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20年基础研究目标和任务
战略性基础研究:认识与对策
*通信作者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项目(2021-ZW 02-W-003)修改稿收到日期:2022年2月27日学部咨询与院士建议:战略性基础研究Consultation of Academic Divisions and Suggestion of Academicians: Strategic Basic Research编者按 当前,科技竞争空前激烈,主要国家高度重视基础研究:一方面,识别对未来有重要影响的优先领域;另一方面,建立对不同类型基础研究的分类支持、分类管理,既重视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也重视与国家需求更加紧密相关的战略性基础研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
战略性基础研究无疑是战略性科学计划支持的关键内容。
我国现有科技资助体系中,对战略性基础研究的持续稳定支持不足。
设立战略性科学计划并将其定位于战略性基础研究,既是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的需要。
为推动我国战略性基础研究资助和管理机制的发展和完善,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指导推进下,《中国科学院院刊》特组织策划“战略性基础研究”专题,围绕中国科学院学部相关咨询项目内容,邀请领域专家和政策专家就战略性基础研究的概念、领域特征及对策等进行深刻思考和阐述,以期对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引用格式:李晓轩, 肖小溪, 娄智勇, 等. 战略性基础研究:认识与对策.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2, 37(3): 269-277.Li X X, Xiao X X, Lou Z Y , et al. Strategic basic research: Cognition and suggestions.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2, 37(3): 269-277. (in Chinese)战略性基础研究:认识与对策李晓轩1,2 肖小溪1 娄智勇3 朱 冰4 饶子和3*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北京 100190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493 清华大学 医学院 北京 1000844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101摘要 如何建立对不同类型的基础研究的分类支持体系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梳理和明确了战略性基础研究的概念,总结了国际上支持战略性基础研究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存在的对战略性基础研究的支持缺乏顶层设计、资助对象不明确、持续稳定支持不够等突出问题,并提出设立独立的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组织和实施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的主要力量、建立指向性项目支持与机构稳定拨款相协调的双轨支持模式等建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8.01.19•【文号】国发〔2018〕4号•【施行日期】2018.01.1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学探索加速演进,学科交叉融合更加紧密,一些基本科学问题孕育重大突破。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强化基础研究战略部署,全球科技竞争不断向基础研究前移。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
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数学等基础学科仍是最薄弱的环节,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顶尖人才和团队匮乏,评价激励制度亟待完善,企业重视不够,全社会支持基础研究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为进一步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创新发展,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二)基本原则。
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解读
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解读2006-2-10 14:32:14国务院9日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新华社9日受权播发《纲要》。
《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纲要》共分十个部分,分别为序言,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基础研究,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人才队伍建设。
《纲要》指出,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一方针是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
《纲要》确定,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纲要》指出,未来15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部署:一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和需求,确定若干重点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2020年河南省《中学教育理论综合》每日一题(第744套)
【单选题】-“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 )
A.唐宋时期 B.春秋时期 C.明清时期 D.元朝时期
【答案】A
【解析】 “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 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 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 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 监之,乃得依法制也。”这是“课程” 一词在汉语文献中的最早显露。
【单选题】-学生上课时精神状态欠佳,情绪压抑,注意力分散,是( )课堂气氛。
A.积极型 B.对抗型 C.消极型 D.失控型
【答案】C
【解析】 消极的课堂气氛的特征是:课堂纪律 问题较多,师生关系疏远;学生无精 打采,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多数 学生处于被动应付教师的状态;不少 学生做小动作,情绪压抑等。题干所 述是消极型课堂气氛的典型特征。
A.联机检索 B.光盘检索 C.索引检索 D.网络检索
【答案】D
【解析】 网络检索是查阅资料最快捷的方法。
【单选题】-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应该坚持( )。
A.表扬为主,惩罚为辅, B.惩罚为主,表扬为辅 C.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D.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 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答案】C
