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

合集下载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5篇)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5篇)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5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1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一概念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中首次被提出后,受到了各级的高度重视。

近日根据领导安排,对它们逐个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挥的作用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后生产成本有所下降,生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既坚持了以农户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特性,又扩大了经营规模,解决了家庭经营低、小、散问题,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以集约化、商品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是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形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释放农业的潜力;家庭农场相比分户经营更容易组织标准化技术生产,示范推广农业新科技,符合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农村实际发展情况的,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二、存在的问题一是规模普遍较小。

2家已经营的家庭农场种植面积普遍仅在40-60亩左右,很难形成农业产业规模,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对于种植粮食作物来说,规模小更是影响机械化生产作业的推进,束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二是土地问题制约规模发展。

调研中了解到,这3家农场均有意扩大种植规模,从目前现状来看,农户土地零碎插花流转、短期流转并不难,但若想集中连片并中长期流转土地却很难,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仍然很高,对规模集约化经营认知程度不够,思想难以统一,土地流转问题是目前制约农场扩大经营规模的头号难题。

三是资金短缺影响发展壮大。

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无法通过农场资产抵押获取银行贷款,大部分投入制约其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调研报告

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调研报告

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调研报告2020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调研报告(精选3篇)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全面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创新了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也是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载体,是一种新的集体经济形式。

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存在与发展还很不成熟。

从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来看,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一、自身综合实力不强目前,全区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无论在规模、数量还是功能作用的发挥方面,仍处于低层次。

一是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服务功能差。

缺乏配套的收购场地、仓储、冷库及加工设备等硬件设施,只能出售初级产品,无任何产品附加值;二是缺少高素质的带头人。

从各地发展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来看,主要是有一个优秀的懂经营、善管理并有较高威望及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又有奉献精神的带头人。

现实农村中,具备上述条件的带头人太少;三是产销衔接不紧密。

一般停留在产前的优良种子提供、产中的技术服务,对于产后的销售服务、市场开拓、产品加工、营销策略等方面涉足太少。

专业合作社与社员之间、与农民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关系;四是缺乏品牌培植意识。

目前,区内的专业合作社自身没有统一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标准,更谈不上产品的商标注册,也没有积极申请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很难赢得市场信誉,加上广告宣传不到位,市场竞争力处于下风。

二、外部环境不适应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

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以及专业合作社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作业还认识不足,甚至对专业合作社的概念都不清楚,误认为搞合作经营又回到过去计划经济的老一套。

因此没有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二是扶持力度不够。

有关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技术指导、产销信息获取、周转资金信贷及专项资金补贴等职责不清、协调不够,甚至互相推诿,影响了农民办社的积极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In the world the most exhausting matter is that spending every day falsely.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一)、基本情况从20__年我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诞生,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1个。

其中自治区级示范性合作社3个:旭日农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腾飞农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古力地亚尔农民专业合作社. __X县前程农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类型多,涉及面广,合作社组织涉及农业各个领域。

其中从事农产品购销70个,林果业4个,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从刚开始的3-4年增加到现在的47个。

今年全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__X县那依力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在__X县托克扎克镇成立。

联合社的农产品都是联合社成员的基地直接提供的,通过成立联合社,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品质,同时可以减少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单个合作社销售的成本,还能有效整合资源、连接市场之路,从而开展更高平台上的产品营销、信用合作等各项服务。

目前有67合作社统一使用合作社财务规范和报表。

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辐射作用显著。

20__年合作社有社员2350人,带动周边农户10450户,销售农产品累计23000吨,实现销售收入4900万元,占农产品销售收入的7%。

20__年入社社员达2956人,签定销售合同数1891个,合同面积7049亩,销售农产品30694.8吨,销售金额5238.4万元,上交税金0.57万元。

截止目前全县合作社入社社员3255人,拥有固定资产总额1327.3万元,带动农户数28900户,经营规模面积7649亩。

为了增加农产品销售,站敏乡旭日合作社在喀什市建立了蔬菜批发市场,收购当地农民种植的土豆、白菜、皮芽子等蔬菜,每月销售量600吨;全县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招标,与各乡镇中小学校签订食品供货协议,主要供应学校食堂肉、菜、蛋等食品,每月供应蔬菜等食品100吨;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产品销路。

家庭农场情况报告

家庭农场情况报告

家庭农场情况报告一、概述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为了迎合人们对绿色、有机、安全食品的需求,家庭农场逐渐兴起。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所调研的家庭农场的情况,包括其规模、种植业务、养殖业务、销售渠道及未来发展方向等。

通过此次调研,希望能够了解家庭农场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家庭农场规模这家家庭农场位于农村地区,占地面积约10亩,属于中小型农场。

农场内有15栋温室大棚,用于种植蔬菜和水果,种植面积约占地6亩。

此外,农场还有一片饲养区,养殖家禽和家畜,养殖面积约占地4亩。

虽然规模不大,但农场主已经运营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种植和养殖经验。

三、种植业务该家庭农场主要从事蔬菜和水果的种植业务。

农场主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选择了一些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种植,如西红柿、黄瓜、茄子等。

