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心理学中性格与成功的关系
心理学中性格与成功的关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良好的性格是获得成功的前提。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理学中性格与成功的关系,欢迎阅读!心理学中性格与成功有什么关系?以前曾有心理学家对1500名天才儿童进行了3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这些儿童并不是都能有所成就,有20%的儿童在幼儿期智商很高,但成年以后没有什么成就。
与那些成功者相比,其差距不在智力方面,而在非智力因素的个性品质上。
例如,缺乏上进心、主动性、自觉性、勇气、毅力等。
所以,意志和性格是成才的重要因素。
但是,有些父母更重视孩子身体素质和智能的培养,给孩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和学习条件,却忽略了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也不了解培养哪些个性品质对孩子的成功至关重要。
不少孩子身上已经表现出懒惰、自觉性差、依赖性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意志薄弱等,尽管他们很聪明,但学习效果并不好。
应当培养孩子哪些优良性格呢?一、求知的兴趣。
即有稳定的注意力,对学习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和恒心。
二、愉快的情绪和活泼的性格。
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表情活泼。
面部表情丰富生动,说话有时伴有手势。
2.语言活泼。
口齿清楚,喜欢对人说话、讲故事、讲见闻、背诗、唱歌、表演等。
3.动作活泼。
喜欢参加运动和文娱活动,爱做游戏。
4.感知活泼。
善于观察事物,记忆力好,善于模仿。
5.思维活泼。
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事物,喜欢认字和读书,爱提问。
6.双手活泼。
爱劳动,喜欢动手操作。
三、友爱、合作和同情心。
善于和别人相处,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关心别人,助人为乐。
四、独立性。
能够独自睡觉、吃饭、玩耍、穿脱衣服、洗手、洗脸、收拾玩具等,不依赖父母,会和别人交朋友。
对照以上的标准,我们不难发现,有些父母在许多方面做得很不够,例如,孩子对某种活动很感兴趣,但父母却嫌费时间,嫌天气热,怕累着孩子等等。
这样,孩子怎能培养出毅力和恒心呢?有些父母怕孩子出危险,或者忙于自己的工作,很少让孩子外出,孩子就没有机会观察大自然,增长见识。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教师资格证心理学是指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证之前,接受心理学相关知识和培训,以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一种认证方式。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
一、增强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着重强调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教师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所需要的稳定情感、坚韧意志和健康心态。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有效地应对教学中的困难和压力。
心理素质的提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教师成长的基础,也是教师成功的关键。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还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此外,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还能帮助教师了解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因此,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对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合理安排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还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学生评价和反馈,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它能够增强教师的心理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人格与成就动机的相互关系
人格与成就动机的相互关系近年来,研究人员们对于人格和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
人格是个体固有的心理特征,而成就动机是驱使个体追求卓越和成就的内在动力。
本文将探讨人格与成就动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人格和成就动机的定义及特点人格是指个体在长期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成就动机是个体基于内在欲望和追求卓越的动力,致力于实现个人目标和取得成就。
人格和成就动机的形成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经历等。
二、人格对成就动机的影响1. 内外倾性格对成就动机的影响内外倾性格是人格中的两个重要维度,它们对于成就动机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
外倾性格的个体更倾向于追求社会认可和外部奖励,从而更容易激发成就动机。
而内倾性格的个体更注重内在奖励和个人满足感,因此他们的成就动机更多源于内部驱动力。
2. 自我效能感对成就动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于自己能力评价的信念。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容易对成就感到自信和动力,从而更容易表现出强烈的成就动机。
相反,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往往对成就抱有怀疑和不确定心态,缺乏追求成就的动力。
3. 人格特质对成就动机的影响各种人格特质对成就动机的影响不尽相同。
例如,外向性格、谨慎性格和完美主义特质与较强的成就动机呈正向相关;而神经质和消极情绪特质与较弱的成就动机呈负相关。
这些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对个体对成就的追求和动力产生重要影响。
三、成就动机对人格的塑造成就动机的强弱和表现形式也会对个体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一个有强烈成就动机的个体往往具备坚韧、自律和乐观等积极的人格特征。
成就动机可以促使个体不断地努力、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并对人格发展起到塑造的作用。
四、影响人格与成就动机关系的因素1. 社会文化环境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于人格和成就动机的培养存在着差异。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期许会影响个体对成就的评价和动机的产生。
教师的职业幸福与心理健康
•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 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 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 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 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 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 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 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 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 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 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 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 疑、嫉妒、憎恶等)。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 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而且 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 心理健康的人从事某种活动一般能达到比 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 发展。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 不能充分发挥潜能,不能达到理想水平, 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 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就意味着他的心 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中。
• 积极研究学生,形成对学生的正确认知, 是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学生是教师的合 作伙伴,人性假设,性善论 • 反思研究教师工作,提升自身素质,取得 职业成就。做功、说功、写功
温馨告知:真的不能再生气了
• • • • 花是浇死的,鱼是撑死的,人是气死的 1、经常,自己找气生的人,即小心眼,如林黛玉,一般活20-50岁; 2、经常受别人气的人,叫佣人,一般活到50-60岁; 3、经常自己生气,也常气别人的人,叫俗人,如普通百姓,一般活 60-70岁; • 经常叫别人生气,自己去不太生气的人,叫伟人,如毛泽东,一般活 80岁左右。 • 5、不论别人怎么气你也能淡然处之,叫高人,如朱德、邓小平,一 般活90岁左右。 • 6、从不气别人,自己也不生气,叫真人,如孙思邈、张学良,一般 能活百岁或以上。结论:百病皆生于气。方法:倾诉、回避、运动、 娱乐、想得开、自己想适合自己的方法、换位思考、放得下,提高境 界
幼儿园老师的心理健康和自我成长
幼儿园老师的心理健康和自我成长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园老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不仅仅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还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健康和自我成长。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老师的心理健康和自我成长展开讨论,以探索这一重要课题。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稳定的能力。
