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精确定量栽培

合集下载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不要把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误解为“复杂、费时、费工”的精耕细作栽培,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种植方法。

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供参考。

一、培育壮秧、适龄移栽
移栽时要根据播种期和秧龄确定恰当的移栽时间。

移栽秧龄不宜过大。

避免秧苗老化移栽,以免出现有效穗减少和抽穗不整齐。

移栽时间定在6月初,秧龄40天左右, 6叶移栽,平均带蘖3个(1 叶及2叶蘖3个)。

二、栽插密度要求
合理密植是水稻夺取高产的前提,合理密植与栽培方式、密度密切相关。

1、栽培方式:采用精确定量栽培。

拉线手工定点栽插,清水栽秧,插秧深度1-2公分。

2、栽培密度:采用株行距为3X9寸或3.5X8寸的条栽,亩插2.1-2.2万丛,每丛1苗,栽插质量一定要做到栽浅栽稳。

三、肥水管理
1、施足底肥:亩用1000-1500千克优质农家肥、10千克尿素、50千克普钙做底肥。

2、早施分蘖肥:秧苗移栽大田7-8天,亩用10千克尿素,5千克硫酸钾拌匀撒施,促花肥亩用尿素10千克,5千克硫酸钾,保花肥亩施10千克尿素,延长功能叶寿命,增强上部叶片光合能力,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

四、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防治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确保增产增收。

并根据预测预报,抓住关键时期,专业化防治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白叶枯病等。

稻瘟病的防治应在大田分蘖盛期和破肚初期及时用异稻瘟净和75%三环唑预防1-2次。

白叶枯病的防治在幼穗分蘖期、齐穗期、扬花期各用叶枯灵进行喷雾1次,施药时尽量选择雨后叶干时进行。

同时要加强其它病虫害防治。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田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水稻产量难以提升。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运而生,成为推动水稻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水稻种植技术的提升有所帮助。

一、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概念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对水稻生长过程中的需肥、浇水、灌溉、施药等环节进行量化管理,实现精准施肥、精准浇水、精准灌溉、精准施药的栽培技术。

通过对水稻生长期间各项管理工作的严格控制,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农业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知根知叶,因地制宜。

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根据水稻种植地区的土壤状况、气候特点、水资源状况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施肥、浇水、灌溉、施药等管理方案,实施因地制宜的栽培策略。

2. 量化管理,精准施肥。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要情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充足、均衡,避免施肥不足或者施肥过量的情况发生。

3. 节水节肥,科学浇水。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土壤水分状况、水稻生长需水量等因素,合理制定浇水方案,节约用水,减少水肥流失,提高施肥利用率。

4. 精准施药,安全防治。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根据水稻病虫情况、防治需求等因素,科学制定施药方案,减少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1. 土壤测试,科学施肥。

在水稻种植前期,要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根据测试结果,科学施肥,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合理充足。

2. 生长期分期施肥。

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科学制定分期施肥方案,合理调配氮、磷、钾等养分,保证水稻生长发育所需。

3. 需水量检测,科学浇水。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定期对土壤水分含量进行检测,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水量,科学浇水,避免过多或者过少的浇水情况发生。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原理与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原理与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原理与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进步,农业已经成为当下推动我国的经济提升的重要支柱产业,不仅关系着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更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有着密切关联。

本文围绕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原理与技术展开了探讨,并提出相应措施,具体如下:关键词: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原理;技术要点一、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原理分析(一)为根系提供优质的生长空间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不仅需要水肥的支持,更要有足够的生长发育空间,以此来减少水稻之间对养分的争夺,确保每株水稻都能够茁壮成长。

在以往水稻种植过程中,一般会采用增加种植数量的方式来提高产量,该方式并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提出有效的改善以往水稻培育中的不足,降低根系缺氧、土壤酸化等问题的发生,为根系的茁壮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提高水稻质量、产量的根本目的[1]。

1.从解决水稻分蘖效率问题出发根据以往种植经验来看,水稻分蘖工作一般会在移栽后展开,虽然有足够的水肥支撑,但是实际所产生的效果却与原定计划标准有所差异,而且早期生出分蘖能够抽穗结实,若该阶段的条件未跟上水稻分蘖的需求,会直接降低分蘖的有效性,而且分蘖位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在生长条件恰当的情况下,水稻的成穗量就会有效增加。

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主要针对水稻分蘖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不同的水稻品种其生长发育特点有着个体差异性,该技术手段会根据水稻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需求明确相应的产量及质量目标,然后再根据该目标做好栽培数量、栽培密度等一系列规划工作,并采用相应的插秧及种植技术手段,来降低病虫害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切实提升水稻分蘖的有效性[2]。

同时若分蘖数量达到一定的数量后,种植人员应当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做好相应的分蘖数量控制工作,以免出现无效分蘖消耗植物的养分的问题发生。