【解析】 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单选题】-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 )是其主要组织形式。
A.小组活动 B.集会活动 C.竞赛活动 D.文体活动
【答案】A
【解析】 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 。
【单选题】-新课程的课程价值观是( )。
A.由教师建立严格的课堂规则,并强制实 施 B.做好课堂监控,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 语手段调控 C.保持紧凑的教学节奏,合理布置学业任 务 D.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 律品质
我国2020年基础研究目标和任务
◇ 信息科学:现有信息科技与信息处 理量爆炸性增长的矛盾,强力推动着微 电子技术快速向纳米、分子以至更深的 、 物质层次推进。未来信息器件在尺度、 形态、功能以及运行方式等方面都酝酿 着质的飞跃。
物理学
21世纪物理学面临着粒子物理理论、统一所有作用力的理 论、暗物质、暗能量等重大科学问题的重大挑战。 “十一五”要点:粒子物理、核物理、凝聚态物理(磁学、 超导、半导体、表面、软物质、极端条件下物理、低温物理、 晶体物理等)、纳米科学、量子信息学、现代光学、原子/分 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计算物理和声学等各学科 的均衡发展。加强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与结合,促进新兴 学科发展。加强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概念、技术在其它科学中 的应用。注重生命现象与活动中的物理问题、纳米或低维体系 物理的研究。注重发挥大科学装置的作用。
能源科学
能源科学研究能源的生成、开发、转换、利用、节约等规 律及其与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能源科学突出 体现出学科群交叉、融合的特征。 “十一五”要点:各分支学科的协调发展,如能源化学、 能源物理学、能源地理学、能源计算与测量、储能、节能、一 次能源、二次能源、生态能源、能源系统工程、工程热物理、 热工学、动力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等;加强聚变能、 高能粒子参与作用的能量释放和新化合物的能量释放等未来能 源的基础研究;加强新能量的产生、能量转换、能量储存和提 高能量使用效率的基础研究。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目标和任务
(2006-2020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2006-2020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
【十四五规划解读】关注量化指标的五大方面
内容摘要3月12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规划”)。
核心观点“规划”量化指标方面需关注五大方面:经济发展指标从简、创新驱动强调质量、民生福祉注重就业、绿色生态重在低碳、安全保障把握能力。
经济发展指标从简对经济发展的指标设定相对从简。
首先,并未对GDP增速目标给出明确的数值,而是提出“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请提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的过程中,对经济增速的追求将逐渐弱化。
对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设定目标为高于GDP增长,指向经济增长效益的提高。
城镇化只设定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但强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及以县域为载体是未来户籍人口城镇化推进的两项重点。
创新驱动强调质量重点强调科技创新需高质量发展。
一是将全社会研发支出增速设置为量化指标,要求研发强度不得低于十三五时期。
二是首次将基础研发强度列入五年规划,我国基础研究强度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现状亟待改变。
三是提出“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较十三五规划原有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更强调高质量创新。
四是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相较此前既有的“数字经济增加值”指标更注重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的统计方式也将逐步完善。
民生福祉注重就业“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各个方面均有提及。
其中两条新设数据目标值得重点关注:其一,调查失业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而就业最核心的指标是调查失业率,未来五年来看就业比经济增长重要。
其二,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鼓励生育是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方向,婴幼儿托育**建设明确写入规划。
绿色生态重在低碳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持续推进,优良天气比率、达标水质比例、森林覆盖率等环境保护指标显著提高,侧面反映出绿色生态领域对低碳的重视,为碳达峰、碳中和的长期政策主线奠定基础。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我国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而实施的重大科技计划,旨在支持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关键领域的前瞻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是指导各申请单位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和评审的重要文件,下面将对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一、指南背景和目标
指南中首先介绍了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总体安排、背景和目标,明确指出该计划的重点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二、研发任务和重点领域
指南指出,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前沿技术开展工作。
具体来说,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先
