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
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是一种关注物质世界和物质现象的哲学观点。
唯物主义以物质及其运动为世界的根本实在与基础,强调人类思维和意识的基础是物质的。
唯物主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时期。
早期的唯物主义者如泰勒斯、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西曼德等认为物质是存在且持续变化的基础。
这些早期唯物主义者重视观察和经验,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并通过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来解释世界的现象。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一位重要的唯物主义者,他提出了原子论,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
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的运动是由于原子之间的碰撞和运动。
他还强调人类的感觉和认识是通过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德谟克利特的唯物主义观点对后来的唯物主义有重要影响。
在哲学史上,马克思主义是最具代表性的唯物主义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而意识和思维则是物质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社会的决定作用,即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并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唯物主义在西方哲学中也有其代表性的学派,如伽达默尔的实证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实证主义强调经验和观察作为科学知识的基础,强调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和实验。
精神分析学则从心理学的角度探寻人类的意识和行为,强调生物学和社会经验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对物质的重视和强调,以及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认识。
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思维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这种观点对于研究和认识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唯物主义的兴起反映了人类对客观实在的渴望和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
总而言之,唯物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一种重要观点,强调物质世界和物质现象的重要性。
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到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观点一直对人类认识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物质的存在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为人类对世界的研究和理解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历史唯物主义之人生观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为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强调人的主 体性和创造性,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 的思想资源。
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
形成阶段
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他们提出 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基本原理。
人的本质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体现了人的本 质。
人的价值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个人价值是指个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看法和追求,而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 贡献和意义。在历史唯物主义中,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个人价值的实 现离不开社会价值的实现,而社会价值的实现也需要个人价值的支持。
社会参与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进步 贡献力量。
社区建设
发挥个人特长,参与社区服务,共建和谐社区。
公益事业
关注弱势群体,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公平正 义。
国家层面的应用与推广
政策制定
将历史唯物主义应用于国家政策制定,确保政策符合 社会发展规律。
教育普及
加强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具有正 确人生观的人才。
关注社会发展动态
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和趋势,把握时代 脉搏,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通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培养社会责 任感和奉献精神,实现个人价值与社 会价值的统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的主体是人,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同时它也强调社 会结构与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对社会存在具有能
历史唯物主义与“决定论”
历史唯物主义与“决定论”历史唯物主义与“决定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社会运动中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关系。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和决定论的概念、基本观点和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哲学观点,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变革所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将社会发展看作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动力和规律。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还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总结了一系列的理论,比如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等,这些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下成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提出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理论,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
而“决定论”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具体表现,它是指一种认为社会发展及个体行为和意识是由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所决定的观点。
决定论首先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和规律性,人的行为和思想是由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所决定的,个体的意识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受自由意志支配的,也就是说个人的生活和行为是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决定的。
决定论还关注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其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它不是任意的或偶然的,而是受到一定的客观因素所制约和影响的。
历史唯物主义与决定论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和互补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出发,强调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的必然性,而决定论则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和规律性,个体的意识和行为是由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所决定的,二者共同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之间的关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
理解马克思的历史观念——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性变革我们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适应时代的历史的真理,是时代所要求的全新的历史哲学,但这里有一个亟待澄清的问题,因为历史唯物主义在批判其它的历史哲学之后而又把自己也视为一种历史哲学的话,这就有必要弄清作为一种全新的历史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什么样的概念。
威廉姆·肖在其著作《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中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放在一个等同的意义上来看待;国内学者庄国雄、涂成林、郭艳君等人在他们的研究中也把历史唯物主义视为一种新的历史哲学。
[9]但是,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历史哲学已经具有了完全崭新的内涵,它已不再是思辨的历史哲学体系了;它也不再局限于认识论上的探讨。
国内学者刘福森教授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为实践行为提供理论知识的“历史科学”,而且它也是作为历史观、从而也是作为世界观出现的。
[10]本文据此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内涵需要从三个层面上来理解。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是在作为“历史科学”这一层面上来理解的。
作为“历史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以科学的方式来研究历史,它以事实为根据进行科学的描述,它的任务主要是揭示对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人们的实践行为提供参考与依据。
“历史科学”是以事实为依据得出自己的结论,其真理性的证明依赖于事实的证明,它是科学实证的知识。
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规律”等等。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首先属于“历史科学”,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地使历史研究达到了科学的水平。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是作为历史观现身的。
