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分析下我国大学生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与原因探析
中国hiv的流行趋势
中国hiv的流行趋势近年来,中国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流行趋势备受关注。
HIV是一种可以导致艾滋病的病毒,它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得感染者容易患上各种传染病。
本文将探讨中国HIV的流行状况以及相关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流行状况1. 感染人数增长:近年来,中国HIV感染人数呈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超过80万人。
2. 感染途径:主要的HIV感染途径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
其中,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占到感染总人数的80%以上。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未进行有效预防措施的感染者分娩时,而血液传播则主要由注射毒品或输血中的血液感染引起。
二、相关因素1. 性教育不足:性教育在中国仍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学校没有系统的性教育课程,导致很多人对性健康知识的了解仍然很有限。
缺乏正确的性知识和安全行为意识,使得性传播成为主要的HIV传播途径之一。
2. 社会偏见:在中国,艾滋病和HIV感染者常常受到歧视和排斥。
这种社会偏见的存在会使得感染者不愿意主动寻求检测和治疗,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疫情的扩散。
3. 母婴传播阻碍:尽管我国推出了多项母婴传播阻断措施,但在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缺乏有效的医疗资源和宣传教育,导致母婴传播阻断措施无法全面实施。
三、应对措施1. 提高性教育水平:加强性教育是预防HIV传播的基础。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学校的监管力度,推动将全面而科学的性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提高青少年的性健康意识和安全行为能力。
2.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联合开展HIV防控宣传,提高公众对HIV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促进社会对HIV感染者的理解和接纳,减少歧视现象。
3. 完善阻断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母婴传播阻断的宣传力度,提供更多的医疗资源和技术支持,确保母婴传播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同时,加强对血液传播的防控,加强血液安全管理,减少感染的风险。
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研究现状
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研究现状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
目前艾滋病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
近年,艾滋病疫情扩散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青少年已经成为感染艾滋病的高危群体,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报告,在全世界的新发艾滋病患者中,15~24岁的青少年超半数[2]。
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正处于这一年龄段,具有性生理发育成熟、思想不成熟的特点,高危行为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关键诱因。
相关大学生艾滋病的调查研究已经受到有关部门和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现状1.1 研究对象抽样方法各异研究者采用的抽样方法各有不同,总体包括整群抽样、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分类整群抽样及目的性抽样的方法。
根据调查者的研究目的和选取调查对象的条件限制,样本量较小(1000人以下)的、局限于某高校的调查取样方法多为随机整群抽样或目的性抽样;而样本量较大(1000人以上)的、对某市或某省的调查取样方法多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如孔惠敏[3]对“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中随机整群抽取了865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黎永锋[4]对“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歧视现况”的调查中采用了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了700名大学生;代伟萍[5]对“黑龙江省大学生性态度、性行为及艾滋病知识调查”中采取了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1.2 研究方法缺乏多样性总体上看,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研究多局限于定量调查,缺乏实地访谈、开放式问答、大型行动研究等定性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需求的调查几乎空白。
问卷调查是当前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方法,问卷内容不统一,多数学者根据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参照文献和类似问卷,采用自行编制问卷的方法。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开放,高校大学生的性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与此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也在不断地攀升,尤其是在高校大学生中。
那么,造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的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是导致感染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很多大学生的观念中,艾滋病似乎只是一种遥远的疾病,与自己无关。
他们往往忽视了艾滋病的严重性和感染途径,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在性行为方面缺乏足够的保护意识,对于安全性行为缺乏理性的思考,容易陷入艾滋病感染的危险之中。
高校大学生的性观念逐渐开放,性行为频繁,也是导致艾滋病感染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开放,大学生的性观念日益开放,性行为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这种开放的性观念和频繁的性行为也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在没有足够了解和保护的情况下,高校大学生的性行为不受限制,容易导致艾滋病的传播和感染。
高校大学生在性行为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也是造成艾滋病感染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进行性行为时,很多大学生并不重视安全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等避孕措施,忽视了性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这种不安全的性行为使得艾滋病更容易在高校大学生之间传播,导致感染频发。
高校大学生在交友和社交中的酗酒和吸毒现象也是造成艾滋病感染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大学校园中,酗酒和吸毒的现象并不罕见,很多大学生在交友和社交过程中会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
这种行为不仅对自身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还容易导致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这种不良的行为也是造成艾滋病感染频发的原因之一。
高校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歧视和偏见也是造成感染频发的重要因素。
