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尚晓嫚

合集下载

课例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课例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激发 教师的研究兴趣 , 利于教 质来揭 示某一侧面的教学规律 。 有 更重
整体性特点 , 课例研究 中产生的知识
马上 可 以应 用 。
师对教材 的把握 。 教材为学生 的学 新
习提供 了广 阔的空 间, 为教师的教 也 学提供 了极有利 的丰富资源 , 它不仅 决定课堂教学 内容 , 而且 提供了教与 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和方法 。 教材 的教
以创 新 为 主要 特 征 的发 展 活 力 。
课 例研究过程 中发 生的 “ 教育事 实 ” 描 述教改成果 , 保证 了教育科研 的客 观 性和真实性 。 通过对这些课例进行
分 析 ,从 个 别 到 一 般 , 过 现 象 看 本 透
课例研 究直接围绕着具体 的教学
情 境。 例研 究尊重教学的复杂性和 课
沟通 、 动 、共识 、 作 、 景 的人 际 主 合 愿
性,而且对于指导教育教 学实践具 有
重要意义 。
对 于教师来说 , 典型课例涉 及的 事件是 自己亲历亲为 ,有 话可说;课 例所体现 的意义正是 自己在教改中追
求 的 ,不 但 应 该 而 且 也 能够 表 达 ;用
课例研 究 的实用性
形成成果。 确定 内容 ” “ 就是根据课 程标准 规定的内容 ,结合教材选择有
代 表 性 的 典 型课 例 ,经过 “ 讲 教师 主
透教材 ,否则就无法与人交 流,这 就 要求教师对教材 的知识 体系 、 编写意 图、编排特点 、学习的重点难点 、隐 含的思想方法 、 呈现 的教 与学 的方式
而是指执教者与同事一 同努力,通过 课例 能够学 习到什么,这才是课例研
究 的真谛。在课例研究过程 中,教师
的教师围绕每次确定 的主题,结合课 例交流 自己的收获与建议 ;“ 形成 成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摘要: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照日本的课例研究的做法,课例研究的实施步骤应为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

推进课例研究的有效实施,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科研制度,二要创建和谐的研究氛围,三要给予教师充分的支持。

关键词: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作用;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而课例研究正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课例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90年代初逐渐被推广到美国、英国、印度、香港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课例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为教师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和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场所,有利于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己分析教学问题的能力,改进教学行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当前国内外的教育界聚焦于两个观点:一是教师事关重大,二是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

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是对这些观点的回应[1]。

“课例研究”(Lesson study)在日本也被称之为“授业研究”,是一种教师联合起来计划、观察、分析和提炼真实课程教学的过程。

1999年,美国学者斯迪格勒(James w.Stigler)和黑巴特(James Hlebart)出版了《教学的差距:为了改进课堂教学——来自世界教师的精彩观点》后,促使美国人对“课例研究”的兴趣空前高涨[2]。

近年来,我国也有不少中小学把课例研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真正的专业成长不在于职前培训,也不在于脱产学习,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其任职学习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的[3]。

课例研究聚焦于“原汁原味”的课堂,始终围绕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教学实践,能帮助教师发现课堂中潜在的真实的问题。

在课例研究中,通过共同研讨学习,反复修改教学思路和方法,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逐渐缩小课程发展与教师的实践之间的差距。

