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复习1、回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怎么进行简便计算的?进行简便算法时要注意什么?2、全班交流:个别汇报当一个两位数可以分解为两个一位数相乘时,可以把两位数除法改为除数是一位数的连除式题。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可以这样,有些题目也不能很简单,要灵活运用。

第2篇: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126页,东、南、西、北出现旋转平移现象。

完成练习23,问题8和9。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巩固已认识的8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7个方向,进一步认识简单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并从中体会到物体间位置的相对*。

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和特征,并能利用旋转和平移的基本特征描述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在复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意识,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东、南、西、北,参照物变化时方向的确定。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复习有关空间和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二、复习1.东、南、西、北(1)同桌相互说一说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2)教师:给定一个方向,你们能画出其余7个方向吗?同伴合作画出一个方向板,教师巡视。

方向板如图:指名说一说:当你面向西北面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3)展示128页东西南北第一题中的动物。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总复习(2)-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总复习(2)-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总复习(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质量和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2. 时间的认识:时、分、秒的认识,时间单位换算。

3. 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4.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1000以内数的加减法,质量和人民币的单位换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教师带领学生系统复习本册所学知识,巩固基本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

3. 实践: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协助监督,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针对性辅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板书设计1.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公式。

2.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的重要提示和总结。

九、课后评价1.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整理和复习(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整理和复习(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整理和复习(一)》教学设计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数学思维水平的提升。

教学重点:1. 整理和复习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2. 数学思维水平的提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我们这学期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你们能说出来吗?二、整理和复习1.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章节顺序,逐一整理和复习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整理和复习的任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解决问题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和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对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对于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否达到预期。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一、说教材:本节课的课题是毫米的认识,他是“毫米与分米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定位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的产生的实际意义,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同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三、说重难点: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认识1毫米的认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学生在积极情感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五、说教学过程1.设置疑念,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的老师。

”我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测量比赛,在这个比赛中学生会遇到一个问题,量到不是整厘米时,学生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我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入新课,学生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

2.观察实践,探索新知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

学生对毫米的感知并不是特别陌生,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进行大胆猜测,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探索验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新知识,发展了能力,明白了“当测量的结果不能用整厘米表示时,可以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表示”,还通过观察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感知1毫米有多长。

在认识1毫米上,分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1.观察尺子上的1毫米,体会一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2.联系实际寻找实际生活中大学1毫米的舞台。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人教版含解析)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人教版含解析)

期末知识大串讲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知识点0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可以先把一个两位数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然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在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

知识点0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时,可以把减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去整十数,再减去一位数;也可以同时把被减数和减数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用被减数的整十数减去减数的整十数,再用被减数的一位数减去减数的一位数,然后把两次所得的差相加。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可以先把减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去整十数,再减去一位数;也可以把被减数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十几的数,把减数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用被减数的整十数减去减数的整十数,再用被减数十几的数减去减数的一位数,然后把两次所得的差相加;还可以用凑十法计算。

知识点03: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计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计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时,要从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10,再减。

注意:几百几十的数相加减,竖式计算时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知识点04:用估算解决问题1.取近似数取近似数时首先确定在哪两个整百数或是整十数之间,然后看离哪一个数更近,取其近似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优秀10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优秀10篇)

202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

(课件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某12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某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生1:把12估成10,24某10=240。

请学生思考,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实际上算的是几本书的价格?(10本)那要计算一共花多少钱,还要怎么做呢?学生说想法,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24某2=48240+48=288生2:把24看成20,20某12=240。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课程名称: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理解并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方式,发现数学规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活动,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时、分、秒1.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会读取钟表,并能根据钟表上的时间进行简单的计算。

3. 掌握时间的基本换算,如分钟换算成小时,秒换算成分钟等。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3. 理解加减法的基本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第三单元:测量1. 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学会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能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3. 掌握测量基本方法,如对折、拼接等。

第四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 认识角的概念,理解角的分类,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2. 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3. 掌握角的基本性质,如角的和差、角的平分线等。

第五单元:表内乘法1. 学会乘法的基本运算,理解乘法的意义。

2. 掌握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3. 学会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面积等。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1.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准确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 学会运用观察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图形拼贴、找不同等。

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游戏、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简洁(优秀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简洁(优秀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简洁(优秀8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把电影院的2个问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由学生最近看过什么电影,在哪个电影院看的,电影院每排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引出电影院座位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看电影,哪个同学说一说你最近看过什么电影?是在哪个电影院看的?请几个同学介绍。

