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20062010年校园建设的规划

合集下载

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新的希望,本学期我校继续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滁州市中小学常规管理考核评估细则》的要求为重点,以“质量立校、教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工作思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们将以与时俱进的姿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谋求素质教育的新突破,不断丰厚办学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一、抓好德育工作,实现学校德育育人化。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积极构建以班主任队伍为主体、全体教师积极配合的德育工作队伍,形成“个个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德育教科书”的全员育人氛围,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

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化。

本学期要求每个班主任平时必须认真学习班级管理理论,积极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期末完成一篇有一定质量的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专题总结或论文。

2、充分发挥班集体、大队部的作用。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制。

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力量,做到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德育工作网络。

3、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努力拓宽育人渠道。

举行各类形式的活动,建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各种无形的约束力规范自己的行为。

(1)继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荣誉感;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锲机,利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有争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2)大力加强诚信教育,积极开展“廉洁教育进校园”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既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的道德观念。

(3)切实加强常规管理。

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着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为重点的基础文明教育,力求通过教育,管理,使学生文明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文明礼仪习惯。

2-2006年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工作研讨会召开

2-2006年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工作研讨会召开

2006年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工作研讨会召开2006年11月29日来源:淮南师范学院11月21至22日,2006年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工作研讨会在淮南师范学院召开。

皖西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合肥学院、黄山学院、铜陵学院、巢湖学院、宿州学院、滁州学院、新华学院、蚌埠学院(筹)等10所新建本科院校参加了会议。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程艺,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张荣国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次会议就新建本科院校如何落实“十一五”规划,为安徽省高等教育“双百工程”做贡献;新建本科院校如何确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并落实到学校各项具体工作中;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加强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如何筹措资金加快校园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做好招生、就业、评建工作等五个方面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会人员就如何提升办学质量,如何形成特色,如何科学发展等方面形成了很多的共识。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在研讨会上作讲话。

他概要地介绍了全省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和高校的层级类别状况。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他指出,新建本科院校要发展,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结构问题、规模问题和质量问题。

各新建本科院校要有量的发展,更要重视质的提高和办学层次的提升,要灵活办学。

新建本科院校需要认真讨论自己的目标定位,正确地处理好学校与当地经济的关系,大胆地瞄准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两大时代性课题,使每一个高校都能创造性地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和为政府决策服务的智囊团。

在特色与结构上,要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条件,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我发展的优势。

要注重专业结构调整,新设哪些专业,淘汰哪些专业,改造哪些专业,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调整专业首先要调整好教师队伍。

在内部管理结构问题上,应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依法办学和教师治学的制度,要发挥教授在办学中的作用,使他们有讲话的地方。

在工作的灵活与创新上,要灵活办学,坚持创新,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逐步的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滁州学院20062010年校园建设规划

滁州学院20062010年校园建设规划

滁州学院2006—2010年校园建设规划(院委…2006‟76号)根据学校“十一五”期间事业发展规划和学科专业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结合我院现有校园建设布局和新扩建区整体规划方案,制定本规划。

一、校园建设现状分析我院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均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琅琊山东麓,相距1.8千米。

总面积达1480亩。

北校区位于琅琊西路与琅琊古道入口处,北侧、东侧临琅琊山铜矿,西侧和南侧至琅琊山林场,占地面积250.5亩。

南校区分东区(一期用地)和西区(二期用地)。

东区位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临丰乐南路,北至陵园路,南靠正大饲料厂和新英中学,西到环滁西路,占地面积370亩;西区为东区向西南扩展,与东区一路(环滁西路)之隔,南至琅琊水泥厂南围墙,西至琅琊山山体,北至余洼队池塘,黑洼水库(115亩)在新征土地之内,区内地形起伏有致,占地857亩。

按教育部的办学标准,北校区只能容纳3000人左右的办学规模,南校东区只能容纳5000人左右的办学规模。

目前,北校区和南校东区基本建设完成,建筑已经比较稠密,可用来建设的存量土地很少,学校“十一五”建设项目将主要在南校西区(新征地)展开。

按照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日制本专科生规模将达12000人,长期发展规模将达18000人(见表1)。

表1: 南北校区学生分布情况一览表经过几十年特别是“十五”期间的建设,我院南北校区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

院首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卓有成效地开展征地工作,使校园面积扩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根本上解决了校园面积过小的瓶颈问题(见表2)。

表2: 南北校区现有建筑情况一览表根据学校规模为18000人的长期发展目标,依据国家建设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的要求,我院校园建筑面积将达41万平方米(见表3)。