在大学校园中,一些学生对患有艾滋病病毒的同学存在歧视和偏见,这种情况不仅容易导致患者心理上的压力,还会使得患者隐瞒自己的状况,从而使得艾滋病的传播和感染增加。
由于缺乏充分的了解和关爱,很多患者会选择隐瞒自己的状况,导致艾滋病的传播隐蔽和感染频发。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1. 缺乏性教育和安全意识。
由于我国的性教育尚未普及,许多大学生对性知识了解不足,不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他们在性行为中缺乏正确的保护措施,容易造成艾滋病的传播。
2. 性观念较为开放。
部分大学生对性持开放态度,追求自由和享乐主义。
他们可能存在多次性伴侣的情况,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3. 过度依赖避孕药物和计生服务。
一些大学生在性行为中仅仅依赖避孕药物来进行避孕,忽视了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预防。
他们常常对计生服务的依赖导致对艾滋病的风险认识不足,忽视了自身的健康安全。
4. 网络交友和一夜情现象普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利用网络交友和社交媒体来寻找异性伴侣的现象比较普遍。
一些大学生往往轻易相信对方的身份和承诺,导致在性行为中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 毒品滥用。
一些大学生群体存在滥用毒品的现象,这会导致他们在追求刺激时放松对艾滋病的警惕和防范。
6. 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
在一些高校附近的医疗机构,对艾滋病的治疗和检测服务不完善,缺乏专业的艾滋病知识和设备,难以提供艾滋病防治的全面服务,给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带来一定困扰。
为了减少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的频发,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1. 提高性教育的覆盖率。
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性教育,普及性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各大学开设相关的性教育课程,通过讲座、宣传活动等形式向大学生传播艾滋病的知识和预防方法。
2. 加强校园宣传。
学校应当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如艾滋病主题讲座、宣传展览等,提醒大学生注意艾滋病的预防和防范措施。
同时建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和演练,提高全校师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3. 推广安全性行为知识。
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性行为知识宣传,鼓励他们使用安全套等避孕工具,提高艾滋病防护意识。
在校园内设立免费发放安全套的点位,方便学生获取。
4. 强化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大学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艾滋病感染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日益频发。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它通过血液、性交、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广泛传播。
据统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的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为社会、家庭和学校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那么,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分析。
性观念开放和性行为频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性观念有了相对开放的态度,大学生的性行为也日益频繁。
据统计,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有过性行为,而这些性行为往往缺乏足够的保护和安全措施,导致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由于很多大学生对性知识了解不足,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知之甚少,更是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缺乏足够的健康教育和宣传。
在高校校园中,很多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层面,他们对于艾滋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了解不够,甚至存在误解和神秘化的观念。
学校对于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并不够到位,很多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认识局限于课堂教育,缺乏实际的行动力。
学校需要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艾滋病和性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节假日聚会和外出旅游增多。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大学生的经济条件改善,很多大学生更愿意在节假日选择聚会、外出旅游等方式来放松自己。
在这些活动中,很多大学生都会参与到性、毒品等风险较高的活动中,这无疑也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而受到现代社交平台的影响,很多年轻人通过网络平台约会、交友,甚至不顾安全,参与性交易等行为,这也极大地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正处于性成熟期,他们对于性知识了解不足,缺乏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在进行性行为时,很多大学生没有使用避孕套或者其他保护措施,这无疑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概率。
很多大学生在接受到他人的性诱惑时,缺乏足够的拒绝能力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导致了性行为的频繁,增加了艾滋病感染的风险。
有关大学生艾滋病报告
有关大学生艾滋病报告背景介绍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
它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并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大学生是我国青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因此,对于大学生艾滋病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艾滋病患者数量根据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大学生艾滋病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
这与大学生群体中对于性教育的不足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中存在很高比例的不安全性行为,例如性伴侣频繁更换、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等,这些行为使得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风险大大增加。
原因分析1. 性教育不足。
在我国一些地区,性教育的普及程度仍然不够。
许多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对于性知识了解不全面或者存在误区。
缺乏正确的性知识会导致对性行为和艾滋病防护措施的认知不足。
2. 不良生活习惯。
一些大学生存在过度熬夜、酗酒滥用、药物滥用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行为不仅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3.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校园暴力、性骚扰等问题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大学生艾滋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性教育。
