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历史及糖尿病重要指南解读
决战糖尿病的医疗史解答
决战糖尿病的医疗史陈益南/ 文(一)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它被世界公认为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10 种疾病之一,而且患病率极高。
在我们每个人种种的朋友圈中,很难不遇到患有糖尿病的朋友。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估算,201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3·82亿人,2014年有近500万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前不久,由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有数据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居全球之首,调查统计人数为1·14亿。
就是说,平均每不到14个人,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的直接病因,并不复杂:就是患者身体的血液中,葡萄糖不能被体内组织吸收、储存,而滞留在血液中,使人体血糖升高。
糖尿病的严重症状,则是所谓“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还是有甜味的糖尿),肌肉消瘦。
会吃,却营养流失,不长肉;口常渴,要喝水,却又一喝入肚中,就又几乎全数以尿排出,且排的是饱含原本人体必需的葡萄糖之尿。
一般来说,糖尿病本身不一定马上就显现危害。
但若得不到治疗,长期的高血糖,会使严重的糖尿病人,逐渐变得骨瘦如柴,最后体能枯竭而亡。
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若没能治疗,长期的高血糖,则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
之中,有一种令人恐怖的严重并发症,就是糖尿病使微血管破裂,而造成眼睛失明。
幸好,现代医学的发达,使后果可能很悲惨的情况,终于没有大规模的发生,而基本只是停留在卫生组织不断的警示之中。
曾经肆虐人类数千年的糖尿病,现在大体上,只要进行治疗,便可以被人们管控,使其不至于随意就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不治之灾。
(二)有人说,糖尿病是一种“富贵病”,是现代人的生活过得太好了,才得的病。
的确,有些糖尿病人,就是因为过量的大鱼大肉饮食习惯,而导致患上了这种病。
不过,糖尿病并不是现代才出现,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一、指南编写的背景及特点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的流行性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6年统计,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33亿,并每年新增700万。
为提醒全社会对糖尿病的高度关注,联合国大会于2006年12月通过决议,将每年11月14日的IDF国际糖尿病日确定为联合国糖尿病日(United Nation Day),而作为单一疾病通过的联合国决议仅有糖尿病和艾滋病两项。
中国是糖尿病大国,据IDF估算2007年我国患者人数约为3980万,2025年将达到5930万,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患者绝对数量巨大,患病率也在迅速增加。
1980年以后全国性流行病调查资料显示,过去20多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至少增长了4倍,并仍在快速增长。
最新资料显示北京等大城市和城镇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0%左右。
因此,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糖尿病防治策略已成为我国糖尿病学界的迫切任务。
2004年以来各国际组织以循证医学和医学科学研究为依据,颁布了一系列针对不同人群的糖尿病防治指南,例如2005年IDF《2型糖尿病指南》,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平洋区(IDF–WPR)《2型糖尿病实用目标与治疗》,200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欧洲糖尿病研究会(ADA–EASD)《高血糖管理共识》,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糖尿病研究会(ESC–EASD)《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疾病指南》,2007年IDF《2型糖尿病预防共识》以及2007年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等。
这些指南达成了提倡综合管理、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预后等共识。
但在具体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不同意见,例如正常空腹血糖值的界定、血糖控制的目标值、降糖药物的选择应用等。
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要求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最新糖尿病研究结果,以IDF–WPR《2型糖尿病实用目标与治疗》为基本模板,并且结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防治现状、卫生资源和经济基础等。
糖尿病指南2013
达标比例 47.7%
BP<130/80mmHg
28.4%
TCH<4.5 mmol/L
36.1%
全部达标
5.6%
Ji LN, et al. Am J Med. 2013;126: 925.e11-925.e22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糖尿病的诊断
诊断标准
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mmol/L)*
1)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
1.Pan XR, et al.Diabetes Care. 1997 Apr;20(4):537-44. 2.杨文英等.中国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3):131-4. 3.Knowler WC, et al. N Engl J Med. 2002 Feb 7;346(6):393-403. 4. Chiasson JL,et ncet. 2002 Jun 15;359(9323):2072-7. 5.Buchanan TA, et al.Diabetes. 2002 Sep;51(9):2796-2803. 6.Lindström J,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Dec;26(12):3230-6. 7.Kosaka K,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5 Feb;67(2):152-62. 8.Li G, et ncet. 2008 May 24;371(9626):1783-9. 9.DREAM Trial Investigators. Lancet 2006;368:1096-1105. 10.DeFronzo RA, et al.N Engl J Med. 2011 Mar 24;364(12):1104-15. 11.The ORIGIN Trial Investigators. N Engl J Med. 2012 Jun 11.