表3: 2015、2010年我院校园建筑面积一览表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本科办学水平合格评估标准,结合我院2010年在校生12000人的规模,我院的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宿舍面积和生活服务配套项目(食堂、体育场馆、附属用房)等均存在较大的差距(见表4)。

滁州学院南校区学生宿舍续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

滁州学院南校区学生宿舍续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

滁州学院南校区学生宿舍续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学生宿舍位于滁州学院南校区主入口北侧,南部邻近校园干道。

北面为山体景观和规划中的学生宿舍,东面为待建学生食堂,西南部朝向规划中的图书馆,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设计理念1.注重建筑形象地塑造,力图与校园整体风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关注生活场所和生活氛围的营造,努力创造健康的、积极的、有利于交往的生活空间。

3.充分考虑物理方面的环境问题,力图真正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生活环境的质量。

三、总平面设计学生宿舍分为长短两栋,长栋布置在北部,短栋布置在南部,与地形结合紧密,两栋之间自然围合成较为开放的院落空间,建筑单体的出入口全部朝向院落空间设置,再由室外道路将院落空间与校园步行道、车行道相联系,保证了学生生活组团的安静与安全。

四、功能布局学生宿舍的功能设置主要分为居住单元、公共盥洗室卫生间和学生活动空间。

居住单元南北向布置,保证了居住单元内的采光与通风。

居住单元内床铺布置采用高架床方式,使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床下的空间为日常学习、娱乐和储藏使用。

每个居室内设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浴设施,设置在每个居室入口玄关处,阳台一侧设置两个洗手盆。

使居室可以获得最大的采光范围,并有大面积的阳台提供宽敞的休息场所。

学生活动空间均结合东侧主入口及二层入口空间处理,满足疏散要求,符合空间构成逻辑。

二层设置电视房及多功能活动室满足学生课余生活要求。

五、造型设计采用暖调灰砖与白色墙面相结合的处理手法,配合深色坡顶瓦片与金属、玻璃共同构成极富活力,尺度宜人的校园生活区景象。

考虑到学生宿舍的特殊性质,建筑形式处理较为活泼。

力图使整体建筑形象富有朝气,充满生活气息,并具有地域特点。

六、垂直交通与剖面设计学生宿舍的垂直交通主要由步行楼梯间解决。

建筑一层室内外高差0.3,内部统一层高3.6m。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总建筑面积:14664平方米(阳台按1/2面积计算)一层建筑面积:2585平方米二层建筑面积:2671平方米三至六层建筑面积:2352平方米建筑高度:22.2米房间数:423间一层:67间二层:68间三至六层:72间容纳人数:1692人一层:268人一层:272人三至六层:288人1。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0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0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0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0.11.09•【字号】皖教高[2010]28号•【施行日期】2010.1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0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皖教高〔2010〕28号)各高等学校: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8〕1号)和《关于做好2010年度高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皖教秘高〔2010〕28号)精神,在高校推荐、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经研究,批准106个单位2037个项目立项建设,其中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11所、省级重点支持建设高职院校3所,省级特色专业174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87个、省级开放实训基地19个,省级教学团队112个,省级教学研究项目883项,省级教坛新秀奖22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18项,省级优秀教学管理集体35个,省级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67名。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和经费资助质量工程项目承担高校要尽快组织项目负责人制定项目建设计划,并经学校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后,于2011年1月15日前,将《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任务书》(附件2)一式三份报省教育厅备案,同时将电子材料上传至“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2010年立项项目建设周期从2011年1月开始计算,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示范实验实训中心、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为五年,教研项目研究周期为两年。

任务书作为项目执行、中期检查和验收的主要依据。

省财政设立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专项经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资助项目建设和奖励获奖成果。

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和示范实验实训中心资助建设经费分五年拨付;其它项目资助建设经费或奖励经费2011年一次拨付。

滁州学院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滁州学院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滁州学院课程建设实施方案院教[2006]30号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基础工作。

其宗旨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加强和指导课程建设的组织与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建设的组织(一)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是课程建设与评价的组织决策机构。

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的课程建设职责是:1、审议课程建设有关规章制度;2、审议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3、审议课程建设项目和计划;4、审定课程建设年度经费投入方向和重点建设项目;5、检查课程建设项目实施和执行情况;6、组织课程建设项目评估和验收;7、评定并推荐课程建设的奖励项目(包括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合格课程等)。

(二)各系(部)成立相应的组织,负责本单位的课程建设组织与领导工作。

系(部)的课程建设职责是:1、确立课程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2、申报课程建设项目和计划;3、组织课程建设,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二、课程建设的规划(一)对于课程建设,各单位要统筹安排、总体规划,提出近期和远期的目标。

