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常用100穴(表格)

合集下载

针灸学穴位大全(配图)

针灸学穴位大全(配图)

十二经脉一、手太阴肺经(共11穴)1.经脉循环: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胃口过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沿上臂内侧下行,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经肘窝入寸口,沿鱼际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手腕后方支脉,从列缺处分出,走向食指内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脏腑经脉病候:咳嗽气喘气短、咳血咽痛,外感伤风,循环部位痛麻或活动受限等。

3.主治概要:主治外感、头痛、项强、咳痰喘等证。

(1) 中府ZhōngFǔ[定位]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图12-1)。

[解剖]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配伍] 配尺泽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附注] 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2)云门Yúnmén[定位] 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图12-1)。

[解剖] 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配伍]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胸中痛。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刺灸法]向外斜刺0.5~0。

8寸,可灸。

(3) 天府Tiānfǔ[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图12-1).[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主治] 气喘,鼻衄,瘿气,臂痛.[配伍] 配曲池治疗臂痛。

[刺灸法]直刺0。

5~1寸。

(4)侠白Xiábái[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图12-1)。

针灸常用100穴(表格)

针灸常用100穴(表格)

1.心痛,心悸,胸胁痛 2.神志病(癫狂痫,喜笑悲恐) 3.胃腑病(胃痛,呕吐)
急证(昏迷,中暑,昏厥,小儿惊风)
1.热病 2.头面五官病 3.瘰疬 1.便秘 2.耳鸣,耳聋 3.暴喑 1.昏迷 2.癫痫 3.高热,咽喉肿痛 1.心病(心悸,怔忡) 2.舌强不语,暴喑 3.腕臂痛 1.急性胃病 2.下肢病 3.乳疾(乳痈,乳痛)
尺泽
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23
孔最
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24
列缺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5寸
25
鱼际
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折肉际处
26
少商
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27
商阳
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28
合谷
手背第1,2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29
手三里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1.耳聋,耳鸣,聤耳 2.齿痛
1.目部疾病 2.头痛,眉棱骨痛 3.呃逆
1.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痹证 2.鼻塞 3.癫狂痫 1.耳疾(耳鸣,耳聋) 2.面口证(口眼歪斜,面风,牙关紧闭,颊肿) 3.瘰疬 1.神志病 2.头面部病证(头风,头痛,眩晕耳鸣) 3.下陷性病证
1.头面五官病(头痛,目眩,目翳,鼻渊鼻衄) 2.神志病(癫狂痫,失眠,惊悸)
16
天宗
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 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
17
风池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 风府穴
18
肩井
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
19
期门
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20
大椎
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

(对应“大椎”)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

(对应“肺俞”)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

(对应“膈俞”)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

(对应“大肠俞”、“腰阳关”)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

((对应“次髎”)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

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对应“膻中”)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

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

附录3: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腧穴的主治是第三站的一种主要题型,而这部分的背诵难度最大,所以有必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

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
直刺1-1.5寸
悬钟
外踝尖上3寸、
腓骨前缘
1髓海不足证(痴呆、中风)
2颈项强痛3胸胁满痛
4下肢痿痹
直刺0.5-0.8寸
行间
足背,
当第1、2趾间趾蹼上方纹头处
1肝经风热所致头目病(中风,癫痫,
头痛,目眩,目赤痛,青盲,口 )
2妇科经带病3阴中痛,疝气
4泌尿系统(遗尿,癃闭,五淋)
5胸胁满痛
直刺0.5~0.8寸
2男科病证(遗精、阳痿)
3腰骶痛、下肢痿痹
向上斜刺0.5-1寸,
多用灸法
命门
后正中线上,
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1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2男科(泄泻。遗精、阳萎)
3妇科
4小腹冷痛、腹泻
向上斜刺0.5-1寸,
多用灸法
大椎
后正中线上,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外感病证(热病、疟疾、感冒)
2骨蒸潮热
3神志病
4项强、脊痛
1昏迷
2癫痫
3高热、咽喉肿痛
4手指麻木
直刺0.1-0.2寸,
或点刺出血
向上斜刺0.5-0.8寸
鱼际
第1掌骨中点桡侧,
赤折肉际处
1肺系热性病(失音)
2小儿疳积
直刺0.5~0.8寸
小儿疳积用割治法
少商
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1肺系实热证(咽喉、鼻、高热)
2昏迷、癫狂
浅刺0.1寸
或点刺出血
商阳
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1五官疾患(齿痛、咽喉肿痛)
2急证(热病、昏迷)
浅刺0.1寸
直刺0.5-0.8寸
常用灸法、外敷
太溪
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中

