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浅谈

合集下载

浅析林业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浅析林业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浅析林业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林业病虫害是指对林木、林地等林业资源造成危害的各类病害和虫害。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对于保护和增加林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季节性规律: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与季节有密切关系。

春、夏季是林业病虫害的高发季节,气温升高、湿度增大,有利于病虫害的生长繁殖。

秋、冬季温度降低,湿度较低,病虫害的发生相对减少。

2.地域性规律: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植被类型等对于病虫害的发生和分布有较大影响。

一些病虫害对特定地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特定区域易受其侵害。

3.连年性规律:对于一些病虫害而言,它们会形成连年流行的趋势。

这可能与它们的危害程度、传播方式、繁殖能力等因素有关。

连年流行的病虫害对林业造成的损失更大,防治工作的难度也较大。

4.周期性规律:一些病虫害会呈现出周期性的发生规律。

周期性发生的病虫害,通常有较长的周期,如几年乃至几十年。

这与它们与其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复杂的传播途径、生物学特性等因素相关。

1.生态防治:生态防治是指通过调节和优化生态环境,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然抵抗力,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手段。

生态防治包括选用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或种质资源、改善栽培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林下植物多样性等。

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通过人工操作和利用各种物理手段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比如人工除虫、切除受害部位、放置黄板诱捕昆虫、喷洒水流冲刷病虫害等。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使用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具有快速、有效等优点,但过度使用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在进行化学防治的时候需要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保护环境和生命安全。

4.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捕食者、寄生性微生物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安全环保、可持续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防治方法。

但生物防治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生物防治剂,保证防治效果。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对于保护和增加林业资源至关重要。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林业病虫害是指在林木上发生的各种病害和虫害。

一旦林木受到病虫害的侵扰,将会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与品质,给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的损害。

对林业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对于维护森林生态平衡,保护林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一、发生原因1.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是林业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气温、降雨量、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树木的生长状况,一旦环境条件不利,就容易引发病虫害的发生。

2. 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环境因素也是引发林业病虫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某些病虫害得以繁殖和蔓延,从而对林木造成威胁。

3.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也是导致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不合理的林木管理、砍伐和种植等行为都会破坏林木生态环境,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的风险。

二、防治措施1. 预防为主预防是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首要任务。

在林木种植前,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情况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树种,避免因环境不适应而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通过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

这种方法对林木生态环境影响小,具有可持续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防治措施。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这种方法速度快、效果明显,但也容易对环境造成损害,应当谨慎使用。

4. 集约管理合理的林木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

保持林分结构的多样性,减少林木密植,合理进行间伐、抚育等管理措施,有助于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5. 科学施肥良好的施肥措施可以增强林木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根据不同树种的需求,合理进行施肥,可以提高林木的免疫力,降低病虫害的侵害。

6. 健康监测与预警定期对林木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配备专业的监测队伍,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体系,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1. 生态环境破坏:过度的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减少了植被的
覆盖率,导致树木生长弱化,易受病虫害侵袭。

2. 种植结构单一:单一种植结构容易造成病虫害的大规模传播和扩散。

林地过度种
植同种或同属的树木,减少了生物多样性,使病虫害传播速度更快。

3. 不良管理措施:林地的不合理管理措施,如不及时修剪枯木、不清理林下杂草等,容易导致病虫害滋生和大范围传播。

4. 天气变化:气候变暖和降水不均等气候变化因素,使某些病虫害增加了繁殖和传
播的机会。

1. 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提
高植被覆盖率,增强森林自然抵抗能力。

2. 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采取适当的混交种植方式,减少同种
或同属的树木种植密度,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

3. 加强管理措施:及时修剪枯木和枝干,清理林下杂草,尽量保持林地清洁和整洁,减少病虫害滋生和传播的机会。

4. 实施科学防治手段:采用生物防治等无公害、环保的防治手段,减少对森林生态
系统的污染。

合理使用化学防治药剂,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5. 增强监测能力: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传播
趋势,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

6. 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林业病虫害
防治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提高防治能力。

通过以上的防治对策,可以有效地减少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林业病虫害是指在森林、木材林、果木林等森林种植业中,由于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人为因素等引起的病害和虫害。

林业病虫害不仅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会导致森林资源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林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及时有效地防治林业病虫害成为了森林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任务。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1. 气候条件:气候变化是影响林业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气温、湿度、降雨量等都会直接影响病虫害的孳生和传播。

气候条件的变化会影响病原菌和虫害的发育和迁移,从而导致病虫害大规模暴发。

2. 森林结构的变化:森林结构的变化也是林业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森林的逐渐成熟和老化,林木生长势和抗病虫害能力会逐渐减弱,从而增加了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3. 土壤条件:土壤的肥力和酸碱度等土壤条件也会直接影响病原菌和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土壤条件的变化也会引起病虫害的暴发。

