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
高中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
高中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
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而政治协商会议不是,后者是前者的存在形式。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但无决策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5)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第1 页共1 页。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
学习目标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 立和完善的过程。
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 2、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
(3)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意义: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意味着新中国的 筹备工作基本完成,也意味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形成了一条新的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国内意义
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压迫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 的国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问题:(2)1954年宪法的进步性: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实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方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背景, 分析上述《临时约法》内容的颁布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1954年宪法的进步性。 (3)为什么《临时约法》成了一纸空文而1954年宪法却得到了贯彻 执行?
三、政治建设的新阶段 ——确立三大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
1、确立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最高国家权力 机关
3、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内容
①确定了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 民民主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和完善
• (1)含义 • 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 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 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建立 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和完善
• (2)原因 • ①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 • ②旧中国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及政府实行 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社 会经济比较落后; • ③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 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 ④民族分布特点:小聚居大杂居。 • ⑤《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 定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 ③职能 • 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是执 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 同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民主协商,参 政议政。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 (2)发展: •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 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广泛吸收各民 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 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这一方针的提出,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 (1)初步建立 • ①标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的召开。 ②作用: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 (2)正式确立 • ①标志: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宪法》 明确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的 职权结束,但其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 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 ②性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形式。
1.根据材料1,说明我国少数民族的特点;在 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形成哪种居住局面?
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iyh72kze
印,也即刻要传告南北,失印作废,监印者斩,印主就地论罪!这一枚,刻得清清楚楚,是七王爷的宝印。七王爷还要消遣他,吩咐四侍卫道: “你们把各自的腰牌,都给锦城太守看看。”唐太守口称不敢,那四个侍卫哪里理他,一个个遵主人嘱咐,把自己腰牌亮到他鼻子底下,乃是 健锐营特命拱卫七王爷的健儿。七王爷朝椅背上一靠:“太守,如今你是看清楚了。”“清楚。清楚了!”唐太守如今一点儿也不怪他在主座 上坐得张狂,还要担心自己的椅子会不会太硬太粗糙,害王爷坐得不舒服。“你对我身份,应无疑虑了罢?”七王爷又问。“绝无疑虑!”唐 太守头越垂越低,几乎又要磕到地上去了。“那好,”七王爷青蛙目中玩味的光芒一闪,“信上说,有人想让我对锦城失去兴趣,好让我祸害 其他地方去?”唐太守没话可说,只有磕头。“起来吧!”这次只叫他磕了一个,七王爷就开恩了,“有句话你倒说对了,地方若没意思,我 呆着也不痛快。锦城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唐太守正要答话,七王爷阻止了他:“不用你形容,我会自己用这双眼睛去看。你的任务,就是 安排人带我去看。”笑容转冷,加重了语气,“你可以相信的是,如果我觉得锦城很糟糕,你的下场会比锦城更糟糕。”唐太守于是就安排唐 静轩带七王爷去“看看”了。太守夫人听到这个安排,当时的反应就五雷轰顶:“你没听说王爷好那口?你让轩儿带他走走,莫非是,难道是, 想把他往虎口里送?!”“镇定点,”唐太守愁眉苦脸,“人家京里什么没见过?未必看得上你的好孙子。”“你!”太守夫人勃然大怒, “我们轩儿有哪点不如人?”唐太守与夫人交手一辈子,熟极而流的接上:“好好,咱们孙子木秀于林,王爷一定看得上。”“你——”太守 夫人吃了唐太守的心都有,“你是拉定了这个皮条?”“夫人啊,瞧瞧,瞧瞧,这是什么话?”唐太守对夫人的粗口很无奈,耐下性子,谆谆 教诲道,“咱们也算名门。”“哼!”“何谓名门?”太守请教道。“那还用问?世代衣锦、世代书香,朝中持笏,闺中诰命——”太守夫人 得意洋洋的炫耀下去就没个完。“皇恩。”唐太守截口道。“啥?”太守夫人每次炫耀家史时被人打断,脑子就有点转不过来。“皇恩眷顾你 一代,你就是红人,眷顾你几代,你就是名门,一旦弃你不顾,你就什么都不是,一旦要把你连根拔起,你就只有去灶下生火的份。”唐太守 苦涩道,“七王爷是太后面前得宠的,他到这里,身负皇命,我已经得罪了他,怎能不速速修好,莫非要等他翻脸,来拔我们么?”“然则你 就把轩儿送出去?”太守夫人的声音低下去。“不不,这只是个姿态,表示我们对王爷绝无藏私。”唐太守解释道,“我准备让轩儿第一站, 就带七王爷看看本城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阶
段
段
一
三
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学
阶 段 二
业 分 层 测
评
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习目标:
