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理论》读后感:与自己的斗争

合集下载

心理学的人格理论不同人格类型的特点与表现

心理学的人格理论不同人格类型的特点与表现

心理学的人格理论不同人格类型的特点与表现心理学的人格理论:不同人格类型的特点与表现人类的人格特征是指个体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心理学研究人员长期以来对人格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人格理论。

本文将介绍几种经典的人格理论,并探讨不同人格类型的特点与表现。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心理结构包括意识、潜意识和个人超我。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人格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 本我:人格的本源,代表了人的原始欲望和冲动。

它是无意识的,只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

- 自我:在现实中操作的心理结构,为满足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通过合理的方式平衡两者的需求。

- 超我:代表了道德和良知,内部化了社会和文化对个体的期望。

在这个人格理论中,不同的人格类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行为方式。

例如,以本我为主导的人可能更加冲动和寻求即时满足,而超我的人格类型可能更加守规矩和守法。

二、荣格的人格理论荣格是心理学界另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提出了个人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个核心概念。

他认为人格由不同的心理能量和原型建构而成。

- 个人意识:个体独立的心理领域,包含对自我和自我形象的认知。

- 集体无意识:整个人类共有的无意识心理元素和原型,超越了个体的意识。

根据荣格的理论,不同人格类型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例如,外向型人格可能更加关注外部世界的事物,内向型人格则更加关注内部心理世界和情感。

三、五因素模型五因素模型是近年来心理学领域中最为广泛接受的人格理论之一,它提出了五个核心维度来描述人格特征: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这五个维度既是独立的,又相互影响。

- 神经质:人的情绪稳定性和情绪敏感性。

- 外向性:人的社交性和活跃程度。

- 开放性:人的知识追求、创造性和对新事物的接纳度。

- 宜人性:人的亲和力、合作性和同理心。

- 尽责性:人的自律性、责任心和组织能力。

基于五因素模型,不同人格类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弗洛伊德三重人格论文

弗洛伊德三重人格论文

弗洛伊德三重人格论文摘要:妮娜在“本我”和“超我”中互相斗争;在自己的幻觉与现实中互相斗争;在黑暗与纯洁里互相斗争,最终突破自我,赢得了本性的解放,也取得了演出的胜利。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只黑天鹅,多重人格的释放才能换得一个完美的人生。

我们只有与生活中的“黑天鹅”抗争,最后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

电影《黑天鹅》中,讲述了一个芭蕾舞演员妮娜争夺天鹅皇后的故事。

芭蕾舞剧团正在寻找新一任的天鹅皇后的饰演者,这让身为芭蕾舞演员的妮娜异常动心,妮娜从小就被同样是芭蕾舞演员的妈妈培养的热爱芭蕾舞,并且全身心的投入在芭蕾舞的训练中。

单亲妈妈因为生下她而不得不停止芭蕾舞生涯,以至于把自己所有对芭蕾舞的渴望都强加在了对妮娜的严苛要求中。

而《天鹅湖》中的白天鹅与黑天鹅都需要一角来试验,这对气质高雅、单纯的妮娜来说,黑天鹅的挑战非常大,很难演绎。

她无法表现出黑天鹅身上的致命、杀伤性、邪恶性甚至是毁灭性和凶残的部分。

为了得到这个角色,达到艺术上的完美呈现,妮娜不断地改变自己,进而最终实现了自己人格上的重生。

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德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

被世人称之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他在自己的《自我与本我》一书中提到的人格三重结构,即是“自我”、“本我”、“超我”的概念,自我、本我、超我是一群相互作用、错综复杂的混沌。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低层、最基本原始的部分,从人一出生就已经存在在人体中。

而构成本我的因素也就是人的基本需求。

比如产生需求时,个体的需求必须理科的到满足,因此,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

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受到周围的实际环境的影响,由本我过来的各种需求如果不能再现实环境中得到满足,则就迁就现实而限制自身的需求。

所以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最高部分的起到管制作用的人格。

是在生活中,受到的社会文化教育的规范而渐渐形成的。

苏霍姆林斯基著作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著作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著作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著作读后感几乎所有从事一线的教师都在感叹,现在教书越来越难了,我想这也确是实情。