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心理健康是能够有效应对幼儿的情绪波动和教学压力,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2.心理健康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老师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和陪伴者。
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对孩子的影响力。
一个心理健康的老师能够更好地与孩子们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联系,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三、自我成长的必要性1.定义自我成长是指个体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对生活的认识,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生活目标。
2.自我成长对幼儿园教师的意义幼儿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
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支持和指导。
四、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的关系1.相辅相成心理健康和自我成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只有在心理健康的状态下,幼儿园教师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
自我成长可以促进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也是自我成长的保障。
一个心理健康的老师会更有动力和精力去追求自我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五、心理健康和自我成长的培养和促进1.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幼儿园老师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和合理的运动,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消除工作压力。
2.及时排解情绪面对教育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幼儿园老师需要学会及时排解情绪,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3.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定期参加相关的教育培训和学习,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成长的机会。
4.与同事交流与同事共享工作心得和压力,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合作氛围,同时也是一种心理健康的排解方式。
教师教育心理
教师教育心理教师教育心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
它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也有直接影响。
因此,了解和研究教师教育心理对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教师教育心理。
一、教师教育心理的重要性教师教育心理对于师生关系的建立、课堂管理、教学效果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教育心理包括了教师的情感态度、责任心等,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其次,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也会对课堂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以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此外,教师教育心理对教学效果也有直接影响。
教师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将直接反映在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上。
二、教师教育心理的构成要素教师教育心理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的情感态度、自我价值感、教学动机以及教学责任心等方面。
首先,教师的情感态度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好感、尊重、关心等情感体验。
教师应该以爱心对待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自我价值感是教师对自己教育工作的内在评价和态度。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再次,教学动机指的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内在动力和目标。
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教育事业追求和对学生发展的渴望。
最后,教学责任心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负责任的态度。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
三、提高教师教育心理的方法要提高教师的教育心理素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教师工作压力大,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因此需要学会合理调解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影响到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再次,教师应该与同事和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全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精编
学与教的心理学复习资料皮连生主编第五版全册资料重点精编呕心沥血-值得下载第一章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学习目标:教师的认知特征、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及其启发。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及其启发。
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差异的表现及其启发。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与新教师成长的关系。
第一节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1、(p4)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教师心理品质预期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问卷调查相关研究实验研究)2、(p5)教师应怎样承担以上角色?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团体领导者, 纪律维护人,以及家长的代理人和模范公民。
3、(p6—p7)教师的认知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1)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智力并无显著相关。
(2)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著相关。
(3)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4、(p7)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5、(p7—p8)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成就之间的关系:(1)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教师心理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阶段特征存在着相互的作用。
(2)要深入探索教师的特征怎样影响其事业成就,还应更进一步从师生相互作用的角度开展广泛研究。
6、(p8)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1)罗森塔尔等人的测验(1968年)“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际是普通的智力测验)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后人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学习潜力的推测,二是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3)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
(4)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一定能实现自我应验的语言效应。
7、(p9)效能:是个体对通过个人努力所能获得的结果的预期。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五章
(1)与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只是突出了课的主要步骤和
教学内容,幵未涉及一些绅节。 (2)与家型教师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能根据学生的先前 知识来安排教学迚度。他们认为实斲计划是要靠自己去发 挥的。因此,他们的课时计划就有很大的灵活性。
第二节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
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在备课时,与家型教 师会表现出一定的预见性。他们会在头脑中形 成包括教学目标在内的课埻教学表象和心理表 征,幵丏能预测执行计划时的情况。而新教师 则认为自己丌能预测计划执行时的情况,因为
为一个良好的课埻管理者。
第三节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二)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站稳了脚
跟)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