学校要制定5-10年的课程建设规划,1-3年的课程建设实施计划。

各系(部)也应制定相应的规划与计划。

各门必修课程要制定本课程建设的长远规划与近期计划,并按照课程建设指标体系进行建设,使各级的课程建设工作有明确的阶段性和长远目标。

(二)课程建设规划的内容1、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2、课程建设的近期规划,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验条件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规划、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规划等;3、为达到目标而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措施;4、需要系(部)和学校提供的条件(含经费)。

(三)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的课程建设规划报教务处,合格课程的课程建设规划报系(部)。

教务处根据课程建设规划,合理、有效地分配教学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课程建设工作。

三、课程建设的内容(一)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二)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三)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四)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五)重视教材建设;(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七)教学文件齐备。

滁州学院

滁州学院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800多人,专任教师600多人,其中教 授、副教授150多人,博士、硕士近400人。省级学科带 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0人,国家、省级模范教师、 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 15人。另有兼职教授50多人,外国文教专家4人。学校 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大力实施“教授工程”、“博硕 士工程”,加速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学术团队建设,教师 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注重师德建设,教师既教书、又育 人。坚持“经济出题目,科研做文章”和“以服务求支 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科研工作思路,近年来完成省级 以上各类研究课题260多个,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 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分别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8 项、科研成果奖励15多项,40多幅美术作品获省部级以
学校简介
学校占地1500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近亿 元。建有配套的各类实验室和1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80多个校 外实习实训基地。馆藏图书90万册,中外文杂志1100余种,电子图 书40万多册,建有自动化数据库、电子阅览室、网上查询服务系统 和与国际互联网相连的校园网,实现了网上文献传送服务。 校内现代化的体育馆、音乐厅、报告厅、大学生活动中心等为 学生体育运动、艺术演练、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办有 公开出版的《滁州学院学报》和《滁州学院报》。 大量反馈信息表明,滁州学院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 高,适应性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很多校友已在各行各业作出突 出成绩,成为领军人物。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 以上,连续多年被安徽省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 学校,后经历了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 点、安徽师范大学滁州分校、滁州师范 专科学校等办学历程,2004年5月经国 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 科院校。

滁州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

滁州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二○一四年十月目录一、项目建设基础 (1)二、建设目标 (4)三、项目建设方案 (7)项目一:应用型专业建设 (7)项目二:应用型人才培养 (10)项目三: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15)项目四:应用型科学研究 (19)项目五:校园基础能力建设 (22)项目六、体制机制创新 (24)四、建设进度安排 (27)五、预期成果与示范推广 (30)六、保障措施 (31)七、经费预算 (33)附件一:重点建设的六个专业实施方案 (34)(一)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34)(二)物联网工程专业 (40)(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49)(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56)(五)财务管理专业 (65)(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71)附件二:创新平台建设方案 (79)(一)安徽省地理信息集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79)(二)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81)(三)滁州食品加工研究院 (83)(四)盐化工产业研究院 (85)(五)装备制造研究院 (87)(六)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平台 (89)一、项目建设基础升本以来,学校审时度势、转型发展,深化改革、提升内涵,实现了向多科性、应用型本科转型。

2013年,学校以良好状态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创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基础。

(一)推动转型发展,落实“应用型”办学定位学校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需要出发,走转型发展之路。

先后开展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滁州学院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好滁州学院”等4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逐步明晰了办学指导思想,理清了办学思路,确立了办学定位。

2008年,明确提出“应用型”办学定位。

2009年,提出“建设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阶段性目标,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意见》。

2011年,开展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推进年”活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意见》。

滁州学院新建宿舍楼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滁州学院新建宿舍楼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1.综合布线系统概述现代科技的进步使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提供越来越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网络通信能力。

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并使得现代企业能更快速有效地获取市场信息,及时决策反应,提供更快捷更满意的客户服务,在竞争中保持领先。

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综合布线系统就是为了顺应发展需求而特别设计的一套布线系统。

对于现代化的大楼来说,就如体内的神经,它采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标准材料,以模块化的组合方式,把语音、数据、图像和部分控制信号系统用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综合,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将现代建筑的三大子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为现代建筑的系统集成提供了物理介质。

可以说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的大楼的成败,选择一套高品质的综合布线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计算机及通信网络均依赖布线系统作为网络连接的物理基础和信息传输的通道。

传统的基于特定的单一应用的专用布线技术因缺乏灵活性和发展性,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网络应用飞速发展的需要。

而新一代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能同时提供用户所需的数据、话音、传真、视像等各种信息服务的线路连接,它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机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及设备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

