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政治经济学课件,中国的未来转型展望

合集下载

未来五年的中国——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及发展走势

未来五年的中国——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及发展走势


. . .
l 敬 琏 吴







。 - ・ .
一 .
・ 。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毒 ・ 。
们 的资产 负债 表进 一步 “ 杆 化” 杠 。
第二,超发 的货 币大量 冲到了资产 市场上 ,使得原 已过高的房地产价格继 续飙升和居 高不 下,隐含着泡沫破 灭引 发市场岿溃的危险。 第三 ,通货膨胀 的威胁 加大。货 币
就 使 得 转 变 的 内 容更 加 丰 富 了 。但 是 由 有 的简单加工 的产业链 尽量 向台湾宏基 于 “ 济 发展方 式”涵盖 的方面 很多 , 经 的创 始 人 施 振 荣 讲 的 “ 笑 曲 线 ”两 端 微
也 容 易 发 生 抓 不 住要 点 的 问题 。在 我 看 延伸 ,增加研发设计和品牌销售 等服务 来 ,核 心 的 问题 还 是 转 变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的成 分 ,就 能 够 提 高 附 加值 。另 外 一 个 或 增 长 模 式 。什 么 是 增 长 方 式 或 增 长 模 方 向 ,是 在 加 工 制 造 业 向两 端 延伸 过 程 式 ,在 发展 经 济 学 和 近 代 经 济 史 中是 有 中 , 寻 发展 新 兴 产 业 的 路径 。事 实 上 , 探 明 确 界 定 的 , 在 中 国 制 定 “ 五 ” 和 中 国 已经 出现 了发展 某 些 战 略新 兴 产 业 九 “ 十一 五 ”的过程 中也 是讨论 比较 充 分的 。 的很 大 可 能 性 , 比如 信 息通 信 产 业 、 电

新版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一、经课件.ppt

新版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一、经课件.ppt
或集团,变更其所有权。
精选
1
2.独联体国家的价格体 制转轨
采取大幅度放开价格的 措施。经过剧烈阵痛之后, 这些国家基本建立起自由价 格机制,价格关系基本理顺, 市场竞争也基本形成。伴随 着私有化和价格体制的转型, 独联体国家也进行了金融、 财税、外贸体制的转型,市 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精选
2
3.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发展
(3)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都由市场调节,政府不再进行 行政干预。
(4)财政和金融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建立起以增值税为 主的税收体制,税收成为体现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经济杠杆。
(5)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变了过去的高度集权的国家垄
断制,实现对外贸易的自由化精选。
7
(二)经济体制转型的代价
(1)生产大幅度下降。 (2)通货膨胀恶性发展。 (3)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急剧增加,社会两极 分化严重。 (4)对外贸易恶化,外债负担加重。
精选
10
三、东欧国家政治制度的转轨
(一)东欧国家政治转轨的特点 1.大多数国家是在和平方式下进行政治转轨的,政
治制度的转轨快于经济转型。 2.政党活动混乱无序 。
(二)东欧地区的社会政治思潮 1.西方自由主义思潮 2.民族主义思潮 3.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精选
11
第三节 外交政策的演变
一、独联体国家的对外关系
5.取消对外贸易限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
精选
4
精选
5
李克强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
精选
6
二、经济转型的结果
(一) 私有化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
主要表现为:
(1)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已基本结束,初步形成生产资 料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

政治理论——中国经济转型(张智勇)两节课一个PPT

政治理论——中国经济转型(张智勇)两节课一个PPT

3、经济转型的方式
激进式
——休克疗法
渐进式
——摸着石头过河
(二)、经济转型理论
1、制度 “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 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 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道格拉斯·C ·诺思
正式制度: 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出来并通过国家等 组织正式确立的成文规则,包括宪法、成文 法、正式合约等。 非正式制度: 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逐步形成、 并得到社会认可的一系列约束性规则,包括 价值信念、伦理道德、文化传统、风俗习惯、 意识形态等。
3、 制度变迁的动因
制度变迁的终极动力在于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 行为。
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之比,对于促进或推迟制 度变迁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 的情形下,行为主体才会去推动直至最终实现制度的 变迁。这就是制度变迁的原则。
4、制度变迁的类型
根据变迁的推进速度或节奏,制度变迁可 分为激进式变迁和渐进式变迁。 根据制度变迁的发动主体,制度变迁可分 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
不同国家的经济转型均以建立市场经济体 制为目标,但转型的路径不同,绩效也相差很 大。一个国家究竟选择哪一种改革路径,取决 于改革的约束条件,因为它界定了改革战略的 选择空间。这些约束条件主要包括改革的初始 条件和改革成本。
“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 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 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 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马克思
复兴路
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梁启超,光绪帝和康有为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摘要】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结构调整与升级、创新驱动和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和扩大开放、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与全球化布局等方面探讨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积极推动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推动向高端制造和服务业转型,加大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化进程。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经济增长放缓、结构调整艰难、环境污染严重等。