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
《糖尿病诊疗指南 2023 版解读》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糖尿病的诊疗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2023 版糖尿病诊疗指南的发布,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和精准的指导。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重要内容和意义,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糖尿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糖尿病的定义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2023 版糖尿病诊疗指南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的血糖水平。
具体如下:1. 空腹血糖≥7.0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2. 随机血糖≥11.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3. OGTT 中 2 小时血糖≥11.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糖尿病时应排除其他引起血糖升高的因素,如应激、药物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也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和监测指标,其诊断切点为≥6.5。
二、糖尿病的分型糖尿病的分型主要依据病因和发病机制,2023 版指南将糖尿病分为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四大类。
1. 1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通常发病较急,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时多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是其主要发病机制。
胰岛素绝对缺乏是 1 型糖尿病的特征,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2. 2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占糖尿病患者的大多数。
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相互作用有关。
2 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 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但多数患者仍可通过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我国糖尿病的诊疗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指南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出了最新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糖尿病临床诊疗和预防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同时也可供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参考。
目录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3.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4. 糖尿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 糖尿病的治疗5.1 生活方式干预5.2 药物治疗5.3 并发症的防治6. 糖尿病的监测与评估7. 糖尿病的护理与教育8. 特殊人群的糖尿病管理9. 糖尿病研究与展望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1.1 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当可导致全身多个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
1.2 糖尿病分类1.1型糖尿病(T1DM):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自身免疫性、药物或病理性糖尿病等。
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2.1 发病率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10%。
2.2 危险因素1. 遗传因素:家族史、种族等。
2. 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
3.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
4. 性别:女性在绝经后患病风险增加。
5. 种族:我国汉族、蒙古族等民族糖尿病患病率较高。
3.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1 1型糖尿病(T1DM)1. 自身免疫: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 遗传因素:多个基因变异与T1DM发病相关。
3.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化学物质等。
3.2 2型糖尿病(T2DM)1. 胰岛素抵抗:脂肪、肌肉等组织对胰岛素反应减弱。
糖尿病2024年指南版7
心理支持
定期随访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 应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应对疾病 带来的挑战。
定期随访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老年糖尿病患者管理策略
综合评估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进 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并 发症、合并症、认知功能等 方面的评估。
个体化治疗方案
运动频率和强度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 动习惯,制定个性化的运 动处方,包括运动频率、 强度、时间和类型等。
心理干预与生活质量提升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 和行为模式,提高自我管 理能力,减轻心理压力。
放松训练
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 弛等,有助于缓解紧张和 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社会支持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心血 管疾病的风险,应戒烟限酒。
定期检查和评估
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检查和评 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肾脏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控制血糖和血压
高血糖和高血压是导致肾脏并发 症的主要因素,需要积极控制。
调整饮食
减少盐的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 白质,以减轻肾脏负担。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多学科团队协作
建立由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营养科 等多学科组成的团队,为患者提供全 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目标设定
根据患者年龄、病程、并发症等 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
标,避免一刀切的治疗方式。
针对合并心血管疾病、肾病等并 发症的患者,设定相应的治疗目 标,以降低并发症的进展和死亡
率。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患者临床数据和生物标志物等信息,提高糖尿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 率。