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

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器保护设备和支持硬件。

综合布线系统功能:它是针对计算机与通信的配线系统而设计。

⑴传输模拟与数字的语音;⑵传输数据;⑶传输传真、图形、图像资料;⑷传输电视会议与安全监视系统的信息;⑸传输建筑物安全报警与空调控制系统的信息2. 工程概况与应用需求分析2.1 工程概况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缩写IB)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密切结合的结晶。

2006-2007学年度校园绿化规划

2006-2007学年度校园绿化规划

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校园绿化规划二0一一年九月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2011-2012学年度校园绿化规划作为学校既要树人,也要树木,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方可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为了使我校不仅能够在学科建设中走在学校的前沿,而且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中也能达到一流的、高档次的园林式校园,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本规划以改善校园生态环境与校园的对外形象为出发点,以绿化美化为主要手段,将校园建设成为一个集文化、生态、景观、休息、娱乐为一体的绿化空间,创造自然景观,使天、地、人、自然万物相辅相成,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至美的境界,体现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幽雅的园林式校园环境氛围二、规划的具体工程项目:1、为了能体现我校的办学历史,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五十年年校庆,校门西边改造为维经诗苑。

2、完善电教楼天井花坛,增加小景、造型树,增加花色、品种,体现校园的绚丽多彩,给人以美感。

3、校园周围的绿化带,要设计成组群花坛,布置艳丽多姿的露地草花,还可选用多年生宿根草本和球根植物,这样既可以节省绿化管护费,而且一年四季可以观赏。

4、增加孤植树与造型树(雪松、花灌木)。

5、绿化主要以草坪、花灌木、雕塑、建筑小品为主,栽植常青树与花灌木,以大面积缀花草坪为基调,丛植不同花色、花期、观果、观叶的花灌木,构建绚丽多彩、轻松、活泼的绿化环境,做到了立体与平面感统一协调。

6、绿化设计成学生休息、娱乐活动的场所,增加凉亭、雕塑、园林小品。

9、骨干道路的改造:道路作为连接校园各个区域的纽带,其绿化效果对体现校园特色及绿化美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应尽量考虑各个道路的风格各异,特色显明。

三、完成规划的措施: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设状况、人文景观、经济能力等各个条件,将自然、人文景观组织成一个有机体,注重历史和时代特征的结合,构成独具特色的风貌,努力创造舒适、方便、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

校园绿化应以林荫、绿地为主体,适当配备亭台、雕塑园林等景观。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滁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3.29•【字号】滁政[2006]11号•【施行日期】2006.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正文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滁政〔2006〕1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业经滁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号召,大力推进滁州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纲要》描绘了未来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做好今后5年工作的行动纲领。

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组织学习和广泛宣传,并搞好本地区、本部门规划与全市《纲要》的衔接,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纲要》提出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落到实处。

全市人民要在中共滁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思路,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如期实现“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加快滁州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滁州市人民政府二○○六年三月二十九日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一、“十五”计划实施情况回顾“十五”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市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到“十五”末,全市生产总值328亿元,年均增长5.9 %;财政收入27.6亿元,年均增长10%,超额完成“十五”计划预期目标。

滁州学院

滁州学院

滁州学院一、学校简介滁州学院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滁州市,与著名的琅琊山风景区和“天下第一名亭”醉翁亭相毗邻,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人文荟萃。

学校创建于1950年,历经滁州师范学校、滁县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办学阶段;1980年5月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并定名为滁州学院。

2014年,成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

学校现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2.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23万平方米。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1亿元,建有配套的各类实验室和19个校内实习实训中心,18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固定资产总值近9亿元。

图书馆纸质藏书114万册,电子图书92万册。

校园网络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

公开出版《滁州学院学报》和《滁州学院报》。

学校现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院(部)。

开设5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教、农、艺八大学科门类,其中工科类专业23个、管理类专业7个。

全日制在校生17461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专科生3375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120人,专任教师770人,其中教授59人、副教授187人,博士124人、硕士563人。

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各1人,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0余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选3人,省级领军人才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安徽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教坛新秀16人。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05项。

滁州学院大门-最终方案设计说明总

滁州学院大门-最终方案设计说明总

方案设计说明1 建筑设计一、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国家及安徽省有关建筑设计的规范与规定。

