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春望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阅读】《春望》阅读鉴赏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春望》阅读鉴赏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春望》阅读鉴赏及答案《春望》阅读鉴赏及答案春天的希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受时,花儿飞溅泪水,恨对方的心。

多愁善感的国事面对鲜花,难以阻止泪水飞溅,亲人分离,鸟儿惊愕,他们觉得自己增加了仇恨。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白色的头部抓痕较短,泥泞的欲望比发夹更强烈。

忧郁缠绵,搔头思考。

白发被刮伤的时间越长,头发就越短,脱落也越少。

插入发夹是不可能的。

主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的沉痛和忧伤。

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天宝11月遭遇安史之乱逃离长安前一个月。

它关注诗人对国家和家庭的担忧。

【题解】: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

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

唐肃宗至德元年八月,杜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

该诗作于次年三月。

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 全文▲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通过写怎样的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作者通过长安残破的风景,表达了他忧国忧乡的心境。

它表达了山川依旧,世界完全不同的深刻感受。

▲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眷恋家人的感情。

▲ 将这首诗的情感融入胸前。

这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感情的?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春观”紧跟“观”二字,感情细腻动人。

希望的内容是:国家冲破山河,城市春意盎然;望中所想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希望之春》的主题是忧国忧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感伤情绪,那就是花在感受的时候会流泪,而鸟会感到震惊。

▲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安史之乱▲ 诗名中“王”一词的两种含义是什么?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2021年《春望》阅读答案

2021年《春望》阅读答案

If everyone understands you, then you have to be ordinary.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2021年《春望》阅读答案2021年《春望》阅读答案1汉寿城春望①刘禹锡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③,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贬任朗州司马时所作。

②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祭后就被抛弃。

③东瀛:东海。

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

8.古人认为“此春望诗,最奇”,请指出这首诗“奇”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9.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8.(5分)①内容奇特。

此诗虽题为“春望”,但所“望”之景却是野草荆榛,荒祠古墓、颓垣败碑等荒凉衰败的景象。

(2分)②构思新奇。

这首诗首联、颔联、颈联浑然一体,极力铺陈汉寿城遗址的破败和荒凉,为尾联的富有哲理性的议论作准备,构成了全诗的整体层欢。

(3分)(意思对即可)9.(6分)①通过写登临古城所望见的破败荒凉景象,寄托着诗人遭贬谪后的凄凉之感:②借荒台颓垣、荒祠败碑,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

③在兴和废的转化之中,表现了诗人不自甘沉沦的乐观主进取精神。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对即可)2021年《春望》阅读答案2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杜审言:初唐中原人。

唐高宗咸亨年间进士,一生诗名甚高而仕途失意。

做此诗时任江阴县丞,宦游江南已近二十年。

(1)“偏惊”意为“最惊”,请细味全诗,概述“偏惊”二字在结构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分)(2)“梅柳渡江春”一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什么特点?诗人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的?(3分)参考答案:(1)答:“偏惊”二字,既与上文“独有”二字呼应,指出“偏惊”缘自宦游人的特殊境遇;又总引下文对江南春景的描写。

春望》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春望》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春望》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B.颔联以花为媒,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之情,颈联以战火为背景,表现了诗人思念家乡、盼望家信的心情。

尾联以自身形象为写照,抒发了诗人忧国念家的悲愁之情。

C.诗中通过描写长安春日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碎、家乡离散的悲痛之情,同时也表现了对美好春光的怀念和对家人的思念。

D.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写长安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战争、离散、家乡的思念和忧虑,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关怀。

B。

颔联中的“感时”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恨别”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这样的对偶修辞方法极富感染力。

C。

颈联中使用“抵万金”来比喻家书的珍贵,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思念家人的情感;尾联中描绘了诗人年老体弱的形象,白发越来越少,簪子都插不上了,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悲凉。

D。

这首诗通过表现诗人对家国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

诗歌意蕴深刻,表达含蓄而深刻,极富文学价值。

解析】A中的内容描述有误,正确的应该是诗人对国家战乱所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的感慨。

4、对《春望》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首联中通过“望”字入诗,描绘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悲痛。

B.颈联中的“抵万金”是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家书的珍贵和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C.尾联中通过描写诗人的形象,表现了时光无情、岁月无情的主题,更加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悲凉。

