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器材的摆放与幼儿运动心理

合集下载

幼儿园锻炼器械的摆放教案

幼儿园锻炼器械的摆放教案

幼儿园锻炼器械的摆放教案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教学,使幼儿园教师能够了解到幼儿园锻炼器械的选择和摆放,掌握正确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真正能够享受到锻炼的乐趣,彻底做到肢体和智力的全面发展。

二、前置知识在进行此次的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幼儿园教师具备基本的育儿基础知识,了解幼儿身体发育特点和行为规律,以更好地带领幼儿开展活动。

三、教学流程1. 器械的选择首先,幼儿园教师需要认真选择适合幼儿锻炼的器械。

这些器械应该符合幼儿身体健康原则,具有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等特点。

2. 器械的摆放1.教室环境要达到开放、宽敞、明亮、安全的标准。

员工要落实责任制管理,确保幼儿和器械处于安全的状态。

2.器械的摆放要满足幼儿的锻炼需求。

有氧器械和力量器械的摆放应该合理。

一般有氧器械应该布置到教室的中央,而力量器械应该置于教室的两侧。

3.将器械摆放在开阔的地方,尽可能避开狭窄的角落,以保证幼儿使用器械时的自由度。

3. 教学方法1.掌握幼儿的锻炼规律幼儿在使用器械之前,需要进行细胞和肌肉的热身。

如踏步、慢跑、慢走等动作。

2.摆放不同种类器械如:拉力器、健腰板、杠铃、哑铃和器械组合,并在相应排序标明使用说明等。

3.指导幼儿正确的使用器械幼儿在使用器械之前,需要掌握使用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怎样正确的使用机器,使用过程中如何保持姿势,应如何选择重量等等。

4. 注意事项1.使用器械时,应有固定的使用顺序,先用轻的器械锻炼,然后再慢慢地增加重量和难度。

2.监控幼儿的使用情况,及时指导。

3.记录幼儿的使用情况,记录器械每日使用情况和幼儿成长状态。

四、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教师运用幼儿身体健康原则,观察器械使用情况,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互动教学教师与幼儿互动,鼓励幼儿详细介绍使用器械的效果,使幼儿更加明白锻炼的意义和效果。

3.情境教学即根据具体幼儿的情况和需要,提供合适的锻炼场所、氛围和设施,使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锻炼。

合理利用运动器材,保证幼儿快乐运动

合理利用运动器材,保证幼儿快乐运动

合理利用运动器材,保证幼儿快乐运动运动器械作为幼儿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不仅是幼儿体育活动的辅助材料,也是幼儿体育活动中的操作材料。

它的教育潜能的发挥依赖于对其功能的开发利用。

那么,如何为幼儿提供恰当的运动器械,如何进行科学的指导,使得它的教育潜能充分发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组织器材运动时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各年龄段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并不是每一种器材及其玩法都适合小、中、大班幼儿。

如“滑板车”,小班幼儿平衡能力弱,可以趴在上面玩,站在上面根本不行。

从符合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根据我园现有的条件设备,我们从中选择了棒、圈、绳、球、袋、感统车、滑板车、平衡台、轮胎、竹竿等有代表性的体育器械作为平时轮流使用的材料,而部分器材作为班级体育角的选择材料,发挥班级自主选择的主动性。

在活动中,不仅不同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有差异,在同年龄段不同班级中,幼儿的发展水平也不同。

因此,在材料的提供中,我们考虑了同一种器械,不同层次地为幼儿提供难度恰当的材料,在器械的一物多用中发展“适宜”的经验和能力。

如平衡游戏场景的创设,有宽有窄、有高有低、有曲有直、有斜有断等,让不同年龄幼儿在练习走平衡木时,挑战自己的原有经验,使每位幼儿每次都有兴奋点、成功点,获得不断参与和创新的兴趣。

在幼儿的自主选择和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锻炼中,使他们获得成功,产生更新的目标,获得自信。

二、提供运动器械应考虑因材施教的原则。

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有所差异,所以教师在提供运动器械时要有难有易,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器械,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这样不仅能保持和增强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把握层次性设置和投放原则,就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体质、能力、个性的差异,设计多层次的体育活动,使其适合于不同年龄的每位幼儿。

不同年龄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容、策略、运动负荷,都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能力弱到能力强,逐步深入,才能不断提高的。

幼儿园锻炼器械的摆放教案

幼儿园锻炼器械的摆放教案

幼儿园锻炼器械的摆放教案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为了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锻炼器械的摆放是必不可少的。

本教案旨在指导幼儿园教师如何合理摆放锻炼器械,以促进幼儿的运动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升。

