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和他的老师朋友,名人故事
丰子恺吃酒
名人食趣·MING REN SHI QU
51
饮酒是很多男人的嗜好,酒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一天不喝酒,他们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自古文人也爱酒,从李白到辛弃疾,哪个不是酒中豪杰呢?
漫画家丰子恺也好吃酒,在上海当教师期间,丰子恺经常邀约朋友老黄去吃酒。因为囊中羞涩,两人不敢下大馆子,就在一家稍微像样的素菜馆吃酒。他们的吃法很经济:“两斤酒,两碗‘过浇面’,一碗冬菇,一碗十景。所谓过浇,就是浇头不浇在面上,而另盛在碗里,作为酒菜。等到酒吃好了,才要面底子来当饭吃。人们常喊作‘过桥面’。这里的冬菇非常肥鲜,十景也非常入味。浇头的分量不少,下酒之后,还有剩余,可以浇在面上。我们常常去吃,后来那堂倌熟悉了,看见我们进去,就叫‘过桥客人来了,请坐请坐!’” 丰子恺吃酒的方式跟羊肉粉店蹬三轮的吃法差不多,都是一切从节约出发。只不过酒量有别,两人两斤酒,应该是黄酒,不是高度白酒。
抗战期间,丰子恺拖家带口在重庆郊外沙坪坝避难。闲暇之余,照样喜欢吃两杯。丰子恺认为晚酌是一件乐事,是白天笔耕的一种慰劳,好比下力气的需要吃酒解乏一样。丰
丰子恺吃酒
文
/
彭忠富
雕根本不可能,丰子恺只能将就着吃重庆当地仿制的黄酒。此酒使人醺醺而不醉,很合丰子恺心意。他认为吃酒是为兴味,为享乐,不是求其速醉。譬如二三人情投意合,促膝谈
心,倘若各人一杯黄酒在手,谈兴一定更浓。吃到三杯,心窗洞开,真情挚语,娓娓道来,这就是吃酒的最佳境界。
沙坪晚酌,对于丰子恺来说极为重要。他认为晚餐是一天的大团圆,如果只有饭菜而没有酒,则不能延长时间,匆匆地把肚皮吃饱就散场,实在过于功利。那时丰子恺儿女五人,都在学校求学,晚上回家吃饭,正好在餐桌边听听他们汇报一下学校的情况或学业的进展。丰子恺在晚酌中看着子女们升级、毕业,看着他们长大成人,觉得特别幸福。最主要的,是丰子恺在一次次的晚酌中,眼看着抗战局势一天天好转起来,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丰子恺的酒味越吃越美,酒量越吃越大,从每晚八两增加到一斤,仍然觉得没有尽兴。
丰子恺生平简介
丰子恺生平简介
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
丰子恺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生了六个女儿,他是家里第一个儿子。因为父亲也只有一个妹妹,他便是丰家烟火得继的希望,备受珍惜。父亲为他取乳名为“慈玉”,他确实是家人眼中的宝玉,祖母溺爱他,父母、姑姑疼爱他,姐姐们怜爱他,连家里染坊中的伙计们也喜欢他。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六岁,在父亲的私塾中读书,学名丰润。
父亲丰璜本是清末举人,废除科举取仕后,就在家开设私塾,教授孩子们读书。丰子恺在父亲那里学《三字经》、学《千
家诗》,也学父亲在中秋之夜饮酒吃蟹赏月的名士风度……9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把他送到另一个私塾继续就读,一直到12岁,丰子恺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育,这六年的熏陶,在他身上留下了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温文敏感,从容和善的气质。也许是家里开染坊的缘故,丰子恺从小就对线条和色彩敏感,那本为他开蒙的《千家诗》里的黑白人物被他用染料涂成彩色,他描摹人物画谱,给同学们画,给乡亲们画,甚至应私塾先生之命为学校画孔子像供人瞻仰,被人们叫做“小画家”。线条和色彩的魅力被他发现,并自此终生吸引着他。
1910年,在县立第三高等小学读书,改名丰仁。
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是应革命风潮建立起的新式学堂,在这里,丰子恺剪掉了辫子,并为了适应民主选举的需要,由先生把名字中难认的“润”字改为易写易认的“仁”字。新学堂开设有音乐课,同学们唱李叔同的《祖国歌》、唱《励学》歌,音符的震撼力使丰子恺大受感染,成为他后来钻研
丰子恺生平简介
丰子恺生平简介
丰子恺生平简介
1 8 9 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
丰子恺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生了六个女儿,他是家里第一个儿子。因为父亲也只有一个妹妹,他便是丰家烟火得继的希望,备受珍惜。父亲为他取乳名为“慈玉”,他确实是
家人眼中的宝玉,祖母溺爱他,父母、姑姑疼爱他,姐姐们怜爱他,连家里染坊中的伙计们也喜欢他。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六岁,在父亲的私塾中读书,学名丰润