长安春望阅读答案_长安春望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长安春望阅读答案_长安春望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长安春望阅读答案_长安春望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长安春望》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关于《长安春望》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长安春望》阅读原文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长安春望》阅读题目(一)(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2)颈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3)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说明。

(4分)《长安春望》阅读答案(一)(1)(2分)借代,“千门”代指京城长安;拟人,以“草色闲”衬托诗人内心之愁。

评分建议:只要能指认出修辞手法即给分,若将“千门”答为夸张,亦可;每点1分。

(2)(4分)主人公远望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1分);近看宫阙,错落有致,落日笼罩(1分)。

刻画了一位内心孤寂愁苦的思乡游子的形象(2分)。

(3)(4分)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③“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的惆怅。

评分建议:每点1分。

《长安春望》阅读题目(二)(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2)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长安春望》阅读答案(二)(1)闲,意为悠闲、自在,(1分)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1分)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1分)(2)①思乡。

②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

③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伤。

④客居异乡的孤寂与惆怅。

(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3分)《长安春望》阅读译文《长安春望》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

此诗写感时伤乱,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望归之情。

此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景抒情,笔法老辣,体现了“大历十才子”诗中的“阴柔之美”。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长安春望》阅读答案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长安春望》阅读答案

《长安春望》阅读答案:篇一:南通市201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补充答案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彩侯门似海荫凉(yìn)厚古薄今(bó)..B.诤言目光如炬毗邻(pí)锲而不舍(qiè)..C.赡养暝思苦想溯源(shuò)度德量力(duó)..D.戏谑气冲宵汉玄理(xuán) 人影幢幢(zhuàng)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刚刚过去的2013年,央视主办的汉字听写比赛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___▲__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___▲__不需要声嘶力竭地歌唱,只要安安静静地书写。

在这个节目开播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汉字听写热潮,甚至催生了一大批“听写族”。

小学课堂上常见的汉字听写为何能登上荧屏并引起强烈的反响___▲__也许是因为它展示了汉字的书写魅力,关注了民族文化___▲__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B.。

;。

——C.:;?——D.。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鲁迅先生曾说:“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黛玉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什么模样,我不能断定。

但试去和三四十年前出版的《红楼梦图咏》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吧,一定是截然两样的,那上面所画的,是那时的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

”鲁迅先生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在文学阅读活动中,当读者根据特定文本“还原”人物或其它有关形象时,会出现某些倾向。

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这些倾向,不超过50个字。

4.以“分享青春、共筑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4年8月16日在南京开幕。

《长安春望》阅读答案

《长安春望》阅读答案

《长安春望》阅读答案南通市xx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彩侯门似海荫凉(yìn)厚古薄今(bó)..B.诤言目光如炬毗邻(pí)锲而不舍(qiè)..C.赡养暝思苦想溯源(shuò)度德量力(duó)..D.戏谑气冲宵汉玄理(xuán) 人影幢幢(zhuàng)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刚刚过去的xx年,央视主办的汉字听写比赛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___▲__没有大牌明星,只有全国各地的中学生___▲__不需要声嘶力竭地歌唱,只要安安静静地书写。

在这个节目开播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汉字听写热潮,甚至催生了一大批“听写族”。

小学课堂上常见的汉字听写为何能登上荧屏并引起强烈的反响___▲__也许是因为它展示了汉字的书写魅力,关注了民族文化___▲__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B.。

;。

——C.:;?——D.。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鲁迅先生曾说:“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黛玉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什么模样,我不能断定。

但试去和三四十年前出版的《红楼梦图咏》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吧,一定是截然两样的,那上面所画的,是那时的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

”鲁迅先生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在文学阅读活动中,当读者根据特定文本“还原”人物或其它有关形象时,会出现某些倾向。

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这些倾向,不超过50个字。

4.以“分享青春、共筑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xx年8月16日在南京开幕。

5月8日是南京青奥会倒计时100天的日子,面对这个特殊的日子,你有什么想法呢?请你为xx年南京青奥倒计时百日写一则“青奥寄语”。

宁夏银川市高一上学期语文40诗歌鉴赏题专项训练word含答案

宁夏银川市高一上学期语文40诗歌鉴赏题专项训练word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1.(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再泛吴江①[宋]王禹偁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