农场主将种植业务划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四个季节,每个季节种植不同的作物,以实现全年供应。

此外,农场主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采用有机种植方法,不使用农药和化肥,以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四、养殖业务家庭农场的养殖业务主要包括家禽和家畜的饲养。

农场主养殖的家禽有鸡、鸭和鹅,养殖的家畜有猪和牛。

农场主注重家畜的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遵循科学养殖的原则,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饲养饲料,以保证家禽家畜的健康和品质。

五、销售渠道该家庭农场主要通过线下销售渠道销售农产品。

农场主与当地的超市、农贸市场和餐厅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周定期供货。

此外,农场主还设置了农产品直销店,吸引城市居民前来购买。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广自己的农产品,农场主还在电商平台上开设了网店,开展网络销售业务,为更多消费者提供便利。

六、未来发展方向家庭农场不仅是满足人们对安全、有机食品需求的产物,也是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该家庭农场需要进一步优化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加大技术投入和管理规范,并与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农业科技创新。

上海农村调研报告

上海农村调研报告

上海农村调研报告上海农村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农村地区的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农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农村经济发展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上海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随着科技进步和政府政策扶持,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农业产值逐年增加。

此外,农村地区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农村的内生动力。

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调研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通信、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

不仅如此,农民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大量的农村青年进入大城市就学,并且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这进一步推动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

三、农村改革发展在调研中,我们还注意到上海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农村土地流转改革进一步深化,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助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此外,农村养老服务也得到了改善,政府鼓励农村地区发展养老服务业,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四、农村发展问题与对策尽管上海农村地区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完善,交通、通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其次,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仍然不均衡,大城市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农村青年,导致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最后,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来源仍然以农业为主,产业多元化程度较低。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

二是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吸引青年回乡创业发展。

三是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参与更多的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综上所述,上海农村的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配置,可以更好地促进上海农村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调研合作社运行情况报告

调研合作社运行情况报告

调研合作社运行情况报告调研合作社运行情况报告一、引言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为了了解合作社的运行情况,我对某合作社进行了实地调研,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该合作社的经营状况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合作社概况该合作社位于某县农村地区,成立于2016年,以种植蔬菜和水果为主要经营项目。

合作社注册资本100万元,由10名成员组成,每位成员出资10万元。

合作社占地面积100亩,建有温室大棚和果园。

三、合作社经营状况1. 生产经营状况合作社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以及苹果、梨、葡萄等水果。

合作社采用标准化种植管理,使用有机肥料和绿色农药,产品质量较高。

销售主要以集贸市场和农村周边小超市为主,产品供应量稳定。

2. 经济效益状况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年均销售收入稳定增长,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60万元,比2018年增长了50%。

经济效益良好,成员收入有所提高。

3. 组织管理状况合作社成员之间协作紧密,组织纪律良好,遵守合作社章程,每月召开例会,共商决策事宜。

合作社聘请有经验的农业专家为技术顾问,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合作社还与周边农户合作,通过合作社带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了农业合作社生态。

四、合作社存在问题1. 资金问题由于合作社绝大多数成员出资现金,资金来源有限,导致一些发展项目无法顺利进行。

合作社需要寻求更多的发展资金,以扩大经营规模和提升生产技术。

2. 销售渠道问题合作社的产品主要依赖集贸市场和农村周边小超市,销售渠道相对狭窄。

合作社应该加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电商等渠道的合作,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

3. 人才培养问题合作社的成员大都是农民出身,缺乏相关管理和市场运作经验。

合作社应该加强成员培训,提升成员的综合素质和市场意识,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

五、建议1. 多渠道筹措资金合作社可以积极寻求农业发展基金、农村信用社贷款等方式,增加资金来源,以支持合作社发展新项目。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家庭农场调研报告家庭农场调研报告【1】一、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各地在发展进展家庭农场过程中,有成绩、有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逐步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认识有待提高。

家庭农场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兴起的新生事物,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的迫切需要。

还没有引起农民群众的足够认识。

二是运作不平衡。

已经组建起来的家庭农场,绝大部分能够按“章程”进行运作,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带动和牵动作用。

而有的还没有运作起来,只是一个空架子。

部分家庭农场在机制上也不够健全,影响了发展速度。

三是支持力度不够。

要使家庭农场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在金融、财政、税收、工商等方面予以支持,各级政府都应制定扶持家庭农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在这些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农场的发展和运作质量。

四是行业保险尚未形成机制,经营风险的限制作用还一定程度存在。

农业生产经营不仅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还涉及到市场价格波动等多方面因素。

现实中很少有家庭农场自愿参加保险,商业性的保险公司还尚未加入,难以形成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的保障作用,家庭农场经济发展也存在保险未跟上的制约。

二、对策和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家庭农场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各级政府采取有效的推进措施,加大服务力度,出台相关发展扶持政策等方法,广泛宣传发达省份家庭农场的发展效益,让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认识到家庭农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特点和优势,增强农民群众发展家庭农场的参与意识,激发农民建设和发展家庭农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为家庭农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

同时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和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信息和价格定期发布等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