4.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是导致林业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过度伐木、森林火灾、环境污染等都会直接影响森林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针对以上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1. 合理经营管理: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可以有效地调节森林结构,提高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的疏伐、修枝和间伐等措施都可以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生态防治:生态防治是指通过合理的生态手段,调节森林生态系统,降低病原菌和虫害的发生。

例如通过引种天敌,控制害虫的数量;通过保护和促进天敌的繁殖,减少病虫害的暴发。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这是一种常见的防治方法,但需要谨慎使用,以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4. 防疫预防:积极开展病虫害防疫预防工作,对森林进行定期巡视,并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及时发现和控制病虫害的暴发。

5. 提高抗性: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通过培育和选育,提高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树木、林果等林业资源具有破坏性和危害性的生物。

它们可以是昆虫、真菌、细菌、病毒、草本植物等。

引起林业有害生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生态环境变化: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改变,使得原本平衡的生态系统产生了扰动,容易滋生和扩散有害生物。

2. 移植种植:人为将外来物种引入到原生生态系统中,可能破坏原有的生物链关系,导致新物种过度繁殖并产生生态问题。

南美侵入树种尤加利等。

3. 植被退化:过度伐木、森林覆盖率下降、土地沙漠化等现象会导致植被退化,林木衰弱,容易受到有害生物的侵袭和破坏。

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强化预防措施:加强对移植物种的筛选和审查,禁止引进具有潜在危害的外来物种。

加强对森林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生境质量,减少有害生物的滋生和繁殖。

2.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监测和预警机制,定期对森林和林业资源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有害生物的扩散和繁殖。

3. 推广绿色防治技术: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等绿色环保的防治技术,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4. 增强应急能力:建立应急机制,加强对新入侵物种的快速响应和控制,减少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危害。

5. 加强科学研究: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研究力度,提高对其生物学特性、扩散规律、防治技术等方面的认识,为有害生物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林业有害生物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问题,防治措施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和外来物种的影响因素,采取科学、综合和多样化的防治对策,以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林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但是林业病虫害常常会对森林的健康和生长造成极大的危害。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因素。

气候是影响林业病虫害爆发和蔓延的重要因素。

气候变化、干旱、温度变化等因素会导致森林生态环境的改变,从而引发病虫害的发生。

2. 林分结构。

林分结构的合理与否对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林分结构单一,树种配比不合理,就会导致某种病虫害在这个森林里猖獗。

3. 林分密度。

林分密度过大,导致光照不足,空气湿度大、气流不畅等条件,容易引起腐生、土生动植物的繁殖与蔓延。

4. 土壤养分。

土壤是树木的重要养分来源,如果土壤的肥力和养分不足,树木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5. 人为活动。

人为的采伐、移栽、开荒等活动,往往会破坏森林生态环境,从而造成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防治林业病虫害:1. 定期对森林进行巡逻,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蔓延趋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其扩大影响范围。

2. 加强林分的结构调整,促进不同树种间的平衡,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3. 保持适当的林分密度和清除树木间的杂草和枯枝落叶,增强空气的流通性和光照度,减少细菌和真菌的生存繁殖。

4. 加强森林土壤管理,定期施肥并种植具有产毒杀菌作用的绿化植物以净化土壤,使得森林中的动植物能够得到更好的养分供给。

5. 全面提高森林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加强对疫情防治的宣传、预警和监测工作。

总之,预防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需要多方面措施的全面推行,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森林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浅谈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

浅谈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

浅谈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林业病虫害是指森林、林木和林木种苗因生态环境变化或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各种有害生物的群体现象。

它是一个涉及林业生产的重要问题,对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维护林业生产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防治林业病虫害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就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进行探讨。

一、防治策略(一) 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指从根本上治理病害、虫害,中心思想是扶持生态系统建设,通过调节破坏平衡的因素,使它们重新建立动态平衡,从而减轻和遏制发病、虫的发生。

它的主要措施包括指导宜林为林,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发挥林业生态系统保护作用。

(二) 防治重点对于林业病虫害防治,应该采取防治重点的策略。

其中,防治病害的重点是预防病害的发生。

要加强气象灾害、土地利用类型、环境污染等因素与病害发生的关系研究。

对于虫害的防治,重点是提高物理干扰和生态调控能力。

二、防治技术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不同类别。

不同的防治技术在实践操作中,应根据具体的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来选择。

物理防治技术是指采用机械、物理、农艺等力量对病虫害进行控制的方法,其优点是无毒害、高效、环境友好等。

主要措施包括:1.采用陷阱、粘虫板、蓝色光源等捕捉虫害;2.人工观察,及时发现并清除病虫;3.选择合适基地、风向和土壤等,降低虫害的侵染率;4.优化种植密度、配套耐病品种,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害的能力等。

化学防治技术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防治措施,它利用化学药品,将其喷施、洒布以达到杀灭和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此类化学药品有机磷、卡菊类、杀菌剂等。

但在使用化学药品时,要注意下列几点:1.选择安全无毒的药品,并务必避免过量使用;2.在使用前要先进行适宜的试验,按照使用要求遵守规定,并注意产品的质量;3.正确配制,严格控制使用量和使用时间;4.注意水源防污染,保护周围的人员和环境安全。