二、锻炼器械摆放的原则1.安全性原则:摆放锻炼器械时要保证幼儿的安全,避免器械的倾斜、滑动和碰撞等意外情况发生。

2.空间有效利用原则:根据幼儿园的场地和设施情况,合理利用空间,确保器械的布局紧凑。

3.功能性原则:根据幼儿的运动需求,将器械摆放在适合的位置,方便幼儿进行各种锻炼活动。

三、常见锻炼器械摆放指南1. 健身椅和健身球区域健身椅和健身球是提供坐姿、躺姿或站姿训练的器械,适合幼儿进行拉伸、平衡和协调的锻炼活动。

摆放指南如下:•健身椅:将健身椅摆放在通风明亮的区域,离墙面和其他器械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证幼儿能够自如地进行各种姿势的训练。

•健身球:将健身球摆放在开阔的区域,确保幼儿在使用时周围没有障碍物,以避免碰撞。

2. 爬行器材区域爬行器材是为了锻炼幼儿的全身运动能力,培养幼儿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摆放指南如下:•爬行隧道:将爬行隧道摆放在通道边缘或者场地中央,确保幼儿在使用时不会阻碍其他孩子的活动,同时保证通行的畅通。

•爬行桥:将爬行桥摆放在开阔的区域,离其他地面器械保持适当距离,以防止孩子在使用时发生碰撞。

3. 弹跳器材区域弹跳器材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协调性、柔韧性和肌肉力量,锻炼幼儿的上肢和下肢的协调性。

摆放指南如下:•弹跳球:将弹跳球摆放在通风明亮的区域,避免与其他器械或墙面发生碰撞。

•弹跳绳:在室内使用弹跳绳时,确保场地防滑,并且跳绳的周围没有任何障碍物。

四、摆放器械注意事项1.定期检查器械的稳定性,确保器械没有损坏或者松动的地方,以免幼儿在使用时发生意外。

2.定期清洁器械,保持干净卫生,以确保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3.保持器械摆放区域的整洁,远离杂物和杂草,以便幼儿自由地进行锻炼活动。

五、总结通过合理摆放锻炼器械,幼儿园能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多样化的锻炼环境,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的提升。

幼儿园体育器材运用总结 幼儿园体育

幼儿园体育器材运用总结 幼儿园体育

器材在幼儿园体育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体育器材运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

对于幼儿园体育器材的运用,我们需要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更好地开展体育教育工作。

一、器械的种类及其用途1. 啦啦操队旗:可以用于进行啦啦操和旗袋运动,激发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2. 跳绳:能够锻炼幼儿的耐力和协调能力,是体育课上常用的器械之一。

3. 小跑车:可以让幼儿在活泼的游戏中锻炼肌肉和提高速度感。

4. 平衡木:能够帮助幼儿锻炼平衡能力和自控能力,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很大的作用。

5. 爬架:帮助幼儿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勇敢精神,也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重要器材之一。

二、器材的运用技巧1. 合理安排器材的使用次序,根据幼儿的芳龄和身体素质,先从简单的器材开始使用,逐渐增加难度,让幼儿在锻炼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2. 确保器材的安全性,定期检查器材的使用状况,如有破损或松动的地方,需及时修理或更换,确保幼儿在使用体育器材时的安全。

3.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器材,对于一些需要特殊技巧或姿势的器材,教师应当给予幼儿正确的示范和指导,避免幼儿受伤或者出现错误的健身姿势。

三、园内体育器材管理1. 制定详细的器材使用规定,对于每一种器械列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教师和学生都清楚如何正确使用器材。

2. 定期清洁器材,保持器材的卫生和整洁,避免细菌滋生,影响幼儿的健康。

3. 做好器材库房的管理工作,清晰地标注每种器材的存放位置,避免器材丢失或者错位。

四、培养幼儿体育兴趣1.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激发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2. 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让优秀的体育老师给幼儿上体育课,能够激发幼儿对体育运动的热情。

3. 鼓励幼儿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搭建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幼儿在竞技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五、家园合作1. 加强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体育教育活动,并且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幼儿园体育健康教育:健身器械使用与运动计划

幼儿园体育健康教育:健身器械使用与运动计划

幼儿园体育健康教育:健身器械使用与运动计划健康教育是幼儿园课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而体育健康教育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幼儿期是儿童身体发育和体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健身器械和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幼儿园体育健康教育中健身器械使用与运动计划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健身器械使用和运动计划的建议。

一、健身器械使用的重要性1. 儿童健康意识的培养健身器械作为体育课程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意识。

通过正确使用健身器械,他们可以认识到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2. 身体功能的全面发展使用健身器械可以有针对性地锻炼幼儿的身体各个部位,促进骨骼、肌肉、心肺等功能的全面发展。

这对于幼儿的全面成长和身体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二、运动计划的制定1. 根据芳龄制定适宜的运动计划幼儿的身体发育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在制定运动计划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针对不同芳龄段的幼儿,可以制定不同的运动计划,以确保他们能够在运动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并达到预期的健康效果。

2.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内容在幼儿园的体育课程中,应合理安排每天的运动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运动内容。