通过科学技术分析表明,采取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方式在每亩地苗数在25万根的情况下,其产量相比传统栽培方式增加一半左右,从以往的五千公斤左右提高至一万公斤左右,在该形势下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本质上的提升。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1 水 稻 精 确 定 量 集 成 技 术 的 基 础 原 理 1 . 1 给根 系 良好 的生长 发 育 空间 . 培 育壮根
秸 秆腐 熟剂 、 有机复合 肥 的推广 和运 用 , 但 还 需要 一个过程 。
2 . 3 种 植 农 户 整 体 素 质 下 降
随着城 镇 化 速度 加 快 , 大 多有 素 质 、 有 文化 的青 年都 脱
水 稻 栽培 技 术 的引 进 及 推 广 . 使 永 胜 县 稻 区 水 稻 单 产
良性 互动 培 育 了高 素质 植株 , 增 强了 抗逆 性 和抗 病性 , 最终 提 高 了产量 。
2 水 稻 精 确 定 量 栽 培 技 术 推 广 存 在 的 问 题 2 . 1 农 业 硬 件 设 施 跟 不 上
近年来 . 水 稻精 确 定量 栽培 集 成技 术 的 引进 及 推广 , 真 正 地 实现 袁 隆平 近 期提 出 高产 的 4个基 本 条件 : 即 良种 、 良 法、 良田 、 良态 , 解 决了 投 入 与产 出 、 高产 与 生 态稳定 之间 的 矛盾 。 为 保 证 区域 粮 食 安 全 、 自然生 态 环 境 平衡 , 使 技 术 成 果 的 转化 发挥 最大 的社 会效 益 、 生 态效 益 、 经 济效 益 。
以实现 。 3 水 稻 精 确 定 量 栽 培 技 术
技 术 原 则上水 的管理 采用 干湿 交替 . 在穗 区 的水层 也不超 过
2 c m, 使 水稻 根 系 一直 是 强壮 的 自根 , 为强分蘖、 壮 籽粒 、 提 高单 产打 下基 础 。
1 . 2 促 成 强 大 的 有 效 分 蘖
有毒 物 质 , 使根变成黄根 、 黑根 、 死根 。 水 稻 精确 定 量 栽 培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目 标 产 量 X 千 克 籽 粒 吸 氮 量 /0 ; 础 供 氮 量 = 础 产 量 X 百 10 基 基
百 千 克籽 粒 吸 氮 量/0 。 如 : 产 7 0k 10 例 生 5 g籽粒 需氮 量 为
75 1 =3 g基 础 产 量 4 0  ̄ 6 土壤 当季供 氮 量 = . . 1. k。 x8 5 0 67 , k m
西 、 北 等 省示 范 推 广 , 相 同品 种和 施 肥 条件 下 , 比 当 湖 在 均 地 现 行 栽 培技 术增 产 1 %~ 0 , 的可 达 3 % , 具 有 省 0 2% 高 0 并 种、 水、 省 省肥 、 工 的综 合 作 用} 为进 一 步推 进 农 业 部 高 省 l I 。 产 创 建 示范 片 建设 和 安 徽 省水 稻 产 业提 升 行 动 的 实施 , 加 快 水 稻 生产 技 术 的集 成 配 套 和应 用 , 照农 业 部 高 产 创建 按 示 范 工作 指 导意 见 ,0 0年 安 徽 省 制定 了 水 稻 精确 定 量 栽 21 培 技术 实施 方 案 。 过一 年 的实施 , 者根 据生 产经 验结 合 经 笔 方 案将 水稻 精确定 量 栽培技 术总 结如 下 。
水 方便 、 风 向 阳 的旱 地 、 园地 作 旱 育秧 专 用 苗床 , 床 避 菜 苗 与 大 田 的比例 以 1( 5 2 ) :1 ~ 0 为宜 。 1袋 水稻 壮 秧 剂 、 筛 用 过 细 土 2 g 5 %辛硫 磷 乳 油 1 ~ 0mL拌 匀 后 ,均 匀 撒 在 0k 、0 0 2 2 ~ 5m 苗床 上 , 耙 结合 平 整 畦 面 , 拌 到 0 5e 土 层 0 2 用 翻 ~ m 中。 前进行 种子 处理 , 1%浸 种灵 2mL加 2 %咪 鲜胺 2 播 用 0 5 m L加 1 g , 拌 均 匀 , 0k 水 搅 随即 浸 稻 种 6k , g 一般 日浸 夜 露

江山市单季杂交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范模式图精选全文完整版

江山市单季杂交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范模式图精选全文完整版


每 10 毫升兑水 5 千克封杀 60 平方米床面除草,最后选用遮阳网覆盖保湿出苗,禁用地膜平铺保湿出苗,以防高温烧苗。全面应用水稻旱育秧技术,每亩大田用种 0.6 公斤,需要苗