7.业主设计任务书二、平面功能布局滁州学院大门位于滁州学院新校区主入口处。

平面呈左右对称布置,校门中间是校名石,两侧的柱廊空间下是值班门卫室和人行步道。

建筑高一层,柱廊屋顶面相对标高为2.700米,室内地面相对标高为0.000米。

其中一个值班室内布置有监控设备、电话,并能方便对校门口路灯进行管理。

另一个值班室设有洗手池和拖把池。

三、立面设计及建筑造型造型力求与琅玡山山水风景和谐统一,创造清新隽永的建筑形象,采用黛瓦单坡屋顶的组合形式。

外墙面采用浅灰色石材装饰板,表达出庄重、稳定的形象,同时考虑了室外空调风机的安装要求。

四、经济技术指标总建筑面积:102㎡建筑基底面积: 34㎡建筑层数: 1层建筑高度: 3.3米2 结构设计一、设计依据本工程所选用的主要规范、规程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 【GB 50009-200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 【GB 50011-20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二、自然条件1.50年一遇基本风压值:W0=0.35KN/m2地面粗糙度:B类50年一遇基本雪压值:S0=0.40KN/m22.地震作用:建筑分类: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6度建筑场地类别: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三、结构设计概况滁州学院大门可分为两侧对称的值班室及边廊和中间的校名石共三个单体。

“六强化六到位”滁州学院奏响校园文明和谐曲

“六强化六到位”滁州学院奏响校园文明和谐曲

82 JUECE |决策 | 2021. 4近年来,滁州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六强化六到位”,扎实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书写了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奋进之笔”。

2020年11月,滁州学院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这是继获批全国文明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首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交出了一份文明创建和事业发展相得益彰的精彩“答卷”。

强化思想道德建设,立德树人落实到位。

一是实施育人改革。

全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学校“1234”育人格局基本形成。

二是把好育人方向。

学校先后涌现1名中国好人、1名安徽好人,8名市级好人,1名全国乡村道德模范。

三是拓宽育人途径。

组建学校新时代文明实“六强化六到位”:滁州学院奏响校园文明和谐曲tyle of civilized unit文明单位风采S2021. 4 | 决策| JUECE 83践志愿服务总队,全校党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积极主动投身志愿服务。

强化领导班子建设,主体责任履行到位。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

突出政治建设,着力打造活力党建、树人党建、生态党建、融合党建“一核四维”党建格局,引领助推文明创建。

二是提升党建质量。

以党建“双创”为引领,“达标、提升、创优”三步曲推动基层组织提质升级。

三是从严管党治党。

坚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正风肃纪。

制(修)订制度文件100余项,加强跟踪问效。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到位。

一是健全师德体系。

成立师德建设委员会,设立党委教师工作部。

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严格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建立健全师德工作体系。

二是深化师德教育。

通过师德专题学习、履职践诺、入职宣誓等教育活动,引导和支持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师德素养提升。

三是完善师德评价。

出台师德年度评议、师德状况调研、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健全师德师风监督机制。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人措施到位。

关于滁州学院规划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滁州学院规划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滁州学院规划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合理的校园规划设计不仅可以反映出校园的独特理念,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学校的形象,增强学生的向心力。

为此本文将以滁州学院规划设计为例,详细的说明了笔者在设计过程中的思考与规划要点,以期能够抛砖引玉为同类高校规划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山地校园;绿色校园;现状;可持续发展;1.建设背景与概况滁州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滁州学院。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立足滁州、面向安徽、服务全国,文、理、工学科专业并重,经济、管理、教育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目前有南北两个校区。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均座落于著名的琅琊山风景区山脚下,与“天下第一名亭”的醉翁亭相毗邻。

北校区占地250亩,园林特色鲜明。

南校区包含此次规划的扩建新校区,其中已建校区占地370亩,已有建筑面积12.638万平方米。

南北两校区相距1.8千米。

根据学院“十一五”规划和长远发展目标,学院拟在南校区部分再扩建新校区,新校区建设将分三期进行。

首期,也就是到2010年,整个南校区规模达到8000人规模,二期发展到10000人规模,三期发展到15000人规模。

2.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意义和内容校园规划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也是我国校园建设的基础工作。

校园规划可以将学校的历史发展情况、区域特色以及行业特征进行充分的展现,从而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大学校园规划不同于普通的中学、大专院校规划,除了功能布局、交通组织、景观环境塑造,还要考虑其文化内涵、校园氛围、学科特点、地域特点、以及地形、水文等现实情况,是一项复杂而系统化的工程。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现有的校园规划工作与传统规划内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校园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学习环境,相反的,我国校园变成一个开放性的空间,可以将教学的功能同人文精神、交通、基础设施等内容有效的连接在一起,进而形成一个小型的城市模块。

滁州学院—事业发展规划

滁州学院—事业发展规划

滁州学院2006—2010年事业发展规划(院委〔2006〕76号)一、“十五”期间学校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1.发展现状滁州学院是在原滁州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于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的省属本科院校。