可以安排适量的有氧运动、肌肉力量训练、灵活性训练等,以达到全面的运动效果。

3. 引导幼儿形成自主锻炼的习惯除了课堂上的运动计划,还应引导幼儿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一定的锻炼。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家庭运动计划,鼓励他们和家人一起参与,从而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三、健身器械使用和运动计划的具体建议1. 常见的健身器械包括平衡车、体操垫、活力球等,可以适当设置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场所中,供幼儿使用。

2. 运动计划可以包括晨间操、户外活动、室内运动等内容,每天设定一定的运动时间,让幼儿在快乐中进行锻炼。

3. 在家庭作业中,可以增加一些家庭运动的内容,如游戏式的运动活动、家庭休闲运动等,让幼儿在家庭中也能得到锻炼。

幼儿园儿童安全:运动器材使用规范与指导原则

幼儿园儿童安全:运动器材使用规范与指导原则

幼儿园儿童安全:运动器材使用规范与指导原则1. 前言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个社会化环境,其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在幼儿园,儿童通常会参与各种运动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运动器材的使用规范和指导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儿童安全中的运动器材使用规范与指导原则,旨在帮助幼儿园提供一个更安全的运动环境。

2. 规范的意义运动器材使用规范不仅是为了保障儿童的安全,更是为了培养其正确的运动习惯和意识。

在幼儿园阶段,儿童处于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运动器材使用规范有助于促进其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其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等良好品质。

3. 运动器材使用的原则3.1. 安全第一在幼儿园中,绝对不能忽视儿童的安全。

运动器材的选择和设置必须考虑到儿童的芳龄和身体特点,避免选择过于复杂或者对儿童不安全的器材。

需要定期对运动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3.2. 渐进式指导针对不同芳龄段的儿童,需要进行相应的运动器材使用指导。

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都还不够成熟,因此在使用运动器材时,需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们可以逐步提高运动器材的难度,培养其自主进行运动的能力。

3.3. 清晰的规则和约束在幼儿园的运动活动中,需要制定清晰的规则和约束,规范儿童们的行为。

在使用攀爬架时,要规定儿童单次使用的时间和次数,避免出现长时间占用或者挤抢现象。

通过制定规则,可以有效地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让儿童们在运动中有条不紊。

4.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幼儿园儿童安全的保障是寸步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而在这其中,运动器材使用规范和指导原则是关键的一环。

只有通过坚持规范和原则,才能有效地保障儿童在运动中的安全,并培养其正确的运动意识。

5. 总结幼儿园儿童安全在运动器材使用上的规范和指导原则是确保儿童安全、促进身体发育和培养良好品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严格遵守安全第一、渐进式指导和清晰的规则约束,可以有效地保障儿童在运动中的安全,为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幼儿园体育运动器材规定:保障安全、丰富运动

幼儿园体育运动器材规定:保障安全、丰富运动

幼儿园体育运动器材规定:保障安全、丰富运动作为一个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或关心儿童成长的家长,我们都深知儿童体育运动对于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然而,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孩子们需要使用各种器材来帮助他们进行锻炼和游戏。

对于幼儿园来说,选择适合的体育运动器材并严格遵循相关规定,不仅是对孩子们身体安全的保障,也是为了丰富他们的运动体验,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幼儿园体育运动器材规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障安全、丰富运动。

1. 体育运动器材规定的重要性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不同的体育器材能够帮助孩子们进行不同类型的运动,比如球类游戏、攀爬、跳跃等活动。

然而,如果这些器材选择不当或者使用不当,就会对孩子们的安全构成威胁。

幼儿园体育运动器材规定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这些规定不仅仅是要求使用安全可靠的器材,更是要求根据不同芳龄段孩子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宜的器材,从而保障他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

2. 保障安全在体育运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因为使用器材不当或者器材本身存在安全隐患而受伤。

幼儿园体育运动器材规定应该包括对器材选购的严格要求,要求选购器材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材质安全,无刺激性气味,不存在易损坏的部件等。

在使用过程中,老师们也应该严格监督和指导孩子们正确使用器材,避免发生意外。

3. 丰富运动除了保障安全外,体育运动器材规定还应该着重考虑如何丰富孩子们的运动体验。

因为孩子们的兴趣和能力在不断发展,他们需要接触不同类型的体育器材,从而能够开展多样化的运动活动。

球类运动器材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协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攀爬器材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力量和勇气,跳跃器材可以提高他们的灵活性和速度。

幼儿园体育运动器材规定应该包括对不同类型器材的配备和合理使用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丰富运动、促进健康成长的目标。

回顾总结通过对幼儿园体育运动器材规定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这些规定对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保障安全和丰富运动是规定的两大核心要点,而根据相关要求,幼儿园可以合理选择和使用各种体育运动器材,从而真正助力孩子们的成长。

浅谈运动器械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合理运用与指导

浅谈运动器械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合理运用与指导

浅谈运动器械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合理运用与指导【摘要】对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正处在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这阶段对幼儿进行科学的体育运动非常重要,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器械的灵活应用对于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的科学、有效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要有效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应该注意结合当前幼儿的实际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灵活运用户外体育游戏运动器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

基于此,本文对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器械的灵活运用方式进行了分析,以供其他教育同仁参考。