各级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大学生的性教育力度,增加课程设置,完善教材内容,教育大学生正确的性知识和艾滋病预防知识,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和健康的性行为习惯。
2. 提供艾滋病检测服务。
学校应建立艾滋病检测服务机构,提供免费、方便的检测服务,鼓励大学生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在早期发现和诊断感染者的同时,也增加对艾滋病的认知度。
3.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校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认知,增强防范意识。
4. 建立支持体系。
学校应建立艾滋病感染者的支持体系,鼓励艾滋病感染者关注自身健康,提供心理和经济上的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返正常的生活。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校大学生作为新兴力量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然而,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少性知识教育。
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在性知识方面往往存在很多误解,对于性传播疾病的认识不足,容易忽视安全措施,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缺乏全面的性知识教育,不能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第二,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
在一定程度上,性别歧视是导致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男性对于自身的性行为经常被社会认为是正常行为,在性方面更容易地参与异性交往,从而容易受到艾滋病的感染。
女性则在性行为中受到更多的压力,往往缺乏保护自己的意识。
从而导致感染的人数不断增加。
第三,不规范的医疗管理。
在大学校园内,艾滋病倾向于被强行隐瞒,因而在医疗管理上就显得相对淡化。
如果一旦有学生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学校往往不会公开学生的病情,并且采取保密措施。
这种做法也增加了其他学生感染的风险。
第四,缺乏意识的行为。
在大学校园内,许多大学生因为缺乏对于自身卫生意识的认识,且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年轻的大学生时常沉迷在追求激情上,从而导致保护意识的降低,令艾滋病感染率增加。
此外,由于很多大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导致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艾滋病感染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五,不合理的思想观念。
很多大学生在性方面有着自由开放的思想观念,认为性是一种放松和疏解压力的方法,从而常常有性伴侣的多次变化。
如果在性行为中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那么就会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包括缺少性知识教育,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不规范的医疗管理,缺乏意识的行为以及不合理的思想观念等等。
在预防艾滋病感染上,大学生不仅需要借助外部的宣传和科普工作,同时也需要加强自我认知和意识,妥善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
作用所致。
下面,就探讨几个导致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的原因。
1、性行为习惯不健康。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性旺盛期,而上大学后他们的生活也更加自由和丰富多样,部分学
生会追求更多的性生活体验,这导致了他们的性行为习惯不健康,如频繁更换性伴侣、不
采用避孕措施等,这些都是传播艾滋病的行为。
2、对艾滋病的缺乏正确知识。
大部分年轻人对于艾滋病的认识仍然存在诸多误区,如认为只有性传播才会被感染、
人体免疫系统不正常才易感染、艾滋病可以治愈等,因此缺乏正确的知识判断和预防措
施。
3、医疗设施不完善。
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的艾滋病防治机构,医疗和前期预防措施相对落后,I厂家药品
难以购买,测试仪器不完善,防护和纠正措施不完整等,这些问题都限制了大学生在艾滋
病感染预防和治疗上的效果。
4、性教育缺失。
大部分学校的教育设施没有包含广泛的性教育,也没有提供覆盖全校的艾滋病防控宣传,尤其是外校生、非学校所在地人员,外来人员校园内部的社区传染力增强等因素也导
致防控压力加大。
面对这些原因,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手段加强艾滋病防控意识,如广泛开展性教育宣传、积极开展各种艾滋病筛查和检测等医疗措施,鼓励学生自强自立,主动做好个人卫生及防
护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可以降低学生艾滋病感染率,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生艾滋病感染情况探讨
大学生艾滋病感染情况探讨【摘要】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艾滋病感染者增多,大学校园成为艾滋病感染群体之一,因此,大学生做为新时代的未来,必须让其了解艾滋病有关知识,增强自身防范意识,预防艾滋病,关注健康。
【关键词】艾滋病;大学生;危害性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6年5月30日宣布自1981年6月首次确认艾滋病以来,25年间全球累计有65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250万人死亡。
2008年7月29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了《2008艾滋病流行状况报告》。
2007年全球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270万,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为200万。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社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生理、心理及情感均处于特殊阶段,他们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艾滋病毒感染的比例比其他人群要高[1]。
以下就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1大学生对艾滋病认识的现状根据2009年11月底卫生部公布的数据,近三年,全国报告职业为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厦门大学《我校女研究生综合状况调查问卷》结果出来,有近九成女研究生表示,有机会会选择同居。
其中58%的女研究生表示爱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同居,17%的人同居是因为从众,12.9%的人想通过同居达到生活实习的目的。
2004年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调查报告称,中国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或无所谓态度者已占到90%以上[2]。
杭州市西湖区疾控中心在所辖的三所大学结合体检,抽查了三所大学2000名大学生,结果发现有8名学生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调研报告
艾滋病调研报告摘要: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本报告对当前艾滋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分析。
首先,通过对全球和国内的艾滋病疫情进行概述,了解了病毒的传播途径和主要感染群体。
其次,报告调查了人们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包括误解和歧视的问题,以及对预防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