父亲丰璜本是清末举人,废除科举取仕后,就在家开设私塾,教授孩子们读书。丰子恺在父亲那里学《三字经》、学《千家诗》,也学父亲在中秋之夜饮酒吃蟹赏月的名士风度…… 9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把他
送到另一个私塾继续就读,一直到12岁,丰子恺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育,这六年的熏陶,在他身上留下了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温文敏感,从容和善的气质。也许是家里开染坊的缘故,丰子恺从小就对线条和色彩敏感,那本为他开蒙的《千家诗》里的黑白人物被他用染料涂成彩色,他描摹人物画谱,给同学们画,给乡亲们画,甚至应私塾先生之命为学校画孔子像供人瞻仰,被人们叫做“小画家”。线条和色彩的魅力被他发现,并自此终生吸引着他。
1910年,在县立第三高等小学读书,改名丰仁
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是应革命风潮建立起的新式学堂,在这里,丰子恺剪掉了辫子,并为了适应民主选举的需要,由先生把名字中难认的“润”字改为易写易认的“仁”字。新学堂开设有音乐课,同学们唱李叔同的《祖国歌》、唱《励
丰子恺有趣的故事
丰子恺有趣的故事
丰子恺在苏州的时候,有次想要从带只鸡从石门湾到杭州去,他本来是想要放生的,可是拿着这只鸡,丰子恺也是十分的为难,主要是他不想要像别人那样,将鸡爪子捆绑起来,觉得如果是这样实在是太让鸡难受了,也不符合他要放生的心愿。于是丰子恺想了想,决定将鸡放到自己的长袍里面,然后抱在胸前,这样鸡不会难受也不会逃跑了。
可是他抱着鼓起来的袍子,样子看上去是既别扭又滑稽,就是这个形象引起了便衣警察的注意,以为他做了什么违法的事情,一直跟踪到了杭州下床之后才捉住他,丰子恺顿时觉得哭笑不得,好不容易解释清楚了,才让警察离开。丰子恺手里还提着那只老母鸡,可是脸上的样子却让周围围观的人哈哈大笑起来。
不过是一只普通的鸡,却让他如此的费尽了心思,我们完全可以看见丰子恺慈悲的心态和博爱的精神,其实生活中他也是这样一个人,不管对待什么都始终保持着同样的心态。
丰子恺的个人资料
丰子恺在1898年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在他出生的时候,是家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个男孩子,受到的宠爱比较多,这也为他以后的作品奠定了感情基础。丰子恺从小就爱好美术等文艺,从1941年开始进入了浙江省的师范学校,在这里,丰子恺遇见了影响他一生的老师李叔同,跟随他学习音乐和绘画。毕业之后,丰子恺又到日本学习深造,一年后回国从事教育事业。然后又和朋友们开始创办自己的专科学院,并担任绘图老师。在这个期间,丰子恺出版了散文集,并且在漫画方面渐渐名声大燥。其实丰子恺的资料看到这里还是比较正常和幸福的,但是之后的丰子恺资料中却彻底的开始改变。
很快文革时代到了,作为高级知识分子,丰子恺受到了严厉的批判,任何关于丰子恺的资料都被戴上了反革命的帽子,而他本人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严厉的打击和折磨。也是在最后的文革期间,丰子恺重病发作,被送医院之后才检查出肺癌,于1975年便在医院中病逝。
关于画家丰子恺生平的介绍
关于画家丰子恺生平的介绍
丰子恺是国内国际上出色的现代漫画家和文学家,安丰子恺生平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丰子恺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丰子恺生平简介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丰子恺出生于1898年11月9日,卒于1975年9月15日,祖籍是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是著名的散文家、画家和文学家。原来的名字是丰润,号子觊,后来才改成的子恺,丰子恺的笔名是TK,他从小就喜欢美术,对画画有着非同一般的热情。主要的作品有《缘缘堂随笔》和画集《子恺漫画》。
丰子恺1898年出生在崇德县,在他出生的时候,在家族这一辈中还是第一个男孩,所以小时候便一直被母亲非常的宠爱,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丰子恺的心总是温和平静的,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的出来,只要是丰子恺笔下的文字都是非常平实和充满内涵的,而他的画风也一直呈现出一种纯真和宁静来。
丰子恺从小就对美术有着非常大的兴趣,在进入师范学校后,就跟随着老师李叔同学习绘画,李叔同对丰子恺给予了帮助和指导。在毕业之后,1919年,丰子恺在自己的学校内担任图画老师,但是两年之后,他又决定去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在日本过了一年后,回国继续发展美术音乐方面的事业。
丰子恺的绘画和文章都几乎保持着同一种风格,其中以绘画更为著名,他的作品让人看了不免被那种雍容华贵但是却凝心静气的感觉,同时他的作品在这几十年中流传的也非常广泛,但是失传的也有许多,让读者十分的遗憾和心痛。
