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本质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
回归教学本真 打造高效课堂
生与教材交流时 出现的障碍 , 从而使学生从教材 中获
取 知 识 。 教 师不 能 把个 人 对 教材 的认识 强 加 给 学生 ,
、
定 位 教师 角 色 。 引导 自主 学 习是 实 现 高效课 堂 要 承认 学 生对 教材 理解 的差 异性 。首 先教 师要 扮演 好
的前提
“ 引导者” 的角色 , 既不能越权代替学生思考 , 也不能擅 自代替 学 生言 论 。要让 学 生充分 与教 材交 流 , 如《 田忌
效、 科 学的语 文课 , 是课 改背景下对教师提 出的新要 石 , 意义重大。如果再用传统方式给教师定位 , 那么将 求。小学语文课 堂教 学以实施素质教 育为基础 , 以学 是穿新鞋走老路 的局面 , 因此我就小学语师角色定位 生 自我发展 为 目标 , 努 力 实现语 文 高效课 堂教 学 。 谈 自己 的几点 建议 。 关键 词 : 高效课 堂 角 色转 变 主体 性 自主探 究 ( 一) 变教材与学生的主宰者为引导者 第一 , 传统教学中, 小学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说 : “ 不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新 “ 课标 ” 来理解 , 高效课堂应 许讲话 , 听老师讲 , 不许说与教材无关的内容 , 我们只 具备 以下三个条件 :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 课标” 的要求 要 学 好 书本 知 识 就 可 以 了 , 不 许 乱插 嘴 。 ” 尽 管现 在许
当今 , 教育所依存 的社会 环境处于一种大转型 的 赛马》 教学片段 。 时期 , 新 旧教育理念的冲撞 , 新 旧教学模式 的碰击 , 给 师: 同学们 , 学 了这篇课 文 , 大家 得到 了什 么启 发 ? ( 举 手 回答 ) 小学语文教师以极大的冲击 和震撼 , 不少教师在改革 的浪潮中迷失 了方向找不到 自己的位置。其实在大力 推 出素质 教 育 、 实 施新 课 程改革 的今 天 , 语 文教 师 只有
返璞归真 打造品德高效课堂
返璞归真打造品德高效课堂一直以来,教育界都在探讨着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教育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品德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升。
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打造品德高效课堂是当下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返璞归真?如何打造品德高效课堂?本文将从返璞归真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构建品德高效课堂。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返璞归真。
返璞归真,意思是回归最本初的状态,也就是回归到最原始、最纯粹的状态。
在教育领域,返璞归真意味着回到教育的本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以及全面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焦点逐渐偏离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学校课堂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返璞归真就是要让教育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的本质,打造一个良好的品德高效课堂。
那么,如何打造品德高效课堂呢?我们要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诚实守信等品德品质。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讲述一些真实的案例、引用一些著名人物的名言警句,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社会的温暖和冷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我们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品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仅仅是品德教育,还要注重学生的智力、体育、艺术等多方面的素质培养。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组活动、课外实践,通过这些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和生活。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感情操。
淮安市盐河中学张文斌“回归教育原点构建高效课堂”
回归教育原点构建高效课堂淮安市盐河初级中学张文斌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大家好!我校积极响应区教育局关于“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号召,在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要求过程中,勇于实践,不断思考,逐渐形成了具有盐中特点的教学工作思路,这就是“回归教育原点,构建高效课堂”。
现将一年多以来的尝试向各位领导、专家、同仁汇报如下。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才是教育的原点。
回归到这个原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们主要着力解决了“教什么”与“怎样教”这两个问题。
回顾课程改革十年,我们不难发现,硕果累累也掩饰不了课堂田地的荒芜。
具体表现为----为强调过程与方法而忽略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为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把所有学科都上成了思想品德课……一堂好课或一名合格的老师,首先得思考清楚教什么。
这里的教什么包含:课程标准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是什么,学生的现有知识与能力状况。
解决这个问题,我校分两步走。
第一步发挥集体作用,罗列知识点,分层次确立能力要求。
以备课组为单位,分章节到每个备课组老师个人,将每门学科的知识点详细列出,打印成册后,再由各教研组组织力量修改完善。
将完善后的学科知识点细目表再印发到每位老师,组织老师按“了解、识记”,“理解、辨析”,“单一应用”,“灵活应用”,将知识点进行二次分类标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对每一个知识点都从四个层次上命制检测题,集中成每门学科的电子题库。
最后由备课组长牵头再发挥大家的力量,按教学进度计划抽取题库中的检测题命制导学案。
第二步由课任老师个人按以上要求命制检测题,对学生状况摸底,依据检测结果分析,把学生分按以上四种不同能力强项分成A、B、C、D四类学生。
这种分组是一种动态的,至少要进行一次划分两次调整。
一次划分,主要是指新学期开学初,老师主要根据学业成绩分组。
两次调整,主要是指对学期初划分的两次完善。
一次大约在开学两周的时候进行,老师初步了解了学生的性格特点、思想状况,进行微调。
回归教育本质
回归教育本质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4)二、教育本质的探讨 (5)2.1 教育的定义与内涵 (7)2.2 教育的本质特征 (7)三、回归教育本质的重要性 (8)3.1 回归教育本质对提升教育质量的意义 (10)3.2 回归教育本质对满足社会需求的贡献 (11)四、如何回归教育本质 (12)4.1 转变教育观念 (13)4.2 创新教育模式 (14)4.3 提升教师素质 (15)五、回归教育本质的挑战与对策 (17)5.1 面临的挑战 (18)5.2 应对策略 (19)六、结论 (20)6.1 回归教育本质的成果展示 (21)6.2 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展望 (23)一、内容简述回归教育本质是指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重新审视和定位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目标,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主张摒弃过于功利化和应试化的教育倾向,恢复教育的本源意义,使教育真正成为促进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公平与质量:追求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提高教育质量,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强调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回归教育本质的理念是为了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育真正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正逐渐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