“十五”期间,学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办学层次得到提升,本科框架初步构建。

2005年1月,学校首届领导班子成立后,按普通本科办学要求,初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和调整了学科专业布局,完成了机构设置和首轮干部聘任,及时修订了各项管理制度。

——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2005年招收全日制学生2940人,是2000年的1.6倍,其中本科生840人,首次面向外省(新疆、江苏)招生。

全日制在校生8050人,是2000年的2.3倍。

2005年学校事业收入是2000年3倍。

——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现有文、理、工、管、教育等5大学科门类,49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12个。

在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建设的同时,增设工科专业,积极发展社会急需的应用性专业。

注重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专业。

五年来,共建多媒体教室30多个,南校区的网络直播教案系统居省内高校领先水平。

建有电子图书期刊、网上文献与信息检索系统。

办公、教案、资产管理等基本实现电子化、自动化。

校园网进入师生宿舍。

2004年省教育厅投入80多万元设备在我院建立了安徽教育网滁州节点。

——教案改革不断深化,教案质量稳步提高。

提出“加强通识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因材施教、提高素质”的专科人才培养思路,全面修订了专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制定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时,明确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

逐步完善了教案管理制度,建立了教案管理和教案质量监控体系,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案积极性,促进了教育教案质量的提高。

——科研水平逐步提升,服务地方初现成效。

成立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研究所”、“气敏功能材料研究室”“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室”“吴敬梓研究室”等,围绕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开展科研活动。

滁州学院2006年科研立项项目.doc

滁州学院2006年科研立项项目.doc
滁州学院2006年科研立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
主持人
项目类别
项目
级别
项目批准
文号
项目
编号
批准经费
(万元)
是否结题
1
分数阶微积分
姚 奎
自然科学
重点
科字
[2006]7号
2006kyz006
0.3
结题
2
“物理学史与演示实验开放实验室”的研究
吕承启
自然科学
重点
科字
[2006]7号
2006kyz001
0.3
结题
[2006]7号
2006kyy006
0.15
结题
18
滁州市与南京都市圈关系研究
潘立新
自然科学
一般
科字
[2006]7号
2006kyy007
0.15
结题
19
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出路——以滁州市为例
金 泉
自然科学
一般
科字
[2006]7号
2006kyy008
0.15
结题
20
微生态制剂在鱼苗培育过程中应用效果研究
0.1
结题
41
《论语》写作艺术研究
王 舒
人文社科
一般
科字
[2006]7号
2006kyy030
0.1
结题
42
西方美术作品赏析
戴燕燕
人文社科
一般
科字
[2006]7号
2006kyy031
0.1
结题
43
新课标实施背景下的高师美术教学改革与思考
施韵佳
人文社科
一般

滁州学院十三五校园建设规划

滁州学院十三五校园建设规划

滁州学院“十三五”校园建设规划为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和保障能力建设,根据《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需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校园建设基本情况“十二五”期间是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高水平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成功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学校。

为了支撑学校的快速发展,学校着力推进以会峰校区扩建西区为重点的校园基本建设,校舍面积不断增加,校园环境进一步改善,美丽校园建设初见成效。

(一)主要成就1.校舍建筑面积进一步增加会峰校区北侧新征地2.04万平方米,校园占地总面积达到102.28万平方米,为学校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新增校舍建筑面积8.0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达到38.2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5.57万平方米。

会峰校区行政楼、地信楼、信息楼、化工楼、生工楼、数学楼、5栋学生公寓、2栋专家楼等如期投入使用,二级学院基本做到了一个学院一栋楼,为学科专业转型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学习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对琅琊校区综合楼、教科楼、美术楼、音乐楼进行改造,教科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教学实验实训用房极大改善。

改造体育馆,消除了屋顶安全隐患。

实施化工楼门厅、生工楼门厅、信息楼门厅和琅琊校区锅炉房、会峰校区专家楼地下室、学生公寓14#楼一层等改造,建设生物大棚实训厂房、汽车检测实训厂房等,改造增加4200平方米实验实训用房,想方设法改善院(部)实验实训条件。

对琅琊校区8栋学生公寓、会峰校区2栋学生公寓进行改造,更换钢质进户门和塑钢窗,学生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实施空调进校园工程,为全部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办公室以及部分教室和实验室安装了空调,改善了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并以此为契机,对两校区电力进行增容,新添两条供电专线,整合校园线路,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为学校发展预留了电力空间。

3.校园环境整治一新完成会峰湖除险加固整治,对湖坝周边景观进行高水平设计建设,形成以会峰湖为核心,亭、廊、桥、潭、林、竹、花、草为依托,小桥流水和园林小路为纽带的会峰校区西区景观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学院2006—2010年校园建设规划(院委…2006‟76号)根据学校“十一五”期间事业发展规划和学科专业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结合我院现有校园建设布局和新扩建区整体规划方案,制定本规划。

