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优秀课件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8e192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2.png)
情绪与行为的神经基础主要涉及边缘系统,包括杏仁核、海马、扣带回等结构。这些结构参与情绪的识别、表达和调 节等过程,同时也与行为决策和动机等密切相关。
情绪与行为的相互作用
情绪可以影响行为决策和执行,同时行为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情绪体验。例如,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个体 的探索和创新行为,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导致个体的退缩和回避行为。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基础
大脑皮层是学习与记忆的主要神经基础,尤其是前额叶、颞叶和顶叶等 区域。此外,海马、杏仁核等结构也参与学习与记忆过程。
语言与认知
语言的定义和要素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要素组成。
语言处理的神经机制
语言处理涉及多个脑区,包括布洛卡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威尔尼克区(听觉性语言中 枢)和角回(视觉性语言中枢)等。这些区域分别负责语言的产生、理解和书写等功能。
运动单位
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 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功能 单位。
运动神经元
位于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 内的神经元,负责将神经冲动传 导至肌肉或腺体,引起肌肉收缩 或腺体分泌。
运动传导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
起自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 其轴突组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
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 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 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 最后共同通路。
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应急反应,动员机体潜能,适应环境急骤变化
副交感神经系统
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中枢控制
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 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ppt课件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57459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1.png)
05
中枢神经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组成。
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由神经元胞体及其突起构成,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连 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功能区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多个功能区域,如感觉区、运动区、语言区、认知 区等,各区域相互协作,实现复杂的生理功能。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情绪与情感
情绪
对刺激产生的短暂而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
情感
对情绪体验的深刻感受和持久态度,如爱恨情仇等。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则是情绪的升华和稳定化。
睡眠与觉醒
睡眠
一种生理状态,表现为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和代谢降低等 。
觉醒
与睡眠相对的状态,表现为意识清晰、肌肉紧张和代谢增 高等。
记忆
将学习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工作记忆
短暂保持和操作信息的能力,与前额叶皮层密切 相关。
语言与思维
语言
人类特有的交流方式,涉及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
思维
对信息进行加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概念形成、判断 和推理等。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表达工具,思维则影响语言的结构和内容。
自主神经的生理功能
调节内脏活动
01
自主神经通过控制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调节内脏器官
的功能,如心率、血压、呼吸、消化等。
调节血管舒缩
02
自主神经通过控制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调节局部血流量和血压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调节腺体分泌
03
自主神经通过控制腺体的分泌活动,调节体内激素和酶的释放
动物生理学_第十章__神经系统PPT课件
![动物生理学_第十章__神经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e2712a69eae009591bec59.png)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图)
(二)脑干对姿式反射的调节(图)
三、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腺分泌 分泌稀薄唾液,促进胃液、胰液分 泌,促进胃肠运动和使括约肌舒张, 促进胆囊收缩 使逼尿肌收缩和括约肌舒张
使虹膜环形肌收缩,瞳孔缩小;使 睫状体环形肌收缩,睫状体环缩小; 促进泪腺分泌
促进胰岛素分泌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下一张
下一张
下一张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确
交互抑制针刺麻醉Fra bibliotek返回返回
诱因
腱反射 快速短暂牵拉肌腱
肌紧张
缓慢持久牵拉 (重力作用)
感受器 全部肌梭同时兴奋
部分
传入 NF 特点
IA 全部运动单位同时
Ⅱ
不同运动单位交 替收缩,缓慢而 持久,不易疲劳
运动者 快收缩肌纤维
慢收缩肌纤维
举例
膝反射(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许多伸肌维持姿 半腱肌等颉顽肌抑制 跟腱反射 态,负反馈 (腓肠肌)
