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尚晓嫚
以课例为载体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校本研修
一
以课例为载体 促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师专业他发展的校本研修
◇纪 文莉
1 、 一人 同课 多轮 。 同一个 教 师连 续 多次 行 为 , 上课 教 师要 把改 进措 施 实施 到后 续课 上 同一课 , 内容 重 复 , 教 学对 象 不 断变 化 , 教 堂 教学 活动 中 。 存在 的 问题 学行 为不 断改 进 。步 骤 : 独立 课 , 会诊 课 , 反 5 、 邀请 课 。 邀请 课 则是 上课教 师 主动邀 思课 请 同行 听课 , 是侧 重于 成果 鉴定 的课 。 步骤 : 通过课堂观察 , 与 教师 、 家 长 座 谈 及 问 2 、 多 人 同课 循环 ( 一 课 多轮 的 接龙 式 授 ( 1 ) 教 师公 布 自己 的上课 内容和 研究 题 ; ( 2 ) 发 卷调 查 等方 法 , 发现 以往 的课 例 研讨 存 在 以 课 ) 。 同备课 组 或教 研组 的教 师 同上一 节课 。 出邀请 ; ( 3 )观课 教 师认 真 阅读 相关 资料 ; ( 4 ) 下 问题 : ( 1 ) 教 研 活动 缺 乏现 代教 育 理论 的指 这 种 模式 的关 键 在 于教 师 的互 动 和 问 题 的 观 课教 师进 入 课堂 现 场观 察 , 并针 对研 究 主 导。 尽管 在 开展 活动 前我 们也 学 习 了一 些课 跟 进 。 步骤 : ( 1 ) 同组 教师 通过 学 习交 流 , 确 定 题作 出相对 规范 性 的评价 。 改理 论文 章 , 尽 可能 运用 新 理念 来 引 导教 研 和本 学科 课 堂 教学 密 切相 关 的理 念 , 在 此 理 6 、 反思 式观 课 。 这种 课 例研究 模式 是借 活动 的 开展 , 但 由于 大 家 的教育 理 论水 平欠 念 指导 下设 计课 例 。 ( 2 ) 选 择 一个 比较 典 型的 助 录像 带来 实 行 的 , 让 教师 看 到 了一个 真实 缺, 并 不 能很 好地 运 用科 学 的教 育理 论 来指 课例 , 集 体备 课 并确 立 最初 的 教学 设计 。f 3 ) 的 自我 ,促 使教 师 重新 审 视和 评估 自己 , 直 导整 个 活动 的开 展 。 我们 的教 研更 多 的是 从 由第 一 个教 师按 教 学设 计 上课 , 同组教 师 听 面 自我 , 反 思 自我 , 修 正和 完善 自 我 。步骤 : 感 性 认 识 出发 , 从 以往 经验 出发 , 不 论是 课 课 , 课 后 立 即 进行 集 体 研 究 、 反思原设计 目 ( 1 1 学校在 “ 纯 自然 ” 的状态下 , 为 教 师 摄 制 堂教 学设 计 、 教 学方 式 的选 择还 是课 后 反 思 标 与实 际效 果 间 的差距 和 问题 , 再 修改 教 学 “ 家 常课 ” ; ( 2 ) 上课 教 师 自己 反 复观 看 , 实事 评议 , 都 缺乏 一 定 的理论 深 度 。( 2 ) 实施 过程 设计 。 ( 4 ) 第 二位 教师 按修 改后 的教 学设 计 再 求 是 地 剖析 和 反 思 自己 的成 功 之举 和不 足 各环 节安 排 不尽 合理 , 研 究 活 动未 能 充分 展 上公 开课 、 集备 组 教师 再 听课 、 讨论、 反 思 整 之 处 。 开 。各轮 之 间时 间过 于 紧凑 , 每 轮课 后 的评 个 过 程 , 再 修 改教 学 设 计 , ( 5 ) 然 后 由第 三 位 7 、 骨干 引导 —— 示范 课 。 这种 课例 研究 议与 反思 未 能充 分深入 有 效地 开展 。 所 以 针 教师 上 课 。如此 步 步 深入 研究 、 教 师依 次 在 模 式 是将 我校 市 级 以上 的学 科 带 头 人组 织 对下 一 轮 课 堂 教 学 的教 学 设 计 和 教 学方 式 新 的基 础上 执 教 , 最 后 达 到共 同提 高 和发 展 成 专家 组 , 对 全校 教 师上示 范课 。 步骤 : ( 1 ) 将 的改 进也 未 能充 分展 开 讨论 , 没 有 实现 最后 的 目的。 我校市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组织成专家组 ; 轮 课形 成一 节精 品课 的最初 目标 。 ( 3 臊 例 3 、 同课 异 构 。同 一课 , 不 同教 师不 同构 ( 2 ) 每学 期 均安排 一 次示 范课 ; ( 3 ) 然 后组 织专 不 同上法 , 大家 在 比较 中互 相 学 习 , 扬 长 家 组 讨论 、 反思 形 成 意 见 , 对 示 范 课进 行 点 的研 究重 点 仍然 是重 教 师 、教学 而轻学 生 、 想, 学习 。 每 一节 课后 评 议 的着 眼点多 集 中在 教 避 短 , 共 同提 高 。 步骤: ( 1 ) 教研 组 ( 备课 组 ) 确 评 、 指导。 教师 观摩 整个 过程 , 这样 在较 高水 学 的 内容 、 教 学 的 方 式 方法 、 教 学 的 组织 形 定教 学 主题 ( 内容 ) 。( 2 ) 多 位教 师 分别 备课 、 平 上的示 范 、 引导 , 使教 师 能 站 在 较高 的平 式、 教 学 的效 果 等 “ 教师怎么样教 ” 这 一 层 上课 。( 3 1 教 师集 体 听课 、 评课 。 