【关键词】幼儿体育运动器械运用引言教师在带领幼儿展开户外体育游戏的时候,应注意对幼儿现阶段的特征进行深入了解,对幼儿来说,正处在成长时期,往往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且幼儿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很多时候幼儿的创造能力往往超出了教师的想象,因此,教师在将运动器械运用到户外体育活动中的时候,也应该注意积极与现阶段幼儿心理特征进行结合,为幼儿营造更为理想的体育活动环境。

一、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置不同的运动器械设施幼儿园户外体育材料投放上,应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正视其个体差异,关注其相关经验,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帮助孩子开展适宜的锻炼。

对小班幼儿来说,年龄在3周岁左右,这一阶段的幼儿往往运动能力相对较弱,并且自主运动意识不足,在为这些幼儿提供运动器械的时候,应该注意以运动强度小的趣味性运动器械为主。

例如空心胶球、海绵投掷球等;对中班的幼儿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运动能力,并且很多时候会对运动有较强的渴望,因此,在进行运动器械布置的时候,应该注意以滚球、脚踏赛车、简单攀爬为主;而对大班的幼儿来说,往往已经具有较强的身体协调能力,并且行动能力更强,在对这些幼儿进行运动器械布置的时候,应该注意以跳大绳、悬垂、组合平衡梯、攀爬等具有一定难度、有挑战性,并且考验身体协调配合能力的运动器械为主。

如平衡能力相关材料举例,教师应给与不同年龄幼儿不同的年龄适宜性和挑战性:小年龄幼儿可创设相对平稳和具有一定宽度的缓坡踏板以及相对低矮的平衡桥给与锻炼,稍长年龄幼儿则提高材料难度,创设斜坡、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以及荡桥等平衡锻炼环境。

运动器材的摆放与幼儿运动心理

运动器材的摆放与幼儿运动心理

运动器材的摆放与幼儿运动心理作者:郑舒洁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0期【摘要】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运动器材的摆放位置会直接对幼儿运行心理造成影响,合理的摆放能够让幼儿感受到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但很多复杂的摆放,会让幼儿产生畏难心理,在未开始活动前则失去了信心。

因此,运动器材的摆放位置十分重要,其会决定幼儿体育活动的质量与效果。

文章对运动器材的摆放与幼儿运动心理进行了具体论述,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能够幼儿教师在运动器材摆放上提供指导,从而提升运动器材摆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运动器材;摆放位置;运动心理幼儿阶段,幼儿的意识与情感都处于发展阶段,其对事物的判断仅从感官上完成,将其看到的事物从难易、有趣无趣等角度进行判断,而在幼儿的体育活动中,运动器材使辅助性的教学设备,能够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所以不可或缺,但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运动器材的摆放,导致摆放位置对幼儿运行心理产生了影响,从而也会对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造成影响。

一、运动器材摆放与运动环境例如,在教学中独立设置一高度为35cm、宽度为22cm的板凳,将其作为独木桥,与幼儿进行过独木桥的游戏,这个游戏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强化学生集中注意力。

游戏对象是幼儿园中班学生,观察幼儿的行为可以看到,只有少数的幼儿能够大胆的从独木桥上通行,很多幼儿都是十分紧张,明显的看出小腿打颤,有些幼儿为了保持平衡不摔倒,甚至弯腰缓慢的通行过去。

从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幼儿在此游戏中内心十分紧张,十分害怕出现摔倒等情况,分析其原因,这主要是幼儿看到独木桥是独立进行设置,其中无任何辅助性的物质,这样即使是其完全可以战胜的高度也会产生恐惧心理,并且由于内心紧张反而影响了身体的平衡性,即使通过调整身体协调性也会出现肢体僵硬等问题。

再加上板凳较窄,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双腿平衡站立,由此十分恐惧。

面对这样的情况,将板凳移动到与板凳高度差不多的矮墙边,使板凳紧贴着矮墙,这样的调整后,幼儿的内心明显得到了放松,能够以愉快。

运动器材的摆放与幼儿运动心理

运动器材的摆放与幼儿运动心理

运动器材的摆放与幼儿运动心理在幼儿园里,运动器材的摆放可不仅仅是把器材整齐地摆放在角落那么简单。

它背后隐藏着对幼儿运动心理的深刻理解。

作为多年工作经验的幼儿工作者,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运动器材的摆放与幼儿运动心理之间的关系。

运动器材的摆放要考虑到幼儿的好奇心。

孩子们天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我们要把器材放在显眼的位置,让幼儿一眼就能看到。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产生想要尝试的冲动。

比如,我们可以把色彩鲜艳的跳绳、皮球等器材摆放在操场的一角,让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时间自然而然地被吸引过去。

器材的摆放要符合幼儿的身高和力量。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身高和力量都在不断变化。