床面积(净秧板)10 平方米,施用壮秧营养剂 1 公斤,以培育壮秧。
定 精确基本苗与栽插 栽插基本苗按叶龄模式公式计算,一般每亩 1.1 万;每亩 1.1 万穴,每穴 1 苗。栽插方式为人工手插。
分蘖肥:第一次分 蘖肥于移栽后 7~ 8 天(约 5 叶期) 施用,一般每亩施 用尿素 5 千克。
分蘖肥:第二次分蘖肥 于移栽后 15 天前后(7 叶期)施用,一般每亩 施用尿素 5 千克。
促花肥:促花 保花肥:保花肥于抽穗前
肥 于 抽 穗 前 15 天(大约 8 月 10 日前
30 天(大约 7 后)施用,一般每亩施用







育秧方式与壮秧定量化指标:育秧方式为水稻旱育秧,小苗壮秧量化指标为:株高 15 厘米左右,秧龄 12~16 天,叶龄 2.5~3.5X,单株白根数 10 条左右,部分单株带蘖,茎
基宽 2 毫米左右/株,百株干重 4 克左右。
精确培育壮秧 关键培育技术:播前选用 80%402 抗菌剂 1000 倍液进行间歇浸种消毒 1.5—2 天,然后沥干水加入 35%稻拌成干拌种剂(每 10 克拌种 1 公斤)拌种。播后选用 36%“水旱灵”乳油,
7/10 24.70
7/15 26.40
7/20 26.19
7/25 25.19
8/1 23.70
8/8 22.07
8/15 19.63
8/22 17.80
8/29 17.08
10/10 17.08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措施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措施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措施水稻精准定量栽培是根据其高产的生育规律,在生长的最关键的叶龄期用最经济的密、月巴、水、药施用量获得最高的产量、最好的资源利用率,我县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平均亩增收52.4千克,同时减轻稻瘟病发生和为害,减少农药使用I 一2次,其栽培技术简要措施如下:一、选择良种选用适宜我县种植的云粳、楚粳、合系系列水稻优质高产品种。

二、精选种子及种子处理浸种前晒种1一2天,用施保克浸泡24小时,捞出催芽至90% 以上露白,即可播种。

使用壮秧剂ii号包衣的用清水浸泡24小时捞出催芽至90%以上露白,包衣后即可播种。

三、育秧1. 播种量:优质常规稻每亩大田用种2 —2.5千克,杂交稻2 — 1.5千克。

每平方米播种22 — 30克,折合每亩15 — 20千克。

2. 旱育壮秧:秧苗标准:叶龄:4一5叶,苗高15 — 18公分,带藥2 — 3个,基部扁宽,带藥率达60 — 80%,秧龄:35 — 40天。

四、精细整田、适时浅插。

移栽前精细整理大田,达浅水不露泥,田平泥化时移栽,移栽深度不能超过3公分。

五、大田栽培技术1. 施肥:底肥亩施农家肥1000 — 1500千克,水稻专用肥(n: p: k=9:9: 7)60千克,硫酸锌2千克,硫酸钾10干克。

2. 移栽规格:移栽时要求浅水移栽,栽插深度2 — 3公分,裁稳即可。

采用蜂巢式移栽。

株距23公分、行距18公分,每亩移栽1.6万丛,每丛2 一3苗。

3. 大田水肥管理:(1)分菓肥:在移栽大田5 — 7后,进行化学除草,亩用尿素10千克追施。

(2)促花肥:在移栽大田40天(12.5叶)时,亩用水稻专用肥20千克,尿素10千克追施。

(3)保花肥:在移栽大田中后50 — 55天(14.5叶)时,亩用尿素5千克追施。

(4)控水灌溉:前期管理突出抓好浅水勤灌,以水提温,以温促菓,突出浅水勤灌,足水孕穗,湿润壮籽。

2021年水稻主推技术—水稻精准定量栽培技术

2021年水稻主推技术—水稻精准定量栽培技术

2021年水稻主推技术—水稻精准定量栽培技术浙江省农业技术推行中心1 精准定量栽培技术要紧特点水稻精准定量栽培技术由全国闻名水稻栽培专家凌启鸿教授及其团队创建。

其理论与技术体系包括三个部份:水稻生长发育诊断指标定量化、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定量化和栽培技术定量化。

在水稻生长规律方面,用“叶龄模式”将生育进程在时刻上精准定量;用群体质量指标理论将高产群体的空间结构和各生育时期的进展指标作精准定量;在栽培技术上,围绕构建高产群体各生育时期适宜的生长指标,针对不同栽培条件,对密、肥、水等要紧调控技术进行精准定量。

整体技术思路:以水稻高产群体的各项指标值为目标,通过叶龄诊断对各器官的生产作按时、定向、定量调控,保证高产群体的最终形成;用壮大个体去进展群体,走“小群体、壮个体、高积存”的栽培途径,增进有效生产,操纵无效和低效生产;用稳固适宜穗数,操纵顶峰苗,提高成穗率攻取大穗的策略,夺取高产优质高效。