(三)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昆虫、真菌等天然生物源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林业病虫害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环境的恶化: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和土壤退化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从而增加了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2. 林木品种单一:长期以来,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人们常常大面积种植单一的林木品种,因此缺乏物种的多样性,容易被病虫害侵袭。

3. 病虫害的传播:病虫害的传播是导致其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传播媒介包括昆虫、鸟类、风、动物等。

它们可以将病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4. 不合理的林业管理:不合理的林业管理措施会使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率增加。

不及时采伐病虫害树木、不进行合理的修剪和清理等都会导致病虫害的蔓延。

针对以上主要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2. 多样化林木品种:促进林木品种的多样性,培育抗病虫害的品种,避免种植单一品种导致的病虫害大面积发生。

3. 控制传播媒介:加强对传播媒介的管理,例如控制昆虫和鸟类的数量,建立有针对性的监测和防控体系,及时采取措施阻断病虫害的传播。

5. 积极宣传教育:加强对林业从业人员和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病虫害防治意识,培养良好的林业管理习惯和健康的林业生态环境。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主要与生态环境恶化、林木品种单一、病虫害传播和不合理的林业管理有关。

详细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多样化林木品种、控制传播媒介、合理的林业管理和积极宣传教育。

通过综合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保护和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1. 种植结构单一:在人工造林过程中,由于经济利益等诱因导致树种的单一化,造成林木种植结构单一。

这样一来,当某一种病虫害发生时,由于林木的种类单一,其抵抗力往往较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2. 气候环境因素:气候环境是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气温、湿度、降水量等气候条件对于病虫害的发展和蔓延具有重要影响。

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病原体(如细菌、真菌)和害虫的繁殖和传播。

3. 土壤养分失衡:由于长期的连续种植或单一树种种植,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逐渐失去平衡。

土壤的养分失衡会导致树木的抵抗力下降,进而易于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4. 植物健康管理不到位:植物健康管理不当也是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缺乏合理的种植技术、不合理的施肥措施、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措施不及时等。

为了应对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种植多样化:通过推广多树种混交、轮作等措施,增加林木种植结构的多样性,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2. 植物健康管理:加强植物健康管理,推广科学合理的养护技术,包括适量施肥、合理修剪、疏伐植株等,提高森林的抵抗力。

3. 病虫害监测与早期预警: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体系,通过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趋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展。

4. 生物防治: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天敌、寄生虫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

5. 合理施肥:根据不同树种的需求,合理施肥,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提高树木的抵抗力。

6.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用抗病虫害品种进行林木种植,提高林木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7.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林业从业人员和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培养他们的识别和防治病虫害的能力。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通过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确保森林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林业病虫害是指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由于环境、气候、土壤、病虫源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导致林木遭受病害或虫害危害的现象。

这些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林木的健康生长,给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下面将主要从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原菌、病原病毒、病原真菌和害虫等。

这些生物通过寄生、感染、摄食等方式侵袭林木,导致病害或虫害的发生。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导致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湿度过高或者过低、温度波动较大、光照不足等都会导致病害或虫害的发生。

3. 土壤条件:土壤的肥力、酸碱度、含水量等因素对病虫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土壤营养不良、土壤酸碱度不平衡等情况会导致林木生长不良,从而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4. 林木品种:林木的抗病性和抗虫性对病虫害的发生起到重要的影响。

某些林木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而另一些品种则较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在防治林业病虫害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病虫害监测:定期对林区进行病虫害监测,通过观察林木的生长状况、颜色、叶片形态等判断病虫害的发生和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一些天敌、寄生虫等对害虫进行控制的方法。

通过筛选和引进天敌和益虫,建立起害虫与天敌等生态系统平衡,从而减少害虫对林木的危害。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来对病虫害进行控制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药剂,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喷洒或施药,以杀灭害虫和病菌,从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4. 栽培管理:加强林木的栽培管理是预防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通风条件、及时修剪和清理病虫害的林木等都有助于提高林木的抗病虫能力。

