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外贸企业依托产业集群的发展
建设小微企业园 打造民营经济“升级版”
上 。建设 2 3 7 0 万平方米小微 企业园 , 相 当于节约用地近 2
万 亩。从安全生产 看 , 把 小 微 企 业 逐 步 迁 移 到 小 微 企 业 园
中进行科学规范管理 , 可以大幅} 肖除安全隐患 , 并 为环境减 负。从转型发展 看 , 小微企 业入 园有利 于健 全完善服务配 套, 有利 于解 决共性 、 关键性技术 问题 , 有 利于发挥产业集
是清洁型 、 成长型 、 科 技 型 的好 企 业 , 具 有 独 特 的 比较 优 势 ,
致 富的民生之道 。从开辟 空间看 , 我们提 出三年建设 2 3 7 0
产空 间计算 , 可以为近 1 . 6 万家小微 企业 提供发展空 间。从 集 约用地看 , 目前 温州大部分企 业容积率 只有 1 . 0 , 而小微
L e a d e r S o p i n i o n f 领 导要论
建 设 小 微 企 业 园 打造 民营 经 济 “ 升 级版 ’ ’
温州 把建设小微 企业 园作 为打造 民营经济 “ 升级版 ” 的一项 重要战 略举措 , 以“ 企 业集 聚、 产业集群 、 要素集 约 、 技术集 成 、 服 务集中 ” , 努力走 出一条新 型工业化 与新 型城镇 化融合联动发展的新路子
和安全生产 隐患不少 , 乱搭乱建 、 乱排污水 的现象普遍 , 管
产镇联 动。这是建设小微企业 园的指导理念。小微企
浙江经 济 Z 5 N o v e mb e r 2 0 1 3
业 园不是过 去“ 标 准厂房 ” 的概念 , 而是 新型 l T业 化与新型 城 镇化 良性互 动 的新 载体 。温州 的工业 化发 端于 民 间草 根, 过 去总体上走 的是一 条粗放无序 、 外延 扩张 的路子 , 结 果 既制约 了工业 化 的发展 和提升 , 又影 响了城镇 化的进程 和 水 平 。建设 小 微企 业 园不 能重 走 老 路 , 要 改 变现 实面
小微外贸企业界定、特点及发展现状与建议
小微外贸企业界定、特点及发展现状与建议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世界发达地区经济一蹶不振,整个世界经济疲软,在此背景下,海外进口商出于市场需求减弱及风险控制等因素,采购行为发生重大改变,大规模采购行为减少而定期小规模采购行为增加,另一方面,全球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3G 技术和4G 技术应用发展,采取得微需求和微供给相互影响,给传统经济贸易方式带来强烈冲击,形成了一股外贸微经济体,微供给者和微需求者通过外贸网络平台,使得产品与市场紧密结合,适销对路,微贸易发展迅速。
另外,我国密集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措施,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 号,以下简称《意见》)、“国六条”、“国12 条”等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小微外贸企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小微外贸企业约有500多万个,虽然小微企业凭借其自身优势,在应付危机时表现突出,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我国外贸企业腹背受敌,一方面外有贸易保护战、汇率战、外部需求萎缩,另一方面内部宏观政策趋紧,用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资金紧张,可以说小微外贸企业内外交困,成长环境恶劣,本文试图从小微企业特点和发展现状中找寻其成长瓶颈,并提出相关发展策略。
小微外贸企业界定2011 年6 月18 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财政部联合下发文件《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 号),该文件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
由于外贸企业涉及行业比较广泛,根据此文件无法对微型外贸企业进行明确界定。
2012 年3 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推出“小微企业信保易”承保方案,该方案将小微外贸企业界定为“上一年度出口额300 万美元以下的出口企业或符合《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认定标准的出口企业”。
浅析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3.提高企业家素质: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提升其战略眼光、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1.搭建信息化平台:帮助小微企业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2.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引导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市场分析、客户管理,提升决策水平。
最后总结全文: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就业、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创新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政策支持、创新发展、人才培养、市场拓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强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提升管理水平与内部治理、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全方位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为小微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发展环境,激发企业内在活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推动我国小微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减轻企业负担: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费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3.强化政策宣传和解读:加强对小微企业政策宣传和解读,帮助企业了解政策、运用政策,提升政策效果。
二、融资渠道拓展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存在,需多措并举,破解融资难题。
1.建立多层次融资体系:鼓励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
2.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小微企业参与区域合作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促进区域创新协同:鼓励小微企业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关于推动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展的指导意见.doc
关于推动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关于推动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动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企业〔20xx〕39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构建“双创”支撑平台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优化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环境,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规范发展,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的重要意义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小微企业双创基地”)是指各类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创业创新场所和服务的组织、机构的统称,包括各类创业基地、创业园、众创空间、孵化器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技园区中面向小微企业的“园中园”,以及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设立的面向小微企业、创业团队、创客的创业创新基地(平台)等。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创办小企业计划,全国共培育和支持创业基地4000余个,认定省级示范基地2200余个,基地入驻企业超过19万个,提供就业岗位超过500万个。