其关键技术定量方式:一是依照品种主茎总叶片数、伸长节间数和播种期估量要紧生育期叶龄期和日期。

二是依照品种特性和目标产量的穗粒重组成确信有效穗。

三是依照种植品种估量主茎总叶片数和伸长节间数、有效穗数和移栽叶龄确信大体苗。

四是依照品种类型、目标产量和土壤供氮能力确信总施氮量。

五是依照前氮后移原理和叶龄模式确信前后肥比例和氮肥施肥时期和数量。

六是依照估量穗数及够苗期和成穗率确信搁田时苗数及其叶龄期。

水稻精准定量栽培是以“适宜的最少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用最适宜的物化技术数量”,达到水稻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的综合目标。

我省于2020年从江苏引进水稻精准定量栽培技术,在生产上示范与应用取得预期成效。

其要紧特点或优势在于:一是用叶龄模式归纳了水稻一生在器官建成、叶片生长等方面大体特点,提出了高产群体空间结构和各生育时期的群体进展指标和构建高产群体的技术指标和方式,是一项增产技术。

据2020-2020年56组同田大区对照实验,精准定量栽培平均亩产千克,比对照增产千克,增幅为%。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大田管理技术要点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大田管理技术要点
板 4 67 h 0 . m ,示 范 样 板 平均 每 公 顷 增 产 23 20k , 2 . g
结 束 ,进 行分 次搁 田 ,先 轻 后重 。第 1 轻搁 田搁至 次
田面 不 裂缝 、不 陷 脚 时复 水 ,复水 深 度 2~ m。约 3c
3 分 自然 落干 后 ,进行 第 2次 重搁 田 ,搁 田程 ~5d水
试 验 08h . m ,示 范 7 m 。 通 过 精 确 定 量 基 本 苗 、 .h 7
精 确 定 量 肥 料 用 量 、扩 行 缩 株 、 田平 浅 插 、前 肥 后
22 中期管 理 . 从 9叶 期 群 体 茎 蘖 数 达 到 预 定 穗 数 的 8 % ( 0 约 3 5万 Am ) 时开始 ,直 到幼 穗 开始 分化 (05叶期 ) 1 1.
试 验示 范 获得 成功 ,经济 效益 、社会 效 益 、生态 效益 显 著 。2 0 0 8年隆 阳 区计 划 在 不 同生态 稻 区推 广 3 33 3. h m 。现将 水 稻精 确定 量栽 培大 田管 理技 术 总结 如下 :
结实率 与粒 重的决定 时期 ,这一 时期 的水分管理 应采取 干湿交替为好 ,有条件 的地方可采取 白天灌水 ,夜间排 露办法调节 田间温湿条件 ,有利于增 加实粒 ,提高粒重。
现 混现施 。
在 水 稻 移 栽 后 3~5d ,每 公 顷 用 5 %丁 草 胺 乳 0
12 追肥 .
移 栽 后 3 5d结 合 化 学 除 草 每 公 顷施 尿 素 9 . 75
油 2 20m 拌 尿 素 9 . k 匀 撒 施 ,或 每 公 顷 用 5 l 75 g均 5% ̄草 净 150g 尿素撒 施进 行化 学 除草 ;同时根 o b 0 拌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3.叶蘖同伸
母茎出叶与分蘖出生关系: N-3 (N 为新出叶)
主茎第4叶至拔节
N-3 同伸规则也存在于二 次和三次分蘖之间
14
4.水稻的分蘖
生长条件良好 拔节后停止发生分蘖
15
有效分蘖
水稻主茎拔节时根系养分主要供应茎 和幼穗的形成, 主茎拔节时有3张以上叶片的分蘖有自 己的根系,能独立生活长成稻穗,是 有效分蘖。10Fra bibliotek1112
13
14
15
16
孕 穗
n≥5个、N≥14片叶的品种 中小苗移栽(≤ 7叶龄)时为
N-n 叶龄期
16-5= 11
大苗移栽( ≥ 8叶龄)时为 N-n+1 叶龄期 16-5+1= 12
N≤4个、N≤13片叶的品种为: N-n+1叶龄期 如:11叶4个伸长节间品种为:11-4+1=⑧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拔节期的叶龄期通式为 或用倒数叶龄期表示为
N-n+3 n-2
16-5+3=14 5-2=3
16叶5个伸长节间品种的拔节是倒4叶, 即14叶,用 14 符号表示。 17叶6个伸长节间品种的拔节是倒4叶, 即14叶,用 14 符号表示。
6.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5个节间
1234567
16叶品种
8
9
健壮稻株
23
单晚:两优培九
6.0叶以上 1.5万丛 单株成穗 10-13个
3.5叶以内 0.6-1.0万丛
16-25个
3.0叶以内 0.4万丛(肥水良好) 45个
单晚:杂交籼稻
Ⅱ优7954 浙江700㎏ Ⅱ优明86 浙江700㎏
云南1195.2㎏ 云南1196.5 ㎏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一)播期的确定:抽穗―成熟期群体光合生产积累力决定了水稻的产量,必须把抽穗成熟期安排在最佳的气候条件下,称最佳抽穗结实期。