台上 , 反思 自己的 教学 实践 , 找 出差 距 , 以便 面, 对“ 学 生 的学 ” 进 行反 思 还不 够深 入 。 4 、 互助 式观 课 。 互 助式 观课是 一 种横 向 改进 , 提 高学 校整 体水 平 。 从 以上 分 析可 以看 出 , 我 校 的校 本 研修 的 同事互 助 指导 活动 。目的是 通过 观课 后 双 以课 例研 究 为 载 体 的 多 种 校 本研 修 形 还处于“ 构 建 模 式” 和“ 入 门” 阶段 , 如 何 发挥 方 在 某些 事 先 预设 的都 关 心 的课 题 方 面 的 式 , 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舞 课 例 的优 势 , 促 进 教 师 专业 化 发 展 , 是 当 代 研讨 、 分 析 和相 互切 磋 , 来 改进 教 学行 为 , 提 台 ,也让 校 本研 修 从 高 高 在 上 变 为脚 踏 实 教 育科 研 的 主攻 方 向 , 也 是摆 在 我校 教 师 面 高教 学水 平 。步 骤 : 真 正提 高 了教 学研 究 的实 效性 。教 研组 ( 1 ) 双方 在课 前 共 同商 定 地 , 前 的一 个 大 问题 。 好观 课 的主 题和 重点 ; f 2 ) 观课 者 做 好课 堂 观 也正因为拥有多种多样 的课例研究形式而
课例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进行课例研 究为教 师们研究新 问题 、
解决新 问题创造 了条件 。 在研 究课例 的过程 中, 教师将 自己 日常教学实践 接触的大量感性材料 、感性认识 ,经 过理性 的探索 、认识和加 工,形成带 有规律性 的教育 、教 学理论 ,这种理 论不 仅具 有创 造 性 、实用 性和 可 行
课 例研 究 始终 聚焦 于 学生 的学 习。 课例研究 的主要 目的在于促进学
生的学习 。 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在于
清晰的 、特有的学习 目标 ,教学改革 总是 围绕学生 的思维和学 习。
关系 , 促进 了学 习型教研组的建设, 把 校本教研建设落到了实处,使学 习成 为 自我发展的 内在需要 ,增强 了学校
形成成果。 确定 内容 ” “ 就是根据课 程标准 规定的内容 ,结合教材选择有
代 表 性 的 典 型课 例 ,经过 “ 讲 教师 主
透教材 ,否则就无法与人交 流,这 就 要求教师对教材 的知识 体系 、 编写意 图、编排ຫໍສະໝຸດ Baidu点 、学习的重点难点 、隐 含的思想方法 、 呈现 的教 与学 的方式
过团体运作的方式改进教学 , 教师能 够 分析 课堂 教 学,相 互之 间进 行 启
发 ,进 一步 学会 教学 。
挥, 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 的研 究和把
课例研 究 的程序
课例研究的~般程序 为:确定内
典型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典型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这几年从教育局到学校,从报纸到杂志,从课内到课外,无处不在宣传和学习新课程新课标,暑假培训,课外学习,学习笔记等等各种手段和策略,各个学校都在学习转变观念构建高效课堂。但是学习结束真正的回归课堂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无法改变现状,总能找到学校硬件与新课程的差异,是教师仍然躺在过去的辉煌里遐想未来。
犹豫工作的调动,我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刚到学校就要求新人得讲一节公开课,我开始郁闷了,一定不能丢人啊!怎么办?选好一节课后,我利用课余时间把网上同一节课的视频教学,课堂实录,课后反思等相关的内容看了一个遍,仔细分析各个教师教授这节课的特点,以及可供我参考的优点,逐渐形成了一节比较完美的适合我自己也适合学生的一节课,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评价。当我把自己的做法在教研会上公开后,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进而形成了我校新的教研模式。
每周的教研会上先观看一个名家的视频课堂,然后讨论优缺点,下周再形成各自文字性的反思笔记。例如我们在观看了华应龙的《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节课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认为华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发现什么样的三根小棒能围城三角形,什么样的三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像放飞的风筝无论飞的多高,可怎么也离不开捏在华老师手中的线,这节课的思维缜密,逻辑性强,给学生充分发现为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专业知识的获得让孩子们有一种成就感,可这样的教学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吗?我们有这种驾驭课堂的能力吗?我们该怎么样改进呢?