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发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创”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分享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加强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建设有利于集聚各类创业创新要素,集成创业创新资源,优化创业创新环境,降低创业创新成本;有利于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创业创新成功率;有利于形成创业创新氛围,激发创业创新精神,催生企业主体,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
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6.08•【文号】商贸发〔2024〕125号•【施行日期】2024.06.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信息化,进出口贸易正文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商贸发〔2024〕1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跨境电商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积极运用新技术、适应新趋势、培育新动能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与海外仓等新型外贸基础设施协同联动,能够减少中间环节、直达消费者,有利于促进外贸结构优化、规模稳定,有利于打造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
为拓展跨境电商出口,优化海外仓布局,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积极培育跨境电商经营主体(一)大力支持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发展。
指导地方依托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优势产业集群和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培育“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模式发展标杆。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聚焦本地产业,建设产业带展示选品中心,与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合作,设立产业带“线上专区”。
支持依法合规引入数字人等新技术,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带动更多优势产品出口。
鼓励地方立足特色优势支持传统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境内境外联动的营销服务体系。
(二)提升服务跨境电商企业能力。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对本地贸易规模大、带动效应好的跨境电商企业“一企一策”提升“一对一”服务能力。
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技术等企业可按规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或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培育壮大一批科技领军企业。
持续推进品牌建设,鼓励有条件的跨境电商企业建设独立站、海外品牌运营中心,增强品牌培育能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关于推动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展的指导意见.doc
关于推动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关于推动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动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企业〔20xx〕39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构建“双创”支撑平台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优化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环境,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规范发展,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的重要意义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小微企业双创基地”)是指各类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创业创新场所和服务的组织、机构的统称,包括各类创业基地、创业园、众创空间、孵化器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技园区中面向小微企业的“园中园”,以及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设立的面向小微企业、创业团队、创客的创业创新基地(平台)等。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创办小企业计划,全国共培育和支持创业基地4000余个,认定省级示范基地2200余个,基地入驻企业超过19万个,提供就业岗位超过500万个。
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发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创”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分享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加强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建设有利于集聚各类创业创新要素,集成创业创新资源,优化创业创新环境,降低创业创新成本;有利于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创业创新成功率;有利于形成创业创新氛围,激发创业创新精神,催生企业主体,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意见九大举措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意见九大举措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国务院办公厅日前颁布《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围绕构建新发展战略格局,提出“五个优化”“三项建设”和培育外贸新动能等九大支持外贸发展新举措。
原文如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试行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1〕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对外贸易是我国国民经济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开放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为透彻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经国务院同意,现现时就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扩大开馆,稳住外贸外资基本夜盘,更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