进制造与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高技术服务等六个主要领域。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任务主要包括。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目录一、序言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1.指导方针2.发展目标3.总体部署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1.能源(1)工业节能(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2.水和矿产资源(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7)综合节水(8)海水淡化(9)资源勘探增储(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2)综合资源区划3.环境(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4.农业(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25)现代奶业5.制造业(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31)基础原材料(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6.交通运输业(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8.人口与健康(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56)城市信息平台10.公共安全(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61)生物安全保障(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11.国防四、重大专项五、前沿技术1.生物技术(1)靶标发现技术(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6)智能感知技术(7)自组织网络技术(8)虚拟现实技术3.新材料技术(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10)高温超导技术(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12)极端制造技术(13)智能服务机器人(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5.先进能源技术(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16)分布式供能技术(17)快中子堆技术(18)磁约束核聚变6.海洋技术(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22)深海作业技术7.激光技术8.空天技术六、基础研究1.学科发展(1)基础学科(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科学前沿问题(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蛋白质研究(2)量子调控研究(3)纳米研究(4)发育与生殖研究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十、人才队伍建设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国务院据此制定本纲要。
最新2020年继续教育公需课上线必修课答案
2020年继续教育公需课上线必修课答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一、单选1.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2. 我国目前有多少个自贸区?(18)3.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35),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 我国目前有多少个自贸区?(18)5.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6.建设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是哪次会议首次提出的?(十四届三中全会)7.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
8.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
9.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10.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多选1. 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科技与创新题库(整理版全)
绍兴市继续教育科技与创新题库(1)、请分析其用了哪些思维形式。
()A、联想B、灵感C、顿悟D、习惯2、2006年浙江省提出了()口号。
A、创新强省B、创业富民C、科技强省D、创新型省份3、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科技分支发展到现在的(C)多门。
A、4000B、5000C、6000D、70004、“新经济增长理论”是(B)提出的。
A、熊.彼特B、保罗.罗默C、彼得.德鲁克D、R.范艾肯5、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
A、4万B、5万C、6万D、9万6、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A)。
A、向科学进军B、自力更生C、独立自主D、向科学迈进7、新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C)。
A、1965年B、1966年C、1967年D、1968年9、《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B)以上。
A、2%B、2.5%C、3%D、3.5%1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到2020年,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B)以上。
A、50%1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制定了(A)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A、4B、5C、7D、812、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B)。
A、马克思B、马斯洛C、杜威D、斯金纳14、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融合聚变,以获得创新突破是(B)。
A、想象B、综合C、联想D、归纳15、对所见现象产生与之具有某种关联的大跨度直接思维叫(C)。
A、想象B、综合C、联想D、归纳16、被启迪的某种心理状态,它会引发某种顿悟的叫(A)。
A、灵感B、直觉C、联想D、顿悟17、没有受到多少教育,有成千上万的发明创造的伟大的发明家是(C)。
A、费曼B、德雷克C、爱迪生D、吉尔福特18、发明元素周期表的是(A)。
A、门捷列夫B、维勒C、爱迪生D、肖夫斯唐姆19、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研发经费年平均增长率一般在(B)。
繁昌县2020年《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新理念素养提升》[测试题]答案二
1)单选题,共15题,每题2.0分,共30.0分1、( B )指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
A、煤炭B、新能源C、石油D、天然气2、当前我国经济的最大优势为(C)。
A. 廉价劳动力B. 资本优势C. 超大规模市场D. 出口扩大优势3、本讲提到,大国之间的博弈最基础、最核心的是( A )领域的竞争。
A、贸易B、政治外交C、产业科技D、制度4、国有企业补充资本金的渠道首先是(A)。
A. 国家资本金B. 企业资本金C. 员工资本金D. 社会资本金5、亚特兰大的产业领域有四个特点:洗你胃、洗你脑、让你睡、生产杀人武。
其器中,(B)表明是洗你脑。
A. 将假日酒店集团总部设在亚特兰大B. 通过CNN向世界人民输出美国价值观C. 向全世界生产一些攻击性的武器装备D. 通过可乐改变全世界人民的饮食文化6、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A)的工业产值占全世界51%。
A. 英国B. 美国C. 德国D. 意大利7、本店、店长可以提供哪些服务(ABCDE)。
【多选题】A、设计汇报型PPT、公开课课件PPT。
B、公文写作、汇报写作、总结写作。
加C、开展excel技术培训特长班。
好D、【挑战答题】最新题库,一直在更新。
友E、yang业务服务mao合作2233F、将E选项上面汉字删除繁昌县2020年《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新理念素养提升》[测试题]答案二(2020年人社公需科目—测试题)申明:这是笔者花了3.6小时整理出来的,请大家尊重劳动成果,下载使用,谢谢8、根据本讲,国家之间的行为方式如果相互有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之间这种互动、影响的静态或动态过程的表现类型就叫( D )。