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糖尿病诊疗指南也不断更新,以提供更全面、高效的诊疗方案。
2023年版的糖尿病诊疗指南着重于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化管理,力求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疾病概述1.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慢性高血糖症。
它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管理。
1.2 疾病的危害和影响糖尿病会对患者的内脏器官、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造成损害,严重时会引发肾衰竭、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二、诊疗指南解读2.1 个体化治疗方案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版中,强调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方面。
2.2 综合治疗策略诊疗指南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建议结合药物治疗、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和持续关怀,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全面康复。
2.3 精准化管理建议2023版的糖尿病诊疗指南还增加了关于精准化管理的建议,通过智能化技术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针对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版的解读,我认为它更加注重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合治疗策略和精准化管理的加入也使治疗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有望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地看,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版的解读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高效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这也呼吁我们更加重视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疾病的知晓率和防范意识。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症的发生,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核心内容释义
《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核心内容释义《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是一份专门为中医药行业人员设计的
指南,旨在协助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该指南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指南简要介绍了糖尿病的定义、症状、分类以
及发病机制。
2.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理论基础:指南详细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的理论基础,包括糖尿病的中医病机学说、药物治疗原则等。
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指南详细介绍了中医药在糖尿病治
疗中的具体应用,包括药物的选择、剂量和疗程等方面。
4.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指南还阐述了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包
括饮食调节、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和定期检查等方面。
5.糖尿病合并症的防治:指南探讨了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防治措施,
包括心血管疾病、眼部疾病、神经病变等方面。
总之,《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以中医药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为中医药行业提供了一份系统的糖尿病诊疗指南,有助于提高中医药对糖
尿病治疗和管理的贡献。
2024年糖尿病诊疗的指南
糖尿病诊疗的指南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4亿,且患病率逐年上升。
糖尿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糖尿病的诊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诊疗指南,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二、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期;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主要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有关;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出现的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恢复正常;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糖尿病、药物引起的糖尿病等。
三、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水平的检测结果。
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诊断糖尿病时,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血糖升高的原因,如感染、应激、药物等。
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以早期发现糖尿病。
四、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并发症的防治。
1.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戒烟限酒等。
饮食控制要求患者遵循低糖、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总能量摄入,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的比例。
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建议患者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物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胰岛素治疗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的剂量和注射方式需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进行调整。
2024年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解读(2024年版)
前言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22年8月发布的《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亿,占总人口的 18.9%, 其中 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1亿,占总人口的14.2% 。按照国际惯例,65周岁 及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而年龄≥65周岁的糖尿病患者被定义为老年糖尿病患 者 ,包括65岁以前和65岁及以后诊断糖尿病的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以 及日益增长的老年糖尿病管理需求,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亟需规范。