教学中,一些孩子的行为和表现常常令人困惑:为什么面对我们精心备出来的课无动于衷?为什么不能专心致志学习35分钟?为什么老师的苦口婆心转眼就忘得一干二净?为什么连起码的认真、规范书写都做不到?……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常常让我们老师迷茫困惑。

当我与再一次与苏霍姆林斯基超越时空相遇时,重新解开了我的不少迷茫,让我仿佛又看到了教育的曙光。

读书过程你会发现,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通俗易懂,语言朴实无华,不是说教,而是谈话,是作者与读者的倾心交谈。

它说的是教育工作的痛苦和欢乐、教训和经验。

它热情洋溢,富有诗意,既有精辟的理论概括,又有生动具体、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还穿插着许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读这些书的时候,我不能不被作者的热情、坦城、睿智和人格所吸引、所感动,也不断反思自己在教育中的得失。

他提出学校不是存取知识的仓库,而是引燃智慧之火的火种。

孩子们的秉性千差万别,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尽可能好的发展。

今天,我们新课程倡导的不就是这种精神吗?苏霍姆林斯基和他领导的学校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注定要落伍的。

他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

他说:“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决不能忽视孩子的个性。

他时时想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他认为,一个只在上课时隔着讲台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

作为一个教师,还应该懂得,决不能仅仅把孩子关在“黑板的小世界”里,对于孩子们来说,教室之外的“大自然的世界”是更加美好的。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不要让学生为分数而奋斗,而要让他们由于获得知识而感到愉快。

决不能让分数成为儿童的镣铐。

本我_超我和自我的斗争_用弗洛伊徳人格理论解释宋江形象的复杂性

本我_超我和自我的斗争_用弗洛伊徳人格理论解释宋江形象的复杂性

第15卷第1期2010年2月 新 余 高 专 学 报JOURNAL OF X I N Y U C OLLEGE Vol .15,NO.1Feb .2010—43 —本我、超我和自我的斗争———用弗洛伊徳人格理论解释宋江形象的复杂性●王林莉(鞍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 辽宁 鞍山 114005)摘 要:对于《水浒传》中的宋江形象历来是众说纷纭。

通过引入心理学中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来分析宋江形象的复杂性,从本我、超我和自我三层人格在宋江身上的表现来解释宋江的行为,可为宋江形象研究指出另一个视角。

关键词:《水浒传》;宋江;弗洛伊徳;人格理论;自我;本我;超我中图分类号:I 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65(2010)01-0043-02收稿日期:2009-12-03作者简介:王林莉(1977-),女,辽宁庄河人,讲师,硕士。

宋江是《水浒传》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之一,对于这一形象,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甚至相去甚远的观点。

如李贽盛赞宋江为“忠义之烈”[1],燕南尚生认为梁山泊一百零八人中唯宋江为“第一流人物”[1],张锦池认为:“宋江是忠义之烈的典型”[2],金圣叹则对宋江深恶痛绝,认为他是“狭人、驳人、歹人、厌人、假人、呆人、俗人、小人、钝人”。

[1]李恩普认为宋江是“一个念念不忘招安,具有浓厚妥协思想的投降主义者”[3]等等。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研究者对他的认识和评价有如此悬殊的褒贬和认识差异?当我们引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时,这个问题似乎就豁然开朗了。

本文从本我、超我、自我三个层面来分析宋江的人格,并以此分析宋江形象复杂性的成因。

一、本我———强烈的野心和反抗欲望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的基础是本我。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反抗的生命力。

遵循“快乐原则”,没有道德是非和时空限制,最大限度地寻求本能的满足和心理刺激的彻底消除。

它完全是潜意思的,受到自我的限制,只有在自我控制力弱如醉酒、做梦等时才能曲折地表现出来。

2024年《九型人格》读后感(精选6篇)

2024年《九型人格》读后感(精选6篇)

《九型人格》读后感(精选6篇)《九型人格》读后感1“九型人格”是关于性格分析和心理学的理论,是由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十九世纪介绍到西方的',他是一位把东方哲学的精神教义介绍到西方的先锋。

此书是“九型人格”一代宗师海伦-珀尔默的著作,内容深入浅出,看了之后获益匪浅,给我两个最大的启发是,要走出自己固有的观念,去感受他人思想;还有,我们认识自身的性格,目的不是为了把自己分类到某种性格中,而是为了把它抛开,让深层的意识得到展现,充分发挥生命的潜能。

