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原理及应用复习(附答案)免费版
《RFID技术和应用》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13.56】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接口】。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精编
R F I 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精编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RFID复习题1(参考)
RFID复习题1(参考)一、填空题1、自动识别技术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有语音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条码识别技术(至少列出四种)。
2、RFID的英文缩写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
①以能量提供为基础的事件模型②以时序方式提供数据交换的事件模型③以数据交换为目的的事件模型中的耦合方式有两种:电感耦合式、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式。
密耦合系统、远耦合系统、远距离系统。
13、典型的读写器终端一般由天线、射频模块、逻辑控制模块三部分构成。
14、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USB、WLAN、以太网接口、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
15、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对RFID系统的读写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读写器也将朝着多功能、小型化、便携式、嵌入式、模块化的方向发展。
22、完整性是指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保证信息完整性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协议、纠错编码方法、密码校验和方法、数字签名、公证。
23、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主要有检错重发、前向纠错、混合纠错。
24、差错控制时所使用的编码,常称为纠错编码。
根据码的用途,可分为检错码和纠错码。
25、在发送端需要在信息码元序列中增加一些差错控制码元,它们称为监督码元。
26、设信息位的个数为k,监督位的个数为r,码长为n=k+r,则汉明不等式为:2r-1≥n。
27、两个码组中对应位上数字不同的位数称为码距,又称汉明距离,用符号D(a,b)表示,如两个二元序列a=111001,b=101101,则D(a,b)=2。
28、最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有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汉明码。
29、在偶校验法中,无论信息位多少,监督位只有1位,它使码组中“1”的数目为偶数。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13.56】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 接口】。
最新《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汇总资料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13.56】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 接口】。
rfid原理与应用的期末考试
RFID原理与应用的期末考试考试题目1: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300字)1.RFID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进行数据传输。
2.RFID系统由RFID读写器和RFID标签两部分组成。
RFID读写器通过无线电波向RFID标签发送指令,RFID标签接收到指令后进行解码,并将存储在标签中的数据通过无线电波返回给读写器。
3.RFID标签中包含一个芯片和一个天线,芯片用于存储数据和执行逻辑操作,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电信号。
4.RFID通信的主要频段有低频、高频和超高频。
不同频段的RFID系统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低频适用于近距离识别,高频适用于物品追踪,超高频适用于物流管理等大规模应用。
5.RFID技术具有无接触、非视线等特点,能够实现快速、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和识别。
在物流、仓储、车辆管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考试题目2: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400字)1.在物流管理中,RFID技术可以用于实时追踪物品的位置和状态,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2.RFID标签可以精确标识和跟踪每个物品,实现物品的全程可视化和溯源。
3.RFID技术可以用于自动化仓库管理,通过读写器和标签的配合,实现快速、准确地入库、出库和库存盘点。
4.RFID技术可以应用于物流车辆管理,通过在车辆和货物上安装RFID 标签,实现车辆的远程监控、定位和管理。
5.RFID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物流箱管理,通过在物流箱上安装RFID 标签,实现对物流箱的跟踪、定位和管理。
6.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工操作和误差,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服务质量。
考试题目3:RFID技术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400字)优点:1.实时性:RFID技术可以实时传输数据,能够实现快速、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和识别,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高准确性:RFID技术能够精确识别和跟踪每个物品,减少人工操作和误差,提高数据准确性。
(完整版)《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13。
56】Mhz.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接口】。