提出 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具体内容
提出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具体内容
“以本为本”是我国教育理念中的重要原则,强调教育应立足于根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而“四个回归”则是近年来提出的教育改革方向,旨在进一步强化教育的本质属性。
本文将详细阐述“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具体内容。
一、回归教育本质
1.立德树人:教育首要任务是培养具有道德品质、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公民,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2.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回归学术根本
1.学术诚信: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倡导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2.学术创新: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研究,推动学术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回归师生关系
1.尊重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需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四、回归家庭教育
1.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总结:
“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旨在强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以高质量为教学之线,回归课堂本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探析
以高质量为教学之线,回归课堂本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探析摘要: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课堂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与主战场,能让学生在学习之中获得更大的效益,打造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高质量的环境之下,高效课堂不仅能减轻老师的负担,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效果显著,以高质量为教学之线,推动课堂教学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质量;探究策略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学生能否表现出积极性是衡量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效的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体系,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老师要不断优化更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课堂,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构建高质量的小学教学课堂,让教学课堂回归教育的本质。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当今,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已经满足不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没有充分的展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原则,缺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课堂的无趣枯燥不断的消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教师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模式没有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无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收获不到高质量的实际课堂效果。
小学数学教师着重促进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把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战场,转变课堂教学思维,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有助于摒弃传统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树立教是为学服务的理念,注重打造多元化的教学课堂,构建一个以学为中心点的高质量课堂教学模式,以高质量为教学之线,回归课堂的本质。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今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依旧存在,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然运用着灌输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然而,如今的教育系统已经变得繁杂、功利化,忽视了教育的本真。
为了让教育回归本真,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重视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
我们应该尊重并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培养创造力: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去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调综合素养:传统的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学术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包括情感、社交能力、健康与体育、审美和人文素养等方面。
我们应该在教育中平衡发展学生的各个方面,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4. 培养价值观和道德意识: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守法守纪,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能力。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总结起来,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我们需要重视个体差异,培养创造力,强调综合素养,以及培养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提供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成为未来社会的有价值的人才。