丰子恺与李叔同
丰子恺与李叔同
丰子恺与李叔同,两位杰出的文化艺术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
下了独特的一笔。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与推
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丰子恺,字夏山,江苏南京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物。他早
年在法国留学,师从欧洲现代绘画大师梵高的弟子,深受西方绘画艺
术的影响。回国后,丰子恺致力于推广现代绘画的教育和研究工作。
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插画家,他的插画作品以质朴、细腻的笔触
和生动的表现力而著称。丰子恺还涉及书法、文学等领域,他的书法
作品独具一格,具有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李叔同,字仲明,河北沧州人,是中国著名的诗人、作家、教育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提倡文艺革命,倡导白话文学。李
叔同不仅担任过北京师范学院的教授,还是《晨报》的创办人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以情感真挚、表达深沉而著称,作品中融入了对生活、
对社会状况的思考与关怀。
丰子恺与李叔同,作为多产的艺术家,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丰子恺以他独特的插画风格,为李叔同的诗歌作品绘制了大量的
插画。这些插画作品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形式,也展现了丰子恺本人对
于李叔同诗歌内涵的理解与表达。这种插画与诗歌的结合,使得李叔
同的作品更加生动,同时也使丰子恺的绘画作品更富有文学性。
丰子恺与李叔同的合作得到了广大读者和文艺圈的认可和赞赏。他
们之间通过艺术的交流,都取得了各自的成就。丰子恺的插画使得李
叔同的诗歌更突出了表现力,进一步推动了白话文学的发展与推广。
而李叔同的诗歌也为丰子恺提供了灵感,激发了他在绘画中表现意境
与情感的深度。
丰子恺与李叔同的合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们相互补充,相互激励,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他们的作品不仅是对中国
丰子恺与李叔同:亦师亦友,一生一世
丰子恺与李叔同:亦师亦友,一生一世
友情链接
(作者:小书童)
喜欢丰子恺是一件极为自然的事。
他与世无争、无所不爱,
他安详睿智、不事张扬。
身在一个动荡的年代,
他用一支画笔
描绘出前所未有的纯净烂漫,
不带半分戾气,
“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人间的情味”。他的文字同样也是淡淡写来,
自然随意又妙趣横生。
▲丰子恺画《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藏胸丘壑知无尽,过眼烟云且等闲”,
这是丰子恺最喜爱的一副对联,
苦中作乐、随遇而安。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将凡事看淡的人,
却一生追随了一个人,
一生坚守住了一个承诺,
战乱、迫害、恶疾均不能阻止,
直到生命的尽头。
01
师者
示以美好,授以希望
1914年,16岁的丰子恺
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从未想过专攻绘画与音乐的他,
最喜欢的是数理化。
▲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丰子恺直到遇见一位很特别的老师,
一切发生了变化。
“他从来不骂人,从来不责备人,态度谦恭;然而个个学生真心地怕他,
真心地学习他,真心地崇拜他。
我便是其中之一人。”
这位老师名叫李叔同,
教的正是绘画和音乐。
当别的老师待学生坐好
才姗姗来迟时,
他总是早早到了教室,
看着学生们吵吵闹闹着进来,
上课铃响,他深鞠一躬,
课就开始了;
当别的老师总是居高临下
疾言厉色地批评犯了错的学生时,
他只是在下课后和颜悦色向对方指出,
然后再向这位学生鞠一躬,
提示可以走了。
而原本天性散漫
对老师的呵斥多已经麻木不仁的学生
反应也很怪:
只要是他的课,上课铃响前,
都已坐得齐齐整整。
至于,犯了错的,
也无不表示有些难为情,
“我情愿被夏木瓜(夏丏尊外号)骂一顿,
人物素材--丰子恺