1.重点:新中国的成立;第一部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新中国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 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中国民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正式形成:1949 年 9 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2)新的阶段 ①1954 年 12 月,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 一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 政治制度。 ②1956 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举行了开国大典。 3.意义 (1)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2)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3)为国家政治建设 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 新纪元。
【导学号:17080068】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A.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1949 年召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中共与各个民主党派共商建 国大业。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
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
2.成果: 2.成果: 成果
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和一百多个自治县( 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和一百多个自治县(旗)的成立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广西壮族 自治区 1958
基本内容
省级自治区的成立 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时间 民族区域自治 地方划分为自 治区、自治州、 1947年 治区、自治州、 1947年5月1日 自治县三级, 自治县三级, 1955年10月1日 1955年10月 各级自治机关 依照宪法和法 1958年3月15日 1958年 15日 律规定的权限 行使自治权 1958年10月25日 1958年10月25日 1965年 1965年9月9日
二、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三大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基本的政党制度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根本的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原则
基本的民族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
1、建立的基础:地方各级人大的召开 建立的基础: 2、建立的标志: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建立的标志: 1954年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 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内容: 公民的义务和权力 确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特点: 特点: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956年建立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
1958年建立宁夏 回族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广西 壮族自治区
总结: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 一、基石——新中国的成立 • 二、内容——三大制度
可以归纳为 “一次典礼、二个法律、三大制度、 四次会议”
“一次典礼”指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开国大典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明确提出: 《共同纲领》 正式建立:1954年 一届人大会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内容: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 特点: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性质: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A
A
B
6.1949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 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7.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 督”的方针,是为了 A.发展统一战线 B.取得民主党派的拥护 C.改造民主党派 D.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建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正式确立:
1954年宪法 1954年二届政协 政协职能变化
(3)发展完善: 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原因: (2)确立过程
《共同纲领》中规定
1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1、历史条件 2、过程
(1)新政协会议的召开(1949.9) 内容: 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确定首都、国旗、代国歌和纪年法
通过《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2)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 建立了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 新中国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 为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 固的基石。 • 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A《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 B 新中国经济建设展开,时机日益成熟。 2.创立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1954年9月),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 内容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权利义务、 原则) 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 特点: A.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B.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地位 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民主政治建 设奠定了基础。充分保障了广大人民的权利, 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愿望。
1.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 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 a.确定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
第八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 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一百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b.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二、理解因果:提升能力
(一)观看下列短片
毛泽东开国大典上讲话.mp4 思考: 数十万群众为什么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新中国政权与旧中国历史上曾有过的 国家政权有着哪些本质的差异?
要求: • 1、先独立思考,整理答案,答案要点化,条理化 • 2、答案要点整理好后进行小组讨论,统一认识。 • 3、统一认识后,小组可将答案在多媒体上展示,其他组可 以补充、质疑。但要杜绝重复。
新中国为什么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答案:
(1)从历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 的教训) (2)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3)从代表阶级利益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 (4)从经济基础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 相适应
请以宋庆龄的名义给毛泽东写一封回信!(提示
:宋庆龄是孙中山夫人,民主党派) 要求:独立思考、小组派代表发言!