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课例研究

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课例研究

要促进小学数学教 师在新 课程实施过程 中成 长 ,关键在于将 广大一线教 师的教学实践上升为理论 ,及 以新课改 的理论指 引一
开 , 就跑 出去玩 了 , 她 很令 家长 头痛 。 她父母简直拿她没办法 。后来 班主任 找她 身上的闪光点 ,抓住她 的点 滴进 步发 短信给她家长 ,哪怕能按 时交作
这些安慰 、 祝福 、 指导或提醒 的短信 很 在意 ! 对学生们这种期待心理 , 成年 人 应洞察 、 理解 , 给予满足 。 建立 在民主 、 平等 、 信任 、 真诚基础上 的家校 合作 和
师生关 系 ,有利于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
社会 。
该操作 系统 既不是某一种理论 的简单验证 ,又不是某个 流派 的实际示范 , 而是 以科学研 究为手段 , 致力于解决教 师在新课 程课 堂教学实践 和校本教研 中的现实 问题 。 该操作 系统主要是对常态课 堂教 学进行全息分 析 ,在行动 上
业也 肯定 她 , 说她一 天 比一天能干 , 不
仅按 时完 成作 业 , 而且书写 、 作文进步 很快等 。 家长也大力配合 , 把以骂为主 变为以赞 为主 ,使这个小女 孩逐渐改 掉 了毛病 , 变成 了“ 乖乖女 ” 家长 由衷 。 地对 老师说 :许老师 ,您的一句话顶 “ 我们 十句 啊 !”
理 ,给家长发短信 必须诚恳 、实事求
是, 提醒家 长注意方式方 法 , 对学生 给 予人文关怀。 此外 , 广西 课题组老师 , 在学生生
病时发短信安慰 ,在学生生 E时发短 l 信表示祝福 ,在寒 暑假时发短信指导
学 生课 外 阅读 和 提 醒 学生 注 意 安全
等 。从学生们交 流中可以看 出他们 对
二、课例研 究的操作系统

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作者:韦雪桂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5期摘要:教师专业成长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通过不断的创新完善,教师提升自身的经验与能力,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次发展。

本文从现阶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入手,深入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有效途径引言:教师专业成长其主要是指教师工作后自身的教育思想与知识结构在实践中发生的变化,成为一名优秀成熟的教师,完成自身的职业追求。

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需要付出较多的努力,遵循成长规律,逐渐改变自己,实现自我的专业成长,展现出独特的教学风格。

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教育的不断发展促使当前的教育课程逐渐创新,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创新教学观念,学习新思想,革新教学模式,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能力,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教师来说,促使教师专业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师为满足课程目标的变化需求,逐渐进行专业化成长,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知识的掌握,提升基础课程教育质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人理想追求,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

对于教师来说,自身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启迪,开阔学生的心灵世界,加强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作为学生意志、思想、情绪以及信念的塑造者,明确教学内容,在具备传统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属于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一种状态。

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当前新课程发展的基础需求,现阶段的新课程教育理念逐渐深化,小学专业课程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矛盾,只有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促使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科学的为学生解读课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自身的个性,因此教师必须尽快实现专业化发展,提升自身的技巧能力,提高教学质量[2]。

在行动中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在行动中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合 。这种 “ 一课多磨 ”活动 ,改变 了传统学科 教研
维普资讯
参 霉祚两 免
E 《 醢 I i t S AR , W j ! . 酗  ̄ E C { E H
贯直 至 问题 解 决 ,通 过 打磨 课 堂 ,实 现螺 旋 式 上
升。
积 累 的经 验 、反思 作为后一 次实践 的起 点 ,前后 连
说 重点 、说设 计等 。然后 是各 教师 自由交流发 言 ,
最 后 由教研 组长整合 大家意 见 ,现场 指导 。通 过课
的从 “ ”到 “ ” ,达到 教师成长 的从 “ ”到 磨 合 磨
“ 合” ,通 过教与学 的融合 ,实现 理念 与实践 的融
是一个 主动学 习和 自主发 展 的过程 ,教师必 须在 自
中一人上 课 、一人 钻研 、教研组长把 关 、一 次性 集 体评课的 旧模式
2 .现场 观察一 一 记 录课 例 。在上 研究 课时 ,
要 求执教 老师 以平 和 的心 态开展课 堂教学 ,让研 究
身 的教学实践 中不断加 以研 究 、反思 ,以增 进教学 成效 ,实现教 育行为 的改变 。因此 ,在校本 研修 的 背景下 ,应该 让教 科研 回归实 际 ,回归教师 ,回归 课堂 ,回归实用 ,在行动 中研究 ,追求潜移 默化 的 “ ”式效应—— 以 “ 典 的心情 ,从容 的气度 , 化 古 促进 自身 的专业成长” 。

课 回归到 L常教学 中去 ,这样才能 实现研究课 的价 I
值 。上课 开始 ,立 即进入 记录状态 。听课记 录尽 可
能完备 。无论是 以教师为 中心的讲授课 ,还是 以学 生为 中心的活动课 ,听课 老师不仅 应该关注教学 效 果 ,而且 应该关 注教学过 程 ,如教 师讲解 、教 师提 问 、学 生 回答 、学 生提 问 、学生小 组活动 、学 生相