最后,本报告还对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增强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防控意识,促进社会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一、艾滋病的全球流行情况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是一种通过血液、性行为、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的疾病。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数据,截至2021年,全球已有3800万人感染HIV病毒,其中超过2000万人因艾滋病而死亡。
非洲是全球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占全球感染人数的近70%。
除了非洲,亚洲和拉美地区的艾滋病疫情也日益严重。
二、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状况我国艾滋病疫情在过去几十年间呈现出逐渐扩散的趋势。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有96.4万例艾滋病感染者和37.5万例艾滋病死亡病例报告。
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主要分布在湖南、云南、广东等省份。
三、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调查针对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及相关观念的了解,本调研以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虽然大多数受访者对艾滋病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相当比例的人存在着误解和偏见。
有部分人认为艾滋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甚至有人把艾滋病等同于普通感冒。
此外,还有人对艾滋病患者持有歧视态度,不愿接触、交往。
这些问题表明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四、对预防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调查针对公众对预防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本调研发现,大多数人认为预防艾滋病非常重要,并表示愿意采取相应措施。
然而,在实际行动中,仍有相当比例的人存在风险行为,如不戴安全套进行不安全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
这说明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实际行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1. 性观念淡漠:高校大学生对性知识和性健康意识的认知不足,存在较大范围的性观念淡漠现象。
在性行为中,缺乏正确的避免艾滋病传播的知识和方法,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2. 缺乏艾滋病知识:对于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的了解不足,导致高校大学生在性行为中缺乏对艾滋病的预防意识和正确的行为方式。
3. 高校校园文化:部分高校存在学习压力大、社交活动频繁、性开放等因素,使得高校大学生的性行为相对活跃,从而增加了艾滋病感染的风险。
4. 不良生活方式:一些高校大学生存在过度熬夜、饮酒、吸烟、吸毒等不良生活方式,这些行为会损害免疫系统,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增加感染艾滋病的概率。
5. 流动人口:高校大学生在学习和实习等原因下,经常在不同城市间流动,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机会。
与异地人群接触,容易接触到感染艾滋病的人士,从而受到感染风险的提高。
6. 缺乏正确的防护措施:在性行为中,缺乏正确使用安全套等防护用品的意识和能力,增加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
针对以上原因,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性教育普及:大学校园要加强艾滋病知识普及的工作,开展性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控意识和能力。
2.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大学生对性健康问题的敏感性和重视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正确地使用安全套等防护用具。
3. 加强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务:为大学生提供艾滋病的检测和咨询服务,及时发现感染者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
4. 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在校园内开展宣传活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5.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关注:加强对来自其他城市的学生的管理和关注,提供必要的艾滋病防控信息和服务,减少感染的风险。
降低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的频发,需要从教育、宣传、防控等多个方面加强工作,提高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控意识和能力,保护他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成为了一个令人关注和担忧的社会现象。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对患者和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而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的原因具有多方面的复杂性,需要多方面的分析和思考才能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对于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的原因分析,我们需要从学生自身的认识和行为入手进行分析。
高校大学生普遍处于一个青春年少的时期,性冲动、好奇心强,而又缺乏足够的性知识和健康教育,这种情况下易导致他们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从而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一些大学生出于好奇或试图获取新鲜体验的心理,可能尝试吸食毒品或从事高风险的性行为,进一步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
加强大学生对于性健康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的性健康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是防止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的关键之一。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的原因还与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关系。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交活动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代社会的开放和多样性使得人们在性生活上更加多元化、自由化,而传统的家庭道德观念和保守的性观念渐渐淡化,这为大学生感染艾滋病创造了更宽松的环境。
社会上对于艾滋病的认识和态度相对滞后,许多人对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和后果并不了解,这为高校大学生的不安全性行为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改变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风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加强对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是防止高校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高校大学生感染艾滋病还与教育和管理上的缺失有一定的关系。
一方面,一些高校对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存在着不足,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和宣传力度,使得学生对于性知识和健康问题的了解不够,从而增加了他们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