A、发展B、竞争C、制约D、博弈9、( A )是我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A、我国制造2025B、我国工业1988C、我国能源2001D、我国梦想201910、2020年我国经济工作主要要实现两大重点任务,包括短期任务和长期任务。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是具有明确国家目标、对国家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旨在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对人类认识世界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前沿问题,提升我国基础研究自主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为未来高新技术的形成提供源头创新。
一、“十五”期间的部署自启动以来,973计划在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领域进行了重点部署。
农业领域围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我国未来农产品竞争力等目标中的重大科学问题,重点部署了以新品种、新品质为目标的农业动植物功能基因组与分子改良研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生物固氮以及水分养分高效利用的研究,针对我国农业生态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生物农药与绿色化学农药、转基因生物安全、外来生物入侵、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西部典型森林植被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统筹部署。
能源领域针对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液体燃料严重缺乏、能源消耗带来严重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部署了煤炭气化液化、多联产、燃煤污染物干法联合脱除、预防煤矿瓦斯动力灾害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油气藏勘探、开发和利用等方面重点部署了天然气、煤层气成藏机理和高效催化转化、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基础研究;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探索方面主要部署了氢能规模制备与储运、太阳能规模制氢、核聚变能、绿色二次电池新体系、新型光伏电池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信息领域重点部署了面向未来竞争的数学机械化、高性能科学计算理论及软件设计新概念,微纳电子、光电子器件与芯片的新原理、新结构与新方法,下一代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存储模式及网络环境下海量信息处理的新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对数字信息理解与融合、和谐人机交互环境、信息与网络安全等难点问题进行了针对性部署;围绕信息科学发展中的前沿热点问题前瞻性地部署了量子信息、量子通信和量子器件方面的研究。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八)
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八)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A )。
A.《学记》 B.《论语》C.《论演说家的培养》 D.《理想国》2.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B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3.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 B )。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 D.科技4.班主任工作是从( C )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班集体5.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
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 )。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B )。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7.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 )。
A.教学活动 B.社会活动C.课外、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8.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 D )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9.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D )。
A.中等教育 B.幼儿教育C.高等教育 D.义务教育10.“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 C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11.小红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是( C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 D.求知欲12.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C )。
20年重大会议题库-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1、(单选题)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书记主要精力抓“三农” 工作要求,加强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建设。
A. 乡镇委B. 县委C. 市委D. 省委【正确答案】B2、(单选题)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确保()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A. 粮食稳产B. 粮食产量C. 粮食生产D. 粮食安全【正确答案】D3、(单选题)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以()为主题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A. 迎丰收、奔小康B. 庆丰收、迎小康C. 晒丰收、奔小康D. 庆余年、迎小康【正确答案】B4、(单选题)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认真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总结推广各地经验做法,健全()。
A. 动态预警机制B. 监测预警机制C. 预警防控机制D. 静态防控机制【正确答案】B5、(单选题)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是“一线指挥部”,要加强统筹谋划,落实领导责任,强化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增强群众工作本领。
A. 乡镇级B. 县级C. 市级D. 省级【正确答案】B6、(单选题)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人才下乡城市中小学教师、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前,原则上要有()年以上农村基层工作服务经历。