为家庭农场的建设打好基础。

2、突出培育重点,不断优化家庭农场经济发展结构。

地方政府要通过农业项目、涉农信贷、农机配套、农技支持等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重点加快扶持培育一批与现代农业发展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家庭农场,通过扶持家庭农场典型的发展,辐射带动当地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

上海松江特色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及启示

上海松江特色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及启示

上海松江特色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及启示近年来,上海松江特色家庭农场发展迅速,成为了一种新型农业形态。

在这些家庭农场中,农民利用自家的土地资源,种植瓜果蔬菜、养殖畜禽等农产品,通过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或者参与农家乐等农业旅游项目来增加收入。

这种特色家庭农场的发展,既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也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上海松江特色家庭农场的调研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发展经验和启示。

首先,政府支持是特色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上海松江,政府积极推动特色家庭农场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支持,为特色家庭农场的创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府的政策扶持是特色家庭农场得以迅速崛起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他地区要想实现特色家庭农场的发展,也需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制定有利于特色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为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注重产品品质和品牌打造是特色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策略。

在上海松江特色家庭农场中,农户们重视产品的品质和安全,通过有机种植、无公害生产等方式,生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

同时,他们还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消费者。

这种注重品质和品牌打造的经营理念,为特色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其他农户在经营特色家庭农场时,也要注重产品品质和品牌打造,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开发农业旅游是特色家庭农场多元经营的有效途径。

在上海松江特色家庭农场中,很多农户不仅种植农产品,还开展了农家乐等农业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这种多元经营方式,不仅丰富了特色家庭农场的经营业态,也为农户增加了额外收入。

通过开发农业旅游,特色家庭农场得以更好地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实现了产业的多元化,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总的来说,上海松江特色家庭农场的发展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政府支持、产品品质和品牌打造、农业旅游开发等是特色家庭农场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他地区在发展特色家庭农场时,也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推动特色家庭农场的发展,实现农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为促进家庭农场这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健康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水平,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根据区委农工委《关于做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农业中心工作人员调查统计的实际情况,现将联络镇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报告如下:一、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随着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联络镇就有了家庭农场的雏形,出现了一批粮食生产,生猪、水产养殖等适度规模经营大户,本世纪初,随着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以及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出现了一批从事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多种经营的规模大户。

同时,由于绿化经济林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农户的经营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农户自发或在政府引导下,加大绿化经济林种植的投入,逐渐形成新的经济作物种植经营大户。

截至目前为止,全镇从事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的家庭农户共有13家,其中种植类5家,养殖类7家,种养结合类1家。

并有以下特点:(一)农场数量增长较快,发展势头良好。

13个家庭农场中,有2户种植类家庭农场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通过土地承包和转让等方式不断扩大规模经营,有5户水产养殖类家庭农场从21世纪初开始,通过“稻田养鱼”“围塘养鱼”等多种方法,形成了较为大型的水产养殖家庭农场经营模式。

特别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以及政府招商引资和打造联络特色产业带政策的出台,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快,海涛、八一等村出现外地企业和本地村民联合承包经营家庭农场的现象。

(二)农场经营耕地面积较大,农场收入逐步提高。

有7家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其中50-100亩4家,占57.1%,100-500亩3家,占42.9%;在加大经营规模生产投入的基础上,年销售额在10-50万的10家,占76.9%,其中20万以上的8家,35万以上的1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篇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篇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为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近几年,市科协根据省、州、市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要求,紧紧围绕农作物种植、果蔬栽培、家禽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采取政策倾斜、政府引导方式,积极组织农产品经纪人、种养大户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先后创建了xx优质梨协会、xx魔芋协会、xx草芥核桃协会、xx蔬菜协会等一批具有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优秀农技协,为群众增收致富、壮大集体经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发挥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一、xx市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基本情况截止2017年底,我市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23个,会员76343人。

其中:农民专业技术协会241个,会员3849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82个,社员37852人。

在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中实行“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互联网”模式的有15个;村“两委”带动农民合作组织的有58个;公司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有32个;协会中建立党支部的有68个。

至今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村委会有4个,占全市168个村总数的2.3%。

我市各类农民专业技术协会成立后,通过制定章程,提供协调服务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户统一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带领群众走上了小康致富之路。

如xx镇的樱桃协会成立后,通过宣传发动,积极引导,目前樱桃种植已辐射到毗邻8个乡镇115个村13825户,年总产量达150多吨,产值达300多万元;**镇的干田优质梨协会通过多年的发展,现优质梨基地面积己达9000亩,年产量3000多吨,产值达650多万元,果农户均收入达3万多元,最高农户收入达23万元,在此基础上,xx优质梨协会还采取“协会+基地+农户+公司”的经营模式, 带动周边地区和部份乡镇积极发展优质梨种植,让干田优质梨真正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xx魔芋协会从最初1795户会员发展到如今的4000多户,依托“公司+协会+基地+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现魔芋种植面积已达1.25万亩,总产值达1.53亿元,全乡95%以上的农户投入到了魔芋种植的行列,并且还带动了周边乡镇及州内外部分县魔芋产业的发展。