回归生活本真 追求有效课堂
回归生活本真追求有效课堂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回归生活本真,追求有效课堂。
以高效课堂为改革方向的新一轮教学改革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课改的推广让课堂教学更精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更充分张扬。
众所周知,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我们要将课堂教学根植于现实生活,即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中注入现实的生活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认识学习的内容,加强实践活动,并真正的受到教育和启迪。
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中注入现实的生活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认识学习的内容,加强实践活动,并真正的受到教育和启迪。
学生是感性的“王子”,又处于理性的“睡眠期”。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感性,也要唤醒学生的理性。
把生活引入课堂,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让学生去经历并且积累经验,才能形成最有效的课堂教学。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一、利用生活反差,有效引发阅读期待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和经验,并根据读物提供的信息,对所读内容作出预测,然后通过自己的阅读来印证预想和期待是否正确。
这样的阅读期待,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可以使阅读变得轻松而流畅,并能加速阅读速度。
一位教师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利用了课文中的悬念,让学生先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
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了课文中的一句话让学生读一读——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然后让学生猜猜小男孩会希望什么?学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议论纷纷,答案大都表明小男孩想得到什么。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主讲人:袁贵仁主讲人简介袁贵仁,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课程简介9月2日上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围绕“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与任务”这一主题,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正在参加培训的第三十八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五期浙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二期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干部进修班和第三十二期全国地市教育局长研修班、第十期基础教育改革动态研修班学员作专题报告。
袁部长指出,了解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要明确两个判断,抓住三个关键词。
明确两个判断,即当前我国已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正逐步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三个关键词,即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具体表现在教育规模、教育体系及教育公平三个方面。
首先,教育规模日益扩大: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有学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了学前教育;其次,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取得很大突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人数日益增多,继续教育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再次,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国民受教育的权利: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加快缩小区域差距,建立资助体系,缩小群体差距,解决进城务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率先解决了女童上学的问题。
袁部长指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任务为贯彻20字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努力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课程时长131分钟录制时间2012年9月提纲一、了解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明确两个判断,抓住三个关键词1.两个判断(1)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2)逐步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2.三个关键词(1)教育规模日益扩大(2)建立相对完备的教育体系(3)促进了教育公平,保障了受教育的权利二、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同类课程与参考资料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视频课件 参考资料 更多>> ∙ [王炳照] 基础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2009-08-23∙ [王定华] 我国基础教育的形势和任务2009-08-23∙ [陈小娅]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宏观形势和任务2009-08-23∙ [陈国阳] 壮大农村优质师资队伍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2009-12-11∙ [温殿杰等]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座谈2010-01-08∙ [常生龙] 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素质培养2010-05-21∙[袁湛江]体制创生机制机制催生活力——万里教育...2010-11-02∙[专题研讨]湖北: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1-01-20∙[专题研讨]山东:改革体制创新,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发...2011-01-20∙[傅勇林]基础教育管理创新经验谈——成都市的改革...2011-01-20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主讲人: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讲人简介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树人天地教育机构国家级顾问。
如何回归教育的本质