A. 1B. 2C. 3D. 半【正确答案】A7、(单选题)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A. 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B. 婴幼儿预防接种C. 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D. 农村失独老年人的大病医疗【正确答案】A8、(单选题)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联动,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若干意见的通知
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公布日期】2011.09.19•【文号】国科发基[2011]461号•【施行日期】2011.09.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若干意见的通知(国科发基〔2011〕4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教育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教育局,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教育主管单位,总装备部司令部,各有关单位: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部署,贯彻2011年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国基础研究工作,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五部门共同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
现将该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二○一一年九月十九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基础研究以深刻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等为基本使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科技进步的先导、人才培养的摇篮。
基础研究作为创新之源,在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中发挥了核心关键作用。
当今世界正酝酿着新的科技革命,综合国力的竞争已前移到基础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研究水平大幅提升,已进入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重要跃升期。
然而,现代科学在我国的历史还很短,研究积累还不够,引领和支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能力亟待加强。
未来十年,我国基础研究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将步入新的历史时期。
2023年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2023年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2030年是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各国纷纷加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以应对人口老龄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挑战。
作为全球科技创新大国,我国在2020-2030年科技创新战略实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顺利实施2030年科技创新战略,需要2023年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指导。
二、总体目标2023年是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关键节点,要在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机制、创新环境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2030年科技创新战略的全面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关键领域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我国的科研水平和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2. 建立完善的创新机制。
构建基于市场需求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创新,形成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机制。
3. 打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简化科研项目审批流程,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和加强创新管理,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三、重点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2023年科技创新工作需完成以下重点任务:1.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增加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支持,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优秀科研人才从事长期、高风险的基础研究工作。
重点支持关键领域的前沿研究,提高我国在重要科学领域的国际声誉与地位。
2.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力度,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建立与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机制,吸引国际顶级科研人才参与核心技术研究,提高我国在核心技术上的竞争力。
3.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水平和市场化能力。
支持创新企业进行科技成果产品化和产业化推广,提升科技成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 加强政企合作。
引导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供相应的政策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实施自主创新。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对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意义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对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意义党执政以来,科技创新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内容,与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紧密结合,形成了丰富的科技思想成就和科技创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复杂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使命,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创新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深入实施,“十四五”和中长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陆续出台,为我国站在建党10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进一步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确保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上行稳致远。