水稻在最佳抽穗结实期开花结束可获得最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江苏的观测表明,粳稻抽穗期日均温25℃左右时的结实率最高。

灌浆―成熟期的日均温21℃左右时千粒重最高(籼稻2个温度一般比粳稻高2℃)。

可以把这两个温度指标常年出现的日期定为当地的最佳抽穗结实期。

然后根据品种播种至最佳抽穗期的天数确定适宜播期。

播期确定后,秧龄决定了移栽期。

比如说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手工栽插的适宜秧龄以控制在6叶(5叶1心)以内为好。

必须延长秧龄(7叶1心)的,应用稀播培育多蘖壮秧和大苗移栽的密肥技术。

(二)合理基本苗的确定:合理基本苗是合理群体的起点,既要提高茎蘖成穗率达80-90%,又要实现足穗,必须以确定合理基本苗开始。

合理基本苗的计算公式是:X(合理基本苗(万)) = y(亩适宜穗数(万)) ; ES(单株可靠成穗数) 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过小的行距使水稻在拔节期后即封行,严重影响群体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光合生产力,制约了产量的提高。

扩大行距,控制高峰苗数和封行时期(孕穗期),便成为夺取高产的关键措施。

高产栽培的实践证明,在保证足穗的基础上攻取大穗,一个重要措施是缩减基蘖肥,增加穗肥的施用量。

扩大行距才能为增加氮素穗肥用量创造必要的条件。

增强稻株对氮素穗肥的同化能力,平衡糖氮代谢,带来一系列的好处:提高茎蘖成穗率、增进颖花分化的发育能力,形成大穗;抑制茎、叶伸长,增加茎秆强度和抗倒能力;减轻病害;促进中后期根的生长(尤其是上层根),延缓结实期中、下部叶片的衰老,提高结实期光合生产积累能力,对增加结实率、粒重和改善米质和食味等显著作用;扩大行距,还可以提高分蘖期的水温,促进寒地水稻的分蘖。

(三)施肥的精确定量:施肥的精确定量首先要解决N、P、K合理施用比例和氮肥精确定量两个问题。

N、P、K合理施用比例可通过测土配方试验加以明确。

临沧市中海拔稻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

临沧市中海拔稻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

临沧市中海拔稻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临沧市中海拔稻区主要指海拔1300-1800米的水稻种植区,该区域立体气候突出,水稻生长季节降雨日数多,雨量大,种植的品种类型较多,以常规稻为主,有籼稻,也有粳稻,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常规籼稻品种有临优1458、临籼21、临籼22、德优12、红优7号等,常规粳稻品种有楚粳26、27、28、29等,现已进入水稻栽插季节,开展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要注意掌握以下几方面技术要点:1、采用旱育秧培育带蘖壮秧:技术关键是培肥秧床,扣种稀播,每平方米秧床播种量不超过50克,利用旱育保姆拌种,移栽时秧龄控制在45-50天,叶片数5-6片,带1-2个分蘖。

2、确定合理的产量指标及产量结构:该稻区大面积水稻平均单产一般为400-500千克,精确定量栽培产量目标650千克,产量构成:籼稻:有效穗16万,穗实粒数量150-160粒,千粒重26-27克;粳稻:有效穗19万,穗实粒数量135-140粒,千粒重24-25克。

3、确定合理的栽插密度:密度的确定要根据秧苗素质,品种、有效穗、土壤肥力等因素,根据“扩行缩株”的原则综合考虑,粳稻品种基本苗2-2.5万丛,栽插规格可采用6×4(寸)、7×4(寸),栽双苗;籼稻品种基本苗1.5-2万丛,采用8×4(寸),9×4(寸),栽双苗。

4、掌握合理施肥量及施肥时期:施肥量要根据产量目标、土壤肥力、前作类型,品种耐肥情况等具体确定;氮肥的施用时期主要遵循确保有效分蘖阶段不缺氮,并保持合理的氮浓度渐降动态,到无效分蘖期降到缺氮水平,穗分化开始氮水平逐渐提高,进入二次枝梗分化后达到不缺氮水平,且维持到乳熟期,乳熟后合理下降,提高物质运转的原则。

中等肥力田块亩施复合肥30千克、普钙50千克、尿素5千克作底肥,栽后5-7天施促蘖肥,结合化除亩追施尿素5千克、硫酸钾5千克作分蘖肥,拔节期施促花肥,亩施尿素5千克,穗分化初期施保花肥,亩施尿素5千克,硫酸钾5千克。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粮油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粮油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粮油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等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稻作发展趋势提出的新型栽培技术体系,它具有高产、省工、节本、精确定量的优点。