5. 种植抗病虫品种:选择具有抗病虫性的林木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浅谈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浅谈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民蕾科技 因和 防治措施
刘 宝华
( 州县林业总站 , 肇 黑龙 江 肇 州 1 6o ) 6 4 o
摘 要: 国林业生态建设正在快速发展 , 我 森林资源得 到有效恢复和增加。森林 面积增 大, 加之 气候等 多种原 因, 森林病 虫害的发生呈上升趋 势, 为了保护我 国林业建设成果得 以健康发展 , 森林病 虫防治工作显得极 为重要 。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 发生原因; 防治 ; 措施
的松毛虫 、杨扇舟蛾 、天牛类等至今未得 到较好 的控制 ,有的在局部 高林 木的保护性 能,达 到控制病虫的 目的 。封 山育林是减少人 、畜对 地 区年年发生 。 甚至造成严重损失 。全省每年 因林 木病 虫害造 成木材 森林植被破坏的重要手段 。 减产 7 多万立方米 ,直接经济损失达 2 多元 , 0 亿 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 3 加强育苗消毒处理 . 3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上要 从生态学观点 出发 ,在管理上要创造不利 的 ,病虫害 一旦 发生 , “ 人往 灾区跑 ,钱往 灾区投” 。只在救灾上重 于病虫害发生 的条件 。减少或不用化学农药 ,保护天敌 ,提高 自然的 视 ,没在防灾控灾上下功夫 。 控制能力 ,保持园林生态的稳定。因此 ,在现阶段制定森林病虫害治 3 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理对策时 ,应全面考虑生态平衡 、社会安全 、防治效果和经 济效益 , 3 着重抓好森林植物检疫和监测预报 . 1 放宽防治指标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允许为害范围之 内。基于此 ,我 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对 们的植保 工作必须以搞好植物检疫为前提 ,养护管理为基础 ,积极开 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 区,应划 为疫区进行封锁 ;对种籽、苗木 、其他 展生物 、物理防治 。 合理使用 化学农药 ,协调各种防治方法 。 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 。 取严格的检疫措施 ,确保营造健 采 1 现阶段林业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康森林 ,减少病虫害发生 。同时要 用科学的方法 ,侦察病 虫发生 、发 1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 ,防治难度大 。随着人工造林 面积 展动态 ,并把侦察 的材料结合 当地气候条件 、林木状况 ,正确推断病 . 1 的增加 ,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 的增加 ,病虫危害加剧 ,加 之近几 年连 虫害 的发生 、发展趋势 , 并及 时通报。快速掌握病虫发生情况,避免 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 ,害虫越冬死亡率低 ,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 错过防治 的有利时机。 l 成灾病虫种类增 多,危害损失严重。 目 ,全 省发生 严重能 够成 3 因地制宜的搞好封 山育林 。 2 前 . 2 灾 的病虫已由 2 世 纪 9 年代初的 2 种增加到 4 种左右 ,其 中有些 O O 5 O 封山育林应适地适树地通过各种选育措施 ,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 是 由外地陆续传人的,有 的是我省从 未发 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 种 。同时应进行 必要混交 ,这样能完善生物群落 ,增加天敌数量 ,提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林业病虫害是困扰着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病虫害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树种特性、管理水平等。

本文从这些方面分析,阐述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一、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林业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点:1.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影响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例如,温度、湿度、光照、降雨量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和抗病性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高温干旱易导致植被枯萎,霜冻则可能杀死许多春季芽蕾。

同时,潮湿、多雨的环境也容易导致真菌病、霉菌病等病害的发生。

2. 土地和地形因素土地和地形因素也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土地是酸性、缺氧或含盐等,这些都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另外,在山区和河流旁边,落叶松、杉木等物种也更容易受到蚜虫、白粉虱等害虫的危害。

3. 农业活动的影响农业活动也可能影响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当农田靠近林区时,锹形虫、树蜂等害虫可能在林区内寻找新的栖居地。

同时,过度施肥、肥料种类不当等也容易导致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下降,为病菌的发生和传播提供了适宜条件。

二、树种特性树种的特性也是影响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不同树种的生长速度、生长周期、营养需要和抗性等方面都不相同,因此容易受到不同病虫害的影响。

1. 树龄树龄是影响森林病虫害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树龄越大,就越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威胁。

这是因为,老树的生长速度较慢,养分吸收能力差,抗病抗虫能力也较弱。

2. 树种选择树种的选择也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树种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是不一样的。

一些抗病虫强的树种,应优先选择进行种植。

例如,红松、马尾松等常绿阔叶树种能够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三、管理水平管理水平也是影响林业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管理水平主要包括定期病虫害监测、营养管理、林间间作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

1. 病虫害监测病虫害监测是预测病虫害发生、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关键。

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

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

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林业病虫害是指对森林和林木的危害,主要包括疫病、虫害和草害。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由于人类的活动,森林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状态。

例如,森林覆盖率下降、自然林减少、土壤质量下降等,都会导致树木生长条件恶劣,使得树木易受病虫害侵害。

2.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直接影响林业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气候因素对树木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干旱、寒冷和湿度过高等极端气候,都会使树木生长不良,从而导致林木易感染病虫害。

3. 林木品种选择不当林木品种的选择决定着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

如果不合理地选择树种,将会出现一些树种抗性低,脆弱易感染病虫害的情况。

此外,不同树种之间的共生关系也会影响到林木病虫害的发生。

4. 林业管理不当林木的生长与管理密切相关,管理不当也容易导致林业病虫害的爆发。

例如,不合理的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都会影响到树木的生长和抗性,增加了树木感染病虫害的可能性。

为了防治林业病虫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和维护森林生态平衡,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降低林业病虫害的发生。