基础研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加强基础研究,是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特别是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形成未来技术和未来产业的根本保障。
我国只有切实提高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才能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快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跃进的步伐,从根本上发挥基础研究在科技、经济、社会领域的应有贡献。
切实加大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首先是加大国家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
美国在基础研究领域资金投入巨大,仅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18年基础研究经费就达到50亿美元(将近350亿人民币),再加上美卫生部、能源部、国防部等其他机构,美国政府基础研究预算高达290亿美元(约2000亿人民币)。
为继续保障美国在基础研究方面世界第一的优势,美国的《确保美国科学技术全球领先法案(2021年)》和《NSF未来法案》均提出增加联邦机构的基础研究投入且力度较大。
《确保美国科学技术全球领先法案(2021年)》优先将联邦基础研究资助机构的经费在10年内翻一番,《NSF未来法案》拟5年内将NSF经费增长59.8%。
2022‒2031财年NSF的授权经费将从92.9亿美元增长到162.5亿美元,增长74.9%。
2020年国家青年科学基金结果
2020年国家青年科学基金是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资助青年科学家开展基础研究的项目,旨在培养和支持优秀的青年科学家,促进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的产生。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2020年国家青年科学基金的结果如何呢?在2020年国家青年科学基金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新颖而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有些项目在生物医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一些新的生物分子或疾病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而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一些项目可能涉及到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为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些成果不仅对学术界有重要意义,也可能对产业界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2020年国家青年科学基金的结果还反映了青年科学家们在科研领域的优秀表现和潜力。
这些青年科学家可能在学术背景、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上表现出色,他们可能是这个领域的新生力量,也可能是新的领军人物。
通过对他们的资助和支持,可以有效地培养和储备科研领域的人才队伍,促进科研团队的合作和交流。
另外,我们还需要从2020年国家青年科学基金的结果中总结和回顾其意义和启示。
这些研究成果和科学家的表现显示了国家对科研事业的重视,对青年科学家的培养和支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也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这些成果,我们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互动和合作。
2020年国家青年科学基金的结果在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
这些成果不仅来自于青年科学家们的才华和努力,也反映了国家对科研事业的重视和支持。
而这些成果也将为未来的科研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希望这样的成果能够继续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并为我们的科研事业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更好的力量。
2020年国家青年科学基金的成果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同时也对青年科学家们的发展和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科学研究模式变迁:有组织的基础研究
院刊 1395科学研究模式变迁: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潘教峰1,2 鲁 晓1*王光辉1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北京 100190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49摘要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各学科领域深度交叉融合,基础研究从科学家好奇心驱动的自由探索式的研究模式,逐步展现出对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技术发展的带动作用,从而演化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这一新模式。
文章提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的概念,分析“有组织的基础研究”的特征和类型,阐明了发展“有组织的基础研究”的 3 个原则:以科学目标为导向;以自由探索为科学活动的根本形式;以科学家为主导。
关键词 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无止境的前沿,国家战略需求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11120003*通信作者修改稿收到日期:2021年12月9日专题:有组织的基础研究Organized Basic Research编者按 随着现代科研活动的发展,基础研究作为对未知领域的科学探索,不仅具有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还呈现出深度交叉性、应用指向性、资源依赖性等新特点。
基础研究目标导向、学科交叉、合作竞争趋势的出现,特别是知识体系根本性问题的解决、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等成为基础研究的问题来源和驱动力,要求政府重视基础研究的布局和资助,由此逐渐演化出由政府组织和集中投入、由科学家和科研团队瞄准重大方向的具有导向性、定向性的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也逐渐从无组织的、个体科学家的探索性行为转向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科研形式。