以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8年第12期英语教师专题·高效课堂·吉林以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吴晓威丁薇(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培训部外语教研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充分发挥“省—市—县—校”四级教研联动效应的基础上,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培训部外语教研室开展了基于课例研究的教研活动。

课例研究是一种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主要通过研究者对某一堂课、某几堂课、甚至是某一些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的研究,反映其教学所具有的典型性,展现其教学实际场景,揭示其借鉴价值与思考意义。

郑金洲教授在其著作《教师如何做研究》中,将颇具代表性的课例研究形式总结为以下三种变式,即:(1)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教学情境细致描述+专题教学反思;(2)教学设计说明+提炼后的教学场景+总体教学反思;(3)教学设计+教学片断+教学反思。

为了提高课例研究的实效性,吉林省教育学院外语教研室要求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能够说明问题的课例,并且让教师尽可能详尽地介绍教学设计,客观全面地收集、梳理课堂教学实录,辩证地反思教学的优势、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锤炼,教师普遍提高了对教学的追问意识,自身的教学智慧也与日俱增,不但能够自觉地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学科教学理念转换为合理的教学方案,而且能够用这样的理念指导、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执行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成长中实现了专业发展。

本期选取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以专题的形式予以刊发,分享之余,亦是对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展望与期待。

【基金项目】本课例研究专题成果集系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英语学与教数字化平台的研制和应用实验”(课题批准号:NAFLE0214001);2015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城乡教育共同体的研究”(项目编号:GH150809);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吉林省朝鲜族地区中小学英语衔接有效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L-SJY2017G037);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吉林省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现状的多元回归分析研究”(项目编号:2016171)的研究成果。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之一文档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之一文档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之一教师传授知识,耕耘思想,是学生精神世界的研究者,这决定教师这一职业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这种创造性正是教师工作的价值和乐趣所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市面上一些冗长乏味的研究著作不免让人对“研究”一事敬而远之。

然而,一线教师是教育研究中最有发言权的群体,们心向学生,殚精竭力地改进工作,这些劳动成果最有可能凝成有现实价值的研究成果。

因此,教师需要一种科学、系统地传达教学经验、操作简单的研究工具,而近年来风靡全国的课例研究在这方面有所助益。

从概念、特点、方法和意义等角度介绍了课例研究的基本内涵。

首先,通过与教案、案例和论文的对比阐明课例的性质,它是针对已有教学问题和教学改进所作的总结性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课例研究具有背景性主题、情境、问题、诠释四个要素,为了更直观地说明问题,对《课堂中的意外是学生给我们的机会》一文所提供的案例进行抽离,从背景、主题、过程、策略等角度提取课例的几大要素,从而使课例研究的基本模式一目了然。

来说明“好课例”的几个要求:主题、线索、关键性事件、过程、结论五个方面的明确和完整。

着重理清案例写作的几大步骤,主要分为:前期准备、研究实施、初稿撰写、斟酌修改、赋予意义五步。

认为,课例研究的写作以前期分析、开课研讨为基础,而撰写的决定性一步则是关键性事件的把握。

在繁复的课堂实践中选取印象最深的事件,并围绕着此事件进行描述、阐发。

在修改时听取意见,反复斟酌,并最终赋予意义、确定价值。

在这一工作过程中,课例研究呈现出真实、开放、不完全、倾向于归纳和动态的特点。

最后,从教学共同体和教师个体发展两个角度点明了案例研究的意义。

首先,它是教师实践智慧的分享过程,也是“教师实践共同体”充实成长的过程。

其次,它帮助教师将原理规则运用于特殊案例,是促进PCK(学科教学内容知识)发展的有效平台,并通过研究,培养教师反思教学的自觉意识和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作者:卯莉来源:《甘肃教育》2018年第06期【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途径【中图分类号】 G62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6—0027—01曾记否,毕业之初的教师都满怀激情,任何事情都愿意去尝试一番,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冲动感,这或许是兴趣吧!随着时间的推移,觉得自己能把这件事情做好,而且在做的过程中产生了快乐的感觉,慢慢地形成了一种习惯,觉得自己不仅可以把教育做好,而且能够做得超乎想象,在实施过程中,一种成就感随之而来,渐渐地,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不自觉地为之努力,为之而奋斗,其实这就是每个人所经历的职业幸福感。