2. 选择合适的树种和优质的苗木合理选择树种和优质的苗木,种植具有抗病虫性强的树种,优化林木种植结构,降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加强林业管理,定期对林木进行管理和修剪,适时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提高林木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开展科学防治科学防治是预防和控制林业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综合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提高防治效果。

总之,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很多,防治措施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治方法,早日实现林业病虫害的根治和可持续发展。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1. 生态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危害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生境需求等。

不良的气候条件,如高温、低温、干旱、湿度过高等都会影响树木的健康状况,增加其受害的可能性。

2. 植物遗传因素:树种的遗传基因对病虫害的抗性程度不同,有些树种在抗病虫害方面较强,而有些较弱。

如果种植了容易受病虫害侵害的树种,就容易导致病虫害发生。

3. 林木管理:不良的林木管理措施也是导致病虫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合理的浇水量、肥料施用不当、修剪不当等都会导致树木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4. 入侵物种:一些外来物种的入侵也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这些外来物种没有天敌,容易繁殖生息,并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5. 病原体传播:病原体的传播是病虫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风、水、昆虫等途径。

6. 天敌缺乏:天敌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控制病虫害的方式,如果天敌数量不足或者缺乏,病虫害就会得不到有效控制。

1. 生态控制措施: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树木的生长条件,增强其抗病虫害能力。

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灌溉管理等措施可以提高树木的健康程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树种选择: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树种进行种植,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3. 病虫害监测: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引入一些具有捕食作用的天敌,如蜘蛛、蝽类等,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

5. 植物保护药剂:合理使用植物保护药剂,喷洒方法正确,注意药剂的配比。

但是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不得过量使用,以免对环境和树木造成损害。

6. 防治技术:对于已经发生病虫害的林木,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进行处理。

病虫害的危害部位可以进行剪除等方式进行控制。

7. 管理控制:加强对林木的管理,及时清除病虫害嫩枝、腐烂物等有害物质,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地。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需要结合多种方法和措施,综合施策。

并且,还要注意合理使用化学药剂,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林业病虫害是指对林木或林地造成危害的病害和害虫。

病虫害会导致林木生长受阻、森林生态系统失衡以及损失林业资源等问题。

以下是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一、发生原因:1. 林木种植结构单一:由于过度的人为活动或者单一经济树种的种植,使得林木种植结构单一。

这样一来,如果某一树种遭受到了病虫害的侵袭,就会迅速传播,导致病虫害大面积发生。

2. 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城市化进程加快、大规模的采伐等原因导致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这种失去平衡的生态环境为病虫害提供了生存和繁殖的良好条件。

3. 农业田间作物带来的感染:由于林地与农田交界处往往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农田中出现的病害和害虫可能会从农田进入林地,导致林木的感染。

二、防治措施:1. 生态防治:通过促进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的调整林木种植结构,增加品种多样性,降低单一树种遭受病虫害的风险。

2. 农田与林地分离:明确农田与林地的界限,加强农田周边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避免病虫害从农田进入林地。

定期检查农田和林地之间的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天然的生物控制方法进行防治。

引入对病虫害有天然抑制作用的生物,建立生态平衡,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病虫害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不良影响。

4. 化学防治:在必要的情况下,利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化学农药防治应遵循科学合理、环境友好的原则,严格按照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施药,避免对环境和人群造成不良影响。

5. 定期监测:建立完善的病害和害虫监测系统,定期对林木进行检查和监测,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防止病虫害扩散。

收集和统计病虫害的信息和数据,为研究病虫害发生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防治措施也需要综合使用。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合理调整林木种植结构,利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手段,定期监测和预警,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护林木的健康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1. 气候因素:气温、湿度、降水等都是影响林木生长和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候变化可能导致病虫害的爆发和扩散。

2. 林木品种和生理状态:不同品种的林木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有差异。

生理老龄林
木抵抗力低,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3. 林分结构和密度:林分结构和密度的变化会影响林内的通风、光照和湿度等环境
条件,从而影响病虫害的发生。

4. 土壤健康状况: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等对林木生长和病虫害防治有重要影响。

土壤
退化、酸化和盐碱化等情况会导致植物免疫功能下降,易受病虫害侵害。

针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对林地进行巡查和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

2. 优选抗病虫害品种:选择适应当前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抗病虫害品种进行种植,提
高林木的抵抗力。

3. 积极进行防治工作: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进
行病虫害的防治。

如清除病虫害的枯枝败叶、灭除害虫的幼虫和虫卵等。

4. 加强林木管理措施:保持林分结构的稳定,合理修剪和疏伐,增加林分的通风和
光照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 加强土壤管理和养护:合理施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提高林木的免疫力。

6.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加强对病虫害的研究,开发新的防治技术和产品,并
加强对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培训。

总之,防治林业病虫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加强监测和管理工作,提高林
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保护和维护好森林资源的健康。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林业病虫害是指在林木生长过程中遭受到的各种疾病和害虫的侵害。

林业病虫害会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降低木材质量,甚至导致林木死亡。

为了有效防治林业病虫害,我们需要了解其发生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一)生态环境因素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与生态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和植被类型等,直接影响着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