一些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措施,使得学生在校园内的行为不受到足够的约束,进一步增加了他们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担忧。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接触、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等。
高校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重要人群,他们的艾滋病感染频发给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卫生和社会问题。
有必要对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现象的发生。
一、性观念健康教育不足在当前社会,性观念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年轻人的性行为开始得以公开化和自由化。
由于高校大学生的年龄和思想成熟程度相对较低,他们在性观念上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行为规范,对性的认识片面、不成熟,缺乏正确的性教育和性健康知识,从而导致他们在性行为中忽视卫生保护,增加了艾滋病感染的风险。
二、社交活动频繁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群体,社交活动是其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交活动中,大学生经常参加各类聚会、派对、集体旅游等活动,由于酒精、情绪、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容易在这些场合中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增加了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三、性生活不规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年轻人对性的认识越来越早,性生活的开始时间也随之提前。
由于大学生的性行为起始年龄较低,对性保护和预防艾滋病的认识不足,容易在没有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性行为,这增加了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四、缺乏医疗保健意识大学生作为年轻人群体,一般情况下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医疗保健意识。
大学生往往认为艾滋病感染只属于别人的事情,自己不会感染,因此忽视了艾滋病的预防和自我保护,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五、性传播疾病知识匮乏在当前社会,尽管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的知识了解不足,对艾滋病的预防和传播机制认识不全面,很大程度上减弱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加了艾滋病感染的风险。
六、传统性观念的束缚我国传统社会的性观念相对较为保守,一些家庭和学校对性教育抱有排斥和误解的态度,对年轻人的性行为不予理解和支持,这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性问题上存在着心理压抑和困扰,不敢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最终选择了不安全的性行为,感染了艾滋病。
基于数据分析下我国大学生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与原因探析
基于数据分析下我国大学生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与原因探析摘要艾滋病目前没有特效疫苗可以预防,更无有效药物进行治愈,死亡率极高。
近十几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先进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艾滋病在治疗及预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就目前来说,艾滋病的传播依然是人类面临的一项重大的全球性挑战。
其中,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病例越来越多,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本文就当代艾滋病在大学生之间的流行趋势和预防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其流行原因进行探究,以期能够有助于减少艾滋病在大学生之间的传播。
关键词艾滋病;大学生;减少传播艾滋病,普遍意义上来讲,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于病毒的侵袭而使人体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的可怕病魔。
自1981年美国医务人员发现全球第一例艾滋病病例后,艾滋病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肆意蔓延,严重的威胁了全球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国际安全,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
为此,各国政府和各类组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力图解决这一问题。
过去的十几年里,全球在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使问题更加严重的是,我国的很多大学生成为感染艾滋病的群体,以每年新增数千例的速度增长。
严重影响了校园的健康秩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1 我国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现状我国第一例艾滋病患者是1985年发现的,自发现该病毒以来,中国艾滋病患者越来越多,经历了初步传入、局部蔓延、广泛扩散三个阶段。
“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艾滋病疫情上升幅度进一步减缓;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全国艾滋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部分地区和高危人群疫情严重;受艾滋病影响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样化。
虽然我国艾滋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防治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1]北京2015年1月至1月新增艾滋病病例达3000余例,青年人数急剧增长,其中大学生每年以100例的频率增长,以同性传播为主。
大学生艾滋病现状调查引言
大学生艾滋病现状调查引言一、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的现状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出的数据和分析指出:"截至20xx年8月31日,我国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28867例,死亡人数127758例"。
其中15-24岁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从20xx年的482例增加到20xx年的1387例,占每年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构成比例从20xx年的0.9%到20xx年的1.7%,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
"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已经从高危人群开始向普通人群蔓延,青少年已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
" 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处于活跃时期,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知识尚不完整,性观念又比较趋于开放,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来抗击艾滋病,让自己免于艾滋病的侵袭,因此,有学者将大学生也归为了艾滋病毒的高危易感染人群。
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径是不安全性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我国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态度逐渐开放,性行为的发生率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高校学生卖淫嫖娼的行为以及男性同性恋感染艾滋病的新闻报道也已屡见不鲜。