带着这样的问题,一周后,我们开始了反思汇报,大家各抒己见,针锋相对,最后形成一致觉得我们应该把风筝线再稍微拉紧一些,从给定的4根小棒中取出三根有几种取法,然后一一验证能否围城三角形,从而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的课堂有的放矢,也很适合我们的大班化教学,所以我在去年的一次优质课赛讲时就采用这样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了一等奖。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学习进阶视域下初中生英语文化品格素养提升的课例研究”(课题编码E-b/2016/07)的研究成果。【摘要】教师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者,其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新课改的
进程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课例研究作为一种立足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方式,可以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研究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师教学工作各环节的精准有效落实,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能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课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0-0017-04
【作者简介】张祥锦,南京市浦厂中学(南京,210031)英语教师,一级教师。
课例研究是校本研修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围绕特定的一节课或一个教学主题所进行的系统的、合作性的、多回合的研讨活动,是紧紧围绕“学”而进行的“教”的研究。相对于传统教研而言,课例研究作为一种立足教育教学实践行为的研究方式,带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强调学情、学习内容的深入分析,强调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强调教学活动的较强针对性,以具体、真实的课例为载体,带动全员主动、深度参与,平等对话,实践反思,总结提升,知识共建。课例研究为教师架起一座横跨于理念与行为之间并指导教学行为跟进的桥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一、课例研究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还不足以拿来借鉴使用。可见进行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学者顾泠沅及其研究团队提出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三轮两反思”为操作特色的“行动教育”模式。在第一轮“原设计课”教学之后,听课团队依据课堂观察结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有效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有效途径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有效途径)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有效途径的全部内容。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如何提升自己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如何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宰?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校本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校本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乃至生命存在方式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培植一种学校文化,强调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展示自我提供平台。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同,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环境也不同,因此,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研究是一种有效选择.