五、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在疾病诊断初期,医护人员及家庭成员需要帮助患者正视疾病,使其接受糖尿病教育、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减轻患者 恐惧心理或自暴自弃等负面想法,对于有利于患者糖尿病管理的行为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引导患者正面评价自我,接受 并积极参与到糖尿病的全程管理之中。
老年糖尿病患者通常病程较长,并发症、合并症多,应结合每位患者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之 前需对老年患者进行评估,包括基本信息、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既往治疗状况、血糖水平、合并症、认知功能及有无看 护者等,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与管理。教育内容应包括糖尿病的病因、疾病进展、临床表现、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急慢 性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个体化治疗目标、生活方式干预、各类药物的特点、临床药物选择及使用方法、如何进行血糖监测 等。应加强对患者本人、家庭成员及看护者、社区相关人员的健康教育,使其正确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避免过于严格或者过 于宽松的血糖管理,从而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教育的形式可以采取集体教育或针对性较强的社区小组教 育、同伴教育及个体教育。有条件者也可以采取远程教育的模式,如微信公众号、手机应用程序、网络培训班等。不同的糖 尿病教育形式互为补充,可以同时开展,以便更好地传递患者需要的信息资讯。近年来有不少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教育形式 的研究,如夫妻协助管理模型、PRECEDE-PROCEED 模型,有效的教育形式将助力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随着人 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也有不少探索人工智能在糖尿病教育中作用的研究。
2024中国糖尿病指南解读
2024中国糖尿病指南解读2024中国糖尿病指南是中国医学界权威机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的一项指导性文件。
该指南旨在提供给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准确、更科学的糖尿病防治方案,以促进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管理。
该指南根据目前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分类和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根据病情的不同,将糖尿病分为两类: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期,主要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引起的;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成年人,主要是由胰岛素抵抗引起的。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指南重点强调胰岛素治疗的重要性。
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石,通过人工给予胰岛素来调节患者血糖水平,以维持其正常生活。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指南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案。
治疗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口服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控制、体力活动和体重管理。
通过减少高能量高脂食物摄入,适量增加运动,控制体重,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和改善患者的病情。
在药物治疗方面,指南提到了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磺酰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根据患者糖尿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医生会根据需要调节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此外,指南还特别提到了胰岛素治疗的应用。
对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药物无法控制血糖水平,或者病情恶化,就需要考虑胰岛素治疗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胰岛素单独治疗或与口服药物联合使用。
除了分类和治疗方案的解读,指南还对糖尿病的并发症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
指南提出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定期检查和评估,以及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的方法。
总的来说,2024中国糖尿病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糖尿病防治的科学依据,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水平,促进糖尿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指南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发展,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
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糖尿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非常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治疗和管理一直是全球医学界的研究和关注重点。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糖尿病的诊疗,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出台了。
以下是对该指南的一些概述。
该指南主要分为七个章节,分别是糖尿病的分类与标准、糖尿病的诊断、初始评估和管理、血糖控制、高风险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和心脏病、老年糖尿病。
首先,该指南明确了糖尿病的分类与标准。
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此外,该指南还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红蛋白A1c等指标。
其次,该指南强调了糖尿病的初始评估和管理。
对于新发现糖尿病的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身体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心理评估。
然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等。
血糖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该指南对血糖控制的目标也进行了具体规定。
对于绝大多数年轻的、有能力参与自我管理的成年患者,血糖控制目标是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在餐前4.4-7.2 mmol/L,餐后小于10.0 mmol/L。
对于长期患病、有并发症、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更为宽松。
高风险糖尿病患者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
