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物联网安全隐患的研究
面向物联网的RFID技术研究
面向物联网的RFID技术研究面向物联网的RFID技术研究近年来,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物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物理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智能互联。
在物联网中,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无线通信技术,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RFID技术是一种通过射频信号进行识别的自动识别技术,它主要由RFID标签、读写器和后台管理软件组成。
在物联网中,RFID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涵盖了物流管理、资产追踪、零售销售、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
首先,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传统的物流管理中,由于物品的跟踪和管理受限于人工操作,容易出现信息不准确、货物遗失等问题。
而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货物的自动识别和实时跟踪,大大提高了物流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将RFID标签贴在货物上,并安装RFID读写器在物流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识别,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准确追踪,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RFID技术还可以提供各种数据,如货物的温度、湿度等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合理管理和控制。
其次,RFID技术在资产追踪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在现代社会,各类资产的管理是企业和个人非常重要的任务。
然而,由于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传统的资产管理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
而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资产的全面追踪和管理。
通过在资产上安装RFID标签,并配备RFID读写器,可以实时监控资产的位置和状态,并及时报警,确保资产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此外,RFID技术还可以提供资产的使用情况,为企业做出合理决策和调配提供数据支持。
除此之外,RFID技术还在零售销售和智能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零售销售中,RFID技术通过对商品标签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商品的快捷扫描和货架管理,提高了销售效率。
在智能交通领域,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辆和行人的身份识别和追踪,为交通管理和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
物联网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
物联网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作者:金山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第16期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而物联网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它为人们创造了便捷、高效、智能化的生活条件。
物联网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带来了从而有过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研究无联系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对于加速物联网发展和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安全;物联网;隐私保护;信息网络中图分类号:TP309.2当前,社会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在为人类带来数字化、便捷、快速服务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模式。
尤其在物联网技术出现之后,进一步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三网融合的今天,数据信息的交换和处理速度、安全性、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
然而物联网是在传统互联网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新型信息网络,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安全问题。
尤其物联网目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特别是在信息安全与隐私机制方面的技术标准并不成熟,其安全问题有待解决。
文中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对物联网及其RFID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这对于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1 物联网与信息安全1.1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继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的新型网络技术,也是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重点。
在物联网体系中,每一个联网的物体都有特定的标识,实现交互通信,而这些联网的物体数量将远超过互联网时代的节点数量。
物联网在实现人与人通信的同时,可以实现物体-物体、人-物体、人-人之间的通信;物联网大大扩展了信息通信的维度和深度。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包括RFID技术、传感技术、网络通信、网络融合等多种技术。