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

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晴山数点春。

张翰②精灵还笑我,绿袍③依旧惹埃尘。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第二次遭贬之时。

②张翰,吴郡人,西晋文学家,齐王司马囧执政时,任大司马东曹掾。

后知司马囧将败,又因秋风起,思念故乡鲈鱼脍,遂辞官归吴。

③绿袍,古代低级官员的官服。

1)(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既交代了被贬吴地、疾病缠身的写作背景,也照应了“再泛吴江”的诗题,还与尾联的“绿袍”呼应。

B.颔联以“碧波”“疏雨”设喻,并恰到好处地运用“输”“属”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与不满。

C.颈联以移动的视角写景,照应了题目“泛吴江”;再以晓月孤轮、春山数点,表达了诗人泛舟时的心境。

D.尾联运用典故,以“张翰还笑我”与“依旧惹埃尘”形成对照,表达了诗人对张翰的否定与自己的执著。

E.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严守格律,音韵和谐;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融情于景的写法运用得当;抒情委婉含蓄。

2)(小题2)本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表述了诗人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的情绪,晚年归隐于终南山边。

B.颔联表达了诗人经常独自游山赏景的情形。

“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尾联写了诗人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

语言华美绚丽。

2)这首诗的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春望》含答案2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春望》含答案2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春望》含答案阅读《春望》,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6.依据你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写春望长安“①”的自然景象,诗人因之“感时”“恨别”;诗的结尾,诗人由愤激转入沉思,因忧思之深导致②。

37.列出第三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精妙之处。

【答案】36.草木深发白而稀疏37.“烽火”对“家书”,“连三月”对“抵万金”,写出了战火连绵之久,以及战争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的焦急心情,表达了对家人的强烈思念。

对偶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

【解析】3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第一空:由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可知,这里描述的是长安城在战火之后,虽然山河依旧,但城市内部却是一片荒芜,草木丛生,显得尤为茂盛。

这种荒芜而生机勃勃的景象,恰好反映了战乱后城市的凄凉和生命力的顽强。

因此,此空应填“草木深”,用以形容战后长安城内部的荒芜和生机。

第二空:由诗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可知,诗人因为过度忧虑和烦闷,不断挠头以至于头发变白且稀疏,甚至无法用簪子挽起。

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沉痛和无奈,也暗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因此,此空应填“发白而稀疏”,用以描述诗人因忧思过度而导致的头发变白且稀疏的状态。

37.本题考查古诗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本题要求分析《春望》一诗中第三联的对偶运用及其精妙之处。

首先,我们需要识别出第三联中的对偶词语,即“烽火”对“家书”,“连三月”对“抵万金”。

其次,需要理解这些对偶词语在诗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在杜甫的《春望》中,第三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巧妙地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这一联中,“烽火”与“家书”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战乱的象征,后者则代表了家的温馨和思念。

“连三月”与“抵万金”则在时间和价值上形成了强烈对照,一方面突出战争时间的漫长和残酷,另一方面则表达了对家书的无比珍视和期待。

杜甫《春望》阅读参考答案

杜甫《春望》阅读参考答案

杜甫《春望》阅读参考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主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的沉痛和忧伤。

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天宝十四载十一月遭遇安史之乱时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念亲的感情,感人至深。

【题解】: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

“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

唐肃宗至德元年八月,杜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

该诗作于次年三月。

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全文▲读上面的诗,请简要作者是通过写怎样的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作者通过长安城内的破败之景来表达自己忧国思家的心境。

抒发了对山河依旧,世事全非的沉痛心情。

▲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眷恋家人的感情。

▲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感时忧国、思家念亲)▲《春望》紧扣一个“望”字,感情细腻感人。

“望”的内容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望”中所想的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一诗主题是伤感国事,思念家人;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安史之乱▲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情感题之羁旅思乡诗专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情感题之羁旅思乡诗专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情感题之羁旅思乡诗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3届高考考点:高考古诗思想情感题——羁旅思乡诗增分训练考点:1.戴复古《夜宿田家》2.(明)王守仁《元夕》3.卢纶《长安春望》4.王令《秋日寄满子权》5.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考点研究】一、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1.从题材入手。

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2.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3.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4.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5.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

6.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

7.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

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

二、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

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

其次抓意象,挖内涵。

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

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

然后,品词句,悟感情。

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答题分析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分析。