我们的性格让我们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一切,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我们假想的世界中,我们不必要的防卫心理,常常让我们把有关现实的想法和感受误认为是现实本身。

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遇到的许多烦恼正是因为我们对他人的观点视而不见,我们没有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生活。

葛吉夫认识到人类有很多不必要的痛苦,这些痛苦都是由我们的性格缺陷造成的。

没有什么是清楚和客观的,因为在我们与真实世界之间,总是夹杂着自己的好恶和偏见。

除非我们放弃这种错误,否则我们怎么能看清人和事的本来面目呢?除非我们能首先把性格除掉,否则我们怎么能从灵感和直觉中,而不是从我们的智慧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呢?不过,一旦我们已经形成的性格开始弱化,我们就会听到一种回家的呼唤,我们找到“真正自己”的希望就被唤醒了。

重新找到我们与周围环境和其他人的本来关系,这个过程就像一条回家的路,走这条路需要我们把成熟的性格和对本体的感应能力融合起来。

九型人格理论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性格类型,但认识人的性格不是为了把人的性格分类。

当我们先如性格分类的泥淖时,我们就会对所有人进行分类,把他们身上的性格特征放大,从而让这种性格更加明显。

反之,人们也会根据我们的性格类型对待我们,而我们因而更加深信他人对我们的解读,于是,我们往往会把他人眼中的自己,当作是真正的自己,并且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塑造自己。

九型人格这个系统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你要抛开自身,挖掘深层次的自我,去弄清楚那些对你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性格模式,最终把这些性格模式放到一边,来挖掘我们的潜能,追求更高层面的意识。

本我与超我的斗争

本我与超我的斗争

本我与超我的斗争作者:卓然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10期摘要:小说《化身博士》是英国作家史蒂文森最出名的作品之一,通过主人公杰基尔医生离奇曲折的遭遇,将他内心的挣扎,善恶的冲突诠释的淋漓尽致。

奥地利精神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也对文学界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入手,着重探讨《化身博士》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及彼此的争斗,对小说的人物与主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理论;弗洛伊德;杰基爾引言小说《化身博士》是英国作家罗伯特史蒂文森的代表作,出版于1886年,它与《金银岛》一起被称为斯蒂文森的成名作,其情节曲折离奇,悬念迭起,曾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搬上银幕。

这部经典的神秘小说因其艺术风格和贯穿始终的心理主题广受赞誉。

故事讲述了受人爱戴、德高望重的杰基尔医生,认为人性中有善恶两个不相容的对立面,幻想将二者分开。

因此,他发明了一种特殊药水,喝下后身体可以扭曲变形,变成另一个人,即杰基尔医生的另一面,海德先生。

海德在深夜游荡在大街上,踩踏小孩子,打死老人,是个无恶不作,彻头彻尾的恶棍。

海德杀人之后服药能变回杰基尔医生,但杰基尔医生天性中恶的一面占了上风,能自动化为海德。

终于充满恐惧的杰基尔医生只能以自杀来摆脱可憎的海德。

斯蒂文生将小说写的悬念丛生,高潮迭起。

他引入了厄塔尔律师作为小说的线索,采用厄塔尔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又一个迷雾中,从怪屋和它的不受欢迎的主人、奇怪的遗嘱到卡鲁凶杀案、拉尼翁之死,故事越来越惊奇,最后,厄塔尔律师破门而入,一切真相大白。

本文欲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角度着手,用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对小说人物和情节进行深入具体的解析和探讨。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的医生和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开创的精神分析学冲击了现代西方社会意识和社会生活的几乎每一个侧面。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精选10篇)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精选10篇)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动机与人格》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54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该书通过对人类的动机和人格的研究,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阅读这本书,我被马斯洛对人类动机和人格的深入研究所吸引。

他通过对人们需求层次的探讨,认为人的需求可从较低级别的生理需求到较高级别的自我实现需求逐渐发展。

这种需求层次关系的理论,使我开始思考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驱使力量。

马斯洛对人格的研究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提出了自我实现人格的理念,认为这种人格是发展最高级别需求的结果。

阅读这一部分,我开始思考什么样的人格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状态,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人格。

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引领了后世对于人类需求层次和人格的研究。

马斯洛的理论为心理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动机。

同时,这个理论对于个人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马斯洛的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需求,并思考如何实现自我实现的状态。