在未来,物联网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将极大改变人类的生产及生活水平,比如智能电网运营和管理、智能交通控制欲管理、智能医疗系统、智能物流管理等。
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研究
的被叫作微波产 品, 这个频率范 围内的产 品适用识 别远 距离 的 术, 如今, 物联 网的结构变得更加完善, R F I D 与物联网的结合系
网络地带 ・
基于RF I D技术 的物联 网应用系统研 究
朱志达( 江西渝州 科技职业学电 子信 息工程学院, 江西 新余 3 3 8 0 0 0 )
摘 要: 在互联 网上把物体连接起来即称为物联网, 该网 遍布到各 个领域中被使用, 是多个行业信息技术的汇总, 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 已形成了 具有一定规模性的产业链条。 传感网主要 由无线传感层、 R F I D 和其他的传感设备三个部分组成,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核心设备, 是对
分利用无 线 电讯号进 行 目标识 别并且读 写出相关 的数据 , 无 需 被应 用到了军 事领域 , R F I D 、 通信的网络技 术及计算 机的三项 在别系 统和 特定 目 标 中间设立机 械和光学接触 。 通过信息的传 技术 综合便 形成了军事 的物流管 理的系统, 对于大量形 状、 材 递来识别特 定目标 。 频率高低是R F I D 对产 品进行分类 的基本 参 料和品种 都不 同的军事 物资, 并要对 这些军资进行标 识管理 , 考 因素 , 因此 不同频率 的产 品适 用的领域也不同, 例 ̄1 2 5 K H Z R F I D 技术便 可派上 用场 , 通 过射 频来识 别并 管理物 品上 的标 的低频率产 品, 这类频 率的产 品主要是针对 出入控制与动物 管 记 , 这项 技术 的使 用降低了管理 中耗 费的成 本, 随着射频 识别 理领域 的使用; 频率达  ̄ J I 1 3 . 5 6 H Z 的产品称作高频产品, 这类产 的技术在邮政、 超市、 仓库管理和物流公司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品适用 于电子支付或证件 辨别 ; 产 品频率 波动于8 6 0 M 至9 6 0 M H 射频技术 的功能也得 到了更全面 的完善, 这项技术给各行各业 之间的则属于超高频产品, 主要在 生产制造 业、 仓库货源管理、
rfid安全解决方案
rfid安全解决方案
《RFID安全解决方案》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例如物流、零售、医疗等领域。
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因此,如何保障RFID系统的安全性成为了重要议题。
一种较为常见的RFID安全解决方案是加密技术。
通过在
RFID标签和读取设备之间建立加密通信,可以有效防范窃取
和篡改信息的风险。
此外,对于敏感数据的存储和传输,也可以采用不可逆转的哈希算法进行加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另外,访问控制也是保障RFID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
读取设备的访问权限进行控制,可以限制未经授权的用户对数据的访问。
在物流和仓储等领域,可以通过建立权限层级,确保只有特定的工作人员能够获取特定标签的信息,从而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此外,RFID系统安全还可以通过技术监控和审计来加强。
通
过对RFID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进行
处理。
对系统的操作日志进行审计,也可以轨迹的可追溯性,从而提高对于安全事件的控制和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RFID安全解决方案》应该是多方位的,既包括
技术手段的加固,又包括权限控制和审计监控。
只有综合运用
这些手段,才能确保RFID系统的安全,并有效应对潜在的风险。
基于RFID物联网的应用研究
Micr ocomputer Applica tions V ol.27,No.5,2011开发应用微型电脑应用2011年第27卷第5期6文章编号:1007-757X(2011)05-0046-03基于RFID 物联网的应用研究徐燕摘要: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在简述RFID 电子标签和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基础上,通过在零售业中的应用实例讨论物联网的系统构架、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最后提出云计算、并行计算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想法。
关键词:RFID,物联网,Savant,PML,ONS 域名服务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志码:A0引言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和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物体的自动识别。
20世纪中叶,它己进入实用阶段。
射频识别的信息载体是射频标签,其形式有卡、钮扣等多种标签表现形式。
射频标签一般安装在产品或物品上,由射频识读器读取存储于标签中的数据。
RFID 可以用来追踪和管理几乎所有物理对象。
基于RFID 的物联网系统,将成为继条码技术之后,再次变革商品零售结算、物流配送以及产品跟踪管理模式的一项新技术。
1RFID 电子标签识别系统1.1系统构成RFID 的中文名称是“射频识别”,是一种通过电磁感应或电磁传播方式,使用读写设备非接触地对于电子标签进行写入或读取身份信息(ID)实现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用于对物品或人员进行自动识别。
RFID 电子标签识别系统包括电子标签、阅读器、数据处理和存储的设备以及系统软件。
(1)电子标签:每个标签具有惟一的电子物品编码,附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1]。
当RFID 标签进入读写器的作用区域,就可以根据电感耦合原理(近场作用范围内)或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原理(远场作用范围内)在标签天线两端产生感应电势差,并在标签芯片通路中形成微弱电流,如果这个电流强度超过一个阈值,就将激活RFID 标签芯片电路工作,从而对标签芯片中的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2)阅读器:读取或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面向物联网的RFID安全策略研究
S ud fRFI S c iy S r tg s d o I T t yo D e urt t a e y Ba e n O