上,即迚入了关注情境阶段。此阶段教师关心
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埻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
诸如班级觃模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 是否充分等不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第三节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例:2、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某
教师在课埻教学中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
生成绩的关注上。据此,这位教师的成长可
能处在( )
A、关注生存
C、关注学生 答案:B
B、关注情境
D、关注自我感受
第三节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二、教师成长不发展的基本途徂
教师成长不发展的基本途徂主要有
两个斱面:
一斱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
第一节 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不职业成就乊间的关系 教师的人格特征即教师的个性品质戒者说个 性心理,简单地说包括教师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 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知识点
1、试述高中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2、简述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
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3、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4、简述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5、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
有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6、简述合作学习及其特征。
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
其特征:(1)分工合作;(2)密切配合;(3)各自尽力;(4)社会互动;(5)团体经历。
7、简述个别化教学及其环节。
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其环节:(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
(2)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
(4)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
8、简述群体规范形成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相互影响阶段,每个成员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评价与判断。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影响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影响教师资格证是一种专业教师资格认证证书,它是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教育行为方面的评估和认证。
心理学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部分,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一、了解学生心理状态,促进个性化教学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运用心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解释和指导人的行为。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心理学部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
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采取合适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因此,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的学习使得教师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教育服务。
二、培养教师的教育情感教育情感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的情绪状态和情感表达。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的学习能够帮助教师培养并提高自身的教育情感。
通过对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和需求,增强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互信和理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教育情感的培养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处理教育过程中的情绪困扰和挫折感,保持专业的态度和积极的情绪状态。
三、提升教师的教育沟通能力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的学习还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沟通能力。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和学生、家长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而心理学的学习能够帮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的思维方式和沟通规律,从而提高自身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通过合适的语言和技巧,教师能够更加清晰地传递教育内容,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并积极回应和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四、促进教师自我成长与发展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水平,还可以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通过对心理学的学习,教师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和动机,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成长进行规划和引导。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 (二)早期学习研究的三种范式
• 人类联想学习研究 • 主要以动物为被试的条件反射研究 • 动物和人的认知研究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研究概述
• (三)早期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 条件的争论
• 学习理论 • 1、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饿猫打开迷笼的
得的素质的个体差异 • (三)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素质的教育
第二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及其教育含 义
• 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1、认知发展观: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 2、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
形式运算
• 3、影响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与习得经 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化
• 5.社会生活方式说
• 斯普兰格 • 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
型、宗教型六类
(三)性格的性别差异
• 性度 • 《性别差异心理学》 • 男性更具攻击性; • 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解决复杂的、需要摆
脱定势的问题。
(四)性格差异的鉴定
• 1.自陈测验 • 2.投射测验
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 威廉·詹姆斯 • 马什 • 沃尔福克
三、个体社会化与人格发展
• (一)个体社会化的含义 • (二)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 1、儿童社会化 • 2、青年社会化 • 3、继续社会化 • 4、再社会化
(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
1、家庭教养模式 • 2、学校教育 • 3、同辈群体
第三章 学生的个别差异
• (二)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 布卢姆——掌握教学
• (三)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 斯金纳——程序教学
• 程序教学与行为矫正(强化、不予强化、惩罚的运用)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一、引言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
而教师资格证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论述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
二、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对教师的自我认知的影响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帮助教师从心理层面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促进教师的自我认知。
通过心理测评和反思,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和兴趣进行定位和评估,了解自身的潜力和不足之处。