气候条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比如降水多少、温度湿度等都会影响病虫的繁衍。

土壤的肥力、湿度、通风以及植被类型的多样性等都会影响到病虫害的发生。

(二)林木品种选择不同的林木品种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是不同的。

如果选择一些林木抗病能力差的品种种植,那么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

在林业生产中选择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一环。

(三)人为因素人类的活动也是导致林业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乱砍滥伐导致森林生态环境破坏,使一些原本不易发生病虫害的林木暴露在病虫害的影响下。

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不合理的林木管理、乱挖乱采等也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二、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生态环境的平衡是预防林业病虫害的根本。

我们应该保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提高森林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利用天敌和天敌的复杂关系来调节病虫害的数量,是预防病虫害的有效途径。

在林木品种选择上,应该根据当地的因地制宜原则,选择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种植。

避免因为单一品种的种植导致病虫害的大面积暴发。

(三)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可以减少病虫害的损失。

还可以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的效果。

(四)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在病虫害的防治中,化学防治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但是要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和污染。

要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和合理的施药量,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

林木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及防治途径

林木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及防治途径

林木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及防治途径林木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环境因素与林木的生长有密切关系。

林木病虫害的产生与环境因素的变化有一定的关联。

气候变暖导致气温适宜,病虫害的发生率增加;干旱和水logged等极端气候条件也容易引起林木病虫害的产生。

2.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林木病虫害的产生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过度砍伐、乱砍滥伐、滥施农药等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病虫害的暴发。

3. 林木品种的脆弱性:不同的林木品种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不同,一些品种的抗病虫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4. 病菌与害虫的侵入:有些病原和害虫自然存在于环境中,它们通过空气、水源或生物向林木传播,导致了林木病虫害的产生。

为了防治林木病虫害,可以采取以下几个途径:1. 强化林木管理:加强林木的养护和管理,改善林木生长环境。

合理修剪林木,提高林木的通风和抑制病虫害的传播;选择适应性强的抗病虫品种,提高林木的抗病虫能力。

2. 防控病虫害的传播途径:积极控制病菌和害虫的传播途径,对于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菌或害虫,可以在适当时期进行空中喷雾或熏蒸,减少其传播。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和病菌等生物对抗病虫害。

引入天敌控制害虫数量,或者利用一些具有防治功效的微生物来控制病原菌的繁殖。

4. 合理施用化学药剂:在必要时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联合施用多种有效成分,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5. 定期监测和预警:通过定期监测和预警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防止病虫害扩散。

防治林木病虫害需要综合治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并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同时加强科研和技术培训,提高人们对林木病虫害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林木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及防治途径

林木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及防治途径

林木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及防治途径林木病虫害是指由细菌、病毒、真菌以及昆虫等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林木生理功能障碍或病害现象。

林木病虫害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因素:林木病虫害的产生与一些病原微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或昆虫等有关。

这些病虫害通过直接侵袭或排出毒素等导致林木组织受损并引起疾病。

2. 气候因素: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有助于病原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从而增加了林木患病的风险。

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真菌的滋生,而干旱天气则会增加林木的易感性。

3. 土壤因素: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对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害虫可以通过根系或地下部位侵袭林木,并导致根部腐烂和其他病害的产生。

4. 林木品种和生长状况:不同的树种和林木个体在抗病虫害方面具有不同的抵抗力。

若选择抗病虫害性较差的品种进行栽培,或是树龄老化、生长缓慢、叶片凋落等原因使林木状态较差,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5.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林木病虫害产生的一大原因。

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不合理的造林方式和管理措施,以及不及时的病害防治措施都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1. 病虫害综合防治: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合理选择林木品种、规范的林地管理、保持适宜的生态环境等,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菌、虫生细菌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通过引入有效的天敌或利用天敌在自然环境中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和传播,达到生物平衡。

3. 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或杀虫剂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和传播范围。

但需要注意合理使用、防范药物抗性等问题。

4. 物理防治:采取物理手段来防治病虫害,例如通过深埋处理或人工摘除病虫害源头,以阻断其传播途径。

5. 种植健康的林木:选择抗病虫害性较强的品种进行栽培,保持林木的健康生长状态,提高其自身的抵抗力。

6. 加强监测和预警:通过定期巡视、病虫害监测和早期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阻止病虫害的传播,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3期现代园艺激素的控制。

用这些激素处理害虫,可致其畸形,引起不育、滞育、生理失调,还可杀卵,从而引起害虫大量死亡或繁殖受阻。

如应用仿生制剂灭幼脲、除虫脲、杀蛉脲、苯氧威等,对美国白蛾、松毛虫、杨扇舟蛾、分月扇舟蛾、叶蜂、春尺蛾等发育中蜕皮的多重害虫防治效果很好,比使用其它化学农药减少了污染,对天敌的影响小。