为配合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战略和政策制定,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成立了“基础研究规律与模式”课题组;基于该课题组的相关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刊》以“有组织的基础研究”为题,围绕基础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系统阐述,以期为科学共同体形成共识、为相关决策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该专题由《中国科学院院刊》编委、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研究员指导推进。
两条腿走路的科研方针
两条腿走路的科研方针是指在科学研究中要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同时推进科学的理论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这种科研方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具体来说,以下是对两条腿走路的科研方针的详细解释:
1. 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指追求新知识、新理论和新观念的研究活动。
它关注于扩展人类对自然界和事物本质的认识,探索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机制。
基础研究的目标是提高学科的基础理论水平,为未来的应用研究提供坚实的支撑。
通过开展基础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原理,并为应用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是指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现实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应用研究强调将科学理论转化为技术、产品或服务,推动创新和社会进步。
通过应用研究,我们可以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解决现实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两条腿走路的科研方针的核心在于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互相促进。
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模式,为应用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能量;而应用研究则检验和验证了基础研究的成果,将其转化为实际应用并推动社会发展。
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形成科学研究的良性循环,推动科学与技术的进步。
总之,两条腿走路的科研方针是在科学研究中同时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推动科学的理论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科学
能源科学研究能源的生成、开发、转换、利用、节约等规 律及其与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能源科学突出 体现出学科群交叉、融合的特征。 “十一五”要点:各分支学科的协调发展,如能源化学、 能源物理学、能源地理学、能源计算与测量、储能、节能、一 次能源、二次能源、生态能源、能源系统工程、工程热物理、 热工学、动力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等;加强聚变能、 高能粒子参与作用的能量释放和新化合物的能量释放等未来能 源的基础研究;加强新能量的产生、能量转换、能量储存和提 高能量使用效率的基础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战略地位 二、发展态势 三、指导方针 四、发展目标 五、重点任务
一、战略地位
◇ 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头 ◇ 创新人才培育的重要摇篮 ◇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基础科学是先进文化的重要 的重要组成部份 ◇ 基础科学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 基础研究已成为国家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
二、发展态势
地球科学
“十一五”要点:保持各分支学科(包括地质学、地理 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测绘科学、大气科学、水文科 学、空间科学,及海洋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工程技术 科学中涉及地学的部分)的协调发展,注重学科间交叉融合。 发展地球系统科学,注重发展地球观测与探测系统及地球模 拟系统,推进观测信息共享,发展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各 要素综合集成研究方面尺度转换的方法学研究。力争在地球 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 过程及其资源、环境、灾害效应,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 响和适应,以及中国地域特点和全球意义的资源、环境、灾 害问题等领域取得突破,逐步将我国的区域优势转化为科学 优势。
5.稳定10万人规模的基础研究队伍,形成500个高水平 研究团队,造就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 6.显著提高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科技文献等的采 集、加工、集成、共享服务的整体水平,形成适应科技创新 需要的基础性工作支撑体系; 7.显著提高科学论文的质量,国际论文篇均引用率达到 世界平均水平,取得一批原始性创新成果,获得若干具有重 大影响的国际性科技奖励; 8.切实改进基础研究管理体制,优化创新环境,形成鼓 励创新、宽容失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环境和学术 氛围。
五、重点任务
(一)完善学科发展布局 (二)重点部署8个科学前沿重点 (三)重点部署10个战略需求重点 (四)实施4个重大科学研究专项计划 (五)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和基础性工作 (六)建设高水平的基础研究队伍
(一)完善学科发展布局
稳步推进基础学科,大力加强新兴与交叉学科, 高度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
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过程的基础科学,包括生物的 结构、分类、形态、生理、遗传、发育、进化以及生物与环境 的关系等方面。 “十一五”要点: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生物进化 等经典生物学和现代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协调布局和发展,加 大对各种组学(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 学等)、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整合生物学、计算生物学 等新兴学科的支持。积极推进生物科学与数学、物理、化学、 医学、药学、农学、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等学科的交叉。
力学
力学研究力与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实际应用,它是科学进展与重 大工程技术的桥梁。本世纪力学的前沿包括微尺度力学与跨尺度关 联、湍流与复杂流动、高温气体动力学、生物力学与仿生、环境力 学、多维系统动力学与控制、远离平衡态与多场耦合的非线性复杂 系统等。 “十一五”要点:发展断裂力学、微观力学、损伤力学、跨尺 度关联(宏、细、微观)的方法、改造传统的均质连续介质力学、 材料的强度理论和新实验手段、判断构件和结构在各种复杂受力环 境下的变形与失效行为的理论和方法、按照所需功能设计材料、计 算力学,湍流和复杂流动理论,研究各种设计的优化问题。