《长安春望》阅读答案

《长安春望》阅读答案

《长安春望》阅读答案篇一:南通市201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补充答案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彩侯门似海荫凉(yìn)厚古薄今(bó)..B.诤言目光如炬毗邻(pí)锲而不舍(qiè)..C.赡养暝思苦想溯源(shuò)度德量力(duó)..D.戏谑气冲宵汉玄理(xuán) 人影幢幢(zhuàng)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刚刚过去的2013年,央视主办的汉字听写比赛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___▲__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___▲__不需要声嘶力竭地歌唱,只要安安静静地书写。

在这个节目开播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汉字听写热潮,甚至催生了一大批“听写族”。

小学课堂上常见的汉字听写为何能登上荧屏并引起强烈的反响___▲__也许是因为它展示了汉字的书写魅力,关注了民族文化___▲__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B.。

;。

——C.:;?——D.。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鲁迅先生曾说:“我们看,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什么模样,我不能断定。

但试去和三四十年前出版的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吧,一定是截然两样的,那上面所画的,是那时的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

”鲁迅先生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在文学阅读活动中,当读者根据特定文本“还原”人物或其它有关形象时,会出现某些倾向。

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这些倾向,不超过50个字。

4.以“分享青春、共筑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4年8月16日在南京开幕。

《长安春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长安春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长安春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中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

后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

14.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1〕首联写春望之景,用“东风”“却望”“千门”照应题目。

〔〕〔2〕“草色闲”中的“闲”字精致,与诗人愁情形成对比。

〔〕〔3〕颔联写春望之思,间接抒发了诗人思乡望归之情。

〔〕〔4〕尾联写春望之感,表现感时伤乱、归隐田园主题。

〔〕〔5〕全诗虚实结合,浅吟低唱,让人读后产生情感共鸣。

〔〕 15.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描述并概括画面特点。

答案:14. (1). A (2). A (3). B (4). B (5). A15. 例如: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覆盖在一片残阳之中。

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宫阙:错落有致,落日覆盖。

出处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资料1 四川省自贡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 积累与运用〔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3 最近一段时间,《龙岭迷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4 《邹忌讽齐王纳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5 《长安春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6 默写名句名篇〔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7 谢俊芬《儿菜》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8 名著阅读〔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9 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作文题目。

《春望》阅读答案(15篇)

《春望》阅读答案(15篇)

《春望》阅读答案(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望》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望》阅读答案1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赵嘏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注]①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人。

②杜若,香草名。

③海门,河流入海之处。

④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

14.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首联写“人未归”“想柴扉”,紧承题目“怀”字,足见其虽身处曲江之畔,但思念江南故乡的心情。

B.“水寒、烟暖”等意象点明早春时节,写出作者眼中所望之春景,为后三联表达感情烘托了气氛。

C.颈联作者极目远望,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而更显渺远,风浪阻隔使投递之信也愈显稀少。

D.尾联诗人发问“愁情不知多少”,转而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以此收束,提升了诗歌的格调。

15.后人读此诗领联,言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

请就此赏析颔联的描写角度。

(6分)阅读答案:14.【考点说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提升了诗歌的格调”错。

诗歌所表达的是愁苦如万里春江,绕矶远逝,使得思乡之情更加绵长浓郁,而非消解。

再者以景结语扩大意境,并未提升格调。

15.【考点说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D)[参考答案]虚实结合,今昔对比;(1分)上句想象:身在异乡春风乍起,想故园何处风吹柳拂,但回忆当年“杨柳依依”之往事(2分);下句写实:远离故人,忽见南来大雁尽着风雪,实感叹已身“雨雪霏霏”之风霜;(2分)两句虚实结合,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故人与故乡的思念之情(1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诗词五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诗词五首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4B
6D
新知积累·基础练
5
(1)提携玉龙为君死 (2)折戟沉沙铁未销
(3)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4)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5)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6)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7)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8)我报路长嗟日暮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7
语言建构·能力练
简直 (4)自• 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殷勤问我归何处____拿__,__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诗• 谩有惊人句____情__意__恳__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同“漫”,空、徒然
周瑜
15.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 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做铺垫, 使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 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被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 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 重大影响。
【答案】 B
二、拓展阅读
(六)【中考•四川自贡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释】卢纶(739—799),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他曾中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而未能为官,后屡试不第, 受举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 19.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描述并概括画面特点。

【初中课内阅读】春望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春望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春望阅读及答案【初中课内阅读】<<春望>>阅读及答案根据春旺的说法,回答以下问题。