1、掌握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意义及中国三大基 本政治制度确立的相关史实
2、通过本课学习,熟悉历史学习三步法,即 了解、理解、迁移。
陕西省宜川中学 高一历史 胡中秋
一、阅读课本,认识主干知识
精读课本,整合本课知识:
一次典礼(名称、意义) 两个法律(名称、内容、性质、作用) 三大制度(名称、建立时间、地位) 四次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要求: 1、先根据要求阅读课本,整理知识要点 2、要点整理好后,进行小组讨论,统一认识。 3、统一认识后,小组可在多媒体上展示,其他组 可以补充、质疑,但要 • • • 第一问: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第二问: (1)新中国是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新中国 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长期压迫、 剥削,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新中国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人民翻身做了 国家主人。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国家。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课题: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二、重难点1、新中国的成立2、三大制度、一部宪法3、我国民主政治特点三、过程(一)民主政治概念及高考地位民主政治,是指大多数人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的政治制度。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保证和维护最广大人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的政治形式。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日益迫切。
政治民主化是当代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近年的高考中常常涉及。
(二)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知识结构第一阶段(1949年至1956年):起步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56至1976年):曲折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制度化、程序化发展阶段(三)具体知识讲授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949—1956)—起步发展阶段1、前提: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基石(1)新中国的成立的历史条件A、军事上: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反动政府已被推翻;B、政治、思想、理论上: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时间:1949.3;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内容:工作重心、工作中心、基本政策、总任务;意义: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做了准备。
C、组织上: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1949.9;地点:北平;特点:中心议题:内容:决定国名国旗等、通过《共同纲领》等文件;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意义: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
思考: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了国家的性质,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会议性质:代行了人民代表大会职权(2)新中国成立标志:1949.10.1;(3)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新纪元A、推翻三座大山,结束双半压迫剥削历史,成为真正独立主权国家;B、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人民翻身做了国家主人-C、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2015-1-5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27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乐至中学
彭潇
2015-1-5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1、成立背景(P64)
军事条件: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思想准备: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组织基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一届全体会议
2015-1-5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2
七届二中全会
• 时间:1949年3月 • 地点:西柏坡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曾是中共中央所
《共同纲领》解读:时间?内容? 性质:临时宪法 地位:施政纲领
2015-1-5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4
•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 的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依法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 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 权。 规定人民的权利,体现民主的原则 • 第十三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 组织形式。其组织成份,应包含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革 命军人、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少数民族、 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主义分子的代表。 • 第五十一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 自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成立意义
结束了(三座大山),使半半中国成 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人民民主政权,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国家政治建设奠基,中国历史进入新 纪元
2015-1-5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8
二、开创政治建设的新阶段
三大政治制度(重中之重)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1
完善知识网络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初步建立:
新 中 国 的 成 立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职能变化: 新阶段:
基 石
标志: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 原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过程和内容: 意义:
性质: 原则: 意义:
《共同纲领》
时间
主要 内容
1954年宪法
地位
历史 意义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通过 治协商会议通过 ⑴规定国家性质是新 规定了国家性质是社会主义国家; 民 正式确立三大制度;规定了公民 的权利和义务 主主义国家,⑵初步 确立三大制度。 国家根本大法 临时宪法 为新中国成立作了重 结束了政协代行人大的职权,以 要准备;初步建立了 《共同纲领》代行国家宪法的过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渡状态;体现了两大原则。是新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是 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①确定了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国体)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 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即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体)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 新中国并不是社会主义国 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 家,而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④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 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特点: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 原则 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它的颁布,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 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学习目标
⑴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⑵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历史过程 和意义。 ⑶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⑷感受新中国成立的神圣和庄严,体会人民民主的意志 得到反映的喜悦,加深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 一的价值观的认同。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历史条件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2.中共七届二中全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会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工作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总任务: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
3.主要经过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重要文件
4.意义: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以工人阶级领导的,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政务院下属机构 正副职 109 49(15个正职)
民主人士 2
---摘自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评述》
请回答: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 府组成人员特点,并据此指出新中国第一届政府 的性质。
特点: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民主党派及无党派 人士占有近一半比例,代表了中国除反 动阶级以外的一切阶级、阶层。
制度出现了三次飞跃: 第一次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制定了《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突破 了苏联的一党制模式; 第二次是基本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之后,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第三次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提出了十 六字的新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并把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为爱国 统一战线。
●整体感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它奠定了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石。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 历史,是政治建设从起步、发展、遭受重大挫折,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和健全 的过程。具体说来,这一过程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 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前,中 国政治建设取得初步发展。第二阶段,在“文化大革 命”中,中国的政治建设被严重摧残、破坏,政治建 设的历程完全中断,“文化大革命”从反面为现代中 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深刻的教训。第三阶段,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政治改革和建设逐步步入制 度化、程序化的发展轨道,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 国力不断提高,港澳问题的解决,使中国的统一大业 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各种经济成分并存,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 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 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 商业 国营经济、实行一五计 划经济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原则
人民主义和社会主义
性质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使《共同纲领》 行使临时宪法的职能结束了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宣告 结束
二、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 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时间地点:
2、内 容:
1949.3,西北坡
(1)工作重心的转移 (2)确定党的基本政策
(3)明确总任务
3、意 义: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理论和路线 方针的准备
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在北平召开,全面 展开筹建新中国政权工作。
第一届人民政协
1、时间地点:
2、内 容:
1949.9,北平
临时宪法性 质
政治协商制度
革
盟 建 进 农 致 九 台
民 主 党 派 一 览 表