这种自我认知的提升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至关重要,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并通过专业学习和培训填补自身的不足,使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三、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对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纷繁复杂的需求、与家长的沟通等。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帮助教师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些压力。
通过情绪管理培训,教师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状态,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教学和教育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挑战。
四、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对教师的教育态度的影响教师的教育态度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通过培养教师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意识,促进教师的教育态度转变。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通过培训和课程设置,帮助教师从替代性教育到发展性教育的转变,从追求学科知识的传授到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转变,使教师具备更加科学、人性化的教育观念和态度。
五、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培训,帮助教师掌握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和技巧,如个别化教学、合作学习等,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对教师的职业发展的影响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
职教师生心理健康正相关论文
关于职教师生心理健康正相关的分析与探究[摘要]:心理学上曾对教师的人格特征和认知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作了相关的研究。
研究表明,教师的智商和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虽不无关系,但教师的人格特征却更能影响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个性。
教师的人格品质、行为方式、情绪状态等方面,都会成为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而且学生的这种学习和模仿是潜移默化的。
[关键词]:职教心理健康正相关影响随着注册入学等新政策的出台,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正在逐步的深入。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日益多元化,成分相对的复杂。
这其中包括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务工子女,甚至还有大学毕业生。
在这个群体中,中考失利的学生占绝大多数。
相对同龄的孩子,他们身上较多的存在心理承受能力偏弱,情绪复杂敏感,思维方式偏激,家庭教育缺失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伴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职教学生数量高于普通高中。
如果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得不到及时纠正,很可能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学生在职教学习和生活期间,正处在生理急速发展和心理尚未成熟的阶段,受其认知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的限制,教师自然的就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
学生往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心理特征对教师的心理品质进行筛选,剔除并排斥认为不适宜自己的教师,而吸纳并喜欢与自己相近的教师,从而形成与教师相类似的心理品质。
所以说,一个教师的健康心理状态会深刻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恰当教育行为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者,起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反之,观念落后和采取不恰当教育行为的教师就会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阻碍者,起着消极的破坏作用。
即职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是正相关的关系,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性品质方面我们往往见到或经历过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兢兢业业、诲人不倦的付出了很多,却并没有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和尊敬,反而遭到他们心理上的反感与排斥,常常抱怨教师不尊重他们;教师感到尴尬委屈,责怪学生们不理解自己的用心良苦。
2018南昌红谷滩新区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8南昌红谷滩新区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教育学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观点不包括()。
A.神话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产起源论答案是D,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起源。
教育起源学说包括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因此本题选D。
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教育,表述不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立太学为最高教育机构B.隋唐时期建立完备的官学体系“六学二馆”C.宋朝主要的教育内容为“四书”“五经”D.清朝出现“八股”,并成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答案是D,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教育。
明代出现“八股”3.学记》云:“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反映了古人()的教学原则A.教学相长B.长善救失C.启发性D.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答案是D,本题考查的是《学记》的教育思想。
题干中古文的意思是:大学的教育,要让学生时时练习,一定要用先王正典进行教学,休息的时候也有平时学习的东西。
强调课内教学与课外练习相结合。
因此本题选D。
4.关于人的身心发展,孟子讲“万物皆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这是()的观点。
A.内发论B.外论C.动因论D.综合论答案是A,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动因。
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来源于内部动力,强调遗传的作用。
孟子是典型的内发论代表人物。
因此本题选A。
5.人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原则。
A.循序渐进B.针对性C.因材施教D.特殊性答案是C,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既有个体差异又有群体差异,因此教师应当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因此本题选C。
6.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者是()。
A.舒尔茨B.格赛尔C.威尔逊D.高尔顿答案是A,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舒尔茨在1960年提出人力资本学说,其中心论点就是,人力资源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
因此本题选A。
心理健康对教师的意义重大作用
心理健康对教师的意义重大作用教师的心理状况将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1、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
如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
现在,有的教师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苦口婆心,竭尽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要么我行我素,把教师的话当耳边风,要么阳奉阴违,使教师难以下台,这里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教师心理素质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过: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的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
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而是否产生师生对立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学生能否得到正确引导和转化,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2、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的性格正在形成过程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成人,是参照,是榜样。
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
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3、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六、七个小时。
在学校中教师是当然的主导者、支配者,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