2021年中医执业实践技能90个常用穴位(带图)

2021年中医执业实践技能90个常用穴位(带图)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丰隆、内庭)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少府)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养老、天宗、听宫)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膏肓、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复溜)9、手厥阴心包经(郄门、内关、大陵、中冲)10、手少阳三焦经(中渚、外关、支沟、翳风)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12、足厥阴肝经(蠡钩、太冲、期门)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天突、中脘、膻中)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腰痛点、十宣)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1、第7 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

(对应“大椎”)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 胸椎棘突。

(对应“肺俞”)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 肋或平第7 肋间隙(对应“膈俞”)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 腰椎棘突。

(对应“大肠俞”、“腰阳关”)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

((对应“次髎”)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 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

胸骨角相当于第4 胸椎体下缘水平。

(对应“膻中”)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

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

经络 常用穴位

经络  常用穴位
晋代:《针灸甲乙经》把理论与临床结合起 来,明确了经络与腧穴的关系。
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王唯一 明代:《针灸大成》杨继成 发展 现代:针麻、针灸镇痛
经脉
十二经脉 手三阴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7、枕上旁线:在枕上正中线旁开0.5寸, 与枕上正中线平行,属膀胱经。主治 眼病和腰背痛等。
8、枕下旁线:在枕外粗隆下方,旁开 枕外粗隆1寸,自玉枕穴至天柱穴, 属膀胱经。主治小脑疾病所致平衡障 碍,后头痛等。
9、顶颞前斜线:从顶中线的前顶穴, 沿皮刺向颞部的悬厘穴。贯穿督脉、 膀胱经、胆经、胃经、三焦经。自上 至下,分别主治下肢、上肢和面部瘫 痪。
肺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 直刺0.6-1.5寸 向脊柱侧斜刺;艾灸. [主治] 咳嗽、哮喘、肺结核、肺炎、胸膜炎、鼻塞
及背部病症。
肺 俞
肾 俞
定喘
[定位] 在背部,当第7
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操作] 向脊柱侧斜刺
0.6-1.2寸.
[主治] 哮喘、咳嗽、肩
背痛 。
大椎
[定位] 在后中线上,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 向上斜刺0.8-
1.2寸 艾灸.
[主治] 发热、疟疾、
中暑、咳嗽、哮喘、荨麻 疹、项背病症、防病保健、
强壮作用。
神门
[定位]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
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操作] 直刺0.4-0.6寸;艾灸. [主治] 心痛、心烦、健忘、惊悸
痛、耳鸣、耳聋。
下 关

常用针灸穴位

常用针灸穴位

常用针灸穴位常用针灸穴位1.尺泽(ch i zd LU 5) 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K b ngzu i, LU 6)郄穴【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3.列缺(L i eq R e, LU 7)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4.鱼际(Y印,LU 10) 荥穴【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 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

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少商(Sh d osh d ng, LU 11)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6.商阳(sh d ngy&ng, LI 1)井穴【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H曲必LI 4) 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讲解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讲解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

(对应“大椎”)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

(对应“肺俞”)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

(对应“膈俞”)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

(对应“大肠俞”、“腰阳关”)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

((对应“次髎”)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

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对应“膻中”)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

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

附录3: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腧穴的主治是第三站的一种主要题型,而这部分的背诵难度最大,所以有必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常用针灸穴位

常用针灸穴位

常用针灸穴位一、手太阴经肺经尺泽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鱼际定位: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咳嗽、发热、咽喉肿痛.操作:直刺0.5~0.8寸列缺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埚斜,齿痛。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二、手阳明大肠经:合谷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埚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热病。

操作:直刺0.5~1寸。

曲池定位: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疠,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擘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操作:直刺1~1.5寸。