师:谁仔细观察过,你去的电影院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生发言,教师对注意观察电影院座位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同学真不错,到电影院不光是看电影,还特别注意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情况。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电影院的座位问题。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

2.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让学生读题,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说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说电影院原来的座位情况和问题。

二、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呢?学生说,教师板书:36×30=师:36×30,这个算式你们都会计算,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吧!(2),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1)先算10排共有多少个座位。

36×10=360(个)360×3=1080(个)(2)把30看成3个十,36乘3个十等于108个十,也就是1080。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推荐16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推荐16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推荐16篇)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并能指出和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认识周长”是一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一节课,这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的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并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1、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好吗?(演示动画:两只小蚂蚁比赛谁爬得快,找了两片相同的树叶,要求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

红蚂蚁爬到一半的时候,就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而是从树叶的中间先爬到终点;而黑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的,比红蚂蚁后到终点。

)师:你认为谁应该是冠军?说说你的理由。

(落实到规则上来。

强调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

)师:你们真是公正的小裁判,黑蚂蚁才是真正的冠军。

师:(出现表示树叶周长的边框。

)我们的冠军黑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一周,那黑蚂蚁究竟爬了多长呢?同学们想想,这实际上是在求什么?生:求这片树叶一周的长度。

师:树叶一周的长度就叫做这片树叶的周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数学王国里的一个新朋友------周长。

(板书:周长)(齐读课题两遍)以前听说过周长,从字面上理解,周长是什么意思?生:周就是一周,长就是长度,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教师引导) 2、尝试操作,理解周长。

(1)摸一摸师:(拿一个三角板)孩子们,你能指出这个三角板的一周吗?(学生边指边说)师:(走到学生中间,任意拿起一本数学书)问:你会指出数学书封面的一周吗?学生回答。

师: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平面图形,放在课桌里的,请孩子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摸一摸它的一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免费下载(17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免费下载(17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免费下载(17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篇11、知识与技能:(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教学工具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

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指名回答,教师总结,数字小格大格厘米、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以内的数、整十数、整百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数的排列规律。

2. 量的认识: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单位。

3. 加法和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整十数、整百数的加法和减法,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4. 乘法:表内乘法,乘法口诀,乘法的应用。

5. 除法:表内除法,除法的应用。

6. 混合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混合运算,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7. 认识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图形的分类和识别。

8. 测量:长度的测量,质量的测量,面积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9.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混合运算,几何图形,测量,统计。

2. 教学难点:数的排列规律,乘法口诀,简便运算,图形的分类和识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四、教学时间本单元教学时间预计为2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采用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方式,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 采用生活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六、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 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设计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5. 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教案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3、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时间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4、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懂得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时、分、秒”1、结合实例说说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用法。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课间一般休息10(),再加上()分钟就是1小时。

(2)眨一下眼大约是1(),呼吸一次约需3()。

(3)时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5是()时,分针呢?2、时间的计算。

(1)3时=()分4分=()秒(2)一列火车7:52停靠站台,8:05驶出,在站台停留()分钟。

3、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9题。

二、复习长度单位和吨1、说一说你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

2、举例说说身边常见物体(或常用到的单位)的长度。

3、进率换算。

(1)1厘米=()毫米1分米=()厘米1千米=()米1吨=()千克(2)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10题。

三、复习四边形1、完成教科书第121页的第7题。

(1)、先让学生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2)、归纳整理,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3)、任选一个图形说说什么是周长,并估算出它的周长。

2、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8题。

先引导学生找一找哪些线段属于周长,并用铅笔描一描,再计算出各自的周长,在全班交流订正。

四、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1、完成教科书第123页的第11题。

(1)数一数,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个小正方形。

(2)涂一个小正方形,并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3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3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3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整理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1. 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演示法:通过示例演示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法: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1. 回顾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讲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通过示例演示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4.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包括完成情况、正确率等。

3. 测试成绩:进行单元测试,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练习题:根据教材内容编写的练习题。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教学时间1. 课时:2课时2. 教学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准备练习本和笔。

教学总结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课,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一、复习内容:1、万以内的加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

3、多位数乘一位数。

4、四边形。

5、时、分、秒和千米和吨。

6、分数的初步知识。

二、复习目标: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复习重点:1、万以内的加减法。

2、多位数乘一位数。

四、复习难点:1、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分数的含义。

五、复习方法:1、讲练结合,点线结合。

(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逐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复习时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规范各个小组,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学习。