从最初的兴趣发展到了乐趣,转而成为自己的人生志趣。

然而,在这样一个艰辛的旅程中,有些人却体验不到职业的乐趣,心生倦意,认为教师职业实在乏味,实属无奈。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1. 工作历程体验不到幸福,梦想激情消磨。

当下有很多教师能够很快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形势,积极探究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在工作过程中体验着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却没有感受到职业乐趣,而是将自己的职业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早先的那个梦想与激情已被消磨。

每位教师都是单位的一个分子,虽然岗位平凡,却不可或缺,但也有一部分教师会因为评职称、教师考核、每年的支教和交流轮岗让他们忧心忡忡,不能安心教学,总担心自己被选中后,带来诸多不便。

现在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有的学生行为习惯不良、听课习惯差等,让教师产生了一些不良情绪,有的甚至触及到家庭关系不和谐,如此种种,让教师的幸福指数直线下降,教师在工作历程中感受不到职业的乐趣。

2. 教学过程责任感丢失,工作索然无味。

重复的工作消磨了教师的激情,从开学初的课本、作业本、练习册翻到最后一页,一学期就结束了,没有人生的大起大落,有的只是学生的成长,一味追逐课堂的教师,生活中缺少了责任感,导致工作索然无味。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作者:王晓燕来源:《新教育·综合版》 2019年第11期王晓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实现学生的发展,首先要实现教师的发展。

基于这些认识,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已成为各校共同奋斗的目标,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是秀英区的窗口学校,诸多客观因素让学校领导深刻地认识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可海港学校与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刚合并不久,将近160人的教师队伍当中,大部分是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但也不乏各级中老年骨干教师。

根据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特点,我对如何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思考,认为如下途径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以校本研修之力,激活成长潜能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修。

以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有效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为教师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展示自我提供交流学习平台。

纵观我校的校情,以及针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环境,开展校本研修是一种有效的途径:1.同课异构促发展。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结构。

“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授课者采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

”教师之间的差异性,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备课或者听课过程中发现和改进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成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我校每学期都按照教研室的教学计划,分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段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如笔者所在的四年级语文组,在韦绮丽老师的引领下,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分别对《桂花雨》《第一次抱母亲》这两篇文章进行了同课异构,全年级教师人人参与,第一位教师上完课后组内集体评议,提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存在的问题大家共同商议,采取有效对策;第二位上课的教师通过对比及反思,根据亮点对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修改调整,课上完后,再进行评议;第三位教师根据前两位教师上课的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重新审视、修改,然后上课、评课……这样,同一内容同年级的教师上出了不同风格,其教学结构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

利用课题研究,创新教研模式,促教师专业成长

利用课题研究,创新教研模式,促教师专业成长

利用课题研究,创新教研模式,促教师专业成长发布时间:2021-02-02T14:36:10.26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0期作者:王淑云[导读]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很多,课题研究是其中很有效的一种王淑云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坝头中心幼儿园 36280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很多,课题研究是其中很有效的一种,本人曾多年担任业务园长,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带领幼儿园课题组老师,以课题为载体,增强教师的专业责任感,调动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促进她们自觉的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提高教育技能,并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下面我就尝试以今年结题的省十一五研究课题——“骨干教师引领的农村幼教片区教研制度的实践研究”为例谈谈这方面的实践经验。

该课题研究主要着眼于幼儿园五大领域的研究,并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以“参与、互动、体验、反思”的教育教研活动组织形式与方法的探索,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与本质、教学活动设计、教育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使本园的教师更乐于教、兴于研。

一、运用“一课多研”,反思性教学的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专业成长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可见,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我园课题组老师以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为载体,通过集体备课——示范教学——课后反思——总结经验——形成优秀案例和论文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以省编教材为主体的基础上,我园课题组引进了北京、南京等学前教育相对发达地区的教学的优秀教材,有针对性的截取适合本园实际的内容为参考,采用了如下的教研方式:首先,课题组老师分领域,每双周周四根据这周要开展的教研活动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在纲要精神指导下,在课题组教师集体智慧的碰撞下,挖掘对教育活动的特点与本质、教学活动设计、教育教学策略进行研究,确定教材的重难点、要素,制定活动目的,设计教学流程,从而确定了本周活动的预设教案。