作为历史观的历史唯物主义旨在于对历史事实做出合理的理解与解释。
作为“历史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只是描述历史事实,而在理解历史事实的时候、在实际阐述资料的时候,困难才开始出现。
这些困难是“历史科学”无法解答的。
因为在这里我们直接面对的不再是历史事实而是一系列“历史问题”。
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
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这三个概念各自独立,但也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基本唯物主义观念。
通过对这三个概念的内涵进行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进与发展。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论,它包含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矛盾运动的普遍性以及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等基本原则。
由于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其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
哲学家黑格尔对辩证法的探讨、赫尔岑对自然界矛盾发展的研究以及费尔巴哈对人类历史的批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他们的作品中进一步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丰富了它的内涵。
马克思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性和实践性。
他提出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认为整个人类历史都是物质生产和社会关系发展的历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这个决定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马克思还指出了矛盾运动的普遍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20世纪,列宁进一步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列宁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全面冲击,引起了辩证唯物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
同时,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史考察与审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著作中,他们主要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马克思还预测了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进一步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中国哲学中的历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哲学中的历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哲学作为一门古老而丰富的思想传统,自古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历史观和历史哲学而闻名于世。
历史观是指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它不仅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意识形态,还能够为人们提供对历史现象进行解释和评价的理论依据。
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中国哲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思想,强调了在历史发展中物质和社会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本文将就中国哲学中的历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探讨。
首先,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历史的看法主要围绕着循环观念展开。
他们认为历史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个体生命有着相似的规律。
这种历史观在《易经》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易经》将宇宙演化分为了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循环过程,揭示了人类历史的无限复杂和变化。
同时,作为思想的源头,儒家思想也对历史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
儒家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的,必须以人的修养和德行为基础,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中国哲学中的重要理论思想,强调了历史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成果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对中国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开始从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群众的觉醒、政治制度等方面来解释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
例如,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中国社会的矛盾和变革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各种社会矛盾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中国的革命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此外,中国哲学中的历史观还包括了宇宙观和人类观的元素。
宇宙观认为人类社会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历史发展是宇宙发展的一部分。
例如,道家认为宇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历史也是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人类观则关注人的活动和选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墨家强调爱人如己、兼爱万物,强调人伦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人的行为和选择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结起来,中国哲学中的历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在强调历史发展的循环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注重了历史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它是一种关
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哲学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
动的,是由阶级斗争的发展推动的,是由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动着社会前
进的无限循环,是一个不断革新着社会形态的历史进程。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的。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随着生产
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变革,从而推动了社
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这种阶
级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更替,推动了
社会的发展。
再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历史的进程中,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更替,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哲学观点,它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阶级斗争和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现实主义理论哲学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
新现实主义理论哲学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新现实主义理论哲学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导论:近年来,新现实主义理论在哲学界备受关注。
它以其对现实的关注和批判,试图超越现代哲学对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偏重,从而成为一种新的哲学潮流。
然而,对于新现实主义理论的诸多观点和假设,我们仍需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其进行评析和批判。
第一部分:新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新现实主义理论认为,人只能通过感知和经验世界来认识现实,而不是通过内心的斟酌或自我的建构。
它强调人与世界的直接关系,主张直接、非中介的感知和接触现实世界。
其次,新现实主义理论追求一种全面而具体的概念,试图拒绝抽象的理论建构和思辨的哲学方法。
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新现实主义推崇实在的真实性和可触摸性。
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对新现实主义理论的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历史演进和社会变化的客观规律性。
它认为,观念和认知都是受到现实物质条件的束缚和制约的产物。
对于新现实主义理论来说,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批判: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新现实主义低估了社会制度对人们感知和理解现实的影响。
资本主义社会的利益冲突和社会关系的紧张推动了社会变革和人们对现实的感知方式的转变。
新现实主义之所以将现实视为直接可见的,是因为它忽略了社会对现实的介入和改变。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质疑新现实主义理论对于认识主体感知方式的简化和过度肯定。
新现实主义认为真实性只能通过感知直接而真实地完成,却忽略了认识的主观因素和主体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认识主体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它们是通过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共同构建的。
再次,历史唯物主义指出新现实主义对实践主义的偏重。
实际上,实践主义过于关注直接实践的结果,忽略了理论的重要性以及思辨的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发展理论,并指导实践的施行。
结论:虽然新现实主义理论对于哲学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它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
