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精品教案 那些朴素的爱情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粤教必修一《11 拣麦穗》张薇教案教学设计 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高中语文粤教必修一《11 拣麦穗》张薇教案教学设计 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拣麦穗》教案设计张薇教学目标:了解张洁散文特点,体会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

教学重点:探究重要语句的意蕴。

教学难点: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一、走近作者张洁简介当代女作家国家一级作家初期特点:婉约清丽,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

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后来的作品则更关注社会现实,挖掘人性的复杂。

对女性命运的关照是她坚持的立场。

代表作:《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二、字词积累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艰难的样子。

死乞白赖:纠缠个没完。

大言不惭: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

三、思考文章题目为《拣麦穗》,课文主要写的是拣麦穗吗?为什么以“拣麦穗”为题?课文主要写的不是拣麦穗,文章以拣麦穗来引出卖糖老汉。

(拣麦穗起到线索作用)四、整体把握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文章主写的是回忆“我”拣麦穗的事,但文章开头部分写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面对梦想的破灭,姑娘们是怎样的一种态度?4、“小火柿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寄托了怎样的感情?①运用了象征手法。

象征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它们经历风雨,不改本色。

②运用了反衬手法。

用“红得透亮的色泽”、“喜盈盈的感觉”反衬“我”听到卖灶糖老人离开人世时极度悲哀的心境,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使悲哀的感受更透彻肺腑。

结合全文,在“小火柿子”上,作者寄托了她心中永远不灭的梦想——对人与人之间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纯朴感情的向往与追求。

无、象征和比喻的区别象征: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

(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重视)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谋篇立意,统摄全文比喻:修辞手法,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六、探究意蕴“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作者常常想找到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①寄托了“我”儿时纯真的梦想和对美好感情的憧憬。

粤教版选修《爱情的艺术》教案

粤教版选修《爱情的艺术》教案

粤教版选修《爱情的艺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

2、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

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作家简介。

安德烈●莫洛亚(1885-1967),为法国两次大战之间登上文坛的重要作家。

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传记创作方面。

主要作品有:《雪莱传》,《拜伦传》等。

他认为“艺术乃是一种努力,于真实世界之外,创造一个更合乎人性的天地”。

三、文章内容学习。

1、阅读全文,总结文章的思路结构。

阐明爱的艺术的存在,引出中话题---“欲念的神圣化”。

(1-2)什么是圣洁化的爱情(3-4)论述圣洁化条件---信任。

(5-6)论述爱情对死亡的超越。

(7-9)提出伟大爱情的标准。

(10)2、“欲念的神圣化”一词怎样理解?如何才能实现“欲念的神圣化”?明确:人在反复无常的本性中,升华出稳定纯真的爱情,在单纯的本能和欲念的基础上,修筑起细微复杂的感情大厦。

满怀着爱情来忍受平凡、贫困、艰难、痛苦的生活,通过彼此的倾慕、信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完美而持久的和谐。

3、作者引用诗人巴特摩尔的诗,有何作用?明确:1、论证上段“死的观念是最完美的爱情中唯一的不和谐音符”的观点。

2、论证本段的中心句:把一切的一切寄托在一个人的生命—脆弱的生命之上,这就是爱情的危险和高尚之处。

3、为下文进一步论证“面对最伟大的爱,死也是无能为力的”作铺垫。

四、总结,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本文的教学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来讲,不怕学生讲不好,就怕学生不讲。

学生多讲,老师才有发言的机会,这样师生间才有思想碰撞的可能性。

才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粤教版)《拣麦穗》教案

(粤教版)《拣麦穗》教案

(粤教版)《拣麦穗》教案课型:散文赏读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欣赏朗读,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通过品味文章语言,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及深层意蕴,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4、通过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教学设想:《拣麦穗》是一篇散文。

本设计依据“新课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按照文本解读由“综合——分析——综合”的基本思路,设计了整体感悟、研读赏析、深入探究、拓展延伸等板块。