一、校园建设现状分析我院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均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琅琊山东麓,相距1.8千米。

总面积达1480亩。

北校区位于琅琊西路与琅琊古道入口处,北侧、东侧临琅琊山铜矿,西侧和南侧至琅琊山林场,占地面积250.5亩。

南校区分东区(一期用地)和西区(二期用地)。

东区位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临丰乐南路,北至陵园路,南靠正大饲料厂和新英中学,西到环滁西路,占地面积370亩;西区为东区向西南扩展,与东区一路(环滁西路)之隔,南至琅琊水泥厂南围墙,西至琅琊山山体,北至余洼队池塘,黑洼水库(115亩)在新征土地之内,区内地形起伏有致,占地857亩。

按教育部的办学标准,北校区只能容纳3000人左右的办学规模,南校东区只能容纳5000人左右的办学规模。

目前,北校区和南校东区基本建设完成,建筑已经比较稠密,可用来建设的存量土地很少,学校“十一五”建设项目将主要在南校西区(新征地)展开。

按照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日制本专科生规模将达12000人,长期发展规模将达18000人(见表1)。

表1: 南北校区学生分布情况一览表经过几十年特别是“十五”期间的建设,我院南北校区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

院首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卓有成效地开展征地工作,使校园面积扩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根本上解决了校园面积过小的瓶颈问题(见表2)。

表2: 南北校区现有建筑情况一览表根据学校规模为18000人的长期发展目标,依据国家建设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的要求,我院校园建筑面积将达41万平方米(见表3)。

表3: 2015、2010年我院校园建筑面积一览表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本科办学水平合格评估标准,结合我院2010年在校生12000人的规模,我院的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宿舍面积和生活服务配套项目(食堂、体育场馆、附属用房)等均存在较大的差距(见表4)。

表4: 2010年我院校园建设主要指标缺口一览表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理念(一)指导思想以创建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本科院校为目标,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进行南校区的设计和建设;以总体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建成为规划原则,以科学布局、合理组团、适度超前、留有余地为设计原则,满足学校事业发展和提高办学效益的基本需求;以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升科研水平,使校园建筑风格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办学功能相融合。

以完善功能、提高效益和彰显园林特色为原则,建设好北校区。

(二)建设理念1.建设生态园林化校园。

依循山水、植被等自然环境,延续自然山水脉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通过规划和设计与建设,形成绿树成荫、风景秀丽,融山、水、绿、校、城为一体。

2.建设地域文化型校园。

充分考虑到文化交流、传播和融合的特点,结合皖东地域的文化特色,在建设中使求学者在环境中得到校园文化的陶冶。

根据学科特点,建筑物设计风格多样化,通过绿地、山水、道路的连接,形成校园的公共交流空间体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3.建设数字化校园。

将网络化、可视化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各方面,建设资源共享、联系便捷的数字化校园。

4.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校园。

校园内的建筑、环境和配套设施设计超前、功能先进、扩展方便,适应教学方法和科研手段的更新。

并预留充分的发展空间以备未来拓展,满足在校生达18000人的长期发展目标的要求。

三、“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建设任务(一)校区功能划分北校区:依山傍市,紧靠风景名胜区,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但拓展空间较小。

北校区拟规划为艺术院系(音乐系或美术系)、继续教育学院、未来独立学院等教学区,长远目标可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基地。

校园建设主要是完善功能、美化环境。

南校区:南校东区由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已基本建成,拟规划为中文系、法政系、经济管理系、体育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等专业的教学区。

南校西区是学校今后基本建设的重点,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分行政区、教学实验区、体育活动区、对外交流区、文化生活服务区、学生生活区等。

行政区主要是校行政办公楼和其他二级单位的办公区域;教学实验区主要是教学大楼、实验楼、图书馆等为组团的各系(部)的教学科研区域;体育活动区主要是体育馆、游泳馆、田径场、各种球类运动场地等活动区域,体育馆、游泳馆的建设可考虑与市政府共建,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益;对外交流区主要是学术交流中心;文化生活服务和学生生活区主要是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商业网点、生活配套设施等后勤服务区域。

南校西区拟规划为数学系、国土信息工程系、外语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及其他新设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区。

(二)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交通系统。

按照合肥工业大学的规划方案,完善好南校东区次干道的建设;按照同济大学的规划方案,进行南校西区的主次道路的建设,校区主交通道路呈环形系统,人行道和车道分开,次道路呈树技状连接到各功能区和建筑物。