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仍需解决这些挑战,不断探索发展新路径,推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开放、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国际合作、全球化、成果、挑战、未来展望。

1. 引言1.1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常态之中。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创新驱动和技术升级成为关键,中国经济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升竞争力和创造力。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也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扩大开放,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与合作。

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也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在国际合作和全球化背景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也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促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全球化进程。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未来,中国经济需要继续努力,解决新常态下的问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与升级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与升级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随着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国经济逐渐从传统的依赖资源和劳动力驱动转变为注重创新和效率驱动。

《转型中的中国经济》PPT课件

《转型中的中国经济》PPT课件
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涵 义
•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社会主义条件下 或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是在坚持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是 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 般,社会主义条件是特殊。
编辑课件ppt
4
•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定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 为主体基础上的、有社会主义国家政策、计划宏 观调节的市场经济。
•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在科学上是可以成 立的,对它的涵义完全可以作出清楚明白的解释。 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改革后我国建立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是现代的市场经济,是接受国家控 制和有计划引导的市场经济。
编辑课件ppt
5
• 《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 问题的决定》
•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十六字方针):
编辑课件ppt
17
二、二元经济中的失业问题
1、农村
• 家庭承包责任制 劳动生产率提高
富余劳动力
(农村劳动市场供过于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民工潮
农民工素质低
2、城市
• 显性失业:在我国,显性失业主要表现为城镇青年“待 业”,因合同期满被解聘的职工和因违反企业规章制度被 开除或辞退的职工,以及因企业经营不善而破产所造成的 失业等几种情况
15一历史时期发生的通货膨胀11979经济周期的通货膨胀紧缩政策压缩投资规模为主财政措施219831986经济周期的通货膨胀以货币金融调控为主319871991经济周期的通货膨胀以货币金融的计划控制为主41992年以来经济周期的通货膨胀软着陆的调控方式整顿金融秩序提高存款利率把有限资金用到重点建设中16医治通货膨胀的对策主要有紧缩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直接的物价和工资水平的控制等其中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紧宿的财政政策被称为常规的治理通货膨胀措施物价水平和工资的控制被称为非常规的调控方式

《中国社会转型》课件

《中国社会转型》课件
中国社会转型
《中国社会转型》PPT课件 中国社会的历史沿革、政治经济体制变革、以及社会转型的影响与挑战,展 望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与建议。
什么是社会转型
1 定义
社会转型是指整个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从而导致社会结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 面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
2 分类
社会转型可分为经济转型、政治转型、文化转型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 点和影响。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 变。
社会转型的影响经济影响Fra bibliotek社会转型对经济结构、产业发展和就业状况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治影响
社会转型对政治体制、权力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塑造了新的政治格局。
社会影响
社会转型改变了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价值观,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 响。
3 特点
社会转型具有不可逆转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涉及到个体、群体和整个社会的利益和发 展。
中国的社会转型
1
政治体制变革
2
中国政治从单一制向多元制、从计划
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政治体制也在
逐步改革。
3
文化观念转变
4
中国社会的文化观念也随着社会转型 而发生重大变化,逐渐趋向开放与多
元。
历史沿革
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 义社会再到市场经济社会的演变过程。
3 发展策略与建议
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与政策,为社会转型提供有效的支持与保障。
中国社会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经济压力、政治敏感问题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是中国社会转型面临的重大挑战。