H U i ZON G i Je. P ng
(C lg f ne e o hn sN n n nvr t o ot n eeo u iao s N nig2 00 , h a ol eo t n t f ig , aj gU iesy f sa dT lcmm nct n , aj 10 3 C i ) e I r T i i P i n n
策略 , 设计 了一种 混合 方式 的安 全模 型一H bj E e p o 。经证 明 , yr — nr tn d yi 该模 型 能 够有 效 解决 物 联 网应 用 环境 中的 R I FD应
用 系统 的安全 问题 。
关键 词 : 密机制 ; FD系统 ; 加 RI 安全策 略 中 图分类 号 :P 0 T 39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3 6 9 2 1 ) 5 0 5 - 4 17 — 2 X(0 1 0 - 1 1 0
第2 卷 l
第 5期
计 算 机 技 术 与 发 展
COMP ER ECHNOL UT T OGY AND DEVEL OPMENT
21 0 1年 5月
Vo. No 5 1 21 . Ma 2 v 011
面 向物联 网的 R I 全 策 略研 究 Leabharlann D安胡 婕 , 宗 平
Ab t a t RF D s a n n o tc u o tc i e t ia i n t c n l g .I a d a g f a pl a i n ,e p ca l n I sr c : I i o -c na ta t mai d n i c t e h o o y th s a wi e r n e o p i t s s e i l i OT. Ho v r f o c o y we e ,
第九章--RFID系统的安全案例
窃听者可以轻易地获取标签K和ID的值。
9.2 RFID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2.随机Hash锁
作为Hash锁的扩展,随机Hash锁解决了标签位置隐私问题。采 用随机Hash锁方案,读写器每次访问标签的输出信息不同。 随机Hash锁原理是标签包含Hash函数和随机数发生器,后台服 务器数据库存储所有标签ID。读写器请求访问标签,标签接收到
锁定标签:向未锁定标签发送锁定指令,即可锁定该标签。
解锁标签:读写器向标签ID发出询问,标签产生一个随机数R, 计算Hash(ID||R),并将(R,Hash(ID||R))数据传输给读写器;
读写器收到数据后,从后台数据库取得所有的标签ID值,分别计算
各个Hash(ID||R)值,并与收到的Hash(ID||R)比较,若Hash (IDk||R)= Hash(ID||R),则向标签发送IDk;若标签收到 IDk=ID,此时标签解锁,如下图所示。
由标
签将metaID存储下来,进入锁定状态;最后读写器将(metaID,K,
ID)存储到后台数据库中,并以metaID为索引。
2)解锁标签
读写器询问标签时,标签回答metaID;然后读写器查询后台数
据库,找到对应的(metaID,K,ID)记录,再将K值发送给标签; 标签收到K值后,计算Hash(K)值,并与自身存储的metaID值比较, 若Hash(K)=metaID,则标签解锁并将其ID发送给阅读器。
9.1 RFID系统面临的安全攻击
常见安全攻击类型
1.电子标签数据的获取攻击
由于标签本身的成本所限制,标签本身很难具备保证安全的能 力,因此会面临着许多问题。
基于RFID物联网的应用探讨
重 复使 用 与修改 。 能够 对信 息进行 及 时的更 新 , 且具 有较 大 的数 据容 量 。在 R F I D技 术 的使 用 中 。 物 品的信 息是被 储存 在 芯片 中, 因 而很难 受 到损坏 。 4基 于 RF I D的物 联 网的应 用
从 上文 的物 联 网与射 频 识别 技 术概 述 以及 R F I D技 术 分析 可 以看 出 ,基 于 R F I D的物 联 网 的应 用有 着 广泛 的发展前 景 。物联 网应 用示 意 图如 2所示 。
在R F I D技 术 的应 用 中 .通过 无 线射 频 信号 自动识 别 目标对 象来 取 得相应 的数据 ,由于该技 术 的应用 使得 识别 工作 不 需要 人工 的干 预 ,因而该 技术 可 以应用 在各 类 恶劣 的环 境 中 闭 。R F I D技 术 的同时识 别 ,方便 操 作 。 R F I D 技术 之所 有能 够广 泛 的应用 . 主要是 因为 该技 术 的 优势 体现 在具 有 非接触 的特 点 , 因而读取 的距 离远 . 且具 有读 写速 度 快 的特性 。能够 对高 速运 动 的物体进 行 有效 的识 别 。除此 以外 , R F I D技 术 的应用 中还具 有穿 透 力很 强 的特点 , 该技术 在应 用 中可 以穿 过玻璃 、 布料 以及 塑料 等等 诸多 的非 金属 物体 来实 现识 别 .加 之技 术在 应 用过 程中, 还 能 够在油 污 以及粉 尘等 恶劣 的环 境进 行工 作 , 有 着有 效 的防水 以及 耐高 温 的特性 , 而 且不 受风 、 雨 等 恶劣 天气 的影 响来 实现 二十 四小 时 的全天候 工作 。 除此 以外 。 R F I D技术 具有 数据 读写 方 面的功 能 . 同 时具 有易 小 型化 与易 多样 化 的形状 , 且 能进 行快 速 的 自动 扫描 , 具 有较 强 的耐 久 ,还 可 以重 复进行 使用 ,保 密性 与记 忆容 量都 很 好 。以基 于 R F I D技术 的电子标 签识 别 系统为 例 。 其本 身 通 过 电 子标 签 、 阅读 器 、 数据 处理 、 存 储设 备 以及 系统 软 件 完 成在识 别 方 面的技术 要求 。 R F I D技 术 和传统 的条 形 码 扫描 技术 相 比 ,其 能够 有效 的对 磁场 内 的 目标 物体 实 施 检测 ,不 但能 够进 行 同时检 测而 且还 不会 受到 方 向限 制 [ 3 1 。同时 该技 术和 传统 的条 形码 技术 相 比还具 有重 复 实 用 性 的优 势 ,即基 于 RF I D技 术 的 电子标 签 能够 进行
物联网中RFID系统安全分析及对策
信息科 技
库和 应 用软 件 。 2 . 2 R F I D 系统 工作 的原理 如 图l ,R F I D 系 统的 工作过 程 如下 。 ( 1 )阅读 器 发射 电磁波 在 一 个 区域 内形 成 感应 电场 , 感应 电场 范 围的 大小取 决 于发 射功 率和 天线 尺寸 等参 数 。 ( 2 )标 签进 入 这 个 感 应 电 场 时 ,将 接 收 到 的 阅 读 器 发送 的 电磁 波信 号经过 整 流稳 压后 作为标 签 的工 作 电压 。 ( 3 )标 签从 接 收 到 阅 读 器 的信 号 中解 调 出命 令 和 数 据 ,然 后 完成 数据 的存 储和 处 理操 作 ,并 给 阅读 器 回复 信 号。 ( 4 )阅读 器收到 电子标 签返 回的数据后 , 解码 并校验 数 据 的可靠性 , 然 后进行处 理 , 必要时 可以通 过R S 2 3 2 、US B 等 接 口将 数据 传送 到计算 机 。
在 不需 要 阅读 和 通信 的 时候 ,这是 一 种主 要 的保 护手 段 ,特 别是 包含 有 金融 价 值和 敏感 数据 的 标 签的场 合 ,可 以在 需要 通 信 的时 候解 除 屏蔽 。但 是这 种 方法 不适 合 大规
造 。 阅读 器 与主 机之 间的通 信 可以 采 用传 统 的攻 击方 法 截
获 ,一 旦 伪造 阅读 器 ,则可 以 获取 系统 所 有标 签 的信 息 , 危 害极 大 。而 标 签若 被 伪造 也 就失 去 的它 原本 的 意义 ,特