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东亚地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国际市场提前布局、国内区域布局、经营主体、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等“五个优化”和外贸转型期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国际营销体系等“三项建设”,优势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同时实现外贸创新发展。
二、创新开拓方式,优化国际整个市场布局优化国际经贸环境。
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带头保护主义,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必要改革,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拟订。
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尽早签署。
加快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积极区域商签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
推进贸易畅通工作机制建设。
落实好也已签署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大力推动与重点整个市场国家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商建贸易畅通指导组、电子商务战略合作机制、贸易救济合作机制,解决助推解决双边贸易领域突出问题。
利用新技术新渠道开拓国际市场。
充分运用第三代移动通信(5G)、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大数据等古典信息技术,支持企业利用线上展会、电商平台等渠道开展线上推介、在线洽谈和线上谈妥等。
服务“小微企业”专项行动方案
服务“小微企业”专项行动方案为帮助中小微企业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内生动力、激发成长活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决定在全市范围开展“小微企业”专项服务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主题落实政策、精准服务、促进发展。
二、主要目标通过实施“小微企业”专项服务行动,深入企业、园区、集群开展服务活动,健全线上线下结合、社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的企业服务体系,帮助中小微企业破解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问题,促进企业成长壮大和专精特新发展。
三、服务内容以中小微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迭代升级相关应用、选派干部联企助企、组织志愿者服务、举办对接服务活动、开展专题培训、发放中小微企业服务券等方式,重点推进以下十方面的服务:(一)法律法规护航。
充分发挥律师协会、中小企业法学研究会等专业机构作用,配合开展中小企业法律服务月等活动,提高中小企业依法维权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政策直达快享。
重点做好涉企惠企政策的解读和帮享服务,开展涉企法律法规宣讲、涉企政策解读宣传、涉企案例宣讲、项目申报辅导、培训授课、金融服务等直播活动不少于100场次。
(三)产业人才引育。
聚焦企业人才子女入学、医疗保障、人才购房等高频事项,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
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实施新生代企业家现代化能力提升计划,拓展线上优质公益课程。
发挥省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作用,组织工程师走进小微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
办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场招聘活动。
(四)小微融资畅通。
实施“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推动金融机构以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为重点,“一链一策”提供有针对性的多元化金融服务。
做好规范提升、上市培育等服务,助力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重点面向“小升规”培育企业、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以及小微企业园入园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完善小微企业全信用贷款新模式。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4.09•【文号】银保监办发〔2021〕49号•【施行日期】2021.04.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金融综合规定正文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1〕49号各银保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各保险公司: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增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活力的决策部署,经银保监会同意,现就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总体目标(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整体效能。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小微企业金融供给总量继续有效增长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供给质量、效率、效益的明显提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做活存量金融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地区、产业、行业分布结构,丰富供给手段,更有力地支持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作用,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与银行业保险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二、以信贷投放为抓手,确保稳定高效的增量金融供给(二)围绕“两增”目标,确保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继续发挥好小微企业间接融资的主渠道作用,实现信贷供给总量稳步增长。
要继续将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作为投放重点,2021年努力实现此类贷款较年初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年初水平的“两增”目标。
五家大型银行要努力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全年增长30%以上。
关于促进城乡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促进城乡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市、县(区)xx、省直xx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引导和帮助小微企业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促进全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金融信贷支持1.增加信贷增量。
全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坚持保存量与增增量相结合,确保全年小微企业贷款总额增量不低于xx贷款总额的1/3,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
Xx 金融办会同人民银行南昌xx支行、银监局等部门,将信贷增量分解落实到全省所有金融机构,并将其落实情况纳入xx省金融机构年度考核。
2.建立绿色通道。
全省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设立小微企业贷款专营窗口,开辟小微企业贷款“绿色通道”,为小微企业提供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