教学过程拟采用对话教学的策略,形成教师、文本、学生及其他相关文本之间的多元互动。

在师生对话中,教师对学生提供指导,并以自己的理解参与交流。

教师将在对话中积极发现和肯定学生见解中合理的地方,吸纳其精彩的观点,引导学生对各方观点做出判断。

张洁的这篇散文题材为学生熟悉,对他们有启示意义,故通过拓展延伸,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找一个宁静的地方,准备一份宁静的心情,将张洁的《拣麦穗》朗读一到两遍。

一、整体感悟1、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完后说说文章写了一些什么内容,作者在其中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说明:教师通过朗读来营造气氛,迅速带领学生融情入文。

)2、师生就读完文章后的初步印象对话。

话题设计如下:(投影)①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想起些什么?(提示:一些人一些事一首歌一幅画,其它诗其它文章)(在此教师可与学生交换自己的感受,如可能会想起《小芳》等一些乡村怀旧的歌曲,想起陶渊明“带月荷锄归”的画面,想起一幅月夜下的麦田图,想起一些恬淡宁静的乡村往事)②你认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概括。

)(预测答案:写一个小女孩的童年梦想。

)③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预测答案:一个小女孩对一个老汉的依恋之情。

)(说明:这部分的对话,教师主要了解学生对文章的初步的综合的印象,以此来指导下一步的教学。

粤教版精品教案 过程

粤教版精品教案 过程

过程[图]评论(0)发表时间:2006年11月1日12时18分蕙那时在南方一间师范大学读中文,蕙并不漂亮,一头微黄的短发显得她愈是高瘦。

蕙近视,度数不高,从不带眼镜,于是给人的感觉是她每看一样东西总是很专注的样子。

大学里的女孩子大多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蕙永远是那样的朴素.浅色的衣着,脸上从不施任何脂粉。

却是有一次有人说:"蕙子,你留了短发耳朵两边就空洞洞的,戴对耳环好了。

”蕙真的照着做了。

耳朵上多了一对晃荡荡的耳环。

蕙是校报的记者,行踪诡异的,常常是夜深了才夹着一本很大很大的笔记本穿过长长的走廊回宿舍。

宿舍里的人有时一觉醒来,还能看见蕙在灯下抄抄写写。

蕙的文章除了在校报上发表出来,还在校外的报纸杂志上发表。

那些文章总是带了一种淡淡的感伤。

临近毕业.班上很多同学都在为工作四处奔走.不少同学品后找到了一份如意的工作,蕙却不动声息的,学习之余.依然写文章。

后来有一间报社到学校招聘。

领导看了蕙发表的文章,很欣赏,希望蕙到报社去。

蕙也很希望到报社去.终于却去不了。

蕙是师范生.不回原户籍所在地工作照规定要交六千多元的调配费,蕙家里穷,两个妹妹还读书,蕙只能放弃去报社。

蕙在那时候开始学会抽烟。

毕业后,蕙回到了家乡高州大坡所在的山区。

工作还没分配的时候.好心的亲友让蕙像别人一样去…活动”.找一间好一点的单位。

蕙感激的点点头。

却不付诸行动,刚通上父亲重病.意就和两个妹妹全心照顾住院的父亲。

工作分配方案出来了,和蕙一起回来的很年人分到了中学做教师.而蕙却分到了一个大坡镇一间很偏远的小学做教师。

那时候师范大学生毕业分配到小学做教师还很少.何况是那样偏远的小学,知道消息的人都不知如何安慰蕙好,蕙反应却很平静。

到了要去学校的那天,母亲坚持要送蕙上车。

临别母亲好几次欲言又止,蕙看出母亲的担心,就平静地说:…我会自己照顾自己。

”蕙上了车,很快拉上车窗,泪水却流了下来。

蕙到学校不久,一个分配在城市工作的要好同学几经曲折去探望蕙,看了简陋的生活条件,艰苦的生活和比以前迈得更黑瘦了的蕙,眼睛就模糊了.就说:“蕙子,要不另找一份工作吧”蕙听了就淡淡一笑,算是回答。