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物联网技术是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紧密结合的技术,它可以将我们身边的各种物品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而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则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对于优化生产和提高管理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一、RFID技术简介RFID技术是一种无线电频率识别技术,其最主要的应用就是进行物品识别和跟踪。
该技术可以利用高频信号,读取芯片中存储的信息,并将其传输给读写器。
RFID技术有其高度的封装性,并且芯片面积小,体积轻便,可读取范围较为广泛。
目前RFID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管理、医药监管、智能交通、电子商务等领域。
二、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设计1. 功能分析在设计一个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系统时,需要首先对其功能进行分析。
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对其进行精细化设计,如监控物品的流转情况,管理库存数量等。
2. 系统框架根据功能分析,可以基于 MVC 框架对系统进行设计。
其中模型层主要涉及到数据库与后端逻辑的处理,视图层负责页面部分的展示,控制层主要负责业务逻辑处理,同时与模型层进行交互。
3. 硬件设备采用RFID技术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需要借助读写器和标签来实现。
读写器主要负责接收从标签中读取的信息,而标签则储存着物品的识别码和其他相关信息。
4. 设备部署设备部署需要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以选择合适的标签和读写器,并同时进行布置和连接。
三、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实现1. 软件模块实现为了实现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需要进行多个模块的开发,其中包括设备管理、读写器管理、标签管理、业务逻辑处理等模块。
同时,系统还需要配置数据库、服务器、SDK等。
2. 硬件设备实现在硬件设备部署完成后,需要对物品进行标记,并将标签与读写器进行匹配。
RFID技术在物联网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中的认证与权限管理
RFID技术在物联网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中的认证与权限管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终端设备的数量迅速增长。
为了保证物联网的安全性和可信度,认证和权限管理成为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中的重要课题。
对于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来说,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认证与权限管理解决方案。
首先,RFID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射频信号实现对物体进行识别和跟踪的技术。
它通过将RFID标签或芯片与物体相关联,实现了对物体的唯一识别和数据传输。
在物联网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中,可以将RFID技术应用于用户身份的认证和权限的管理。
一方面,RFID技术可以用于用户身份的认证。
智能终端设备可以搭载RFID阅读器,用户可以通过佩戴RFID标签或芯片来进行身份认证。
当用户靠近智能终端设备时,RFID阅读器会读取用户标签或芯片上的信息,并与事先存储在操作系统中的用户数据进行比对。
只有在认证成功的情况下,用户才能够获得使用终端设备的权限。
通过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确保用户身份的合法性,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终端设备。
另一方面,RFID技术还可以用于权限的管理。
每个用户的RFID标签或芯片可以携带不同的权限信息。
当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成功后,操作系统会根据标签或芯片上的权限信息,对用户进行权限的分配和管理。
不同的用户可以拥有不同的权限,以限制其在终端设备上的操作范围。
例如,对于医院智能终端设备,医生和护士可以拥有不同的权限,以便医生可以查看病人的病历和开具处方,而护士则只能查看病人的基本信息。
通过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权限管理,确保只有具备相应权限的用户才能进行相应操作。
此外,RFID技术还可以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追踪与管理。
每个智能终端设备可以搭载一个唯一的RFID标签或芯片,用于对设备进行识别和跟踪。
通过RFID 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终端设备的位置和状态,并对其进行管控。
如果设备被盗或丢失,可以利用RFID技术追踪设备的位置,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RFID安全隐患及解决方案
RFID安全隐患及解决方案作者:付海涛来源:《软件导刊》2014年第12期摘要:随着物联网的发展,RFID系统大量应用,未经认证的阅读器非法读取或更改RFID电子标签内的数据,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安全问题及隐私泄露。
通过对射频识别(RFID)重要性及安全隐患的讨论,提出了一种称为认证处理框架Authentication processing framework (APF)的方法,将RFID电子标签和阅读器在APF中进行ID及解密密钥注册,并通过标签及阅读器的双向认证,以避免非法阅读器访问电子标签造成的隐私泄露及安全隐患。
关键词:RFID系统;访问控制;认证处理框架;信息安全DOI:10.11907/rjdk.143575中图分类号:PT309.7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12-0153-02作者简介:付海涛(1976-),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农业大学信息化教学与管理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教育。
1 RFID系统RFID技术,俗称电子标签<sup>[1]</sup>。