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保证贷款不被压、不被收回。
符合条件的续贷项目7个工作日内放款,xx贷款增加项目1个月内审批完毕,有效加快审批速度,提高放款效率。
3.下放审批权限。
全省各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将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权适当下放至市、县两级分行。
单笔贷款金额低于300万元的贷款原则上由市级分行审批,单笔贷款金额低于100万元的贷款由县级分行审批。
4.创建xx金融服务。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广仓单质押、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质押、出口退税质押、出口信用证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使用权质押、无形资产质押和股权质押等贷款品种,简化手续,提高质押比例,持续推出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的xx产品。
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报告机制,建立诚信小微企业数据库,鼓励金融机构向诚信企业发放100万元以下信用贷款。
推动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对小微企业实行无反担保的信用担保。
5.清理纠正不合理收费项目。
全省商业银行不得向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小微企业贷款财务咨询费、咨询费收费标准。
商业银行不得将理财产品与xx附加贷款捆绑,不得以xx附加贷款作为全额担保,通过出具承兑汇票的方式向企业发放融资贷款。
政府发布新政策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政府发布新政策助力中小企业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就业、推动创新和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新政策,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
一、减税降费政策为了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政府发布了一系列减税降费的政策。
首先是降低税率,特别是对于小微企业,降低了所得税税率,提高了免征额,减轻了企业的税费负担。
其次,政府还实施了增值税、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通过减税降费政策,中小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资金资源,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金融支持政策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发布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
首先是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融资担保。
其次,政府还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贷款利率,放宽贷款条件,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便利性。
此外,政府还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产品,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三、科技创新支持政策为了推动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政府发布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首先是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科技研发活动。
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其次,政府鼓励中小企业参与科技合作、产学研联合等形式,促进技术交流和共享。
此外,政府还鼓励中小企业申请专利和商标,并提供相关的专利申请费用补贴和知识产权保护支持。
四、市场准入和产业支持政策为了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发布了一系列市场准入和产业支持政策。
首先是简化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手续,提高中小企业的进入门槛,降低了创业成本和风险。
其次,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到重点产业的发展和构建国家级产业集群。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扩大国际市场,开拓海外业务。
产业集群视阈下小微企业发展策略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小工业企 业6 1 2 4 2 家, 占全省规 模以 上工业 企业 比重 为9 9 . 3 3 %, 规模 以 经成为制约江苏小 微企业 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 。 下q  ̄ 1 l , 企业近 l O O . g户。 。 ( 4 ) 自 主创新发展 问题 。 小 微企 业多处 于产业链的低 端, 产品附加 中国首席 经济学 家郎成平教 授认 为小微 企业是 小型 企业、 微 型 企 值低 , 利润薄 ,自主创新能力弱, 很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 响。由于缺少 业、 家庭 作坊 式企 业、 个体工商户的统称 。 作为 中小企 业的重要 组成 部 自 身核心技 术 , 管理方面企业 领导思 想缺 位, 多采用家庭作坊 式的生产 分… 小微企 业, 在 区域 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繁 荣 模式 , 设备工艺落后 , 产品竞争力不强, 导 致小 微企 业抵御 市场 冲击能 社会经济 、 扩大城 乡 就 业、 增加 财政收 入、 推动 自 主创新和 促进科 技 发 力差。
3 . 1 科学发展江苏省产业集群
( 1 ) 依 托园区建设 , 推进产业集 群集聚 , 共享产业链整 体优势。 江 息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 , 因此也有利于现代服务等第 三产业的发展 。 要充分 利用 江苏省 现有新 ( 2 ) 产业集群 发展有利 于增强小 微企业 创新意 识和 创新 能力。 制 苏省 产业 园区是产业 集群 发展的 重要载体 , 约小微 企业转 型升级 发展 的重要瓶颈 是缺 乏创新 意 识和 创新 能 力, 产 区、 工业园区等 资源, 进行 整合、 优化、 提 升, 不断 提高投资 强度和土地 围绕特 色产业 、 资 源优 势、 区位 条件、 发 展基础 , 认真规 划 业集群 的发展 既可 以 由龙头 企业或大 中型实力企业带动 相关产业或 行 集约化 程度 。 版块 经济 ” 。 因地制宜 、 因势 利导规 业的发展 , 促进 先进技 术在小 微企业 中的 吸收应 用, 也可以 由有创新技 引导并 大力培 育具 有区域特 色的 “ 立 足集群 的专业化 、 集约化 发展 , 不断 形成 术 的小微 企 业集群 发展 , 从 而加强集 群 企业 间的协作 , 走合 作创 新之 划建 设好 乡镇工业 集中区 , 新 的产业集聚优势 。 引导 和鼓励相 关联的小微 企业集 中布局, 鼓励 小微 路 在技 术创新 的过 程中, 有利于 充分利用集 群内资源 , 降低单 个企业 从而降低 生产成本。 鼓励小微 企 业与大 技术开发的风险和成 本。 同时, 通过分工协作, 整合产业链 , 企业会 专注 企业 集中到 开发 区等创业基地 , 做配套生 产, 共享产业链条的整体优势。 于 自己新 产品的开发, 集 中资源 研发新技术 , 有 利于培育企业技 术创新 中企业联 合, ( 2 ) 发展创新型小 微集群产业 。 小 微企 业转 型升级 发展之 路必然 优势。 只有破 除传统劳 动力密集、 技 术落后、 生 产经营 ( 3 ) 小微企 业转型升 级有利于优 化产业集群 。 通过产业集 群发展 是一条有破 有立之路 。 管理制度不规范 、 财务制度不健全、 创新创业意识不足 , 和小微 企业转 型升级的协 同发展 , 有利于 促进 小微 企业提高创新 意识 管理理念落后、 主品牌 , 盲 目跟风 发展等 旧思想和 老的做法 , 才能敢 和创新能 力, 加强信息化水平和技 术交流 , 在管理 上 , 也 有利于打 破如 缺乏核心技 术和 自 管理 创新 之路形成核心竞争力。 