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鼻衄、鼻渊、面瘫、三叉神经痛、胆道蛔虫病。

操作:直刺0.1~0.2寸或向鼻孔斜刺0.3~0.5寸。

不宜灸。

三、足阳明胃经天枢定位:脐旁2寸。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症瘕。

操作:直刺1~1.5寸。

备注:(1)大肠的募穴;(2)《千金》孕妇不可灸。

犊鼻定位: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

操作:向后内斜刺0.5~1寸。

足三里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操作:直刺1~2寸。

丰隆定位:足三里下5寸,在胫骨前脊外侧三横指处。

主治:咳嗽、痰多、哮喘、胸痛、头痛、眩晕、癫狂、下肢痿痹、呕吐、便秘。

操作:直刺0.5~1寸。

可灸。

四、足太阴脾经三阴交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1、感冒穴:大椎。

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

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

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

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孔最。

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

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

操作:1寸。

斜向各脊椎刺,捻转。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

操作:1寸。

向劳宫方向刺,捻转。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

操作:1.5寸。

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

不退热加大椎刺血。

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

操作:1.5寸。

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

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

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

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9、调心穴:内关。

操作:1寸。

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

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0、冠心穴:解溪穴直下2.5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

操作:1寸。

直刺0.5-0.8寸,捻转,2-3分钟行1次针。

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1、急救穴:人中。

操作:0.5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

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12、虚脱穴:人中。

操作:刺2-3分,捻转,留15-20分钟。

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13、中暑穴:少商。

操作: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

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4、神衰穴:神阙。

操作:直刺0.5—1寸,平补平泻法,捻转,留20分钟,起针后拔罐10分钟。

15、神官穴:承山。

操作:刺2.5寸,平法,伴心慌气短等加内关、膻中。

主治:神经官能症。

16、精神病穴:百会。

操作:斜刺0.5-0.8寸,泻法。

主治:功能性精神病。

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

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
2热病3肠胃病
4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公孙
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赤白肉际处
1脾胃肠腑病
2神志病(心烦失眠,发狂)
3冲脉病(奔豚气)
直刺0.6~1.2寸
三阴交
内踝尖上3寸,
胫骨内侧面后缘
1脾胃虚弱诸证
2妇产科病3泌尿系统病
4心病(心悸、失眠、高血压)
4下肢痿痹
5阴虚诸证
直刺1.0-1.5寸
浅刺0.1寸,
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外关
腕背横纹上2寸,
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1热病2头面五官病
3瘰疬4胁肋痛
5上肢痿痹不遂
直刺0.5-1寸
支沟
腕背横纹上3寸,
尺骨与桡骨之间
1便秘
2耳鸣,耳聋3暴喑
4瘰疬5胁肋痛人卫医学考试网
6热病
直刺0.5-1寸
翳风
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1耳疾(耳鸣、耳聋)
2面口证(口眼歪斜、面风、牙关紧闭、颊肿)
(头项强痛、腰背痛、肘臂及手指挛痛)
2耳聋、目赤
3癫狂
4疟疾
直刺0.5-1.0寸
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天宗
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
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
1局部病证(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
2气喘
直刺或斜刺0.5-1.0寸
遇阻不可强刺
听宫
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
张口呈凹陷处
1耳聋,耳鸣,聤耳
直刺0.5-1寸
大肠俞
第4腰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1腰腿痛
2胃肠病证
直刺0.8~1.2寸
次髎
在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第2骶后孔中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讲解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讲解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讲解水肿、乳房病、肌肉病肺病、咳嗽、哮喘、胸痛、气喘心脏病、胸痛、失眠、抑郁症心脏病、胸痛、失眠、抑郁症三焦病、头痛、目痛、耳病、喉病大肠病、便秘、腹泻、腹痛、肠痉挛头痛、颈项痛、耳病、目病头痛、牙痛、耳病、喉病、目病本经特点肝病、月经病、阴虚病、脚气病心脏病、胸痛、呕吐、腹泻、消化不良肝病、月经病、胸胁痛、腹痛、脚气病肾病、遗尿、尿频、遗精、阳痿、不育三经相同膝痛、下肢痛、足部病、泌尿病、遗尿胃病、呕吐、腹泻、消化不良、便秘胆病、黄疸、胸胁痛、目病、头痛膀胱病、尿频、尿急、尿不尽、遗尿、遗精、阳痿、不育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掌握常用针灸穴位是针灸研究的基础,以下是常用的十四个经脉和经外奇穴的穴位。