(完整版)《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
《RFID 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填空题(共 7题,每题 2分,共 14分)【13选 7】 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 、【条码识别技术】 、【光学字符识别( OCR )】技 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 IC 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 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 ,自动地获取被 识别物的相关信息, 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 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 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 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RFID 技术是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 空间【耦合】 (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 识别目的的技术。
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 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 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 】规范。
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 “标头”】和【“数字字段” 】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 有的 RFID 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 PICC 】,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 PCD 】。
ISO15693 与 ISO14443 的工作频率都是【 13.56】 Mhz 。
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
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 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一般读写器的I/O 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 接口】。
(完整版)射频识别(RFID)原理与应用(第2版)课后双数题答案
第1章RFID概论1.2简述RFID的基本原理答:1.4简述RFID系统的电感耦合方式和反向散射耦合方式的原理和特点。
答:原理:①电感耦合:应用的是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
②反向散射耦合:应用的是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特点:①通过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 225khz和13. 56mhz。
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10~20cm。
②反向射散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mhz, 915mhz, 2.45ghz,5.5ghz,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用的距离为3~10m。
1.6什么是1比特应答器?它有什么应用?有哪些实现方法?答:①1比特应答器是字节为1比特的应答器。
②应用于电子防盗系统。
③射频标签利用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产生载波的谐波。
1.8 RRFTD系统中阅读器应具有哪些功能?答:①以射频方式向应答器传输能量。
②以应答器中读出数据或向应答器写入数据。
③完成对读取数据的信息处理并实现应用操作。
④若有需要,应能和高层处理交互信息。
1.10 RFID标签和条形码各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何不同?答:特点:RFID标签:①RFID可以识别单个非常具体的物体。
②RFID可以同时对多个物体进行识读。
③RFID采用无线射频,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
④RFID的应答器可存储的信息量大,并可以多次改写。
⑤易于构成网络应用环境。
条形码:①条形码易于制作,对印刷设备和材料无特殊要求,条形码成本低廉、价格便宜。
②条形码用激光读取信息,数据输入速度快,识别可靠准确。
③识别设备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无须专门训练。
不同点:而RFID不要求看见目标,RFID标签只要在阅读器的作用范围内就可以被读取。
1.12参阅有关资料,对RFID防伪或食品安全追溯应用进行阐述。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13.56】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一般读写器的I/O 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接口】。
RFID复习资料
RFID复习资料RFID(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实现对物体的唯一标识和数据交换。
它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智能交通、仓库管理、医疗保健等领域。
本文将为您提供RFID 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发展和挑战。
一、RFID技术概述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物体识别的技术。
它由标签、读写器和后台管理系统组成。
标签通常被粘贴在物体上,可以嵌入到产品中或者以卡片形式存在。
读写器通过无线电波与标签进行通讯,并将标签的信息传输给后台管理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RFID技术具有识别远距离、高速读写、可多次读写、抗干扰等特点。