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是什么
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哲学根基。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下面将从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深刻剖析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具有持久的理论生命力三个方面阐述其重要性。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其在指导实践中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意识是生产关系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指导革命斗争、建设事业中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根据社会实际情况来观察和解释社会现象,不断调整和完善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科学和有效,更好地推动历史前进。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重视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剖析,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我运动的过程,社会的矛盾和运动是客观规律,而不是人为制定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深刻剖析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持久的理论生命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
这一理论认识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和完善,保持与时俱进,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和深刻剖析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更在于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的理论基础,为其具有持久的理论生命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表现在其在指导实践中的作用、深刻剖析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具有持久的理论生命力三个方面。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同时,为指导实践、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马克思一般的历史哲学
马克思一般的历史哲学
马克思主义一般的历史哲学理论,也被称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它的核心观点是,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主要表现为生产方式的变化。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并且认为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可以从物质生活条件的变迁中找到解释。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下,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此外,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历史的进步是群众的力量推动的,而不是个别英雄人物的意志所决定的。
同时,它也分析了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指出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2024年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范文
《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篇一一、引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是三大核心理论。
它们不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框架,而且对于我们理解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三种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进行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以期深入理解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法为工具,探讨了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在考察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从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中汲取了养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论。
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在概念史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唯物主义是在批判和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革命性。
四、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实践活动及其与社会历史发展关系的理论。
它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实践唯物主义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以及人在实践中的自由和创造。
在审视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时,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践观点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
五、三种唯物主义的相互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它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
这三种唯物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相互补充、相互支持,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2024年新现实主义理论哲学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文
《新现实主义理论哲学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篇一一、引言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瑰宝,是社会和文化的反思。
自康德以来的思想革新为后来的学术探讨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在这个广泛的学术环境中,新现实主义理论的出现提供了另一种理论思考。
然而,随着这种理论逐渐显露其思想框架和假设,对其背后的哲学基础也产生了一系列批评与讨论。
特别是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比较与批判成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焦点。
本篇论文将对新现实主义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新现实主义理论的概述新现实主义理论是在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等思想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的理论框架。
它试图以新的视角和理论工具来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新现实主义强调社会结构、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以及个体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试图通过这些因素来解释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它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社会变革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推动的。
同时,它也强调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四、新现实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新现实主义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首先,新现实主义认为历史唯物主义过于强调经济因素的作用,忽视了其他如文化、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新现实主义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在解释社会变革时过于强调阶级斗争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如科技发展、全球化等更为复杂因素的影响。
此外,新现实主义还批评历史唯物主义对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忽视,认为它过于强调物质性因素而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五、对批判的回应与讨论面对新现实主义的批判,历史唯物主义也需要进行反思和回应。
首先,虽然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的,经济基础只是其中之一。
《2024年新现实主义理论哲学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文
《新现实主义理论哲学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篇一一、引言新现实主义理论哲学基础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哲学理论,各自在学术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批判性地分析新现实主义理论哲学基础,特别是其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差异和冲突,并探讨其理论局限性。
二、新现实主义理论哲学基础概述新现实主义理论哲学基础强调现实世界的客观性、稳定性和规律性。
该理论主张现实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通过科学方法来研究和分析。
新现实主义重视知识的实证性和可靠性,试图通过对事实的观察和实证来探索真理。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视角历史唯物主义则从一种更为宏观的视角看待世界,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现象的背后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和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四、新现实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差异与冲突新现实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理论基础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和冲突。
首先,新现实主义强调客观性和稳定性,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更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