中国经济转型大趋势

中国经济转型大趋势

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的 市场化改革大趋势
1. 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的现实需求
2016年第10期 中国经济报告
经济全局
028
ECONOMY OUTLOOK
(3)经济转型升级与以服务贸易 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形成历史交汇。数 据显示,2014 年全球服务贸易增长 6%,而货物贸易仅增长 0.8%,服务 贸易已成为新一轮全球化、双边多边 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焦点。与此同时, 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了服务贸易与 服务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引入外 资为例,过去几年,中国服务业成为 吸引外资的主要领域。2015 年,中国 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利用外资总量 关注的热点。据业内人士分析, 目前, 国内已有数百家药企进入大健康产 业,其中 30 多家为上市公司。预计 到 2020 年,中国健康服务业市场规 模将达到 10 万亿元人民币。 的比重达到 61.1%,是制造业实际利 用外资的近 2 倍。因此,中国新阶段 的开放战略是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 的开放转型,即从以工业市场开放为 重点的“一次开放”向以服务贸易为 重点的“二次开放”转型。这既是中 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也是扩 大开放的重大选择。 2. 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重点任务 (1)适应新趋势,打破各类不合 理的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目前,服 务供给在某些方面不能适应老百姓的 消费需求,其根源在于服务业存在以 垄断为特征的体制安排。若能打破各 类垄断,预计到 2020 年,社会资本 投资占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 重将可能从 2015 年的 52.7% 提高到 60% 以上。 (2)以服务业为重点有序实现对 外开放。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2015 年 G20 峰会上提出的“以服务 业为重点放宽外资准入领域” ,这是 中国下一步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重大任 务之一。 (3) 加快服务业市场的双向开放。 只有加快服务业市场的对内、对外开 放,才能适应全社会的各类服务型需 求。以健康养老需求为例,目前,中

中国未来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

中国未来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

中国未来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作者:魏礼群来源:《全球化》 2016年第12期魏礼群摘要: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和不确定性因素加大,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都面临着推进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紧迫任务。

中国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有着更丰富的内涵,未来时期总目标是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主要方向和任务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消费结构调整升级、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同时,必须选择好路径,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两大环节。

关键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方向路径作者简介:魏礼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社会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都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复苏乏力,已连续五年低于1990—2007年期间的平均增速。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和不确定因素加大,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都面临着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紧迫任务。

然而,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也不会相同。

在中国,未来时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更为丰富。

概括起来说,就是持续深入推进三大转变:一是推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实现城乡一体化;二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增长模式创新;三是推进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实现这三大转变,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多年来,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国加大推进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力度,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效,但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繁重和艰巨。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转入新常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处于特别重要的历史阶段,既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又是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还是我国经济爬坡过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期。

《转型的政治学分析》课件

《转型的政治学分析》课件

结论和展望
转型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需要综合多种政治学分析方法和视角 进行研究。对于了解社会发展和推动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分析方法论
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 转型经验,寻找共性和差异。
制度分析
研究政治制度对转型的影响, 如制度设计、改革与运行。
行为分析
关注各种利益相关者在转型 过程中的政治行为和策略。
政治学角度和理论模型
政治光谱
左右派、保守派和进步派在转 型过程中的不同政治立场。
权力分配
政治力量在转型中的分布和配 置。
民主发展
政治制度朝向民主化的进步和实践。
政府治理
政府对民众需求的反应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转型的政治学案例分析
柏林墙的倒塌
东德和西德统一的象征,标志 着冷战的结束和欧洲的统一。
阿拉伯之春
南非种族隔离
过去几十年中阿拉伯世界发生 的一 尔森·曼德拉的当选。
政治精英
转型中的政治领导和决策者的 角色和影响。
转型过程中的政治变迁
1
革命与崩溃
旧的政治体系的崩溃和新的政治秩序的建立。
2
建立新的制度
制定新的宪法和法律以保障政治制度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权力平衡与冲突
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力平衡和政治冲突。
转型对政治参与和民主发展的影响
政治参与
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和能力的增强。
《转型的政治学分析》PPT课 件
政治学与转型研究
定义和背景
转型是指社会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变化过程。它通常伴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对 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政治因素
政治制度的变迁和权力重新分配。

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政策挑战与前景展望

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政策挑战与前景展望

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政策挑战与前景展望经济转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或经济增长方式上的变革和调整。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和资源压力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相结合。

本文将探讨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政策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前景。

一、挑战1. 资源短缺与环境压力经济增长通常伴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增加。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和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资源短缺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挑战。

同时,环境污染引发的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也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