家庭农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

家庭农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

家庭农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在加速发展。

家庭农场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全国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家庭农场的综合发展水平是其农业生产效益、科技水平、生产力水平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本文将对现阶段家庭农场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为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一、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多个家庭农场进行调研。

问卷调查是为了获取参与农民的观点和意见,实地走访则是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农场的现状和发展情况。

二、农民对家庭农场综合发展水平的认知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农民认为家庭农场的综合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原因是农民的观念和意识还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上,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以及缺乏农业产业化的意识。

同时,农民普遍认为政府不重视家庭农场的发展,缺少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三、家庭农场科技水平的评价通过实地走访多个家庭农场,发现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不齐全,而且缺少实时更新和推广普及,导致家庭农场的科技水平相对较低。

家庭农场应该大力引进新兴的农业科技和新技术,并加强培训和普及。

同时,政府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家庭农场的科技水平,推广提升家庭农场的发展水平。

四、家庭农场产出效益的评价多数农民认为家庭农场的产出效益较低,主要是由于家庭农场规模过小、种植技术和栽培品种不合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家庭农场应该选择一些既有市场又容易种植的农产品进行生产,提升产出效益。

五、家庭农场的生产力水平评价家庭农场的生产力水平与生产规模有着直接关系,家庭农场荒芜废弃的土地、不合理的种植方式等因素都会导致农民的产出效益和农业生产率降低。

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和引导,市场化的方式来增加农民的收入,不断扩大家庭农场的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是提高家庭农场生产力水平的主要途径。

六、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家庭农场应该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加强农业良种推广,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在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

“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为准确摸清我县农村家庭规模经营发展现状,着力以现行家庭规模经营为基础、探索发展家庭农场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笔者在深入调研32个乡镇规模种养殖业和20个家庭农场式规模种养殖生产大户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客观分析了我县家庭规模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场的措施建议,现报告于后。

一、我县农村种养殖户规模化发展现状根据全市统一确定的规模种、养殖户标准,我县32个乡镇规模种养殖业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到末,全县共有规模种植户87个,种植面积9422亩,户均108.3亩。

其中规模种粮13户、面积904.5亩,户均69.5亩;规模种蔬菜18户、面积1707亩,户均94.8亩;规模种烤烟23户、面积1323亩,户均57.5亩;规模种药材14户、面积2891亩,户均206.5亩;规模种花卉9户、面积916亩,户均101.8亩;其他规模种植10户、2200.5亩,户均220亩。

,全县规模养殖户达到131个。

其中规模养殖生猪64户、饲养12324头,户均192头,规模养殖家禽40户、饲养153749只,户均3843只;规模养殖肉羊24户、养殖4761只,户均198只;规模养殖肉牛4户、饲养215头,户均54头;规模养殖肉兔19户、饲养37931只,户均1996只。

规模种植户、规模养殖户占农户总数的0.17%,规模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0.7%;生猪规模户存栏生猪占存栏总量的4.5%,家禽规模户存栏家禽占存栏总量的12.7%。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报告5篇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报告5篇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报告5篇(篇一)农村经济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和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控制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该组织是工商、农经部门为支持农民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保护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规范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行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而鼓励发展的。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近年来,**旗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积极引导扶持和具体帮助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十一五期末的390个增加到2416个,五年间增加2026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个、市级示范社20个、自治旗级示范社5个。

合作社中包含种植业1481个、畜牧业663个、渔业22个、林业20个、服务业及其他252个。

合作社共带动农户14523户,发展较好的有120个。

经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

主要通过作为骨干成员的专业大户开展生产示范和流通经营,为农户提供间接服务。

以种养大户和合作社为载体,不断加强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中储粮北方公司等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机械代耕合作,土地流转面积达480万亩。

二是“合作社+基地+农户”。

合作社通过基地组织协调和规范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

**年全旗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521365万元,增加值达176218万元;带动农户39293户,同比分别增长5.9%、6.2%和2.7%,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由**年的11家增至13家。

全旗获得“三品一标”标志使用权的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38个。

通过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一)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聚合分散的农村生产力,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同时,合作社通过为农民进行购销服务、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种养品种的调整,有力促进了专业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农村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在推动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且它们的发展模式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方面具有显著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并分析其优势和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建议。

一、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农民合作社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组成的经济组织。

它通过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合作,实现了资源整合和效益分享的目标。

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 提高农民收入。

农民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经营、优质农产品生产等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让农民从中受益。

而且,合作社的成员可以共同分享经济收益,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 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农民合作社鼓励农民走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发展道路,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这不仅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3. 增强农村组织力量。

农民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组成的,通过合作社的发展,可以增强农民的组织力量和凝聚力,提高农民参与农村治理和公共事务决策的能力,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二、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家庭农场是一种家庭经营、家庭成员参与的经济组织形式。

它以农业生产为主,兼顾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

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经营规模适中。

家庭农场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经营规模相对较小,有利于实现家庭成员的参与和管理。

这种小规模经营方式更加灵活,能够适应不同地区和农户的具体情况。

2. 多元农业经营。

家庭农场不仅仅依靠传统农产品种植,还注重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例如,可以开展养殖业、观光农业等多元化经营,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