教师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教研是一种集体性的专业学习方式,通过与同行们的合作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教研作为一种教育实践的形式,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本文将探讨教师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良好的教研平台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教研平台。

首先,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教研机构或组织,并聘请专门的教研人员来指导和组织教研活动。

其次,学校还可以配备必要的教研设备和资源,例如图书馆、实验室等,以提供教师们进行研究的环境和条件。

此外,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研活动,例如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以便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

二、开展合作研究项目教师们可以选择一个共同的主题或问题作为研究项目,展开合作研究。

通过合作研究,教师们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合作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共同制定研究计划,并进行实践和反思,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此外,教师们还可以相互观摩和评课,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

通过合作研究项目,教师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建设教研团队教师们可以组建教研团队,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探索。

教研团队可以由一组志同道合的教师组成,他们共同研究一个特定的教育问题,并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探讨。

在教研团队中,教师们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共同成长。

教研团队还可以邀请专家和学者参与,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建设教研团队,教师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四、参与学科竞赛和评比活动参与学科竞赛和评比活动是教师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学科竞赛和评比活动中,教师们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材料等,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通过与其他教师比拼和交流,教师们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学科竞赛和评比活动还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成果的平台,有助于教师们树立自信和提升职业形象。

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

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

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作者:朱郁华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9年第12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越来越受到关注。

怎样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为当下教育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

许多调查和研究表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最有效的活动方式是进行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一种实践研究、行动研究,它把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与教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让教师一边实践一边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因此,它备受专家学者推崇,也深受一线教师认同。

课例研究就是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

研究对象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几节课;可以是一个教学片断,也可以是几个同质或异质的教学细节;可以是本校教师的课例,也可以是我们所搜集到的名师课例。

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或细节的细致观察和深入反思,探讨问题产生的背后原因及影响,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课例研究要有主题,没有主题就谈不上研究。

课例研究的主题是多样性的,它可以是教师教的行为,也可以是学生学的行为,还可以是课堂管理策略等。

课例研究的主题应该符合“四个原则”:一是真实性原则,即研究主题来自真实的教学情境,而不是凭空想象;二是典型性原则,即研究主题是教研组教师或不同层次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三是可能性原则,即研究主题通过研究有得到解决的可能性;四是匹配性原则,即研究主题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有效对接。

除此之外,研究主题还应该是切口小的问题,便于深入研究,尽量避免“大”而“空”的主题。

研究主题的确定主要有三种途径:在学习、思考中确定主题;在不断“看别人、找差距”中确定主题;在不断追问实践、自我反思中确定主题。

课例研究活动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来说,它包含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和反馈会议三个实践研究环节。

具体来说,教学设计:教研组或备课组围绕研究主题,学习相关理论和文献资料,站在理论高度分析、研究教材,共同设计教学方案。

课堂观察:选择恰当的观察技术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观察课堂,描述课堂情景,搜集课堂信息。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作者:杨春颖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6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92-01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批素质好、专业精的教师队伍,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这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教师本身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

学习不仅是教师丰厚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的重要途径,学习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要从多方面入手。

1.大量阅读,仔细咀嚼教师,需要学识。

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飞扬。

学识源于读书,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我们的孩子们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

"如果教师不能把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

可见,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作为一名教师,最惬意的享受,莫过于斜倚在和煦的阳光中,沏一杯清茶,捧上一本心爱的读物,细细地去斟酌、品味。

几年前,我校开展读书活动,为每名教师统一购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

每每拿起这本书,书中作者的教育思想,总是深深地吸引着我,有时读读停停,回味思考,再读再想。

细品这本书知道了一个真正的老师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更多的是理论与事例相结合,体会与方法的渗透,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遍地阅读、品味。

有人说"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标签: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课例研究课堂教学作为教师的主阵地,是教师的认识之源、发展之源。

当下新的教育理论的不断出现,有时会让教师目不暇接,难以统整,甚至望而却步。

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课例研究是非常好的中介与平台。

它可以营造一个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让老师们感到安全,愿意敞开心扉、公开自我的研究氛围,它应该被每一位老师所接受,成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磨砺教学技艺的“磨刀石”。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基于课堂观察技术的课例研究对一节课从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解剖,它往往需要“课堂观察”,要求指导者从日常课堂教学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观察青年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行为,从而更直接、客观地观察、描述教学行为,并以其自身的理论与方法素养对课堂教学行为做出合理有效的分析和解释。