相比于条形码技术,RFID技术无需直接与标签接触,能够迅速读取标签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RFID应用场景1. 物流管理: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在运输车辆、货物、仓储设备等物体上安装RFID标签,可以实现对物流环节的实时跟踪和监控,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2. 供应链管理:RFID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可以追踪产品的位置、数量和状态,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
通过RFID标签,可以准确记录产品的出入库信息,提供数据支持供应链决策。
3. 智能交通: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车辆通过RFID标签与道路设备进行通讯,可以实现电子收费、车辆识别、交通管理等功能。
4. 仓库管理:RFID技术可以帮助提高仓库管理的精确度和效率。
通过在货物、货架、仓库设备上安装RFID标签,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定位物品,实现智能化的仓储管理。
5. 医疗保健:RFID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病人管理、药品追溯和医疗设备管理等方面。
通过在病人手环、药品包装和医疗设备上安装RFID标签,可以实现病人身份确认、药品追溯、设备维护等功能。
三、RFID工作原理RFID技术实现物体识别的工作原理分为激活和数据交换两个阶段。
1. 激活阶段:读写器向标签发送激活指令,激活标签。
RFID应用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RFID应用技术期末复习资料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一、填空题1.RFID系统按照工作频率分类,可以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微波四类。
2.常见的密码算法体制有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两种。
3.在奇校验法中,无论信息位多少,监督位只有1位,它使码组中“1”的数目为奇数。
4.RFID 系统中有两种类型的通信碰撞存在,一种是阅读器碰撞,另一种是电子标签碰撞。
5.最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有奇偶校验法、循环冗余校验法、汉明码。
6.RFID系统中的数据传输也分为两种方式:阅读器向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称为前向链路;电子标签向阅读器的数据传输,称为后向链路。
7.高频RFID系统的典型工作频率是13.56MHZ 。
8.典型的读写器终端一般由控制模块、收发模块、耦合模块三部分构成。
9.设消息码为:0110000000110011,则其交换反转码(AMI码)为:0-1+10000000-1+100-1+1。
10.在发送端需要在信息码元序列中增加一些差错控制码元,它们称为校验码。
二、选择题1.()是电子标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存储标签内部信息,还负责对标签接收到的信号以及发送出去的信号做一些必要的处理。
A、天线B、电子标签芯片C、射频接口D、读写模块2.读写器中负责将读写器中的电流信号转换成射频载波信号并发送给电子标签,或者接收标签发送过来的射频载波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流信号的设备是()。
A、射频模块B、天线C、读写模块D、控制模块3.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最常用的防碰撞算法是()。
A、空分多址法B、频分多址法C、时分多址法D、码分多址法。
4.RFID信息系统可能受到的威胁有两类:一类是物理环境威胁,一类是人员威胁,下列哪一项属于人员威胁:()。
A、电磁干扰B、断电C、设备故障D、重放攻击5.RFID系统面临的攻击手段主要有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种。
下列哪一项属于被动攻击:()。
A、获得RFID标签的实体,通过物理手段进行目标标签的重构。
RFID复习资料全
RFID复习资料全期末试卷题型和分数分布1、填空题10个,每个2分,总计20分2、选择题10个每个2分,总计20分3、问答题4题,每题4分,总计16分4、画图题5题,每题4分,总计20分5、计算题3题,每题8分,总计24分第⼀章1、物联⽹的含义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连接起来,进⾏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种⽹络。
第⼆章1、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由电⼦标签、读写器和系统⾼层这三⼤部分组成。
2、RFID系统的分类1.)按照频率分类,低频、⾼频和微波系统。
⾼频典型⼯作频率13.56MHZ。
2)按照耦合⽅式分类:电感耦合⽅式和电磁反向散射⽅式3)按照⼯作⽅式分类:全双⼯和半双⼯、时序⼯作⽅式3、电⼦标签的基本组成:标签专⽤芯⽚和标签天线标签芯⽚是电⼦标签的核⼼部分,它的功能包括标签信息存贮、标签接收信号的处理和标签发射信号的处理;天线是电⼦标签发射和接收⽆线信号的装置。
4、读写器的基本组成1)读写器基本由射频模块、控制处理模块和天线三部分组成。
2)RFID的⼯作频率是由读写器的⼯作频率决定的。
3)按照⼯作⽅式分类:全双⼯和半双⼯、时序⼯作⽅式第三章1、基于RFID的物联⽹主要包括5个基本组成部分,分别为EPC码、识别系统(RFID)、中间件、物联⽹名称解析服务(IOT-NS)、物联⽹信息发布服务(IOT-IS)。
2、中间件的结构3、ONS的⼯作原理图4、EPCIS的⼯作原理第四章1、我国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规定800/900MHz频段RFID技术的具体使⽤频率为840-845MHz和920-925MHz。
2、我国第⼆代居民采⽤的频段:13.56MHZ3、 ISM频段(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Band)主要是开放给⼯业、科学和医⽤三个主要机构使⽤的频段。
rfid复习资料
rfid复习资料RFID复习资料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
它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对物体的识别、追踪和管理,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医疗等领域。
本文将对RFID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一、RFID技术的原理RFID技术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和后台数据库。
标签是RFID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一个芯片和一个天线。
芯片用于存储物体的信息,而天线则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
读写器负责与标签进行通信,并将读取到的信息传输到后台数据库中。