3. 科技创新驱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家庭农场也积极引入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本市“三农”工作推进情况的通报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本市“三农”工作推进情况的通报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本市“三农”工作推进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8.03•【字号】沪农委[2011]282号•【施行日期】2011.08.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本市“三农”工作推进情况的通报(沪农委[2011]282号)各区县农委、市有关单位:今年以来,本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市政府重点工作的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7月2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年中“三农”工作推进会,总结了上半年“三农”工作,部署了下半年重点工作。

现就本市“三农”工作推进情况通报如下:一、迎难而上,上半年“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一)地产农产品实现全面增产上半年,本市累计完成蔬菜播种面积95.5万亩次,上市量166万吨,其中绿叶菜上市量83.3万吨,同比增长14.6%。

夏粮总产量28.33万吨(扣除粮食受损数据),同比增长23.3%。

后备母猪存栏增长8.1%,家禽出栏增长3.6%,鲜奶增长30.9%,水产品增长28.1%。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369元,同比增长12%。

今年麦收期间,旱涝急转、暴雨成灾。

6月4日到19日的16天里,郊区累计雨量均在230mm以上,平均雨日14.1天。

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郊区农业战线的干部群众积极应对,抗灾救灾,千方百计将灾害性气候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千方百计将农户的粮食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一是调配农机抢收小麦。

特别是抓住7日下午到9日傍晚50个小时的雨隙机遇,突击抢收小麦50万亩。

二是督促指导抢种水稻。

调整水稻播种方式和除草技术措施,帮助农民抢种。

三是开展农作物受灾评估,并就受灾补贴、扶持灾后生产等工作向市政府作出报告。

金山区粮食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情况调研——以亭林镇蒋剑峰粮食家庭农场为例

金山区粮食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情况调研——以亭林镇蒋剑峰粮食家庭农场为例

金山区粮食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情况调研——以亭林镇蒋剑峰粮食家庭农场为例刘光明;范艳红;尚贵娥【期刊名称】《上海农村经济》【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3页(P26-28)【作者】刘光明;范艳红;尚贵娥【作者单位】金山区政研室、区委办;金山区政研室、区委办;金山区政研室、区委办【正文语种】中文2013年金山区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253户农户试点发展粮食家庭农场,经营面积3.7万亩,占全区粮田总面积的13.2%,户均146亩。

我们选取亭林镇周栅村蒋剑峰家庭农场作为个案,进行“由点及面”的实地走访和跟踪调研。

(一)经营情况1.劳动力情况。

蒋剑峰,现年38岁,亭林镇周栅村人,高中毕业,自2006年开始承包经营农场,迄今已有7年的粮食规模种植经验。

其家庭成员共有5人,女儿在上学,父亲与妻子在镇上工作,平时主要是蒋剑峰与其母亲负责经营农场,农忙时根据需要临时请零工帮忙。

自有大型拖拉机1台,主要用于自家农田耕翻;施肥、防病治虫时,每天请零工3—5人;大忙收割时,主要靠本镇农机队和外来跨区作业机械代收,每天请零工7—8人。

2.土地流转情况。

村委会鼓励农户将土地流转给村委会并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三年一签。

蒋剑峰在每年秋收前向村委会提出下一年的土地承包申请,村委会在综合考虑其生产经营能力等的基础上,确定其土地承包面积,并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收取土地流转费。

其中,土地流转价格参照区农委以当年500斤稻谷市值为准综合计算的全区土地流转指导价(如,2006年为550元/亩,2012年为700元/亩,2013年为800元/亩)。

3.生产经营情况。

目前,蒋剑峰粮食家庭农场一年种植两季,秋种夏收作物为大小麦与绿肥,夏种秋收作物为水稻。

种子由区种子公司配送,水稻采用直播的方式播种;农药由区农资公司统一配送,不足部分自行购买,镇农技站负责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化肥在镇指定销售点购买。

(二)经济效益核算1.成本:总计328640元,亩均1493.8元。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1. 概述本报告为家庭农场调研结果汇总,旨在对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一些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2. 调研目的和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家庭农场的运营情况,我们采用了以下调研方法:- 个别访谈:与多家家庭农场的农场主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的经营模式、问题和需求。

-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收集家庭农场主的意见和反馈,了解他们对经营环境的看法和期望。

- 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如农业产量、销售额等,以揭示家庭农场的经营状况。

3. 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通过访谈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 生产销售模式:家庭农场主通过种植蔬菜、养殖家禽等方式进行农产品生产,并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或通过农产品市场进行销售。

- 农家乐模式:家庭农场提供休闲农业体验服务,吸引游客前来参观、采摘水果等,并从中获取收入。

- 农产品加工模式:家庭农场主将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如果脯、果酱等,并销售给消费者或批发商。

4. 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家庭农场具有以下发展特点:- 品牌建设:一些家庭农场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通过产品质量和口碑的积累取得了一定市场份额。

- 游客数量不稳定:由于季节、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家庭农场的游客数量存在波动,无法实现稳定的收入。