即上课前执教教师进行简单的说课,特别说明自己预设教案中的亮点和自己觉得不大容易把握的环节和问题。

指导教师根据执教教师的说课,或者自己教学中的困惑,确定自己的课堂观察点。

上课时,指导教师对自己关注的某一点进行详细记录,如,有的教师关注课堂提问有效性、有的教师关注教师非语言行为对教学的影响,有的教师关注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有的则关注教师板书等。

最后是评课环节,指导教师要对自己的记录进行分析,以便发现问题、改进教学。

这样的研究方式,激发了每位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改过去听课“无精打采”、评课“权威一言堂”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有效改进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实践,真正為自己的教学服务。

二、以“磨课”为策略的课例研究1. 一人同课多轮。

顾名思义,一人同课多轮就是同一位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行为不断改进。

其流程一般为:由教师特別是年轻教师独立备课、上课,备课组或教研组听了教师独立课之后,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献计献策,通过集思广益,上课教师形成新的方案,第二次上课;上课教师和同伴对第一轮课和第二轮课进行对比,明确进步的方面,分析还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方案,第三次上课。

精选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进步的阶梯

精选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进步的阶梯

精选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进步的阶梯【摘要】精选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进步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精选课例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介绍了精选课例研究的重要性和研究目的。

然后解释了精选课例研究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实施步骤。

接着分析了精选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进步的促进作用和意义。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精选课例研究的实际应用。

结论强调了精选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进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精选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为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精选课例研究、教师专业进步、重要性、研究目的、定义、特点、实施步骤、促进作用、意义、案例分析、重要途径、未来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精选课例研究的重要性精选课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反思和专业成长。

在研究和分析课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效果,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师可以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专业特色,实现个人专业发展的目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精选课例研究在教师专业进步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教师提供有效的专业发展途径。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解精选课例研究的实施步骤和效果,探讨其对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通过研究,进一步探讨精选课例研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价值,为教师提供更多灵感和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实践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本研究,旨在提高教师对精选课例研究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2. 正文2.1 精选课例研究的定义和特点精选课例研究是指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课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探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实践经验和教学策略。

其特点包括:1. 突出实践性:精选课例研究着重于实践经验和教学策略的探讨与应用,强调通过实例展示和具体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课例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课例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课例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摘要】课例研修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源于课例研究,是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的的重要研修方法之一。

在日常教学教研中,依托实践类课例研讨提升,借助文字类课例解疑答惑,凭借视频类课例反观改进,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课例研修,实践类课例,文字类课例,视频类课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研水平。

要注意收集、借鉴优秀课例,在观摩和反思中增强自己的实践智慧,提高教学能力。

[1]由此可见,课例研修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校本研修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是课堂改革的重要因素,是打通课程标准落实核心素养“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

但在常态教研中,课例研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课例形式单一,研讨课例均来自于学校学科教师上的现场课;教研主题不明确,教师结合感受散点分享,不够聚焦;转化不足,对课例的认知只停留在研讨层面,教研活动后不能结合个人教学迁移实践等。

课例研修源于课例研究,是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的的重要研修方法之一。

针对课例研修存在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语文学科校本教研中如何借助不同形式的课例研修有效推动课改来谈一谈。

一、依托实践类课例研讨提升实践类课例主要指现场的课堂教学,教师们围绕某些任务主题进行观课、议课活动,通过参与式研讨进行自我研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听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和教研组老师们围绕课堂观课点讨论如下:1.学习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有梯度?大家认为:《“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一篇小说,也是一篇文学经典。

作为经典,不仅具有永远的思想,更拥有语言的魅力,课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老师正好抓住了文本的这一特点,将学习目标确定为:1.聚焦人物语言描写,感受人物品质。

2.运用文中描写方法,练写一个片段。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齐晶莹
【期刊名称】《教育探索》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参照日本的课例研究的做法,课例研究的实施步骤应为问题一设计一实践一反思一总结.推进课例研究的有效实施,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科研制度,二要创建和谐的研究氛围,三要给予教师充分的支持.
【总页数】2页(P84-85)
【作者】齐晶莹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5
【相关文献】
1.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民族地区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J], 覃凤梅
2.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课例研究 [J], 代保明;
3.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J], 代保明[1]
4.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J], 党学斌
5.课例研究视角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J], 马凯;贾星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文/尚晓嫚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了更好地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学校教科研室组织了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打造学习型、知识型、科研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我有幸参与了这次活动,以下是这次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我的收获。