人物素材丰子恺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做了榜样;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活泼的白话文、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的主张,则始终被他奉为圭臬,成为他以后散文创作中最可亲可爱的特点。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深受恩师佛学思想影响,与佛教结缘.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丰子恺是中国文人抒情漫画的开创者。他的漫画创作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是描写古诗词时代,第二是描写儿童相时代,第三是描写社会相时代,第四是描写自然相时代。早期漫画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儿童题材。其漫画多以单幅形式出现,笔调简洁而流畅,不论是生活场景、人情世态,还是自然风貌、诗词意境都能信手拈来,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并富有民族特色和个性风格。他的画多为人们日常生活情景,又具有普遍的人情世故与动人情趣,具有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特点.简练传神、素朴亲切、率真自然的漫画风格,也正是他的散文作品的风格,那些隽永、简括、流畅、朴实的漫画与文学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珍品。
作文素材之丰子恺
丰子恺漫画特点:2、中国特色
• 丰子恺的漫画,主要是以毛笔缯就的简朴 黑白线条单幅画作,配以点晴作用的画题, 和如今主流以情节为主导著重电影感的漫 画不同,比较像现在报章看到的时事讽刺 漫画。不过,丰子恺的漫画常常流露对人 世关爱的同情心,非常温厚,初看貌不惊 人,但越看越觉隽永,十分耐人寻味。这 与他本人的文化修养之深,恐怕不无关系。
三、作品欣赏2
• 这些作品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中的琐事, 他曾说‚美术是为人生的。人生走到那里, 美术跟到那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 以看出他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丰子恺攫取 了许多生活中充满情趣的点滴小事,表现
人们熟悉而温情的生活片断。
三、作品欣赏3
见 人 惊 起 入 芦 花
丰子恺最早公开发表的漫 画,它取材于宋代词人谢逸的 《千秋岁〃夏景》,其中有这 么几句:‚密意无人寄,幽恨 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 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 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当时, 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 教时,朱自清、叶圣陶、郑振 铎、朱光潜和匡互生等常与丰 子恺小聚,喝茶闲谈,直至深 夜。人散后,留此意境。
他自小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 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 字和纯真的画风。 • 1914年,丰子恺考上了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 这里,丰子恺结识了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 前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 上为他作了榜样;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活泼的白话 文、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的主张,则始终被他 奉为圭臬,成为他以后散文创作中的最可亲可爱的特 点。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 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
半个世纪,一个约定——丰子恺与李叔同的故事
半个世纪,一个约定——丰子恺与李叔同的故事知是空华 · 即无轮转
引
言
请输入标题 bcdef
“世寿所许,定当遵嘱”,这是丰子恺坚守一生,对老师李叔同最郑重的承诺。他的一生,始终以
博大慈爱之心,作至纯至善之画,应答沧桑变化的人世,直到生命的终点。
1914
年,16岁的丰子恺带着老家嘉兴桐乡的自然之美来到省城杭州求学,此时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
名师荟萃,是中国少有的文化艺术学府。在这里,他遇见了一位老师,音乐美术课的先生李叔
同,早年中国现代音乐话剧西洋绘画的先驱,后来的高僧——弘一大师。
李叔同永远宁静寡言,他上课从一鞠躬开始,下课时又向学生们鞠躬告别。遇有学生犯错,李