手太阴肺经包括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手阳明大肠经包括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足阳明胃经包括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足太阴脾经包括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手少阴心经包括通里、神门;手太阳小肠经包括后溪、天宗、听宫;足太阳膀胱经包括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足少阴肾经包括涌泉、太溪、照海;手厥阴心包经包括内关、大陵、中冲;手少阳三焦经包括外关、支沟、翳风;足少阳胆经包括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足厥阴肝经包括行间、太冲、期门;督脉包括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任脉包括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经外奇穴包括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穴位,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取穴体表标志。

例如,第7颈椎棘突是大椎的对应穴位,肩胛冈的内侧端是肺俞的对应穴位,肩胛骨的下角是膈俞的对应穴位,髂嵴是大肠俞和腰阳关的对应穴位,髂后上棘是次髎的对应穴位,胸骨角是膻中的对应穴位。

最后,需要了解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

针灸科疾病常用穴位

针灸科疾病常用穴位

常见疾病针灸穴位1、颈椎病:颈部夹脊穴(左右共6穴)、风池、百劳、风门、肩井、肩贞、列缺、合谷、外关、中渚、肾俞、气海、大肠俞、关元俞、阳陵泉、足三里、阿是穴。

(共37穴)2、腰椎间盘脱出症:腰部夹脊穴(取2个或4个)、肾腧穴,大肠俞穴,命门穴(1个),腰阳关穴(1个),环跳穴,承扶、委中穴,阳陵泉穴,足三里、承山、昆仑穴、阿是穴。

(共25穴)3、急性腰扭伤:腰部夹脊穴(取2个或4个)、肾俞、关元俞、上髎、腰眼、阿是穴(共30个)4、肩周炎:一般是取单侧穴位:肩髃、肩髎、肩前、肩贞、臂臑、曲池、合谷、后溪、阳陵泉、条口、中平、阿是穴(共12个)5、风湿性关节炎:(1)肩肘关节:阿是穴、条口、肺俞、肩髃、巨骨、中府、曲池;(2)腕指关节:阿是穴、外关、合谷、中渚、阳池、阳溪;(3)腰背部:阿是穴、大椎、身柱、命门、肾俞、大肠俞、委中;(4)髋股关节:阿是穴、八髎(8个)、环跳、风市、阴市;(5)膝关节:犊鼻、阳陵泉、阴陵泉、阳关、足三里、内膝眼、血海、梁丘;(6)踝趾关节:解溪、昆仑、照海、八风。

6、面神经炎:地仓穴、颊车穴、印堂穴、阳白穴、太阳穴、四白穴、迎香穴、承浆穴、颧髎穴、翳风穴、合谷穴、人中穴、牵正穴、鱼腰穴、下关穴。

(共15穴)7、中风:主穴:内关、水沟、极泉、委中、三阴交、尺泽、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悬钟,吞咽困难加风池、翳风;失语加金津、玉液;肢瘫加肩贞、后溪、风市、秩边、昆仑、丰隆;面瘫加颊车、地仓;失语加哑门、廉泉。

9、痛风:主穴: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曲池。

配穴:(1)内踝侧:太溪、太白、大敦;(2)外踝侧:昆仑、丘墟、足临泣、束骨、合谷。

10.腱鞘炎:(1)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曲池、手三里、列缺、合谷,阿是穴。

(2)指屈肌腱腱鞘炎:内关、外关、阿是穴。

(3)挠侧伸腕肌腱周围炎:手三里、外关、内关,阿是穴。

11、牙痛:(一)取穴主穴:分2组。

1、冲阳、颊车;2、合谷、下关。

(最新整理)针灸特定穴一表全

(最新整理)针灸特定穴一表全

鱼际火 二间水 太渊土 三间木 经渠金 阳溪火
内庭 陷谷 解溪
大都 太白 商丘
少府 神门 灵道
前谷 后溪 阳谷
通谷 冉谷 劳宫 液门 束骨 太溪 大陵 中渚 昆仑 复溜 间使 支沟
侠溪 行间 足临泣 太冲 阳辅 中封
合穴冬 所入为合(主逆气而泄) 尺泽水 曲池土 足三里 阴陵泉 少海 小海 委中 阴谷 曲泽
类别 功能主治阴井木阳井金 肺经寅 大肠卯 胃经辰 脾经巳 心经午 小肠末 膀胱申 肾经酉 心包戌 三焦亥 胆经子 肝经丑
井穴春 所出为井(主心下满)
少商木 商阳金 厉兑
隐白
少冲 少泽 至阴 涌泉 中冲 关冲 足窍阴 大墩
荣穴夏 所溜为荣(主身热)
俞穴季