如何回归教育的本质如何回归教育的本质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的智⼒,⽽是把⾃⼰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维护孩⼦的⼼⼒,让他成为⼀个内⼼强⼤的⼈,⼀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和环境的⼈。
造成⽬前教育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孩⼦⾯前以⾚裸裸的形式进⾏,⽽孩⼦的本性是不愿意感受到有⼈在教育他的。
教育的很多问题,根源在于家长和⽼师放不下⾃⼰的权威、尊严,认为⾃⼰时时处处表现得⽐孩⼦强,才能树⽴权威。
这既是个理念误区,也是个巨⼤的⼼理障碍。
教育者的⽬的是让孩⼦成长,⽽不是显⽰⾃⼰的聪明与才华。
终点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孩⼦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起跑快⼀点还是慢⼀点,其实不重要。
教育者唯⼀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捍卫孩⼦的主动性。
⼀旦建⽴了保护孩⼦主动性的信念后,教育者表现出来的教育素养就是“⽆为”,因为只有真正做到⽆为,才能切实保护孩⼦的主动性。
在孩⼦的成长⾯前,最好不要刻意地去做什么,才是教育的⼤智慧。
教育就是⽣长。
学习是⼈的⾼级本能,是不需要教的,教育是没有⽤的。
教育就是要让⼈⾃然⾃由⽣长、主动学习。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教育在于“于⽆声处响尺雷”,孩⼦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通过⾃⼰的内化,最好的教育⽅式是⽆为⽽⽆所不为,不教⽽教。
关⼼⼀切孩⼦⾼度尊重学⽣的⽣命发展规律,教师唯⼀要做的事情是保护孩⼦的主动性、激活课堂活⼒,给孩⼦⼀个成功的阶梯。
⼀切教育都将归结到习惯的培养上来。
⼼理枷锁:印度马戏团⼤象被⽕烧死的故事。
现代教育的两个伟⼤使命:发现孩⼦,解放孩⼦。
发现和解放孩⼦的前提是了解孩⼦,了解孩⼦的前提是尊重孩⼦。
⾼度尊重⼈的⽣命发展规律,是⼀切教育的逻辑起点。
只有从⽣命发展规律出发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教育者唯⼀要做的事情是⽆条件保护甚⾄捍卫孩⼦的主动性,⽽不是控制它。
激发孩⼦的主动性呈现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当孩⼦隐约感到了发展可能,还没有来得及产⽣具体动机时,会产⽣⼀种独特的⼼理体验,这种体验叫美感。
让课堂教学回归教育本质
生 的快乐成 长 、 康成长 健
作为教 育 的基 本任 务 .使 教 育从成 人为学
生设定 的生 活 回到学 生 自己的真 实生 活 ” 山西 省教育厅 副厅 长张卓 玉在 商务 印书馆
日前举 办 的教育论坛 上说 这番 话时 .现场
专家认 为这是对 中 国工程 院院 士韦钰 早 些 时候一 个意见 的很 好 的呼应 :中国 的教育 “ 缺乏 系统的实 证研究 .从小 学 到中学 已经 把 学生 压成 同一个模子 里 的产品 ……”
班 的家 庭作业都 是 一样 的 , 课堂 缺乏讨 论 ,
革实 践 的张卓 玉 . 上省 教 育厅 的领 导 岗 走
位后 。 时感 受 到生 活在 现实 的体 制 内世 时
界和 理想 的 学术 世界 这 一两 栖 世界 里 . 一 方面 需要 以规 章 、政 策 为执 政 的行 为 准
课 外 不关 心社 会生 活 。 ”面 世 于 2 0 09年 9 月, 被称 为帮助 人们 摆脱惯 性 思维 的《 国 中 大趋势 》一书认 为 :中 国教 育体 制过 于强 “ 调尊师, 太少 鼓励 质 疑 ; 于 强 调死 记 , 过 太 少鼓 励 创 新 。这 不 是培 养诺 贝尔 奖 的方 式。 ” 最 能证 实 上述 言 论绝 非危 言 耸听 的 . 还是 我 国于 2 0 年 6月发 布 的 《 础 教 01 基
则, 另一 方面 从未 停 止对 教 育改 革探 索 的 追 求 。0 9年 , 把 自 己一 系 列 入本 主 义 20 他
的理 论 思 考 .梳 理 在 商 务 印 书馆 出版 的
语文教育研 究会秘 书长顾之川认 为 . 卓玉 张 对 基础教 育改 革大趋 势的准 确把 握和对 以 人为本的透彻解 读 . 是相当难得的
回归教学本质,构建高效课堂
验 我 们 课 堂 教 学 是 否 高 效 的提
能 , 进 师 生 的共 同 发 展 。 促
高效课 堂应该 让学 生掌 握最 有用 的知识 和技能 , 握某一学 科 的基本结 构 , 累基 本 掌 积 活动经验 , 形成 良好 的思 维方式 和身 心 品质 。 简而 言之 ,就 是要培 养学 生 的学 科素 养和思 维方式 。学科 素养的核心是学科 的基本概念 、
基 本 结 构 以 及 思 想 方 法 。 西 方 哲 学 家 怀 特 海
从落 实课 程理念 、 培养高素质人才 的角度 看, 高效课 堂必须要有明确 的价值 指向 。高效 课堂 是途径 , 不是 目标 ; 是载体 , 不是本质 。高 效课 堂 的“ 高效 ” 以学生一 时 的学 业成绩 为 不 衡量标 准 ,也 不仅是指 教学 的实 际效果 和教 学投入 之 间的 比值 ,应该 以是否 真正转 变 了 学 生 的学 习方 式为依据 ,以是否有 利 于学生 的全面发展 和终 身发展为标准 。 高效课堂是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 目标 、 以确 保学 生主体地位 为保 障 、构 建动 态平衡 的课 堂生态 系统 、以利 于学生 高效学 习和 幸 福 成长 的课堂组织 形式 。高效 课堂 的具体 表 现有六 个 “ 要 值得 关 注 , 力” 即蓬勃 的 生命 活 力、 持续 的 内在动 力 、 度 的思维 张 力 、 大 适 强 的团 队合 力 、 卓越 的成功魅 力 、 长远 的发 展潜
20 0 8年 啊 5期
维普资讯
慧 ,用贯 串学科 知识 的基 本概念及 概念结构 、 基 本原 理 , 作为 一条 主线 , 对学科 知识 体 系进 行逻辑的诠 释和结构 的架构 , 来整体设 计教学 内容 、 教学程序 , 发挥结 构的功能 , 内化知识 在 结构 、 丰富认知体 系的过程 中 , 现教师少 教 、 实 学生多学 的 目的 。这样 的课 堂 , 才能 让学生 获 得学科素 养上 的积极 提升 , 才能 凸现高效课 堂
让教育回归本真才是高效课堂的真正体现
让教育回归本真才是高效课堂的真正体现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喷薄而出,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高效课堂”理念的提出和推广。
而当前,有一部分老师对“高效课堂”理解不深,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其本质,认为多玩几个花样儿,课堂气氛活跃,就是一堂好课,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样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而是对“高效课堂”的扭曲。
真正的“高效课堂”不只注重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遵循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回归教育的本质。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育规律;以人为本;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128-01推行素质教育早已是全社会的共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喷薄而出,如火如荼,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高效课堂”理念的提出和推广。
而当前,有一部分老师对“高效课堂”理解不深,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其本质,认为多玩几个花样儿,课堂气氛活跃,就是一堂好课,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他们在教学中崇虚不务实,花架子太多,一味注重翻什么时髦的花样儿,怎样演好四十五分钟的戏。
结果,课堂上看上去热热闹闹,少数几位“高材生”的发言听上去也很有水平,可是,课后学生反映,什么也没学会。
看似精心设计、严密组织的课堂,实际是大多数学生只是老师的看客,少数“高材生”的陪客,这场戏的戏外人,充其量算个群众演员演的配角——上课举举手,附和着喊上几声。
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融入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样的教学,学生依然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不可能实现高效。
这样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而是对“高效课堂”的扭曲。