先生先轻声告诫不要在地上吐痰,或要轻轻关门等等,再微微一躬离开。
学生眼前的李叔同,分明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屡开风气的泰山北斗,又是一身粗布袍子、专心
教书育人的朴素教师。
李叔同的图画课从素描写生开始,在老师威严的目光下,丰子恺一笔一划地磨练。丰子恺说,
大约是我的气质与李先生有一点相似,凡他喜欢的我都喜欢,李先生的人格和学问,统治了我
的感情。
李叔同对丰子恺说,你的画进步很快,在我所教的学生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快速的进步。李
叔同平时话不多,一旦说了,总是轻轻的,总是十二万分的认真。
1918
年,李叔同在虎跑出家为僧,成了弘一大师,出家前他把丰子恺叫到身边,郑重赠送了自己的
诗词手卷,其中一阙《金缕曲》有这样的句子:
长夜凄风眠不得
度群生哪惜心肝剖
丰子恺就像接受遗产一样,把这些保存在心里。老师的离去让丰子恺再次得到精神的感
化,1928年,丰子恺准备画50幅护生画,为弘一大师50岁祝寿。
怀李叔同先生(丰子恺)
祥瑞。他的父母都笃信佛教,叔同小时候,常在家
与三弟一起学僧人作法,‚两个人都用夹被或床罩 当袈裟,在屋里或炕上念佛玩‛。 著名音 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 动家,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李叔同六七岁时,开始跟着年长自己 12岁的兄长文熙读书, 并学习日常礼仪。文熙对他督教甚严,日常功课不得马虎, 应对进退也不得稍越礼仪。他小小年纪便受到如此严格的教 育,无疑会使他的天性受到压抑,但对他养成严肃认真的习 惯却大有好处。他日后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样的好 习惯。 1894年,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内心‚反叛‛的种子也开 始萌芽。他对兄长从小要求他刻苦用功学习的经国济世的 ‚正经‛学问不那么热衷了,却对唱戏这种‚贱业‛产生了 浓厚兴趣,经常去戏园子看戏,成了铁杆票友,有时还客串 某个角色。
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返校后,开始素食。时,受马
一浮之熏陶,于佛教‚渐有所悟‛。
1918年,入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号弘一。
他初修净土宗,后来又修律宗,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 代祖师。 1942年10月13日晚7时45分呼吸急促,8时安详西逝,圆寂于 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 10 月 10 日下午写‚悲欣交 集‛4字
学习音乐和作曲。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持维新变法,对变法的支持。不料, “戊戌政变”后,外界哄传李叔同是康、梁同党,为了避祸, 他带着母亲、妻子,迁居上海,在法租界租了一套房子,安住 下来。由于他家在上海有钱庄,他可以凭少东家的身份任意支 取生活费用,手头相当阔绰,他以富家公子身份,与沪上名流
丰子恺 送考
(开头) 今年的早秋,我不待手植的牵牛花开花,就舍弃了 它们,送一群孩子到杭州来投考。 种牵牛花,扶助它们攀缘,看它们开花,结子;是 我过去的秋日的乐事。今秋我虽然依旧手植它们,但对 它们的感情不及以前好。因为我看出了它们一种弱点: 一味想向上爬,盲目地好高。我在墙上加了一排竹钉, 在竹钉上绊了一条绳,让它们爬;过了一二晚,它们早 就爬出这排竹钉之上,须得再加竹钉了。后来我搬了梯 子加竹钉,加到我离去它们的时候,墙上已有了七八排 竹钉,牵牛花的卷蔓比芭蕉更高,与柳梢相齐,离墙顶 不过三四尺了。看它们的意思还想爬上去,好像要爬到 青云之上方始满足似的。为此我讨嫌它们,不待它们开 花结子就离弃它们,伴送一群小学毕业生到杭州来投考。
阿宝赤膊
wenku.baidu.com
阿宝就是丰陈宝,她 是丰子恺第一个女儿, 大概也是第一个带给 他快乐和灵感的孩子。 阿宝的赤膊,露出的 是她的童稚和她父亲 的怜爱。
花生米不满足
花生米的分配低于自 己的期望值,便皱着 眉眼表示抗议。儿童 就有这样赤裸裸的真 率,哭与笑,满足与 不满足就是这样的简 单,毫不矫作,难怪 丰子恺一生都对儿童 的世界羡慕不已。
写出了孩子们渴望考取,但信心不足;表 面无望,但又心存侥幸的矛盾复杂的内心 世界。
茶店看榜
“大家眼巴巴地望他回来。有的人伸长了脖子向他的去 处张望,有的人跨出门槛去等他。等了好久,那去处就变成 了十目所视的地方,凡有来人,必牵惹许多小眼睛的注意, 其中穿夏布长衫的人尤加触目惊心,几乎可使他们立起身来。 久待不来,那位先生竟无辜地成了他们的冤家对头。有的女 学生背地里骂他‘死掉了’,有的男学生料他’被公共汽车 碾死’.……“回来了,回来了!”一声叫后,全体肃静,许 多眼睛集中在他的嘴唇上,听候发落。这数秒间的空气的紧 张,是我这支自来水笔所不能描写的啊!”