尽管这本书已经出版了许多年,但我认为仍然可以通过创新的思考和观点来拓展马斯洛的理论。

例如,我们可以探讨不同文化和背景对人类需求层次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满足人们的需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深入研究如何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人格,以更好地实现个人的目标和理想。

总之,《动机与人格》是一本对于人类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人类的动机和人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我对个人需求和人格发展的思考。

我相信,这本书将继续影响并启发更多的人们去探索人类的内心世界。

动机与人格读后感《动机与人格》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伯拉罕·马斯洛在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所撰写的一本心理学著作,该书主要探讨了人类的动机和人格发展的关系。

马斯洛通过对个人的调查研究和实验,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即“人性的层级需求理论”,并对动机和人格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本我_自我和超我的斗争_浅析_道林_格雷的画像_中的主要人物

本我_自我和超我的斗争_浅析_道林_格雷的画像_中的主要人物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斗争浅析 道林 格雷的画像 中的主要人物李瑞雪1桑龙扬2收稿日期:2006-04-25作者简介:李瑞雪,女,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

(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5)摘要:王尔德在其小说 道林.格雷的画像 中主要描写了三个人物,他们分别是亨利爵士、道林和贝西尔。

论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学说出发,分析这三个人物,提出他们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象征,并探讨了其中与作者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 道林 格雷的画像 弗洛伊德 本我 自我 超我 中图分类号:I 106 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80(2007)04-0082-(03)奥斯卡.王尔德,是一位伟大的爱尔兰戏剧家、童话家、小说家兼诗人。

他是英国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为艺术而艺术 的倡导者之一。

在其一生中,有许许多多艺术精品,而 道林 格雷的画像 作为其唯美主义理念的最佳代表,在文学史上大放异彩,成为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纵观整部作品,亨利爵士、道林和贝西尔是贯穿全文的主要人物,这三个人物之间的冲突和联系不仅暗合了弗氏的人格三结构理论,同时也揭示了他们与王尔德的内心联系。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完整的人格结构有三大系统组成,即本我、自我与超我。

一个正常人这三个系统是和谐统一的,而人格不完善的人这三大系统难以协调,处于失常状态。

所谓本我,就是本能的我。

本我无视价值、善恶与道德的存在,他追求的唯一目的就是满足和快乐。

本我是潜意识的,他不受约束,是人的生物本能,是人的一切行为动力的源泉。

自我,就是面对现实的我。

他是本我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媒介,他要实现本我的意图和目的。

但自我不完全遵守本我的快乐原则,他还奉行现实原则,根据现实克制本我的欲望,寻找一种有节制的快乐。

而超我则是道德的卫士,他从自我中分化出来,遵循社会上一切道德规范,提倡人格的升华。

超我压抑本我的冲动,是道德化了的自我。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个体人格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浅析《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斗争

浅析《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斗争

2016年09月上青春岁月9王尔德1895年出生于都伯林一个英格兰贵族家庭,生活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的王尔德被公认为怪才,集作家、戏剧家、诗人、美学家多种身份于一身。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其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也是英国长篇小说的经典。

《道连・格雷的画像》讲述的是一个为艺术献身的画家与能言善辩的亨利勋爵和深陷欲望泥沼的道连・格雷之间的故事。

年轻贵族青年道连看到画家巴兹尔为其画的肖像发现了自己惊人美貌,道连在画家的朋友亨利勋爵的蛊惑下许下心愿,希望自己永葆青春美貌,所有的岁月沧桑和罪恶都由画像承担,他的愿望奇迹般实现了。

之后,道连不断放纵自己的欲望犯下恶行,一天天走向堕落,画像随着他的每次恶行变得愈加丑陋狰狞,最后他终于承受不了精神上的折磨,执意要毁掉记录着自己罪恶的画像。

然而当他举刀刺向画像时,刀却刺进了道连自己的胸膛,他的面容变得丑恶苍老,而画像却恢复了原有的美貌。

在小说中,王尔德是要探究道连在欲望中的自我生存问题,即自我是如何在本我和超我之间徘徊,并最终失去理智,走向自我毁灭。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各种学说中,人格心理分析学是其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

每个人都拥有人格,根据人格心理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获得健康人格的关键是平衡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文就是通过对《道连・格雷的画像》中道连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徘徊的过程进行分析,展现每一过程中道连自我的矛盾与挣扎。