2. 产业结构转型的困难经济转型涉及到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

然而,传统产业的转型并不容易,因为它们通常依赖于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

转型到新兴产业需要巨大的投资和技术创新,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阻力。

3. 社会和政治压力经济转型可能导致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

传统产业的衰退可能导致大量失业,社会矛盾加剧。

此外,一些既得利益者可能会对转型感到不满,并尽力阻挠转型进程。

因此,政府需要解决这些社会和政治压力,保证转型的顺利进行。

二、前景展望1. 新技术推动经济转型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的出现为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

例如,可再生能源、互联网经济和绿色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经济向低碳和环保方向转型。

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将促进经济增长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2. 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国际合作在推动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各国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

同时,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可持续发展,激励创新和绿色发展。

3. 教育与人力资源的培养经济转型需要具备新技术和绿色产业的专业人才。

教育体系需要调整,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的培训和教育,以满足经济结构转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同时,政府和企业应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岗位机会,鼓励人们学习新技能。

《转型中国~企图篇》课件

《转型中国~企图篇》课件

经济转型的策略和措施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满足人民群 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经济 高质量发展。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社会转型的策略和措施
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正义。
公共安全
加强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维 护社会稳定。
政治转型的挑战
民主法治建设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保障人民 权利。
反腐倡廉
打击腐败现象,建立廉洁政治 生态。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 能力。
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维 护国家统一。
03 转型的机遇
《转型中国~企图篇》ppt课件
• 引言 • 转型的挑战 • 转型的机遇 • 转型的策略和措施 • 转型的未来展望
01 引言
主题介绍
01
02
03
主题概述
转型中国是当前中国发展 的重要主题,本课件将围 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
主题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转型成为必然选择,本 课件将分析转型的背景和 原因。
政治转型的机遇
法治建设
政治转型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保障公 民权利和社会公正。
民主化进程
政治转型需要推动民主化进程,加强公民参与和社会监督,促进政 治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政治转型需要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优化政府机构和职能,提 高政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04 转型的策略和措施

形势与课讲稿: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转型

形势与课讲稿: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转型

形势与课讲稿: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转型一、引言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形势与课。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一直备受国内外关注。

本次讲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质量提升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应对风险挑战等。

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1. 外贸的崛起改革开放的实施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起初,中国主要依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对外贸易的开放实现经济多元化和快速增长。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和全球贸易的重要支撑点。

2.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化率逐渐提高。

城市化率的提高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升级等领域的发展。

三、质量提升与结构调整1. 产业结构调整为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同时,加大对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由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

2. 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措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四、创新驱动发展1. 科技创新引领推动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中国相关部门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参与创新创业。

如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的出台,推动了经济的创新升级。

2. 人才引进和培养中国努力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和引进人才的使得科技创新得到了有效保障。

同时,加大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培养适应创新创业需求的人才,并鼓励创业。

五、开放型经济建设1.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中国设立了一系列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改革。

中国未来几年发展转型研究-PPT文档资料

中国未来几年发展转型研究-PPT文档资料
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应提高技术品位 台湾法兰瓷公司创新创意的深刻启示。
如何创新战略?我提四点: 1,按《广义产权论》建立技术产权制度:技术资本化 建立管理产权制度:管理资本化
2,培育资本市场,鼓励风险投资
3,发挥创新企业带动作用,带动新产业群 4,政府支持与公共服务平台
(四)结构层面的转型:四个协调
产业结构也将发生变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城镇化将延续快速发展态势 2009中国城镇化率46.6% 根据联合国经社事务部人口3月发布的《世界城市化展 望2009年修正版》,全球城市化率接近51% 2009年统计,台湾人口2312万,劳动力1085万,农业 劳动力55万,占5.1%, 推算城镇化率约在 85%以上 今后几年估计将以每年0.8至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 10年将有1亿多农民变为市民 未来几年 最大内需在城镇化, 最大潜力也在城镇化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年版。其中:
1,常修泽:《论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
引 言
2,常修泽:《从中国未来第三波转型看发展方式转变》