亦师亦友亦比邻
49
2022年 9月 总期数890
聚
宝
盆
义是一团内心燃烧的火焰。这团火焰可以照亮自己的方向和前行的道路,直到远方。如果你是一只鸟,天空就是你的家;只要拥有理想,并且能够看清现实,那么早晚有一天会长出翅膀。”华杉老师说:“基业长青的企业必然是理想主义的,实用主义的企业是一定走不远的。”任正非有一个论断:“我们是理想主义,谷歌也是理想主义,苹果以前是理想主义,现在是现实主义,所以苹果注定要衰落,而理想主义必定有未来。”
理想主义者能让生活充满希望与亮光。演员佟大为小时候经常会冒出一些比如拯救全人类的想法,后来他通过演员的身份把理想主义的东西得以实现。理想主义者是梦想家,天生爱幻想,心中充满无限的希望。李银河说:“一位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人生走过六十载,归来仍是赤子心。”
理想主义者乐于接受新的思想,他们永远年轻,永远勇敢,永不妥协。当人心里装着理想主义,眼界就开阔,就能利他,为改变世界、为社会做贡献。人生的苦难不是贫穷,而是贫穷的时候失去理想,理想主义
就是生活无比的艰难,你都对明天充满希望;即使身处尘埃,也会心向星辰;他们即使不富有,但就是吃普通的食品也能吃出满汉全席的感觉;住草窝也能如住在皇宫的感觉,他们不会受困于眼前际遇,每一天都会过得有意义。
新时代呼唤更多充满理想主义的年轻人!从今天起,让我们做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哲人周国平说:“理想主义者,终将被世界偏爱。”
谢谢!
●相逢一笑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丰子恺和他的小品文_名人故事
丰子恺和他的小品文
好几年不曾看见子恺了,偶然看见《人间世》和《良友》上他的照片,不禁为之莞然:他竟留了很长的胡子,像一个庄严而又和蔼的释家。
记得我与他相识,是在1925年,那时我在充满了艺术空气的立达学园里教书,他就是这个学园的创办人。当时的同事,如朱光潜、白采、方光焘、夏丏尊、刘薰宇……都是在这个时候认识的。不过当时我与白采交往最多,子恺和别的同事,都很少拜访和聚首。
一直到1928年,我才为了自己的《中国文学小史》《童话概要》和《童话论集》请他画封面,专程去拜访了他几次。我知道他是最喜欢田园和小孩的,便买了一本描写田园和小孩最多且画风也最平和的米勒的画集送给他,还送了一盒巧克力糖给他的孩子们。这盒糖也是我仔细挑选的,我挑了一盒玻璃纸上印有一个美丽女孩肖像的。当时我与他
谈了些什么,现在已经回忆不起来了,但记得他的态度潇洒,好像随意舒展的秋云。
后来有一次,子恺到开明书店来玩,使我很诧异的是,他竟完全变成另一个子恺了。他坐在藤椅上,腰身笔直,不像以前那样衔着纸烟随意斜坐;两手也直直地垂在膝上,不像以前那样用手指拍椅子如拍音乐的节奏;眼睛则俯下眼皮,仿佛入定的老僧,不像以前那样用含情的眸子望着来客;说起话来,也有问必答,不问不答,答时声音极低,不像以前那样声音有高下疾徐。是的,我也常听丏尊说:“这一阵子恺被李叔同迷住了!”照子恺的说法,以上的叙列就是我与他的“缘”。
李叔同是丰子恺的老师,无论在艺术上或是思想上,都是影响他最深的人。他的《缘》和《佛法因缘》都是专写李叔同的。李叔同在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教过他木炭画,后来出家。子恺曾特地替他绘过《护生画集》。《两个“?”》更明白地承认他“被它们引诱入佛教中”。
丰子恺画画技艺高超的事例
丰子恺画画技艺高超的事例
一次街头偶遇催生全新画风
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于浙江桐乡市石门镇。丰子恺排行老七,由于前面是六个姐姐,他作为家里的长男,自小就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份温情滋养了他一生。
1914年,丰子恺赴杭州考取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他遇到对他一生影响极深的恩师李叔同。李叔同是当时中国艺术界的开拓者之一,音乐、绘画、戏剧等无不涉猎。
有一天李叔同对丰子恺说:“你的图画进步快。我在南京和杭州两处教课,没有见过你这样进步快速的人。你以后可以以此为业。”
丰子恺说,正是从这一晚开始,他打定主意,专门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