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
学生的害怕、说谎、违抗等心理失调的原因之一,是与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有关。
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4、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讲的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心理(教育心理学)
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教师的人格特征即教师的个性品质或者说个性心理,简单的说包括教师的气质、 性格和能力。 教师的人格特征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 (1)教师的热性和同情性; (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3)教学反洗的过程,科顿等人在1993年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的框架,描述了 反思的过程: 教师选择特定问题加以关注,并从可能的领域,包括课程方面、学生方面等,收 集相关问题的资料。 教师开始分析收集来的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表征,以理解这一问题。 一旦对问题情境形成了明确的表征,教师就开始建立假设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 并且还在内心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 考虑过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行动计划。当这种行动在观察和分析 是,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 教师成长的历程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 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的三个阶段。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察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组织化观摩是有计划、有目的 的观摩,一般在观摩之前制定较详细的计划,确定观察的主要行为对象、角 度以及观察的大致程序,也可以进行有组织的讨论分析。 2、开展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到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 程教学,也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在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 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3、进行专门训练
• 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期望是教师基于学生已有的智力、学业或品德水平等方面的评价,表现出 的对学生未来可能达到的水平的估计。 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语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较硬, 也有人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教育心理学第15章知识要点
第十五章教师心理1、反思教学、微格教学的概念2、教师的期望效应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4、教师的成长阶段第一节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一、教师的角色与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一)知识传播者(二)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三)榜样和模范公民(四)教学的研究者二、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一)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智力与知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所以说,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二)教师的监控能力与职业成就的关系、1、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前计划与安排2、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3、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调节、修正教师的监控能力是其教学能力的核心。
(三)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教师人格是指以教师角色为其重要的社会角色的教师主体,在其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履行角色责任和义务中自觉形成的相应的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之总和。
关于教师人格的作用,被广泛接受的是乌申斯基的观点“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还有的研究认为,教师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阶段特征存在着相互作用。
加涅的研究指出,对知识具有浓厚兴趣并以追求知识获得满足的学生同以追求教师认可来获得满足的学生不同,他们喜欢的教师与教师的热情程度无关。
(四)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职业成就的关系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三、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
教师心理健康与专业发展的关系
2019年17期┆39管理方略教师心理健康与专业发展的关系肖淑兰 姚 才摘 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职业行为偏差;人际关系障碍;教师工作的成就感很难及时获得,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没有严格的界限。
我们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能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会使教师心理更健康。
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关键词: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也不例外,在教学工作中也会产生一些心理健康的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能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会影响教师心理健康。
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产生了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学的工作。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职业行为偏差。
社会、家长寄予教师过高的期望,赋予教师太多的角色,以至使教师产生角色冲突,从而引起了心理问题,产生压抑、偏激或悲观等不良情绪。
中小学教师处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夹缝中,腹背受敌,尴尬不堪。
其次,人际关系障碍。
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不是与同事发生纷争,就是与学生产生对抗,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久而久之使这些教师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恣意发泄,借题发挥,造成人际环境恶化,这种恶化反过来又刺激不良情绪的滋生与蔓延,以至形成恶性循环。
再有,教师工作的成就感很难及时获得,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
许多成果的“无形性”,使教师或多或少模糊感到他们的工作是一个无底洞,似乎永远做不完,永远看不到尽头,从而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甚至对教师职业失去兴趣和信心,精神不振、不求上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第一节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PnbspP P A title=考试吧教师资格论坛 href=forum-296-1.html target=_blankUBFONT color=#0000ff更多信息请访问:考试吧教师资格论坛FONTBUAP PSTRONG 一、教师心理概述STRONGP P 一教师素质P P 教师素质指教师稳定的职业品质。
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师资训练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
它主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个性修养、职业道德、知识水平、教学经验、组织能力、行为效能等方面。
P P 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P P 教师的基本素养主要与教师的教育观念、个性品质、知识基础、教学能力、.教育行为、职业道德有关。
P P 1.正确的教育观念P P 教育观念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
这里仅就与学生健康成长存在密切联系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的问题加以阐述。
P P 1正确的教师观P P 当代教师必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组织者,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身心素质和全面发展。
P P 2正确的学生观P P 正确的学生观是指对学生有一个科学而客观的看法。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正确认识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
既要珍惜学生的向师性,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