其次,新现实主义倾向于将知识看作是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存在,而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此外,两者在对待社会现象的解释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新现实主义更多地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社会现象,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更注重从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来分析。
五、新现实主义理论哲学的局限性从批判的角度来看,新现实主义理论哲学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新现实主义过于强调客观性和稳定性,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
这导致其无法充分解释社会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其次,新现实主义将知识看作是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存在,忽略了知识的实践性本质。
这使得其理论在解释人类认知活动时显得力不从心。
此外,新现实主义的理论框架相对封闭,缺乏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对话和交流,这限制了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概念1. 引言1.1 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它认为历史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决定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必然性的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它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认为社会形态的演变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变所引起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发展的过程。
它反对了唯心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受一定客观规律制约的。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一种哲学观点,更是一种指导人类实践的理论,它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对于我们认识社会的规律性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2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变革、指导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通过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等方面的研究,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方向。
这为我们深刻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导。
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武器。
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从而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社会现实,实现社会的长远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现实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上的研究方法,更是指导我们实践活动的有力工具。
只有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社会现实,指导我们正确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其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是“改变世界”的世界观关雷(哲学社会学院 2010级哲学专业 01100141)摘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把“唯物主义”作为解释原则变革历史理论,从而实现一场“历史观”革命,更是把“历史”作为解释原则而变革唯物主义,从而实现了一场“世界观”的革命。
可以说,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而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历史观,甚至可以得出这样的论断:马克思哲学的最高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改变世界”的世界观。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世界观人类解放众所周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那么,既然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不是可以上升到一种新的世界观的高度呢?答案是肯定的。
下面,我将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费尔巴哈的十一条提纲》出发,讨论“作为新的世界观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是手段还是目的《原理》教科书第五版的说明中有这样的论述:“与‘辩证唯物主义’并列,加上‘历史唯物主义’来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透显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所内含的历史维度及其彻底性和完备性,因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彻底性、完备性集中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中,‘而自从历史也得到唯物主义的解释以后,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在这里开辟出来了’。
”(1)在作序者看来,历史唯物主义重点在于“用唯物主义来解释历史”,也就是说历史是目的,唯物主义是手段,是把“唯物主义”作为解释原则变革了历史理论,从而实现了一场“历史观”的革命。
马克思曾明确地揭示了由三种不同的解释原则所构成的世界观:一是以“客体的或者直观”的解释原则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旧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二是以“抽象的”能动性的解释原则回答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唯心主义世界观;三是以“感性的人的活动”的解释原则回答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现代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Materialism),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
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与阶级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诉求是阶级冲突的主要着力点。
马克思的历史观点交叉了社会学研究与历史研究,从阶级入手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
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套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即社会的系统与架构,与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决定社会意识(即伴随体系架构产生的意识,诉求,思想等等),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所有者与生产力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及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揭示的经济组织形式)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可以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如果以阶级的观点看待社会组织,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不同阶层的人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可能会引发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历史唯物主义为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
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
俄国哲学家列宁评价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
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修正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 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 PDF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它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哲学学说。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又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形态的变革。
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被认为是决定社会发展的基础。
它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而自然条件则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但同时也促使社会的基本矛盾逐渐加剧,这就导致了社会形态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反复的循环过程,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自己的特定之处,但也必然在某个时刻被新的生产力所取代。
这种取代同时也意味着生产关系的变化,从而导致社会的根本转变。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在人类的历史上,已经发生了许多次这样的转变,包括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这种规律并不是由人类意识所创造的,而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也将成为历史发展的最终目标。
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在科学、哲学、政治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领域中,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理论框架。
在哲学领域中,历史唯物主义强调思想和社会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回答了“意识是否决定存在”这一重大问题。