该指南详细介绍了高风险糖尿病患者的分类和治疗策略。
高风险糖尿病患者包括心脏病、肾脏病、高血压、高胆固醇、中风等相关疾病,对于这些患者,除了进行血糖控制外,还需要严格控制其他危险因素,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还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包括心脏病、肾脏病、眼部病变等。
该指南对这些并发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如血压控制、血脂控制、肾功能保护等。
最后,该指南还特别关注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老年糖尿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包括糖尿病并发症的高发率、心血管风险的增加等。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除了进行血糖控制外,还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个体化的治疗。
2024年糖尿病诊疗指南
家属参与,共同促进康复
家属教育培训
对家属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 育培训,让他们了解如何更好地
照顾患者。
家属参与监测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血糖监测、饮 食控制等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 帮助。
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医生、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 划,明确治疗目标和行动计划。
06
患者随访与效果评价
定期随访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回顾
强调自我管理重要性
02
教育患者认识到自我管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并鼓励
他们积极参与。
提供个性化指导
0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
的指导。
培训患者自我监测技能
教授血糖监测方法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掌握血糖监测的时机和频率。
培训并发症识别能力
教育患者识别低血糖、高血糖等常见并发症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2024年糖尿病诊疗 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糖尿病概述与流行病学 • 药物治疗与进展 • 非药物治疗方法与技术 • 并发症筛查与处理原则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支持 • 患者随访与效果评价
01
糖尿病概述与流行病学
糖尿病定义及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 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 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糖尿 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 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 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现状分析
01
02
03
发病率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 持续上升,与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糖 尿病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 ,与经济发展水平、饮食 习惯等有关。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诊疗指南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编写的一份关于糖尿病诊疗方面的指南。
本指南主要涵盖了糖尿病的分类、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要点:一、糖尿病的分类根据糖尿病的病因和特点,本指南将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糖尿病(T1DM)、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T2DM)、妊娠期糖尿病(GDM)和特殊类型糖尿病等四类。
二、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根据糖尿病病情的不同,患者可表现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口渴、视力模糊等一系列症状。
此外,还可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眼底病变等并发症。
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本指南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设置为血浆葡萄糖≥7.0 mmol/L(126 mg/dL);空腹血浆葡萄糖≥7.0 mmol/L(126mg/dL);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 mmol/L(200 mg/dL)等。
四、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主要包括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目标值,控制体重,保护胰岛β细胞,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等。
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控制饮食,进行定时定量的运动,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等。
饮食控制应以低脂肪、低糖、高纤维为主,合理搭配食物,限制摄入热量。
运动应适量、持续、有规律,根据个体情况制定运动计划。
生活方式调整主要包括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精神压力、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主要包括双胍类、磺酰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敏剂等。
胰岛素治疗主要用于胰岛素依赖糖尿病和部分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患者。
五、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指南强调了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的重要性。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体重、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定期体检等。
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定期检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合理使用药物,积极治疗并发症,进行心理辅导等。
糖尿病治疗-三重奏到八重奏
02 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
糖尿病治疗的六重奏
饮食控制
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热量摄入, 保持营养均衡。
运动锻炼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增强身体代 谢能力。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 控制血糖水平。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减轻焦虑 和抑郁情绪。
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掌握 自我管理技能。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糖尿病治疗的七重奏