1.这首诗的第一副对联写了哪些意象?这些图像有什么特点?它构成了什么样的画面?答:它写了四幅关于首都、山川、城市和植物的图像。

乡村破碎,山川依旧,城市春意盎然,植被茂盛<<春天的希望>>回答以下问题.一、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答复:他写了四幅关于首都、山川、城市和植物的图像。

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的特点。

这是长安城在敌人倒台时的一幅破败景象:国家的首都被攻陷,城市被摧毁。

尽管山川依旧,但到处都是青草和绿树,这让人感到悲伤。

2欣赏对联?答:两种看法.第一:诗人因感时而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触景生情的写作手法.第二: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移情于物的写作手法.(选一个)它表达了受伤时感受世界的感觉。

3从表面上看,诗中的“深植”描绘了山川依然生长、植被蔓延的景象。

事实上,它描述了草木茂盛、人少、荒芜和抑郁的社会状况,以及事情是对的,人是错的。

“深”这个词显示了战争造成的荒凉景象4这首诗融合了眼睛的前景和胸中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答: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万金》描述了家书的价值,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和孩子的强烈思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安春望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 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 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 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 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 7 3 2年-7 2 2年) , 字允言, 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 旋即安史之乱爆发, 未能为官, 后重新应试, 但屡试不第。

受举荐为官, 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 终身不得重用。

1. “ 却望千门草色闲” 一句中的“ 闲” 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请赏析。

( 5分)
2. 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

( 6分)
试题答案:
1.【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赏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闲,意为悠闲、自在,(2分)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
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1分)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1分)
解析:解答这类题:①解释“闲”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
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思路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
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
分析。

2.【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
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思乡;②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③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伤;④客居异乡的孤寂与惆怅。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
6分)
解析:抓住关键词“望”“何日到”可体现出思乡之情;结合注释和尾联,可体现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

【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

①理解词句
的意思。

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层次。

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
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

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
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诗词鉴赏】
此诗首联“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
安“春望”。

“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

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
然引出思乡之情。

“却望”,是回头望。

“千门”,泛指京城。

“草色闲”的
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

颔联正面抒发思乡望归之情。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这
两句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

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
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羡慕之意。

“大
历十才子”擅长描写细微的心理情态。

(《小澥草堂杂论诗》)他们伤时感乱
的情绪,常通过“醉”和“梦”表现出来,像“我有惆怅词,待君醉时说”
(李端《九日寄司空文明》),“别后依依寒梦里,共君携手在东田”(《送
冷朝阳还上元》),“宿蒲有归梦,愁猿莫夜鸣”(钱起《早下江宁》)等等。

他们写醉,是因为清醒时感到痛苦而无奈,只有在醉中才会稍微得到解脱。

写“梦”,是感到时代动乱,浮生短促,或者想在梦中召回一些因战乱丧失的美
好事物,这种心情相当悲哀、细微。

颈联又转入写景,仍然景中含情。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
间。

”“川原”即家乡,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
可及。

“宫阙”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
夕阳之中,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

尾联收束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
秦关。

”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

“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

沈德潜说“遭乱
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确实如此。

金圣叹批后两联(后解)云:“‘川原’七字中有无数亲故,‘宫阙’七
字中止夕阳一人。

‘谁’便是无数亲故也,‘独’便是夕阳一人也。

不知唐诗(之)人,谓五六只是写景。

”(《金圣叹选批唐诗》)认为五六句不是纯粹
写景,而与七八句的抒情密切关联,分析得相当精辟、透彻。

这首诗中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之情。

诗体现了“十才子”诗中的“阴柔之美”。

沈德潜《唐诗别裁》用这首诗作例子,将大历诗与盛唐诗进行了一番比较:“诗贵一语百媚,大历十子是也,尤贵一语百情,少陵摩诘是也。

”并说这首《长安春望》“夷犹绰约,风致天然”。

这种“阴柔之美”,主要表现在诗中浓重的悲哀情绪。

诗人感乱思家,眼中所见,心中所思,无非都是伤心之景,悲哀之情,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读后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这正是阴柔美的表现。

姚鼐《复鲁絜非书》论具有“阴柔之美”的文章云:“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如人也,谬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乎其如喜,愀忽其如悲。

”所谓“如叹”“如有思”“如悲”的阴柔这美,正是《长安春望》及“十才子”许多诗篇审美特征的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