的片段.提问:他们头上戴了什么样的道具表演?看到它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孩子们,你们知道过去人们为什么要戴着面具进行表演?学习回答……教师补充:是的,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对大自然的一些现象无法理解,于是对世界产生了很多疑问,他们塑造出让人类祟敬拜膜的神像,包括对天地万物的自然崇拜,民族标志物的图腾崇拜,用以表达对神的信仰与崇敬,借以驱除病痛、鬼怪达到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祈求。
下面我们来欣赏古今中外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面具形象,注意欣赏时候思考:这些面具与我们现实中的人的面部有什么不同,他们在造型表现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些面具造型特点来源于生活中人的面部形态,但又通过艺术的加工设计、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达出造型奇特、形式多样的装饰性效果。
从造型手法上来看,面具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是集绘画、雕刻、工艺于一身的面部装饰品:有的滑稽、有的狰狞恐怖、有的粗犷奔放、有的质朴天真、可谓形态千奇百怪、颜色五彩缤纷……活动2【讲授】讲解示范在实物投影仪上用油画棒在绘画纸上示范画出一幅面具,边示范边讲解作画技法——“油水分离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册《一张奇特的脸》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册《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是本套教材陶艺系列课中的一节。
同时也是一节浮雕头像的制作课。
头像虽然是雕塑造型中比较难的题材,但是本课涉及到的造型并不是严谨的写实造型,而是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调的幻想。
所以应该说,本课无论是从题材的选取还是造型的难易程度,都是符合中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的。
学习陶艺不仅是让孩子们接触陶泥,亲近大自然,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了解古今中外头像造型艺术的同时,初步感受不同的人环境下,不同的化背景孕育出的不同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脸部艺术。
知道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差别。
2.了解、感受橡皮泥这一造型艺术带给人们的美感。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尝试运用捏、搓、揉,并借助工具按压等不同的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三、教学重点: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具特色的脸。
四、教学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
法的实际应用。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课前准备:橡皮泥、垫板、制作工具、装饰物、教学课件、面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好!我们在上课之前,做个猜谜的小游戏,考考大家的观察力怎么样,好不好?今天老师给大家请了三位好朋友,咱们喊:一、二、三共同把他们请出。
(三位同学戴着头饰做着怪动作出现)让大家猜猜是谁?
2.师:在这三位同学出的一瞬间,老师看到同学们脸上出现了不同的表情,请同学们谈谈感受。
(引出:奇特。
板书:一张奇特的脸)
二、欣赏图片,分析怎样的脸是奇特的脸
1•师:关于脸的奇特造型有很多,下面让老师带大家欣赏一些古今中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一些精美的头像工艺品。
我们经常说,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往往有很多区别。
大家在欣赏的过程中
要思考这两个问题:
(1)艺术作品中的脸和现实生活中的脸有什么不一样?
(2)怎样的脸才是奇特的脸?(板书:奇特)
2•点击课件,欣赏头像工艺品
3•点击课件,欣赏真人头像。
(过渡)师:我们欣赏了艺术作品中的脸,现在欣赏一
幅现实中的脸,看看有什么特点?(点击课件)
问题一:看到的脸是什么形状?还有什么形状?
问题二:观察中轴线,观察左右两边有什么特点?(对称)问题三:眼睛、耳朵等,我们总称为?(五官)
小结:关于脸部的美术知识还有好多,比如:三庭五眼
4.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老师先不做任何评价。
三、看图比较。
交流、分析前两个问题。
1.出示脸型的对比课件。
(1)这两组图,艺术作品中的脸型和现实中的脸型有什么不同?
哪一种更奇特?为什么?
(2)真人的脸型是什么型?
(3)艺术作品中的脸在真人脸的基础上有了什么变化?
看起才更奇特?(板书:脸型-----变形)
(4)你们还能想出什么样的奇特的脸型?
2.出示五官的对比课件。
(1)艺术作品中的五官和现实中的五官有什么不同?
哪一种更奇特?为什么?
(2)欣赏真人脸的五官。
(3)艺术作品中的五官在真人对称的基础上进行了什
么?
(板书:变形、夸张)
(4)请学生上台做鬼脸,看谁的五官变形最奇特?
3.出示色彩对比课件。
(1)放音乐,问学生听到什么颜色?《歌曲:说唱脸谱》
(2)分别代表历史中哪些人物?
(3)为什么红色代表关公?白色代表曹操?这些颜色分别给人以什么视觉感受?(比如;红色代表威武、中正)
(4)这些戏剧中的人物的颜色和现实中的有什么不同?
给你什么感觉?(板书:色彩、装饰手法、鲜艳、独特)小结:所以说一张奇特的脸必须做到:夸张、变形、等。
4.(出示实物)讲解材质不同,艺术效果不同。
5.老师出示带的头像艺术品,让学生亲自摸摸它的材质。
四、教师示范,学生探讨技法。
1•师:老师出示范作,让学生欣赏、分析。
2.探讨:基本步骤。
3.探讨:各种五官的脸型是怎样做出的?(揉、搓、
捻、
压)
4.现在同学们看到这张脸有的在平面的脸型上凹、有的凸起,这种表现形式是:浮雕。
五、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发挥想象力,用橡皮泥的形式,制作一张奇特的脸,可
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
六、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课件滚动出示学生作品)
要点:
1.怎样让自己制作的这张脸看起很特别,和身边的同学做的都不一样是关键。
2.注意脸型、五官的奇特。
3.装饰手法的奇特。
六、评价:交流、完善。
1.同学们自评、互评。
教
师评价。
(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提示:
(1)给同学们讲讲你的造型主要表现的是什么?
(2)你最喜欢谁的作品?是因为造型奇特吸引了你,还是
因为细节表现或技法新奇有趣?
(3)谁的作品给你的启发最大,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4)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修改、完善作品。
七、课后延伸
(出示课件)陶艺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课后我们要关注中国的陶艺化,继承和发扬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