01
02
03
增加药物治疗
在六重奏的基础上,增加 新型降糖药物的研发和应 用。
强化血糖监测
采用新型血糖监测技术, 提高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和 便捷性。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治疗的七重奏
并发症预防
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早 期干预,降低并发症的
糖尿病教育也逐步兴起,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治疗的五重奏
要点一
总结词
进入21世纪后,糖尿病治疗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包括饮食 、运动、药物、心理和血糖监测五个方面的五重奏。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和医学的进步,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不断丰富和 完善。除了传统的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外,药物治疗也取 得了很大进展,新型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类似物的出现为 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心理治疗更加系统化,认知行为疗 法等新型心理治疗方法得到广泛应用;血糖监测技术也不 断升级,新型血糖监测设备可帮助患者随时了解血糖状况 。
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
质,以满足身体需求。
控制盐糖摄入
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 的摄入,以降低血糖波运动
重要指南的历史变迁和意义
重要指南的历史变迁和意义重要糖尿病指南的历史变迁及意义CV-1305-Saxagliptin-0216提⾼⽣活质量和寿命制定指南的意义制定规划化的诊疗指导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及死亡率减少社会的经济负担CV-1305-Saxagliptin-0216制定指南的基础是循证医学指南的制定循证医学CV-1305-Saxagliptin-0216SlideNo.4??DCCT/UKPDS/KUMAMOTO:强化降糖减少⾎管并发症ACCORD/ADVANCEVADT/UKPDS10FOLLOWUP2005ADA指南、IDF指南强调强化降糖循证医学引起指南的制定和更新EDIC:早期强化降糖明显获益2004CDS指南强调强化降糖ADA指南:强化降糖,个体化降糖1993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IDF、CDS:⾎糖控制范围放宽DECODE:餐后⾎糖的意义DECODA餐后⾎糖的意义IDF:餐后⾎糖指南NICESugar强化降糖的风险ADA与EASD共识:强化降糖,个体化降CV-1305-Saxagliptin-0216指南概览Author|00MonthYear5Setareadescriptor|Sublevel1 USAandEuropeADAADA与EASD共识ACE/AACEInternationalIDF糖尿病防治指南IDF餐后⾎糖管理指南ChinaCDS:2004CDS:2007CDS:2010CV-1305-Saxagliptin-0216指南概览Author|00MonthYear6Setareadescriptor|Sublevel1 USAandEuropeADAADA与EASD共识ACE/AACEInternationalIDF糖尿病防治指南IDF餐后⾎糖管理指南ChinaCDS:2004CDS:2007CDS:2010CV-1305-Saxagliptin-0216AmericanandEuropeGuideline?ADA-成⽴于1940年,糖尿病领域⾮常有影响⼒的组织之⼀-⼝号:mitment.(治疗、关怀、社会承诺)-⽬标:?预防并积极治疗糖尿病,提⾼糖尿病患者的⽣活质量。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THANKS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 担。
为了规范和指导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降低并发症 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指南的定义和重要性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是一套针对 糖尿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标
脑血管疾病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 制血压、血脂和血糖,及早发
现并治疗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肾病
密切监测尿蛋白等指标,及早 发现并治疗糖尿病肾病。
特殊并发症的防治
糖尿病足
加强足部护理,预防溃疡和感染,及早发现并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神经病变
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及早发现并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
06
糖尿病教育与患者自我管理
准化指导方案。
指南对于规范和改进医疗卫生机构的 糖尿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 提高医务人员对糖尿病的认识和治疗 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
指南的发布和实施,有利于推动中国 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
普及化。
指南的范围和受众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糖尿病 患者。
指南针对不同层面的医务人员、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 行全面、系统和实用的指导和建议,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和预后效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
对于T2DM早期和T1DM患者,可 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如每日多次 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以控 制血糖水平。
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
依从性
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管理,包括正确使用药物、保持饮食 控制、进行适量运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糖治疗之—— 二甲双胍的用药原则及加量方法
• 在治疗伊始,二甲双胍就应当和改变生活方式一同进行 • 在没有特殊禁忌证的情况下,二甲双胍应当成为首选治疗 • 二甲双胍的用量应当在耐受的前提下,在1-2个月内加量至其产生最大效果
✓ 初始剂量为500mg 每日1~2次(随早餐或晚餐服用),也可以服用850mg 1次/日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 201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volume 34, Supplement1, January 2011
治疗的目标——A1C<7%
• A1C>7%应作为一个开始用药或者改变治疗方案的分水岭
糖尿病治疗历史及糖尿病重要指 南解读
糖尿病的历史
• 消渴症 ——《黄帝内经》(400 B.C.) •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homas Willis (英格兰,1674 ) • 高血糖 ——Claude Bernard
(法国,1859) • 胰岛素的发现——Jeande Meyer
• 艾塞那肽和DDP-4抑制剂尚未被FDA同意与胰岛素合用 • 考来维仑和α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不能发挥足够的疗效 • 在应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或预混胰岛素制剂时,应停用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 TZD和胰岛素合用使体重增加、液体潴留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骨折的发生率
明显上升