另外,虽然政府机构在积极倡导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艾滋病,但由于艾滋病对人体巨大的危害和至今为止的不可治愈性使恐艾心理在中国民众中普遍存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也不例外。
根据笔者的调查,有74%的同学表示不愿意和艾滋病人或艾滋病毒携带者住同一个寝室,有72%的人表示如果自己不幸感染率艾滋病将会选择不将其公之于众。
因此,面临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的逐年上升,对该群体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二、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上升的原因(一)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和认识的偏差通过对安徽、湖南、兰州地区部分高校的300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艾滋病本身的认识及其传播途径的知晓不全面准确。
分别有41%、53%的同学一般都在报纸书刊、电视广播中获取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和新闻。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近年来,艾滋病在高校大学生中逐渐增多,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高校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占比不断上升,严重拖累了社会的健康,尤其是学生自身健康安全面临较大的损害。
针对这一问题,深入分析下学生艾滋病感染的原因,是十分有必要的。
首先,高校大学生的性行为问题逐渐凸显。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性观念越来越开放,在校园里约会的景象变得常见,甚至有些学生会开展性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情欲。
与此同时,他们对性卫生知识的了解较肤浅,不少学生在未接受安全性培训的情况下,贸然参与性活动,不注意性爱保护。
更有甚者,偷换夫妻,双方未戴套情况出现,进而引发艾滋病感染。
其次,性服务交易及男同性恋群体增多也是影响学生艾滋病感染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里学生,为缓解困境而从事着性服务交易的活动,很可能会因此而感染艾滋病;随着大多数社会对同性恋的接受度上升,男同性恋群体越来越多,以及其子群体之间经常出现性活动,导致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更大。
再者,大学生滥用药物是艾滋病发病率增长的一大原因。
一些大学生在接受压力的情况下,滥用药物,甚至进行药物、酒精等多种混合使用,以满足一时快感,造成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紊乱,致使免疫功能发生破坏,导致艾滋病感染的发生。
此外,缺乏充分的性卫生知识也是拉高学生艾滋病感染比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贫困地区学生,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学生所受学术教育比较薄弱,无法完全熟悉新性卫生知识,也无法全面理解性爱传播机制,更谈不上采取正确的艾滋病预防措施,从而直接导致艾滋病感染率提升。
总之,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是性行为问题凸显,性服务交易及男同性恋群体增多,滥用药物及缺乏充分的性卫生知识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为抑制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的上升,各级学校政府及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学生性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坚决打击从事性服务的不法行为,推行安全性教育行动,共同维护大学生的健康安全。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随着社会对艾滋病的认识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然而,实际上,大学生群体中的艾滋病感染比率却呈现出不降反升的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的成因。
首先,随着性观念的开放和社交方式的多元化,大学生群体的性行为不堪重负成了导致感染艾滋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处于生理成熟的关键期,他们的性欲十分旺盛,而这一心理需求又得不到疏导,导致了性行为不规范的现象。
另一方面,对于性爱安全的认识程度偏低也让大学生更容易被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所感染。
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染源主要是异性性伴侣,尤其是男性向女性的传播,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大学生中传播的这种性病的警讯。
其次,大学生的外出旅游、交友和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的机会增加了交叉感染和传染的风险。
大学生群体中,参加各种聚会、比赛和其他活动的频次非常高,面对众多不同文化和身份的人群,这种社交方式很容易成为感染其他传染病的平台。
例如,喝醉酒后不慎和染病者发生性关系、共用皮肤或注射器等,这种情况就很容易出现。
(需要注意:这种情况在日常交往中其实也是存在的,只是相对次数会稍微小些)最后,虽然现代大学生的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健康意识的教育程度却并不够。
大学生面对各种艾滋病知识和预防措施时仍缺乏足够的认识。
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接受过针对艾滋病预防和卫生科普等方面的教育,缺乏必要的艾滋病知识储备,这就是导致大学生群体感染艾滋病频发的另一个原因。
更为复杂的是,在一些社会或文化传统根深蒂固的地区,大学生往往因为禁忌心理而不敢面对现实,尤其是对性病等话题的回避,也让大学生十分容易感染艾滋病等疾病。
综上所述,导致大学生群体中艾滋病感染率不降反升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现在性观念和性行为不规范、交友和参加活动的机会过多、健康意识的教育程度不够等方面。
大学生在掌握艾滋病的预防知识、严格遵循安全性行为规范、生活安排上加强自我保护措施,不仅可以自我防范艾滋病等性病等感染,还可以为保障健康和平安做出更多积极的贡献。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和高校教育的普及,高校大学生的艾滋病感染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尽管高校大学生通常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但是他们并不是免疫艾滋病的群体。
事实上,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影响,高校大学生的艾滋病感染问题仍然相当严重。
本文将从性观念教育不足、性行为乱象、医疗资源不足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的原因,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的原因之一是性观念教育不足。
在中国传统的性观念中,性话题一直是一个被忌讳的话题,因此很多家庭和学校都没有对青少年进行适当的性健康教育。
在高校的教育中,性健康教育通常是一个被忽视的话题,很少有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性教育。
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对性知识的认识不足,容易对性行为产生误解,以及缺乏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
一些高校大学生可能在校外获取性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不够全面、客观,导致对性行为的认知产生偏差,从而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的原因之二是性行为乱象。
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高校大学生的性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性观念和保护措施,容易陷入性行为乱象之中。
一些大学生存在性伴侣频繁更换的情况,不使用安全套、不规范的性行为等,这些都是导致艾滋病感染频发的重要原因。