如果我们把器材放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他们自然会感到挫败。

因此,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高,合理地摆放器材。

比如,把小型的篮球架放在较低的位置,让幼儿能够轻松投篮;把滑梯放在适合的高度,让孩子们能够安全地玩耍。

再者,运动器材的摆放要考虑到幼儿的安全。

孩子们在玩耍过程中,安全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确保器材的摆放不会对幼儿造成伤害。

比如,把尖锐的器材放在角落,避免孩子们在玩耍时碰撞;在器材周围铺设柔软的垫子,防止幼儿摔倒时受伤。

运动器材的摆放还要有一定的规律性。

孩子们在玩耍时,喜欢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

我们可以根据器材的种类和功能,进行有序摆放。

比如,把球类器材放在一个区域,把跳跃类器材放在另一个区域。

这样一来,孩子们在玩耍时就能更加有序地选择器材,避免混乱。

运动器材的摆放还要注重美观。

孩子们对美的感知很敏感,一个美观的摆放方式能让孩子们感到愉悦。

我们可以利用色彩的搭配,把器材摆放得丰富多彩。

比如,把红色的皮球、蓝色的跳绳、绿色的垫子搭配在一起,形成一个美丽的画面。

运动器材的摆放要有利于幼儿的社交互动。

孩子们在玩耍过程中,需要与其他孩子交流、合作。

我们可以把器材摆放在便于孩子们互动的位置。

比如,把多个滑梯并排放置,让孩子们在玩耍时能够相互交流、竞争。

运动器材的摆放与幼儿运动心理息息相关。

幼儿园教孩子认识运动器材的教学方法

幼儿园教孩子认识运动器材的教学方法

幼儿园教孩子认识运动器材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教孩子认识运动器材时,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孩子们不同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爱好。

一、感性认知法幼儿还处于感性认知阶段,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感性认知法来教授运动器材。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幼儿观察、摸索、尝试等感性体验来帮助他们认识运动器材。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几种具体的感性认知方法。

1、对比法教师可以选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运动器材摆在幼儿面前,用色彩、大小、形状、纹理等不同特征进行对比,帮助幼儿辨别运动器材的异同之处。

比如,教师可以将台球和乒乓球放在一起,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大小和颜色的不同,以及它们的形状,从而辨认它们。

2、分类法分类法是在感知到事物之后,通过将它们归入相应的类别,让幼儿认识这一类物品的特点,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

例如,教师可以将各种球分成大球和小球两类,并让幼儿用手触摸它们的不同之处,从而学习了解运动器材的类型和特征。

3、实物比较法在运动器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比较法,把实物工具和图片相对应,或者在运动器材周围摆上它们的图片,通过对比感性体验,让幼儿学会识别运动器材。

例如,教师可以把一张球的图片放在真正的球旁边,让幼儿比较神似之处,逐渐认识更多运动器材。

二、操作认知法除了感性认知法外,操作认知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是指让幼儿动手亲自接触、使用运动器材,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运动器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1、游戏法游戏法是操作认知法中最受欢迎的方法之一。

在教学中,由教师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鼓励幼儿动手使用不同的器材,让幼儿接触更多的运动器材。

例如,教师可以在室内或室外设置球类游戏场地,让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球类进行游戏,从而学会使用不同的运动器材。

2、模仿法模仿法是操作认知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演示如何使用运动器材,让幼儿模仿演示过程,逐渐掌握运动器材的使用方法。

例如,在教学跳绳时,教师可以先演示如何跳绳,再让幼儿跟随演示进行模仿,逐渐掌握跳绳的技巧。

小班户外运动摆器械教案

小班户外运动摆器械教案

小班户外运动摆器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户外运动摆器械的种类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身体协调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户外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介绍户外运动摆器械的种类和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户外运动摆器械的团队合作活动。

三、教学准备1. 室外运动场地2. 各种户外运动摆器械3. 学生身体舒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4. 教师准备好的教案和教学辅助材料四、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运动场地,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户外运动摆器械,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户外运动的了解和喜好。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户外运动摆器械的种类和作用,如引体向上器、仰卧起坐器、横杠等。

并解释每种器械的作用和对身体的好处。

3. 示范操作(1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各种户外运动摆器械,并注意动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学生观看示范后,可以进行模仿练习。

4. 分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户外运动摆器械进行团队合作活动。

教师在一旁指导和监督学生的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克服困难。

5. 游戏竞赛(20分钟)安排一些户外运动摆器械的游戏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锻炼身体协调能力。

6. 总结讨论(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对户外运动摆器械保持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户外运动摆器械的种类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身体协调能力,提高学生对户外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在活动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作和状态,确保他们的安全。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户外运动摆器械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他们的运动意识和身体素质。

小班室内体育器材摆放教案反思

小班室内体育器材摆放教案反思

小班室内体育器材摆放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小班室内体育器材摆放教案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室内体育器材的种类和用途。

2.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 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身体素质。

教学重点:1. 室内体育器材的种类和用途。

2.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室内体育器材:球、绳子、小跳板等。

2. 课堂空间整理,保证安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幼儿展示室内体育器材,并引导他们谈论它们的形状、颜色等特点。