这也要求政 府积极探 索 缺乏系统规 划而形 成的家 族式等 传统 发展模式 , 从而 提高企 业管理者 于走 技术创新 、 走 小微企 业集 群式 发 的管理 意识 , 更好 的优 化集群 内小微 企业之 间的 专业分工, 提高企业 之 引导 有条件 的创新 型小 微企 业形成 相应 的产业 , 展之 路。 利用土地 、 资金 、 技 术等相关扶 持政策 , 特 别是 鼓励 科技 创新 间相互认同和协作关系。 型企 业相 对集聚 , 走 品牌特 色小微集群发 展之路。 2 江 苏省 小微 企业 发展 存 在的 主要 问题 ( 3 ) 倡导技 术创新 , 调整 产业 结构 , 优化产业集 群。 实践证 明, 产 ( 1 ) 资金不足 , 融资 困难。目 前, 资金 问题成 为广大 q  ̄ 1 1 , 企业 发展 业结 构的优化和升级 , 是 小微企 业健康协调 发展的前提和 关键, 也是产 的主 要因素之一 , 多数企业 是依靠 从银行获得贷款 来补 充流动资金 , 自 业集群健康 发展的重要基础。 如江苏建湖石油 机械制造业 、 东台不锈钢 己筹集资金能力较弱, 融 资渠道单一 。 任 ( 2 ) 运营成 本高, 利 润空 间缩小 。 自2 0 1 1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行动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12.12•【字号】浙政办发〔2017〕142号•【施行日期】2017.1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行动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17〕142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行动方案(2018—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2月12日浙江省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73号)文件精神,结合浙江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激发物流主体活力(一)优化道路运输通行管理。
积极做好跨省大件运输并联许可全国联网工作,加快实现省内大件运输业务网上办理。
出台实施我省低危气体道路运输豁免管理操作政策,适时争取扩大豁免管理对象范围。
(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实行通行证管理措施,对货车在城市道路的通行时间和线路进行管理,通行时间以夜间为主、日间为辅。
(省公安厅负责)(二)规范公路货运执法行为。
推动治超联合执法模式制度化、常态化,交通运输部门公路管理机构负责监督消除违法行为,公安交管部门依法实施处罚记分。
科学设置公路超限检测站,根据治超工作需要,在高速公路入口增设具有停车、装(卸)载货物功能的场所。
严格执行涉路行政处罚标准和一事不再罚、罚缴分离制度。
(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负责)(三)完善营运车辆管理和检验检测制度。
加快推进全省道路运政信息系统与综合性能检测站使用的检测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工作,推动实现营运货车网上审验、自动审验、全省异地签注。
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机制
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机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范围内产业集群现象愈加明显。
产业集群是某一领域生产企业在某一区域内聚集形成的生产型集合体,其内部企业通过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互补、繁荣的产业链。
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产业集群机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提升公司竞争力产业集群的企业有一个明显的优点,那就是他们通过集群与集群之间的合作互动,形成互补、协作的成分。
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生产要素的交流合作,从而の促进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立足于对产业链中某一个领域的掌控,集中优势减少劣势,从而提高产品品质和企业的发展速度。
2、节约了成本各企业间形成较高的聚集度后,可以更容易地达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过程优化、信息交流等产业链环节的优化和协同。
比如,磁器业集群,当中存在的小微企业就将其生产工艺和进口原材料低成本,并通过集群间互联互通,从而在减少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3、提高生产率产业集群目的性、一致性和完整性等特点会集中企业的资源和优势,通过信息和技术的共享和协同,实现优化资源的调配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而生产效率的提高,不仅能提高工厂的产量,还能减少原材料和工序的损耗,从而提高竞争力。
4、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产业集群诱致企业之间的技术互补和技术创新,集合集体资源,搭建大型平台,推动平台发展。
产业集群顾名思义就是由成群的企业所组成的一个独立机构,内部企业之间可以通过技术、积累等方面的互补和流动,引导出新的发展方向,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技术创新。
因此,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产业集群机制1、产业链构建与优化产业集群构建形成的首要任务就是针对一个产业中的所有企业,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涵盖到该产业的各个环节,如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销售等。
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
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保障中小微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维护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支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中小微企业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工作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中小微企业,是指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并符合国家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的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
第三条本省将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长期发展战略,为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工作的领导,将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统筹政策制定,督促检查政策落实,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并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相关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体系。
监察机关依法对公职人员侵犯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实施监察。
司法机关依法为保护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第四条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是本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国家和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对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工作进行综合协调、服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设区的市、县(市、区)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工作的综合协调、服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以及税务、海关、金融管理、外汇管理等国家有关部门派驻浙江管理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相关工作。