一、本我对自我的操控纵观整部作品,亨利勋爵、道连和巴兹尔是贯穿全文的主要人物,这三个人物之间的冲突和关联恰恰重合了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理论即自我,本我,超我。

亨利是道连人格中的本我,弗洛伊德指出本我是位于潜意识深处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类本能的内部驱动力,控制本我的机制是“唯乐原则”,即不顾一切的去寻求满足和快感。

根据弗洛伊德对本我的阐述,本我所遵循的“唯乐原则”恰恰符合了小说中亨利所倡导的新享乐主义。

本我与超我的斗争

本我与超我的斗争

本我与超我的斗争摘要:小说《化身博士》是英国作家史蒂文森最出名的作品之一,通过主人公杰基尔医生离奇曲折的遭遇,将他内心的挣扎,善恶的冲突诠释的淋漓尽致。

奥地利精神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也对文学界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入手,着重探讨《化身博士》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及彼此的争斗,对小说的人物与主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理论;弗洛伊德;杰基尔引言小说《化身博士》是英国作家罗伯特史蒂文森的代表作,出版于1886年,它与《金银岛》一起被称为斯蒂文森的成名作,其情节曲折离奇,悬念迭起,曾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搬上银幕。

这部经典的神秘小说因其艺术风格和贯穿始终的心理主题广受赞誉。

故事讲述了受人爱戴、德高望重的杰基尔医生,认为人性中有善恶两个不相容的对立面,幻想将二者分開。

因此,他发明了一种特殊药水,喝下后身体可以扭曲变形,变成另一个人,即杰基尔医生的另一面,海德先生。

海德在深夜游荡在大街上,踩踏小孩子,打死老人,是个无恶不作,彻头彻尾的恶棍。

海德杀人之后服药能变回杰基尔医生,但杰基尔医生天性中恶的一面占了上风,能自动化为海德。

终于充满恐惧的杰基尔医生只能以自杀来摆脱可憎的海德。

斯蒂文生将小说写的悬念丛生,高潮迭起。

他引入了厄塔尔律师作为小说的线索,采用厄塔尔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又一个迷雾中,从怪屋和它的不受欢迎的主人、奇怪的遗嘱到卡鲁凶杀案、拉尼翁之死,故事越来越惊奇,最后,厄塔尔律师破门而入,一切真相大白。

本文欲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角度着手,用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对小说人物和情节进行深入具体的解析和探讨。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的医生和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开创的精神分析学冲击了现代西方社会意识和社会生活的几乎每一个侧面。

其中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

《人格的发展》读后感

《人格的发展》读后感

《人格的发展》读后感
《人格的发展》这本书通过对人格发展的研究和分析,让我对
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性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对人格的发展过
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从婴儿期到成年期,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
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使我对人格的形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成长历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开始意识到,人格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
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等,而这些因素会在不同阶段对人格产生影响。

同时,我也更加关注了自己的行为和性格特点,思考自己是如何受
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塑造自己的人格。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让我对他人的行为和性格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人格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描述,我开始更加
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性格特点,并且更加包容和理解他人的差异。


开始明白,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环境都不同,这会对他们的人格产
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理解和包容他人。

总的来说,阅读《人格的发展》让我对自己和他人的人格有了
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关注和理解人格的发展过程。

我相信这
些认识会对我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人格心理学的著作,更是一本让人思考和成长的好书。

九型人格读后感_九型人格读书心得五篇

九型人格读后感_九型人格读书心得五篇

九型人格读后感_九型人格读书心得五篇九型人格,又名性格型态学、九种性格。

它包括活跃程度;规律性;感兴趣的范围;反应的强度;心理的素质;分心程度;专注力范围/持久性。

下面是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篇一:九型人格读后感三月份我读了《九型人格》,看完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本伟大的书。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九型人格已早已听闻,在国外,《九型人格》是心理导读课本中最重要、最全面的分析读物,甚至成为了许多高等院校的研究课题(如美国斯坦福商学院)。

通过作者的话简单了解:九型人格是一种深层次了解人的方法和学问,它按照人们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将人分为九种:完美主义者、给予者、实干者、悲情浪漫者、观察者、怀疑者、享乐主义者、保护者、调停者不同的人格。