促进教师成长的课例研究
促进教师成长的课例研究
教师成长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如何促进教师成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下面是一个教师成长的课例研究,通过研究教师的成长和变化,来寻找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实施主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课例:
教师:王老师
教学目标:
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新学习的知识。
2. 教学目标:通过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实施步骤:
1. 教师选取一门有趣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例如“环保”。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3. 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材料和资源,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自主学习和探究。
4. 教师通过问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5. 学生在小组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
评价和总结:
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包括学习积极性、合作能力等,从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互相评价和总结自己在小组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3. 教师与学生进行反馈和沟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教师成长与变化:
通过这个课例研究,教师王老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收获了很多。他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了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能力,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小组中分享和交流。这使得教师意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和合作学习者是十分有效的。通过这个课例的实施,教师也更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案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课例研修
大地基乡心小学段洪文
小学教师如何设计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如何在这条道路上更有效地前行,也许是每一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任的教师都会思索的问题。其实,教育教学课例的研究,堪称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一个起点;而经历课例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由点及面地反思与构建自身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什么是课例和课例研究
教学课例是对教学实践发生的一个包含疑难情境或某些决策行为的真实描述。这个情景,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育家理查特说:“教学课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曾有人这样描述:一个好的课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它叙述有趣,引人入胜。
教学课例的要点是:背景、人物、场合、事件与后果以及教者的个人反思。它的行文方式主要是以故事的形式,对于事件、困惑和师生交往的曲折经历用记叙的方法给予分析和反思。所以课例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事性的,当然,教师本人对于问题的探讨,以及最后的诠释和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育界使用课例教学一般有两个层次:一是教师在教学时采用课例教材进行教学,以使学生由点及面、以一知多解地掌握学习内容;二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师资培训使用课例。教育科研的“课例研究”,是指教师作为研究主体,去发现、搜集、分析或撰写各种教育课例,对它们进行专题的或全面的研究,并在这个过程,切实提升自己对教育教学现象和问题的自觉反思意识和研究能力。
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课例研究”本质上是一种课堂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在课例研讨中提升教师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课程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关键词】课例研究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00-01
我园在开展园本培训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课例研究作为教师教育的“载体学习”方式和教育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介”,为教师的发展需求提供了空间,能有效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生成教师的实践智慧,给教师带来“内在的尊严和欢乐”,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在开展课例研究中,我们做到了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
为了保证师资培训更具针对性,有效性,我园根据教师的实际水平状况,参照多方面的指标,将教师分为新手型、骨干型和研究型三个级别,新手型教师是指一些教学时间不长,经验不够丰富的教师,对于这些教师我们要求她们每学期上一节汇报课,汇报课的要求相对较低,只要能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艺术方面不做要求。骨干型教师是我们幼儿园的中流砥柱,这些教师不但能较好地把握活动目标,还能对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对这些教师我们要求她们
每学期上一节展示课,展示课是对研究方向、研究措施的展示。二、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例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技能培训。
首先通过讲座的形式让教师了解课例研究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研究形式及国内外课例研究的相关成果。接着帮助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并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事先明确自己的不同角色,运用不同的方法对“课例”进行研究分析;接着对授课老师对活动设计的解释能力,听课老师的课堂观察技术、收集数据的方法、活动分析方法、活动过程记录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的编写等进行了培训,这些培训为课例研究打下了基础。
课例研究:助推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课例研究:助推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案例叙述】
2015年期末,教导处在做学科考试质量分析时,发现了一个情况,让我们惊诧不已:五位年轻英语教师所任教班级的质量全线告急,有一个班的情况甚至让我们几欲崩溃。
“为什么会这样?”
“这几位老师平时还是比较勤恳的啊?”
“学校不是为他们找了师父吗?”
“备课本、作业本检查时,他们的完成情况不是还不错的吗?”
我们不断自问,试图尽快找到原因,然而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我们开始听他们的课。课前,先看他们的备课笔记,发现流程设计还是完整的,结构清楚。可是,上课的情形让我们急了,他们只是走完了教学流程;重点的地方没有凸显,没有时间的保证;难点之处,没有集中攻坚的举措;整节课,浮光掠影,“奔忙”而过。在课后的交流中,上课教师也表达了自己课堂的迷茫之处:缺乏课堂的实践智慧,缺失自信。
原来,问题出在课堂教学上!出在没有课堂实践智慧上!【问题分析】