粤教版精品教案 拣麦穗

粤教版精品教案 拣麦穗

《拣麦穗》教学设计件一、教学目的:1、把握文章人物的个性、语言。

2、了解故事线索,学习作者安排故事情节的手法。

3、学习作者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纯朴人性之美。

4、通过对《拣麦穗》的学习体会农村妇女的无奈命运,体会张洁早期散文通过一个憨厚、淳朴女孩追逐美好的人和事的描述,体会作者在作品中对爱与美的直接呼唤与追求。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二)作者简介:张洁,当代女作家。

期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

(三)检查预习并要掌握的词语:麦穗(suì)田埂(gěng)积攒(zǎn)趔(liâ)趄(qiâ)磕(kē)碰疙(gē)瘩(dā)蹒(pán)跚(shān)害臊(sào)(四)阅读全文,分析思路,把握文意:1请同学复述文章故事(补充),思考姑娘们与文章的关系?2将学生分4组(课前分好组并给他们提出重点),他们把每一部分分别导演成电影。

引导他们安排场景、人物和人物的动作表情。

各组必须重点表现人物的表情,以让同学们讨论为什么并由同学提疑问(解答)。

另外要特出情节!各组大概重点:第一组要重点“依依顺顺”,第二组要重点对话,第三组要注意特写老汉的形象。

第四组要注意场景的气氛及结尾的表现。

以及环境的表现对文章和主题的映衬。

3、问题思考:“我”在拣麦穗时做了个什么“梦”?它表现了“我”与卖灶糖老汉之间什么样的感情?我的“梦”与其他姑娘们的“梦”有什么不同?老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要点:“我”因年幼,不懂什么叫害臊,当二姨逗“我”时,我大言不惭地说要备嫁妆。

“我”要嫁的卖灶表白心愿的那段对话描写中,我们看到了天真幼稚、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和充满爱心的老汉两颗纯朴善良的心灵的沟通,我们看到了一种充满真诚、没有遭受污染的纯真之情。

后来,“我”到了认真拣麦穗的年龄,卖灶糖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老人脊背越来越弯、步履更加蹒跚,最后终于老去了。

虽然“我”童年的梦想最终破灭,令人辛酸,但是“我”曾拥有的“真的疼爱”却引起“我”对卖灶糖老汉的深深思念。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5:短篇小说欣赏 7、《哦,香雪》:穿越复杂的单纯》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5:短篇小说欣赏 7、《哦,香雪》:穿越复杂的单纯》

《哦,香雪》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时代内涵。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时代内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课件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生活在深山里的姑娘们来说山就是世界。

然而一列火车一分钟的停留让小山村台儿沟和台儿沟的姑娘们尤其是香雪知道了山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在香雪和台儿沟的其他姑娘们在知道外面还有更精彩的世界时,她们各自关注的是什么呢?她们又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铁凝的抒情小说《哦,香雪》。

二、作者简介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本文选自1982年第5期的《青年文学》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三、背景资料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

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现独特,语言精美。

四、整体感知小说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1.环境背景:八十年代一个位于北方大山深处的偏僻小山村台儿沟2、主要人物:香雪、一群纯朴、善良但性格各异的山村少女3、情节梳理引子:火车开进了小山村开端: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发展:香雪渴望有铅笔盒高潮:香雪踏上火车换回铅笔盒结局:香雪深夜归来五、文本赏析1、思考: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什么样子的呢?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又是什么样子呢?明确:火车开进前:“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

爱情的艺术-粤教版《论述文》选读教案

爱情的艺术-粤教版《论述文》选读教案

爱情的艺术-粤教版《论述文》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论述文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掌握论述文的写作技巧。

2.了解爱情的种种变化和表现,探寻人类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从而提高学生对人类情感的认识和体验。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掌握论述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论述文的写作特点和构思方法。