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
1.稳步发展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科 学等基础学科,形成更加合理的学科布局,在新兴交叉学科 和科学前沿取得重大突破; 2.重点解决农业、能源、资源、环境、健康、信息、材 料、海洋、空间、全球变化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批关键 科学问题; 3.争取在蛋白质科学、量子科学、纳米科学技术、发育 与生殖生物学等科学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 4.发展国家科学研究基地,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国家 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等科技基础设 施建设;
物理学
21世纪物理学面临着粒子物理理论、统一所有作用力的理 论、暗物质、暗能量等重大科学问题的重大挑战。 “十一五”要点:粒子物理、核物理、凝聚态物理(磁学、 超导、半导体、表面、软物质、极端条件下物理、低温物理、 晶体物理等)、纳米科学、量子信息学、现代光学、原子/分 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计算物理和声学等各学科 的均衡发展。加强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与结合,促进新兴 学科发展。加强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概念、技术在其它科学中 的应用。注重生命现象与活动中的物理问题、纳米或低维体系 物理的研究。注重发挥大科学装置的作用。
天文学
21世纪天文学与物理学等学科的结合,使人类开始有条件 向“最大”尺度的物理规律、“最深”层次的物质结构等重大 科学问题发起冲击。未来15年我国天文学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在 不同尺度、不同时标、各种极端条件、所有物理规律共同起作 用的天体物理学,特别是其中的星系和宇宙学、高能天体物理、 行星系统(包括太阳系)及地外生命。 “十一五”要点:比较行星学和月球科学以及空间平台研 究,加速建设地面和空间大型望远镜,积极推进新的大型地面 望远镜的选址工作,大力发展全波段天文。积极参与国际虚拟 天文台的工作,充分利用国际开放天文数据,从天文和工程两 个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天文大项目,重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研 究, 如日地空间物理以及天体动力学等。
基础研究不断向新的深度和广度拓展、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渗 透、交融日益深化,导致深层次的矛盾不断 显露、新的生长点和学科领域不断涌现、方 法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预示着新的科学革 命正在孕育之中。
三、指导方针 求真探源、人才为本 发展基地、营造环境 双力驱动、重点突破
四、发展目标
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变换、传输、存储、处理、 显示、识别和利用的科学。信息科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的生活、工作 和娱乐中,并渗透到其他各个学科。支持宽带、移动和多媒体业务 的信息网络,已经与水、电、交通等设施一样成为国家基础设施, 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五”要点:发展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网络科学与信息 传输理论、微纳电子学等分支学科,注意各个学科的平衡发展与交 叉融合;重点支持基于信息科学的科学探索研究和由此产生的新兴 与交叉学科,如生物信息学、量子信息学、网络行为学等。争取在 计算方法与智能信息处理方法,无线通信多维信息传输理论与非正 交复用理论,信息的量子表象、储存、处理和传输,纳电子和量子 器件的制造原理,基因组信息结构和生物序列比对与拼接算法,基 于内容的算法和网络行为学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 物质科学:最先进的宇宙观测发现, 人类所认识的物质世界仅占宇宙整体构 成约4%,还有96%的成分竟是人类还不了 解的 “暗物质”和“暗能量”——物质 科学大厦上空的一团“乌云”。
宇宙的组成
人类目前还 不理解 暗能量和 暗能量和暗物质 的本质
重元素 0.03% 中微子 0.3% 星系物质 0.5% 自由氢和氦 3.17% 暗物质 23% 暗能量 73%
1、基础学科 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 2、交叉学科 力学、工程科学、农业生物学、生物医学、信息科学、 科学 3、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学科 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管理科学 能 源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资源、环境与灾害科学、海洋
数学
基础数学是整个数学学科的基础,必须在整体上给予高度 重视和长期、稳定支持。 应用数学是数学应用于科学与技术的纽带。加强数学与生 命、地学、信息、系统科学、材料、能源、环境、工程、经济、 金融与管理等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
◇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与认识,日新 月异地向新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不断 , 暴露出新的深层次的矛盾,孕育着新的科 学革命。
◇ 信息科学:现有信息科技与信息处 理量爆炸性增长的矛盾,强力推动着微 电子技术快速向纳米、分子以至更深的 、 物质层次推进。未来信息器件在尺度、 形态、功能以及运行方式等方面都酝酿 着质的飞跃。
工程科学
工程科学是人类工程实践的科学基础,工程科学主要考虑运 用自然规律,设计和创造人造系统。 “十一五”要点:研究国家重大工程的关键技术、先进制造 技术、化学及生物过程的工业放大技术、高效与洁净能源利用技 术、开发近岸和深海油气技术的基础研究。重视重大工程可靠性、 风险、灾害的防治与安全问题、工程系统中的复杂性问题与突变 问题;交通系统和新型交通工具的基础科学问题。注重资源高效 利用与循环使用、信息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强化学科交叉和领 域渗透,提高国家制造工业创新的能力。
农业生物学
农业生物学是探讨农业生物性状形成过程的基础科学。以农 业生物学基础研究为源头和支撑的农业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解 决食物安全、健康、环境、能源等重大问题极具潜力的技术手段。 “十一五”要点:重点研究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动植物的基 础分子生物学,动植物产量和经济性状形成的信号和非蛋白编码 基因的调控机制,重要作物和畜禽的基础细胞生物学,优良作物 新品种分子设计理论和方法,农作物转基因时空表达精确调控的 分子机制,农业生态与生物安全,动植物生物反应器,功能与保 健食品,生物质材料,生物质能源和污染农业环境修复的基础生 物学等。
化学
现代化学科学的发展,既受到了人类对新材料、新能源等 物质需求的推动,也受到了人类迫切需要了解自身、了解生命 现象以及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等要求的促进。 “十一五”要点:要注重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工程、环境化学等各分支 学科的深入和均衡发展,加强化学中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 的基础研究,优先发展与生命科学、新材料和纳米、资源、能 源、环境等领域有关的化学研究的新生长点,促进新兴交叉学 科如绿色化学、化学生物学等的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