第一波转型:“社会制度”转型 第二波转型:“经济体制”转型 未来几十年:第三波转型 “整体发展模式”转型
今重点阐述——中国“未来几年”发展转型方略
实践分析:应对中国资源环境领域的严峻挑战
资源环境产权制度的基本内容:界定 配置 交易 保护
(三)创新战略:由“加工制造”向“四创”拓 展
——“创新、创意、创造、创业”
前30年:“世界工厂”有成绩,也有教训
加工贸易产品在大陆的直接增加值平均只占其出口额 17.7%,而加工贸易出口额约占大陆出口总额50 %
需求四特点:多样性 升级性

(二)传统的低成本粗放型工业化模式进入调整转型期 低劳动力成本

新版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一、经课件.ppt

新版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一、经课件.ppt

1.俄罗斯政治体制转轨的过程
第一阶段(1990~1993年9月)主要是政治体制 的转轨。俄罗斯从苏联时期的一党执政、议行合一为特征 的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转变为以总统制、多党政治、 议会民主、三权分立、自由选举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议会 民主政治制度。
第二阶段(1993年10月~1999年12月)主要是
“总统集权制”形成、确立和运行阶段。1993年宪法规定
“俄罗斯是共和制的民主联邦法制国家”,俄罗斯联邦的
国家权力由总统、联邦会议(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
政府和法院共同行使。 精选
23
2.政党政治的发展 (1)从一党制到多党制的转型 (2)俄罗斯的政治斗争主要在有影响的政党之间展 开,政党斗争的重心也逐渐从街头转向议会。
或集团,变更其所有权。
精选
1
2.独联体国家的价格体 制转轨
采取大幅度放开价格的 措施。经过剧烈阵痛之后, 这些国家基本建立起自由价 格机制,价格关系基本理顺, 市场竞争也基本形成。伴随 着私有化和价格体制的转型, 独联体国家也进行了金融、 财税、外贸体制的转型,市 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精选
2
3.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发展
独联体国家签署自贸条约 迈出经济一体化重要一步。
2011年10月18日,在 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独联体 国家政府首脑理事会的会议代 表共同出席记者见面会。
独联体国家国际铁路运输
精选
3
(二)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
1.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转变,实行生产资 料私有化,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2.放开物价,依靠市场调节商品供求。 3.实行紧缩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 4.稳定经济,削减财政补贴,减少财政赤字,防止 债务危机。
另一方面,“休克疗法”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第一,经济进一步 滑坡,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下降。第二,通货膨胀失控,财政赤字更加 严重。第三,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居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东财,政治经济学课件,二元结构转型

东财,政治经济学课件,二元结构转型
2014-7-6 22
1952年-1966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粮食
年份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全国 198 197 196 198 204 203 198 187 164 159 165 165 182 183 190 城市 240 242 236 214 200 196 186 201 193 179 184 190 200 211 206 农村 192 190 190 196 205 204 201 183 156 154 161 160 178 177 186
农民口粮消费效率提高
1958年秋 59年春荒 59年夏歉收 1960年 饥荒开始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饥荒加剧 强制性公共食堂时期
饥荒结束 公共食堂解散
来源:刘愿、文贯中(2009)
2014-7-6 24
22年合作化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从1956年到1978年,合作社、人民公社搞了 二十二年,党和政府倾全力抓农业、搞运动 ,结果大失所望。1955年产粮食3678.7亿斤 ,当年全国 61465万人,人均598.5斤。到 1977年,粮食总产5654.5亿斤,全国人口增 加到94974万人,人均占有粮食595.4斤。辛 辛苦苦干了二 十二年,人均粮食反而下降 3.1斤。1955年城镇人口只有8000多万,1977 年城市人口超过1.6亿。1955年还有少量粮食 出口,1961年起就 要靠进口粮食了。
“三平”:分配的平均主义(大锅饭)
3、人民公社制度的弊端 模糊的产权
人民公社是一种公共产权制度,公社的财产名为 “集体”所有,但没有明确的产权主体——集体

中国经济的趋势展望

中国经济的趋势展望

中国经济的趋势展望
中国经济的趋势展望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在宏观经济层面上,预计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中国政府通过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升级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中国还将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中国经济将继续转型升级。

中国已经进入了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期,正在由以投资和出口为驱动的经济模式向以消费和创新为驱动的模式转变。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力度,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第三,中国将加强对外开放。

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增加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此外,中国还将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建设。

第四,中国将加强可持续发展。

中国将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绿色发展。

中国政府也将继续推动能源转型和节能减排,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

最后,中国还将加强金融改革和风险防控。

中国将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金融风险防控能力,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的趋势展望是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加强开放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金融改革和风险防控。