- 市场营销能力不足:大部分家庭农场主对市场营销缺乏了解,导致很多优质产品销售困难,一些农产品以低价销售。

- 副业经营:一些家庭农场主面临经营压力,在农闲季节选择从事其他副业以增加收入。

5.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调研结果表明,家庭农场面临以下问题与挑战:- 资金缺乏:许多家庭农场主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设施建设和技术升级,限制了农场的发展潜力。

- 市场竞争激烈: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家庭农场需要加强市场调研,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 环保问题:一些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环保要求不符合,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技术改进。

6. 改进和发展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资金支持:政府应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家庭农场进行设施改造和技术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上海试验家庭农场:松江模式

上海试验家庭农场:松江模式

上海试验家庭农场:松江模式作者:徐智慧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9期一场春雨降临长三角平原,麦子已长到一巴掌高,从张小弟家窗户望出去,满目青翠。

张小弟在农机库房里边抽烟边干活的时候,妻子王引芳坐在堂屋地上,全神贯注织十字绣。

农闲时候,风调雨顺,除了保养一下拖拉机和收割机,张小弟没别的正经事做,198亩农田可以悉数交给老天。

职业农民张小弟夫妻是这片总面积198亩的家庭农场的承包人,也是唯一的劳动力。

在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像他们一样的家庭有162户,承包土地的面积从80亩到200多亩不等。

家庭农场,顾名思义,即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农场。

松江区农委通过书面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家庭农场是古今中外最普遍、最有效、最有生命力的农业经济形式。

以家庭作为农业的基本经营单位,使劳动者具有很大的积极性和灵活性,适应自然和活生生的农作物。

”张小弟今年49岁,他摸索出的一些种田窍门已经在田间流传。

比如:6月10日前播种的水稻一定会高产,亩产1200斤以上。

超过6月10日播种,就要差100斤~150斤。

水稻在开花繁育期,不能喷除草剂,否则会伤苗。

黄桥村管农业的副主任陈继明说他是“用脑子种田”的人。

像所有的老庄稼汉一样+张小弟除了会种田,身兼多种技能。

他16岁学做泥水木匠,21岁在部队里学会开汽车,退伍后跑了几年运输,又回到大队里的“农机服务队”开拖拉机。

无论在外面跑多远,他最终总会回到黄浦江边这片膏腴之地。

他深信这是他的命运。

2012年中,首度出现了“职业农民”的字样,进入2013年,“家庭农场”又成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词。

追溯起来。

张小弟可能是最早的家庭农场主之一。

1997年,他所在的范家村全部农田都种了涵养林,于是张小弟在邻村承包了160亩农田,开始规模化种植。

时值1990年代末,毗邻上海大都会的农村,首当其冲受到工业化、城市化冲击,大部分青壮年农民都离开土地,到工厂打工。

登记在他们名下的土地,或者弃耕,或者流转,到1999年,松江区大量农田无人耕种,为村集体所掌握。

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关系问题研究

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关系问题研究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8年第8期78工 作 研 究DOI:10.16815/ki.11-5436/s.2018.23.0552、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订立契约与家庭农场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更为丰富,经营的方式也更加的多样化。

在此种背景下,家庭农场要想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对农业的发展方面以及经济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将规模大的组织作为合作对象[3],以保证自身的发展。

此种合作的方式,具有一定的负责性,同时也涉及到了法律因素,因此需要有专业律师事务所的参与,在法律的监督下双方签订契约,这样可促进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家庭农场发展。

三、家庭农场的发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影响1、家庭农场的发展会促使合作社向企业化发展站在结构的角度来说,家庭农场是合作社的主要成员之一,其自身的产业结构就会具有多元化。

而中国的家庭农场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多种植主要的经济作物。

此外,家庭农场所经营的产业,涉及到了很多农村部门,流程复杂。

站在经营的角度来看,有了家庭农场的参与,合作社多元化的发展脚步会加快,其可将农业产品进行集中,然后分类、包装、储存等,进而销售。

有部分合作社直接将农场品的整个销售流程委托给加工厂,有部分合作社会长期从事出口贸易。

有些合作社也会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农产品的加工方面。

2、合作社将员工的教育培训作为重点随着农业市场的不断发展,低知识、低技术的人员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

因此,要想在现代市场中发展农业就需要具有文化、技术、经营、管理等多方素养的农民支持,由此就显现出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各个教育机构或者是家庭教育,都可为培养有文化的农业劳动力做出贡献。

实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在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人员教育方面的发展已经非常的成熟,培训的对象也较为广泛,包括了专业的农民,农民合作社、市民等,此外,对于农村妇女的教育也非常重视。

而中国的家庭农场,也开始实行注册制度,提升了农民的文化水平,而合作社有了家庭农场的加入,也逐渐的向组织化、规模化发展,市场竞争力逐渐的提高四、结语通过以上的论述可知,在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还需对这些问题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调查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调查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调查佚名【期刊名称】《中国合作经济》【年(卷),期】2017(000)008【总页数】6页(P10-15)【正文语种】中文2007年以来,上海市松江区在高度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探索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经营方式,培养农业经营者,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2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赴松江区开展专题调研,对松江区浦南3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新浜、泖港、叶榭)进行具体解析,与松江区委及农口领导、基层干部、农户、家庭农场以及服务组织负责人进行了实地访谈,对家庭农场经营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形成本调查报告。