该技术体系是在根据品种特性、目标产量、栽培方式确定适宜基本苗的基础上,促进有效分蘖,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够苗,通过水肥调节,控制无效分蘖,把茎蘖成穗率提高到80%-90%(粳稻)和70%-80%(籼稻),再通过适时适量施用穗肥,主攻大穗,协调足穗与大穗以及与提高结实率的矛盾,获得高产。

1、把握好叶龄期一是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通式为(1)主茎伸长节间(n)5个以上、总叶龄(N)14片以上的品种,中小苗移栽时为N-n叶龄期,大苗移栽(8叶龄以上)时为N-n+1叶龄期。

(2)伸长节间数(n)4个以下,总叶龄(N)13以下的品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N-n+1叶龄期。

如17叶6个伸长节间的品种,中小苗移栽时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11叶龄期。

二是拔节叶龄期。

通式为N-n+3叶龄期,或用n-2的倒数叶龄期表示。

如12叶4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拔节叶龄期为11叶龄期,即倒2叶龄期。

三是穗分化叶龄期。

通式概括为叶龄余数3.5(倒4叶后半期)—破口期,经历了穗分化的5个时期。

2、控制好群体高产群体应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初够苗,以后要及时控制无效分蘖;在拔节叶龄期达高峰苗期,高峰苗为预期穗数的1.2-1.3倍(粳稻)和1.2-1.4倍(籼稻);此后分蘖逐渐下降,至抽穗期完成穗数,此时群体中存活的无效分蘖应在5%左右。

控制群体在叶龄余数为0(剑叶全展)的孕穗期封行期。

在有效分蘖期(N-n以前),为促进分蘖,群体叶色必须显“黑”(反映在叶片间叶色的深度上是顶4叶深于顶3叶,即顶4>顶3);到了N-n(或N-n+1)叶龄期够苗时,叶色应开始褪淡(顶4=顶3),可使无效分蘖的发生受到遏制。

到了无效分蘖期至拔节期,即N-n+1(或N-n+2)叶龄期至N-n+3叶龄期,为了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和第一节间伸长,群体叶色必须“落黄”(顶4<顶3),群体才能被有效控制,高峰苗少,通风透光条件好,碳素积累充足,为施氮肥攻大穗创造良好的条件。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凌启鸿)-18页文档资料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凌启鸿)-18页文档资料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凌启鸿浙江省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培训班杭州2009-05-18一、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在提高单产、确保粮食安全中的独特作用(一)在当前主攻水稻单产中,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能发挥重要作用地少人众,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中国,解决粮食安全最主要、最可靠的出路是主攻单产。

而2019年全国水稻平均单产424公斤至2019年只有425公斤,10年单产徘徊不前,是影响我国稻米安全的主要障碍。

主攻单产要靠三方面条件:一是农田水利和物质技术条件的改善;二是潜力更大的良种;三是增产适用栽培技术的集成和普及推广。

大量事实证明,目前良种、化肥、农药等物质条件都不是限制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而许多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得不到普及推广是影响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

农业部的调查指出,相同的品种、不同的栽培技术,产量差异可高达30%以上。

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栽培技术,可以把多种外在资源因素和品种的内在特性实现最佳配合,充分发挥良种、土肥、植保、农机等成果的综合增产作用,大幅度提高单产,在粮食安全中发挥主导的、综合的作用(二)发挥栽培技术的显著增产作用,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对已有的、成熟的增产效益最显著的先进适用技术的选择和推广上。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已显示了它的这种显著作用。

为适应农村劳力大批进城的新形势,水稻栽培技术必须“轻简化”。

但过于简化粗放的技术,不能增产。

这种轻简不高产技术大量扩展时期,也正是我国水稻单产长期徘徊的时期,我们应当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

但与此同时,我们在江苏研究形成“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从2019年开始,在云南、贵州、河南、江西、广西、四川、安徽、辽宁、黑龙江等省和当地农业行政、科研、院校和农垦合作,在籼、粳稻,单、双季稻,手插、抛栽和机插栽培上引进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在相同的品种和施肥水平下,均比当地现行栽培方法能增产10%以上,高的可达20-30%,并收到省种、省水、省肥、省工的综合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龄余数0-破口
——花粉充实完成期
亩产700-800公斤群体发展动态的形态生理指标
茎蘖动态
最佳抽穗结实期
SN 移栽期
N-n 有效分蘖临界 叶龄期
N-n+3 高峰苗 拔节叶龄期
倒2 叶期
抽穗期
抽穗后 20天
成熟期
增加生物量500公斤左右
计算确定 基本苗
达到适宜 穗数苗
最高苗数为穗 数1.2-1.3倍

主茎伸长节间(n)5个以上、总叶龄(N)14片以上的品种,中小苗
移栽时为N-n叶龄期,大苗移栽(8叶龄以上)时为N-n+1叶龄期。以 17叶6个伸长节间的品种为例,中小苗移栽时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
17-6=11。大苗移栽里为17-6+1=12。