当三重治疗都无法控制血糖时,表明β细胞分泌绝对不足,则需要开始进 行以胰岛素为主的综合治疗
(比利时,1909) • 胰岛素提取成功——
J.J.R.Macleod&Fredrick Banting (加拿大)(1923年诺贝尔奖)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中国糖尿病调查结果
• 2010年5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中 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和代谢 综合征研究组”关于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调查 的结果
磺脲类药物
第二步
次选方案:尚未充分验证的治疗
生活方式 + 二甲双胍 +
吡格列酮 无低血糖
水肿 骨质流失
生活方式+二甲双胍 +
GLP-1激动剂 无低血糖 体重降低 恶心/呕吐
生活方式+二甲双胍 +
胰岛素强化治疗
生活方式+二甲双胍 +
吡格列酮 +
磺脲类药物
生活方式+二甲双胍 +
基础胰岛素
第三步
首选治疗方案的优劣比较
(Stockholm)
慢性微血管和神经并发症发病率
熊本研究( Kumamoto)
2型糖尿病的综合药物治疗原则
ADA/EASD在最新的共识中指出 • 糖尿病的治疗必须从确诊时立即开始 • 初始治疗为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服用二甲双胍 • 当无法达到目标A1C水平时,其它药物必须在基础治疗的基石
上加用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 2011
• A1C控制目标一般推荐<7%
•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进行个体化治疗并确定A1C控制目标
• 考虑预期寿命、低血糖风险、是否存在心血管系统病变(CVD)等情况 制定治疗目标和计划
美国糖尿病控制 与并发症研究
(DCCT)
降糖目标
(A1C<7%)
英国糖尿病前 瞻性研究
(UKPDS)
斯德哥尔摩糖尿 病研究
降糖治疗之—— 格列奈类
• 与磺脲类同属胰岛素促泌剂 • 降糖效果为降低A1C约1.5% • 药效持续时间短,故需增加服药频次 • 同磺脲类类似,同样有增加体重的风险 • 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虽然发生率较磺脲类略低
降糖治疗之—— DPP-4抑制剂
• 可以增强葡萄糖介导的胰岛素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 的分泌 主要作用:降低肝糖输出,同时降低空腹血糖 •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可以将A1C水平降低1.5% •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 • 二甲双胍在患有糖尿病前期患者中也能安全使用 •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治疗可改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后 • 由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可增加乳酸中毒的风险,所以它被认
AACE/ACE 建议: 对A1C=6.5~7.5%的降糖治疗二
双重治疗: 二甲双胍安全有效依然是大部分患者在双重治疗中的基石
AACE/ACE Diabetes Algorithm
ENDOCRINE PRACTICE Vol 15 No.6 September/October 2009
AACE/ACE 建议: 对A1C=6.5~7.5%的降糖治疗三
AACE/ACE 建议: 对A1C=6.5~7.5%的降糖治疗一
单一疗法: AACE/ACE认为二甲双胍安全有效是单一疗法的基石,只要没有 禁忌证应作为第一首选药物
AACE/ACE Diabetes Algorithm
ENDOCRINE PRACTICE Vol 15 No.6 September/October 2009
• 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 和女性糖尿病的患 病率分别达10.6% 和8.8%
• 总体患病率已达9.7% • 同期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
• 我国总糖尿病患病人数达9千2百万以上 • 糖尿病前期人数达1亿4千8百万以上
该调查给我们的启示
糖尿病已经在我国成为一个达到广泛流行 程度的疾病
中华医学会认为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
2~3个月
三重治疗
GLP-1激动剂 + TZD
或DPP4抑制剂
GLP-1激动剂 或DPP4抑制剂
TZD
+ 磺脲类
2~3个月
胰岛素 +
其它药物
未服药 有症状 无症状
治疗中
胰岛素
二
甲
± 其他
双
胍
药物
胰岛素 ± 其他 药物
Available at AACE October 2009 May not be reproduced in any form without express permission from AAC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volume 34, Supplement1, January 2011
ADA/EASD指南对优秀降糖药的标准
ADA/EASD共同指南认为 优秀的降糖药除了具有降糖效果,还应具有以下效果
✓ 减少慢性并发症 ✓ 安全性高 ✓ 耐受性好
✓ 如果没有出现胃肠道症状,5-7天后可增加剂量至850mg或500mg×2片 2次/日,随早餐和晚餐服用
✓ 当出现胃肠道症状时,可将服用剂量减回原剂量,以后再考虑加量 ✓ 最佳服用剂量可达1,000mg 2次/日,但通常服用量为850mg 2次/日
降糖治疗之—— 磺脲类药物
• 主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持续时间较长且有生命危险 • 刚开始使用磺脲类药物通常会增加2kg的体重 • 单独使用后降糖效果快,但持续时间不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 • 美国大学组糖尿病研究(UGDP)指出磺脲类药物具有潜在增加
• 降低A1C水平的值为0.5~0.8% • 单药治疗不会引起低血糖
AACE/ACE根据不同的A1C,指南制定了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
调整生活方式
治疗目标: A1C≤6.5%
TZD
单药治疗 2~3个月
双重治疗
2~3个月 三重治疗
2~3个月 胰岛素
+ 其它药物
二甲 双胍
二甲 双胍
双重治疗
GLP-1激动剂 或 DPP4抑制剂 或 TZD
病率为每100人每年发生1~3例 • 在美国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的强化治疗组中,低血糖发病率
为每100人每年发生61例 • 当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应立即或逐渐停用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和格列
奈类药物)
胰岛素治疗的前提——自我监测血糖 (SMBG)
• SMBG是指从治疗开始每天检测空腹和餐前血糖水平
2004 2002
欧盟批准二甲双胍用于10岁以上2型糖尿病儿童 二甲双胍能预防糖耐量受损(IGT)向糖尿病的转化——NIDDK的DPP
1998 “二甲双胍是唯一可以降低大血管并发症的降糖药物,并能降低2型糖 尿病并发症及死亡率。”—— UKPDS
1957 二甲双胍首次在临床上使用 1918 提取胍类物质 中世纪 山羊豆(Galega),法国紫丁香(French Lilac)
次选治疗
尚未充分验证的治疗 胰岛素增敏剂(格列酮类) GLP-1激动剂
其他治疗
α糖苷酶抑制剂 格列奈类 普兰林肽 DPP-4抑制剂
ADA/EASD指南的序列用药方案流程图
首选方案:充分验证的核心治疗
确诊时
生活方式 +
二甲双胍
第一步
生活方式 + 二甲双胍 +
基础胰岛素
生活方式+二甲双胍 +
为是二甲双胍的一个禁忌证,但研究发现其发生的几率为1/10万 • 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降至30ml/min以下时,二甲双胍才可能产生危害
二甲双胍(Metformin)的历史
由于二甲双胍各方面突出优势,它的适应症随着各种研究的不断开展而延伸
2006 2005
二甲双胍是贯穿治疗全程的一线用药——ADA/EASD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基石——IDF
次选方案及其他治疗药物的降糖效果比较(A1C)
降糖治疗之—— GLP-1激动剂
• 易与β细胞上的GLP-1受体紧密结合,增强葡萄糖介导的胰岛素分泌,主 要降低餐后血糖
• 有关的数据较少,该药物降糖效果为降A1C 0.5~1% • 代表药物为艾塞那肽,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降低胃动力 • 该药无低血糖副作用,但与胃肠功能紊乱高度相关,30~45%使用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