说实话,上述情况对我们的触动很大。常规的“师徒结对” 对教师的孵化功能还行吗?没有机制的保证,没有新意当然会渐
渐消退。年轻教师最最需要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课堂教学技
能的长进,这也是他们专业自信的源头;他们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当然是“课例”的引领,对,是“课例”,他们需要在课例的引领下把握教学的目标、重难点,需要在“课例”中改进,找到教学该有的节奏,进而谙熟教和学的真谛。
【实施策略】
于是,学校谋划以“团队共进”为出发点,在发挥骨干教师
引领作用的同时,构建“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共同体培养模式。
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我们不断改进研究模式,优化研究方法,形成了助推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开展新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开展新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王滋旻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只有同时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过程。教育探索并不一定要有什么级别的研究课题,谁谁谁给你立了项,你才可以开始。如果你真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更好地胜任你的工作,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而不是因为外在功利的诱迫,那么,只要你愿意,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进行(肖川《教育的思想与理念》)。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专业,着意味着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和复杂性。从教学新手到专家型的教师,其间有一个专业成熟的过程。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熟的有效途径。学校中,教育科研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发现规律,建构真理”,而在于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师的自觉的教育思想与教育信念。目前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教育实验一实验就成功,一推广就失败。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因之一:由于教育实验有明确指导思想,经过充分的论证、有足够的理论准备,实验过程是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学校的条件、教师和学生的素质)。简单地移植一些具体的做法,自然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原因之二:现在很多立项的教育课题命题是很好的,但在实验过程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是为了课题去做课题(为了职称、评比等),自然做出来的课题只中看、不中用。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开展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教育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开展新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进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首先,教师要做到“四清四减”,即理清课标、指导意见的要求,减少过高预设;摸清学生的知识储备,减少惯性预设;弄清初高中教材或必修与选修的知识体系,减少盲目预设;查清学生能力现状,减少无效预设。其次, 教师的角色要转换、定位——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和实践者。要改变过去只预设“内容”不预设“人文”,只预设“形”不预设“神”,只预设“结果”不预设“过程”现状,才能创建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教学预设。具体的说教师的教学预设要实现“四变”:一变教学目标“一维”为“三维”;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三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四变“注重结果”为“关注过程”;突出“四化”:课程心灵化,过程动态化,内容生
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我校以课例研究为载体,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从2003年开始,我校紧紧围绕“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校本教研,努力打造学习型、知识型、科研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走过了一条由初步萌芽、不断实践、逐步成熟的发展历程。
一、课例研究,为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任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研究的幸福之路。”新课程强调老师做研究型的老师,那么,老师研究什么对自身的发展最有益,我们认为是课堂教学。过去很长时间,我们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做法是,每期举行一次校内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评比观摩交流活动,虽然也有效果,但对促进教师的发展尤其是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的发展作用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一是这些活动集中在一两周内进行,每天四五节课,课多,战线拉得长,评课不及时不深入;二是评课时,也大多是说说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浮在表面,评课中研究的成分很少。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把这种活动作为甄别与选拔教师的途径,更多关注的是个别教师,谁是苗子,谁有培养前途,谁能在课堂教学竞赛中为学校争光。如何利用校本教研这种研究方式促进每一个教师的发展,从而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的发展,我们思考着如何仍然从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着手。
二、怎样做课例研究
1、梳理做法
2003年秋季,我们的工作方式进行了调整,尝试着有针对性的在某年级召开小范围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先是在二年级听了六位语文教师执教的同一课内容,通过横向比较我们发现,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导致这样的结果,不是教师自身知识储备的多与少,或是教师学历的高与低,最重要的是教学策略的问题。接着,再次组织二年级语文教研组的老师同听魏华执教的《春雨》一课,听课时,提醒老师注意作课教师的教学策略,听后,当天组织老师评课,这次评课要求说出成功的地方,成功在哪儿;不足之处问题出在哪儿,如何改进。老师们积极参与,畅所欲言,这次评课持续了很长时间还意犹未尽。大家觉得这种小规模的交流,效果很好。
在行动中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行动基 础上 的反思 ,提供 了具 体情景 中的理论思考 机会 。从 这个意 义上来说 ,课 堂观察是 教师从事课 堂研究 的起点和 支点 ,通过课 堂观察 与交流互动我 们能发现许 多值得研究 的问题 。 2 .确定研 究 主题 。在 主题 的确 定 阶段 ,我们
“ 说课 ”的形 式呈现 ,说教材 、说理念 、说 目标 、
哪些 比较满 意的地方 或有什 么新 的 困惑 。然后进行
教 师群体科 学评议 ,一起面对 真实 的教育 信息 ,提
出存 在 的共 性问题 ,进行集体 讨论和协 商 ,提 出明
确 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
4 .总 结提 升一 一 形成 报告 。在 集体 评议 的基 础 上 ,完成 以下三 方面 的报 告 :改进教 学设计 、形 成 案例分 析报告 、撰 写教学 反思录 。同一教学课 例 经 过多层次 上课 ,多次对话 反思 ,把上 一次研究课
事 共 同讨论 、对话 ,可以察觉 出个人 的盲 点 ,通过 共 同的脑 力振荡可 以针 对问题发 现更多 的原 因 ,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