第五条省统计部门应当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统计监测制度。
统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统计调查和监测分析,定期发布有关信息。
第六条中小微企业的有关行业协会、商会应当依法依规开展活动,加强自律管理,反映会员企业合理诉求,开展纠纷和争议调解,依法维护会员企业合法权益,帮助和服务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开拓市场。
产业集群化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
金融观察与经济视野57产业集群化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彭晓楠1,赵景峰2(1.郑州经贸学院,2.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在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必须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而产业集群作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化对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得出产业集群化能够通过节约企业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产生技术和知识溢出效应,促进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并为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策略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产业集群;贸易转型;产业政策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外贸市场竞争加剧、传统比较优势减弱、贸易层次较低、贸易结构失衡以及综合成本上涨等一系列难题。
因此,在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必须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这是新时代对外贸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中国深化对外开放、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部署。
中国产业集群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开始逐步显现。
与之并行的一个现象是我国对外贸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现如今,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中国的产业集群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开展产业集群与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将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和模式转变,促进外贸产业深度拓展,加快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一、产业集群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一)节约企业成本产业集群后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管理费用降低,同时由于企业间频繁的交易导致交易费用随之提高,但此时企业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的网络,集群内企业的交易费用会逐步降低,从而导致综合成本降低。
因此,企业在某一空间地理上的集群会降低产品成本,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促进出口贸易升级。
再者,生产商、供应商和销售商集群在同一地区,由于地理上的临近性,生产者能够便利地了解市场信息,这样可有效地降低创意生产者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产业集群与小额贷款公司配套发展路经问题研究
关键 词 :产业 集群 ;内生配套 ;小 额贷 款公 司
Ab ta t A maln m b ro nep ie fTas a te ak tId sr u tru e h i de f n se tbih s l src : s l u e fe trrs so ih n S e lM r e n u ty Clse s d teri l u d sa ls mal la o a is t c iv eta som ai n fo id sr l a i lt n n il a ia. e fr e a ia ta i’ o n c mp ne , o a he e t rn fr t r m n u t a pt o f a ca p t1 Ast om rc p tlmuu l dS h o i c a i c h a sl-u p ri gc p ct te s l la o a y ta so e eo ii a o -o a n ca n t ui n no fr a n n efs p otn a a i y, h mal o n c mp n n f r d t rgn l nf r lf a il si t sit o r m h n m i n i t o m lf a — i ca si to ili t in, efcieyalvae efn n igdf c l e fS Eswi i n u til lse . a d a h e e y boi e n t u fe tv l l itd t a cn i ut so M t nid sra u tr e h i i i h c n c iv ds m i t d . c v lp e t ew e n s l la o a isa did s il l ses T i a es o h t nitr aie r e n t efs p eo m n t e mal o nc mp ne n u t a u tr. h sc s h wst a en l dma k ta dwi sl-u . b n r c i n z h
如何利用产业集群理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如何利用产业集群理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小微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正越来越突出,本文正是在这样的现状下利用产业集群理论对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何更好的利用产业集群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几点建议,对小微企业以后的融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china, the financing problem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china are becoming more prominent. this article analyses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china by industrial cluster theory, 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industrial clusters to address the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which is of guidance on the future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关键词:产业集群理论;小微企业;产业链key words: industrial cluster theory;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industrial chai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162-02————————————作者简介:张淑艳(1986-),女,吉林四平人,太原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
外贸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效应研究