从昆虫、植物体内提取或仿生的性外激素、植物性引诱剂等“信息素”,如桃小性引诱剂、白杨透翅蛾性诱剂等,在害虫的监测、诱杀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3.5植物带阻隔和敏感植物利用注意营造混交林(带状混交、块状混交),避免营造大面积纯林、或改变一定范围内的植被环境、小气候,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控制、避免自然灾害。

在东亚飞蝗常灾区,大面积种植其不嗜食紫花苜蓿可以控制蝗灾等。

一些害虫嗜食某种植物,可在其发生区适当种植这种植物,将害虫引诱来,然后集中加以杀灭。

4农药防治法4.1微生物农药(如白僵菌、青虫菌、Bt乳剂、井岗霉素、抗生素402等)、无机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硫悬浮剂、硫酸铜、柴油乳剂等)、植物性农药(如除虫菊、狼毒、苦参、烟草、鱼藤等)和特异性生长调节剂(如卡死克、苯氧威、灭幼脲、不育剂等)防治法。

这些农药防治病虫害效果好,对环境污染小,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选择性又强,应积极推广使用。

4.2有机合成农药防治法这种方法可以迅速直接地大面积杀伤病虫害,有效压低病虫种群密度,适用对象广泛,防治效果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施药方法灵活、多样,很少受地区等条件限制,有比较多的农药品种可供选择,防治成本也相对较低。

但也有病虫易产生抗药性、环境污染、可导致害虫的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以及不可忽视的对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

长期大量使用这些农药,可导致某些地区环境的逐步恶化,某些病虫害可连年大面积成灾。

如棉铃虫失控,连年在农业、林业、果树、花卉上成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是滥用农药造成的。

在选择防治措施时,首先要考虑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制能力,在天敌等自然控制下,病虫害达不到经济危害水平,就不要人为采取防治措施。

在病虫的危害超过或可能超过经济危害水平,需要采取农药防治措施时。

能用微生物农药、无机农药和特异性生长调节剂防治的,不要用有机合成农药。

在不得不采用有机合成农药时,要坚持农药科学使用必须遵循的原则。

5植物检疫通过植物检疫减少病虫随林、果、花、药材等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以及运载工具传播的机会。

塞罕坝机械林场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督,强化责任”的森防方针,提高生物防控技术手段,减少人为干预力度,促进生态平衡。

(责任编辑禾初)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浅谈王斌(山东省莱芜市园林管理局,山东莱芜271100)摘要:从阐述防止林业病虫害的重要意义入手,通过分析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治林业病虫害的对策。

希望能给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借鉴,进而促进我国森林生态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对策1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意义首先,森林树木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如木材和林副产品等;其次,森林具有防风固沙、过滤尘埃、涵养水源、蓄水防洪、杀灭细菌、调节气温气候、削除噪声等有益作用;再次,林业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如经济林伐木、生态养殖、橡胶林可取橡胶等生产性活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林业病虫害呈现出突发不确定性,病虫种类全面性,危害面积广泛性、物种进化速度快的特点。

而且病虫害的问题愈发严重,每年造成大量的林业资源损失,耗费相关的人力、物力、财力数以亿计,已经影响到林业的正常工作,甚至制约社会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做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对于促进林业可的持续发展,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2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的分析2.1环境恶化,气候异常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无法阻挡,温室效应在各地加剧呈现,我国近年来冬季温度普遍偏高,给了病虫害存活的温度条件,导致更多的病虫害能够顺利度过越冬期生存繁殖。

同时,由于我国盲目追求社会经济和各项产业的迅速发展,造成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环境治理又处于被动和滞后状态,污浊的环境给了病虫害栖息的物质基础。

此外,春夏秋冬四季的差异不断减小,南北地区气候环境的逐渐趋同,这些反常的气候条件,降低了林木抵御外界侵害的免疫力,给病虫害趁虚而入的可能。

以上情况,综合作用引起病虫害的不断增多与蔓延。

2.2病虫害变异,适应力极强物种经过千百年的演进变化,存活至今的病虫害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与适应能力。

随着恶劣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基因突变,更加适应当前的生存环境,具有极强的繁衍能力,进行主动的传播与攻击。

经过多年的尝试,林业工作者不论绿色植保56 --2018年第3期现代园艺用尽各种办法,还是无法将所有病虫害彻底肃清。

繁衍生息迅速而量大,难以彻底剔除,林业工作者与病虫害之间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战争,考验林木的品种更替和工作人员的科研耐力。

2.3天然林破坏严重,人造林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意识的增强,更有甚者瞄准林木产生的经济利益,不顾森林生态的平衡,肆意乱砍乱伐森林,导致森林资源迅速的缩短与破坏。

政府惩戒砍伐森林的政策和手段都略显滞后,造林工作缺乏管理,只注重以单一的人造林来弥补森林的短缺情况。

人工造林品种过于单一,自身生物链较为简单,抗病能力很差,根本不能抵御病虫害的侵袭。

严重影响到森林物种的多样性,破坏了原有自我循环修复的森林生态平衡。

曾经制约病虫害的天敌生物发生锐减,给病虫害的生长、繁衍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病虫害就肆无忌惮地泛滥开来。