墼 亨 炭屋论坛
在 行 动 中 研 究
促 进 教 师 专 业 成 长 的 有 效 途 径
浙江 嵊州市爱德外 国语学校 过小燕
教学案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优秀PPT文档
环节2. 记录
视频记录(录音记录) 分析整理视频,一般经过三个阶段:
完整地观看录像
把课堂情境实录 成文字
整理文稿,编辑 成规范的课堂记
录
教学案例记录
课题 学校 教学基本信息
班级
(00’00’’) 师: 生: ••••••
(2)问题是否突出了“教与学对应”,“教与数学对应”的精
媒体使用上:传统媒体课、现代多媒体课、数学实验课
神 ; (4)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认识力
拟订研究人员和人员组织方式 必要的学习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如查阅文献);
( 3 ) 问 题 是 否 具 有 足 够 的 思 考 价 值 和 研 究 价 值 。 通过案例研究,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了解,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与对策,并且促使教师思考,加入我面临这样的问题,我该怎么办?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是否有同样的经历?能否进一
(2)有利于促进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反思
改变只有期中或期末才反思的习惯,及时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 某些方面,发现问题,并进而澄清有关问题。
教学案例研究应该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始终,而不应是一时热情或任 务的被动总结时才会思考,教师只有把案例研究变成日常性的教学行为, 才会自觉地、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
教学案例主 题
教学案例问题
“课例研究八步法”实施方案
“课例研究八步法”实施方案
作者:彭世梅窦杰然
来源:《教育观察·中旬》2014年第06期
\[摘要\]教学中的诸多环节若不能联动,教学就缺乏高效益。“课例研究八步法”将备课研究、说课研究、课堂观察、评课研究、磨课研究、案例研究、专题研讨和学习创新八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推进,相互衔接,相互推动,系统完善研究流程,整体构建课例研究模式,逐渐解决研训活动中一系列的问题。
\[关键词\]课例研究;整体;系统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7-0033-03\[作者简介\]彭士梅(1969—),女,山东潍坊人,山东潍坊市临朐县北苑中学教师,中学一级;窦杰然(1969—),男,山东潍坊人,山东潍坊市临朐县北苑中学教师,中学高级。
一、背景分析
课堂教学涉及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业务学习、课题研究等诸多环节,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教学虽是一位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但抓课堂必须树立全面的课堂教学观。因为单纯抓课堂教学已经很难解决课堂高效的问题,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效果,仅仅用课堂教学这一“火车头”来牵引教学工作,已有些吃力。教学中的诸多环节若不能联动,不能把教学当成一个整体来研究,教学就缺乏高效益。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应把教学看成一个全面的系统来研究,教学的各环节只有形成有机统一的“动车组”,通过各环节齐动,增大运动合力,才能承载广大师生在高效课堂的轨道上高速前进,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改变只教不研、重教轻研、研而不深、研而不透的局面,解决研训活动低层次重复、高投入低产出、教师专业发展滞后等一系列的问题。
课例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例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摘要】
课例研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将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教师能够深入思考教学方法并提高教学水平。课例研究
还可以帮助教师不断反思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提升专业发展水平。课例研究也能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经验和智慧的分享。
推广和应用课例研究对于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有利于教师不断完善
自身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
关键词: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实践结合、反思、教
学水平、合作、交流、教学方法、推广、持续成长。
1. 引言
1.1 课例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例研究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反思
的过程,通过对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从中找到
改进和提高的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课例研究不仅可
以有效地促进教师反思自身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还可以帮助教
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将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课例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学理论,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课例研究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不
断推广和应用课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持续成长,为教育事业的发
展贡献更多力量。
2. 正文
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一环。理论
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指导原则和依据,而实践是理论的验证和应用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提高
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教师能够更具针对性地进行
以课例研究引领_促教师专业成长
以课例研究引领促专业成长
课例研究是通过选择一节课的观察活动来进行集中的评价、分析,并对课堂教学连环跟进,从而提出建议与创新设计方案,最终达到改进教学的效果。同时,赋予教学以研究的真正含义,强化了教学和研究一体化的学校研究文化,改善了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品质。
“课例研究”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打破了传统的信息隔离状态。通过“课例研究”,富有经验的教师的隐性知识能够被保存和传播,“课例研究”起到了知识的纵向传承的作用。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从“课例”本身获得技能,也可以从同事那里获得教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课”远没有结束,它不局限于某一次“课”,它给教师向其他教师继续咨询请教的机会。教师相互提供经验和建议,通过这种方式教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课堂教学就像一面镜子,课例研究就是不断地给自己的课堂教学照镜子,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美。研究课例的过程就是教师深度思考、反复琢磨、不断改进的过程,它给教师带来的专业体验和行为跟进是常态课无法比拟的。对教材解读不深入。新课程教材编写的特点之一是把复杂的教学内容分小步子、循环地出现在不同的年级教材中,这导致我们的教师对教材理解不深入、不深刻,对编者的意图不