2. 提问激发幼儿的兴趣,比如:“你们最喜欢哪个体育器材?为什么?”学习活动:1. 将室内体育器材分为不同类别,如球类、跳跃类、投掷类等,并向幼儿介绍每个类别中常见的器材。

2. 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摆放器材,如在角落放置一个球篮,将球放在篮子里;在教室中央放置一个小跳板等。

3. 引导幼儿讨论器材摆放的位置选择,如哪些器材需要放在安全区域,哪些器材需要放在使用频率高的地方等。

4.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摆放方式,让他们讨论和比较效果,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操练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室内体育活动,让他们运用摆放好的器材进行跳跃、投掷等活动。

2.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关注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保持安全距离、正确抓握器材等。

总结活动:1. 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提问他们对器材摆放的反思,如哪些器材摆放得合理,哪些可以改进等。

2.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他们观察和评价的能力。

3. 小结室内体育器材的种类和用途,并与幼儿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和保管这些器材。

教案反思:1. 教案中引入、学习和操练活动的设置比较合理,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身体素质。

2. 教案中注重对幼儿的观察和评价,能够培养他们的自我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确保器材摆放合理且不危险。

4. 教案中的引导问题应具体明确,以便引导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幼儿园体育区物品摆放教案

幼儿园体育区物品摆放教案

幼儿园体育区物品摆放教案1. 引言幼儿园体育区是孩子们锻炼身体、提高协调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场所。

而体育区物品的合理摆放对于孩子们的运动发展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指导幼儿园教师如何合理摆放体育区物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有序、激发积极性的运动环境。

2. 安全原则幼儿园体育区物品的摆放必须基于安全原则,确保孩子们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受到伤害。

以下是一些安全原则的示例:•锐利物品、易碎物品和危险物品应远离体育区,以防止孩子们意外受伤。

•所有体育器材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在摆放体育器材时,要确保其稳固,避免倾斜或松动可能导致的意外事故。

3. 物品分类和布局为了方便孩子们使用和管理体育区物品,可以将物品分门别类,按照不同的功能布局。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分类和布局:3.1 器械区器械区是用于锻炼孩子们身体力量和协调能力的地方。

在器械区内,可以摆放以下物品:•爬梯:爬梯可以训练孩子们的手脚协调能力和身体灵活性。

•平衡木:平衡木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塑胶垫:塑胶垫可以用于孩子们做翻滚、跳跃等动作。

3.2 球类区球类区是用于锻炼孩子们球类运动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地方。

在球类区内,可以摆放以下物品:•篮球:篮球是让孩子们练习投篮、传球和运球技巧的重要道具。

•足球:足球是培养孩子们足球技能、团队合作和意识的关键道具。

•网球拍和球:网球拍和球可以让孩子们锻炼手眼协调和反应能力。

3.3 障碍区障碍区是用于训练孩子们身体敏捷性和勇敢精神的地方。

在障碍区内,可以摆放以下物品:•迷宫障碍道具:迷宫道具可以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游戏中锻炼身体敏捷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爬网:爬网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勇气和冒险精神,让他们挑战自我。

4. 维护与管理幼儿园体育区物品的维护和管理是保证体育区正常运作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维护与管理方法:•每天保持体育区的干净和整洁,及时清理杂物和垃圾。

•定期检查器械和球类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幼儿园体育锻炼计划方案:健身器械使用指南

幼儿园体育锻炼计划方案:健身器械使用指南

幼儿园体育锻炼计划方案:健身器械使用指南在幼儿园教育中,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体育锻炼,幼儿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发育、增强体魄,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和毅力。

而在进行幼儿园体育锻炼时,健身器械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提升他们的体能水平。

制定一套科学的健身器械使用指南对于幼儿园的体育锻炼计划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幼儿园体育锻炼计划中健身器械使用指南的一些指导原则:一、安全第一在选择和使用健身器材时,安全永远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在幼儿园的体育锻炼计划中,一定要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健身器械,并且要确保这些器械的质量和稳定性。

另外,在使用健身器械时,一定要有专业的教练或监护人员进行指导,确保幼儿在使用健身器械时能够正确而安全的操作。

二、多样化的选择在幼儿园的体育锻炼计划中,要提供多样化的健身器械选择,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锻炼需求。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幼儿使用的小型哑铃、平衡车、体操垫、体育球等器械,让幼儿可以在不同的器械上进行锻炼,提升他们的全面体能。

三、合理的使用频率和时间在幼儿园的体育锻炼计划中,要制定合理的使用频率和时间安排,在保证锻炼效果的也要避免幼儿因为过度使用健身器械而导致的身体损伤。

一般来说,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应该控制在30到60分钟左右为宜。

四、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在选择健身器械时,要优先考虑器械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幼儿的注意力往往比较短暂,要选择那些外观可爱、颜色鲜艳、操作简单的健身器械,吸引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更愿意参与体育锻炼。