所注为俞(主体重节痛)
经穴秋 所行为径(主咳喘寒热)
原穴
三焦肾间原气别使行于诸 经
太渊
合谷
冲阳 太白
神门 腕骨 京骨 大溪 大陵
络穴 支而横出别走邻经
列缺 偏历 丰隆 公孙 通里 支正 飞扬 大钟 内关
募穴
募为经气聚集(俞为转 输)
中府
天枢
中脘 章门
巨阙 关元 中极 京门 檀中
郄穴 气血深集之处急性病 孔最 温溜
其他郄 穴:阴 维八-脉-筑交会穴:阴维--内关 会于胃 阳维--外关
冲脉--公孙 心胸 带脉--临泣
梁丘 地机 阴郄 养老
目眦耳后 阴跷--照海 咽喉肺系 颈肩缝 任脉--列缺 胸膈中
金门 水泉 郄门
阳跷--申脉 颈项肩耳 督脉--后溪 小腹通
八会 穴:气 会檀中
天井 阳池 外关 蠡沟 日月 期门 外丘 中都

可搜索全部穴位名称的针灸穴位挂图全_高清

可搜索全部穴位名称的针灸穴位挂图全_高清
图6
针灸穴位图
颊内
攒竹 睛明
鱼腰 上明
承泣
丝竹空 瞳子髎
球后
上廉泉 廉泉
人迎
督脉
囟会 足太阳膀胱经
上星
头临泣 头维
神庭
颔厌
印堂
素髎 人中 兑端 承浆
廉泉 人迎
耳尖 上关
颊车 手太阳小肠经 扶突
1
五处
2
曲差
3
眉冲
4
攒竹
5
睛明
6
鼻通
7
迎香
8
禾髎
9
地仓
10 大迎
11 牵正
12 颧髎
13 下关
14 瞳子髎
胸点
夜尿点
外踝尖
昆仑
足临泣
申脉 仆参
地五会
侠溪
足少阳胆经
通骨 至阴
金门 京骨 束骨 足太阳膀胱经
图5
针灸穴位
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前谷
劳宫
后溪 少府
腕骨
手太阴肺经 鱼际
阳谷 神门 通里 阴郄
大陵
灵道
内关
间使
二白 郄门
臂中
囟会
上星 神庭
前顶
百会
后顶
强间
印堂
脑户
素髎 人中
督脉 兑端
任脉 承浆
郄门 二白
二白 间使
内关 列缺
灵道 通里 经渠
阴郄
太渊
神门 大陵
鱼际 手太阴肺经
髀关
少府
劳宫
少商 十宣
箕门 伏兔
四缝 手少阴心经
四缝 四缝 四缝
十宣
十宣 十宣 中冲
(十宣) 手厥阴心包经