由于农业劳动力大量非农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谁来种地”问题凸显,在大城市郊区表现尤为突出。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松江探索发展适度规模的粮食家庭农场。

2008年,粮食家庭农场户数708户,经营面积11.5万亩,占该区粮田面积的70%。

到2012年,粮食家庭农场户数达到173户,经营面积增加到13.38万亩,占该区粮田面积的77.4%。

浦南3个农业乡镇是发展家庭农场的主要区域。

2007年到2012年,新浜镇的粮食家庭农场户数从104户发展到259户,总经营面积达到25759亩,占全镇粮田面积的90%左右,户均经营面积99.5亩。

叶榭镇的粮食家庭农场户数从183户增加到307户,经营面积从24566亩发展到31354亩,家庭农场经营土地占全镇粮田面积的87.1%,家庭农场平均经营面积102.1亩。

泖港镇的粮食家庭农场户数2012年已发展到167个,经营土地达到2.03万亩,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占全镇粮田面积的88%,户均经营面积121.6亩。

第一,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流转土地。

从2004年开始,松江区采取以承包农户委托村委会流转方式,将承包农户的承包土地流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

2006年,区政府下发《关于印发规范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若干意见的通知》,对承包农户委托村委会流转的土地予以规范,承包农户与村委会签订了统一的《土地流转委托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农村经济2019年第6期近年来,上海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上海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进一步了解本市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情况,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近期在全市9个郊区中抽选3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89家家庭农场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新型农业主体发展较快,经营前景乐观,但资金、用地等问题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一)经营主体大量涌现近年来,上海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大量涌现,至2017年末,全市家庭农场数量由最初的20多家发展到了4516家;全市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806家,数量比10年前增长了5倍多。

从经营耕地面积看,上海市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耕地面积占全市实际经营耕地面积的比重达38.5%。

从经营类别看,涵盖了粮食、蔬菜、水果瓜果、花卉苗木、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机服务等类别。

据抽样调查,在310家受访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经营蔬菜为主的合作社有163家,占52.6%;经营粮食为主的129家,占41.6%;经营水果瓜果为主的129家,占41.6%;经营水产养殖为主的60家,占19.4%;经营花卉苗木为主的55家,占17.7%;经营农机服务为主的13家,占4.2%。

部分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涉及多个经营类别。

在89家受访家庭农场中,粮食种植型家庭农场61家,占68.5%;机农一体型家庭农场13家,占14.6%;粮经结合型家庭农场12家,占13.5%。

(二)经营规模以适度为主上海根据本地区实际,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绝大部分流转土地是通过农户委托村集体整合后统一流转,合理控制土地经营规模。

调查显示,从经营土地的流入渠道看,在受访的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经营模式,通过村委会流入土地的分别占95.5%和79%。

从经营规模看,土地经营规模以适度为主。

调查显示,89家家庭农场的土地平均经营规模为164亩,土地经营面积最小的也有101.69亩,最大595亩,近9成规模都在100-200亩之间;3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土地平均经营规模为329亩,其中,50亩以下占20.7%,51-100亩占20.3%,101-500亩占47.7%,500亩以上占11.3%。

(三)经营模式新型多元从经营模式看,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新型组织形式,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促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协同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家庭农场中,67.4%的家庭农场采用“家庭农场独立经营”模式,30.3%的家庭农场采用上海家庭农场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龚骊一、发展基本现状三农前沿11上海农村经济圆园19年第6期三农前沿“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2.3%的家庭农场采用“公司+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受访农民专业合作社中,73.2%的合作社采用“合作社独立经营”模式,14.8%的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10%的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0.3%的合作社采用“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的经营模式,1.7%的合作社采用其他经营模式,如“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等。

从农产品销售渠道看,通过不断创新农产品销售渠道,形成多种销售渠道共存的销售格局,如中间商销售、农户直接销售、“加工+销售”、单位团购、电子商务销售等渠道。

调查显示,农民专业合作社出售农产品主要渠道有“商户上门收购”(占全部受访合作社的比重为60.3%)、“交易市场零售”(43.5%)、“农贸市场批发”(41.3%)、“自己门店出售”(21.3%)、“卖给加工企业”(19.4%)等传统渠道,也有“企事业单位团购”(18.1%)、“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12.9%)等新兴销售渠道。

有62家受访合作社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过农产品,主要通过淘宝、微信、各类APP 等“电商平台”(占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过农产品合作社的比重为74.2%)、“自己建的网站”(33.9%)、“农业企业和政府网站等网络平台”(16.1%)等电子商务平台出售农产品。

家庭农场以种粮为主,所以出售农产品的主要渠道集中在“粮管所统一收购”(占全部调查家庭农场的比重为86.5%)、“卖给贩子”(20.2%)、“通过合作社出售”(16.9%)等销售渠道。

(四)示范引领作用显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通过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已成为引领本市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本市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涌现了一大批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至2017年末,上海拥有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6家;拥有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6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82家、市级示范社178家、区级示范社203家。