五、充分的准备和维护在使用健身器械前,一定要对器械进行充分的清洁和消毒,保证器械的卫生和安全。

并且,在使用健身器材后,要做好相应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确保幼儿在使用时不会受到意外伤害。

六、灵活搭配,个性化需求每个幼儿的体质和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在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和选择健身器械时,要考虑到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搭配和个性化需求。

小班室外游戏器材摆放教案反思

小班室外游戏器材摆放教案反思

小班室外游戏器材摆放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小班室外游戏器材摆放教案反思引言:室外游戏活动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班室外游戏器材的合理摆放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社交交往能力的发展。

本教案旨在反思小班室外游戏器材摆放的教案设计,以便进一步优化幼儿的游戏体验和发展。

一、教案目标:1. 确定小班室外游戏器材的合理摆放位置,以提供安全、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游戏环境。

2. 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社交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案内容:1. 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确定适合小班室外游戏的器材。

2. 设计器材的摆放位置,考虑到幼儿的安全和游戏体验。

3. 制定游戏规则和指导幼儿参与游戏的方法。

三、教案实施:1. 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 幼儿(3-4岁)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索新事物。

- 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正在发展,需要进行各种体能活动。

- 幼儿的社交能力正在形成,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

- 幼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培养,需要面对一定的挑战。

2. 设计器材的摆放位置:- 将游戏器材摆放在开阔的空间,确保幼儿的安全。

- 将器材分区域摆放,如攀爬区、滑滑梯区、沙坑区等,以满足幼儿的不同游戏需求。

- 确保器材之间的距离足够,以便幼儿在活动中不会相互干扰。

3. 制定游戏规则和指导幼儿参与游戏的方法:- 制定简单明确的游戏规则,以便幼儿能够理解和遵守。

- 提供示范和指导,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游戏器材,确保他们的安全。

- 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游戏,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引导幼儿面对游戏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案反思:本教案在设计小班室外游戏器材摆放的教案时,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

通过合理摆放器材,提供了安全、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游戏环境,促进了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社交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和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教案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器材游戏幼儿园教案

器材游戏幼儿园教案

器材游戏幼儿园教案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让幼儿通过器材游戏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动作技巧和身体协调能力,进而提高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教学内容1.教学器材:平衡木、攀爬架、球、绳子、基础铺垫等。

2.教学活动:–活动1:平衡游戏。

将平衡木摆在操场上,要求幼儿依次走过平衡木,注意保持平衡。

教师可以提供帮助。

此活动旨在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自信心。

–活动2:攀爬游戏。

将攀爬架放置在操场上,教师根据幼儿身高调整攀爬难度。

幼儿可以自由攀爬,教师可以提供指导。

此活动旨在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

–活动3:对抗游戏。

将球分成两组,让两组幼儿进行对抗游戏。

教师可以提供规则和指导。

此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活动4:绳索游戏。

教师用绳子进行一系列活动,如拉绳子、穿绳子等。

此活动旨在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流程1.游戏1:平衡游戏。

教师示范,让幼儿自行走过平衡木,逐渐提高难度。

2.游戏2:攀爬游戏。

幼儿自由攀爬,教师给予指导和安全保障。

3.游戏3:对抗游戏。

将幼儿分为两组,进行球类游戏。

4.游戏4:绳索游戏。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各种绳索活动。

5.游戏结束,进行全员活动。

教学要点1.安全第一,注意保障幼儿的安全。

2.督促幼儿自觉协作,注重团队合作精神。

3.鼓励幼儿自我挑战和超越。

教学评价1.评估幼儿对基本动作技巧和身体协调能力的掌握情况。

2.评估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教学体会本教案通过器材游戏的方式,探讨幼儿的身体锻炼和团队合作。

教师在活动中不仅要注重幼儿的基本动作技巧,还要注重幼儿的团队协作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根据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挑战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器材的摆放与幼儿运动心理
作者:陈彦
来源:《幼儿教育·教师版》2013年第03期
近几年,我园非常重视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除了关注环境是否具有挑战性,能否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外,我们还探究运动器材的摆放与幼儿运动心理的关系,以此作为科学创设运动区环境的依据之一。

下面我以小班幼儿运动区“小桥”的创设过程为例加以说明。

案例1
运动器材:由高35厘米、宽21厘米的三张板凳连接而成的“小桥”。

幼儿行为:部分幼儿能大胆较快速地行走,动作自然协调;部分幼儿紧盯着“小桥”慢慢行走,显得有点紧张;个别幼儿是弯着腰慢慢学习前行的。

分析和思考:从活动情况来看,板凳虽有一定的高度,但小班幼儿是可以在上面完成行走动作的,只不过动作比较僵硬,不够协调。

幼儿为什么紧张?是否因为板凳比较窄,使幼儿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改变运动器材的摆放位置,让幼儿在视觉上产生变宽的感觉,幼儿的行为会怎样呢?我决定调整环境,将“小桥”移至水池旁。