真正的“高效课堂”不只注重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遵循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回归教育的本质。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关于回归教育本质
2023年回归教育本质教育回归本质2023年,教育回归本质成为了当代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和反思,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的最本质是什么,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教育,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教育的本质以及回归教育本质的意义。
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它是培养人才、塑造个性、传承智慧的重要方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受到了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功利化的教育目标、应试教育的扭曲、标准化的评估体系等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教育的失衡和偏离本质的现象。
回归教育本质,首先要明确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不仅仅是满足应试考试的需求。
此外,回归教育本质还意味着摒弃一切功利化的教育观念。
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分数和荣誉。
教育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人文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未来公民。
同时,教育必须关注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兴趣、才能和潜力。
回归教育本质意味着尊重学生的多样性,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
教育不应该简单地把学生划分为优等生和差等生,而是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激发他们的潜力。
另外,回归教育本质也要求改变评估方法。
传统的应试教育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只注重应试技巧而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回归教育本质需要建立多元评估体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评估应该关注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最后,回归教育本质需要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教育应该与社会的需求密切结合,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与社会互动的平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聚焦“三个点”,回归语文教学本质
聚焦“三个点”,回归语文教学本质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语文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例如知识大而教情缺、方法多而效果低等现象。
如何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突破困境,让语文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成为了当前语文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三个点”——基础、方法、价值,探讨回归语文教学本质的途径和方法。
回归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
语文学科的基础教育就是基础。
而语文学科的学科性是最根本的性质。
作为学科性学科科目,语文学科的教学应当是培养学生学科意识、掌握语文知识和发展语文技能的教学过程。
在回归语文教学本质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知识传授为主线,以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只有透过知识传授,学生才能够正确抽象概括知识内容,才能够主动掌握知识、状况、方法,让知识入心、活学活用。
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于汉字、词语、句子的基本构成和运用,需要重视系统性的学习,打牢基础,才能在日后的学习和应用中游刃有余。
回归语文教学的方法,是教学的关键点。
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很多教学过程是被动的、单一的,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近年来,随着教育思想的更新和科技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尝试。
在回归语文教学本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是教学的关键,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提高学生参与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图书阅读、课外作文、朗诵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实践性。
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学科,其特点是是“学以致用、学以练用”。
要根据学科教学的性质,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
要注重技术手段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中应用电子设备、多媒体教学等技术手段,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回归实际,打造高效课堂
回归实际,打造高效课堂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重要方式,而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更是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这个大背景下,回归实际,打造高效课堂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目标。
一、回归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现代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传统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生活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需求,将其融入到教学中,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悦和兴奋。
教师可以将学生喜爱的影视作品、音乐等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科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语文课上可以采用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数学课上可以利用游戏、实例演绎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