南校区主大门拟设在会峰西路与环滁西路的交会处,面临会峰大道。

大门内的景观带与拟建中的环滁西路垂直。

南校东区与西区的连接通过人行天桥跨越环滁西路实现。

2.供水、排水系统。

供水系统:由于南校西区位于市政供水的西末端,且地势向西渐高,尤其是黑洼水库西侧地块供水管线建设工程量大,同时必须对市政供水经过二次或多次加压提升方可送入校内给水管网。

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市政给水管径偏小,其供水能力将不能满足全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需求,需加大建设力度,以保证供水。

排水系统:南校区东区现有主排水沟4条(东西方向),生活污水与雨水均进入市政排污系统。

西区排水系统将面临渐高的山势和西面隔黑洼水库向外排污的问题。

同时还将面临雨水、山洪和水库泄洪等如何与环滁西路西侧市政泄洪沟相连通的问题等,需加大基础建设,以保证排水的畅通。

3.供电系统。

南校东区的供电维持现有的状况。

西区供电系统必须要立足高起点、高规格,全部采用地下电缆系统,并给学校留有充足的供电余地和发展空间。

4.网络系统。

校园网络建设要覆盖校内所有的教学、科研、行政楼、学生宿舍和教工住宅,其覆盖区域要满足开设WWW、DNS、E-mail、FTP等现代信息服务的要求。

5.热、燃气系统。

南校区生活燃料使用天然气,供热系统采用现有城市供热系统,要将城市天然气管道、热气管道铺设到校园。

6.安全处理。

南校西区内有黑洼水库,将建成学校的内湖,必须进行四周护坡处理,以防水土流失,既保证湖体和行人的安全,又作为景观建设。

学校将对水库进行安全检测,及时除险加固。

南校西区地临琅琊山山体悬崖,为确保安全必须按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评估、设计等,并对山体悬崖及地质灾害进行处理。

(三)校园环境建设北校区建校历史较长,校内建筑密集,林木浓密,绿化着力营造精致的园林景观,与琅琊山幽雅秀丽的风景相协调。

南校东区的环境建设基本维持现有的状况,适当加大绿化、美化建设。

南校西区以建设生态园林校园为理念,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寓诗情于校园,寓画意于景观。

结合办公区或教学区的布局建设主体文化广场,形成休闲、集会、文体交流的公共场所;结合西区地形起伏的特点,适当建设亭台楼阁等景观;结合区内水库泄洪道、西环路西侧的城市排洪道和水系变化较多的特点,建设小桥、栈桥和人工岛等。

在绿化景观设计上,要立足于以人为本,为师生学习、活动提供优质空间,地面草坪,种植符合景观需要的树种。

在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为师生提供人文及生物学学习研究场所。

(四)主要建设项目1.北校区。

今后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平房拆除与环境整治,除建设少量必须的配套建筑外,原则上不再进行大的基本建设。

(1)为引进和留住人才,沿琅琊古道规划建设两栋专家楼。

(2)根据实际需要,可再建1栋学生公寓。

(3)拆除平房,增加体育运动用地和公共绿地。

(4)逐步实行分区管理,解决校园内人员复杂、管理难的问题。

2.南校区。

南校东区再建2栋学生公寓、2栋青年教师周转房和1栋商住楼。

南校西区以满足学校发展需要,适时建设相关项目(见表5)。

表5:南校区“十一五”期间建设项目一览表3.教工住宅建设。

除在北校区建设2栋专家楼外,将在南校区建设2栋教师周转房和2栋引进人才住宅楼,并想方设法在校内外多渠道改善教职工的居住条件,拟在南校区附近团购或兴建300套教职工住房。

四、主要保障措施(一)加强校园规划与管理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学校对校园建设规划的领导与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保证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充实校园建设机构和人员校园建设任务重、难度大,学校将根据需要调整充实校园建设机构,适当增加人员,集中精力,抓好校园规划与建设,实现2010年迎评工作的目标要求。

(三)严格执行校园建设规划维护校园建设规划的权威性、连续性、严肃性,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科学设计、充分利用的原则,严格程序,科学实施校园建设规划。

(四)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大力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确保校园建设资金到位,开源节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校园建设远景设想根据学校2015年的远景发展目标,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将达到18000人,其中南校区约15000人,北校区约3000人。

为满足教学生活的需要,北校区原则不再新建项目,南校区在“十一五”期间建设的基础上,将再建设教学、实验、学生宿舍、体育场所、配套服务设施等约10万平方米,约需投入资金1.2亿元。

中共滁州学院委员会滁州学院二○○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