2.爱情的艺术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

3.如何将对爱情的理解写成一篇具有主题感、立意深刻的好文章。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爱情的艺术》一书中的有关论述文的篇章及其相关知识点。

具体内容如下:•论述文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

•通过精彩的文学作品了解人类对爱情的不同追求。

•讲解如何写好一篇主题鲜明、论据充分的论述文。

2.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取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针对论述文的写作特点和构思方法进行讲解。

2.通过将精彩的文学作品引入教学内容中,进行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人物情感表达的讲解和解析。

3.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主题,并对如何构思、如何得出论据进行具体讲解。

4.规范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分享对于爱情的看法,并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内容。

2.正文(1)通过精彩的文学作品了解人类对爱情的不同追求1.以课文阅读的方式探究爱情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并让学生表述自己对于课文阅读中的情感认知。

2.阅读《傲慢与偏见》以及《红楼梦》中关于爱情的精彩描述,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爱情的理解。

并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讲解如何写好一篇主题鲜明、论据充分的论述文1.详细讲解论述文的写作方法和构思技巧。

重点讲解论点提出、分析证据、总结提醒方面的写作技巧。

2.引导学生进行论述文的主题选取,提高学生写作的针对性和方向性。

并进行论点提出和论据分析的讲解和演示。

3.对实际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疑惑进行详细解答和教学。

拣麦穗(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

拣麦穗(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

拣麦穗(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一、教学目的:1.理解“我”与卖灶糖老人之间的“恋情”,思索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的问题,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美。

2.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写法,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

3.培育理解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及的情感三、课时支配: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简介及背景;学习理解课文,思索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的问题,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美。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漂亮的梦,童年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或多或少的给我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思绪,今日我们来学习张洁的拣麦穗看她给我们展现的又是怎样的童年?(二)研习课文1.速度课文,看看全文三部分的内容各写什么?概述其主要内容。

【1.写村姑们拣麦穗预备嫁妆的幻想及结婚后幻想的幻灭。

2.写天真的我与卖灶糖的老汉的“恋爱”。

3.写我对老汉浓浓的依恋和怀念。

】2.村姑们舍命的拣麦穗,辛勤劳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换取嫁妆,寻找幸福】3.她们的痴想跟她们的现实一样吗?对此她们持什么态度?【“她们会突然发觉那些痴想全都变了味儿”,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和她们所想像的又是多么不同。

“但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也不会过分的哀痛,--向往过的漂亮、幸福的幻想的破灭,给人以难言的、悲凉和苦涩的心情,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她们那种麻木、顺受的姿势,以及她们从今以后不再幻想、也没有幻想的灰暗人生。

】4.文章的仆人公是"我",但是为什么文章开头却由姑娘们写起这为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是给我们交代的文章一个大背景,在这个表面美妙,实则灰暗的背景下,不仅奇妙的示意了世俗婚姻的愚昧和广阔农村妇女在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幸,更哀叹了美妙事物的易逝。

作用:这个背景给全文定下了一个令人难过、惆怅的基调,也为后文写“我”天真的“恋”情作铺垫和衬托。

】5.品读“我”和“老汉”的对话,说说“我”和“老汉”各自的特点。

粤教版选修《幸福从细小处开始》教学设计

粤教版选修《幸福从细小处开始》教学设计

粤教版选修《幸福从细小处开始》教学设计粤教版选修《幸福从细小处开始》教学设计1、从文中细小处感悟幸福。

2、体会自传中富兰克林简朴凝练、准确明了的文风。

3、了解自传的特点,掌握自传的写法。

4、训练学生的“说”的能力——演讲能力“听”的能力——快速捕捉演讲内容的能力。

1、通过同学的介绍了解富兰克林一生的功绩。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章的要点、主旨,把握文章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3、通过将学生习作与本文展开比照,进一步明确自传的写法。