拔节期(第一节间伸长)的叶龄期 N-n+3叶龄期或n-2的倒数叶龄期为生理拔节期,即基部第一节间伸长 期,此期作为控制基部节间伸长的时间(叶龄)依据。 例如17叶6个伸长节间的品种上,拔节期的叶龄为17-6+3=14;用n-2 表示为6-2=4,即倒数第4叶出生期,17叶品种的倒4叶,即14叶。
群体的封行期控制在叶龄余数为0的孕穗期。

群体到了孕穗期还封不了行,说明群体过小,不能高产。但如封行过早,亦不能高产。 因为过早封行,会使植株供应根系生长、茎基部节间充实和促进分蘖成穗的有机营养 的中下部叶片过早被荫蔽而死,造成群体根量少,功能弱;茎充实度低;成穗率低等
不良弊端,进而限制了抽穗后群体光合生产力的提高。
透光条件好,碳素积累充足,为施氮肥攻大穗制造良好的条件。此期群体叶
色若不能正常落黄,必然造成中期旺长,带来中后期生长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促穗期:为了促进颖花分化攻取大穗,从倒2叶龄开始直至抽穗,叶色必须回 升至显“黑”,顶4顶3叶色相等(顶4=顶3),叶片含氮率回升至2.7%(粳 稻)。碳氮代谢协调平衡,有利于壮杆大穗的形成。此期叶色如不能回升, 则穗小、穗少(部分有效分蘖叶龄发生的分蘖,因缺肥而死亡)。此期如叶 色过深(顶4﹥顶3),仍会造成茎叶徒长,结实率低,病虫害严重。
实现水稻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的栽培理论与技 术。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适宜基本苗基础上,促进有效分蘖,在有效 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够苗,控制无效分蘖,把茎蘖成穗率提高到8090%(粳稻) 。在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基础上,通过适时适量施用穗肥,主 攻大穗,可以协调足穗与大穗以及与提高结实率的矛盾,获得高产。这
一高产途径,成为水稻密、肥、水调控技术定量的最主要的依据。
(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原理
1、水稻叶龄模式
水稻的器官建成、器官生长发育间的存在相关(同步、同伸)关 系,这些关系又可以出叶为中心加以解释。用出叶多少,即水稻的叶
龄来诊断水稻的生育阶段、不同部位器官的生育状态,使得肥水调控
措施的时间和强度可按叶龄模式加以规范化,有效地解决了水稻器官 建成和产量因子形成进程在时间上(叶龄)的科学定量(诊断)的难

群体恰在孕穗期封行,一方面表明有足够的生长量,同时反应了拔节至抽穗期期间群 体的透光度强,上下各期功能正常,各部器官生长协调;到孕穗期全茎上下有与伸长 节间数相等的绿叶数,能保证抽穗以后群体有较高的光合生产力。
2、水稻的群体质量指标

作物的群体是由众多个体组成的。表述群体大小的有形态、生理方面的许多 指标,其中对提高结实期(抽穗~成熟)群体光合积累量和产量起决定作用 的指标称之为群体质量指标。这些指标的最优化组合实现了高产水平稳定重 演,形成了群体质量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一个核心指标、一个基础指标、五
苏,最有利于开花结实的日均温,粳稻为25℃左右,抽穗—成熟的 日均温粳稻为21℃左右,日温差10℃左右。籼稻抽穗结实的适宜温 度较粳稻高2℃左右。
适宜于粳稻抽穗(包括以后的结实)的常年时间,苏北在8月25日至
8月底,苏南在8月底至9月上旬。籼稻则分别在8月15日至8月底。不 遵循最佳抽穗结实期原理过早播种移栽的,会造成高温不孕(粳稻) 严重减产,并影响品质;过迟也会严重减产。依此决定适宜播期。

抽穗后的25天左右期间:叶片仍应维持在2.7%(2.5%)的含氮率,使叶片保持旺盛的 光合功能。以后下部叶片逐步衰老,至成熟期,植株仍能保持1-2片绿叶。 群体叶色黑黄变化叶龄节奏的规律是很严格的,扰乱了这个规律就不能高产。是 精确定量栽培必须掌握的原理和诊断指标。


严格掌握封行的叶龄期
高产水稻籽粒产量的80-90%以上来源于抽穗后的光合产物,这个比例占得越多,籽粒 产量也愈高。说明高产的获得是靠建造抽穗至成熟期的高光效群体。其关键之一是把
也可用该公式计算基蘖肥和穗肥施用量和前后比例:
移栽(出苗)至施穗肥前或 基蘖肥和穗肥用量(公斤/亩)= 施穗肥至成熟的吸氮量
-
同期的土壤 供氮量
氮肥的阶段利用率
公式的实际应用,要明确:目标产量的需氮量、土壤的供氮量及肥料当季
利用率三个参数。