一个典型的RFID系统包含一个电子标签、一个阅读器、一根天线和一个数据处理系统。
RFID标签是RFID系统的数据载体,由微计算机芯片和微型天线构成,通常会附着在物体上<sup>[2]</sup>。
电子标签中的微芯片存储容量能够为世界上各种产品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标识符。
当RFID阅读器发出无线电信号,附近的标签就会回应,并把它们储存的数据通过阅读器传送到一个关联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实现门禁管理、身份识别、物流管理、农畜产品食品安全追溯、农业生产管理、动物追踪、特殊人群的定位与管理等强大功能。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 RFID系统已经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很多领域,比如通过植入标签辨别和追踪动物、追踪集装箱运输、资产管理、访问控制系统、医院病患管理、交通工具无钥进入系统、公路通行费的自动收集,等等。
基于RFID的物联网研究与应用
用射频识 别技 术 、 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 , 构造 了一个实 现 全球 物品信息 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 网“nent fhns Itre o i ” t g ( 称物联 网)这也是在 20 简 , 0 3年 掀 起 第 一 轮 华 夏 物 联 网 热潮 的基 础 。 “ 联 网 技 术 ” 核 心 和 基 础 仍 然 是 “ 联 物 的 互 网技术 ” 是在互联 网技术基础上 的延 伸和扩展的一种 网 , 络技术 ; 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 品和物 品之 间 , 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讯 。
术 , 立了新型 物流大 网络 , 售额提 高了 1% , 建 销 4 同时提 供 9 %的店面库存可见度 , 9 并减少 3 % 的劳动力和 1% 0 5 的库存 。
第 1卷 1
第 3期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R NAL OF JXIUNI RS T I VE I Y
V0 . l No 3 11 .
M a . 0l r2 l
2 1 年 3月 01
文 章 编 号 :6 2— 78 2 1 )3—06 2 17 6 5 (0 1 0 0 9—
基 于 R I 的 物 联 网研 究 与 应 用 FD
冯 晓 媛
摘 要 : 从 物 联 网 的概 念 切 入 , 到 了物 联 网 目前 用到 的 一 些 关键 技 术 、 么是 R I 拟 谈 什 FD技 术 及 其 与 物 联 网的关 系, 并且 阐述 了电子代码与射频识 别技 术 ( P / FD) E C R I 的基本 原理和 工作特 点。通过 R I FD技 术被 广 泛使 用 的 条码 技 术 分析 R I FD技 术 对 物 连 网的 支持 , 望 了 E C R I 术 广 阔 的应 用前 景 。 展 P / FD技
RFID 系统的安全隐患问题综述
RFID 系统的安全隐患问题综述摘要:rfid技术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成本较高,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的原因,使rfid的应用受到了一些限制。
文章分析了rfid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实现rfid安全机制常采用的方法,提出前人解决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rfid系统中的安全隐患的方法。
关键词:rfid;安全隐患;安全机制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5-3485-02近几年,rfid技术及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由此而组成的“物联网”的概念被认为是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重要产业和应用技术之一,rfid巨大的应用规模及市场前景是所有信息技术大国所关注的,许多国家将其作为重要产业战略和国家战略来发展。
目前,rfid技术已在在物流仓储、生产制造、图书管理、药品生产、病人看护、环境感知和支票防伪等领域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成本较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等原因,难以应用到关键任务中,阻碍了rfid系统的应用推广,因此,有必要研究rfid系统的安全处理策略,通过有效安全认证和访问机制,提高rfid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1 在rfid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攻击在rfid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攻击如下:非法读取:攻击者用非授权读写器向标签通信,造成标签内信息被泄露、修改和删除;窃听:将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通信接收下来,造成信息泄漏;非前向安全性:攻击者根据某次通信中截取到的标签的输出,推算出之前标签发送出的信息;位置跟踪:通过分析rfid标签发出来的固定消息,确定标签的位置,进行跟踪;伪装哄骗:将截取到的真实的标签信息放到假冒的标签中,伪装成合法的标签,以通过阅读器的认证;重放:当阅读器发出认证信息时,攻击者将标签发出的响应信息截获。
在阅读器进行下一次认证请求时,将所截获的标签信息发给阅读器,从而达到继续下面操作的目的;克隆:当rfid相关标准制定后,攻击者根据标准中的信息制作出标签电路,使读写器不能判断真伪;拒绝服务(dos)攻击:人为的信号干扰,使得合法设备不能正常操作标签数据;伪造:攻击者伪造信息在网络上传送;数据库的非法修改和访问,后端数据库中数据被未授权地改变、删除、替换和访问。
物联网中基于RFID的实时定位技术研究
物联网中基于RFID的实时定位技术研究第一章:物联网简介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理设备和物品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网络系统。
在物联网中,设备和物品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进行实时数据的收集和传输,从而实现对物品的实时感知和控制。
物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各种实时定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第二章:RFID技术概述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射频信号来读取或写入位于标签上的信息。