曾经在看完《九型人格》后,针对生活、工作,他每每都有和以往不同的新的发现,那就是——原来对方完全不同的做法是基于完全不同的理念。

是的,这一点我也十分赞同,是理念,而不是简单的精神层面的思想活动。

我理解的《九型人格》类似——人格是从性格和理念的角度分析的,一种能提现人高层思想境界及精神素养的独有特征。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格是值得每个人去尊敬的。

一个人的人格与其家庭环境、知识结构、成长环境、后天培养等因素息息相关。

因此,每个人都会有他与众不同的人格。

人格没有好与坏,每个人的人格都应受到所有人的尊重,同时每个人都应尊重所有人的人格。

《九型人格》提供了108个简易测试题,通过这108道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自己属于哪一种。

当然,这些只是抽样测试题,不完全准确,真正了解自己人格的并非这些测试题,而是自己。

我觉得,无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正确了解自己,客观分析自己已经越来越重要了。

我看完这本书,和我当初做的测试题一样,我感觉我属于第二种人——给予者。

书中从主要特征、主要情绪、高层思想、高层德行、情爱关系、社会关系、自我保护等方方面面对给予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我感觉都分析得很好,使我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对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人格的发展》读后感

《人格的发展》读后感

《人格的发展》读后感
《人格的发展》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对人
格发展的研究和分析,让我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在不同阶段所
面临的挑战和需求。

我意识到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独特的,而且
在不同的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和困难。

这让我更加理解和包容
他人,不再轻易对别人下结论,而是试图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的行为和选择。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人格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

这让
我意识到,虽然遗传因素对人格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环境同样也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作为父母、教育者和社会成员,
都应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以促进他们健康的人格
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格的发展是一个终
身的过程。

我们在不断地成长和变化,而且在不同的阶段都会面临
新的挑战和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适应,以更好地应
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人格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人格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彩的过程。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成长,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与统一《道连格雷的画像》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与统一《道连格雷的画像》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与统一—浅析《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主要人物摘要:王尔德在其小说《道林. 格雷的画像》中主要描写了三个人物, 他们分别是亨利爵士、道林和贝西尔。

论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学说出发, 分析这三个人物, 提出他们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象征, 并探讨了其中与作者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道林·格雷的画像》;自我、本我与超我;奥斯卡·王尔德奥斯卡·威尔斯·王尔德可谓是世界文坛上的一个怪才,是众多文学批评家争论的焦点。

有人对他推崇备至,也有人对他不屑一顾。

但对于王尔德本人来说,“世上唯一比被人议论更糟糕的,就是无人议论。

”不论是从王尔德颇具争议的传奇一生还是从其作品中,我们都不难看出王尔德在个人欲望的满足和社会道德准则之间的痛苦挣扎。

作为19世纪唯美主义的代表,王尔德鼓吹“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否认艺术的社会性,提出美与生活毫无关联,美是高于生活的,是超道德、超功利的,唯有艺术和美是永恒之上的。

对于自己的唯美理论,王尔德身体力行,并在自己的诗歌、童话和剧作中将“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他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在1891问世时,遭到了几乎来自英国各界的非议与谴责,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同性恋主题的小说,而更多的人则指责这是一本淫秽、不道德的书。

有报纸批评道:“这本书是法国颓废派文学这个麻风怪物的产物,是一本有毒的书,充满了道德与精神沦丧的臭气。

”在1894年王尔德对昆斯伯雷侯爵诽谤的诉讼案中,反而成为王尔德因“有伤风化”罪身陷囹圄的指证。

从此,王尔德一蹶不振。

从上世纪中叶起,人们开始重新以一种更为客观的角度审视王尔德及其作品,甚至一度在英美两国掀起一阵王尔德热潮,而《道连·格雷的画像》这本“有毒的小说”也得到了读者与文学评论家的高度赞誉,被认为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本文旨在借助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人格结构,简单分析《道连·格雷的画像》中三位主要人物画家霍尔华德、道连·格雷和亨利勋爵之间相互钳制的关系并揭示他们在作者王尔德身上所得到的统一。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800字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800字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800字这周把这本书剩下的章节读完了。

第六部分介绍了存在—人本主义范型的三位代表人物——乔治·凯利、罗杰斯和马斯洛。

乔治·凯利提出了“人是科学家”这一假设,指出所有的人像科学家一样,都试图通过减少不确定性来澄清自己的人生,人们在一生中总在预期和控制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各种事件。