丰子恺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之后,赴上海一所艺术专科学校任教,不久他意识到自己的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脚步,决心东渡日本开开眼界。
1921年,丰子恺带着家人为他凑够的一千块大洋来到了日本。有一天,丰子恺正在东京的旧书摊上寻觅旧书,偶然间看到一本《梦二画集•春之卷》。
他随手翻开,里面尽是一幅幅用毛笔勾勒出来的简笔画。虽然书本装
帧简陋,但丰子恺被这些酷似速写的小画给吸引住了。他赶紧掏钱买下了这本画集,带回寓所仔细阅读。
竹久梦二生于1884年,年长丰子恺14岁,在当时的日本,他是一个没有任何学院背景的平民艺术家。他的画寥寥数笔,却充满了人情关怀,总能引起观者共鸣。
丰子恺一生都没有见过竹久梦二,但竹久梦二画中笔墨的用法,正好唤醒了丰子恺心中的诗意,还有画中对众生深沉的悲悯与爱,正好暗合了丰子恺的温润心肠。
丰子恺曾说:“日本竹久梦二的抒情小品使人胸襟为之一畅,仿佛苦热中的一杯冷咖啡。”
丰子恺生平简介
丰子恺生平简介
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
丰子恺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生了六个女儿,他是家里第一个儿子。因为父亲也只有一个妹妹,他便是丰家烟火得继的希望,备受珍惜。父亲为他取乳名为“慈玉”,他确实是家人眼中的宝玉,祖母溺爱他,父母、姑姑疼爱他,姐姐们怜爱他,连家里染坊中的伙计们也喜欢他。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六岁,在父亲的私塾中读书,学名丰润。
父亲丰璜本是清末举人,废除科举取仕后,就在家开设私塾,教授孩子们读书。丰子恺在父亲那里学《三字经》、学《千
家诗》,也学父亲在中秋之夜饮酒吃蟹赏月的名士风度……9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把他送到另一个私塾继续就读,一直到12岁,丰子恺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育,这六年的熏陶,在他身上留下了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温文敏感,从容和善的气质。也许是家里开染坊的缘故,丰子恺从小就对线条和色彩敏感,那本为他开蒙的《千家诗》里的黑白人物被他用染料涂成彩色,他描摹人物画谱,给同学们画,给乡亲们画,甚至应私塾先生之命为学校画孔子像供人瞻仰,被人们叫做“小画家”。线条和色彩的魅力被他发现,并自此终生吸引着他。
1910年,在县立第三高等小学读书,改名丰仁。
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是应革命风潮建立起的新式学堂,在这里,丰子恺剪掉了辫子,并为了适应民主选举的需要,由先生把名字中难认的“润”字改为易写易认的“仁”字。新学堂开设有音乐课,同学们唱李叔同的《祖国歌》、唱《励学》歌,音符的震撼力使丰子恺大受感染,成为他后来钻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丰子恺和他的老师朋友,名人故事
丰子恺先生有幸,同时遇到了两位着名的老师:李叔同、夏丐尊。
丰子恺十七岁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伤感句子,在此学习五年,这五年间,李淑同先生是他的图画音乐教师。丰子恺在《我与弘一法师》一文中评价李叔同先生道:“他博学多能,其国文比国文先生更高,其英文比英文先生更高,其历史比历史先
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可谓“夫子自道”。再说夏先生教国文,“他也是博学多能,只除不弄音乐以外,其他诗文、绘画、金石、书法、理学、佛典,以至外国文、科学等,他都懂得。”故夏先生“因此能和李先生交游,因此能得学生的心悦诚服。”更深一步的阐述后,得出了李先生所行的是“爸爸的教育”,夏先生所行的是“妈妈的教育”,平分秋色了不是?!
精心整理
两位老师的教育又岂止限于学校呢?!后来李先生做了和尚,成了弘一法师,芒鞋破钵,云游四方。出家的前晚,李先生叫丰子恺和同学叶天瑞、李增庸三人到他的房间里,把房间里所有的东西送给他们三人。离开夏先生后,丰子恺也时常与先生接近,不断地接受先生的教诲,甚至于为他的漫画集作序。两位导师还是他眼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