太明白。再加上新课程对教材的说明和建议也很简单,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从教参去寻找编者意图,以及一些答案。以至出现把简单的课上得很复杂,更不用说去超越教材,有效教学也成了无源之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文/尚晓嫚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学校教科研室组织了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打造学习型、知识型、科研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我有幸参与了这次活动,以下是这次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我的收获。
一、确立主题、设计教案
1.集体备课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第19章第二节安排了勾股定理内容的学习,通过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内容,了解了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在教材的阅读材料中,有《九章算术》中的“葭生池中”的问题,这道题的解决过程呈现了“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最后解方程”这一数学建模的过程。这道题很有趣,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决定给大家呈现一节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研究课,探讨教师应如何设计、把握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专家指导
我们准备好教案后向两位数学特级教师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专家对我们的教学设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课题设计非常新颖,课程内容人文价值丰富,较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专家还就讲课过程的设计给我们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我们参考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准备第一次讲课。
二、上课和观课
1.第一次上课
教学环节一:复习
①勾股定理的历史及内容(学生回答);
②勾股定理的变式(多媒体展示);
③应用勾股定理的必备条件,没有条件的话,如何解决?(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教学环节二:新课引入
①出示例题:名题鉴赏——“莲花戏水”(板书: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朗
读题目,展开想象);
12世纪的印度数学家婆什迦罗(Bhaskara)的著作中有一道“莲花戏水”的问题:
波平如镜一湖面,半尺高处出红莲。
亭亭多姿水中立,劲风吹来斜一边。
偏离原地两尺远,花贴湖面似睡莲。
请你动脑想一想,池塘水面多深浅?
②展示示意图(如图1),让学生思考并说出题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板书分析过程);
图1 “莲花戏水”示意图
③挖掘图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
④设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
⑤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先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
程,解方程。
教学环节三:练习
应用归纳的解题方法,自己解决问题(学生朗读、思考后提问)
①《九章算术》中的趣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注:1丈=10尺)
②明朝用《西江月》词牌写成的数学题:
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与人齐,五尺人高曾记。
仕女佳人争蹴,终朝笑语欢嬉。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注:1步=5尺)
教学环节四:小结和作业
①小结(提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从回答问题的同学身上学到了什么?你的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②作业:练习2。
2.听课教师评价
讨论会上,教师们情绪高涨,发言积极踊跃。听课教师普遍认为课题设计新颖,以古代题目为背景,用优美的诗词创设问题情境,拓展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教学中渗透了应用意识,具体包括三层转化:一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即把实际问题数学化;二是把不可解的问题转化为可解的问题,构造直角三角形;三是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小结应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对题目的理解要抓关键词;二是数学模型的构造方法。郭涵校长听课后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授课教师的基本功很扎实,选材很新颖,趣味性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能更贴近实际生活会更好。
3.在反思中发现课堂教学得与失
针对第一次试教的不足,我们把教学目标定位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第二次教学对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课堂的时空得到开放,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巧妙创设情境,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分享成果
“课例研究”校本教研活动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真正成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建构者、创造者。每一位教师自始至终都融入到研究活动过程中,与同伴合作,或讨论,或反思,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校本研修使教师产生了共鸣,激发了教师的教研热情。
开展课例研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了条件,它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集体备一节课,可以促进教师相互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其次,课例研究可以让不同年级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与更新。以往,听课教师在听课前没有接触过教材,对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一无所知,集体备课为大家提供了评价的尺度,使教师们有话可说、有据可依。再次,通过“二次上课”,教师有了再提高的过程,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最后,教师在总结反思中提出新的问题,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不断更新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最终形成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图2 课例研究的实施流程
什么是成功的课例研究?它并不是指教师执教的“课例”本身成功与否,而是指执教者与同事一同努力,透过“课例”能够学到什么,这才是课例研究的真谛。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不仅从“课例”本身获得技能,也从同事那里获得教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课”远没有结束,它不局限于某一次“课”,它给予了教师向其他教师继续咨询请教的机会。
课例研究使校长与教师、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主动沟通,共识合作的人际关系,促进了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把校本教研建设落到了实处。课例研究在“问题—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师的实践智慧不断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北京一零一中)
责任编辑:江丽莉
jiang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