4. 突触传递的特征 (1)单向传递 (2)突触延搁 (3)总和作用 (4)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5)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一)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由神经元合成,神经 末梢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 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使信息从突触前传递至突 触后的特殊化学物质。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f06f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a.png)
包括反射性运动控制、模式化运动控 制和随意运动控制等。其中,反射性 运动控制是最基本的运动控制方式, 模式化运动控制是中枢神经系统通过 学习和记忆形成的固定运动模式,而 随意运动控制则是中枢神经系统根据 环境变化灵活调整运动策略的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元的分布
广泛分布于内脏、血管和腺体等 器官,形成交感神经链。
通过反复练习和深化理解来巩固。
03
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学习是记忆的前提,记忆是学习的结果。没有学习,就没有可回忆的内
容;没有记忆,则无法保持和再现学习的成果。
情绪与情感
情绪
情感
短暂的、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通常与 特定的生理唤醒和表情模式相关。例如, 愤怒、恐惧、快乐等。
持久的、相对稳定的心理体验,通常与个 人的价值观、信念和期望相关。例如,爱 、恨、信任等。
交感神经递质
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管 收缩、心跳加快等效应。
交感神经兴奋表现
在应急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使 机体处于“战斗或逃跑”反应。
副交感神经系统
1 2
副交感神经元的分布
主要分布于心脏、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等器官。
副交感神经递质
主要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血管舒张、心跳减慢等 效应。
3
副交感神经兴奋表现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目录
• 神经系统概述 • 感觉神经系统 • 运动神经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 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可塑性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和周 围神经系统(包括感觉神经、运 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组成。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十章 神经系统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十章 神经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e5fbf66ec8d376eeafaa3164.png)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与脑电波活动
学习目标
1.掌握: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丘脑及其感 觉投射系统;痛觉;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 的主要功能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神经递质与受 体;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兴奋由神经 向肌肉的传递;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条 件反射。 3.了解: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脊髓的感觉 传动功能;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基底神 经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调 节;脑电图;觉醒和睡眠。
2 效应不同: 兴奋性/抑制性突触
3 媒介物性质不同: 化学性/电突触
(3)突触传递的过程 (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
突触前膜
去极化 前膜的电压门控式Ca2+通道打开
胞外Ca2+进入突触前膜
神经递质释
放
递质在突触间隙内扩散
与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
后膜上某
些离子通道开放
某些离子进入胞
内
快速:递质囊泡,分泌颗粒
顺向运输
轴浆运输 (胞体到末梢) 慢速:微管和微丝
逆向运输:末梢到胞体,如神经生长因子、 狂犬病毒、破伤风毒素等
(二)神经胶质细胞
1 分类: ⑴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卫星细胞。 ⑵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
2 基本功能: ⑴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的作用 ⑵修复和再生作用 ⑶免疫应答作用 ⑷形成髓鞘和屏障的作用 ⑸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⑹维持细胞外K+离子浓度 (7)参与某些活性物质代谢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4fe772852458fb770b56d2.png)
①促代谢型受体:11种 ②促离子型受体:海人藻酸受体5种,AMPA-R4种 , NMDA-R6种。
46
三、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反射的分类
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生
来就有、数量有限、比较固定和形式低级的反射。 包括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
30
递质和调质的分类
分类 家族成员
胆碱类 乙酰胆碱
胺类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 胺
氨基酸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γ-氨基丁酸 类
肽类
下丘脑调节肽、血管升压素、催产素、阿片肽、脑 -肠肽、血管紧张素II、心房钠尿肽等
嘌呤类 腺苷、ATP
气体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
脂类 花生四稀酸及其衍生物(前列腺素类)
糖尿病
6
2、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①生理完整性 ②绝缘性
③双向性 ④相对不疲劳性
7
(二)神经胶质细胞
1.在周围神经:
卫星细胞,又称被囊细胞 (Satellite cell;
Capsular cell)
施万细胞,又称神经膜细胞 (Schwann’s cell;Neurolemmal cell)
胞体
N元
树突
突起
轴突
4
神经元基本功能
接受刺激、传递信息 ①感受刺激 ②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③可将神经信息传给效应器
5
2、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
功能:传导兴奋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0.4~120m/s 影响因素: ①直径:正比; (有髓f)6×直径(m); ②有无髓鞘: 有髓Nf快(跳跃式传导); ③髓鞘厚度: 轴索/总直径=0.6时最佳 ④温度:一定范围内正比.