3、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订立小目标,逐步提高做题速度。

4、及时反馈,及时订正,使复习确实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六、复习措施(一)教师方面:1、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三)补差措施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7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7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p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历,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根底上,使学生学习识别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道路图。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按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展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识别方向。

二、教学目的: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识别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2.结合详细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可以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道路图,并能描绘行走的道路。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的: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可以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识别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识别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开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才能。

3.在观察主题图时,浸透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识别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20xx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1.观察主题图〔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如今来到了北京的____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讲解。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样去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个方向吗?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学生互相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分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年级:三年级上册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巩固对分数的初步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通过对分数的整理与复习,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

教学重点:1.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分数的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1. 分数的运算规则。

2.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分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

2. 教师准备一些分数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分数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概念。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分数有什么了解?”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讲解分数的运算规则,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

2. 教师举例说明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分数的表示、计算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分数的运算规则。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教师收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巩固提高(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分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解决问题。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运用分数解决这些问题吗?”3.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分数有什么新的认识?”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分数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2.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分数的运算规则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PPT课件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对分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分数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回顾整理本学期所学过的内容,培养初步的整理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三年级上学期的新课程全部结束了。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到了现在,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复习巩固。

看谁最认真,做得最好!二、本册教材知识点梳理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末尾有 0 的除法;验算、混合运算估算试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正确计算、验算商中间、末尾有0除法的计算认数能正确口算和在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含退位、进位类型);能合理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结果。

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口算方法及交流算法的过程;千克、克、千克、克、吨的认识;体验 1 千克 1 克有多重,单位换算;质量单位的运用;质量单位间的关系,单位换算;结合实际正确运用质量单位加减法能正确口算和在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含退位、进位类型);能合理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结果。

1 / 18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口算方法及交流算法的过程; 24 时计时法 24 时计时法;24 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换算;科学的安排时间计时法的转换计时法的转换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及基本特征和特点;认识周长、周长计算;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周长的计算已知周长求长、宽、边长的计算;实际运用乘法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口算方法及交流算法的过程;观察物体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用 3-4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及图形相对位置的描述辨认及描述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可能性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事件发生可能性生活中某些小的;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定性描述;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方式进行推理的定性描述现象的推理分数平均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读写;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复习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的内容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理解含义,并能使学生正确、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用分数与他人交流,并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分数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学重、难点:能应用分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哪些知识?读、写分数、比较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2、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这节课我们就把这个单元的知识加以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梳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知识点我的例子认识几分之一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写成()。

读作:()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我的方法:认识几分之几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它的(),写成()。

读作:()3……()表示:……()表示:4……()表示: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我的方法: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法=+=我的方法:减去几分之几-=()-=()方法:把1化成()再相减。

随堂练习:一、填空:、读作(),它里面有()个。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

3、5个是(),是()个。

4、一个分数的分子是9,分母是15,这个分数是()。

5、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6、一瓶可乐,喝了它的,还剩下()。

7、把,、,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8、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9、根据图形计算:0、48是()个()56是()个()8个19是()1、1-47可以看作是()个()减去()个17,等于()个()就是()()。

2、数一数,填一填。

(1)三角形有()个,占总数的(),有()个()。

圆形有()个,占总数的(),有()个()。

正方形有()个,占总数的(),有()个()。

(2)()2是6的()倍,6是12的()。

2是2的()倍,2是12的()。

(填几分之几)3、在()内填上一个适当的分数。

>()>()()>()﹤4、1=()=()=()=()(填几分之几)第二课时:练习课练习目标:并能使学生正确、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能应用分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判断对错.(1)一个圆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2)任何分数都比1小。

()(3)有一张纸,剪去它的25,还剩下这张纸的35。

()(4)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7根,其中的4根是它的七分之四.()(9)有两个杯子,各装了12的水,将它们倒在一起刚好是一杯水。

()二、根据分数涂颜色。

三、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四、直接写出得数。

+=—=—=++=+=——=——=+=+=+=++=五、解决问题:、卫生大扫除,明明负责擦玻璃,他已经擦了。

请问:他还要擦几分之几才能全部擦完?2、学校新到一批书,一年级分到全部的,四年级分到全部的,两个年级一共分到所有书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几分之几?3、妈妈把一块长1米的布分成三块。

第一块长米,第二块长米,剩下的那块长多少米?4、有两杯同样多的果汁,方方和贝贝一人喝一杯。

他们谁喝得多?谁剩得多?方方贝贝5.一张长方形纸的27涂蓝色,37涂红色,没有涂色的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6、某小区的绿化带,39的地种了柏树,剩下的种松树,种松树的地占整个绿化带的几分之几?教学反思:第一课时:可能性的复习教学内容:第八单元教学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巩固本单元知识。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哪位同学愿意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呢?、‘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