读传记学精神,感受富兰克林的美德,注重细节造福群众,也让自己成就大业。

1、作为传记的学习,有了高一必修2的学习,有了选修9《传记选读》第一单元的稳固,学生已经掌握了传记文学的根本阅读思路和方法。

作为选修课,应在节选的传记文的根底之上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传主的高贵品格。

2、本文的思路清晰、选材精细、文风严谨,对于学生进行自传的创作的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结合本文的特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自传的写作方法。

1、教学重点:(1)从文中细小处感悟幸福。

(2)了解自传的特点,掌握自传的写法。

2、教学难点:了解自传的特点,掌握自传的写法。

传记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传记,感受传主的高尚人格,进而有所借鉴,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因此在进行传记教学的过程中,力求让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从文中感受传主的精神,用传主的精神来鼓励学生。

因此结合选修课的特点,在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传主理解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将对课文的拓展巧妙地转化为听说教学的内容。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较多的传记文阅读,因此对这篇传记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的点拨为辅,在掌握了传主的高尚人格之后,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将以往学过的自传以及自已所写自传展开横向的比照,来加深对自传写法的认识,并通过修改自己的传记来强化对自传写作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CAI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对重点问题的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稳固。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我会爱惜》(粤教版)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我会爱惜》(粤教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我会爱惜》《我会爱惜》是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会做得更好》中的第一课。

本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物品的来之不易,学会爱惜物品,养成爱惜的好习惯。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身边物品的来之不易;2、了解爱惜东西的办法;3、养成爱惜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了解身边使用的物品的来之不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重要意义。

养成爱惜的意识,学习爱惜物品的办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身边物品的来之不易,学会爱惜物品,养成爱惜的好习惯。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了解周围的事物;2、了解如何爱惜身边的物品。

【教学难点】养成爱惜的好习惯。

教师: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素材。

学生:爱惜物品。

一、激趣导入:今天早上同学们有好好吃早饭吗?有没有因为赶时间,不想吃,挑食等原因而把饭剩下了?(引导学生诚实回答)教师总结出: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十分常见,像铅笔,纸张,食物等等,但同学们知道它们来到我们面前要经过多少道工序吗?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我会爱惜》。

教师板书课题:我会爱惜。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来之不易的铅笔:1、铅笔可以说是我们最为常用的物品之一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然后告诉老师铅笔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好吗??2、同学们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对铅笔的认识。

3、老师小结:是的,铅笔主要由外衣和笔芯组成,它们的原材料分别是树木和石墨。

同学们知道吗,一棵树长大要十几年的时间,而石墨则需要千百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

除此之外,还需要经过很多工人叔叔和阿姨的辛勤劳动,然后才能做出我们面前的铅笔。

所以,不要小看这一只铅笔,它也来之不易啊!活动二、其它东西:1、除了铅笔之外,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东西,我们身边还有什么东西来之不易,同学们◆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了解吗?2、同学们积极回答。

3.《拣麦穗》学案(粤教版必修)

3.《拣麦穗》学案(粤教版必修)

3.11 拣麦穗学案(粤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把握作品的语言描写,体会其语言魅力。

2、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纯净朴素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仔细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A、继冰心之后,中国文坛又出现了一位熠熠闪耀的女作家——张洁。

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的文章如一幅“幽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罩于一层由温柔的忧郁和缠绵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有点难以捉摸,却又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洁的散文《拣麦穗》,一起来走进张洁。

B、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原籍辽宁,当代女作家。

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

其中《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她的作品以“人”和“爱”为创作主题,常在文坛中引起争论。

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作者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痴、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2、给加点字注音:拣麦穗.()磕.()碰戏谑.()攒.()歪歪趔趔..()害臊.()山坳.()蹒跚..()..()疙瘩3、解释下列字词:戏谑:步履:蹒跚:约莫:企望:死乞白赖:大言不惭:前仰后合:4、整体感知,梳理结构(1)课文已自然地分成五个部分,请概括这五个部分的大意。