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趋势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的经济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时期已经结束,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挑战。

在这个过渡期里,我们需要认清发展趋势,掌握趋势的方向。

经济转型是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中国需要探索更为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了新时期中国发展的主题。

对于中国而言,这个来之不易的东西就是我们将传统经济向着高质量发展的宝贵机遇。

随着经济动力转换的逐步脱轨,中国也开始发生着结构调整。

在随之而来的新的经济周期里,中国将不再强调经济总量的增长,而是要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

中国的发展需要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

这个过程对于中国素有的工业优势构成了挑战。

但是,在这些变化和挑战中,中国也看到了更大的机遇。

科技、制造业、农业等新的产业形态的出现,给中国的经济转型和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

其中一个核心的目标是将制造业向更高价值链的领域推进。

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这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板块。

毋庸置疑,中国制造业此前的成功基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

现在是制定新的战略的时候了。

高端制造业的推进将会占据主导地位。

在这个过程中,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被广泛应用。

这也将引领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另一个方面是中国将加速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对于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升级至关重要。

从人才和知识,到科技和文化,都需要在服务业的发展上进行深度植根。

这会加快中国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同时,最近几年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成为了消费品和服务业增长的新引擎。

中国的电子商务和在线支付系统已经碾压了国际市场。

随着中国城镇化加速,互联网经济的影响度也将进一步扩大。

这也会是中国经济的另一大助力。

此外,还有相对滞后的农业和资源型产业。

在推进经济转型和升级时,同样需要重视对农业和能源产业的发展。

这些行业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升级和转型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需要对全球经济变化的快速规律进行正确的把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基建项目为主的经济刺激,大规模的投资导致 产量增加,带来产能过剩;
钢铁等企业可以优惠条件从大银行获得贷款。
经济稳增长、房地产市场疲软的背景下,钢铁企 业面临1600万吨的产品积压。 9月份汇丰(HSBC)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预览指 数(PMI)显示,中国产成品库存仍在增加。
我国钢铁企业现状:
居民人均年收入增长情况
居民储蓄存款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表现四:坚持走对外开放与和平发展的道路
日益深入地融入国际经济分工体系,国际竞争力显著加 强。中国成为国际上推动和平、发展、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的重要力量。 对外贸易增长情况
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及位次
1978-200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及占GDP比重
八、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 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 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 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这些 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 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 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2、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选择过程
“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向集约经营为 主的轨道”。 ---1987年党的十三大 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995年党 的十四届五中全会 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七大
内部失衡与内需不足
低居民消费率 改革开放后, 我国居民消费支 出占GDP的比重 不断下降。
1978年 0.49 2004年 0.40 2008年 0.36
低居民消费率 我国居民消费 支出占GDP比重 较许多国家偏低。 2006年数据。
三、投资出现减速态势,房地产投资 减速更为明显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50710亿元,同比增 长20.4%,较上年同期放缓了5.2个百分点,出现 了一定的减速态势。 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明显下降; 在限购、限贷等严厉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下,房 地产投资大幅减速。
早期经济增长:投资驱动的旧型工业化
18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经济增长摆脱了母体的限 制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这种狭义“工业化”的主要内容:用机器大工业化 取代农业和手工业中的手工劳动。
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本积累——资本/劳动比例提高 (资本深化)驱动。
马克思最早指出了这种增长模式的弊病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资本积累过程中 “有机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提高必然 导致两条规律的出现。 (1)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竞争加剧—资本的积 聚和集中—中等阶级的消失。 (2)相对过剩(失业)人口增加的规律—无产阶级 贫困化—阶级斗争加剧 因此,“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敲响”。