案例2
运动器材:案例1中的“小桥”(移至水池旁)。

幼儿行为:幼儿的表情大多是放松、愉悦的,他们反复鱼贯行走。

有些幼儿还边走边回头和我聊天,脚步也比之前要快。

之前弯着腰、踉踉跄跄的幼儿也能自然、慢慢地走过“小桥”了。

分析和思考:“小桥”移至水池旁后,水池旁突起的围栏像一条“石桥”,几乎与“小桥”同高。

在摆放板凳这类有一定挑战性的平衡运动器材时,“让视觉变宽”的策略可让幼儿产生心理安全感,从而帮助幼儿增强自信,促使幼儿能愉悦地参与活动。

实践证明,对于幼儿而言,运动中的安全感是很重要的。

案例3
运动器材:由放置在砖地上的三张高28厘米、宽21厘米的板凳和一张斜架在其中两张板凳中间段的高35厘米、宽21厘米的板凳组合而成的“小桥”。

幼儿行为:几个幼儿双手平展向前走,动作自然协调。

部分幼儿走到“小桥”的最高点时较为小心,会缓慢走过。

部分幼儿表情紧张,有的走到“小桥”最高点时会先停住不走了,过一会
儿才会继续向前;有的则会弯下腰来往后看,嘴里还念叨:“不能碰到前面的小朋友。

”个别幼儿走到“小桥”的最高点时会主动伸手示意向我求助。

还有个别幼儿走了几步后,因紧张先用双手撑在板凳上不动了,过一会儿改为向前爬行了。

我鼓励他们:“来,老师保护你们。

”之后,我始终站在一旁,双手打开作保护状。

见此情形,那些刚才有些紧张的幼儿相继独立、缓慢地过了“小桥”。

分析和思考:从活动情况来看,大部分幼儿都能完成这个活动项目,但有部分幼儿比较紧张。

这部分幼儿走到“小桥”最高点时会特别小心,或犹豫、或求助、或担心同伴干扰。

他们害怕什么呢?有幼儿说:“我怕摔倒,很疼的。

”我不禁自问:我设置的运动场景是否适宜,运动器材放在什么位置更有助于幼儿缓解紧张情绪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作了进一步调整。

案例4
运动器材:案例3中的“小桥”(移至草地上)。

幼儿行为:同样的“小桥”设置在不同场地后,孩子们的行为有了变化。

大多数幼儿能双手平展向前走了,动作自然协调。

之前那部分紧张的幼儿也放松了许多,除了眼睛不离“小桥”之外,其他小动作没有了,动作也较放松、协调。

极个别幼儿仍需要我在一旁保护。

分析和思考:实践告诉我,在创设运动区环境时应考虑运动器材安放的场地这一问题。

比如,对于小班幼儿而言,在草地上、防护软垫上等开展活动较适宜,因为这有助于幼儿克服害怕心理。

在本活动中,当幼儿确认即使摔倒也不疼时心情就放松了很多,动作也较之前协调了。

案例5
运动器材:由两张高35厘米、宽21厘米接排的板凳及一个小木桩组合而成的“小桥”。

幼儿行为:活动前我对幼儿说,小木桩是“正在睡觉的大灰狼”,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幼儿跨过“大灰狼”时几乎都表情紧张,很多幼儿念叨:“嘘,别吵醒大灰狼。

”部分幼儿动作协调,在小木桩前稍作停顿后就能顺利跨过。

有些幼儿则要在木桩前停顿一会儿后才慢慢跨过。

也有些幼儿跨过木桩时有些踉跄,但会马上打开双臂取得身体平衡。

有一小部分幼儿仍然会弯腰前进,到木桩前会停住不动。

当我在一旁作保护状时,有个别幼儿会伸手搭住我的手。

分析和思考: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要在一定高度的平衡木上跨过障碍有一定难度,与此同时我也看到,孩子们只要搭着我的手便能顺利过关。

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怎样的运动环境既能为有困难的幼儿提供适宜的帮助,又可让教师从繁忙的“保护”工作中解脱出来呢?由此,我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

案例6
运动器材:案例5中的“小桥”(移至靠墙的位置)。

幼儿行为:孩子们在这样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得很大胆,绝大多数幼儿是张开双臂往前走的,一旦感觉自己走不稳了便会轻轻扶一下墙壁。

那些之前不敢前进的幼儿也能扶着墙壁过木桩了。

分析和思考:当运动器材所要求的动作难度较大时可以通过调整摆放场地适当降低动作难度,以帮助幼儿缓解紧张、畏惧的心理。

就本活动而言,在适当调整运动器械的摆放场地后,教师就不需要时刻站在一旁保护了,只需要重点关注个别运动有困难的幼儿就可以了。

从以上几则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运动器材的摆放与幼儿的运动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应关注运动环境中的这一因素,重在增强幼儿的心理安全感,从而激发幼儿的运动积极性。

当然运动器材的摆放只是影响幼儿心理安全的因素之一。

其他的诸如什么样的色彩能给予幼儿安全感,什么样的整体环境能给予幼儿安全感,等等,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