后台数据库则用于存储和管理物体的相关信息。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读写器向标签发送信号时,标签接收到信号后,通过天线将存储在芯片中的信息发送回读写器。
读写器接收到标签发送的信号后,将信息传输到后台数据库进行处理。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实现对物体的追踪和管理。
二、RFID技术的应用1. 物流领域:RFID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在物品上贴上RFID标签,可以实现对物品的实时追踪和管理。
物流公司可以准确掌握物品的位置和状态,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2. 零售领域:RFID技术在零售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
通过在商品上添加RFID标签,商家可以实现对商品的库存管理和防盗措施。
此外,RFID技术还可以实现自动结账,提高购物的便捷性和效率。
3. 医疗领域:RFID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在病人手腕上佩戴RFID标签,医护人员可以实时获取病人的基本信息和病历,提高医疗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其他领域:除了物流、零售和医疗领域,RFID技术还可以应用于交通、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
例如,在交通领域,RFID技术可以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实现车辆的自动收费和追踪。
三、RFID技术的未来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RFID技术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完整)《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推荐文档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13.56】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 接口】。
RFID复习题1(参考)
一、填空题1、自动识别技术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有语音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条码识别技术(至少列出四种)。
2、RFID的英文缩写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3、RFID系统通常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计算机通信网络三部分组成。
4、在RFID系统工作的信道中存在有三种事件模型:①以能量提供为基础的事件模型②以时序方式提供数据交换的事件模型③以数据交换为目的的事件模型5、时序指的是读写器和电子标签的工作次序。
通常,电子标签有两种时序:TTF(Target Talk First),RTF(Reader Talk First)。
6、读写器和电子标签通过各自的天线构建了二者之间的非接触信息传输通道。
根据观测点与天线之间的距离由近及远可以将天线周围的场划分为三个区域:非辐射场区、辐射近场区、辐射远场区。
7、上一题中第二个场区与第三个场区的分界距离R为R=2D2/λ。
(已知天线直径为D,天线波长为 。
)8、在RFID系统中,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能量与数据的传递都是利用耦合元件实现的,RFID系统中的耦合方式有两种:电感耦合式、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式。
9、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也可以划分为两种,分别是负载调制、反向散射调制。
10、按照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工作方式来划分,可以将射频识别系统分为全双工、半双工、时序系统。
11、读写器天线发射的电磁波是以球面波的形式向外空间传播,所以距离读写器R处的电子标签的功率密度S为(读写器的发射功率为P Tx,读写器发射天线的增益为G Tx,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距离为R):S= (P Tx·G Tx)/(4πR2)。
12、按照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作用距离可以将射频识别系统划分为三类:密耦合系统、远耦合系统、远距离系统。
13、典型的读写器终端一般由天线、射频模块、逻辑控制模块三部分构成。
RFID原理与运用复习大纲
RFID原理与运用复习大纲复习大纲题型:1、选择题:2*15=30分2、填空题:1*15=15分3、简答题:7小题,45分4、综合分析题:1小题,10分第一章:1、掌握自动识别技术概念,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
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2、掌握RFID的概念,应用。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
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条码等等,俗称电子标签。
3、掌握RFID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功能,及其工作流程。
组成:阅读器、电子标签、RFID中间件和应用系统软件4部分(或应答器(电子标签)、读写器(Reader)和高层(应用系统))。
工作流程5、掌握中间件的作用。
中间件是介于阅读器和后端应用程序之间的独立软件,能够与多个阅读器和多个后端应用程序连接。
应用程序使用中间件所提供的一组通用应用程序接口,就能连接到阅读器,从而读取阅读器的数据,这就减轻了多对多连接的设计与维护的复杂性。
6、掌握RFID的分类(按耦合方式、工作频率、能量供给方式)。
按耦合方式:电感耦合、电池散射耦合工作频率:低频(125kHz)、高频(13.56MHz)、超高频(433MHz、915MHz)、微波(2.4GHz、5.8GHz)能量供给方式:无源、半无源式、有源7、应答器(电子标签)的功能,组成(电子芯片、天线的功能)。
①具有一定的存储容量,可以存储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
②在一定工作环境及技术条件下,电子标签存储的数据能够被读出或写入。
③维持对识别物品的识别及相关信息的完整。
④数据信息编码后,及时传输给读写器。
⑤可编程,并且在编程以后,永久性数据不能再修改。
⑥具有确定的使用期限,使用期限内不需要维修。
⑦对于有源标签,通过读写器能够显示电池的工作状况组成:IC芯片和无线通信天线8、阅读器的功能1、以射频方式向应答器传输能量;2、从应答器中读出数据或向应答器写入数据;3、完成对读取数据的信息处理并实现应用操作;4、若有需要,应能和高层处理交互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