‘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②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③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师:首先,看一看同学们能不能做一名合格的小法官。

(出示)、基本练习(1)我是小法官。

(快速抢答,看谁说的又对又快。

)①一周有七天。

()②人的一生中一定要吃饭。

()③小明长大后一定能当飞行员。

()④下周一一定是阴天。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选择题。

①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4个白球和5个黄球,任意从盒子中取出一个,()的可能性较大。

A、白球B、蓝球c、黄球②把一些白色围棋子放在书包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是白棋子。

A、可能B、一定c、不可能③从8个红色的的玻璃球和2个黄色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找到()色的玻璃球可能性更大些。

A、红色B、蓝色 c 黄色④从1个蓝色的玻璃球和10个白色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摸到()玻璃球可能性更小一些。

A、白色B、蓝色c、红色⑤把3个白球和5个红球放在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是蓝色的。

A、可能B、一定c、不可能四、归纳小结,师:这节课主要练习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觉得你表现的怎样?第一课时复习数学广角复习目标:.通过练习,熟练地找出简单的事物排列数与组合数。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复习重、难点:熟练地找出简单的事物排列数与组合数。

复习过程:一、无论是物体搭配,还是数字搭配,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依次进行搭配。

(★必须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二、认真读题,谨慎填空。

(20分)、三个小朋友站一排拍照,一共有种站法。

2、4个小朋友通电话,每两人之间通一次电话,一共需通次电话。

3、我的早餐有种搭配。

(饮料和点心每次只能各选一种。

)饮料:点心:4、用3、5、8这三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的三位数,请你写出来:()。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20分)、用4、1、8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

【①4②5③6】2、下面三种现象中,是“一定”的是。

【①公鸡会吃米②天上掉下饼干③明天会下雨】3、小红有2顶不同的帽子,3件不同的上衣,她一共有种搭配方法。

【①5②6③8】4、盒中放有3个白球,4个红球。

小李任意摸一个,是红球。

【①可能②不可能③一定】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60分)、从学校到小明家共有几条路可走?请写出来。

2、从小强、小华、小贝和小宝这4名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学校参加乒乓球比赛,有几种不同的组队方式?请写下来。

3、从下面的人民币中每次取2种,取出的钱共有几种情况?请写下来。

4、一共有几种买法?爸爸说:今天只能买2本,你挑吧!可能会买哪两本?请一一说出来。

第一课时:综合复习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3、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时间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4、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懂得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时、分、秒”、结合实例说说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用法。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课间一般休息10(),再加上()分钟就是1小时。

(2)眨一下眼大约是1(),呼吸一次约需3()。

(3)时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5是()时,分针呢?2、时间的计算。

(1)3时=()分4分=()秒(2)一列火车7:52停靠站台,8:05驶出,在站台停留()分钟。

3、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9题。

二、复习长度单位和吨、说一说你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

2、举例说说身边常见物体(或常用到的单位)的长度。

3、进率换算。

(1)1厘米=()毫米分米=()厘米千米=()米吨=()千克(2)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10题。

、完成教科书第121页的第7题。

(1)、先让学生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2)、归纳整理,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3)、任选一个图形说说什么是周长,并估算出它的周长。

2、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8题。

先引导学生找一找哪些线段属于周长,并用铅笔描一描,再计算出各自的周长,在全班交流订正。

四、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完成教科书第123页的第11题。

(1)数一数,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个小正方形。

(2)涂一个小正方形,并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3)涂两个小正方形,并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有几种分数表示方法?你是怎么想的?结合题目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4)让学生接着涂完,填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如何计算。

五、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7—11题。

第7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彩带的长度与哪些数据有关,待学生理解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第8题,先让学生从情境中提炼信息,叙述提意,然后解答交流。

第11题,属于排列,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石头、剪子、布,共有9种可能。

第二课时综合练习一、直接写出得数。

(12%)27+9=20+35=4+14=7÷3=60×7=450-20=89-59=500×6=76-23=400×8=-35=8÷5=二、填空。

(29%)(1—6题每题2分,7—9题每题1分)、在算式△÷4=0……☆中,☆最大是()。

2、用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3、小明早上7:50到校,10:50离校,小明上午在校的时间是()小时。

4、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1份用分数表示是(),5份用分数表示是(),读作(),其中分子是(),分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