与此手机应用、网络平台等新兴媒介的出现也给大学生的性行为带来了新的挑战,如色情信息的泛滥、网络交友等,这些都加剧了性行为乱象的发生。
这些不规范的性行为增加了学生感染艾滋病的风险,给高校的艾滋病防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的原因之三是医疗资源不足。
尽管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但是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医疗资源依然不足。
一些学校的校医院设施和医疗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学生在校内就诊时可能无法得到满意的服务。
一些学生由于不愿意借助学校的医疗资源,选择到社会医院或诊所就医,但是很多社会医疗机构对艾滋病的诊疗能力较差,导致被感染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关怀。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与改变。
对于艾滋病的认识与观念却存在一些传统的偏见与误解。
尤其是在高校大学生中,由于缺乏对艾滋病的足够认识与了解,以及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艾滋病感染频发。
有必要对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的原因之一是性行为不规范。
随着社会的开放与发展,高校大学生的性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性知识,对于性行为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在进行性行为时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性教育和正确引导,对性饥渴的心理作祟,导致他们在性行为时不顾一切,不顾防护,从而增加了艾滋病感染的风险。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的原因之二是吸毒行为。
在一些高校校园中,一些学生为了追求刺激和放松压力,选择吸食毒品。
而大部分毒品都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途径,因此吸毒会直接增加了艾滋病感染的风险。
一些大学生在吸食毒品过程中,由于药物的影响导致他们放弃了防护措施,进一步加大了艾滋病感染的可能性。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的原因之三是不良的生活习惯。
一些大学生对于卫生习惯和卫生常识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传染疾病的侵害。
在一些学生公共场所,因为卫生设施不够完善,一些学生在使用公共厕所等卫生设施时容易受到感染。
一些大学生在校园餐厅或者食堂中未必能够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导致他们受到食品感染的风险。
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直接增加了艾滋病感染的可能性。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的原因之四是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
一些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了解不够,容易陷入一些误解和偏见中。
一些大学生认为艾滋病只是传染性疾病,不具有传染性,导致他们在进行性行为或者吸毒等行为时放松了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
一些大学生对于艾滋病患者存在歧视和排斥的心理,导致他们在感染艾滋病后不愿意接受治疗和揭露自己的病情,从而增加了艾滋病在校园中的传播风险。
大学生艾滋病课题研究报告
大学生艾滋病课题研究报告大学生艾滋病课题研究报告1. 引言艾滋病(艾滋病毒感染与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病毒感染。
艾滋病通过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受损,使得身体无法有效对抗其他病毒、细菌和真菌。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艾滋病已经感染超过3800万人,且每年仍有数百万人新感染。
造成社会、经济和人类生命的巨大负担。
本报告旨在对大学生艾滋病的发生情况、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为大学生提供艾滋病预防知识和相关政策的指导,以促进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2. 艾滋病在大学生中的发生情况在大学生群体中,艾滋病的发生情况值得关注。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逐年上升,其中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2.1 性行为传播大学生在性行为方面的认知不足、性伴侣频繁更换以及安全措施使用率低等因素,是导致艾滋病在大学生群体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非安全注射在大学校园中,注射药物的情况并不罕见。
而非安全注射行为,如与他人共用针头、注射器等,将导致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2.3 艾滋病毒垂直传播一些大学生父母中的一方可能是艾滋病毒携带者,导致通过垂直途径传播给新生儿的情况也存在。
3. 大学生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分析大学生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性行为传播性交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性伴侣较多、安全措施使用率低,性行为传播是造成大学生艾滋病感染增加的主要原因。
3.2 血液传播与他人共用针具、注射器以及进行非安全注射行为,将使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传播。
特别是滥用毒品等行为,若无良好的预防措施,将加大感染风险。
3.3 垂直传播如果大学生的父母中有一方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中,艾滋病病毒可能通过垂直途径传播给新生儿。
3.4 注射器传播将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注射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后再次使用,将造成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4. 大学生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数据分析下我国大学生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与原因探析
作者:徐园园席波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6年第31期
摘要艾滋病目前没有特效疫苗可以预防,更无有效药物进行治愈,死亡率极高。
近十几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先进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艾滋病在治疗及预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就目前来说,艾滋病的传播依然是人类面临的一项重大的全球性挑战。
其中,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病例越来越多,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本文就当代艾滋病在大学生之间的流行趋势和预防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其流行原因进行探究,以期能够有助于减少艾滋病在大学生之间的传播。
关键词艾滋病;大学生;减少传播
艾滋病,普遍意义上来讲,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于病毒的侵袭而使人体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的可怕病魔。
自1981年美国医务人员发现全球第一例艾滋病病例后,艾滋病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肆意蔓延,严重的威胁了全球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国际安全,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
为此,各国政府和各类组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力图解决这一问题。
过去的十几年里,全球在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使问题更加严重的是,我国的很多大学生成为感染艾滋病的群体,以每年新增数千例的速度增长。