外贸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效应研究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外贸产业集群的形成成为了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以中国为例,中国的许多城市都形成了实力强大的外贸产业集群,这些集群呈现出很强的集约性、专业性和规模化优势。
外贸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能带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对地方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一、外贸产业集群的定义和特点外贸产业集群是指一种在一定区域内,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种互补性的经济模式。
集群中的企业在生产、技术、市场等方面能够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共同的发展。
外贸产业集群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外贸产业集群是专业性集群,集群内企业的业务范围明确、职能分工明确,并形成一种垂直或水平的产业链关系。
其次,外贸产业集群具有规模经济优势,集群内企业能够通过规模效应和资源共享,使生产成本降低,提高竞争力。
最后,外贸产业集群还能促进人才流动,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有利于推动创新和升级,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集群。
二、外贸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外贸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需求。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外贸企业需要以更高效的方式来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
因此,企业之间就会形成一种相互之间互补、优势互补的关系,形成产业集群的现象。
其次,外贸产业集群的形成还与地理位置有关。
集群的形成通常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由地理位置带来的优势。
集群内的企业通常在同一地区,距离较近,物流成本低,便于企业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另外,政策扶持是外贸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推手。
政府针对外贸产业或者某一产业的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扶持力度,也起到了集群形成的重要作用。
三、外贸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外贸产业集群的建立可以使企业利用彼此优势,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和市场,有利于降低交易和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和国际市场份额。
同时,外贸产业集群还具备以下几点经济效应:1. 促进创新和升级。
集群内的企业之间相互合作,进行技术交流和共享,有利于知识智力的集聚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微外贸企业依托产业集群的发展1小微外贸企业的界定国际上对小微企业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也不尽相同。
根据我国工信部、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2011年6月联合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年营业收入300万元至2000万元为小型企业;年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为微型企业。
在外贸实践中,一般将年出口额3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归类为小微外贸企业。
2低碳背景下小微外贸企业的困惑近年来,我国小微外贸企业占出口企业总数70%以上,所创造的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65%左右。
不过,小微外贸企业因为受资源、水平、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制约,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生存处境岌岌可危。
2.1小微外贸企业外部挑战(1)低碳技术壁垒挑战。
欧美等发达国家碳经济产业布局和技术积淀已经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历史,而我国绿色产业起步较晚,缺乏核心技术的前期积累。
特别是我国的小微外贸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含量居高不下,无法应对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壁垒。
如,2010年当欧盟委员会废止了用能产品生态设计的EuP指令,以针对更广泛的ErP指令取而代之。
首批ErP指令就使我国出口到欧盟的80%的办公设备、空调、冰箱等产品被拒之门外。
这其中绝大多数产品是由缺乏核心碳技术的小微外贸企业生产的。
(2)低碳贸易壁垒挑战。
发达国家将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挂钩,通过推行各种碳壁垒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这些碳壁垒主要包括:碳关税壁垒、碳标签壁垒、碳减排证明壁垒及低碳政府补贴及政府采购壁垒等。
业内专家认为,光启动碳关税一项,“中国制造”可能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有可能下滑1/4,这对小微外贸企业来说,将是不可预估的挑战。
当前,世界已有很多国家和地区推行了碳标签制度,包括“沃尔玛”、“英国乐购公司”在内的1,000多家世界著名企业将“低碳”作为其供应链的必需。
我国小微外贸企业生产的产品将受到其他国家强制碳标签标准的限制。
2.2小微外贸企业内部瓶颈首先,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的小微外贸企业绝大多数为家族式的管理体制,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渐显现出体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的特点,限制了出口规模的扩大。
其次,技术力量薄弱、低碳创新水平低下。
因为我国小微外贸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水平,科研成果转化率也较低,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低。
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以低价取胜,与国际上的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不具有竞争水平。
再次,人才、物资、资金等相对匮乏。
众多的我国小微外贸企业规模小,人才吸引水平差,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能够把握国际市场动向的管理人才。
所以,在低碳经济兴起时,小微企业难以应对国际规则的变动。
当然,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客观上也制约了小微外贸企业的发展。
3产业集群是小微外贸企业应对低碳壁垒的利器3.1产业集群的主体是中小微企业学术界对于什么是产业集群,有不同的理解。
Porter(1991)认为,简单地说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殊领域中,相互联系的公司和研究机构在地理上的集聚形式。
不管学者研究的角度怎样,普遍认为产业集群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集群成员中的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
在企业网络关系中,集群可分为两类:一类集群内基本上都是中小微企业,如江苏兴化戴南镇不锈钢制品,浙江诸暨市大唐镇的袜业等等;一类是环绕核心大企业的中小微企业集群,如湖北十堰的汽车产业集群等。
所以说,无论从理论研究结果,还是从社会分工实践来看,中小微型企业都是产业集群的绝对主力,而其中小微企业所占的比重更大。
3.2小微外贸企业依托产业集群应对低碳壁垒的优势(1)产业集群为小微外贸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平台。