(2)结合文章标题思考:谁拣麦穗?在拣麦穗时她们有着什么样的梦?梦实现了吗?两者对梦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线,暗线)(二)课堂学习与研讨1、精读第二部分,讨论思考问题:课文开头部分写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1)我是怎样的女孩?(2)怎样理解“我”的梦想——嫁给一个卖灶糖的老汉?(3)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4)老汉真是为了要娶“我”吗?怎样理解老汉对我的爱?3、精读第五部分,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那棵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

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三单元 散文(1)11 拣麦穗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三单元 散文(1)11 拣麦穗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

11 拣麦穗设计方案(一)总体设计教材概述《拣麦穗》通过对农村姑娘拣麦穗,“备嫁妆”的描写,及自己与卖灶糖老汉的“感情纠葛”,充分地展现了人间那种朴素的无所企望的令人动容的真情。

文章以微带感伤的情调,从旧时农村姑娘拣麦穗的特定风情写起,描述了两种梦想的破灭:一是姑娘们拣麦穗时生出的对未来生活的种种美梦的破灭,另一个是“我”加入到拣麦穗队伍中所产生的奇特梦想的破灭。

女作家张洁在《拣麦穗》中赋予了一个深远的话题,当一个成年人用浑浊的双眼来回首审视童年的天真、爱的渴望时,是空有幻想,还是执著地追求?是麻木地依顺,还是痛苦地抗争?是伤心地哭泣,还是静心地反思?作者在做着思索、选择,我们也应该去直面、去抉择。

师生共同走近散文的天地,探究课文的思路和作者的主旨,感悟幽远恬淡而深沉的意境。

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语调中所蕴涵的感情。

]2.品味作者含意丰富的语句中流露出淡淡的伤感的散文语言。

而教学难点为:1.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

2.体味散文的思想性、文学性。

思路方法本文采用讨论点拨法、探究拓展法。

1.讨论点拨法。

教读本文,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展开整体感知讨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意;接着展开重点品读讨论,品味含意丰富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赞美的人间纯真的感情;最后是探究升华讨论,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感情基调,学习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的真情付出。

2.探究拓展法。

以学生自行探究为主,力求从课文写作技巧出发向纵横拓展,力求从学习理解向迁移运用转化,从而达到提高思维层次、增强学习能力、完善学习素养的目标。

教学设想:了解作家作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理解作者的感情基调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对人间纯真的感情的赞美;师生共同研习课文,分析文章的主旨。

拟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维目标1.学习本文在表达情感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2.初步掌握学习散文的方法。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1 11 拣麦穗》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1 11 拣麦穗》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拣麦穗》教学设计张洁教学者:胡丹一、教学目标:1.细读课文,把握作品的内容,体会其纯净朴素的语言魅力。

2.赏析景物、人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及深层意蕴,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4.仔细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提升学生的精神审美层次。

二、教学重难点:1.把握作品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语言魅力,学习作者运用的二元对立的艺术技巧2.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的对至真至善的人性美的追求,丰富自身的精神情感世界。

三、教材分析《拣麦穗》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散文单元中的基本阅读篇章。

阅读这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文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赏析能力,帮助学生充实精神情感世界,丰富他们的内心。

四、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进入高中,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审美赏析能力有所提升,但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而散文教学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赏析能力。

通过前面学习的《荷塘月色》以及《冰心散文两篇》,学生已经能够细读文本,捕捉文本中的细节,从而探究出蕴含其间的丰富情感。

所以这一篇《拣麦穗》也可以算作是对前面教学的学以致用。

在这里,我主要运用的是文本细读法,学生应该能够达到预想水平。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细读法、合作探究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拣麦穗张洁一、导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十分微妙的,尤其是爱情,“只是在人群之中多看了你一眼,就再也忘不掉你颜容,”在我们的思维中,爱情似乎应该发生在两个年龄相差不大的才子佳人、俊男靓女身上。