神经系统的功能ppt-生理学PPT课件
![神经系统的功能ppt-生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583c4c6c175f0e7dd13737.png)
10
(二)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
❖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是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 导着的兴奋或动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
2020年10月2日
11
冲动的传导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神经纤维的直径 V直径大>V直径小,与内阻有关
(2)有无髓鞘,髓鞘厚度 V有>V无,跳跃式传导
(3)温度 V温度高>V温度低
的相对平衡;
2020年10月2日
2
❖神经系统一般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 系统两大部分,前者是指脑和脊髓部分,后 者为脑和脊髓以外的部分。
2020年10月2日
3
2020年10月2日
4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2020年10月2日
5
一、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
❖ 神经系统内主要含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两类。 1.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高度分化,通过突触联系
2. 修复和再生作用:小胶质细胞能转变为巨噬细胞,清除变 性的神经组织碎片。
3. 免疫应答作用: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内的抗原呈递细胞。
2020年10月2日
22
4. 形成髓鞘和屏障作用:少突胶质细胞和施万细胞可分别在 中枢和外周形成神经纤维髓鞘。星形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 是构成血-脑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星形胶质细胞
6. 稳定细胞外的K+浓度:星形胶质细胞膜上的钠泵可将细胞 外过多的K+泵入胞内,以维持细胞外合适的K+浓度,有助 于神经元电活动的正常进行。
7. 参与某些活性物质的代谢:星形胶质细胞能摄取神经元释 放的某些递质,还能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2020年10月2日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fbe80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9.png)
CHAPTER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负责整合和处理各种信息,控制机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
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030201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根据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的分类包括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以及突触后膜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突触传递的过程神经元与突触传递1 2 3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它们在突触传递中起关键作用。
神经递质的种类根据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性可分为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偶联型受体和酶联型受体。
受体的类型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可改变受体的构象或激活相关酶,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效应。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神经递质与受体CHAPTER感觉器官与感受器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受器类型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等感受器的生理特性适应、换能、编码等听觉传导通路耳蜗→ 听神经→ 脑干听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层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放射→ 大脑皮层触压觉传导通路外周触压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痛觉传导通路外周痛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温觉传导通路外周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感觉传导通路感觉中枢及感觉整合感觉中枢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包括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感觉整合多种感觉信息在大脑皮层的整合,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整体感知感觉剥夺与感觉过敏感觉剥夺指长时间缺乏某种感觉刺激,导致相应感觉能力下降;感觉过敏指对某种感觉刺激过于敏感,产生不适或疼痛等异常感觉。
CHAPTER03运动单位与肌纤维类型关系不同运动单位包含的肌纤维类型不同,影响肌肉收缩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来自特异投射系统的上行投射纤维 终止于皮层第四层,与该层内的神经元 形成突触联系,并通过若干中间神经元 接替,转而与大锥体细胞形成兴奋性突 触联系,诱发其兴奋;