首先,产业集群内的龙头企业通过低碳技术的投入和研究带动小微企业吸收应用,既是现实的,也是经济的。
其次,每一个企业仅仅是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当其创新的低碳技术满足了上、下游企业的需要,并相互适合时,必将加快技术的扩散和应用速度;再次,在低碳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集群内具备专业特长的知识机构和企业走联合协作创新之路,不但降低单个企业技术开发的风险和成本,而且有利于培育企业技术创新优势。
(2)产业集群为企业碳足迹提供标准。
产业集群内的质量检测、监督认证等服务机构或行业协会,会适时公布国内外相关行业的碳足迹标准,并会与标准化机构合作测算同类过程或材料的平均和通用数据,为企业提供次级数据。
小微外贸企业可从中获得产品的碳足迹国际标准及外部通用的次级数据。
产业集群为企业碳足迹的测算提供了外部支持。
(3)产业集群能够为企业碳足迹测算提供初级数据。
碳足迹是指某一产品(服务)从原材料购买到生产、销售和作为废弃物处理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
它不但包括产品的制造阶段,更需要追溯至原料开采,材料采购及最终废弃物处理阶段,均需纳入碳足迹的计算范围,所以,碳足迹测算难度非常大。
碳足迹测算,根据《PAS2050:2008》主要是: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两类数据。
活动水平数据是指产品生命周期中涉及到的所有能源和材料;排放因子是将数量转换成温室气体排放量,如每千瓦时能源使用量或者每千克材料输入量的千克温室气体排放量。
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测算流程长,数据繁杂。
某一出口企业不可能获得全部数据,一般来说,企业能够采集行业协会报告中对同类材料或过程提供的次级数据。
如果行业协会的次级数据精度不够,服务没有跟上,还要使用供应链中别人直接测量的初级数据。
而集群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聚集与合作,上游企业能够为下游企业提供初级数据显然更加便捷。
(4)产业集群能为生产经营提供绿色生态环境。
产业集群的聚集特性使打造低碳生产经营环境成为可能。
星罗棋布的产业园是产业集群主要的实践体现。
在产业园区内一个企业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就有可有成为另一个企业的营养物。
这种集群共生和要素耦合,保证了循环运作、低碳运营。
使集群内低碳产品生产成为可能,进而增强了企业出口竞争力。
如,上海化学工业区从资源、能源、环保、管理四大领域入手,将自然界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食物链”关系移植到产业系统中,实现物质封闭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
其万元产值的循环经济指标大幅度高于全国同行业水平,其中能耗低于行业的1/2、废水低于行业的1/8、废气低于行业的1/3。
4依托产业集群小微外贸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综前所述,小微外贸企业低碳化生长的最佳土壤是企业集群。
以集群功能发挥为主要着力点,利用、挖掘内外两股力量,全面提升小微外贸企业低碳化水平。
4.1优化立体软环境,增强集群低碳发展的外部动力政府行为、社会舆论、大众消费三个层面勾勒出低碳发展的立体软环境,对企业及企业集群的低碳化发展施加着强大的外部动力。
(1)法律、政策加速企业低碳进程。
当前,国际上发达国家对其国内低碳生产和消费行为由一开始的法律约束现已上升为企业、国民的自觉行为。
我国也在能源、环保领域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在低碳化国际大背景下,各国政府通过税收、补贴、价格和贷款等政策实施,引导企业在低碳化轨道上前行。
如美国对新建节能建筑实施减免税政策。
2015年3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拉加德时表示,要大力发展中小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坚决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
这种政策前拉、法律后推相结合的政府行为给企业的低碳化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建议国家尽快修改、完善低碳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使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系统性、权威性。
各级政府继续出台政策,增大对低碳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鼓励力度。
(2)营造低碳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的舆论氛围。
学术界要增强低碳理论的研究,形成科学实用的、有指导意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理论体系;企业界要通过学习转变思想,消除技术改造导致短期成本上升的观点障碍,增强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前瞻性和使命感;面对社会大众,要培育低碳创新文化环境,增加公众低碳科学的教育,激励公众参与低碳创新;新闻媒介部门,要积极向社会大众普及低碳知识,各行业协会、企业集群多组织低碳创新活动,拓宽参与低碳创新的公共领域。
(3)培育公众的低碳消费意识。
早在2005年,联合国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欧美发达国家85%以上的人在购买产品时都会考虑产品的环保标准。
我国很多消费者还不太清楚如何真正做到低碳消费,2011年3月起,我国环境保护部开始向包括家电和办公用品在内的两类产品实施低碳认证标准,向社会推广以顾客为导向的低碳产品采购和消费模式。
现实中全国人民在呼唤蓝天归来,寻找绿色食品。
以前《温州都市报》调查发现,有高达88.27%的调查对象愿意融入到低碳生活中来。
社会大众对于低碳生活的向往与支持,必将倒逼企业产品或服务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转变。
所以,培育公众的低碳消费意识,也是促使产业集群低碳发展的又一外在动力。
4.2依托产业集群,提升小微外贸企业低碳化综合素质(1)扎根产业集群,提升企业低碳生产和管理水平。
面对社会进步潮流,产业集群生态化已经成为集群发展方向。
小微外贸企业只有持续提升自己的低碳生产和管理水平,才能被集群所接受,才能享受集群生态化带来的红利。
所以在生产技术上,小微外贸企业要有长远眼光,淘汰更新设备,提升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围绕低碳思想,设计选择能源和物料消耗少、废物排量低、对环境污染小的工艺方案和工艺路线。
在企业管理中,学习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节能减排职能部门和专职干部;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将降低能耗、低碳排放、回收利用的思想和行动落实到企业所有场所和环节上。
(2)借助集群平台,研发节能减排技术。
低碳发展的基本路径是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但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单靠小微外贸企业自身完成难以实现。
因为产业集群内聚集了大量的科研、检测等质量标准、技术咨询机构,金融服务、人才交流也相对活跃,形成了优质的公共服务平台。
企业依托这个平台,能够采用课题招标、专业委托等形式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节能减排的新技术,以适合国内外市场的环境要求,提升企业的环境竞争力,从根本上破除碳足迹贸易壁垒。
(3)激发集群效应,增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
在能源消耗过大的状态下,集群企业要想在低碳技术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先行一步,才能收益良多。
集群内企业转变生产方式的有效途径是走合作创新的路子。
集群内企业之间相互依存、优势互补,通过整合低碳技术,实现与合作主体间的资源共享和技术更新。
这样不但缩短了创新周期,降低了创新成本和风险,还能提升创新的成功率。
实践中有如下两种方式:一是主动向产业集群内的龙头企业靠拢,加入由龙头企业主导的低碳技术开发联盟,带动本企业的转型升级,形成“伴生”型合作创新;另一种是具有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共同创建专项技术联盟,分工协作寻求某一节点或方面的技术突破,形成中小微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型合作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