目标产量的需N量求取 目标产量需氮量=目标产量×100公斤稻谷需氮量/100。 综合三年结果,江苏粳稻亩产500、600、及700—750公斤的每亩需氮量为 9.25、12.0及14.7—15.75公斤左右。
到了N-n叶龄期够苗时,叶色应开始褪淡(顶4=顶3),叶片含氮要下降
为2.7%(粳稻),可使无效分蘖的发生受到遏制。

无效分蘖期至拔节期:即N-n+1叶龄期至N-n+3叶龄期,为了有效控制无效分
蘖和第一节间伸长,群体叶色必须“落黄”,顶4叶要淡于顶3叶(顶4﹤顶 3),叶片含氮率下降至2.5%以下,群体才能被有效控制,高峰苗少,通风
LAI 4左右
完成适宜穗数
生物量800公斤左右 生物量900公斤左右 生物量1300公斤左右 生物量1500公斤左右
LAI 7-8左右
有效分蘖期 绿叶
倒2叶期破口期 抽穗期
保存2片
“黑”
渐褪淡
“ 黄”
渐回升 黑

“黑”


茎蘖动态的叶龄模式
群体应在N-n叶龄期之初够苗,以后要及时控制无效分蘖;在拔节叶龄期(Nn+3)达高峰苗期,高峰苗为预期穂数的1.2-1.3倍(粳稻);此后分蘖逐渐

合理计算基本苗
X(合理基本苗)=
Y(每亩适宜穗数) ES(单株可靠的最大成穗数)
式中Y是当地品种的适宜穗数; ES是单株成穗数, 决定于从移栽(SN)后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或Nn+1)有几个有效分蘖叶龄数及其能产生的有效分蘖的理 论值,及其分蘖发生率(r)。
小苗机插的基本苗计算实例分析


核心指标:核心指标是结实期群体光合物质积累量,即生产中培育群 体的着眼点在于控制适宜数量,提高质量,提高花后光合生产力(即 后期高光效)上。 基础指标:基础指标是抽穗前的适宜叶面积指数,指能最大限度地截 获太阳光能,获得最大的作物生产率和保持基部叶片有高于光补偿点

的受光量的群体叶面积指数。在我区孕穗期群体最适叶面积指数
机插小苗由于秧苗密度大,基部1、2、3三个叶位的分蘖芽发育受到抑制,在 3叶期移栽时,2、3叶位尚能分蘖,而在4叶期移栽,下部三叶位分蘖全部休
眠缺位,要到7/0叶期才分蘖。

小麦茬上进行机插稻高产试验,品种武粳3号,N=16,n=5,SN为4,秧龄 20天移栽时,分蘖发生率取0.75,要求提前1个叶位够苗(机插稻的一般规 律);适宜穗数为26万,适宜基本苗为: X=26/[1+(16-5-4-2-1)C×0.75]=26/[1+(4)C×0.75]=26/(1+3.75)=5.45(万)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一)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简介论与技术成 果基础上,以叶龄进程为主线,把水稻生育进程与器官建成诊断定量化, 按高产形成规律把群体质量及其动态指标定量化,以最必需、最少的作
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用最适宜的定量化技术措施管理水稻,
个形态生理指标和一个综合质量指标。

在精确栽插合理基本苗的基础上,促进分蘖早发,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叶龄期)够苗(总茎蘖数和预期穗数相等,切不可提前或者推迟一个叶龄)。 此后的无效分蘖必须提早控制,使稻株进入无效分蘖叶龄期(N-n+1),分蘖明 显减少,到拔节前一个叶龄期(N-n+2),分蘖停止,进入高峰苗期,高峰苗数 控制在预期穗数的1.1-1.3倍。拔节后,无效分蘖逐渐消亡。同时要促进有效 分蘖的发育,以利形成大穗。至抽穗期无效分蘖应基本无存活,有效叶面积 率应达90%以上。
过浅(<2cm)对水稻高产都是
不利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 题。解决深栽的关键之一是表
土“实”,待泥浆水淀清后栽插。
4、施肥的精确定量

关于三要素的适宜总量问题 首先要明确三者的合理配比,以往的研究已经明确。高产水稻对氮、
磷、钾的吸收比例一般为1:0.45:1-1.2,常作为施肥比例的参数。
但不同土壤的氮、磷、钾有效供应量不同,实际施用比例应有不同。 根据测土配方试验推荐(包括“3414”法)来确定当地的三要素施用


穗分化叶龄期 穗分化叶龄期,开始于叶龄余数3.5左右,完成于破口前)——破 口期,经历了穗分化的5个时期。


叶龄余数3.5-3.0(倒4叶后半期)
叶龄余数3.0-2.1(倒3叶出生)
——苞分化期
——枝梗分化期
叶龄余数2.0-0.8(倒2叶到剑叶露尖)——颖花分化期 叶龄余数0.8-0(剑叶抽出) ——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 分裂期
的合理比例。

因为三要素中,磷、钾施用数量对产量影响的差异,远不如氮素明显。 因此可通过确定氮素的适宜用量后,再按三要素合理比例,确定磷钾 的适宜用量。

关于氮肥施用的定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