在政治领域中,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了革命和社会变革的规律,为人民群众实现自由平等、民主和幸福生活的斗争提供了理论支持。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深刻而富有启示性,对于我们认识历史、思考现实、规划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这一观点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而不是超自然力量或意识形态的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中,历史被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推动所决定的。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将导致不同的社会形态和阶级矛盾。
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在这一观点中,历史不是由个人的意志或英雄人物的作用所决定,而是由社会的客观条件和规律所决定的。
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英雄并不是超越历史规律的神明,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起到了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历史的发展是由无数个体的行为和选择所决定的,而不是由某个个人或群体的意志所主导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还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的发展是朝着更高的生产力水平、更充分的社会资源利用、更科学的社会制度和更高的人类自由度的方向发展的。
历史的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和自由,是让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和个性,享有平等的权利和自由。
历史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没有阶级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的社会。
总的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以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为基础的哲学观点,它强调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方向性和目的性。
这一世界观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以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论为依据,对其进行的一次批判性的变革,从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历史科学学说。
它既没有以“绝对精神”,“自我意识”,“唯一者”等形而上的事物作为起点,也没有把“人”或“人的本质”作为研究的起点。
其起点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以能动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生活的人,即其实际的生活过程。
马克思通过“纯经验的方法”发掘出人类的历史事实而非虚构的法则,从而为历史学的发展奠定了一个科学的方法论依据。
这种法则,只有从人类的现实发展过程中被抽象出来,而在哲人的脑海里却无法得到先验的演绎。
关键词:一、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通过对整个历史过程的剖析,总结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特征:“以实际的生产为切入点,以实际的生产活动为切入点,并将它所产生的各种交流形式,也就是在各种不同的时期内的公民社会作为全部的历史的根据;接着,我们就不得不把公民的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描写,而从公民的角度来阐述宗教、哲学、道德等的各种理论产品和思想形态,并以此来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整个情况都描绘出来(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的各种不同的部分联系起来)。
”《德意志思想》一书中,将历史唯物论的科学观点全面地展现了出来。
(一)历史唯物论的先决条件建立唯物史观,首先要确立其先决条件,即历史唯物论的考察方法论应该从何入手?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要对德国哲学家极端抽象的唯心论进行批评,必须确立唯物论的必要条件。
这个假设,显然已经不能用任意地想象和抽象的人物,而应该成为那些“真实的个体,他们的行为和他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包含了他们所获得的和通过他们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物质的生活状况。
”②在此尤其指出,“真实的个体”与“抽象的个体”之间的差别,是因为他们是以某种形式的物质生活为基础,进行着创造的历史。
对这一问题,恩格斯作了如下的辩驳:“人类需要生存,才能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
不过,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有衣服、有吃、有住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新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作者:冯兆香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8期
【摘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真正的哲学理论,并且是马克思创立的全新的哲学理论成果。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并非常识中的社会历史领域之意,而是指全部人类社会或者社会化的人类,这正是马克思变革的新哲学的立足点。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物”并非常识意义上的物质之意,而是指现实的人的实践社会活动。
历史唯物主义是伟大的哲学理论,而且它等于马克思的全部哲学理论。
一、人化的自然
马克思所说的自然通常是指人作为其中一部分的自然,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也即人化的自然。
马克思所使用的自然史概念不是指存在于人类史之前或之外的自然史,而是指人的活动已经进入了的自然史。
人类史之前和之外的自然史不在马克思的视野范围之内。
他说:“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人的科学,正象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
①可见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与人相关的自然概念,而并没有将人排除在外。
那么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才是相互包含的。
所以马克思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历史科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自然史,即所谓自然科学…”②
二、“历史”意义上的“科学”
马克思所使用的“科学”概念不是常识意义上的科学概念,而是历史意义上的科学概念。
所以才能说“自然史即所谓自然科学”。
历史意义上的科学概念是马克思针对完全漠视经验,完全以任意想象为基础的德国思辨哲学提出来的。
常识意义上的科学是指对一定条件下物质变化规律的总结。
而历史意义上的科学概念是用来描述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的发展过程的,限定在与人有关的范围内的。
因为在马克思那里自然和历史都是与人密不可分的关联起来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这种历史意义上的科学能够取代思辨的德国哲学,使其失去现实的生存环境,因为它指出了思辨德国哲学的致命缺点——脱离实践任意想象。
但是这种历史意义上的科学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失去了价值,只能对整理历史资料提供某些方便。
它与德国哲学不同,不提供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
这样,马克思所使用的科学概念便与常识意义上的科学概念从本质上区别开来了,那么这里所说的历史意义上的科学概念中的历史又是什么涵义呢?
三、作为人类社会的历史
之前已经提到,马克思的历史概念也是与人息息相关的,是人的历史,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
但它不是单个人的历史,而是全人类的实践活动的历史。
由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形成社会,所以更确切的说马克思的历史是全人类的社会生活的历史。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实体;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
马克思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
”③也就是说世界历史是与人分不开的,是人的劳动创造的,所以他才说“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④,直接指明了马克思所说的历史就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
既然马克思所说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马克思所说的唯一的科学——历史科学就是指关于人的科学,也是指人的自然科学。
这种历史科学在马克思那里逐渐得到完善,最终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正是用这种立足于现实的人类社会的历史的实践的哲学理论变革了传统的德国思辨哲学。
这种历史科学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并止于描述,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要描述,更加要改造世界。
四、全新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继续他的历史科学而前进,变革了旧唯物主义,批判的吸收了唯心主义,从而创立了他的新的哲学,即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哲学。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同时也批判了唯心主义。
马克思指出二者共同的缺点在于没有看到“革命的”“批判的”实践活动的意义,“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⑤,马克思肯定了市民社会的重要历史意义,但是马克思所要创立的哲学不仅仅要止于全部历史的发源地,还要随着历史的车轮而前进,他要实现的是立足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的新哲学。
这种新哲学变革西方传统哲学本体论的思维方式,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看待一切问题。
这种新哲学不再是传统的旧唯物主义,而是唯实践主义,唯历史主义。
马克思将这种唯实践,唯历史的新哲学称为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要解释世界,更要改造世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人民出版社,第2卷,第3卷,第9卷,第42卷。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版,人民出版社,第1卷。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人民出版社,第42卷,第128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版,人民出版社,第1卷,第66页注②。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人民出版社,第2卷,第131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人民出版社,第42卷,第128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版,人民出版社,第1卷,第54页。
作者简介:
冯兆香,女,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
杨帆,女,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