4)功能: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 皮层发出传出冲动。
2.非特异投射系统 (No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1)为丘脑第三类核团向大脑皮层的弥 散性投射,不具有点对点投射关系; 2)失去了专一的特异性感觉的传导功 能,是不同感觉的共同上升路径:
根据丘脑各部 分向大脑皮层投 射特征的不同, 分成两类: 特异投射系统 非特异投射系统
1.特异投射系统
1)为丘脑第一、二类核团向大脑皮层特定区 的投射,具有点对点投射关系。
2)经典感觉传导道由三级神经元接替; 视觉传导道:包括视杆和视锥细 胞在内为四级神经 元接替; 听觉传导道:经更多神经元接替; 嗅觉传导道:与感觉接替核无关;
2.第二感觉区 Somatic sensory areaⅡ, SⅡ
⑴ 部位:中央前回和岛叶之间。 ⑵ 投射规律:
① 感觉投射是双侧性的; ② 投射区的空间安排是正立的; ③ 投射区面积远比体感Ⅰ区小; ④ 产生的感觉定位不明确,仅
是粗糙分析。
3.本体感觉代表区(Proprioceptive cortical representation)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
一、感觉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感觉 神经末梢感受器接受刺激→脊髓后根神 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第Ⅰ级神经 元)→脊髓后角细胞及延髓薄束核、楔 束核或脑干脑神经核(第Ⅱ级神经元)→ 丘脑感觉接替核(第Ⅲ级神经元)。由此 再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中央后回。
(一)深感觉传导路:(先上行,后交叉)
动物实验: 刺激中脑网状结构,能唤醒动物,脑 电呈去同步化快波; 在中脑头端切断网状结构,动物昏睡, 脑电呈同步化慢波; 表明:1)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着具有上 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即网状结构 上行激动系统。
2)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通过丘 脑非特异投射系统而起作用的;
3)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一个多 突触的接替系统,易受药物影响 而产生传导阻滞。
① 精细触觉(辨别两点距离和感受 物体表面性状的辨别觉):
② 肌肉和关节中的本体觉: ③ 深部压觉:
由于传导痛觉、温度觉的传入纤维 在进入脊髓后→在进入水平的 1-2个 节段内更换神经元并交叉到对侧;而 传导轻触(- 压)觉的传入纤维在进入 脊髓后分成上行和下行纤维,分别在 多个节段内更换神经元并交叉到对侧, 因而发生上述痛、温觉受损而触觉保 留现象。
⑴ 部位:中央前回(4区)。 ⑵ 投射特点:
该区是主要运动区,也是肌肉本体 感觉投射区;
4.内脏感觉代表区 SⅠ、SⅡ;
运动辅助区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边缘系统的皮层部分等。
5.视觉代表区(Auditory center) (1) 部位:枕叶皮层内侧面距状裂
的上、下缘。
3.中线核群(非特异核群): 靠近丘脑中线的,内髓板以内的
各种结构。主要指髓板内核群,包括 中央中核、束旁核、中央外侧核等。
此类核团没有直接投射到大脑皮层 的纤维,但可接受脑干网状结构上行 纤维的投射,通过多突触换元后弥散 地投射到整个大脑皮层,起着维持和 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的作用。
(四)感觉投射 系统
4、大脑半球外侧面新皮层的分层和分区:
⑴分子层;
⑵外颗粒层;
⑶外锥体细胞层;⑷内颗粒层;
⑸内锥体细胞层 ⑹多形细胞层。
Brodmann将大脑皮层分为52个区。
5.大脑皮层感觉柱 Sensory columu: 大脑皮层细胞纵行排列并垂直皮层表
面,贯穿六层,直径为200-500μm的柱 状结构,构成大脑皮层的最基本功能单 位,称为感觉柱。它是一个传入- 传出 信息的整合处理单位,感觉传入信息在 柱内被垂直方向连接的突触进行加工处 理。
(二)头面部的感觉传导路:
痛觉、温度觉的传入冲动 ↓
三叉神经脊束核中继换元
触觉、本体感觉的传入冲动 ↓
三叉神经主核、中脑核中继换元
发出第Ⅱ级纤维→越至对侧→三叉丘系→丘脑后内侧腹核
(三)丘脑的核团 丘脑的核团可分为三大类:
1.感觉接替核: 此类核团接受除嗅觉外的第Ⅱ级神 经元感觉纤维的投射,换元后投射到 大脑皮层感觉区,引起特定感觉。包 括后腹核和内、外侧膝状体(听觉、 视觉)。
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
1.第一感觉区 Somatic sensory areaⅠ, SⅠ
(1)部位:中央后回(3-1-2区)
⑵ 投射规律: ① 交叉投射,即身体一侧的体表感 觉传入冲动向对侧皮层投射,但头面 部感觉的投射是双侧的; ②投射区域面积的大小与不同体表部 位的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关;
③投射区的空间安排是倒置的,但 头面部代表区内的安排是正立的;
皮层下中枢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大脑 皮层某一特定区域。功能上与各种感觉 在丘脑和大脑皮层水平间的联络和协调 有关。如:丘脑前核、丘脑外侧腹核、 丘脑枕核等。例如:
1)丘脑前核→发出纤维投射到皮层扣 带回,参与内脏活动调节;
2)丘脑外侧腹核→发出纤维投射到皮 层运动区,参与皮层对肌肉的运动 调节;
3)丘脑枕核→发出纤维投射到皮层的 顶叶、枕叶和颞叶的中间联络区, 参与各种感觉的联系功能;
3)其上行纤维进入皮层后反复分支, 终止到各层,与各层神经元的树突 形成突触联系。这种联系不易引起 神经元局部兴奋的总和,只能以电 紧张形式影响细胞的兴奋状态;
4)功能:不能引起特定的感觉,但能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3.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1)后Biblioteka 核 ① 后外侧腹核为脊髓丘脑束和内侧
丘系的换元站。与躯体感觉有关。 ② 后内侧腹核为三叉丘系的换元站。
与头面部感觉有关。
2)内侧膝状体:是听觉传导路的换 元站,发出的纤维向颞叶听觉皮层投 射。
3)外侧膝状体:是视觉传导路的换 元站,发出的纤维向枕叶视皮层投射 。
2.感觉联络核: 此类核团接受丘脑感觉接替核和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