RFID技术主要由读写器和标签两部分组成,标签中包含有唯一的序列号和其他需要存储的数据,读写器通过无线射频信号与标签进行通信,实现对标签信息的读写操作。
RFID技术具有无线传输、高速读取和反复重写等特点,为实时定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第三章:基于RFID的实时定位原理基于RFID的实时定位技术采用了RFID技术进行物体的实时感知和定位。
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将RFID标签粘贴在物品表面,并部署读写器在区域内进行感知,实时获取标签的信息,并通过信息分析、处理和算法运算,确定物品的实时位置。
根据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距离和信号强度等参数,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和定位模型,如概率模型、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来实现定位。
第四章:基于RFID的实时定位应用场景基于RFID的实时定位技术在物联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其中包括仓储物流管理、室内导航和区域监控等。
在仓储物流管理中,通过在货架上粘贴RFID标签并安装读写器,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实时跟踪和管理;在室内导航中,通过在建筑物内部布置读写器和标签,可以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导航指引;在区域监控中,通过在特定区域内部署读写器,可以实时监测区域内的物品位置和状态,提升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基于RFID的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装备管理研究
基于RFID的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装备管理研究在21世纪,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基于RFID的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装备管理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拥有装备的安全度和使用率一直是企业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本文就是基于这个问题,从装备管理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利用RFID技术达到高效的装备管理。
一、RFID技术的简介RFID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将电子标签与物品相结合,使物品得以在不需要线缆或视觉接触的情况下被自动识别、跟踪和定位。
RFID技术采用电子标签与读取器之间的无线通信技术,使得物品可以快速、准确地被追踪。
RFID技术具有许多优点,首先是可以进行长距离的识别,其次是可以进行自动化识别,并且还能够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下正常运行。
二、RFID技术在智能装备管理中的应用智能装备管理中,RFID技术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装备的识别利用RFID技术,可以轻松地对装备进行识别。
这种识别不需要操作员对装备进行扫描、查询等操作,只需将装备放在读取器的范围内即可迅速确定装备的信息。
这对于装备管理人员而言极大的提升了工作的效率。
无论是对于大型生产厂商还是小型企业来说,都可以通过RFID识别技术在短时间内完成装备的管理。
2. 装备的物理位置跟踪在智能装备管理中,利用RFID技术可以准确跟踪装备所在的位置信息。
采用RFID技术,可以将标签安装在所需要追踪的物品上,然后在地图上进行标识。
人员使用读取器扫描标签时,便可以轻松确定装备的地理位置,从而使得管理人员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找到所需物品。
3. 装备的状态管理利用RFID技术,可以追踪装备的状态信息。
例如,当装备运行时,它们可能会发出故障、警报、维护和保养等信息。
RFID技术可以收集并记下这些信息,然后将它们传送给维护人员或管理人员。
物联网信息安全的有效防范措施
物联网信息安全策略研究摘要:近年来物联网广泛应用与各个领域,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但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探讨了物联网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并提出了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关键词:物联网rfid数据加密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由比尔盖茨于1995年的《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出的,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并未被重视。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1】。
物联网是指利用射频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红外传感器等信息设备,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最终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跟踪、定位和监控的一种网络。
近几年,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各个国家受到重视并蓬勃发展,物联网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建设基础的,那么互联网中遇到的安全问题都会出现在物联网中,与此同时物联网的端系统与应用也会遭到攻击,因此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比互联网要多很多。
1 物联网安全的相关技术特点物联网安全的相关技术特点主要有可跟踪性、可监控性和可连接性。
可跟踪性是可以采用电子标签和射频识别技术准确定位货物,并能快速读取所需信息。
可监控性是物联网可以对很多物品进行监控,例如可以对人体的各种状况进行监控,使医生随时了解病人的病情。
可连接性是物联网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相结合以实现有效控制。
例如在超市的食品包装上侵入微型感应器,顾客采用手机扫描就能查看食品的出产时间,是否绿色安全。
2 物联网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1)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