严重影响了校园的健康秩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1 我国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现状
我国第一例艾滋病患者是1985年发现的,自发现该病毒以来,中国艾滋病患者越来越多,经历了初步传入、局部蔓延、广泛扩散三个阶段。
“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艾滋病疫情上升幅度进一步减缓;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全国艾滋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部分地区和高危人群疫情严重;受艾滋病影响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样化。
虽然我国艾滋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防治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1]
北京2015年1月至1月新增艾滋病病例达3000余例,青年人数急剧增长,其中大学生每年以100例的频率增长,以同性传播为主。
南昌市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8月底,南昌全市已经有38所高校检测到有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135例之多,其中已死亡7例。
近五年来,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概率年增长率为43.16%。
看到这一数字,很多人不禁感
叹,艾滋病这一可怕病魔怎么会和青春洋溢的大学生扯上瓜葛,这些大学生到底是怎样染上病毒的,有没有治愈的可能……圣洁的高校仿佛陷入了感染艾滋病的魔咒。
据不完全统计,北上广等大城市高校艾滋患者增长成为普遍趋势,可怕的是,中部省份的高校学生也没有幸免于难,仅湖南大学生得艾滋病的患者8年间就增长了37倍,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让人扼腕叹息的同时增加了些许恐惧,如果还任此种趋势进行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将会危害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 我国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原因
在外人看来,高校是象牙塔,是学习的净土,无忧无虑的场所,感染艾滋病的概率会很少。
那艾滋病到底是如何对象牙塔进行侵袭的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艾滋病传播的三大途径:母婴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
一般来讲,后期感染艾滋病的情况主要源于后两种途径。
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性传播是感染的主要途径。
青少年感染艾滋病主要通过男男艾滋病传播。
以广东为典型,2002年到2016年间,全省累计学生艾滋病患者630例,男性患者达70%。
湖南省2007年到2015年累计报告登记536例,这些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男性居多,达90%,以男男形式传播的,占70%。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大学生男男同性传播感染者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对这些人群关注度不够,检测不到真正的病情。
二是大学生刚从繁重的高中生活中摆脱出来,追求刺激的心理促使他们对性行为很感兴趣,性观念开放的同时又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将自己暴露在危险面前而不自知。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种理念的输入,青少年学生对于性行为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通过对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34个城市的高校本科生的调查发现,60%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性行为表示接受,近七成的大学生有过未婚同居或性行为的经历。
据一位感染艾滋病的同学表示,自己对于艾滋病感觉很陌生,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和预防知识,直到自己感染后才追悔莫及,一直不想也不敢去检查,总感觉自己能幸运地躲过一劫。
据他介绍,他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很喜欢男性,很多男性朋友都是通过网络的形式结识的,在一段时间的聊天接触后,他们就会有性行为,性行为的对象不止一个两个,性行为过程中也不使用安全套,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受哪位朋友的传播而染病。
此种现象并不少见,貌似安宁的象牙塔已不再安宁,成为艾滋病携带者的重灾区域。
学生一旦感染了艾滋病,对本身和家庭来说是灭顶之灾。
互联网、影像、杂志和同学交流成为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来源,高校对于学生性知识的引导占了微乎其微的部分,传道授业的大学,忽视了对学生性安全教育的普及。
很多学校会碍于面子和招生情况对性安全教育避而不谈,部分学校也仅仅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那天会集中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部分学校公开进行的防艾滋病讲座也被叫停。
高校防艾滋病的最大障碍在于高校管理者并没有将其看作急需解决的问题看待。
这种观点是片面不正确的,如果高校对性教育没有采取足够的关注措施,那么学生的性安全知识将会大面积缺失,得不到正确、健康的引导而误入歧途,给他人和自己带来各种危害,那些感染艾滋病的学生的人生轨迹也随着改写。
以上形势的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体而言,主要是出于三方面的因素:一,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体系不健全。
艾滋病传播流行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性行为以及缺少必要的防治知识,所以艾滋病从最本质讲是行为病、社会病。
全世界艾滋病的感染者中有50%以上是青壮年,而我国艾滋病感染人群中青壮年约占80%。
所以在该病疫苗还未出现的今天,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健康教育。
随着大学生的生理机能日趋成熟和性意识日趋增强,他们对于周围的新鲜环境有着很强烈的探索欲,所以大学生群体比较特殊。
艾滋病的感染风险潜在于大学生群体中,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群体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以积极的态度和信念,来指引大学生进行健康的行为,这些做法有助于控制艾滋病在人群中的广泛转播。
二,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不正确不管艾滋病毒携带者是通过何种途径感染的病毒,因为任何一种行为的目标并非想要感染病毒,他们需要大家同情、关怀和帮助,任何歧视和冷落只能导致感染者的心理失衡,失去爱,让他们的世界蒙上更大的阴影,可能甚至想报复社会。
歧视只会让更多的人受到伤害。
所以消除歧视,增加关爱是现代社会公民,特别是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做到的。
三,大学生缺乏从事防治艾滋病相关事业的积极性。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核心力量,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和谐进步,人民的幸福安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社会价值的实现程度。
一些同学觉得艾滋病如洪水猛兽一般,对艾滋病、艾滋病患者甚至是艾滋病携带者存在相当大的偏见,这显然背离了我们“关爱艾滋病患者”的理念,同时也反映出这些同学对艾滋病的传播知识一无所知,对艾滋病患者存在缺陷。
作为当代大学生,面对艾滋病时,首先应该有一种积极向上,科学对待的态度,其次要懂得保护自己的健康,爱护他人的自尊,以一种友善热情的方式对待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
最后,还要肩负自己的社会责任,以自己的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努力为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卫生部介绍中国艾滋病疫情现状[J],首都公共卫生,2010年第1期,第1页。
作者简介
徐园园,女,1985年,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