针灸穴位表格 整理

针灸穴位表格 整理

足太阳膀胱经 膈俞 足太阳膀胱经 肝俞 足太阳膀胱经 胆俞 足太阳膀胱经 脾俞 足太阳膀胱经 胃俞 足太阳膀胱经 三焦俞
足太阳膀胱经 肾俞
足太阳膀胱经 大肠俞 足太阳膀胱经 小肠俞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俞
足太阳膀胱经 次髎 足太阳膀胱经 承扶 足太阳膀胱经 委阳 足太阳膀胱经 委中 足太阳膀胱经 膏肓 足太阳膀胱经 志室 足太阳膀胱经 秩边 足太阳膀胱经 承山 足太阳膀胱经 飞扬 足太阳膀胱经 昆仑
手太阴肺经鱼际
手太阴肺经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手阳明大肠经 阳溪
手阳明大肠经 偏历 手阳明大肠经 手三里
手阳明大肠经 曲池
手阳明大肠经 肩髃
手阳明大肠经 扶突 手阳明大肠经 迎香 足阳明胃经承泣
足阳明胃经四白
足阳明胃经地仓
足阳明胃经颊车
足阳明胃经下关
足阳明胃经头维 足阳明胃经人迎 足阳明胃经梁门 足阳明胃经天枢
手太阴肺经尺泽
手太阴肺经孔最
手太阴肺经列缺
手太阴肺经太渊
掌侧腕横纹上,桡动脉 1肺系病证(咳嗽、气喘) 2无脉证 桡侧凹陷处 3腕臂痛 第 1 掌骨中点桡侧, 赤 1肺系热性病(失音) 2小儿疳积 折肉际处 拇 指 桡 侧 指 甲 根 角 旁 1肺系实热证(咽喉、鼻、高热) 2 0.1寸 昏迷、癫狂 食 指 桡 侧 指 甲 根 角 旁 1五官疾患(齿痛、咽喉肿痛) 2热 0.1寸 证急证(热病、昏迷) 1头面五官诸疾(头痛、目赤肿痛、 手背第 1 、 2 间, 第 2 掌 牙疼、鼻衄,耳聋、口眼歪斜) 2 外感(发热恶寒) 3 热病(无汗或 骨桡侧中点处 有汗) 4妇产科病(经闭、滞产)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 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 1. 头面五官诸疾(头痛、目赤肿痛 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 、耳聋) 2. 手腕痛 间的凹陷处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 1五官疾患(耳鸣、鼻衄) 2手臂酸 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 痛 3腹部胀满 4水肿 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阳 溪 与 曲 池 连 线 上 , 1上肢病证(手臂无力、上肢不遂) 肘横纹下2寸 2腹痛、腹泻 3齿痛,颊肿 1上肢病证(手臂肿痛,上肢不遂) 屈 肘 成 直 角 , 在 肘 横 2 热病 3 高血压 4 癫狂 5 肠胃病(腹 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 痛 吐 泻 ) 5 五 官 热 性 病 ( 咽 喉 肿 连线中点 痛,齿痛,目赤肿痛) 6 皮肤外科 (瘾疹,湿疹,瘰疬) 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 间 ; 三 角 肌 肉 上 部 中 1 肩上肢病证(肘臂酸痛,上肢不 央 , 上 臂 平 举 肩 峰 前 遂) 2瘾疹 下方凹陷处

爱爱医资源-针灸四百余穴位功效用针及定位大全(表格)