物联网为了减少人力消耗大多用来做一些远程操控,机械设备基本上是无人看管,攻击者很容易接近控制设备,对嵌入式传感器节点进行破坏【2】。
更甚者攻击者可以更换设备的软硬件实现对它们的非法操控。
目前有很多石油企业采用物联网技术远程操控石油转输设备,攻击者可以轻易干扰传感器甚至篡改重要参数,那么后果将非常严重。
(2)感知节点资源受限,资源容易被耗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RFID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成熟应用,促使其与物联网的应用密不可分。
但是目前基于RFID 技术的物联网应用中数据安全性保证和隐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未来物联网发展的瓶颈,所以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安全隐患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和广为关注的问题。
在此对RFID技术、RFID系统组戍、工作原理以及对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造成物联网潜在与安全隐患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攻击方式、安全策略进行了研究。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是以感知为核心的物物互联的综合信息系统,它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3次浪潮。
物联网连接现实物理空间和虚拟信息空间,使得数据感知、智能化的信息处理、无线的信息传输无处不在。
目前物联网已受到各国政府、学术界及企业的高度重视,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将该技术的研究纳入国家和区域信息化战略。
显而易见,物联网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物联网通过传感器、RFID技术、移动电话、定位系统等设备,将世界上的所有物体全部连接到信息网络中,充分体现了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融合,同时也提供了物到物,人到物,人和人之间的互联关系,由此缩小了信息系统和物理世界之间的距离,构造了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其核心技术之一就是RFID技术。
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系统中,标签层与读写器层之间通过射频信号实现标签层和读写器层的通信,互联网解决了读写器层与应用系统层之间的通信。
但是由于物联网使得所有的物体都连接到互联网中,而且应用于各行各业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它与国家安全、经济安全、隐私安全息息相关。
物联网除了存在传统网络的安全问题外,还具有在物体进行感知和交互时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以及非法身份识别及跟踪。
1.RFID技术RFID也即非接触式的自动ID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对象目标的ID号,快速、实时、准确采集、精确处理对象的信息。
RFID标签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读取距离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存储容量大,可以加密标签上数据,可以识别运动中物体,可以方便快捷操作,所以RFID 技术适用各种领域以及工作环境。
1.1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RFID系统一般由标签、读写器及天线3层组成。
其中标签层由芯片及耦合元件组成,每个标签具有惟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识别对象上。
把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保存在电子标签中,然后将电子标签附着在识别物体的表面。
读写器层是读写标签信息的设备,它可无接触地读写和识别电子标签内的数据。
通常读写器与计算机相连,读取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送到计算机进行下一步处理。
天线用来在标签层和读写器层间传递射频信号。
1.2RFID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RFID系统中读写器层与标签层之间建立无线信号的通信通道。
空间传输通道中发生的过程可归结为3种事件模型:数据交换是目的;时序是数据交换的实现方式;能量是时序得以实现的基础。
读写器层利用天线发出电磁信号,当标签处于读写器的工作范围时,标签从电磁信号中获得指令数据和能量,将标签标识和数据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发回读写器,完成读操作;当然读写器也可以改写RFID标签中已存储的数据。
所以读写器不仅可接收标签发送的数据,也可以向标签写入数据,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接口与服务器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
2.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系统组成采用RFID技术的网络把世界上所有物品联系在一起,并且物品彼此之间可以互相“交流”。
RFID 标签中存储着物品的信息,由读写器得到的信息必须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识别;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也就是说世界万物可以通过RFID等信息传感没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最终实现智能化识别与管理。
物联网就成为基于RFID技术组成的传感网,所以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系统是由物理世界和逻辑空间2个层面组成的。
2.1物理世界物联网系统的物理世界由各种实实在在的物体组成,包括无线传感器、物品以及计算机等,在物联网中,这些物体在物理上充分互联。
不仅如此,它还是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相互沟通和联系,物联网更能够使得物理的世界信息自动被虚拟世界所接受,使物理世界的智慧和信息能够和人交流,以达到人发展智慧的目的。
2.2逻辑空间物联网系统的逻辑空间由标签层、读写器层、通信层、互联网层和应用层组成。
(1)标签层标签层由RFID标签和物品组成,RFID标签类似常见的条形码,一般附着在物品表面或嵌入其中,存储着物品的相关信息。