二、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学生的学习,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在知识的讲解之外,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科学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项目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历史课上可以利用模拟场景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体验,这样既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地写作,走出教室,到实际的环境中去体验、观察,然后加以描述和写作,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实践教学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手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注重个性,激发学生内在潜能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聚焦“三个点”,回归语文教学本质
聚焦“三个点”,回归语文教学本质“三个点”是指课程标准、教材和考试。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这三个点越来越成为教学的重点和关注点,但有时也会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状况。
作为语文教学者,应该从教学本质出发,更加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文化自信和认知能力的人。
教学本质是什么?教学本质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而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首先,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和人文精神要求。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针对现代人的综合素养培养,构建符合新时期要求的教材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诗、词、文、笔记等文化形式,提升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
同时重视学生对于语文的感受和理解,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要以课程实施为出发点,将文化素质和语言技能发展贯穿各个环节。
其次,教学方法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需要考虑到学生各个方面的因素。
比如:学生的年级、性别、地域等因素,对于教学方法的设计有很大的影响。
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体验和了解程度,实行差异化教学,既要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乐趣,同时也要让学生在新知识的接收上可以接受,不至于失去学习兴致。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倡导“艺术化”、“实用化”、“综合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认知,形成语文运用能力。
最后,教学实现应该符合现代教育的思路。
在教学实现的过程中,要贯彻落实多元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情境化教学等,以开展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使用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更加深入地感悟和领会中国文化的内涵,从而形成整体化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语文素养,让学生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形成高质量的思维模式。
教学实施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差异,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能力为重点,以培养文化素质为本质。
回归教育起点,打造高效课堂
回归教育起点,打造高效课堂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事业,而课堂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果的提高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我们迫切需要回归教育起点,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们需要回归教育起点。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而不应该变成应试教育的工具。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都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中,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种做法不仅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还容易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
我们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放在首位,不再以应试教育为唯一目标,而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
打造高效课堂是必不可少的。
而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需要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
现今,许多老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顾学生的实际需求,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老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如讨论、实验、游戏等,使课堂更加活跃。
专业素养的提升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课堂氛围的营造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放松心情,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老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互动,在课堂上做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创造出融洽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自如的情况下更好地学习。
回归教育起点,打造高效课堂是当前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归实际,打造高效课堂
回归实际,打造高效课堂现代社会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实效性,而高效课堂正是实现这一点的关键。
什么是高效课堂?简单地说,高效课堂指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采用最佳的教学方法、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集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那么,如何能够打造高效的课堂呢?首先,课程设计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进行的。
在设计课程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知识背景等因素,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其次,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