家庭农场、合作社利用自身规模和区域地理优势,采用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工厂化农业等新型生产模式,有力推动了本市农业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提升了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能力。

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合作社向社员统一供应肥料、农药、饲料等农资。

分别有48.4%、24.8%和5.8%的合作社采用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工厂化生产模式进行农产品生产;分别有40.4%、20.2%的家庭农场采用设施农业和循环农业模式进行农产品生产。

分别有49%、17.7%和5.8%的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分别有30.3%、10.1%和2.2%的家庭农场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

调查显示,66.1%的合作社和47.2%的家庭农场生产“优质农产品”(比同类农产品价格高、品质好、销路好的农产品)。

41.3%的受访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具有品牌,其中84.4%为合作社独立拥有的品牌。

21.3%的受访家庭农场生产的农产品具有品牌,其中31.6%为区域性质的品牌,26.3%为家庭农场独立拥有的品牌,26.3%为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的品牌。

(五)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上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拓展农业功能,打造“从田头到餐桌”一体化产业链,实现农业提质增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等得到有效发展。

调查显示,10.3%的受访合作社采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20%的合作社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过农产品;分别有46.5%的合作社和19.1%的家庭农场开展了采摘、农事体验以及垂钓等新型经营活动。

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受访合作社表示,农民加入合作社后收入有所增加,增收幅度超过10%的占全部受访合作社的37.1%。

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的途径主要有“产品统一销售”(占全部受访合作社的62.9%)、“农资集中采购”(40.6%)、“标准化生产”(39.4%)、“新技术新品种推广”(32.3%)、“强化市场营销”(21.6%)等。

2017年,受访的89家家庭农场的平均总收入比2016年增长8.7%。

从未来经营前景看,经营主体负责人对未来发展前景乐观。

调查显示,全部受访家庭农场的农场主都表示愿意继续经营家庭农场;受访的合作社负责人愿意继续经营合作社的比重也达到了96.8%。

超过半数的家庭农场主和合作社负责人12上海农村经济圆园19年第6期三农前沿认为子女有继续经营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意愿。

(一)合作社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合作社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销售渠道”“资金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等三个方面,选择以上3项的合作社占全部受访合作社的比重均超过50%。

1.销售渠道不够畅通随着农产品市场化步伐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或者销售价格过低,影响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在被问及合作社当前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中,选择“产品销售”的占全部受访合作社的58.1%。

部分合作社反映虽然自己的农产品具有品牌,但是品牌的知名度不高,整合推广不够,同质化情况严重,无法有效拉动农产品的销售。

调查显示,有品牌的128个合作社中,84.4%是合作社独立拥有的品牌,区域性质的品牌仅占7.8%。

2.资金短缺仍是瓶颈问题部分合作社存在着经营周转资金困难,公共服务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调查显示,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在100万元及以下的占全部受访合作社的70%,注册资金在50万元及以下的占48.4%。

在合作社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中,选择“资金问题”的合作社所占比重达到52.9%。

合作社要扩大生产规模,资金短缺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虽然市政府出台了银行贷款扶持政策,但调查结果显示,在提出过贷款申请的75个受访合作社中,仍有超过半数的合作社反映从银行贷款有困难。

主要原因是借贷手续烦琐(占提出过贷款申请合作社的47.2%)、贷款担保困难(25%)、办理周期较长(11.1%)等。

3.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调查结果显示,被问及当年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时,有52.6%的受访合作社选择“基础设施建设”。

经调研,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对经营主体的规模生产有所制约。

一是部分合作社农田的沟、路、渠、晒场等设施还不够完备,部分经营者反映存在沟渠杂物太多、难以清理;道路修整不完善造成田块隔断;农田道路狭窄、田间落差大导致大型农机下田作业不便,制约农业机械化率的提高;粮食晒场设施、烘干设备不够充足等问题。

二是农田水利设施难以满足农业发展新要求,缺少与农业功能拓展相匹配的高标准基础设施,排灌设施逐渐老化,抗灾能力较弱,管理养护矛盾突出。

(二)家庭农场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家庭农场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主要集中在“仓库用房”“土地流转价格、流转期限”“晒场不足”“雇工困难”等方面。

1.申请设施用地难,发展能力受限制目前许多家庭农场反映获得设施用地存在较大困难,特别是缺乏库房等储藏农产品的场地,导致难以顺利开展业务。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家庭农场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中,选择“仓库用房”的占全部受访家庭农场的50.6%,选择“晒场不足”的占40.4%,为家庭农场发展受限的第一、第三大问题。

受访的89家家庭农场中,62.9%的家庭农场没有仓库、晒场等配套设施,有33个家庭农场向有关部门申请过仓库、晒场等设施用地,22家未获准,占66.7%。

经调研,由于仓库用房等场地属于非农用地,普遍存在申请难的问题,有许多家庭农场共用一个库房,但由于距离相隔较远,田间道路修整不完善导致运输、贮藏农产品存在一定困难,影响产品的保存和销售。

2.土地流转期限短,田块不连片现象普遍当前家庭农场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中,选择“土地流转价格、流转期限”的占全部受访家庭农场的49.4%,为家庭农场发展受限的第二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