当我们看到梁山伯与祝英台,林黛玉和贾宝玉,我们情不自禁地会肯定他们的爱情的美好。

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爱情:【放映视屏《老少恋》】还有我们熟悉的:【PPT放映图片】82岁的杨政宁和小他54岁的翁帆;台湾“爷孙恋”主角李坤城和林靖恩;还有李宗仁和27岁的胡若梅……师:这些灿烂的爱情之花开在了堪称“爷孙”辈分的这样两个人物身上,这样的情感爱恋,我们称之为什么呢生:“忘年恋”、“老少恋”师:非常正确。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1 11 拣麦穗》6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1 11 拣麦穗》6
2、老汉对“我〞的感情
〔1〕老汉的身份证
〔2〕品读21-38段,找出老汉对“我〞称呼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娃——小媳妇——不再叫“我〞小媳妇了;老汉对我的呵护、尊重。
3、“我〞与老汉之间为何能建立这段感情?
明确:抓住“情感需求〞分析。拓展阅读?挖荠菜?
4、“小火柿子〞寄托了“我〞怎样的感情?
明确:抓住“深深的依恋〞分析;手法——比照,乐景衬哀情
1、“我〞对老汉的感情
(1)品味“我〞与二姨的对话
快速阅读14-18段,分析“我〞的形象特点。
明确:抓住关键词“大言不惭、突然、生气〞,表达了“我〞天真、童言无忌、单纯
(2)品味“我〞与老汉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24-35段,找出表达“我〞形象特点的词句一一赏析。
明确:面对老汉说自己“该进土了〞,“我〞着急了,犯愁了〔心理描写〕,“你莫死啊〞〔语言描写〕,“拧成了疙瘩〞,“皱巴得像个核桃〞〔神态描写〕
广州市培正中学公开课教学设计表
学科:语文教师姓名:何洁茵职称:未定级
授课班级:高一1班授课时间:2021年10月25日〔星期二〕
主讲课题
爱是不能忘记的——从?拣麦穗?中寻找爱
课型
新授课
研讨主题
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模式
方案学时
1学时
课标要求和
教学目标
1、语言:理解“拣〞和“捡〞的区别及其在标题、全文中的作用;
2、文章:整体感知文本,明晰文章思路“追梦〞到“丢梦〞;
3、文学:通过代入情景,分角色朗读,并品析关键词,从而把握“我〞和卖灶糖老汉的形象特点,体会一老一少之间纯真、朴素,“没有任何企望〞的爱;
4、文化:回忆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温情故事,感受人性中的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些朴素的爱情[图]
评论(0)发表时间:2006年11月9日13时8分
他每次去开会的时候,回来都会带三块粮,两块给孩子,一块给妻子,就是这样。

他去开会的那天,从早到晚他都在会场。

他开了一天的会,晚上又去出席一个招待外宾的宴会上他突发脑溢血,就再也没有回来。

他死了以后妻子在他的身上摸到了三块水果粮,就是他预备带回家给妻子和小孩吃的。

”那是1953年的事,那时,一块糖给苦难人生带来的安慰是不容低估的。

他去世之后,妻子的生活中也曾有过异性的倾慕,但是,看到到处都是他的痕迹的家,她就明白了她永远不可能停止对他的思念。

他的名字叫叫徐悲鸿,我是在他去世后在一篇文章里读到这事个故事。

他一年前被确诊了食道癌。

生命的最后几天,他不能言语,也不能进食任何食物.弥留之际他却突然清醒,叫开床边所有的人,只留下相伴几十年的妻子.他从床底下颤抖的拿出两千元钱,递给妻子说:以后我不能照顾你了,你要照顾好自己.这是我积攒下来的,你收好,以后给自己买点好吃的,不要告诉别人。

物质丰富的时代,二千元就算是贫寒的家庭也不再是大财富,但二千元却会给失去老伴的妻子孤寂的余生无尽回忆的温暖。

他是我的远房四叔,前些日子去世,我从母亲平静的叙述里听到他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