爱爱医资源-针灸四百余穴位功效用针及定位大全(表格)
三间
咽喉肿痛、齿痛、身热、腹胀肠鸣
直刺0.3~0.5寸
【定位】微握拳,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后凹陷处【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指浅、深层肌腱的背侧
输穴
合谷
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失音,半身不遂、痄腮、疔疮、经闭、牙关紧闭,耳鸣耳聋、无汗、多汗、鼻衄、发热恶寒,瘾疹、疟疾、小儿惊风、口眼喎斜、腹痛
天鼎
咽喉肿痛、暴瘖、气哽、梅核气、瘰疠
直刺0。5~0。8寸
【定位】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直下1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后缘-臂丛神经
扶突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瘖、瘰疠、瘿气
直刺0。5~0.8寸,注意避开颈动脉
【定位】颈外侧部,喉结旁约3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后缘-颈动脉鞘
手三里
肘臂疼痛、上肢瘫痪麻木、腹痛肠鸣、腹泻,齿痛、失音
直刺0。8~1。2寸
【定位】阳溪与曲池的联机上肘横纹下2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桡侧腕长、短伸肌-旋后肌
曲池
热病半身不遂、风疹、手臂肿痛无力、痢疾,齿痛、瘰疠、咽喉肿痛、目赤痛、腹痛吐泻,癫狂、高血压
直刺0.5~1寸
【定位】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联机中点【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桡侧腕长、短伸肌-肱桡肌—肱肌
【定位】腕横纹上7寸,肘横纹下5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指浅屈肌—拇长屈肌
郄穴
列缺
咳嗽、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牙痛偏头痛、颈强痛、口眼喎斜
向上或向下斜刺0.5~0.8寸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拇长展肌腱—旋前方肌
络穴八脉交会穴
外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关
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37
支沟
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38
十宣
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
39
通里
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40
梁丘
屈膝,在客前上棘与髌骨上缘连线上,髌骨上 缘上2寸
41
犊鼻
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42
足三里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棘外1横指处
43
条口
在犊鼻下8寸上巨虚穴下2寸
1.昏迷 2.癫痫 3.高热,咽喉肿痛 4.手指麻木
1.心病(心悸,怔忡) 2.舌强不语,暴喑 3.腕臂痛
1.急性胃病 2.下肢病 3.乳疾(乳痈,乳痛)
下肢病
1.胃肠病 2.下肢痿痹 3.神志病(癫狂) 4.外科病(乳痈肠痈) 5.虚劳(保健要穴)
1.下肢痿痹,转筋 2.肩臂痛 3.脘腹疼痛
1.头痛,眩晕 2.癫狂 3.痰饮病 4.肠胃病(腹胀,便秘) 5.下肢痿痹
1.内风所致的病证(头痛,眩晕,失眠,癫痫,中风,耳鸣) 2.外风所致的病证(感冒,口眼歪斜) 3.颈项强痛
1.局部病证(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 2.妇产科,乳房疾病(难产,乳痈) 3.瘰疬
1.肝胃病 2.奔豚气 3.乳痈
1.外感病证(热病,疟疾,感冒) 2.骨蒸潮热 3.神志病 4.项强,脊痛 5.风疹,痤疮
44
丰隆
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 指(中指)
45
内庭
足背第2,3趾间横纹端
46
公孙
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47
三阴交
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48
地机
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 寸
49
阴陵泉
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50
血海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内端上2寸,股四头肌 内侧头的隆起处
51
委中
腘横纹中央
52
承山
腓肠肌二肌腹凹陷的顶端处,委中与昆仑连 线之中点
53
昆仑
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54
申脉
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55
至阴
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56
涌泉
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
57
太溪
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中
58
照海
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59
阳陵泉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1.哮喘,咳嗽 2.落枕,肩背痛
1.肺系实热证 2.肘臂挛痛 3.急证(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1.肺系病证 2.肘臂挛痛
1.肺系病证 2.头项部疾患(头,牙,项部,口眼)
1.肺系热性病(失音) 2.小儿疳积
1.肺系实热证(咽喉,鼻,高热) 2.昏迷,癫狂
1.五官疾患(齿痛,咽喉肿痛) 2.急证(热病,昏迷)
列1
列2
取穴
1
迎香
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
2
地仓
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3
下关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颧弓与下颌切迹 形成的凹陷中,闭口取穴
4
头维
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5
听宫
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张口呈凹陷处
6
攒竹
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7
天柱
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斜方肌外 侧凹陷中
1.肺疾 2.肺阴虚证(盗汗,骨蒸潮热)
1.上逆证(呕吐,呃逆,气喘) 2.贫血 3.瘾疹,皮肤瘙痒 4.潮热,盗汗
胃疾
1.肾虚病证 2.泌尿生殖系统病 3.妇科病
1.腰腿痛 2.胃肠病证
1.上胸部:心肺,上肢 2.下胸部:胃肠 3.腰 部:腰腹,下肢
针法
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刺或平刺0.8寸,可向颊车穴 透刺 直刺0.5-1.0寸,留针时不可 张口