一、确立主题、设计教案
1.集体备课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第19章第二节安排了勾股定理内容的学习,通过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内容,了解了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

在教材的阅读材料中,有《九章算术》中的“葭生池中”的问题,这道题的解决过程呈现了“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最后解方程”这一数学建模的过程。

这道题很有趣,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决定给大家呈现一节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研究课,探讨教师应如何设计、把握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专家指导
我们准备好教案后向两位数学特级教师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对我们的教学设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课题设计非常新颖,课程内容人文价值丰富,较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专家还就讲课过程的设计给我们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我们参考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准备第一次讲课。

二、上课和观课
1.第一次上课
教学环节一:复习
①勾股定理的历史及内容(学生回答);
②勾股定理的变式(多媒体展示);
③应用勾股定理的必备条件,没有条件的话,如何解决?(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教学环节二:新课引入
①出示例题:名题鉴赏——“莲花戏水”(板书: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朗
读题目,展开想象);
12世纪的印度数学家婆什迦罗(Bhaskara)的著作中有一道“莲花戏水”的问题:
波平如镜一湖面,半尺高处出红莲。

亭亭多姿水中立,劲风吹来斜一边。

偏离原地两尺远,花贴湖面似睡莲。

请你动脑想一想,池塘水面多深浅?
②展示示意图(如图1),让学生思考并说出题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板书分析过程);
图1 “莲花戏水”示意图
③挖掘图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
④设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
⑤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先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
程,解方程。

教学环节三:练习
应用归纳的解题方法,自己解决问题(学生朗读、思考后提问)
①《九章算术》中的趣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

问水深、葭长各几何?”(注:1丈=10尺)
②明朝用《西江月》词牌写成的数学题:
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与人齐,五尺人高曾记。

仕女佳人争蹴,终朝笑语欢嬉。

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注:1步=5尺)
教学环节四:小结和作业
①小结(提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从回答问题的同学身上学到了什么?你的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②作业:练习2。

2.听课教师评价
讨论会上,教师们情绪高涨,发言积极踊跃。

听课教师普遍认为课题设计新颖,以古代题目为背景,用优美的诗词创设问题情境,拓展了学生的思考空间。

教学中渗透了应用意识,具体包括三层转化:一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即把实际问题数学化;二是把不可解的问题转化为可解的问题,构造直角三角形;三是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

小结应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对题目的理解要抓关键词;二是数学模型的构造方法。

郭涵校长听课后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授课教师的基本功很扎实,选材很新颖,趣味性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能更贴近实际生活会更好。

3.在反思中发现课堂教学得与失
针对第一次试教的不足,我们把教学目标定位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第二次教学对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课堂的时空得到开放,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

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巧妙创设情境,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分享成果
“课例研究”校本教研活动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真正成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建构者、创造者。

每一位教师自始至终都融入到研究活动过程中,与同伴合作,或讨论,或反思,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校本研修使教师产生了共鸣,激发了教师的教研热情。

开展课例研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了条件,它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集体备一节课,可以促进教师相互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

其次,课例研究可以让不同年级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与更新。

以往,听课教师在听课前没有接触过教材,对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一无所知,集体备课为大家提供了评价的尺度,使教师们有话可说、有据可依。

再次,通过“二次上课”,教师有了再提高的过程,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最后,教师在总结反思中提出新的问题,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不断更新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最终形成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图2 课例研究的实施流程
什么是成功的课例研究?它并不是指教师执教的“课例”本身成功与否,而是指执教者与同事一同努力,透过“课例”能够学到什么,这才是课例研究的真谛。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不仅从“课例”本身获得技能,也从同事那里获得教益。

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课”远没有结束,它不局限于某一次“课”,它给予了教师向其他教师继续咨询请教的机会。

课例研究使校长与教师、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主动沟通,共识合作的人际关系,促进了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把校本教研建设落到了实处。

课例研究在“问题—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师的实践智慧不断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北京一零一中)
责任编辑:江丽莉
jiang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