二、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 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定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 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 治区1958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 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 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 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 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共同纲领》
最大的冤案
伟大转折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2、原因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
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 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3、目的: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4.确立与完善
(1)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
(2)1954年宪法使之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 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4、五大省级自治区:内蒙古 西 宁夏 西藏 新疆 广
准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时间地点:1949年3月 河北西柏坡 2、内容: (1)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党的工作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 (3)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 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4)规定了党的总任务: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 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 会。
(1)内容
A、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B、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确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2)体现了两大原则 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3)性质: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意义: 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1)初步建立: 1949年人民政协会议 (2) 1949年——1954年代行人大职权 1954年后性质: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主要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3)1956年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全新阶段: 中共对民主党派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1、成立的条件: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准备: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3、成立: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①时间:1949、10、1 ②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共同纲领〉规定了: 特点:具有广泛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人民民主 背景: 南京国民政府已垮台,筹建新中国提上议事日程。 群众性和进步性 主义国家;规定国家各方面 中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 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与会代表: 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及海外华侨代表 意义: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确立了首都、国旗、国歌和公元纪年法
探究:为什么我国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我国人民代表
大会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有何本质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
①从历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
②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从代表阶级利益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从经济基础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
56个兄弟,56朵花 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广西风光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内蒙古大草原 五十六族语言 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新疆风情
探究:比较我国民族自治区域与特别行政区的不同? (1)社会制度不同: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实施群体不同:前者是少数民族同胞当 家作主;后者是港澳同胞当家作主. (3)主要作用不同:前者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 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4)享有的权力不同:前者在行使一般地方 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后者享有高度自治权.
你能从下列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示中说出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地位和职能吗?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高人民 检察院
最高人民 法院
国务院
中央军事 委员会
各部委
地 位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 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构; 职 能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决定中央各领导成员, 并对其监督。
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1、历史条件
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②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2、过程
①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 ②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意义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主权地位和政权性质) ⑴国内意义: ②为新中国政治建设奠定基石 ③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⑵国际意义:改变了…推动了 …增强了
确 立 过 程
初步建立 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
全国人大职权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后)作为人民民主统 职能变化: 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新阶段: 1956年,提出与“长期共存,互相监
督”的方针,据此形成爱国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 特点:
度(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 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 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阅读材料后回答:西方的主要政治制度是什么?它体现了什么 原则?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又是什么?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 ①西方的主要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它体现了政党竞争、 三权分立等原则; ②我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 意义: 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和是社会进步。
1956年建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47年建立 内蒙古自治区
1958年建立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
各民族大团结
宁夏——西夏王陵
雪域高原——西藏
3、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背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
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内容: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①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 ②1954年宪法使之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表现: 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
探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所代表的民主广泛性有何根本 不同?
《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性质 享受民主广 泛程度
《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
2、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在中共的领导下,民主党派与中共并肩作战,共同 背景: 创建了新中国,打下合作基础。
时间地点:1949年9月 北平
内容
2、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意义: 为建立新中国作了重要准备,代行全国
人大的职能。
第一届政协规定五星红旗为国旗
红色象征革命,上面的五颗五角星象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大团 结。而星的颜色用黄色则象征在红土地上显示出的光明。中国国旗 的设计者是曾联松。上海解放后,他从《解放日报》上看到征集国 旗图案的通知,以《东方红》 的“他是人民大救星”歌词为灵感, 设计出新 《义勇军进行曲》为 代国歌
一、 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3、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三大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背景:1953年,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逐级召开(法律基础和组 织基础) (2)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①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②主要成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民主国家)和根本政治制度(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B、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意义:它的颁布,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③历史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一、 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3、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从以上制度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的 民主政治建设有何特色?
(1)人民民主(国家政权性质决定) (2)民主集中制(人大) (3)政治协商(政党) (4)民族区域自治(民族) 结论:我国的政治制度,都是根据我国的国情 确立的,都体现着我国的国家性质,具有中国 特色。
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1、历史条件: 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②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 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2、过程:①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 (<共同纲领>)②成立:开国大典 3、意义
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建立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主要成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原则、性质、意义) 2、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本质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 经济基础不同 社会主义公有制 全国人民 行政权力主体不同 民主集中制 活动原则不同 资产阶级代议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产阶级 分权与制衡
材料一: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 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 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P59
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地点:
1949年 3月,河北西柏坡村 第一次:三大起义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第二次: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第三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 到经济建设 工作重心: 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内容:
工作中心: 恢复和发展生产 基本政策: 政治、经济、外交方面 总任务: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 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解决了由新民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