1.心疾 2.胃腑病 3.中风 4.神志病(失眠,郁证,癫狂) 5.眩晕 6.肘臂挛痛
1.心痛,心悸,胸胁痛 2.神志病(癫狂痫,喜笑悲恐) 3.胃腑病(胃痛,呕吐) 4.臂手挛痛
急证(昏迷,中暑,昏厥,小儿惊风)
1.热病 2.头面五官病 3.瘰疬 4.胁肋痛 5.上肢痿痹不遂
1.便秘 2.耳鸣,耳聋 3.暴喑 4.瘰疬 5.胁肋痛 6.热病
1.泌尿系病 2.男科病 3.妇科病
1.元气虚损证 2.少腹痛,疝气 3.肠腑病 4.泌尿系病 5.男科妇科病
1.气虚病证 2.肠腑病 3.疝气 4.妇科病 5.男科病 6.泌尿病
1.元阳暴脱 2.肠腑病 3.水肿,小便不利
1.脾胃病 2.黄疸 3.癫狂,脏躁
1.胸中气机不畅(咳嗽,气喘,胸闷,噎膈,呃逆) 2.胸乳病(乳少,乳痈,乳癖)
1.妇科病 2.血热性皮肤病(湿疹,瘾疹,丹毒)
1.腰及下肢病证 2.腹痛,急性吐泻 3.小便不利,遗尿 4.丹毒。
1.腿痛拘急,疼痛 2.痔疾,便秘
1.后部筋骨痛症(后头痛,项强,腰骶痛,足踝肿痛) 2.癫痫 3.滞产
1.头痛,眩晕 2.神志病(癫狂痫,失眠) 3.腰腿酸痛
1.胎位不正,滞产 2.头痛,目痛 3.鼻塞,鼻衄
1.急症及神志病 2.头痛,头晕,目眩 3.肺系病(咳血,咽喉肿痛,喉痹) 4.大便难,小便不利 5.奔豚气 6.足心热
1.肾虚证 2.阴虚性五官病 3.肺部病 4.腰脊痛,下肢厥冷 5.消渴,小便频数,便秘 6.月经不调
1.精神神志病(失眠,癫痫) 2.五官热性病 3.妇科病(月经不调带下阴挺) 4.小便频数,癃闭
77
胃俞
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78
肾俞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79
大肠俞
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80
夹脊
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 开0.5寸左右各17穴
主治
1.局部病证(鼻塞,鼻衄,口歪) 2.胆道蛔虫症
局部病证(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
1.面口病 2.耳部疾病
头目病(头痛,目眩,目痛)
直刺0.3~0.5寸 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 直刺0.5-0.8寸常用灸法,外 敷
直刺0.5-0.8寸
直刺0.5-0.8寸
直刺1-1.5寸 直刺0.5-0.8寸 直刺0.5~0.8寸 直刺0.5-0.8寸 直刺1.0-1.5寸孕妇不可灸 直刺1.5-2.0寸
直刺0.8~1.2寸 直刺2-3寸 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直刺1-1.5寸孕妇慎用 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 慎用
8
翳风
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9
百会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10
神庭
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11
水沟
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12
四神聪
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处1寸,共4穴
13
印堂
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14
太阳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 的凹陷处
15
肩髃
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肉上部中 央,上臂平举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尺泽
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23
孔最
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24
列缺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纺上1.5寸
25
鱼际
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折肉际处
26
少商
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27
商阳
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28
合谷
手背第1,2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29
手三里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1.头面五官诸疾 2.外感 3.热病(无汗或有汗) 4.妇产科病(经闭,滞产)
1.上肢病证 2.腹痛,腹泻 3.齿痛,颊肿
1.上肢病证 2.热病 3.高血压 4.癫狂 5.肠胃病 6.五官热性病 7.皮肤外科(瘾疹,湿疹,瘰疬)
1.心与神志病 2.高血压 3.胸胁痛
1.腰以上筋骨痛证(头项强痛,腰背痛,肘臂及手指挛痛) 2.耳聋,目赤 3.癫狂 4.疟疾
1.胃肠病 2.妇科病
1.下肢病证(腰腿痛,下肢痿痹) 2.大小便不利 3.便秘,痔疮 4.,阴痛
1.妇科病 2.小便不利 3.遗精 4.疝气 5.腰骶痛,下肢痿痹
1.腰腿病(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 2.风疹
1.妇科(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2.男科病证(遗精,阳痿) 3.腰骶痛,下肢痿痹
1.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2.男科(泄泻。遗精,阳萎) 3.妇科 4.小腹冷痛,腹泻
直刺或斜刺0.5-1.0寸遇阻 不可强刺 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 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 直刺0.5~0.8寸,深部正当 肺尖,慎不可深刺,3孕妇禁 针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向上斜刺0.5-1寸
直刺0.5-0.8寸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直刺0.5~l寸
向上斜刺0.5-0.8寸 直刺0.5~0.8寸小儿疳 积用割治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30
曲池
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 连线中点
31
神门
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32
后溪
微握拳,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 赤白肉际处
33
内关
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4
大陵
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 肌腱之间
35
中冲
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36
平刺0.5-1.0寸
直刺1.0-1.5寸留针须张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