要想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必须不断探索和掌握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创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和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再者,教学资源要最大化利用。
意味着教学资源并不仅仅指的是教师和学生,还包括所有可以为教学服务的物质、技术和环境资源。
教师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工具、书籍、电影、实物等多种文化资源,引领学生走向更加广阔和多彩的世界,并让学生在各种资源的帮助下,全面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素质。
最后,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发展,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探究自行,更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实现知识在头脑中的沉淀和自我提升。
综上所述,打造高效课堂需紧密结合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最大化利用教学资源以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把这些要素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并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回归课堂本真,构建学生为主体的学讲式课堂
回归课堂本真,构建学生为主体的学讲式课堂
构建学生为主体的学讲式课堂意味着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知识
的掌握放在教学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下是实现此目标的几个关键点:
1. 促进学生思维与交流: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
学生提问,展开探讨和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
2.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形式和时间,确保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探
究知识。
3. 设计多元化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采
取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教师应注意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
5. 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建立和谐、积极、互动的课堂
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以上关键点可以帮助教师构建一个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促进学
生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教育本质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
主讲人:李升勇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
主讲人简介
李升勇,现任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专业委员会山东基地副理事长、山东省小语会理事、山东省“512工程”高级研修班学员。
他从当民办教师开始,先后担任过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和县市教研员,曾创下在一年时间里让一所濒临破产的学校起死回生的奇迹。
李升勇在教育思想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如他的“以人为本是管理思想,不是教育思想”、“教学是教育的一部分,教学应该服从、服务于教育”等观念被很多专家和校长认可;他的“学校教育应回归于生活,回归农业,回归于儿童,回归于游戏”观点也令人耳目一新。
他还提出“管理方式只有适应与不适应之说,没有先进与落后之说”的观点,并工作中巧妙运用“无为而治”的思想,由此闯出一条新的学校“策略管理”之路。
他积极倡导“成为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创设了“快乐成长,幸福人生”、“文化小使者”、“完美人生”、“家庭留学生”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一系列活动,并多次在全国获奖。
李升勇参加并主持省级以上重点课题研究六项,目前已结题三项,其中的“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被列为山东省重点课题,《山东教育》、《当代教育科学》和《中国教育报》等对此做过专题报道。
李升勇已公开发表了几十篇论文,网上个人博客有100多万字,曾多次在全国性研讨会和地市培训大会上做专题讲座。
课程简介
“落后也是一种优势!”薄弱的师资、过大的班额必然存在教学效率问题,这些问题让课堂改革有了更加充分的理由。
“回归教育的本质,打造平实有效的课堂”,李升勇校长用“二十七问”把脉课堂教学,问问掷地有声,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每一问回答中的“关键词”和“观点”,是李校长十年探索和实践的成果展示。
李升勇校长对“二十七问”的回答,概括起来,就是“把教学还给教育、把教育还给生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材还给教师”,“让育人走进来、让教材活起来、让教师退出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室大起来”,这也是李校长希望各学校的课堂改革努力要达到的目标。
课程时长
191分钟
录制时间
2010年5月
提纲
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高效的吗?
怎样保证常态课堂的有效性?
为什么改革几十年问题依然存在?我们的教育改革到底缺少什么?
三维目标完美无缺吗?
落后学校、一般师资能否进行改革?为什么他人经验总是学不来?
怎样把改革的风险降到最低?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依据是什么?如何解决教学过程目标流失?
特色课程是否等于校本课程?
教材等于教科书?等于文本?
现代课堂的本质是什么?
课堂教学应不应该有模式?
大课堂教学能否保障教学质量?
怎样才能做到教会学习?
如何让合作学习不再流于形式?
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从那里来?
课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阅读能力是教师分析课文得来的吗?写作能力是老师指导出来的吗?
展示的课堂学生主体性在哪里?
课堂改革是否加重了学习负担?
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
怎样评价现代课堂教学?
怎样化解改革的阻力?
怎样实现教学相长?
同类课程与参考资料课程改革与教学管理案例视频课件参考资料更多>>
[赵建捷]“规范+特色”的校本研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2009-08-22[陶继新]“零作业”:在教学改革的敏感部位动手术2009-08-22[陶继新]素质在课外延伸中提升2009-08-22[陶继新]走出课堂教学的峪谷2009-08-22[王品木]吹响打造高效课堂的集结号2009-08-22[李炳亭]对话杜金山: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2009-08-22[###]开发全脑,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2009-08-25[林淑媛] 开发地域文化资源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9-08-31[珊冬]课改推动素质教育2009-09-02[###]新加坡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改革及...2009-09-02[叶延武] 高中新课程实验:理解、行动与反思2010-06-21[李炳亭] 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201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