(2)读写器层RFID读写器是无线发射与接收设备,主要包括射频模块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2部分,对标签进行读写操作,读写器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再通过网络发送到应用系统进行处理.所以具有较强的存储和计算能力。
(3)通信层标签层与读写器层之间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标识对象、读取相关信息,以完成通信。
(4)互联网层读写器层与应用系统层的通信是由互联网实现的。
(5)应用系统层应用系统实现对标识物的透明管理,通常包括可以运行于任何硬件平台的数据库系统,存储着RFID标签相关的信息,当然它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基于RFID的物联网安全隐患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基于RFID的物联网系统的广泛应用,物联网在现有的传统网络基础上增加了传感网络和智能处理平台,传统网络安全措施已不能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从而出现了新的安全隐患。
RFID系统主要存在隐私和认证2个方面的安全隐患:在隐私方面主要是防止攻击者对RFID标签进行任何形式的非法跟踪;在认证方面主要是要确保标签层只能与合法的读写器进行通信。
3.1造成安全隐患出现的主要原因(1)存储空间局限性由于成本的限制,RFID标签的存储空间非常有限,有的甚至仅容纳惟一的标识。
RFID标签在计算能力和功耗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
同时标签自身不具备足够的安全能力,所以会造成一些非法的与标签进行通信,甚至篡改、删除标签内信息。
所以标签的安全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有效性在足够可信任的安全机制的保护下才能够得到保障。
(2)通信网络脆弱性标签层和读写器层采用无线射频信号通过电磁波进行通信,通信过程中没有任何物理及可见接触,物联网感知层节点和设备一般存在于开放环境中,导致其节点和设备能量、处理能力和通讯范围受限,不能进行高强度的加密运算,使得在给应用系统数据采集提供灵活性和方便性的同时,也使传递的信息缺乏复杂的安全保护能力。
网络连接和业务使用紧密性:传统的互联网中,网络层和业务层的安全是相互独立的,而在物联网中网络层和业务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紧密结合的,这就产生了物联网中传输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问题,而隐私安全也成为了制约物联网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3.2造成安全隐患的主要攻击方式利用软硬件对读写器和电子标签进行获取数据信息是RFID物联网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
就一般应用RFID技术所设计的系统而言,通常的攻击方式有:信息篡改、信息伪造、信息重放、信息中断,以及非法跟踪标签,干扰读写器和标签的正常工作,截取标签数据传递信息等。
4.避免安全隐患出现的策略目前避免安全隐患出现的策略主要有:Kill命令、主动干扰、静电屏蔽等物理方法;哈希锁、哈希链、重加密机制、挑战响应机制等安全协议;上述方法的结合使用。
4.1防止检测标签频率法拉第网罩方法:是由传导材料构成的一个容器,这个容器可以屏蔽掉无线电信号,使得外部的无线电信号不能进入法拉第网罩。
所以把标签放进法拉第网罩,可以阻止标签被扫描,即被动标签接收不到信号,不能获得能量。
因此,利用法拉第网罩可以阻止隐私侵犯者扫描标签获取信息。
主动干扰方法:主动干扰无线电信号。
标签用户可以通过一个设备主动广播无线电信号,用于阻止或破坏附近的读写器操作。
阻止标签方法:通过采用一个特殊的阻止标签干扰防碰撞算法来实现阻止标签,读写器读取命令每次总是获得相同的应答数据,从而保护标签。
4.2防止检测标签识读范围和能量开发一种使用者能够将RFID标签的天线去掉,由此可以缩小标签的可读写范围,达到标签不能被随意读写的目的。
4.3防止安全协议的检测以及相关认证密钥的窃取Hash-LOCk协议:可以避免信息泄漏和被追踪,它使用伪ID来代替真实的标签ID;随机Hash-Lock协议:采用基于随机数的询问应答机制;Hash链协议:是基于共享秘密的询问应答协议,如果2个不同杂凑函数的读写器发起认证,标签会发送不同的应答,是一个具有自主ID更新能力的主动式标签;基于杂凑的ID变化协议:与Hash链协议相似,系统使用一个随机数尺对标签标识不断进行动态刷新,每次应答中的ID交换信息都不相同,可以抵抗重传攻击;David的数字图书馆RFID 协议:使用基于预共享秘密的伪随机函数来实现认证;分布式RFID询问应答认证协议:适用于分布式数据库环境的认证协议,是典型的双向认证协议;LCAP协议:同样是询问应答协议,但是与前面的其他询问应答协议不同,该协议每次执行之后要动态刷新标签的ID。
相关认证密钥的保护有Hash 锁、随机Hash锁、Hash链、Key值更新随机Hash锁等。
4.4防止读写器与后端系统接口假冒可采用相互认证等方式,主要通过安全协议和网络部分的安全策略来解决。
4.5保证信息安全传输与存储由于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信息与用户隐私及商业机密等信息密切相关,因此这些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安全传输和存储的问题更加值得研究。
目前与传统网络的安全传输问题相似,可以采用VPN(VirtualPrivateNetworks),TLS(TransportLayerSecurity)等成熟的技术来确保在互联网上传输RFID相关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5.结语互联网将人类社会带人了“信息时代”,而物联网则把人类带入“智慧时代”。
人类对周边世界认知能力的革命性提升,以及应对各种以往难于解决的各类难题的智慧普遍而大量的生成,将会使人类社会在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态等各个重大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
目前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正在处于起步阶段,某些领域的核心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中,但在未来它将会彻底地改变物和物、物和人、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但是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的安全性和隐私问题尚在探索阶段,并成为其发展的瓶颈。
安全机制仍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完善和发展,面临的安全挑战比想象的更加严峻。
所以有关基于RFID的物联网安全隐患的研究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