六、污染严重,环境成本加大——根源在经济 增长方式
2011年我国环境损失占国内GDP的比重可能达到 5%-6%,大致相当于2.6万亿人民币。
七、就业难呼唤产业转型升级
“就业难”和“用工荒”共存的现象 ; 大学生就业难折射的是当前经济结构的问题; 通过发展现代高端产业和第三产业,大力扶持中 小企业和服务业; 要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这才能释放 大量的技术含量高的岗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 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外部失衡与外需萎靡
高出口依存度
改革开放后,我 国经济的出口依存 度日益上升,受国 际经济形势影响的 程度和范围不断加 深。 2008-2009年, 出口总额的下降减 弱了中国经济增长 的引擎,对宏观经 济形势产生了负面 影响。
二、国内消费动力明显不足
近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呈现持续减速态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222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 2.4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消费增长13.7%,创年内新 低。 房地产和汽车两大主要消费市场表现欠佳。 家电市场受刺激政策退出影响,零售额仅增长3.3%。
世界上最早开始和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是英国。英国的工业 化大概用了100年时间。到了20世纪初期,主要欧美国家基 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到20世纪末,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 有60—70个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工业化 后工业化 信息化
传统工业化道路大体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早期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基本上是在第一次技术 革命的影响下开始的,其特征是由手工生产转向了机械生产。
我们现在在投资、消费、出口三架马车
当中,进出口回落的幅度是最大的。
原因是是整个世界经济复苏缓慢,需求不振,贸 易保护主义抬头。
我们中国经济一定要减 少对外需的依赖,我们 一定要把工作的着力点 放到扩大内需上来。
四、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的产能过剩
钢铁和服装在内的诸多行业现成为中国股市投资 者规避的投资对象; 这些行业产能过剩而所面临的需求却在放缓;
这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称之为 “奇迹” 并不 过份。 成就取得,从根本上讲,是我们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 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人民意愿的发展道路,这就是 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表现一: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巨大提升。这种变化顺应了生产 力和综合国力成为新时代国际竞争力主要标志的历史潮流。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
中国的经济奇迹及其解释 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未来中国经济的“第二次转型”
第一节 中国的经济奇迹及其解释
一、中国的经济奇迹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成就,可用三个基本数字概括: 13亿人口一个国家,在30多年时间内,保持了9.8%以上平 均增长速度。
二、坚持“好”字优先,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
1、经济发展方式的涵义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侧重于实现更多经济产出的单纯的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实现 的外延扩张式的粗放型增长。 粗放型增长核心追求是实现国民经济更快的 增长速度和总量的扩张。
第二种是侧重于追求经济发展质量全面 提高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提高生产的 技术水平,实现的内涵式的集约型增长 集约型增长的实质在于不仅包括单纯的 经济增长,而且全面地追求和实现国民 经济更好的发展
“早期经济增长”和“现代经济增长”的 驱动力量根本不同 库兹涅茨Kuznets:现代经济增长的主 要驱动力量不是投资,而是“基于科 学的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效率的迅速 提高
舒尔茨(Schultz):人力资本,即人 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在现代经济增长 中起决定作用。
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传统工业化道路
第二节 当前中国经济所临的问题
一、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我国外贸进 出口大幅减速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8398.4亿元, 同比增长8%,较上年同期减缓了17.8个百分点。 对欧盟、日本传统市场贸易增速几乎停滞,对欧 盟进出口2678.2亿元,微增0.7%,对日本进出口 1620亿元,下降0.2%。
表现三: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高
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意愿的体现,也是
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人均GDP增长情况表
人均GDP由1952年119元到1978年381元后,迅速提高到2008年22698元,扣除价格 因素,2008年比1952年增长32.4倍,年均增长6.5%,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8.6%。据 世界银行资料,2008年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2770美元。
其内涵也从一个转变扩展为三个转变,即促 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 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 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 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 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 高、管理创新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银行高中低收入国家的划分
GDP接近40万亿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仅 次于美国;人均GDP约4400美元——按照世界银
行的标准,中国已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 : 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 全面 :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 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 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协调: 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可持续 :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 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 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 展道路。
早期经济增长的理论概括:H—D增长模型
在早期增长模式和苏联实践的启发下,哈罗
德Harrod(1939)和多马Domar(1946)提
出H—D增长模型;
g=i/v
在产出与资本存量之比(c/o=v)不变的假定下,
GDP增长率取决于投资率。
索洛质疑和索洛增长模型
索洛Solow1956年提出对H—D模型的质疑, 美国已经维持了200年2%以上的增长率。 索洛增长模型:在资本(K)和劳动(L)之 外,还存在一个余值A Y=A · Kβ·L 1-β 他把A定义为用全要素生产率(TFP)表示的 “技术进步系数”。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哲学基础
1.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论。 2.科学发展观注重协调发展,坚持了事物普遍联系和系统论 观点。 3.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发展,坚持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 观点。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