他还提出了“个人建构”,建构就是人们用来解释世界、分析世人的方式,一个建构就是一种关于某一事件的解释或表现。

他强调人本身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可以通过不同的选择来决定自己的生活,看待事物的不同的方式会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并用十一条系定理阐述了他的理论。

比如,结构性系定理表明“建构”是在我们过去经验的共同主题基础上形成的;个人性系定理表明个体按照自己独有的方式来解析自己的经验;两分法系定理表明每次建构都要比较事件之间的差异性;值域系定理表明每个建构都有相应的适用范围;社会系定理表明个体为了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必须要先确定他人的期望,然后据此进行自己的行为。

这让我想起之前听到的一个故事:一个秀才,十年寒窗,进京赶考,临近考试的前两天,秀才做了奇怪的梦。

他梦到自己在墙上种出了白菜,又梦到下雨天出门自己戴了斗笠又拿了雨伞。

第二天,秀才不明白这个梦的意思,就去找算命先生解梦。

算命先生对秀才说:“先生,没听说过墙上能种出白菜,墙上种白菜不是白费劲吗?下雨天戴着斗笠,又拿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听完觉得心灰意冷,就打算打点行李准备返乡。

客栈老板惊讶地问秀才明天要考试,为什么今天要走?秀才把算命先生给他解的梦告诉了客栈老板。

老板说,我也会圆梦,秀才将梦境重新向老板陈述了一遍,客栈老板听完惊喜的对秀才说:“你在墙上能种白菜,不是喻意你高中了吗?下雨天你又戴斗笠又带雨伞,你不是已经有备无患了吗?”秀才听完第二天愉快地参加了科考,结果金榜提名,荣归故里。

这就告诉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也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凡事不要总是用悲观的心态去看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也许就能够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九型人格》读后感精选

《九型人格》读后感精选

?九型人格?读后感近利用闲暇时间,读完了帕尔默著的?九型人格?,厚厚一本,感慨颇深。

?九型人格?是基于九型人格论写成的一本入门书籍,按照其说法,他把地球上的所有人类分成了九个类型。

不管你是男是女还是比拟另类也好,也不管你是哪个民族国家或者在历史上扮演过什么角色也好,都逃不过这九种类型。

假设你曾很深入的研究过九型人格论,并对其了如指掌;再假设一个你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站在你面前,但你已经知道他是属于哪一类型的人,那么你就能完全在一件事发生之前就能准确的预料到这个人会就此件事做出什么样的反映,甚至是说出什么样的话。

九种类型的性格分别为:一号:完美主义;二号:给予者;三号:实干者;四号:悲情浪漫者;五:观察者;六号:疑心论者;七号:享乐主义者;八号:保护者;九号:调停者。

本书的作者对人类性格类型有很深入的研究,里面的案例、分析,如浩瀚的星空微妙无穷,每一种性格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待改良的地方,就好似是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哪两个人的性格是完全一样,但是性格又会随着时间,空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每一种性格都有进化的可能。

九型人格最卓越之处在于能穿透人们外表的喜怒哀乐,进入人心最隐秘之处,发现人的最真实、最根本的需求和渴望。

它能够帮助我们洞察人心,用有效的方式对应他人,最终提升我们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本书所要表达的是,九种类型的人并无好坏之分。

或许你喜欢其中的一种类型,但你却并非就是那种类型的人。

或者你一直以为自己是属于第一类型的人,但后来有一天你也许会惊奇的发现原来自己是第二类型的人。

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感觉与判断,否那么会让我们失去许多本已拥有的东西,时间才是最可靠的。

了解自己和他人一样困难。

就象爱因斯坦所提,人的一生,脑力上发挥的能力才百分之几,人能对自己的了解,也就仅限于此。

人的因素,是一个变量巨大的因素,也是个博弈的过程,存在着无数种的可能。

而人生,就是自己和自己,自己和他人,自己和自然的博弈过程。

一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较量——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解读《伊芙琳》

一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较量——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解读《伊芙琳》

一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较量——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解读
《伊芙琳》
钱俊;刘单单
【期刊名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6
【摘要】在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伊芙琳》中,女主人公伊芙琳刚开始憧憬未来、渴望摆脱过去,然后陷入两难境地、内心挣扎不已,最终向现实妥协。