②正确认识学生的能动性和可塑性。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是激励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教师留给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教师正确的学生观的核心内容。
③正确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发展潜力。
要侧重于从因材施教的角度看待个别差异,从提高基本素质的角度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使学生的自身潜能得到有效挖掘。
P PNextPageP PnbspP P 2.良好的个性品质P P 从教师的职业特点来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个性品质:P P 1对教育工作怀有浓厚的兴趣P P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活动的心理倾向。
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是其创造性地完成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
P P 2牢固确立先进价值观的主导地位P P 价值观或价值取向是个性品质的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决定着一个人对事物、对社会的基本态度,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向。
优化教师的价值取向,牢固确立以集体主义为特征的先进价值观的主导地位,这是确保教师良好素质的根本要求,也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
P P 3良好的性格特征P P 教师理想的性格主要有:①平易近人②没有偏心③关心同学④态度认真⑤要求严格⑥颇有耐心⑦言行一致⑧朴素大方⑨开朗活泼⑩品德高尚。
P P 3.高尚的职业道德P P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在其所从事的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具有社会道德意义的行为规范。
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核心、对学生的热爱以及与同事之间的友好协作。
P PNextPageP PnbspP P 4.深厚的知识基础P P 知识是教师生存的基石。
没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无法胜任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
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基础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P P I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P P 2广博的知识领域P P 3必备的教育科学理论P P 4丰富的个体实践知识P P 具有个体实践知识的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以下特点:①自动化水平高②关注教学情境③有灵活的应变能力④能创造性地处理问题
⑤能合理、一致、有意义地解释课堂教学模式⑥具有审慎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虽然不是所有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能获得丰富的个体实践知识,但没有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是不可能形成个体实践性知识的。
P P 5.较高的教学能力P P 教师较高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P P 1敏锐的观察能力P P 2较强的言语表达能力P P 3灵活的组织教学能力P P 4把握时机进行教育的能力P P 5一定的知识创新的能力P PNextPageP PnbspP P 6.适宜的教育行为P P 教育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
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教育行为的适宜性、示范性。
教师适宜的教育行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P P 1形成民主的管理风格P P 教师的管理风格直接关系到学生集体的风气。
在教师的管理风格中,经常出现干涉型、放纵型两种弊端。
民主型管理风格的核心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P P 2合理地运用规则与惩罚P P 在班级管理中,规则是必不可少的,应该由师生共同遵守,允许学生参与制定和监督执行。
规则或纪律具有强制性,但这种强制也必须建立在对人的尊严和人格尊重的基础上。
P P 3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的作用P P 教育机智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判断、果断处置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教育行为。
它是教师工作具有创造性的生动体现。
是教师良好素质的综合反映,是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教育技能、良好的人格修养共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表明,教育机智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P PNextPageP PnbspP PSTRONG 二、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STRONGP P 一教师角色P P 教师角色,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
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P P 二教师角色应具有的特征P P 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诸种角色。
P P 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如果他们把教师看成是模范公民,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的代理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特征。
P P 总之,学生喜欢的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一般公民需要的良好品质,而且需要具备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特殊品质。
P P 三教师的角色形成P P 教师的角色形成,是指个体逐步认识到教师的职业角色及相应要求,通过实践将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予以内化,形成相应的心理特征和能力的过程。
这一过程有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
P PNextPageP PnbspP P STRONG 三、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STRONGP P 一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P P 在智力与知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所以说,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P P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
系P P 教师人格是指以教师角色为其重要的社会角色的教师主体,在其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履行角色责任和义务中自觉形成的相应的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之总和。
P P 关于教师人格的作用,被广泛接受的是乌申斯基的观点“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P P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
P P 还有的研究认为,教师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阶段特征存在着相互作用。
加涅的研究指出,对知识具有浓厚兴趣并以追求知识获得满足的学生同以追求教师认可来获得满足的学生不同,他们喜欢的教师与教师的热情程度无关。
P PNextPageP PnbspP P STRONG 四、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STRONGP P 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
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这种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即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
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P P 但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的心理因素。
P PSTRONG 五、教师威信STRONGP P 一含义P P 教师威信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P P 教师的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地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P P 二教师威信的形成P P 教师威信的形成过程是由“不自觉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
P P 三教师威信的内容P P 1.人格威信: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威信的重要来源。
P P 2.学识威信:教师应该有韦富的人文知识素养。
P P 3.情感威信:师生府建立信赖感和亲切感。
P PNextPageP PnbspP P 四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P P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P P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P P 3.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P P 4.
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P P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