2.4预防工作缺失,检疫水平较低很多地方或部门对于生态林的保护政策都不够了解和重视,导致预防病虫害的工作十分滞后和被动。

近年来,随着防护工作量突然增大,难度逐渐增高,这些地方和部门表现出明显的能力不足与较差的执行力。

日常缺乏及时检测林木的生长状态和病虫害的寄居情况。

我国森林检疫站数量较少,设备落后陈旧,不能满足大范围的林业检疫工作需求。

同时,相关林业检疫人员较为缺少,且素质水平不高,专业技术不够达标,缺乏经验与责任心,诸多主客观因素导致了检疫工作的严重不到位。

2.5农药使用不科学,防治技术缺乏创新在防治林业病虫害的过程中,防治技术缺乏研究创新,往往单纯依靠农药。

很多工作人员盲目依赖农药,不加节制地大量使用农药喷洒来抵御病虫害。

这种不科学、不规范使用农药的情况,不仅造成巨大的药物资金浪费,导致病虫害抗药性的增强,大规模使用化学用剂,也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了不良影响。

由于病虫害的种类不断变异增加,现有的防治理论技术陈旧狭窄,跟不上病虫害更新的速度,完全处于被动无力状态,使得防治病虫害的难度不断加大。

3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对策3.1提高环境治理力度,深入病虫害种类研究国家近年来已经加大了环境整治的力度和决心,但是还要继续努力解决环境污染现象,改善生态环境,提倡绿色节能生活。

各生产企业要响应政府号召,将社会效益放在经济发展的前面,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将生产污染降到最低,向零污染零排放靠近,做到环保节能生产。

广大民众也要提高自身环境保护的意识,坚持绿色出行、低碳生活,从每件小事做起。

共同减轻生态环境的负担,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

林业工作人员要潜心研究,全面覆盖每种病虫害的特征属性,赖以生存繁衍的环境,掌握病虫害的弱点,研制适用面广、杀灭率高、复发性小的高科技手段,从生物学的角度全面治理病虫害。

3.2增加林业保护措施,科学营造混交林木国家要出台细化林业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策法规的落地实施,禁止乱砍乱罚现象的出现。

向社会全面宣传,维护森林生态的重要性,奖励爱林护林的先进表现。

林业部门要将林业除害与林木培育工作相互结合,实现科学合理的护林造林。

及时救治濒死树木,及时清理枯木,科学合理地修剪枝叶,定期给树木补充营养等;引进优良树种,做好树种搭配工作,营造多种多样的树木以及各个形式的混交林,摆脱单一树种抵御能力低的现状。

此外,在造林之前,要做好建设规划,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尽量利用本地树种,适当搭配引入树种,保证乔木、灌木以及林下植物等多种体系的林分结构,以改善树种环境来抵御病虫害的侵袭。

3.3加大检疫工作投入,全面检查林地情况国家要加大对林业的扶持工作,增加相关林业监测检疫工作的资金投入。

做好规划增设多个林业检疫站,做到覆盖面全面结构合理,配置高端先进的设备仪器和化学药剂,满足日常监测检疫工作的需要。

不断优化林业检疫站的通讯网络,形成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监督管理,促进检疫工作的落实。

注重与学院以及科研机构的联系,培养大批专业有素质的检验检疫人才,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拓展应对突发疫情的经验。

在良好的基础保障下,开展全面的林地树木情况检查工作。

详细调查林木产地并建立台账;综合检测林木健康,检验过程要严格按照程序操作,不能疏漏造成检测无效;严格隔离出现病虫害的林带要,防治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3.4创新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现象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建立科学创新的防治团队,研发先进有力的手段,从根源上肃清病虫害的产生蔓延。

向西方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学习,如科学引进利用GPS、GIS,记录有害生物的系统,跟踪病虫害生物的产生、转移,为防治提供便捷。

利用成熟的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紫外线灯、震频灯、黄板、生物、微生物、生物农药等无公害的方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如运用人工释放多种病虫害的天敌生物进行防治,为天敌生物营造适合生存的环境,不仅减轻了病虫危害的数量,增加了森林物种的多样性,最终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的目的。

4结语当前我国林业正面临着严峻的病虫害入侵现状,大范围的林业资源遭受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

对待林业病虫害必须谨慎处理,一旦防治不及时或处理方式不妥当,都将给整个森林系统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广大林业工作人员要提高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加大科技以及资金、人力的投入,分析清楚导致病虫害泛滥成灾的原因,研究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来预防、治理病虫害的滋生蔓延,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1孙红.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对策[J].种子科技,2017(2)2黄大文.林业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农技服务,2016(9)3高军.林业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7(10)4戴智理.林业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农技服务,2016(6)5王晓莉.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7(8)6樊智瑜.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对策[J].科技展望,2016(4)(责任编辑王曼)绿色植保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