这其实就是女主人公伊芙琳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之间相互较量与冲突、调整与妥协的过程。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分析伊芙琳成长的过程,从"本我"的张扬,"自我"的调节,到"超我"的规训,揭示出伊芙琳在人生两难处境中面临抉择时的心路历程,有助于更细致地把握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进而更好地理解伊芙琳这一矛盾复杂的女性人物形象。

【总页数】4页(P15-18)
【关键词】本我;自我;超我;《伊芙琳》
【作者】钱俊;刘单单
【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2.074
【相关文献】
1.本我、超我和自我的斗争——用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解释宋江形象的复杂性 [J], 王林莉
2.一场本我与超我的较量——艾伟《南方》形象解读 [J], 陶冬;
3.本我与超我的较量:从弗洛伊德视角解读《莫瑞斯》 [J], 刘婷
4.自我·本我·超我·真我——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看终极版《东邪西毒》 [J], 曹平
5.在本我与超我中博弈的自我
——对《梦十夜》第二夜的弗洛伊德式解读 [J], 张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理论》读后感:与自己
的斗争
人类终其一生都是在与自己在做斗争。

我们在人生的征途上总会遇上许多的问题,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社会地位灯问题,我们在现实中的社会地位等不能总是与自己的理想相符合,甚至常常是相差甚远的,而这时我们的心理就会产生落差,如果处理不好,我们的心理可能会出现自卑、抑郁等心理疾病,我们会不断地与自己作斗争,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早去给我们感冒的心理开一剂良药,而《人格理论》便是一剂很好的良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我们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有自己的苦恼与挣扎,有着自己引以为豪或者是觉得不足挂齿的家庭背景,有着不错的或者是自己不满意的面庞,我们总会在生活中无意地与别人对比,在对比中我们骄傲或自卑着。

在心理学家荣格看来,人类是多面的存在,如果他们想要成为完整的自己,就必须接受自己的所有方面,包括令人讨厌的方面和淳朴的方面、自私的一面和无私的一面、身体的一面和精神的一面。

我们必须调节我们的精神中相对的力量,使之协调。

是啊,我们何不能对自己宽容一些,谅解一些呢?我们虽然可能没有精致的五官,但我们可能有明亮的眼睛或小巧玲珑的鼻子,或者是细腻雪白的肌
肤等等;我们虽然可能没有聪慧的头脑,但我们可能有温和的脾性与对学习的无限热情,或者是对学习的不懈坚持;我们虽然可能没有丰裕的家庭背景,但我们可能有质朴的心灵和对生活的感恩之心,或者是对生命的不限热情。

我们只有处理好与我们自己的关系我们才能让我们自己更好地适应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自己的生活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对于中国人而言,人际关系的处理是一门很深奥和复杂的课程,但很多人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能学好这一门课程,而在学这门课程的同时,我们也一直在与自己做斗争。

《人格理论》中首先介绍的精神分析法创始人心理学家佛洛依德就用自己的例子很好
地告诉了我们如何在学习人际关系与自己良好地斗争。

曾经有一位美国的女士写了长长的一封信来向佛洛依德倾诉她自己的苦恼,而佛洛依德没有反感这位女士,反而是很快地写了一封信来回复这位女士,并以温和的语气开场:“我觉得你的信很有韵味。

”而这里便存在着佛洛依德与自己的斗争,是反感并不理睬这位女士还是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她,是对人冷淡还是待人以真诚,佛洛依德都选择了后者,他在这场斗争中战胜了那个不完整的自己。

佛洛依德曾说,我们不要从表面上来看人的行为以及思想和情绪的表达,而是说,如果我们能够超越表面的喧嚣达至更有挑战性和更有意义的细节的话,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人。

佛洛依德教会了我们不要以貌取人,要去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关心别人。

虽然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有缺陷,不是一门科学,但它却能作为哲学观点存在下去,
而这一结果与佛洛依德待人以真诚与有人文关怀有关,因他之诚恳与关怀,他才能得到心理学界的许多人的认可与尊重。

人际关系的处理往往就是与自己的斗争,在关怀别人的同时,我们很可能会经常亏本,但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我们懂得如何去亏,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得,甚至得比亏多得多。

心理学是一门伟大的学科,它不仅仅是能解决人们感冒了的思想这一方面,它还能让我们去更深入地了解别人,去拥有一种人文关怀精神,让我们处理好自己生活中遇到的许多方面的问题,处理好我们与自己的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